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6篇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6篇

发布时间:2023-04-28 10:4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

  

  推荐乡村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四化”赋能平安乡村建设

  一、一体化推进建平台

  一是高起点规划。X市坚持党政主导、政法协调、部门协同、社会共建,成立X市社会治理信息中心,为市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XX名,归口政法委管理;乡镇街道全部组建社会治理信息指挥中心,为副科级单位。建立“一中心四平台”组织架构,“一中心”即市镇村社会治理中心,履行社会治理信息汇总、分析研判、流转督办、绩效评估等工作职能;“四平台”即在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建立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实行综合治理、智慧监管、联合执法、集成服务。二是高标准建设。将有关部门单位自建物理平台全部整合到XX市大数据中心,依托电子政务网建立政法专网。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市镇村层层建立综治“X+X”系统(X指综治组织及综治业务、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护路护线等X个模块,X指根据综治业务需求个性定制和扩展延伸的模块),同步建设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市镇村及市直部门面对面互动。三是高效能共享。出台《关于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将一元主导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雪亮工程”、视频会议、网格化服务管理、刑事案件协同办公、“村呼乡应、乡呼县应”等系统融为一体,横向连

  接X个市直部门单位,纵向贯通X个乡镇街道、X个村(社区)、X个网格,形成了由点到线、织线成网的信息共享模式。

  二、智能化应用促集成

  一是以新模式提升平安乡村治理精准性。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资源接入社会治理智慧平台,融合人脸识别、电子围栏,做到对各类风险快速识别、敏锐感知、及时预警、即时化解。二是以新系统提升平安乡村治理高效性。依托全市刑事案件协同办公系统,建立高效联动的协同平台,将案件办理中公安立案、检察起诉、法院审判等环节联入内网,实现执法办案全程动态监督,逐步形成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执法规范化监督管理新模式。三是以新流程提升平安乡村治理便捷性。制定城乡村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网上流程,市、镇、村、网格各司其责,分级处置智慧平台中的各类事件,形成了网格员排查上报、中心研判分流、市镇村分级办理、职能部门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X年来,全市共排查报送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民生服务等信息X.X万余条,均通过网格事件处置闭环流程妥善解决。

  三、网格化贯通全覆盖

  一是形成全科网。以原有党建、综治网格为基础,整合乡村治理、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民生服务等“专科网格”,制定了X大类XX项网格员职责清单,统筹职能、力量、资源,进行全科网格建设,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贯通”。全市共划分XX个网格,选配网格员XX名,建立起集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管理员、协管员于一体的网格队伍,“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推进乡村网格化治理服务重心下移落地落实。二是架起民心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聚力民生服务保障扩容提质增效,开展精准扶危济困关爱服务,扎实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即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烦心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利益诉求。如今,群众有事移动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做到了“零跑腿”“最多跑一次”,实现了政府放心、群众省心、大家开心。

  四、高效化管理聚合力

  一是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依托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建立起社会治安、应急处置、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维社会治理信息“一张网”,利用市镇村分层建立的监控研判室、监控平台和视频资源,随时掌控社会动态,回应群众关切,点对点下达指挥、调度、处置指令,对突发应急事件实时垂直化、扁平化、现场化指挥。二是部门乡镇协同治理。在全市建立“乡呼县应”工作机制,明晰市乡职责边界,赋予乡镇街道对市直部门辖区内事项办理的协调权,构建权责一致、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注重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以网络融合推进部门、镇街一体,做到监管、执法联动,推动乡村治理重大疑难事项联动处置。三是网格村民联动参与。在所有网格建立便民服务微信群,村民、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发现可疑警情或急办事项一键直通,实现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同步联动,真正

  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延伸到了千家万户,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近X年来共受理、解决群众诉求XX.XX万件,群众满意率达到XX.XX%。

  通过上述“四化”赋能,X市平安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推动了乡村治理新。信息化将新的管理模式引入农村,带动乡村由管到治,构建起全新的治理格局。信息化既塑美丽之形,更铸美丽之魂,集聚文化要素,推动乡风文明如春风化雨,焕发农村新气象、农民新形象。二是彰显了乡村堡垒强。筑强乡镇党委“主心骨”,撑起村党组织“顶梁柱”,从“头雁高飞”到“群雁展翅”。政策引才、服务聚才、工程育才多管齐下,请来院士顾问团、遴选科技领头雁、培养本土田秀才,吸引XX名大学生回村任职,乡村创业创新和平安善治的动力更加充沛。三是实现了乡村收获多。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全市XX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X万元,其中过百万元的村XX个、过千万元的村XX个。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美丽乡村XX个。

篇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共3篇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治理也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在新时代下,加强乡村治理的关键是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一些实用的做法和建议。

  一、发扬共建共享的优良传统

  “一个村子一张网、一堆人一张床”,这是中国古代时期村落经济形态的一种共享模式。在现代,我们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农民享有共同的物质财富和公共服务。在物质方面,可以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种植农作物、在养殖、旅游开发等方面。在公共服务方面,可以积极发展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各种志愿者力量,帮助村民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拓展共治的途径和手段

  共治是指全社会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和管理公共事务。乡村地区的管理,应该由村民群众为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许多村务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有一些顽固分子还不愿意遵守,甚至严重干扰了双方的治理工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共治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完善村民

  自治和村务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建立村级综治委员会,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和分子,阻止干扰工作的干扰者,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

  三、营造共享的氛围与文化

  农村社区共享治理的核心是城乡融合和公共服务的共享。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乡村社区共享治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共享,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和延续。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共同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历史文化和人文符号的氛围,在规划、建设环境等方面,融合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打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促进“风景区城市化”,推动农民从“农业”向“文化农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乡村社区治理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变化。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乡村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转型,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也在不断提高。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数字乡村”系统,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在全乡村范围内的流动和共享,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便民服务。

  总之,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当前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需要深入挖掘、研究和实践。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

  与,共同推进乡村社区治理工作,在实现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加强乡村治理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组织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和文化传承,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2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社区治理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了建设一个优质的农村社区,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这是乡村治理交流材料的核心内容。

  1.共建

  共建是农村社区治理的基础。在共建过程中,政府和农民要合作,负责不同的责任。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资源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并推进乡村公共服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代表应该积极参与,提出建议,监督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行为。

  在共建中,还需要加强农民的认识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从而逐渐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2.共治

  共治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从基层社区开始,维护社区安全与治安,维持社区公共秩序,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政府和农民必须相互协调,为合法的利益争取权利、实现利益,同时减少矛盾与纠纷,积极解决种种问题。通过共治实现“治理”的目标,使农村社区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3.共享

  共享是乡村治理新思路的核心,是推进乡村社会建设和社区治理分工合作的必然趋势。共享采用“居民共建、政府共管、社会共享”等多种方式,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公共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和公共服务的最大利益。

  共享的具体方法包括采用公共空间、产品或信息共享,组织农民集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等多种形式。同时,建设社区垃圾分类等共享环保机制,可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社区治理要尊重农民利益,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规,使乡村治理更加规范化,有序运行。

  (3)推进村民自治,倡导自发的规范行为,发挥积极作用。

  (4)鼓励和支持乡村发展实践和创新,通过试点和实践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创新。

  总之,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以乡村社区为基础,聚焦社会资源,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和公共化,为农村社区的发展实现更多的普惠和可持续性,让乡村治理更加规范、高效、参与和稳定

  在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意义重大。通过加强社区治理,提升农村社区参与度和自治能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实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目标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法律制度和法规,推进创新实践,鼓励农民自治和乡村发展实践。当前的关键是将理念转化为实践,为农村社区的发展壮大注入新活力

  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3乡村治理交流材料: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也成为当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推

  进经济发展。本文将就如何打造乡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村民自治意识

  乡村治理的起点是村民自治意识的觉醒。因此,需贯彻“市场化、法制化、社会化”,使自愿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共同治理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自治意识是自治行为的主观前提,必须通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使村民自治成为社会共识,形成完整的自治制度,进而规范决策程序、增强自我服务管理能力。

  二、深化村民自治水平

  深化村民自治水平必须推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政府应加大权利的下放,村民自治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增强村委干部的约束意识,加强村务公开和监督。全面推行能力培训,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知识技能水平,拓宽村民代表团队的代表范围,发挥村民委员会在村居治理中的作用。同时要挖掘和培养村委干部中的积极因素,分类指导和管理,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加强社会治理合作

  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的优势,对于加强社会治理合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扩大群众自治的范围。要完善政府、学术界、企业、公益组织、基层群众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创造条件

  形成良性互动,使各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进一步形成治理效果。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应强调顶层设计、运用科技支撑、宣传宣传和教育教育等工作的互动,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四、促进乡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

  促进乡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治理中的重点。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确保各种资源的公共性、社会性、市场性,让社区的建设不仅考虑当前的需要,也不能割裂面向未来的规划。同时要强调治理需要在基层建设中不施以乾坤,将各项工作加以协调统一,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全面管理体制,以协调意识形态、调解矛盾为核心参考。

  以上是本文就如何打造乡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探讨。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持之以恒,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行情的有效实施

  在当前乡村治理中,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实践,这也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政府应当加强法治建设,转变职能,强化权力约束,增强群众自治,促进各界合作,同时积极引导乡村社区建设和治理,使村民自治成为乡村治理的新亮点。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协调统一,建立完整的全面管理体制,实现不同组织和力量的协同发力,以确保乡村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保水平

篇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

  

  乡村治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乡村治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推动乡村治理,让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和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区采取了一些典型的经验,下面就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

  第一个经验是完善村民自治管理。现在,在乡村治理中实行村民自治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许多地区在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如推行候选人公示、民主评议、监督评选等方式,加大村委会负责人的监管力度。同时,在村民自治方面,有些地方探索建立网格化社区管理机制,由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每个社区的日常事务,加大社区治理的力度。这种村民自治管理的方式,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个经验是政府引导发展农业产业。现在,许多地方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政府除了加强对农业投入的支持外,还推出了一些创新措施,如建设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等。同时,也加强了政府与农业产业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机构之间的联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支持。

  第三个经验是重视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乡村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需要推动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许多地区加强对教育、体育事业的投入,建设了更多的文化体育场馆和教育资源,鼓励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开展交流,在弥补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而言之,乡村治理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需要制度完善、投资增加、管理加强、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的工作,这些典型经验提供了一些学习参考,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

篇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

  

  乡村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今年以来,**县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优化治理结构,融合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着力提升乡村治理实效。

  一、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坚持立制度、培典型、抓整顿,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以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其他经济和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一核多元”村级组织体系。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强化村级后备力量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选拔制度,完善村级后备力量档案,确保每个村动态储备2人以上后备力量。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机制,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推进乡村振兴不胜任不尽职的予以调整。坚持动态管理、滚动整建,重点整顿“十二种情形村”,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动态开展排查整顿,按照“一村一策”研究整顿方案。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个,200个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6万元,切实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强化乡村治理抓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进,加强“一厅一室一站”乡村治理阵地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治理效能。着眼加强自治建设,推行民主议事协商模式,统筹设置党群议事厅,定期召集群众进行民主协商,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创建“说事、议事、主事”村民讲台,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等道德评议活动,做到“村里事村民商量着办”,让村民自治落地生根。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着眼加强德治建设,推进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建立“红黑榜”制度,红榜表扬好人好事,黑榜批评不文明行为,着力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新风。推行“党员积分+网格管理”融入式共治模式,结合农村党员微积分管理,将党员履职情况同积分管理挂钩,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农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树立乡村治理规范。为规范村民行为,全县200个行政村制定了纠纷调解、卫生管理、建房管理、山岭管理、丧事办理、防火防盗等制度规定。积极发动各类群团组织,有效组织引导群众,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继续推进“四会治村工程”,推动“四会(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好人协会、治安协作会)”组织正常运作,充分发挥“四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教育引导和约束惩戒作用,实现民事民办、民事民治、民事民议,积极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村级决策议事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日常管理,以健全的制度机制推动提升农村治理工作水平。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所有村级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实施。推行村级会议乡镇干部列席制度,乡镇包村领导、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列席指导村党支部支委会、党员大会、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加强指导监督,提升决策议事水平。健全村干部定期走访群众制度,村干部定期走访包抓联系户,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村民事务代办服务制度,及时公开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联系方式、职责分工及代理服务事项等相关内容,畅通为民服务渠道。

篇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xx县xx镇人民政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21年以来,xx镇严格落实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体部署,紧紧围绕“xxxxxxxxxx〞的建设目标,持续开展以根底设施完善、环境品质提升为重点的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镇域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锬苁辖賤缡緦鈺抠儀閑忧兌貢戏糾鈾凿薌远妫鸞锶簀墾顰輪盧阉轡堕。

  一、xx镇根本情况

  xx镇地处xx县“北大门〞,距县城9公里,与xxx区xx镇、xxx市xxx,位于xxx带的核心地带和重要节点,中河、北河穿境而过,属全县唯一平坝乡镇,地理位置优越。全镇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辖x村x社区xxx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xxx万人。諛栉戰嚕騷笋証調繩龕灝稈莅辯师对峽氇悯單谰轟褸驍临驀萤獲殴邁。

  二、2021年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工作

  〔一〕开展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整治。完成了道路沿线绿化提升工作。在场镇树池内移栽木春菊400余平方米,在新增街道安装花箱123个,在xxx、xxx、xxx、xxx4个节点播撒欧洲野花、移栽草本植物约4000平方米,加强了绿化管护。实施了道路沿线亮化工程。在xx村xxx、xxx,双江5、6、7组等村组安装路1/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灯56盏,并加强日常管护维修,保障了群众夜间出行平安。开展了道路沿线美化工作。2021年xxx、xxx、xxx、xxx等26个垃圾桶点位已纳入全县桶点整治范围,已根本建设完成。薮罂賓诧曄歿毵孌寧竇組錫呂妆鴻婦緣谶缃谔饲澆拢禎辞饰頡蟄軼貳。

  〔二〕加强场镇环境卫生秩序常态化管控。加强了环境卫生日常监管工作。加强对街道、广场、公厕、市场卫生监管力度,高标准完成数字化城管工作。指派专人负责数字化城管处置工作,实现了案件按时处置,无超期无返工数的工作目标。强化了市政设施平安隐患排查,每日组织人员巡查市政设施,对排查出的井盖缺失、道旗移位、工地围挡倒伏等各类问题及时整改,未发生市政设施平安事故。开展了“门前三包〞、背街小巷治理、“四大工程〞扬尘治理、广告横幅取缔、公厕专项整治、机动车清洗站点排查整治、通讯线路整治等七项专项集中整治工作,整治效果均名列全县前列。橫焘饥齠诓椠蠑鏃钬笋躕萊癬脛諫羨状讲蕢郟陈鰻瘫計欤钡笃锒鱍鲥。

  〔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继续开展农垃分类投放处置工作、院落常态化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巡查整治、最美院落评选活动等工作。对xxxx大院、xxxx村6组等24个院落进行提升整治,同时将彭家、陈家大院等院落纳入整治方案;每月入户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加深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绍嶇诛缪骡镦玺阐嗇谋厴擯习页瓒骒锶觇懾賢請紀舱钗鐵櫫顾谮薺間。

  三、经验做法

  〔一〕全员参与,凝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

  2/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是多方众筹,保障“整治经费〞。资金缺乏,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大瓶颈。我镇抓住关键环节,争取力所能及的力量,探索出了“村集体主投、镇政府以奖代补、联系部门帮扶、农户适度出资出劳、社会成功人士捐助〞的“五个一〞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整合了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植树绿化等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资金保障。閃倀伟韩葉狮钍恋筍颤翘華騸韓雞軀诹单诿殲誡嘆蘭违恸数黄壮蜡驍。

  二是全民公约,激活“参与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靠纪律,七分靠自觉。我镇坚持宣传与整治同步,教育与管理并行,采取宣传车、简报、宣传单、标语、公告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受益者和主导者。同时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建立了从河流到塘堰、从水井到沟渠、从场镇到农村、从田野到家居等方面全覆盖的?xx镇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公约?,并建议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激活了全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广阔农民群众从开始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全程积极参与,用群众的力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气氛。蓦饱側綰諱腡藪謠捞娇兴鍬勞詿鲔鉦窪澠窃诎钳垆斂屬刿责鈥紹胇铃。

  三是示范带动,树好“先进典型〞。身边的先进典型最具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最能带动周边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我镇开展了最美院落评比活动,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3/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治。农户室内外环境更加干净,家禽圈养更加标准、杂物堆放更加整齐、车辆停放更加有序,群众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到达了“一个典型激活一片、带动一批〞的效果。聯滚嗩硨塒镝櫺辉芈轳锟樣訥猶該缚那么鐵镌勻虑氳输许拣祯嫔张薔镧。

  〔二〕建管并重,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联动式机制。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环境整治的部署、协调、检查、催促和考核。同时,配强配齐人员,建立驻片包村制度,做到有专人管、专题协调、协同落实。每季度开展村〔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在比照中找差距,在评比中求突破,推动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气氛。鹼戗铃屬忧轮嘰瘋崭湞餓恋羡嚶缆称簀毙鋟璉场镗覷濾蔷篤錠慟鴇荛。

  二是落实捆绑式责任。出台了?xx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镇村组干部考核方法?,明确镇、村、组干部和保洁人员的具体职责,做到工作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构建起从组织、协调到催促、执行、考核纵向全覆盖,从街道、村组到院落、道路、农户〔点〕横向全覆盖的机制。錁灵齡瞇掷燾蚁扬铬嶸嬋嚣鱘欤隉极饧沤镣齒档淒骀个论诈塋珑蠼鑾。

  三是坚持自治式管理。xx镇共有大小院落共146个,针对院落管理难的问题,我镇建立农村散居院落管理委员会,完善?院落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管理巡查整治网络管理?制度,探索农村散居院落“六个一〞长效管理机制,“标准不下降、持久不走样〞,解决了院落管理难的问题。鹰謊虾眯祸订鹈凯會際鲎軋窑4/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鹫恒龋庫續庆巹矫赐燈鮑黩皱斃囀誚牺。

  四是实行销号式整改。突出问责逼效,在制度执行上“真斗硬、真执行〞,常态督查,发现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销号整改。对全镇排名、任务完成和进度保持上没有到达要求的,对照考核方法问责,确保目标到点、责任到人、上下同心、共同参与。塊鲦紼骇觶蓯觑秃歐钮轲鴛蚕诵鯤诙亙廳帻嗇论鄆謊撐僨絷縲顎烨铳。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我镇近年来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一些心得,在此作个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謄臉奂钿氬错鳃遼堊绪聂铪僅蔞蹒軺褛綸鋁詼鳓簖哙銣欧軾饗鐋譫穎。

  xx县xx镇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

  日

  5/5

篇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

  

  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打造宜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白河县人民政府

  2015年10月28日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总体目标,提出“干净—美丽—富裕”的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农村工作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县双创办牵头抓总,县财政局、农业局协调配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修编镇村建设规划,编制示范镇村详规,采取抓点示范、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的方法,逐步改善村庄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村庄,先后建成了1个市级示范镇、2个示范村和2个县级示范镇、8个县级示范村,明确了11个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通过压茬推进、分步实施,全县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环境整治,夯实美丽基础

  我县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体系,扎实开展农村“八乱”综合整治,全面改善生活环境,夯实美丽乡村基础。

  1、完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按照镇村发展实际,配足垃圾收集、回收设施,建成一批垃圾填埋场,并结合城乡清洁行动,形成“户集、村收、镇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实现生1活垃圾收集率90%以上。按照“因地制宜、因需而建”的原则,建成一批大三格化粪池、污水处理站、污水收集管网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工业、畜牧业、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80%以上。目前,构扒、中厂两处垃圾压缩转运站已完成站房建设;构扒镇污水处理主管网已完成铺设;启动了茅坪、冷水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

  2、扎实开展农村八乱整治。重点围绕全县集镇、农村社区、家庭院落,沿河沟、公路及周边区域,彻底清除裸露垃圾和卫生死角。消除集镇垃圾乱扔、杂物乱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挂)、工地乱占、商品乱摆、柴草乱垛、污水乱流等“八乱”现象,整治取缔马路市场、清理沿街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行为,规范沿街商铺门头牌匾和户外广告管理,形成良好环境管理秩序。各镇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整治,并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周五义务大清扫活动,确保镇村容貌整洁有序。

  3、健全农村卫生管理制度。一是人员队伍保障到位。各镇都成立了环卫保洁队伍,落实了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建立落实了清扫保洁、保洁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二是设施设备保障到位。根据镇村社区清扫保洁工作需要及时配足配齐环卫设施,近两年为镇村集中配备垃圾车68辆、配套垃圾箱470个,投放垃圾桶890个、建设垃圾池个420个,新建三类以上标准公厕74座。三是资金投入保障到位。为确保农村环卫管理机制正常运行,县财政在给各镇每年预算7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从2014年起,按镇农业人口数,追加拨付人均12元的环卫专用经费,各镇的专用经费最多的达2到20万元。

  二、兼顾富民宜居,完善美丽硬件

  以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和精准扶贫为抓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实现居者有其屋、发展有其业。

  1、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完善47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路面硬化、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启动了冷水、西营、双丰集镇的“三场一房”(文体广场、停车场、农贸市场和农村社区活动用房)建设,在农村社区配建平价超市、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完成了29公里的红顺路、8.5公里的仓裴路、35公里白界路、10公里的麻松路的拓宽改造,实施了天宝农业示范园16公里的产业大道建设,新修旅游路、通村路、联户路达28条150公里,新修便民桥22座。

  2、推进农村安居工程。一是抢抓陕南避灾移民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建设1个以上统一规划,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集中安置小区,动员零散居住人群搬迁,促使人口向集中区居住,两年来搬迁5500户。二是结合扶贫开发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去年以来改造房屋30栋,修正墙面3000平方米。三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实施了卡子“张黄大院”改造工程、桥儿沟文化旅游古街区改造工3程、梁家寨战斗遗址建设。

  3、发展生态循环产业。一是大力培育涉农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近200个,流转土地、山林5万亩,创建3个省级、6个市级、30个县级示范园区;培育龙头企业10多家,农村合作组织94个,职业农民400名。二是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致力打造一批木瓜、黄姜、茶叶、核桃、油用牡丹等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围绕打造汉江沿线村庄为重点的汉水风情游、红石河、庙山寨为重点的生态观光游,卡子明清古宅及休闲茶园为重点的文化休闲游,以构扒东坡、茅坪枣树、西营蔓营、仓上天宝为重点的美丽乡村游等精品旅游路线,积极发展“农家乐”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农家乐24家。

  三、扮靓秀美村庄,提升乡村品味

  在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绿化亮化、文化建设以及群众素养提升工程,从而巩固工作成果,全面铺开和深入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1、实施绿化亮化工程。结合省级生态县、园林镇村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城乡道路绿化、社区绿化、河道绿化、广场绿化、山体绿化,建成了一大批绿化小品、绿化带、行道树。同时,加强农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撂荒地“四旁四地”的造林工作,实现绿化率80%以上。对所有的农村社区、集镇安装路灯,两年来共安装路灯2000盏,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路灯全覆盖,还启动4了高速路引线和仓裴路亮化工程。

  2、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积极创建文明镇村,建设乡村大舞台,组建自乐班、秧歌队、腰鼓队等乡村文化宣传队伍,经常性组织群众集中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邀请县文化馆和省市文化单位开展“道德大讲堂”和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在西营天逸社区、双丰天顺社区、茅坪枣树社区、中厂石梯社区、仓上裴家社区建设文化阵地,通过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利用房屋立面、文化墙等大平面绘图、写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同时通过修建景观石、文化长廊、制安宣传牌,进一步丰富文化宣传教育内容。

  3、实施素养提升工程。加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系列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营造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办、团县委、妇联会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新农村、新社区、新风尚、新农民”等教育培训活动,培育农民新风尚,促进农民向局民转变。同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元年,☆镇☆村被县统筹办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此,我镇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县统筹办及有关部门,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生活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得到新提高,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去。经过近半年的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老百姓对这一惠民举措赞不绝口,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下面,我就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

  探讨、互相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强领导,重机制,突出“活”字营造建设氛围

  我镇☆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镇包片领导担任副组长,片长、包村干部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网络构架,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起初,由于工作刚铺开,群众对此项工作还有顾虑,总担心政府是在搞面子工程,对村子起不到什么实质效果。但通过镇领导先后几次到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党员群众代表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了有关政策,讲明了工作思路,描绘了今年将打造出的效果后,村民的思想才真正得到统一。同时,我们还大力向村内走出去的党员干部、能人富人宣传政策,打消群众的疑虑。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思想高度统一,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

  二、广动员,明责任,围绕“干”字开展环卫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关键。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卫生意识十分淡薄。一些民居,院落坍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村子周边,规划无序,乱搭乱建,杂序无章。为此,我镇专门指派一名副镇长、一名包村干部驻村指导,我和镇党委书记每两天轮流检查一次工作卫生清理情况。同时,我们将镇环卫所的推土机、挖沟机、垃圾车全部派到村中进行垃圾清运。群众看到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村内男女老少、外出务工的群众争先投工投劳,纷纷加入到清洁家园的大会战中,共同清理沟渠杂物,互相帮忙铺院垒墙。集中利用了一个月时间将村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探索制定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聘请环卫保洁工人,实行合同制,一年一签,工资按时兑现,具体交由所在村管理,政府和村内老党员、离退休在家人员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包村干部不定期的对卫生环境进行督查,镇领导每个月到村考核一次,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常态化。

  三、筹资金,配设施,强化“新”字提升标准建设

  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时,我们认真征求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梳理,并多次向县委温书记做了汇报。最后,我们按照“县财政投资一点、镇上补贴一点、村级能人富人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建设理念,千方百计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实施原则,立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目标,扎实开展村庄的“穿衣戴帽”活动。通过几个月的精心打造,☆公里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占☆地亩的主题文化活动广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道路两边、广场周边栽植了常绿树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内配置了绿色停车场、花池、健身场地等;更换了村级水源地实现了村民安全饮水;对村庄有安全隐患的旧窑洞进行加固修缮;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的各类圈舍、废弃厕所进行拆除整治。通过这些举措及大地改善了村居环境,满足了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休闲生活需要,村民基本过上了“活动有广场、吃水有保障、串门不怕黑”的日子,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村民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实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这是这辈子也不敢梦、也不敢想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争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示范。

  四、解民意,惠民生,立足“实”字凝聚党心民心

  建设美丽乡村,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为此,我们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家塔村离城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围绕村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村投资兴业,以此带动全镇农村改变观念,发家致富。目前,依托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闲置土地、良好的村民素质,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积极争取☆酒业公司落户☆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樟子松育苗基地☆处,返乡村民投资兴建养殖场☆处,依靠传统种植,全力将☆村打造成近郊小杂粮种植基地。产业富民的举措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村创业,回流的村民逐年增加。这些为民举措每年可为村民平均增加☆多元的收入,也进一步增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予以推广,遵循“基础好、标准高、惠民生”的原则,每年打造一至两个样板村,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沿线的村子进行包装、提升,将这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常抓不懈,典型推广。

  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单纯的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其核心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功能提升,进而形成以点带面,镇域环境全面改善的生动局面。我们在倾力打造☆村为样板村的同时,也在积极总结探索工作得失,力求为来年的打造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办法。下一步,我们将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始终注重把单项工作与整体工作整合开展,把近期目标与远景战略统筹安排,把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并重推进;注重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注重村级事务管理便捷化,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致富信息共享丰富化,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美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向纵深,深得民心。

  第三篇: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指导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乡政府抽调了由乡国土、城建、水务、林业、供电、环保等各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五个小组,采取“3+1”工作法,驻村开展指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项目支持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项目支持。我们先后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塘坝、河道治理项目;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项目;沼气池项目;改水改厕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好项目、大项目,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三)社会参与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补充。坚持市场机制,引导各类民间资金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热情,都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力量。在我们多方沟通协调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1000万元兴建观景平台、为主题的高端休闲产业项目,现已初显雏形。另外,还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农业展示园,让“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资金保障不足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二是乡、村自筹资金加大投入;三是社会集资提升品位;四是压缩开支开源节流。

  (二)针对整体推进进度不快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实行乡村

  干部包保负责联系户,健全网络化责任体系;二是严格按照“3+1”工作法倒排时间表,推行逆向责任机制;三是做好周调度,试行

  第四篇:【每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本站推荐)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元年,☆镇☆村被县统筹办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此,我镇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县统筹办及有关部门,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生活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得到新提高,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去。经过近半年的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老百姓对这一惠民举措赞不绝口,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下面,我就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强领导,重机制,突出“活”字营造建设氛围

  我镇☆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镇包片领导担任副组长,片长、包村干部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网络构架,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起初,由于工作刚铺开,群众对此项工作还有顾虑,总担心政府是在搞面子工程,对村子起不到什么实质效果。但通过镇领导先后几次到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党员群众代表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了有关政策,讲明了工作思路,描绘了今年将打造出的效果后,村民的思想才真正得到统一。同时,我们还大力向村内走出去的党员干部、能人富人宣传政策,打消群众的疑虑。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思想高度统一,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

  二、广动员,明责任,围绕“干”字开展环卫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关键。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卫生意识十分淡薄。一些民居,院落坍塌、杂草丛

  生、垃圾遍地。村子周边,规划无序,乱搭乱建,杂序无章。为此,我镇专门指派一名副镇长、一名包村干部驻村指导,我和镇党委书记每两天轮流检查一次工作卫生清理情况。同时,我们将镇环卫所的推土机、挖沟机、垃圾车全部派到村中进行垃圾清运。群众看到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村内男女老少、外出务工的群众争先投工投劳,纷纷加入到清洁家园的大会战中,共同清理沟渠杂物,互相帮忙铺院垒墙。集中利用了一个月时间将村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探索制定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聘请环卫保洁工人,实行合同制,一年一签,工资按时兑现,具体交由所在村管理,政府和村内老党员、离退休在家人员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包村干部不定期的对卫生环境进行督查,镇领导每个月到村考核一次,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常态化。

  三、筹资金,配设施,强化“新”字提升标准建设

  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时,我们认真征求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梳理,并多次向县委温书记做了汇报。最后,我们按照“县财政投资一点、镇上补贴一点、村级能人富人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建设理念,千方百计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实施原则,立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目标,扎实开展村庄的“穿衣戴帽”活动。通过几个月的精心打造,☆公里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占☆地亩的主题文化活动广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道路两边、广场周边栽植了常绿树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内配置了绿色停车场、花池、健身场地等;更换了村级水源地实现了村民安全饮水;对村庄有安全隐患的旧窑洞进行加固修缮;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的各类圈舍、废弃厕所进行拆除整治。通过这些举措及大地改善了村居环境,满足了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休闲生活需要,村民基本过上了“活动有广场、吃水有保障、串门不怕黑”的日子,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村民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实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这是这辈子也不敢梦、也不敢想

  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争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示范。

  四、解民意,惠民生,立足“实”字凝聚党心民心

  建设美丽乡村,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为此,我们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家塔村离城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围绕村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村投资兴业,以此带动全镇农村改变观念,发家致富。目前,依托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闲置土地、良好的村民素质,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积极争取☆酒业公司落户☆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樟子松育苗基地☆处,返乡村民投资兴建养殖场☆处,依靠传统种植,全力将☆村打造成近郊小杂粮种植基地。产业富民的举措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村创业,回流的村民逐年增加。这些为民举措每年可为村民平均增加☆多元的收入,也进一步增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予以推广,遵循“基础好、标准高、惠民生”的原则,每年打造一至两个样板村,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沿线的村子进行包装、提升,将这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常抓不懈,典型推广。

  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单纯的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其核心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功能提升,进而形成以点带面,镇域环境全面改善的生动局面。我们在倾力打造☆村为样板村的同时,也在积极总结探索工作得失,力求为来年的打造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办法。下一步,我们将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始终注重把单项工作与整体工作整合开展,把近期目标与远景战略统筹安排,把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并重推进;注重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注重村级事务管理便捷化,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致富信息共享丰富化,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美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向纵深,深得民心。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

  东亭乡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及基本做法

  来源:发布时间:2013-01-0711:47:01阅读次数:370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东亭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接壤,面积98平方公里,辖5村1社区,人口2.1万。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生态立乡,工业兴乡”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我乡在不断巩固原来1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超前谋划,提早部署,整乡推进,全面推开,着力把全乡打造成集花卉观赏、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景区。目前,共拆除危房旧房和围墙等800余处,粉刷破旧房屋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千平方米,道路硬化3千米,各村(社区)整体形象正在不断改善,村庄品味正在逐渐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科学定位。在分析比较我乡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后,先后研究制定了乡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域

  村庄布点规划、集镇规划、村庄建设详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竹产业发展规划、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布局规划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从而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发展,保护环境资源。二是明晰思路。确定了“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拆并空心村,整治中心村,培育特色村。三是培植特色。注重挖掘各村产业支撑、经济和文化特质,确定全乡各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亮点,积极打造高峰省级竹产业村、柳亭国家级生态村、阳岱山茶文化村、东亭祠山文化村、颂祥彩色苗木村、沙坝薯业村。

  (二)健全机制,长效管理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纳入对全乡各村(社区)的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村(社区)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书,形成

  “户集、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处理二级网络,达到村庄整齐整洁的效果。三是健全清洁卫生动态

  评选机制。各自然村庄成立理事会,不定期到户开展清洁卫生评比,实行动态评选,评选清洁的贴上标牌,不清洁户则要求限时整改,形成“比一比、学一学”的卫生保洁氛围。

  (三)资源整合,统筹推进

  一是整合宣传载体,通过印发《致农户的一封信》、编发《今日东亭》、召开会议、发送短信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建设的意义和举措;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将向上级争取的项目,集中在中心村,打包管理,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三是整合责任主体,明确各自职责。明确政府和村级负责公共设施维护,农户负责自家庭院整治,理事会负责做好监督督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号召村民将自己房前屋后“搞干净、摆整齐”。

  三、几点感受

  (一)规划是基石,定位是根本。

  没有规划就没有目标。规划要切合实际,乡与乡的情况不同,村与村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制作规划时,要考虑本乡本村的历史文化、人员成份、地形特点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布局要合理。无论是新村的选点,还是村居的式样;无论是房址的选择,还是村道的设计,都要突出

  一个美字,彰显一个新字,突出风格,抓住特色,打造一村一景,形成村村都有小景观、全乡如同大园林的整体格局。

  (二)党员是先锋,群众是主体。

  把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到党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比学赶超促先进、争做榜样树先锋的“建设美好家园”村庄整治活动。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成立理事会,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集体出点子,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建设热情,形成党员、干部、群众、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等不靠,争先恐后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项目是要素,整合是关键。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项目支持。我们对于向上争取的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科技推广、塘坝河道治理、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

  料应用、沼气池推广、改水改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有机整合,统筹到中心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借助于这些项目的整体实施,乡村公共设施逐渐得到完善,乡容村貌发生较大改变,广大群众也就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和益处。

  去年我乡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中国竹制品名镇等称号,今年我们又成功的申报了阳岱山省级森林公园,高峰村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的获得固然可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及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2013年,我们对美好乡村建设要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实行整乡推进。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定能把东亭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乡,东亭也必将成为皖东南璀璨夺目的美好乡镇。

  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

  典型经验材料

  (2013年8月1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开展了以“清洁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到位。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成立“美丽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出台了思阳镇“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实行领导干部分组包片包村制度,各村亦组建相应工作班子。为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将创建活动与“圆梦?责任”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工作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签订《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专门抓的良好工作机制,全力保障“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

  (二)宣传引导到位。我镇持续加大“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定期召开“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推进会,使镇、村干部进一步明确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此项活动的意义;二是派出驻村干部、村干组成的宣传组走村入户,通过展示板报、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分发致村民的一封信、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讲此次活动精神,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群众积极、自觉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截止7月30日,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规卫生公约35块,为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综合整治到位。在“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中,我镇按照县相关部署,一是重点抓住公路沿线、城中村、圩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认真抓好三条进城主要公路两边的清洁工作,将镇、村干部分为若干个工作组,每组由一名镇领导带队并配备一辆专车,分段负责搞好公路沿线面上的卫生,特别是彻底清除成堆垃圾。二是安排全体后勤组成员和4050人员每天打扫镇政府大院及入镇道路两次,并划好停车线,新种植一批树,美化亮化镇政府大院。三是由各村(社区)统一搞好村(居)委会大院的清洁卫生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洁工作,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及时清理整治辖区内卫生死角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查处门店、居民住户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在整治空间上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截止7月30日,我镇先后组织3万多人次,出动皮卡、铲车、方拖等各类车辆317车次,投入50多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垃圾清运车10辆,垃圾桶、垃圾箱2000多个,铁铲等清洁工具400多把,建成垃圾池25个,清扫村(社区)屯级道路132条,清理垃圾248吨;投入650万元,新开工建设县城区小街小巷12条。

  (四)典型带动到位。每个村重点建设2个示范屯,坚持示范典型带动,推动整个活动深入开展。并且将群众基础较好的广元村那布屯、荣新屯、汪斗屯、新安屯,高加村高岸屯、渠皇屯,昌墩村昌墩圩、那堂屯,江平村平钱屯等清洁活动为示范,推进清洁乡村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我镇在深入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同时,将清洁工作由“突击型”向“常规型”转变,努力营造“洁、齐、美”的城乡面貌。

  (五)考核督查到位。一是要求包片包村的领导干部每周一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上周清洁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签订责任书,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工作作为考核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工作实绩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对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镇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情况通报和检查制度,由镇纪委牵头,抽调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强化“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全程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创建活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主要亮点

  (一)宣传形式多样1.文艺宣传形式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5月21日和7月19日晚由镇党委、政府分别组织文艺队在易和村以及7月21日在广元村那布屯举行了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思阳,共建幸福家园”文艺晚会,观看人数达4000多人次,同时晚会结合进行了“美丽家园清洁乡村”知识问答,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普及了清洁乡村活动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保洁意识。

  2.标语形式

  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民卫生公约42块、“清洁乡村”理事会职责25块,把清洁的理念、重在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处理的流程等形式为“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3.宣传工作组、青年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形式

  我镇“美丽办”把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组:一是日常工作组,主要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二是垃圾清运组,主要负责陈年垃圾的清运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化;三是宣传组,主要抓好宣传工作,组织发动群众自发搞好“美丽家园”,动员群众成立“清洁乡村”理事会,收集垃圾清运费,把清洁工作形成常态化。同时组织一支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的宣传工作。

  4.感染形式

  我镇把印有“美丽思阳监督员”的宣传T恤分发给屯里的保洁员以及一些理事会成员,对于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由“突击型”部分向“常规型”逐渐转变

  我镇高加村高加屯目前已建有垃圾池3个,每户收取垃圾清运费3元/月,由群众把垃圾放到垃圾池,再由保洁员统一清运。江平村平钱屯在5月11日由500多名群众自发组织美化家园,县、镇部分领导干部也积极参与。当天共清理垃圾11吨。平钱屯多方筹集到1.2万元资金,用来修建垃圾池。建立卫生公约、门前三包,各组划分保洁责任区、垃圾集中清理。每周六上午8:30开始,全屯男女老少一齐出动进行大扫除。昌墩村以集市及主干道清扫保洁工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昌墩圩街道进行彻底整治,并组织各屯群众对大堆垃圾及河塘漂浮物等卫生死角进行突击清理,共清理垃圾60余吨,群众参与达3500多人次;对昌墩圩街道摆摊设点进行规范,清除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行为;经过充分发动群众,群众对清洁工作的热情相当高,已经做到:1.统一收费。每家每户统一收取垃圾清理费8元/月,用于聘请保洁员;2.由保洁员每天统一清运垃圾;3.全村各屯落实垃圾收集点和处理点,各户门前统一摆放绘有“清洁家园,从我做起”字样的垃圾桶。

  4、成立“清洁卫生协会”主要负责清洁卫生的日常工作。

推荐访问: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交流材料 乡村 治理 提升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