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8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8篇

发布时间:2023-04-28 14:15: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初中音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一、课程简介

  配合当前国情教育,对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并讲述其历史背景、形成并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并归纳其红色内涵及艺术特色。了解红色经典音乐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贡献,为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的历史提供有营养的素材。

  二、课程内容

  章节第二章节

  知识点思政要点217案例名称

  白毛女的诞生、传播及改编。

  《北风吹》主旋律唱。

  民族音乐的交响化。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案例1: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曲谱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土地改革

  三、案例

  (一)案例简介

  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是一段旋律优美流畅,歌词琅琅上口,质朴亲切,赋予民族风味的唱段,曾在全国广为传唱,影响深远,在其后改编的同名故事片和同名芭蕾舞剧中均被完整保留,因此重点教唱。

  (二)案例点评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本选段的教唱,使同学们迅速拉近和本剧的距离,进而了解本剧的时代背景,配合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学习D的。

  2.思政元素

  本剧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年代,剧中女主角的悲惨遭遇,通过艺术加工在舞台上大获成功,其优美的唱腔,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都极富感染力,因此本剧在艺术创作和传播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流传至今。

篇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地理

  《GIS应用技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设计(一等奖)

  一、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地理配准的概念和方法;

  2.理解和掌握地理配准的操作流程。

  能力目标

  1.熟练进行地形图地理配准的能力;

  2.熟练进行遥感影像地理配准的能力;

  3.熟练进行空间数据地理坐标转换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增强空间数据的思维意识;

  2.培养吃苦奉献精神;

  3.培养国家版图意识。

  二、课程思政

  (一)融入知识点

  教学重点:空间数据地理配准的实操练习。

  教学难点:对空间数据地理配准概念的理解。

  (二)融入方式

  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学练结合法。

  结合当前中印边境时事热点,组织学生进入地理信息综合实训室,先利用视频资源点击观看数据配准的动画,通过直观的观察、分析、讨论空间配准的的必要性。然后依据中印边境实验数据和实验软件进行对应的空间数据配准的实操练习。最后再结合不同的生产任务给出的正确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照自己的成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反复练习,在不同的生产任务下完成数据配准,直至合格。

  (三)思政元素

  主动性、针对性、团队合作意识、国家版图意识、吃苦奉献精神、思维意识、探索精神

  三、教学引入

  1.利用课前预习和测验反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还可以按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课堂教学的分组做好了准备;

  2.通过任务引导、小组打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主导):

  1.教师将课程所需学习资源上传学习平台,发布课前测试和中印边境时事热点测评任务;

  2.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根据小组的课前表现,给小组打分制定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主体):

  1.登录云课堂平台,观看空间数据配准视频及动画,完成课前测试,形成学习反馈;

  2.领取课前任务:“中国各类地图数据下载“,并将下载的电子地图上传至学习平台。

  四、教学展开

  知识诉求:授课对象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些GIS成果。

  知识基础:已经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了GIS应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对空间数据的概念和类型、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已有了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前期的在线资源预习已经明确了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类型,为本次课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喜欢实训课程,但是对空间数据坐标系统理解不够深入;对于网络、智能终端能够熟练使用。

  任务分析:分析讨论学习任务完成的流程及用到的相关知识,利用地理信息实训室完成并掌握空间数据配准及流程。

  教师活动(主导)

  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

  1.由中印边界问题示意图和中印两国边防战士肩对肩执勤图引出中印边界问题的重要性。对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测试结果进行点评;

  2.组织学生观看数据配准的应用案例;

  3.引导式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

  学生活动(主体)

  1.根据教师点评,结合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共同发现自己在平时认识中的一些问题;

  2.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总结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

  3.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利用平台相关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点完成学生讨论和自评。

  4.根据教师指出的易错案例,总结自己的不足,掌握配准原则。

  5.操作在线学习平台并完成在线测试,为后面的实际操作做好准备,突破教学难点;

  6.完成在线测试。

  教师活动(主导)

  1.发布课后测验,根据平台数据显示,了解学生对“空间数据配准”内容掌握情况;

  2.发布课后任务:列举“数据配准”任务,将了解到的方法上传至云课堂平台资源库,实现知识拓展与共享。

  学生活动(主体)

  1.根据学习内容,在手机上完成课后测验;完成个人分析,完成自我评价;向教师反馈疑问,即时解答;

  2.搜集“数据配准实例”内容,并上传至云课堂平台资源库。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分享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通过在线教学系统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空间数据配准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本次课重点;学生提交成果,系统可实时监控,为后续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通关性学习,增加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兴趣。

  由于空间数据配准对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白纸勾

  绘难以获得直观认识,难以实施,且均难以对数据配准的过程进行过程性监控和量化评价。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中印边境时事热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依托课程教学平台、结合空间数据配准的具体步骤,将原始数据配准为实际工程需要的数据,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并对绘制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过关性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五、目标达成检测

  1.课后测验,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学生自评,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3.发布课后安排,实现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共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依托实训软件、中印边境实验数据,穿插教学视频,微课,利用多媒体教室,移动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达到以下效果:

  1.实训课程的加强给学生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活跃。

  2.通过课后测评显示,学生均掌握了空间数据配准,会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具体生产任务的展开。

  3.提高了学生空间思维、空间数据综合运用的能力,部分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奖项。

  4.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以热点问题为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改进:

  1.以时事热点和军事热点作为案例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今后应该大力

  开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

  2.空间数据配准后的精度控制与评价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今后应该开发一些课程资源进行巩固和强化。

篇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案例背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师生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在国家“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指引下,也让中国高校教师开始迎接新的挑战,开启了全新的教学生涯经历——网络直播教学。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线上音乐课堂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网络教学强大的互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同时也引发我继续探索音乐课程的思政化教学改革,在网络音乐教学中践行美育与德育的融合统一。

  本次音乐思政教改项目是结合石大开设的两门音乐赏析类课程进行实践的。《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课旨在指导学生们通过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对比鉴赏,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与审美鉴赏力。《外国音乐欣赏》课旨在帮助学生建构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框架,了解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风格,并能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对比性的反思,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音乐网络课程设计

  线上教学是疫情时期的一种特殊授课方式,与传统线下授课相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课堂教学,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做好课前调查,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准确把握教学环节,提前预判,精心设计,稳步实施。

  为更好地开展线上网络授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用多网络平台教学模式

  腾讯课堂授课,雨课堂提交作业,腾讯会议进行课堂交流,课程微信群发布通知,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课程资料、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2、采用专题分组学习方式

  例如《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课,设置了与音乐课程内容结合的七大音乐文化专题:音乐与美食文化、音乐与旅游文化、音乐与教育、音乐与宗教、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电影、音乐与新媒体传播。课后鼓励学生根据兴趣报名自主选择,按照专题划分成小组,建立小组学习群。每个学习小组要求进行三次讨论,并填写学习过程的讨论表,定期给老师提交讨论心得。老师则会根据各小组专题学习情况,引导同学在学习中关注音乐在中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价值的判断力和鉴赏力,指导小组进行网络专题学习汇报展示。

  3、建立助教与组长辅助管理机制

  为了更快速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课程配备了一名有教学管理经验的助教。助教与各组组长、老师共同建立班级管理群,每周在群中反馈各组上课、作业与学习情况,做到交流通畅。

  4、注重课堂活动与社团音乐活动衔接融合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堂网络教学中设置疫情感悟与音乐表演展示环节,让课堂与社团学生一起自主设计活动流程、参与组织,充分展示学生的感悟与艺术表演才华,鼓励学生在疫情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在网络教学中深化对德育与美育的认知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通过音乐网络教学实践,我更深刻感悟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正是当前疫情之中艺术教育的核心。美育本质是一种情感式教育,是用美的观念和美的形态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美育可以怡情养性,从根本上协调学生在现实中的情感心理,最终使学生获得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德育教育是一种规范式的道德教育,旨在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观念意识传授给学生,内化于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以促进个体自觉服从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树立合乎社会基本要求的人生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观点与道德品质上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疫情当前,在网络音乐教学中,只有将美育与德育融合,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对生命的抚慰,引导他们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可贵,用音乐激发他们精神上的道德提升,建立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追求。

  ?..?~?.?~?..?..?~?.?~?..?..?~?.?~?..?..?~?.?~?..??.?~?..?~?.?..?~?.?~?..?..?~?.?~?..?..?~?.?~?..?

  三、在网络教学中践行德美统一的教学理念

  1.开学第一课号召大家积极抗击疫情,坚定必胜信心。

  在开学第一节音乐课上,我结合全国抗击疫情出现的积极变化,以“风雨过后拥抱阳光”为主题,为同学们讲述了本学期音乐课特殊的教学方式,并号召大家积极抗击疫情,坚定必胜信心。

  课堂上,我将网络抗疫歌曲《逆行之光》、《等风雨经过》和石大觅音社团李庚霖与金子舟同学原创的歌曲《黎明》与同学们共同鉴赏,3鼓励同学们积极分享疫情期间的感受,号召他们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坚持信念,学习中国逆行勇士们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2.组织在课程公众微信号制作疫情感悟推送。

  网络课堂之外,我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在课程公众微信号制作了一系列与疫情相关的感悟推送,鼓励同学们向疫情中的逆行者致敬,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3.在课上开展网络音乐表演分享。

  《外国音乐赏析课》上,张辰芊同学积极参加疫情感悟分享活动,在家中为同学们献唱美声歌曲《春天的芭蕾》,通过音乐网络课堂,送给同学们春天美好的祝福,鼓励大家增强抗疫的信心。此外,张辰芊同学还参加了团委主办的学生艺术公开课,担任音乐主讲,为石大同学介绍鉴赏古典音乐的方法。

  本学期在《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外国音乐赏析》两门音乐课的网络课堂上,先后有三十多位同学积极参与网络音乐表演分享,他们精彩的表演有效带动了更多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网络课堂音乐分享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充分表达心声与感悟,展现自身的艺术才华,而且更坚定了他们抗疫的必胜信心。

  三、在德美交融中探索艺术活动的新形式

  立足音乐网络课堂教学,拓展社团网络艺术活动,践行德美交融的教育理念。为拓展网络课堂教学,我指导觅音社的学生举办了一系列的网络音乐活动,号召了石大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拿起手中的乐器,4展示自己的才艺,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共同参与全国抗疫的宣传中,以乐传情,为国加油。

  1、发布原创“声”援抗疫单曲——《黎明》

  《黎明》这首单曲歌曲充分表现了石大学子对默默奉献的抗疫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用音乐表达了他们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心声。正如他们在歌词之中写道:“挺住,病毒就要走了,就像冬天迎来了春天。所以,中国加油!希望永远陪在你身边!”

  2、觅音“云合奏”——《海阔天空》

  同学先采用线下个人表演录制,再通过网络合并剪辑分享到网络音乐课堂上。同学们在家中深情歌唱、弹奏,在“云端”实现了乐队的合奏表演,以这种新型的表演传达着他们对勇士们的感谢与敬意,为逆行者加油,号召石大同学们共同期待疫情结束后的海阔天空!

  3、线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抗疫社团活动与学习

  疫情期间,我组织觅音社同学开展学子线上抗疫学习活动,分享有关疫情相关知识,观看学习抗疫视频,还组织社团同学们积极讨论和制定网络社团音乐活动的实施方案。

  在疫情阶段,觅音社还通过社公众号推出觅音星期歌单和觅音微信公众网络微期刊,线上石大歌手网络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音乐课堂同学们的音乐热情,还丰富了石大同学们的网络学习生活。

  随着网络音乐课堂的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音乐课思政化教学改革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作为一名艺术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美育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德育要陶冶5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石大音乐课堂只有在德美交融中才能通过音乐艺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实现立德树人,以美育心!

篇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

  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篇五: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篇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材料、土建、水利、能源、交通、船舶、航空、化工等专业中都有开设,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并且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力学课程将思政育人有机的融入到课程目标中,践行“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与方法论;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全面打造具有职业素养的工程科技人才。

  2.思政育人目标

  树立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怀,培养学生科研精神、职业素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图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效果

  1.经验与创新

  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自然界、生活中力学的应用,融入自然之美、力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注重强化工程实际应用,将课程知识与科技创新、国家发展相融合,树立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思想;

  ③课程思政教育借助网络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多内容、多形式、多方法的有机融入教学德智共育,全过程可记录可追溯。

  2.主要成效

  ①思想育人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规划、大国重器中关于力学的描述,潜移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报国的热情。

  ②专业育人

  由于中国制造2025要求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同时也对肩负培养生产、建设人才教育提出新要求,课程教学主动融入行业企业各种技术标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③竞赛成绩

  学生获得全国周培源力学大赛安徽省赛区若干奖项。

  五、教学反思

  1.存在的问题

  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元素还需深挖;

  ②课程思政评价标准需进一步规范。

  2.改进思路

  ①明确主体责任,发挥引领协同作用建立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持续创新、改进及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及形式;

  ②把脉学生需求,找准学生思想需求真正深入学生思想领域,切实达到育人目标;

  ③完善评价标准,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过程记录,并对学生的参与度进行统计,纳入课程平时成绩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和价值引领。

篇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素质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化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化的含义,并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评价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学生研究目标的要点:1.知识目标:了解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之间的一般规律。

  要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理解替代品和补充剂的含义。◎了解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能力。◎运用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相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

  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进步参与经济举动的实践本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变化,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学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讨论和探究教学法是主要方法。

  课程计划设计-同学们,我们都在经济生活中,时刻感受着生活价格的变化。1的影响。不久前,学生们利用周末做了一份关于物价上涨对居民糊口影响的调查报告。学生们构成操演小组,或者观光大型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采取访谈、成绩单、问卷等形式。调查城市居民。基于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将向大家展示两个更具代表性的调查报告:(1)调查对象:超市员工物价上涨的影响:①肉类贩卖的下降。(2)鸡蛋和海鲜贩卖增长。(3)大米、面条和蔬菜的贩卖变化不大。(4)特价期间销量增长。(2)调查对象:行人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文字记录)①不能加油或吃肉。

  2)月支出增加,但必须购买食品,一些有价值商品的消费减少。(3)私家车使用量减少。

  4)用海鲜和鸡蛋代替猪肉,尽量用电器做饭。(5)跟着价格的上涨减少商品的购买。⑥对糊口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一、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班的两个学生写、导演并表演了一个短片《在家生孩子的代价》,模仿了流行的电视家庭喜剧《在家生孩子》。请享受以下,请特别注意价格的情节。

  糊口报道人物:母亲,XXX的儿子,XXX,客厅

  妈妈:(提着两个装满东西的袋子,累得气喘吁吁,推门进来)XXX,XXX,过来拿东西!但是我累了!

  2儿子:(快过来拿妈妈的包):哦,多重啊!我们赢得大奖了吗?你能如此努力地回家买吗?

  妈妈:嘿,XXX,我今天过得很愉快。今天,购物中心正在举办一个大折扣展览,以造福消费者。搬家比搬家好。我会迅速行动。对了,XXX,我给你买了一件羽绒服。快点试试。儿子:啊。今年夏天你打算买羽绒服干什么。

  妈妈:(有点自豪)看,这些羽绒服质量好,价格便宜。我给你买了一个,给《雨雪》买了一个。

  儿子:我明白了,你被愚弄了。妈妈:你对孩子相识多少?

  儿子:这个包裹怎么样?这个包裹也打折吗?

  妈妈:折扣是多少?嘿,价格比商场里的电梯涨得还快!

  儿子:(有点困惑)我很诧异。上次我请你给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和MP4,你不得不比及价格下降了。当价格上涨时,你为什么还买这么多工具?

  妈妈:看看它。虽然猪肉、鸡蛋、大米和白糖的价格都在上涨,你还是得去买。你不能把脖子绑起来。

  儿子(撅着嘴):哎哟妈妈,我叫你买些猪肉来煮红烧猪肉。你为什么买这么多?妈妈:别提这猪肉了。价格上涨得足够快,足以赶上火箭!这猪肉不能吃,所以以后再吃鸡蛋吧。鸡蛋也很有营养。我给你做蒸鸡蛋、炒鸡蛋、煎蛋和蛋羹。儿子:好吧,好吧,你最好别说了,我受够了。

  妈妈:嘿,你还是很恶心。猪肉价格一上涨,就有更多的人买鸡蛋。鸡蛋的价格也在上涨。儿子:(有点困惑)看这两个大包。我无法想象以低价或高价购买它们。

  询问问题:1.XXX为什么在夏天买羽绒服?你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吗?

  2.XXX说:“当价格上涨时,你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你给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和MP4,但你必须等到价格降下来。”你能向他解释一下吗?

  3.”随着猪肉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鸡蛋和牛肉.”为什么?你能举出你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吗?(学生分组讨论)31.普通法

  问题1:XXX为什么在夏天买羽绒服?你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吗?学生分析:。

  小结:羽绒服在夏季淡季出售。供大于求,价格相对较低。消费者在这个时候购买它们可以获得可观的价格收益,因此它们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历。当两种商品的价格下跌时,我们将增加对它们的购买。

  一般来讲,也就是说,当其他条件坚持不变时,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时,人们就会增长对它的购买。当这类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购买。这是价格影响需求的一般规律。

  2.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询价2:XXX说:“为什么在价格上涨的时候你还买这么多工具?我让你给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和MP4,但你必须比及价格降下来。”你能向他解释一下吗?

  分析:草图中价格上涨时也购买的商品:猪肉、鸡蛋、大米和白糖。这种商品,价格往往比较低,而且是生活所必需的,属于生活必需品。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也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但

  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如果价格上涨,一个人不能勒紧脖子拒绝购买。如果价格下跌,你就不能买很多东西而把它留在家里,因为它会变质。

  可以低价购买的商品:汽车、高档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贵重珠宝等。这种商品价格昂贵,不是生活所必需的,属于高档耐用商品。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往往会大幅减少需求,甚至暂时不需求:而当价格下跌时,人们会大幅增加需求。日常必需品的需求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受价格的影响较大。

  3.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调查3:“当猪肉价格上涨时,更多的人会买鸡蛋。”为什么?你能举出你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吗?

  分析:猪肉和鸡蛋非常有营养,可以满足人体的部分营养需求。这两种商品具有不异或相似的功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异需求。这两种商品被称为相互的替换品。猪肉和鸡蛋是相互的替换品。在相互替换的两种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转而消费另外一种商品,导致对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增长。4我的糊口经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家庭主妇经常在肉价上涨后炒鸡蛋。

  你另有其他相似的产品吗?请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示例:。

  老师的例子:汽油和汽车——问:汽油和汽车可以互相替代吗?分析:相比之下,汽油和汽车不是彼此的替代品,而是互补的商品。只有这两种商品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两种商品是互补的商品。作为补充商品,商品价格的上涨不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还会减少对其补充商品的需求。我的生活经历:在我的家人买了一辆车,油价上涨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会骑自行车去上班,这将保持健康,保护环境和省钱。学生示例:。

  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变化的影响。

  总结一下我们刚才联合调查的结果:第一,价格影响糊口

  1.一般来讲,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长对它的购买:当这类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3.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糊口是一门艺术,消费是一门知识,如何运用消费的知识,创造糊口的艺术是值得思考的。把握和运用价格影响需求的知

  识,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公道地安排有限的收入。在物价和糊口上涨的压力下,我们仍然可以过着丰富多彩、有趣的糊口。价格动摇是经济糊口中最正常的现象。对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积极面对,乐观糊口。每小我都一定觉得猪肉价格最近开始逐渐下降。一直吸引我们家庭注意力的猪肉价格,在持续上涨的势头下也开始下跌。二。价格影响出产

  猪肉价格下跌后,它给我们的糊口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继续关注“家庭有孩子”,聆听来自糊口的声音——“家庭有孩子的代价”(续集)。

篇八: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课程面向全校非物理专业本科生,基础性强、教学要求高、学生受众量大、受益面广。在OBE教学理念下,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大学物理》课程始终坚持以打好学生必需的物理基础为出发点,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各种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形成了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原理是创新的基石。

  (二)

  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借由直升机螺旋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技术虽会过时,但物理原理却是恒久不变、永远是创新的基础”;

  2.利用航天器姿态调整实例,培养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

  情景展示+问题导入:

  首先请大家先来观赏两个熟悉的运动场景:

  一个是在花样滑冰运动中,都有一个经典原地旋转动作,运动

  员起先伸展双臂旋转,当其收拢双臂时,转速会增大很多,请思考这是为什么?

  另一个是在跳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为了完成旋转动作,总要在空中收拢身体;可入水时,无一例外,要打开身体,这有什么物理规律吗?

  好,总结一下我们的问题:

  1.为什么运动员在旋转时,常常要收拢、打开身体?

  2.为什么收拢身体和打开身体时,转速不一样?

  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揭示其中的规律,就要学习我们本堂课的有关内容。

  (二)案例内容(45分钟)

  1.问题提出3min情景展示

  2.定律推导10min增强能力

  3.适用条件2min

  4.两类守恒10min情景展示、增强能力

  5.共轴转动5min增强能力

  6.课堂思考3min培养情怀

  7.应用拓展10min主题讨论、问题驱动、增强能力

  8.课堂小结1min

  9.课后思考1min问题驱动

  四、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1.通过我国航天器姿态调整案例,实现角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迁移,同时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一颗一颗的航天器腾空而起。当我仰望太空,想象航天器在太空遨游的时候,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如果航天器的太阳能翻板没有对准太阳,他就不能充分接受太阳能;如果航天器的信号发射器没有对准地面的信号接收站,就不能实现与地面实时通信。因此航天器就需要在太空中调整自己的姿态,可是在太空中,它又没有一定的依托,他是如何实现姿态调整的呢?”

  2.通过直升机螺旋桨的案例分析,实现角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迁移,让学生体会到“技术虽会过时,但物理原理却是恒久不变、永远是创新的基础”,同时通过中国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案例,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首尾呼应、层层递进式的教学设计,保证了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

  2.教学方法与模式

  本课程综合运用问题导入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等多种授课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思考的主动性;

  重点内容通过类比方法实现知识的快速迁移,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难点内容通过参与式的课堂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抽象原理;

  利用课堂演示实验,使抽象的原理更加形象和生动,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借由直升机螺旋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技术虽会过时,但物理原理却是恒久不变、永远是创新的基础”;利用航天器姿态调整实例,培养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

推荐访问: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 教学设计 课程 展示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