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村班子精神状态9篇

村班子精神状态9篇

发布时间:2023-04-28 17:0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村班子精神状态

  

  对村两委班子个人的评价精神状态方面

  近来,对于村两委班子个人的评价越来越重视,除了对其工作能力外,更关注其精神状态。因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村庄发展。

  首先,村两委班子个人的精神状态应该积极阳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意味着他们要能够承担起村庄发展的责任,切实为村民谋福利,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村两委班子个人的精神状态还应该具有学习进取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村庄服务。因此,他们应该不断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村民。

  最后,村两委班子个人的精神状态还应该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工作中,他们应该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村庄发展。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寻找发展的新路径。

  总之,村两委班子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影响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具有积极阳光、学习进取、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村庄,为村民谋福利,推动村庄的发展。

  -1-

篇二:村班子精神状态

  

  XX镇村级“两委”班子履职情况综合研判

  工作方案

  为全面了解全镇村级党组织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助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现就开展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分析研判制定如下方案。

  一、研判对象及研判时间

  (一)研判对象。各村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

  (二)时限要求。从7月8日开始----7月底结束。

  三、研判重点及内容

  (一)对村“两委”班子研判。重点就村党组织班子结构、整体功能、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摸排,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对班子建设作出中长期规划。

  1.结构分析。村“两委”班子职数配备情况,年龄构成、政治面貌、学历、性别、群众认可度及整体结构情况等,研判班子配备是否合理。

  2.能力和工作成效。在党建、环保、扫黑除恶等履职情况。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党委政府安排工作落实情况等。

  3.廉洁自律。以巡察反馈为主,项目建设、落实财政补贴、严格财经纪律等方面情况,重点看涉农补贴资金是否存在冒领、虚报、克扣、挪用、截留以及优亲厚友、发放不及时等现象。

  4.群众评价。主要看村“两委”班子政治表现、带富能力、工作作风、群众满意度等方面情况,重点看村“两委”班子是否自觉主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三会一课”是否执行到位;村“两委”班子成员服务群众意识强不强,是否存在“官僚作风”问题,处事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建立值班制度并严格落实;群众是否满意村“两委”工作等,研判班子的口碑形象。

  5.存在问题。广泛深入查找村党组织班子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进行剖析,提出对策建议。对涉及“村霸”现象等苗头性问题,做到提前预知、预警,将相关线索及时报镇组织人事办。

  6.整体态势评估。对村“两委”班子发展趋势作出良性上升、平稳发展或潜在下滑的判断。

  (二)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文书研判。重点就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个性特点、履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研判,对人员调整做出妥善安排。

  1.个性特点分析。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文书的年龄、学识、能力、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精神状态进行分析。

  2.履行职责评估。对工作思路、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联系服务群众情况、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对照竞选承诺,评估完成情况。

  3.存在问题研判。要对存在或者潜在问题认真剖析,重点

  研究,找出原因,积极整改。

  4.整体评估。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工作

  能力和履职情况作出好、一般或差的判断。

  (三)深入排查”村霸“问题线索。各村要结合此次研判工作,排查和掌握可能涉及”村霸“问题的相关线索及时上报镇党委。

  (四)后备干部挖掘。经过研判,看班子是保留或是采取“一肩挑”,如果采取一肩挑,请提出建议人选。

  四、研判方法及程序

  镇党委成立研判工作领导小组,组成9个研判组,分别由镇领导班子成员为组长,统筹抓好研判工作,各驻村干部任成员,具体负责抓联系村研判工作的落实。本次研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程序:

  (一)个别谈话。谈话范围与研判工作会范围相同。谈话内容除研判工作主要内容外,主要是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履职成效、作风表现和群众评价,听取对村“两委”的意见建议,要重点听取对班子及其成员的评价,分清哪些干部评价好、各方面表现突出;哪些干部公认度不高或存在违纪违法等问题。贫困村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听取对第一书记的评价。每个村个别谈话不少于10人。

  (二)实地走访。主要对个别座谈中评价好和评价不高的两类干部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对评价好的干部,要在实地走访中详细了解其政治立场、价值取向、能力素质、工作实绩、性格气质、群众口碑、兴趣爱好、优缺点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核实在座谈中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的评价;对评价不高的干部,在实地走访中要仔细核实相关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对一时难以弄清的问题,要书面报镇纪委调查并给出明确意见。

  (三)撰写结论报告。调研结束后,各研判组要对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贫困村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结论性报告,提交镇党委会集体研究。报告要对村“两委”班子调整提出初步意见,分析比较提出班子成员中表现较

  为优秀和人岗相适度较低的人员名单,摸清楚村“两委”干部能够“一肩挑”和后备干部情况。

  (四)镇党委研究。以党委会形式,对各研判组提交的评估报告,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研究。针对村党组织班子运行存在突出问题的,要制定整顿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对已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要摸清整顿进度和整顿成效。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明确“巩固提高”“思想转化”“培训体能”“调整撤换”等意见,对可进行思想转化的由镇班子成员逐一谈心谈话,促进思想转变到位,工作提升到到位;适合一肩挑的村采取推行“一肩挑”,按程序启动。

  五、组建研判工作组

  第一组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二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三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四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五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六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七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八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第九组研判组长:研判组长:XX

  成员:XX、XX

  负责研判XX村、XX村。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各村及驻村干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次综合研判工作。镇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驻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安排并督促相关工作开展。

  (二)公道正派,严守纪律。研判工作群众关注度高,研判工作组要坚持公道正派,不能在研判工作中掺杂个人好恶,不准故意夸大、缩小、歪曲、隐瞒研判情况,不能搞无原则活动。要严格保守工作秘密,对个别谈话情况,要如实记录,属研判工作组内部掌握的情况,不得以任何形式外传。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参加任何可能影响研判工作的活动,要把开展研判工作作为干部“走基层”的重要实践,认真负责地解决问题。

  (三)周密部署,抓好结合。研判工作要扎扎实实做到“四个结合”,即与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相结合,与排查整治“村霸”问题相结合,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同步建立工作台账,为摸清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措施打好基础。各驻村干部对研判中把握不准的问题或反映出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与镇党委沟通,不得随意表态。

篇三:村班子精神状态

  

  做好一名村干部的基本要求

  做好一名村干部的基本要求:

  一要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老、中、青三部分,老同志受党教育多年、受组织培养多年,应该是具备较高的党性和较强的自觉性,尽管资历较深、阅历较丰富、年岁偏大,但也绝不能思想滑坡,工作更不能滑坡,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认认真真地抓好自己主管或分管的工作。

  同时,我们要十分珍惜短暂的从政生涯,或许我们有些干部看到年岁偏高,提拔无望,就自抱自弃失去信心,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

  我们尤其要考虑到为年轻的同志做出个榜样,搞好传、帮、带,更要想一想对得起组织给你的俸禄,毕竟每个月发给你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工资,你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做出多大的贡献。

  共产党不讲迷信,但总得讲点良心,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反思一下,没有贡献领取工资,不觉得受之有愧吗?所以我奉劝老干部要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对于中、青年干部更要做到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一要积极靠近党组织,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加入党组织是一名非党干部政治进步的一个标志,思想进步也是政治进步的需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会有所做为。

  政治上的不进步,意味着自身能力的不胜任,久而久之将被淘汰出局。

  二要思想进步,这是每个干部好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14人心思上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党委、政府希望我们的全体干部都能够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成长为一名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要不断加强学习。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呼声会日渐高涨。

  当今时代,稍不注意学习,就将陷入落伍的境地。

  过去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毕业以后,至少能管用几年,而现在的大学生,谁也不敢夸这类的海口。

  再分析我们干部队伍的知识构成,真正的本科毕业生几乎没有,纯专科学历的也为数不多,有很大一部分的第一学历是在高中甚至初中,经过在职进修得到大专学历,这个学历的含金量多高谁都不清楚,自己本人最清楚。

  就是你自己应该知道你是半斤还是八两,同周围的同志相比,文化素质占在一个什么层次。

  年岁较大,学习懒惰,对付几年退休尚可理解,年岁较小的,你不学习,怎么能适应工作。

  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你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直接影响着你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你本人在干部中的威望;直接影响着你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你的政治前途。

  我们虽然做不到当晨曦初露,用朗朗声去迎接朝阳;当夜幕降临熬夜攻读,但也不要浑然不觉地把生命消磨于肥皂剧中,浪费于麻将桌前,或者吆五喝六的酒话中,排遣那本并不多余的时间。

  光阴似箭,转眼即逝,古语说: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不注重积累,到重任落到你的肩上时,容易把你压垮。

  因此,要求我们全体干部要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14近期将由机关党支部制定学习规划、研究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考试,逼着大家学习。

  同时,党委、政府也将组织阶段性工作汇报,锻炼全体干部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高政府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要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干部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工作。

  怎样做人、如何行事,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作风,坚持做人、做事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老实做人,就是为人处事要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包括在道德上严守清白、精神上追求高尚、行为上坦荡磊落;在言与行的关系上,做到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在对人对已的态度上,坚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人前人后一个样。

  当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做人的问题更加突出。

  好人不一定能是一名好官,但好官首先必须做好人,无论什么情况下,做老实人的原则不能变。

  通过我一个月的工作观察,在干部队伍中,确实有不老实人存在,在今天的会议上我提醒你,以前没老实,我眼睛不揉砂子,我看到了,我谅解你,但在我心里肯定给你计上一笔。

  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不要不老实,再出现不老实的工作现象,我会建议组织研究你。

  组织用人的原则就是保持一致、干好工作,我们西集政府严重超编,谁如果不想在这里干提出申请,政府八抬大轿相送。

  踏实做事,是老实做人在行为上的要求。

  /14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反映着一个人的追求,也决定着事物的不同结果。

  踏实做事,就是要办实事、求实效,把事情办实、办好。

  从今以后党委、政府不搞任何形式主义,也不允许任何人搞形式主义,给工作和事业带来危害。

  扎实工作是老实做人和踏实做事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自由主义,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规守纪、严谨细致、精通业务,提高效率,真正把组织和领导交办的任务认认真真地完成好。

  四要遵守纪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毛泽东同志指出: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其深刻内涵就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法宝就是纪律。

  我们今天所谈的纪律无非是四个方面。

  一是法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的全体干部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工作,谁处犯法律谁负刑事责任。

  二是公务员条例。

  条例对公务员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都有十分详细的规定,我们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去做。

  三是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14也就是政府对每一个时期的干部工作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制度,就是纪律,就是要求全体干部认真遵守和履行的准则。

  四是社会道德规范,是不是制度的制度。

  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受道德的谴责,更不能受良心的谴责,要遵守社会公德,要不断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老携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

  五要严以律已。

  严以律已就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

  政府是西集的首脑机关,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你一个人,而是影响着一个整体。

  做一件好事可能不被传颂,但一旦有一件坏事,将传得沸沸扬扬,他不说某某人,而说某某单位的某某人。

  所以说,我们的政府干部不单是八小时之内,也包括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形象,绝不能因为我们一个人的所做所为而影响着整个集体荣誉。

  自我严格约束是战胜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说自己能管住自己,奉劝政府干部少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频于交往,不但降低你个人的身分,也有损于政府的形象。

  特别强调的是:

  社会低级趣味的事你别参与,酒后失态的现象你别出现,信口开河的话你别乱说。

  尤其是分流到外单位借调或帮忙的干部,你要时刻记住是一名政府干部,不为政府增光道喜,我希望你们别给政府添麻烦。

  同时,我们政府干部要懂规矩,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要坐有坐像,站有站像,让人说你有素质,不要让人说出没修养,前边走后边受人讲究。

  /14政府干部一定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尤其是对待外来客人,在外人面前,以前不会,从现在起,装也得装会,今后的文明办公、文明用语要形成一条规矩,贯穿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

  六要勇于负责。

  负责就是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这一地区的经济如何发展、百姓如何富裕、各项事业如何进步,以及社会如何稳定的问题,实现这样一个既定目标,需要各级干部去全力组织和付诸实施。

  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干部必须把份内的工作认真做好,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份内的工作,包括主管和分管乃至临时性的工作任务能够全面的完成。

  二是主管或分管工作的棘手问题能够妥善解决,不把矛盾上交,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或萌芽状态。

  我们想重用那些能够敢于碰硬的干部,不用那些见硬就回、见到好处就伸手、见到问题绕着走的干部;我们想重用那些勇于负责、大胆负责、善于负责的干部,不用那些矛盾上推、责任下推、工作后推的三推干部;我们想重用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干部;不用那些只有说功、没有做功、言行不一的干部。

  将来用干部的原则就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去考核,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竞争机制,不搞论资排辈,重政绩,重公论,优胜劣汰,流动式管理。

  多换位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

  优秀者提拔重用,胜任者留用,不称职者交流或免职,无论对哪一级干部,绝不能姑息迁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积极性。

  七要廉政勤政。

  /14所说的廉政就是为政清廉,廉政包括的方面很多,但集中体现就是你不该得到的不要得,不该占的你不要占,劝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到职之后也听到一些反映,是否是事实,我没有追究的义务,但在新一届党委之后,再出现腐败现象,将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希望我们全体干部谁也不要碰撞这根高压线。

  所说的勤政,就是勤于工作。

  克服懒惰行为,克服5分钟热血,要做到有事无事常在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疑干不好工作,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廉生畏、勤生望,只要勤于工作都能树立较高的威望。

  所以要求政府干部既要廉政、又要勤政。

  八要谦虚谨慎。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谁都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做到。

  勇于开拓是可贵的品质,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给予更深刻的认识。

  谦虚谨慎是一种对外界事物和自己言行密切注意的为人处世理念,也是一种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的科学态度。

  保持谨慎,就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慎行,始终如一对于每个干部来说都是人格修养的自觉追求,是一种良好领导方法的自觉发扬,是一种为政之道的自觉践行。

  谦虚谨慎是一种责任心,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对国家、对社会负责,过头的话不说,离谱的事不做。

  谦虚谨慎是一种作风,做人务求平和、坦荡无私,做事务实周密、细致、务实,做官务求冷静、爱民、勤政,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敏于事而慎于行。

  /14谦虚谨慎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希望在我们全体干部中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九要认清自我。

  认识自我是反思过程,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进步的象征,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是自己工作和进步的需要。

  奉劝全体干部,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在每个干部身上都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坐的哪一位能同孔子相提并论?自满的心里将产生骄气,骄气和傲气是孪生兄弟。

  一旦达到了骄傲自满,标志着一个干部的心理状态失衡,很容易导致滋生不满情绪,给你本人带来难以预测的不良后果,引来杀头之祸的历史教训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在我们的干部中,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大有人在,总觉得自己哪一方面比别人强,就没有看到自己的哪一方面不如他人,到职一个月左右,虽然没有接触到更多的干部,但我也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干部。

  尽管我没有和更多的干部正面接触交谈,但我也听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反映,在我们干部中要杀歪风树正气,尽快转变政府的社会形象,全力扭转政府的经济危机和信誉危机,保障政府的廉洁高效运转。

  一、明确五项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大家知道,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努力完成。

  我认为,农村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村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以下五项。

  /14一是加强组织建设。

  党的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村干部要通过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双向承诺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农民党员设岗创星、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载体建设,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是落实各项政策。

  村级是党的政权组织的神经末梢,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都要通过村级组织来落实,而且一些政策有可能暂时会为部分群众所不理解。

  对此,村干部要努力研究和探索解决农村的此类矛盾的方式、方法,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要求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把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合力。

  三是维护农村稳定。

  稳定是农村工作的大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谈不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当前农村问题复杂,群众纠纷众多,这就要求村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解决在村、片、组、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兴办公益事业。

  在众多的城乡差别中,公共事业的差别表现得最为突出。

  农村公益事业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而村干部是当然的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14五是发展本村经济。

  在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个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经济保障。

  村干部要多动脑筋,因地制宜,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

  二、扮好“五员”角色,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村干部有威信有威望,“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调控能力明显弱化。

  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不理不睬;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

  这些都给村干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村干部要因势利导,适应新形势,改变落后的管理手段,当好“五员”。

  一是当好宣传员。

  宣传是各项工作的“第一道工序”。

  换届中当选的村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各村的能人,工作上与上级组织接触多,离政策“近”,政治素养、政策水平、见识胆略相对较高。

  这就要求村干部既要自觉主动地向一般群众宣传党纪国法、产业政策、市场行情和各类农科知识,又要倾听群众呼声,归集群众意愿,实事求是地向上级党委、政府做汇报,这上级组织因地制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当好带队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14作为村里的领路人,应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制订规划,排出阶段性实施目标,组织群众逐项实施,切忌患“多动症”,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切忌患上“近视病”,哪里黑了那里歇;切忌患上“红眼病”,百姓富了不服气,百姓穷了看不起;切忌患上“健忘症”,只埋头自己致富,忘了带领群众发家。

  三是当好示范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农民种养潜在风险较大的今天,农业生产怎样对接市场,种啥养啥,怎样种养?对这些,村干部往往比一般村民有更理性的认识。

  因此,村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意识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首先将自家的责任田建设成供村民学习取经的样板,对充分调研后看准的新项目群众要带头示范推广,真正把教训留给自己,把经验传给群众。

  四是当好组织员。

  税费改革以来,村集体经济“空壳”现象比较普遍,发展村级公益事业难度很大,诸如村级道路养护、人畜两防、通讯文化设施建设等,单个农户干不好也干不了。

  这就要求村干部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把境界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使部分群众的想法变成全村人的共同意愿,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奔着目标大步向前,从而把受益人口多而单个农户干不了的事情办好,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域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五是当好服务员。

  领导就是服务。

  一个村虽然只有几千人,但要想建好并非易事,小到宅基地审批,大到项目争取,都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11/14做好这些事仅靠老百姓是不够的,只有村干部搞好前、中、后的服务,争取各方支持,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才有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既定目标。

  三、牢记五字真言,解决“干有方”的问题村干部不仅要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同时还要讲究领导艺术,解决“干有方”的问题。

  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素质,牢记“五字”真言。

  一是“正”。

  就是要心正、行正、公正、正气。

  心正,就是心眼要正,心术要正,主观上摆正自己的位臵,既不能缺位、错位,又不能越位。

  要有仁者之心,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盼百姓所盼。

  行正,就是行为要端正,走路要走正路。

  方向对,脚步正,才能一帆风顺,勇往直前,否则就会到处碰壁,甚至会失足坠崖。

  公正,就是处事情、看问题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

  正气,就是要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村干部只有做到心术正、行为正、办事公、处事明,永远保持那么一股子浩然正气,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二是“能”。

  就是要具备带领基层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打铁先得自身硬”,村干部仅有仁者之心,能做到“正”,还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超前的思维、过硬的本领,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

  12/14那么“能”从何来呢?首先要不断学习。

  向书本学,向外地学,向领导及同事学,向实践学。

  其次要不断实践。

  要学以致用,大胆创新,活学活用。

  要结合本地实际,理清思路。

  思路清,出路才能明。

  三是“勤”。

  “勤能补拙”。

  村干部完成各项任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对下要靠苦口婆心的宣传、解释,对上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做到腿勤、口勤、脑勤,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类问题。

  天道酬勤,上苍从来都不辜负每一滴汗水。

  只要我们永远保持那么一股子蓬勃朝气,那么一股子昂扬锐气,何愁农村经济不发展,百姓生活不富裕?四是“和”。

  就是要讲团结,以和为贵。

  前面讲的“正”和“能”是指个体而言,“和”则指班子整体。

  老百姓讲得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

  一个班子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两委”关系能不能协调,书记、主任至关重要。

  “人心齐,泰山移”。

  13/14任何形式的窝里斗、搞内耗,最终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贻误发展。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大同,存小异”,不要在一时一事上斤斤计较;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互帮、互谅、互让,同志间要以诚相待,以真诚换真情,不要互相瞒骗,互相拆台;要有大局观念,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工作理念,确保农村各项工作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五是“责”。

  就是指责任。

  古人说:

  在其位,谋其政。

  位,就是你的职务。

  谋,就是去履行。

  政,就是你应担负的责任。

  也就是说,村干部都要有责任意识,既要对下负责,又要对上负责,从而实现对下负责与对上负责的高度统

  一。

  决不允许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自行其是,忘乎所以,目中无人。

  任何一名村干部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爱护。

  村委会虽然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但离开了党委、政府的支持,也将寸步难行。

  为了父老乡亲,为了事业,为了大局,为了责任,村干部必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做一个群众依赖的好“村官”,党的好村干。

  14/14

篇四:村班子精神状态

  

  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仅影响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社会中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合理程度。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村两委班子自我评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两委班子自我评价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机关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由于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组织得当,顺利完成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现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

  支部班子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党员大会,由支部书记进行动员,讲清评议的指导思想,评议的内容和评议的时间及具体要求。在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方案,及时部署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做好评议前的宣传发动工作,明确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党员参与民主评议活动的自觉性。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机关支部采取了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市委六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委、区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精神。通过学习,使每个党员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搞好个人自评,明确努力方向

  机关每位党员根据民主评议的要求,从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廉洁自律和作风方面实际出发认真自查,提高认识,深刻剖析自己,实事求是查找自己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否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否严格遵守党章和遵纪守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起好表率作用、示范作用,勇于同违法违纪和不良行为作斗争。是否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是否求真务实,牢记“两个务必”;是否密切联系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是否带头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公民道德规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四、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评议

  2014年8月12日下午,支部通过召开专题党员大会,组织全体50名党员逐个进行民主评议。在评议中,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党员认真汇报个人工作和思想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既解决问题,又团结同志。在民主评议过程中,大家自我剖析,不怕亮丑,坚持客观评价,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对每一位被评议的党员都肯定了成绩,又客观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机关支部民主评议党员50名,经过自评、互评和组织考察,全部为合格和优秀共产党员,合格和优秀率达100%。

  村两委班子自我评价

  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感到自己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尽管工作忙忙碌碌,但未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加强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系统学习。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存在走走过场的想法,当前工作形势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讲求学习实效。

  二是把握自身负责的宣传及撰写材料工作的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紧密结合局不同时期中心工作,总结经验、分门别类开展重点宣传及撰写材料工作。

  三是思想较保守、传统观念较强,缺乏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四是工作上,没有与一线岗位的同事深层接触,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一线辛苦的情况,不能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今后要改进工作作风,从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经常深入一线了解一线工作,做好基层先进典型宣传工作。

  五是实践中,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有些事情做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有时遇到难开展的问题,能推就推,不去设法解决。今后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处处服从和服务于局的中心工作。

  村两委班子自我评价

  一年来我乡党政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勤政廉政,精诚团结,缜密协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良好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三县”建设战略方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理清思路,加压争先,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充分证明我乡领导班子是

  一个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及亲和力的班子团队,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一个注重学习的班子。结合中心理论组学习,建立了定期理论知识学习制度,加强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了县委薛书记党代会发言,把握了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创新意识。开展了“干部大讲堂”活动,对新一届村级两委成员进行了培训、讲党课等,使乡村两级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是一个思路创新的班子。提出了切合全乡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和“重在落实,贵在执行”的工作理念,思路分工明确,工作重点突出。要求全体干部根据各自岗位职责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坚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围绕全乡总体工作思路,工作积极主动,甘于奉献,狠抓落实。

  三是一个团结协作的班子。始终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班子成员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各成员之间团结共事,能够坚持全乡总体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做到分工不分家,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补台。

  四是一个求真务实的班子。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十分注重每一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均名列全县前茅。完成商品奶交售26149吨,同比增长0.23%,高家屯人畜分离小区主体建设完工;建设大棚951栋,温室89栋,实施膜下滴灌玉米8926亩;生态产业上超额完成植树造林和村屯绿化各项任务,完成了小林科泡的引水和补水工作;新农村建设上,投入资金1423万元,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完成了小林科屯整体改造工程。

  五是一个有较好工作机制的班子。能够规范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实施重点工作分组推进的运作模式。结合全乡工作重点,成立了六个工作推进小组,设专人负责,对全面深入推进重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和开拓意识不足。思维方式方面受条

  条框框束缚太多,存在按部就班的思想,大胆开拓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心存急燥,缺乏开放性、发散性思维。

  2、统筹全局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新班子刚

  刚组建,班子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部门,需要对工作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引领全局、统筹全局的能力。

  3、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不足。由于乡域经济收入

  少,财源创收渠道窄,乡财政经济基础薄弱,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力不从心。需要拓宽收入渠道,夯实乡级财政基础,增强在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力度。

  4、在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民发展意识上有待加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需要进一步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发展生产意识,加大科技培训和典型培树工作力度,发挥引带作用,更好的引导农民发展棚室、奶牛业生产等致富增收产业。

篇五:村班子精神状态

  

  .当前乡村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乡村两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最直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其作风优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党的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前几年

  ,我乡发生了几起基层领导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

  ,曝露出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作风上的一些严重问题

  ,为了掌握基层干部作风现状,为解决存在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近期我们对马市坪乡村两级干部作风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作风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乡村干部作风建设,采取多种手段狠抓基层干部作风:一是充分依托乡党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共培训乡机关和村组干部

  200多人次,通过教育培训夯实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基础。二是对19个村的12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通过“两推一选”使

  35名党员走上村干部岗位,充实了基层组织班子,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水平。三是出台了

  “末位淘汰制度”、《马市坪乡村级干部管理办法》等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严格进行年度考核,不断完善推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同时完善了机关规范化管理,依靠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四是先后开展了机关纪律作风整Word文档

  .顿、警示教育、乡机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等活动,通过集中整顿促使乡村干部作风转变。通过这些努力,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投身

  “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基层、立足实际,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极大地加快了我乡农村发展的步伐。

  在肯定乡村干部作风的同时,我们发现,少数乡村领导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无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困难,精神状态不佳。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组织运转出现了不少困难,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由此导致部分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村干部只在应付工作,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难点问题显得束手无策。

  对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信心不足,在发展上不是主动去寻求对策,而是眼睛向上,等上级给优惠政策,靠上级出思路,向上要钱、要物、要政策,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出现了人心涣散的局面。

  二是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思想观念不新。

  一些领导干部不爱学习、不爱钻研,市场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较慢,思想观念保守,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满足于“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绩不大年年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入世对Word文档

  .农业的冲击,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看到市场经济体制在日趋完善,思想深处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深入思考,跟不上党的号召和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群众致富。

  三是面对执政为民促进农民增收的使命,服务意识不浓。

  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抱怨乡村干部的工作太杂,责任过多,压力过大。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过激行为。一些乡干部和村干部一碰到开展活动就讲报酬,对于又苦又累的工作不主动承担,而是极力回避。

  四是面对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的要求,工作作风不实。

  主要表现在个别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整天泡在“文山会海”之中,不愿意沉下身子抓落实;有些乡村干部对复杂问题和热点问题工作方式得意粗暴,不愿意耐心做工作;一部分干部不愿意深入到困难的地方和矛盾多、问题大的地方,不能真正下势解决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总结推广群众创造出的好做法、好经验;个别乡干部还存在着当“走读官”的Word文档

  .现象,或是身在农村,心在城镇;有的干部整天浑浑噩噩,对本地区的实情心中无数,汇报时搞文字和数字游戏,欺上瞒下。

  五是面对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要求,纪律观念不强。

  一些村领导只看到干部多工资压力大的劣势,没有发挥干部多的优势,不能广泛团结和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乡机关单位内部管理松懈,人浮于事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不高;个别村和部门无视组织纪律,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干部不遵守纪律,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在机关无所事事,不工作,不学习,打麻将,玩扑克,混日子。

  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是与少数乡村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缺乏党性锻炼,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有关。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影响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产生乡村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乡村领导干部队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整个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影响了农村的各项工作。分析起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学习不够,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深Word文档

  .刻理解和贯彻执行。

  少数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尤其是不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政治鉴别力,对党和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深,执行不够严。对新问题、新情况认识不清,思想观念模糊,不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不上国家宏观政策的步伐,从而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要求。一些干部将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自己谋求利益的资本,干工作、办事情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奉献讲报酬。甚至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现在无法解决实际困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忽视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由于平时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没有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和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出现偏差

  ,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信仰及封建残余思想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等价交换等思想意识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产生,面对农村工作辛苦、待遇低的实际,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给乡村带来的财政困难的情况,感到前途渺茫,思想不平衡,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的想法在头脑中占了上风,少数领导干部不愿意在农村扎根创业,而是想着过渡几年回城。

  三是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锻炼不够,干部组织和带动群众的能力不高。

  就乡干部来讲,全乡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不是很高。给干部的学习和锻炼没有创造好的条件和机会,使不少干部理Word文档

  .论上没有提高,业务上没有发展,政治上没有进步,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实用技术知识不如农村中的科技能人和私营业主,处理农村复杂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如农村德高望重的群众和老干部、老党员,对引导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从村级干部来看,由于农村干部岗位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打工等渠道离开了农村,致使选拔村干部面很窄,特别是农村青年党员少,一些村党组织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在这样一个状况下,致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距较远,成为影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瓶颈。

  四是在对基层干部的管理上缺乏有效机制,干部队伍没有充分彰显出活力。

  一些村领导干部存在“一年干、两年看、三年等着换”的思想,工作上急功近利,为了出政绩,不惜虚报浮夸,损害群众利益。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有时观念保守,求稳怕乱,使干部队伍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乡干部在同一岗位时间偏长,退下来于心不忍

  ,走出去勇气不足,提拔机会相对偏少,轮岗交流力度不大,造成精神状态不佳,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对村级干部的管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管理,村干部在作风上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村级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加之监督检查不够到位,对村干部约束不力,致使村级工作运行不顺畅,村级重大事务和财务开支决策不民主、透明度不高、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群众意见较大。

  Word文档

  .

  三、改进乡村领导干部作风的几点对策

  改进乡村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针对我乡农村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从强化干部培训和改进干部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夯实思想基础。

  多年的实践证明,要经常性地开展乡村两级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此基础上建立基层干部理论学习新机制,健全乡村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培训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干部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干部培训调研制度,完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及时掌握各类干部的知识需求,加强对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和考核,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使理论学习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自觉行动,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党的各项建设、各项工作中去。要采取在乡党校集中培训、党员电化教育、组织干部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形式和扩大干部培训覆盖面。

  在培训内容上,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引导乡村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和群众观,同时大力开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Word文档

  .识、新技能、新本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要改进基层干部的考核和日常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干部能力和业绩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制度和定期考核、日常考核制度,增加考核过程的透明度,使干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更趋完善。按照“五个好”

  乡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严格考核基层班子,进一步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解决乡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制度建设中应继续推行领导包抓联系点制度、“三三制”等制度,严格实施“首问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办结报告制”、“责任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等“五制”,促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转变。

  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完善以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村务公开制度,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从制度上约束干部行为。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两委会”各自的具体职责和议事规则,强化村级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推行“村财乡监督”制度,通过严格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减少或避免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使集体资产流失、引发干群矛盾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Word文档

  .计制度,明确审计对象、范围、内容和审计流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层难题,减轻基层领导干部的负担。

  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乡村目前存在的困难不无关系。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领导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积极寻求解决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的实际困难,推行县局帮扶乡镇、下派干部包村等扶持乡村的工作制度。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解决村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继续兑现离任村干部待遇,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

  Word文档

篇六:村班子精神状态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一: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

  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传播,我们村

  以及邻近的几个村庄流行起了打腰鼓和跳集体舞,这种歌舞的娱乐方式更是起到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作用.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2%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6%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有8%左右的家庭甚至学会了网上

  冲浪,像伤不起、给力、有木有之类的网络流行语他们能脱口而出,说明现代高科技产品已经正式走进了农民家庭。在我们三眼塘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售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学校阅览室、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朝前迅速发展.

  2、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是30到48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

  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QQ的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

  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和开展。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修建一些休闲场所、购置一些健

  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农村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打点小牌、搞点娱乐,没有人会跟你玩,就没有乐趣”,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从而影响社会风气。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信基督者打牌时赢钱概率高”等,这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的思想已影响了村民。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与娱乐,对公共娱乐活动积极性不高,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不太喜欢参加这类活动以致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遇到困难和阻碍。建议村委针对此问题认真思考、找出对策,提高大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朋友对目前的状况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文化场所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升乡村教师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篇二: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

  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影响农民增收.该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养殖业主要是以养鸡、养猪等传统养殖业为主,但规模不大,比较分散,不利于发展.该村还是采用以前的、低层次的农业生产结构,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上增收,农民增收渠道少,增长缓慢。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北苏庄紧邻309国道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立足现有的沿路贸易和苏庄商贸市场基础,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

  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乡村规划建设。高标准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抓好乡村规划.在制订规划时,既要着眼于美化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

  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另外,要确保村镇建设规划得到实施。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结合村庄建设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重点搞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的“瓶颈"制约,建立起适应群众需求的供水、排水、能源、道路、通讯、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抓好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民居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教育培训好农民。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二是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实施倍增计划、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走出家

  门,闯市场、办企业、上项目,示范带动,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带动经济发展。三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歌舞、球类、棋类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

  文体生活。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赌博、迷信和计划外生育等行为.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和谐农村。

篇七:村班子精神状态

  

  村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

  根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要求,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集中解决___、___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并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剖析存在的四风问题及根源,做到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透、危害后果明、整改措施实。联系我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实际,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增强党性的目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平常工作中总是故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忙于事务应酬,不愿挤出时间学,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二是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

  2、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一是接到工作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三是工作方法较简单,班子成员缺乏敢于创新意识,致使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

  3、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一是服务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还没有自觉地把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有些工作做的还不是那末使人满意,小成即满。二是精神状态不积极。工作热情有所下降,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为民服务的的宗旨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及时的掌握和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有时掌握也不不及时、不全面。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乏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修养不深入。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学习存在惰性、自觉意识欠缺。二是对理论学习认识不够。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

  2、对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欠缺,宗旨观念淡化。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认清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中重于完成上级领导布置任务,为群众想的少,缺乏真功夫。

  3、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放松了党性修养升华。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处理村内事务是,考虑人情世故,不敢主动担当,有畏难情绪,在问题矛盾面前退缩,在歪风邪气面前,不敢直接亮剑。在点滴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三、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村两委班子制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理论学习制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对理论学习认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宗旨,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工作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牢记群众是权力的主体,保证决策从群众中来,充分发扬民主,决策后及时到群众中去,以服务群众为工作的宗旨。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抗得起诱惑,做到自重、白警、白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___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___,一身正气。

  3、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严格遵守并贯彻执行党规党纪、法纪政纪,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及进行党务、村务公开,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村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提高工作效率。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两委班子成员多交流探讨,尊重和听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村委班子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力争思想上有新的境界,工作上有新的起色,作风上有大的转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篇八:村班子精神状态

  

  村两委班子精神状态情况

  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时期,对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对加强两委班子思想和组织建设、解决农村发展深层次问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更好更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状况调研对象和研究方法

  1、以两个层面的问卷调查定量研究为主。一是高邑县10个样本村的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二是各乡镇部分人大代表。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农村两委成员占53.5%,支部书记和村长占32%,其他两委干部占21.5%,乡镇干部占19.5%,普通农民占20%,私营企业主占7%。《农村两委成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一)、(二)》共设计十类100个小题。问卷共发放500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为92%。

  2、以各种座谈会、代表性人员深度访谈进行定性研究为辅。邀请了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乡镇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或村长、县直农口干部分别召开座谈会。同时对其中资深的、优秀的同志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农村两委成员思想状况突出表现为“四个转变”

  总的来看,随着新时期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大部分农村两委干部呈现出了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观念与和谐发展愿望日益强烈的精神状态。

  1、对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和中央的惠农政策十分赞成、衷心拥护,思想上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配合。在你赞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吗?回答十分赞成、赞成的占96.61%,对中央实行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选择衷心拥护和拥护的占97.13%,对政府落实的惠农支农政策满意度回答中,91.65%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

  2、“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成为两委干部关注的焦点,工作上从追求完成任务转变为追求发展致富。后哨营村支部书记XXX等同志说,农村的主要工作以前是费和税,三提五统、农业税、工商税和计划生育抚养费,现在主要是发展无公害蔬菜、为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增收致富。在你最希望什么人当村干部中选致富带头人的占93.24%。

  3、民主法制和依法治村观念普遍增强,执政方式从权威行政转变为依法执政。东良庄村支部书记XXX等同志说:"近几年形势和工作逼迫我们必须强化民主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治村的本领,不断增强服务实力和执政能力。农村工作决策形式问答,64.46%选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在遇到矛盾纠纷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组织调解和司法程序的占71.50%。

  4、对耕地经营的形式认识更加深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由家庭承包转变为集约化经营。在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期盼中有53.45%的人选择“赞成”,经营形式上有36.94%的人选择“土地相对集中经营”,有31.25%的人希望把经营的耕地以“合适的形式转包出去”,高邑县自以来以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成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群众的欢迎目前已经有30%的村成立了45个农业合作社,实现土地合法流转万余亩,并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农村两委成员思想状况反映“四方面深层次问题”

  1、节能环保意识不到位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发现,虽然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对节能环保的认识,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认识的深度远远不够,只是停留在表象和较浅的层次。主要表现有,干净意识强,污染意识弱,重视居住环境“脏乱差”,不重视水质、空气和食品的污染,普通的节约意识强,意义重大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无公害”意识弱,无公害意识、节能环保标准意识急需加强引导和规范。

  2、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要求不相适应。问卷调查表明两委干部对农民增收非常关注,而在影响致富的7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生产资金”占30.32%、“缺技术”占25.83%、“缺致富信息”占19.79%,在最希望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中,不选增加直补数额,而选放宽中小私营企业贷款限制、加大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最盼望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和职工技能”、“优化发展环境”占前三位。这些都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3、农村干部和农民没有养老保险,与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座谈中,反映最多的就是现在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都有了养老保险,就差农民和最基层的农村干部没有养老保障了。谷

  兴庄村支部书记XXX等同志认为,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对农民来说是撒“芝麻盐”,国家花费不少,但一家一户减轻负担一二百元,远不如农村合作医疗这样的政策好。希望省市加快“新农保”试点等长远惠民政策的实施力度、尽快在全省全市实行,这是让农民享受改革成果、拉动农村内需的长远大计。

  4、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与为群众服务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从我县的情况看80%村集体的收入,主要来自5%机动地和其他资产的租金,有10%的村有沙场和果园,也是收承包费。就这点可怜的收入有的村因班子软弱,也收不上来。这些村的集体收入很少,多数不够正常运转的开支。有50%以上的村有债务,有些村的债务达50多万元。而现在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把水、电、路、树、医疗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好,需要村集体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无米下锅、借钱垫钱也要办实事,发不了工资也要先干好工作,这是当前大多数村干部的真实写照。

  四、五条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力度,对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县为单位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干部培训活动。选好教师、编好教材,用身边的人和事以正反典型事例,彻底解决以往前边学后边忘的弊端,引导两委干部树立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以人为本等理念强化他们“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意识,逐步建立“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同时要大力开展有声有色、影响深远的科学发展宣讲活动。如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等大型宣讲。

  2、尽快出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干部工资待遇保障办法。当前农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没有法定的解决机制,主要有三种解决渠道:一是上级仅给支书、村长发补贴,每月400元的基础职务补贴,其他干部有意见,二是年底由乡党委、政府审批工资、奖金由村自行解决,但多数村无力解决只好拖欠。三是有实力的村也可以自己提出申请,经乡批准加发些奖金。上级对此没有统一规定,导致各乡、各村的差距很大,这与农村干部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是很不相承的。“新农保”去年河北省已经在青县等地搞了试点,今年试点县已经扩大到10%。希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尽快出台绩效挂钩的农村两委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3、出台一套农村干部树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激励引导考核机制。农村工作虽然复杂但同样有共性和规律性。一些资深干部认为,对两委干部要实行分类科学的激励考核引导约束机制,包括村干部选拔培养激励使用机制,农民增收、新民居建设农村发展机制,公益事业为民服务机制和加强社会管理、文明新风建设机制等方面。内容上要把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新民居建设、计划生育、耕地保护、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和谐稳定、集体财富积累、民主政治和公益事业建设等纳入。这种不断补充、阶段性考核、层层晋级、退有所养的引导

  约束机制,让两委干部始终有奔头,有被淘汰的压力和奋力前进的动力。

  4、从措施、制度和法律的角度,为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创造条件。村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关键取决于集体经济实力的强弱。座谈中支部书记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市推行的集体财富积累机制,是从根本上扭转集体经济薄弱的好方法,但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尽快化解农村债务,尤其是政策根源性债务。如“普九”债务、农业税债务。上级虽有一些规定,但有解决不彻底等问题。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普九”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在不可能偿还的情况下建议国家免除农业税征收时,全国一年就300个亿,建议返还2--3年,彻底解决遗留的农业税债务。二是创新经营形式,实现不断增值。如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份制产权、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把集体资产与广大农民的自身利益相结合。三是制定一部确保集体资产不受侵占的地方性保护法规。从保证措施、管理制度、合同文本、确权保全、执行程序、适用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不断增值保值、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5、制定一批针对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措施政策,使农村经济尽快走出发展缓慢的怪圈。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发展、保增长、保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但多数都是从扩大投资拉动的目的出发的,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差距效果不够突出。问卷和座谈中多数建议出台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农民能从根本上受益的政策措施。如降低中小私营企业贷款门坎,加

  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出台适合农民发展的私营企业目录,并明确工艺流程、提出否决条件等。加大落实公共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政策的力度,设立供农民免费使用的中央、省、市及相应职能部门三级农村政策网,尽快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福利社保制度落后、法律上处于弱势群体等问题,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抓紧编制出台让农村免费使用的土地利用和乡村建设规划打破部门垄断收费。

  像省文明办和建设厅免费发放《燕赵新民居》百套优秀设计方案一样供农民免费选用加大农村公益事业如“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可再生能源奖补、免费培训、文化设施建设等执行力度和审查力度,逐步提高粮食价格、遏制粮食浪费,实行水电费梯级收费制度等。

篇九:村班子精神状态

  

  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之一。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在1.77亿的老年人口中,有近七成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养老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和精神健康均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社会资本角度探讨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特征

  (一)核心概念。本文的核心概念是精神健康。所谓精神健康,是指没有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具有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生活独立性,能够积极面对人生。

  (二)基本变量及其测量。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为了了解农村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本文设置了“您时常焦虑、精神紧张”、“您会失眠或感到不安”、“您会感到空虚、厌倦、无助”、“您常感到孤独”等问题来考察。自变量是影响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各种因素。本文选取的自变量主要有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组织参与状况和社会保障。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包括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理情况,经济状况是指个人年收入,组织参与状况是指参与党组织、老人会、民间信用组织、体育组织、寺庙组织、宗教组织等状况。社会保障包括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定期体检、老年人养老方面的待遇问题。

  (三)数据和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年7月至8月在江苏地区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各选取1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然后在每个乡镇选取3个行政村,对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65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四)样本基本情况。①性别构成:在有效调查的450人中,男性人数占样本总体的48.7%;女性人数占样本总体的51.3%。②年龄结构:在调查对象中,60—69年龄段的老年人有204人(占45.3%);70—79年龄段的有166人(占36.9%);80岁以上年龄段的有80人(占17.8%)。调查发现,82.2%的农村老年人集中在60—79年龄段。可见,在未来的10至20年间,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将逐年上升,高老年抚养比将使政府面临巨额社会福利支出的严重挑战。③文化程度:问卷数据显示,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有229人(占50.9%);小学学历的有152人(占33.8%);初中学历的有44人(占9.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有19人(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人(占1.3%)。由此可见,江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主要在小学学历以下,文化程度较低。④政治面貌:在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有43人(占9.6%);群众有407人(占90.4%)。在江苏农村地区,老年人以群众为主。⑤婚姻特征:有效调查对象中,已婚老年人有329人(占73.1%);未婚的有10人(占2.2%);丧偶的有111人(占24.7%)。其中,男性未婚比例高于女性,女性丧偶比例高于男性。⑥健康状况:身体非常健康及比较健康的老年人为236人(占52.4%);一般的为172人(占38.2%);比较差及非常差的为42人(占9.3%)。整体来看,江苏地区农村老年人身体状况基本良好。⑦生活自理能力:经调查,可以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有368人(占81.8%);部分自理的有73人(占16.2%);完全不能自理的有9人(占2.0%)。调查表明,老年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同时,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子女或老伴照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总体状况。本文参考有关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焦虑和抑郁、孤独感、社会适应三个维度设计了老年人精神健康测量表,共9项指标。结合“经常”、“有时”、“偶尔”、“从不”不同选项,分别设置0分、1分、2分、3分,对变量进行赋值、求和与再编码,以9分、18分为

  节点将精神健康状况分为“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层次,得出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平均分为20分,精神健康状况总体较好。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影响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样化的。通过交互分析,可以看出所测变量与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关系。

  1、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包含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性别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根据交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精神健康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384,显着值大于0.050,二者存在差异但并不明显,即相关性不大。(2)年龄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老人分为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年龄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精神健康存在显着差异,同时可以看出60-69岁及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精神健康总体情况优于80岁及以上的老人。(3)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文化程度是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选择等方面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农村老年人以“未上过学”为最多,根据交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4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从数值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2、家庭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包含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家庭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婚姻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处境以及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他们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婚姻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已婚和丧偶的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已婚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丧偶的老年人。

  (2)居住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居住状况分为独居、和老伴住在一起、和子女住在一起三种情况。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居住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居住状况与老人精神健康存在显着差异,即与老伴或子女居住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独居老人。(3)家庭关系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家庭关系指与家人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家庭关系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家庭关系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与家人关系很好、较好的老人,其精神状况好于那些与家人关系一般或较差的老人。

  3、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包含自感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自感健康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自感健康状况是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根据交互分析结果,自感健康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自感健康状况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自感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相较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要好。(2)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反映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需要被照顾的程度。根据交互分析结果,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生活自理能力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相较于“生活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要好。

  4、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本文所涉及的经济情况主要是个人经济状况,指个人的年收入,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反映的是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经济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1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经济情况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而在经济状况方面,收入的来源各有不同,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老人的个人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每月的养老金、退休金、低保、儿女的赡养费或是农业收入、其他收入

  等。而在这些收入获取方式中,领取固定且较高的退休金的老人,其精神健康状况是最好的。

  5、组织参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组织参与情况主要是指农村老年人参与党组织、老人会、民间信用组织、体育组织、宗教组织等。反映的是组织参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参与党组织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参与党组织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而其他组织参与状况的卡方检验显着值均大于0.050,与精神健康状况不存在显着差异,即不相关。可以说,农村老年人的组织参与状况并不是影响其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

  6、社会保障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社会保障包含参加新农合、定期免费体检和养老待遇三个方面。中可以看出社会保障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是否参加新农合与精神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根据交互分析结果,是否参与新农合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3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参加新农合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参加新农合的老人精神状况明显好于未参加的老人。(2)定期免费体检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几率高于其他年龄人群,免费为老年人定期体检对于老年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作用。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定期免费体检情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12,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定期参加免费体检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所在乡镇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的老人精神状况明显好于没有定期体检的老人。

  (3)养老待遇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待遇,主要包括法律援助、高龄补贴、特困老人生活补贴和特困老人医疗救助等。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养老待遇各项保障政策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享受养老待遇各项保障政策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

  其中显着性较强的是高龄补贴,显着值0.000,表明地区发展的经济水平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上文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从归因结果来看,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良好与否,取决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而的原因。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类指标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的交互分析,发现性别、组织参与情况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小H4V着,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家庭关系、个人健康状况、个人收入与社会保障方而对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着明H4V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卜几个方而开展下作。第一,转变农村老人的固有观念,积极参与社区话动。加强农村老年群体交往意识,消除其固步自封的陈旧观念,调动老年群体对于社区话动的参与意识,小断地充实其精神生话,使其对待事情的态度积极、主动,丰富老年生话。第一,强化家庭养老意识,重视老人精神健康。就我国日前来看,家庭养老还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是老人生话的主要场所,子女是赡养老人的主要成员。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应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方而给介老人史多的关心和爱护,重视老人的健康状况,排遣老人的孤独寂宽,使老人身体和精神保持健康。第三,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老人生话水平。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针对农村老人的基木生话需要,创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话动中心和各类老年人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展适于老年人的娱乐话动,构建老年人交流平台,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蓓达,栗治强,姚兆余.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基于对苏南、苏比地区的调查[J].南力论刊,2009(2).[2]韦艳,刘旭东,张艳平.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午女性孤独感的研究影响[J].人口学刊.2010(04).[3]胡小沛.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研究-给予河南省C市农村的实证调查[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第二篇:浅析语言选择的作用因素论文

  一、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

  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下,多数人使用普通话,比例分别为53%和55%,36%和41%的人选择使用方言,少数人选择看情况而定。从以上数据可见,除了在家庭私密场合使用方言外,多数情况下,学生主要使用普通话。这说明普通话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生活语言,是强势语言。而方言的地位正在逐渐减弱,但并未受到威胁。然而,上表所展示的只是这一群体语言使用的粗略图,并不能说明各个语境下语言使用的和影响因素,下文将一一介绍。

  (一)家庭领域的语言使用状况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这一点。家庭领域是张掖方言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使用的频率高达96%,在家庭环境下几乎没有人使用普通话。通过访谈得知,个别看情况而定的情形是看长辈选择什么语言,当亲戚和长辈选择普通话时,为了礼貌,受试会语言顺应性地选择普通话。可见,普通话的使用并未威胁到张掖方言的生存。究其在家庭领域使用方言的原因,被试的回答是从小和父母生活,首先学会的是方言,说着方言长大,感觉亲切,已经成了种生活方式。

  (二)学校领域的语言使用状况

  在研究学校领域的语言使用状况时,本研究分三个情境,即:在宿舍和舍友或朋友说话,在班里和同学说话,在学校和老师说话。本研究所指的舍友、同学和老师都具有会说普通话和张掖话的背景,故才涉及语言选择。对于不会说方言的舍友,同学和老师,说话人说话时会毫无疑问的使用普通话,故不存在语言选择,不属于本研究的考察范围。

  1.与舍友交谈在问及在宿舍与舍友交谈选用何种语言时,73%的人选择使用方言,9%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18%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可见,宿舍和家庭环境相类似之处在于私密,是方言保持相对比较完整的地方。通过访谈得知,18%的看情况而定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看宿舍有无其他外地人,如有,为了让对方听懂和礼貌,会选择普通话,否则则会选用张掖方言;第二,看和对方的亲密程度,亲密的人会

  使用张掖方言,反之则会使用普通话;第三,看对方的语言使用状况,如果对方使用方言则用方言,对方使用普通话则使用普通话。

  2.班里与同学交谈在班里与同学交谈时,27%的人选择使用方言,55%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另外18%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同样是来自张掖的同学,当谈话地点由宿舍变到班里时,普通话的比例急剧上升,而方言的比例急剧下降。当问及被试使用普通话的原因时,多数人答到“班里与同学交谈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为了文明礼貌,应该选择大家都能听懂的普通话”。可见,场合越是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概率就会越高。选择看情况而定的影响因素仍然是关系疏密度,关系越是疏远,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就会越高,反之则会使用方言。

  3.与老师交谈在研究与老师交谈的情况时,本文涉及三个情境,一是自己先说话,二是对方先说普通话,三是对方先说方言。结果显示,当自己先说话或对方先说普通话的情境下,学生都会100%的使用普通话。当对方先采用方言时,情况就比较复杂,45%的人因为语言顺应而选择使用方言,45%的人仍然选择使用普通话,10%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访谈发现,普通话的使用原因在于受试认为“和老师交谈比较正式,应该出于礼貌和对老师的尊重使用普通话”,还有一些受试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应该使用普通话和老师交流。使用方言的情形只有在对方先使用方言的情形下出现,其原因在于“语言顺应”。选择看情况而定的人其主要取决因素仍然在于和对方的疏密度,上文已经论述,不再重复。

  (三)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

  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指学生在外出购物、吃饭等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在研究社会情境下的语言使用时,本文涉及三个情境,即:受试先说话,对方先说普通话,对方先说方言。结果显示,当受试先开口说话时,9%的人选择使用张掖方言,82%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9%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即:一是看所去场合的档次,档次高则使用普通话,低则使用方言;二是看对方的年龄,如果年轻人则说普通话,年老的则说张掖方言;当对方先说普通话时,受试无一例外的选择使用普通话;当对方先说方言时,73%的人由于语言顺应而选择使用张掖方言,37%的人仍然选择使用普通话。除去语言顺应的情况,在社会情境下,普通话的语言使用占主导地位,这说明普通话的推广已使其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公共生活语言。对于这一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其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使用普通话主要一是为了沟通方便;二是由于和对方不熟悉,为了适当的保持心理距离,会选择使用普通话。而使用方言则主要一是出于语言顺应,当对方使用方言时使用方言;二是为了拉近和对方的心理距离,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张掖话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亲切方便,如果在购物时我说张掖话的话,对方就知道我是张掖人,所以不会欺骗我”;三是所处的场合和谈话者因素,场合越是正式,谈话越是高级则使用普通话的概率会越高,反之使用方言的概率则比较高。

  (四)语言态度

  为了便于研究语言态度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本文在访谈中调查了学生对于普通话和张掖方言的态度。结果显示,对于普通话,多数人认为是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大众化,比较方便,正式,给人以庄重之感,能表现出个人修养和涵养。应该大力提倡,普遍推广。而对于张掖方言的态度则是方便亲切,习惯使用,代表了文化特色应该继承和发扬。可见,对说张掖话和普通话,学生都持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认为普通话普遍有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方言亲切,应该继承。多数学生承认对于两种语言的使用和态度无关,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会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

  二、影响语言选择的因素

  以往的研究往往强调语言态度对于语言选择的影响。然而本研究发现,语言态度在对普通话和方言的选择上影响甚小;相反,一些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对语言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对话发生的地点会对语言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场合越是正式、公开、社会化(如大型商场、学校教室、同上级谈话等),普通话的使用概率越高;反之在一些非正式、私密的场合(如家庭、宿舍、市场等),方言的使用则受到青睐。其次,说话者之间的亲疏程度和心理距离会影响语言的选择。双方关系越是亲密,心理距离越小,则越倾向于使用方言;反之,对于疏远而心理距

  离较大的说话者,则会使用普通话。有时候说话者对于心理距离较大的人会故意使用方言来拉近距离,反之试图为了拉开心理距离受试会有意选择普通话。再次,受试在选择语言时会出现语言顺应现象。对方使用何种语言,说话者为了迎合、并使交流继续,会顺应的选择与对方一样的语言。

  三、结语

  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情景下大学生对于普通话和方言的选择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普通话作为强势语占据了公共生活的主要部分;然而方言的使用并没有消退,受试对方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普通话和张掖方言同时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是人们会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语言态度对普通话和方言的选择影响很小,其他一些社会心理因素如:对话发生的地点和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语言顺应等会对语言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语言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语言学对于语言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篇:论公路工程质量的作用因素的论文

  人员的控制

  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对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各岗位人员要持证上岗,杜绝人证分离的现象,各岗位人员应该选用既具备执业资格又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各岗位人员应该配备齐全。应对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进行全面的摸底,并提出具体要求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下,是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材料的控制

  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有好的材料才能出好的质量。如果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即使做得再好,工程质量也不会符合要求,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公路工程中,材料费占到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施工单位往往不能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采购原材料及半成品等,或

  者是因为采购人员质量意识低下,不能对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使不合格的原材料用于工程施工中,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我们在采购原材料时,首先应该对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如有必要应该去厂家进行考察。比如钢筋原材,进场时要查看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单,进场后核对钢筋上的标牌中的批号、炉号、规格等是否与出厂合格证中的炉号、批号等一致,并由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进行送试验室检测,进行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坚决杜绝三证不全和未经试验或者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在工程中使用。

  机械的控制

  过去我们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主要采用人力进行,而现在,机械化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公路工程的机械化水平由机械化程度、技术装备率、设备完好率、机械利用率及机械操作的正确性来衡量。比如路基施工时,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就有保证;水稳基层采用厂拌;水稳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计量采用自动计量自动上料,混合料的拌合质量就有了保证;摊铺机采用自动找平、预压、熨平就能保证平整度;施工单位采用的架桥机、混凝土浇筑设备,可以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投入的机械设备要满足施工的需要,采用设备完好、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操作手要持证上岗,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应该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的方法,按照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方便的原则。比如适用性,正铲挖掘机只是用于挖掘停机面以上的土壤,反铲挖掘机则适用于挖掘停机面以下的土壤。可见,施工机械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施工方法

  施工方案的选择是否正确,将直接对工程质量、进度以及造价造成一定的影响,往往因为施工前考虑不周而影响工期、质量,增加投资,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经济、管理、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从而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经济上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施工方案的确定,关系着施工过程的产品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质量,施工方案一旦确定,施工各单位就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随意修改施工方案,尤其是经过专家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如必须修改专项方案,也要按照专家论证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专项方案还要请专家重新进行论证。施工方案的选择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结束语

  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并千变万化的,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还不仅限于此,本人就影响施工质量的几个因素进行了一下简单的论述,其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人的因素、材料的因素、施工机械的因素、施工方法的因素以及施工环境的因素六个方面,有论述不到的部位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四篇:人的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的作用

  人的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的作用

  每个人,每时每刻做事也好,干工作也好,精神状态的作用,对事情发展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有时甚至起到了主要作用。

  作用分积极作用以及反作用两种。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的作用也不例外。精神状态好时,对安全工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安全生产;当状态不佳时,其危害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甚至是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皆具有七情六欲,遇到不同的问题,产生出不同的思想情绪,处于不同的精神状况,在所难免。在安全工作中,时刻注意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以及影响因素,应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

  当人精神爽快,没什么思想负担、心情舒畅时,精力充佩,情绪波动小,易接受忠告,批评意见。工作中,思维宽广,反应敏捷,易发现作业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有些平时不易发现的隐患,也能通过分析,预见其出现,及早防备。这是一种最佳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有积极作用。

  但,当人处于极度兴奋,情绪高涨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隐患很易麻痹大意,产生粗心,自认不会出问题的骄傲思想。恰恰就会出现乐极生悲,小问题惹出大麻烦。这是一种不易控制的精神状态,视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而定。控制力强的人,能保持沉着冷静,出安全事故的概率小;控制力差的人,经常做事凭一时冲动,随时都得小心注意,危险时时存在,对安全工作有一定反作用。

  体育运动员比赛中能否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就在于其临场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要做到超水平发挥,都是那些精神状态好,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

  当人处于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时,特别是思想包袱重的人,干任何事都没精打采,拖泥带水,懒得动手,懒得动脑,工作中,不积极开动脑筋,注意力又不集中,思想易开小差。在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尤其应引起我们注意,特别是那些平常工作认真,技能好的同志,不易引起我们的防备,在这时极易出现安全事故;这种状态下的人,情绪同样易冲动,情绪波动大,做事往往偏激,闹矛盾,埋下安全隐患;这种状态下的人。做事要么懒,要么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损伤设备物品,直接引发安全事故。

  现在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大,许多人喜欢过夜生活、娱乐、打牌

  第五篇:技术知识流动的作用因素研究论文

  摘

  要:技术知识流动主要通过精神观念的形成和技术实践物化为技术人工物两种途径,且以技术实践作为中介手段进行动态传播。以人为技术主体,运用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完成技术人工物的改进或制作,最终达到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技术知识具有的动态性、目的性和可分类性三大因素逻辑作用于技术实践,促进技术知识的形成并使其物化为技术人工物。技术知识流动(TKF),需经技术实践(P)和一定的技术认识途径(A),在技术知识的动态性(D)、目的性(F)和可分类性(C)的逻辑作用下,促进了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

  关

  键

  词:技术知识流动;技术实践;技术人工物;内在逻辑。

  1Abstract:Technologicalknowledgeflowismainlythroughtwopaths-formationofspiritualconceptsandtransformationoftechnological

  practicesintotechnologicalartifacts,whichistransmitteddynamicallywithtechnologicalpracticesservingasthemediatingmeans.Asthetechnologicalsubject,humanbeingsapplyvarioustypesoftechnologicalknowledge,improveorcreatetechnologicalartifacts,andeventuallyrealizeanefficientflowoftechnologicalknowledge.Thedynamics,finalityandclassifiabilityoftechnologicalknowledgeexertlogicaleffectontechnologicalpractices,promotingtheformationoftechnologicalknowledgeandthentransformingitintoatechnologicalartifact.Technologicalknowledgeflow(TKF)issubjecttopractice(P)andacertaintechnologicalapproach(A)。Undertheinfluenceofthedynamics(D),finality(F)andclassifiability(C)oftechnologicalknowledge,aneffectiveflowoftechnicalknowledgecanbeachieved.Keywords:technologicalknowledgeflow;technologicalpractice;technologicalartifact;inherentlogic.自从技术哲学开启经验转向之后,技术认识论逐渐出现在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中。分析技术知识的流动需要哪些基本因素,以及这些基本因素在技术实践活动中的内在逻辑,能进一步推进技术认识论的深入研究。技术知识流动体现为精神观念和物质形态两方面的动态传播,以技术实践为中介手段,且依赖于技术产品的制造、师徒型和学校型的技术教育、技术知识的学术讨论交流等实践形式的技术学习活动进行动态流动。对其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技术知识的共享、技术产品的制造和使用、技术教育中技术知识的传播与习得等。

  一、技术知识与技术知识流动。

  1.从技术认识

  论的角度解

  读技

  术

  知

  识

  的含义。

  对技术知识进行分析是技术哲学认识论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邦格(MarioBunge)提出的科学的应用,技术知识的内在含义也不断丰富,科学知识的应用只是其中一种观点。把技术看做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知识形式”[1],不仅促进了技术认识论分析,更是把技

  术从人的外

  在延伸转变

  为内在思维

  固有成分。

  哲学家莱顿(Layton)在1974年技术史协会的主席致辞中声称:“技术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或制造东西的知识。”[2]麦吉恩(R.E.McGinn)在1978年发表的论文《什么是技术》中对技术知识有了一定的论述,他将技术知识指向于技术利用与创造的部分知识体系。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Mitcham)于1994年在《通过技术思考》一书中对技术的概念提出了综合性的观点。米切姆认为技术应该包括客体、知识、过程和意志四个方面。其中作为知识的技术,包括技能、规则和技术理论等。吴国林教授也提出了技术是由经验型要素、实体性要素和知识性要素涌现出来的[3].技术知识是关于技术人工物设计、改造或制作、使用及反馈的知识体系。技术知识不仅是指技术人工物的改造或形成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如技术人工物设计知识、制作技能、操作规则等),而且是指技术本身涌现出知识的要素成分(如技术是什么、技术的价值、学习技术等)。我们对技术知识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到其内部,探讨技术知识流动的基本因素、内部逻辑及其实践模式,继续推进实践性的技术知识体系研究。

  2.技术知识流动的内涵。

  狄克逊(M.Dixon)将技术知识的共享与交流置于主体之间的组织中来理解,将整个流动的过程看做是与他人分享从而使整个组织都能够理解此技术知识[4].这种共享与交流也正是体现了技术知识的动态性,技术知识的流动也正是技术主体以某种技术认知模式在技术实践活动中存在和完成的。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观,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技术知识以人为技术主体对于技术实践有着能动的指导作用,技术知识流动中技术知识有其目的性,其目标也是为了实现精神观念的共享和物化为技术人工物。国内外不少学者依据自身的研究与工作背景不同对技术知识提出了各种分类及子分类。技术知识具有明显的可分类性,且技术知识分类之后,专业和核心的知识相对于较多样性和次要的知识在同类技术中更可能流动[5],这为技术创新、核心技术的获得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以人作为技术主体的技术知识流动是在技术知识的动态性、可分类性和目的性作为基本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某种技术认

  知模式,依赖一定的技术实践模式,并以实现关于技术知识体系的观念形成与物化为技术人工物的技术实践两种途径进行的有效动态传播过程。

  二、技术知识流动的基本内在因素。

  1.技术知识的动态性。

  技术的含义很多,我们可将技术看做是关于技术人工物设计、改造或制作、使用的知识体系。莱顿在1974年提出“技术作为知识”的观点之后,1991年帕拉伊尔(G.Parayil)在《技术知识与技术变迁》一文中也提出技术变迁的概念化和模型化是在技术知识的演变进化中出现的[6].技术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与技术实践密切相关,我们要转变已有的从静态意义上看技术知识的思维惯性,从知识动态观的角度来解读技术知识。技术知识具有动态性,主要分为技术知识的迁移形成和实现物化两个部分,体现在技术主体间的精神观念形态和物化对象技术人工物的物质形态两个方面。随着技术不断向前推进和技术人工物不断精细复杂化,技术主体要借助某种实践模式来完成对机器的操作,需要经过培训与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技能。这些技术实践活动,体现了技术知识的动态性传播与习得。

  2.技术知识的可分类性。

  不同类型的技术知识是相互区别的[7].技术知识作为独立的一种知识领域,技术哲学家或工程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知识本质作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解并对其进行分类。

  美国技术哲学家文森蒂(Vincenti)注意观察工程师在技术活动实践中需要哪些具体的知识,并以分析五个航空人工物的改造或制作过程为例,提出将技术设计知识分为基本设计概念、标准和规格、理论工具、定量数据、实践考虑及设计工具六类具体知识[8].哲学家罗波尔(Ropohl)通过区别工程实践中技术知识的不同特征,提出了技术知识可分为功能规则、结构规则、技术功能、技术诀窍和社会-技巧知识五个类型[9].分析哲学家德维斯(DeVries)从改进局部氧化硅膜片的工艺技术实践活动中,将其中具体涉及到的技术知识划分为物理性质的知识(技术人工物结构的知识)、功能性质的知识(人工物客体

  的意向性知识)、手段-目的知识和行动知识(关于在功能化与制作方面的知识)四类[7].从上述技术知识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知识具有可分类性已经在学界得到统一认可,争议的只是如何分类的问题。在对技术人工物的设计、改造或制作、使用实践中确实有不同类型的技术知识存在,而且在技术实践中也需要范围具体的各种技术知识。技术知识具有可分类性,分类之后的技术知识更有利于技术主体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增强对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形成,且与技术知识动态性中的物质过程相呼应。同时,由于技术知识的可分类性,使得人们对于技术选择的自由程度提高了,可以根据技术实践过程中不同的需求而选取相应的技术知识,从而更有效率地促进技术知识流动。

  3.技术知识的目的性。

  对于事物何以可能,亚里士多德提出过四种原因,分别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并认为目的因是最重要的,强调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有其目的性的[10].技术与人的意志相关,艾斯(M.Eyth)提出技术是以物质的形式去呈现出意志。技术在技术主体自身目的性的引导下,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完成对客体和主体的特性的改造。技术在德绍尔看来是一种从思想引出的现实,这个过程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有目的地改造处理。汤德尔(L.Tond)认为技术也可看做是作为主体的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通过改变世界的某些特征并使主体与客观世界之间产生关联的东西。

  从上述对技术概念的表述可看出,人的目的、意志或目标为技术的必要因素。对于以人为主体的技术知识,依赖于人的技术实践活动进行流动的技术知识,也必然是带有人的目的性和意向性,且主要目的在于求用,即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人们的技术行为如设计、制造、使用工具和其他各种人工物等,都带有目的性。技术实践是与人的“目的”融为一体的,技术知识包含了认知与意向性。如果技术知识失去意向性,那么在技术实践中的流动就会处于无序甚至无法实现的状况,最终改造或制作技术人工物的任务也无法完成。

  三、技术知识流动中三大因素的内在逻辑。

  1.技术的认识途径模式与三大因素相呼应。

  技术知识流动是一种复杂的认识和物化活动,技术知识在形成与物化的过程中呈现了动态性、可分类性和目的性的基本因素,且各因素之间对技术知识流动存在着一定的逻辑作用。

  由于技术知识的动态性,技术知识在技术的认识模式和技术实践过程中也可看做是一种动态的知识流。技术知识,由于具有目的意向性,本身具备了一个指向任务的起点,而技术知识在人的实践作用下完成这个过程也是动态的,如技术知识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技术知识的转让等。这可以从J.皮特提出的技术认识过程模式“决定-转换-评估”(MT模式)可以看出。以技术哲学家克罗斯(Kroes)为代表的荷兰团队在提出技术人工物的功能与结构二重性之后又提出了技术知识的二重性,而且据此提出了结构-功能认识模式。结构知识和功能知识呼应了技术知识的可分类性。除了上述的皮特、克罗斯提出的认识模式之外,还有卡尔·米切姆的技术认识过程模式、邦格的技术研究的周期图式及当代技术认识的一些动态反馈模式,等等。

  上述的技术知识的认识模式无论是基于哪一个角度提出来的,都需要以从事技术活动的人为主体,且依靠一定的技术方法。技术认识模式具有人的目的性和意向性,呼应了技术知识流动的目的性因素。

  技术知识的可分类性是技术活动中技术认识过程必然言及的一个部分。例如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常在真实的技术实践教学环境中用技术人工物的物化过程来呈现技术知识中的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设计知识”在各种技术知识类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而技术教育是技术知识流动的技术实践活动之一。在技术知识认识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途径中,也会增加一些新的技术知识类型,使其有利于促进技术知识流动的完整性,突破传统“做中学”教学方式中缺乏创新的困境和有利于开启当代技术教育的新进路。

  从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出发也可以寻得支持技术知识流动的技术认识途径实践方式。例如:弗劳尔(Flowers)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思想出发,对技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如何解决进行思考[11],提出了技术知识流动的技术认识实践方式。弗劳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思想出发,从技术知识流动的实践过程来考察技

  术教学活动,让“道”“技”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由技悟道,以道驭术,在实际的技术实践中不断趋近。技道之间这种体悟认知是促进古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技术知识的观念和物化两方面的动态传播中自觉把握这种“传道”方式,对实现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无论是基于哪种逻辑或规律提出的技术知识认识途径,都需要技术知识具备动态性、目的性和可分类性作为基本因素前提,才能够实现技术知识的观念形成和物化为技术人工物两方面的目标任务。

  2.对技术知识流动实践方式的考察。

  上文提出技术知识的流动需要经由一定的认识途径模式,这体现在形式多样的技术知识流动实践中。对技术知识流动的实践方式进行考察可知,其主要体现为技术人工物的制造、学徒制和学校型的技术教育、技术知识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技术知识的转让,等等。

  技术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现在物化为技术人工物,即经由设计、制造和使用等步骤物化为技术人工物的动态过程。而学徒制技术教育和学校型技术教育都是技术教育基于对认知环境的要求不同划分的形式。技术知识作为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技术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技术知识流动形式。学徒制技术教育模式主要是师父带徒弟式培养工匠的技术教育形态,主要体现在言传身教,涉及的大多数技术知识是无法准确明言的知识,多是以经验形态的技能作为学徒制技术教育中流动的主要技术知识内容;而学校里的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技术原理知识还有技术实践知识。教师或师傅不断加工、整理、表达或转化技术知识,深刻把握技术知识的流动过程,对学生或徒弟选择性地传递某种层次或某种类型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的学术交流、技术知识的转让都是关于技术知识的共享交流,正如上文狄克逊所提到的技术知识与组织中的他人分享,从而使整个组织都理解此技术知识。而技术知识的转让具有一定的黏性,尤其是核心技术知识具有较大的黏性,以致不容易在对象之间进行传播。

  3.技术知识流动的作用因素的内在逻辑。

  技术知识流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技术实践”的内涵在哲学发展史上不断演变。“技术”与“实践”这两个概念自古希腊哲学开始就已经被提出过,且亚里士多德最早确定了“实践”的主体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的导论中提到哲学被划分为自然哲学的理论哲学和作为道德哲学的实践哲学。对实践来说,如果为意志的因果性而提供规则的概念是自然的,则是技术实践;如果提

  供

  规

  则

  的概

  念

  是

  自

  由

  的,则

  是

  道

  德

  实践[12].对于实践的概念,恩格斯提出要用“技术的实践”角度来看待和使用,这个观点也是伴随着以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康德的思想。技术哲学家A.佩斯(A.Pacey)对“技术实践”的概念,在《技术的文化》一文中就提出是关于科学和包括技术知识在内的其他知识通过有序系统对实际事物的应用。

  技术认识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实践。关于“什么是技术实践”哲学家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任何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获得,技术知识也需要通过技术实践才能获得。技术认识是一种实践性的认识,是一种以技术任务作为特定实践目标的认识[13].技术知识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并趋向稳固,推向技术知识的流动目标。技术知识的流动目标任务决定了技术实践模式,并指向了技术知识的观念流动或物化拥有,是属于以技术人工物为实践对象的人类行为。技术实践主体是人,具有意识有思维目标的人,所以技术知识流动活动也是基于目的性因素在内的主观能动的创造性活动。

  技术知识根据可否通过语言、图片等形式表达出来分为明言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的目的性和动态性又定向了技术核心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明言知识的传播与流动。有学者(如日本学者野中)指出技术知识的流动需要基于技术知识的可分类性,能使隐性知识与明言知识相互转换,达到知识的有效流动;但在现实技术实践活动中,拥有隐性技术知识的技术主体很难做到主动传播技术知识,主要是因为隐性技术知识往往是核心技术知识所在,且无法通过语言或图片等形式直接表达出来,而多是蕴含在技术主体的技术经验之中,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去体悟而获得。美国学者杜威基于对“一般知识”的讨论,提出认识不是传统认识论中所认为的旁观者认识论而是认识者也

  参与其中的过程,知识的获得需要认识者在认知环境中不断亲自去发现知识。对于技术知识也一样,需要技术主体在技术知识流动过程中不断练习重演发现的过程。技术认识实践过程具有其特殊的认识规律和认识逻辑,且存在多种认识模式。

  技术知识根据其可分类性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的技术知识对其有效流动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不同的技术认识途径,揭示了不同的技术知识流动过程的动态发展规律。但总的来说,技术知识流动是以人为主体,基于技术知识的动态性、可分类性和目的性,在技术实践活动中经一定的技术知识流动途径,以一定的内在逻辑呈现出来的。如图1所示。

  在技术知识流动的因素作用逻辑图中,技术知识

  流

  动(technologicalknowledgeflow,简

  称TKF)在技术实践(practice)活动中,经由一定的技术认识途径(approach,简称A)在技术知识的动

  态

  性(dynamic,简

  称D)、可

  分

  类

  性(classifiable,简称C)和目的性(finality,简称F)三个基本因素的逻辑作用下,共同促进了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

  由上文对技术知识流动实践的考察可知其具体形式多样,但技术知识流动在现实的技术实践活动中最常见于技术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技术认识模式与技术主体的行动体现相联系,以技术问题为引导,以技术人工物为对象,运用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完成技术人工物的改进和制作。当前实现技术知识两方面流动的认识途径最广的形式之一是技术教育活动,而我国的技术教学活动很多情况下还是采用传统的技术知识教学方法[14],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离,这个问题阻断技术知识流动的实践认知模式,不利于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改进技术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技术知识的流动,基于技术实践活动,做到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设计、改造或制作技术人工物的经验过程中感受、体悟并习得各类技术知识,从而完成技术知识的观念形态及物化为人工物的两方面动态流动。

  参考文献:

  [1]LaytonE.TechnologyasKnowledge[J].TechnologyandCultur

  e,1974,15(1):3141.[2]LaytonE.ThroughtheLookingGlassorNewsfromLakeMirrorImage[J].SocietyfortheHistoryofTechnology,1987,28(3):594607.[3]吴国林。论技术本身的要素

  复杂性与本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9196.[4]宋保林。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流动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2011.[5]BattkeB,SchmidtTS,StollenwerkS,etal.InternalorExternalSpillovers-WhichKindofKnowledgeisMoreLikelytoFlowWithinorAcrossTechnologies[J].ResearchPolicy,2016,45(1):2741.[6]ParayilG.TechnologicalKnowledgeandTechnologicalChange[J].TechnologyinSociety,1991,13(1):289304.[7]DeVriesMJ.TheNatureofTechnologicalKnowledge:ExtendingEmpiricallyInformedStudiesandHopkinsofintoHowUniversityinandWhatEngineersknow[J].Techné,2003(6):1517.[8]VincentiWG.WhatEngineersKnowTheyKnowIt:AnalyticalStudiesfromAeronauticalHistory[M].Baltimore:JohnsPress,1990:222.[9]RopohlTechn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G.KnowledgeTypesTechnologyDesignEducation,1997(7):6572.[10]罗素。西方哲学史[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15.[11]FowlersJ.ProblemSolvinginTechnologyEducation:ATaoistPerspective[J].JournalofTechnologyEducation,1998,10(1):2026.[12]康德。判断力批判(注释本)[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6.[13]肖峰。技术认识过程的社会建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2):9092.[14]徐宏伟,庞学光。技术认识论视阈下的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15.

推荐访问: 村班子精神状态 班子 精神状态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