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5篇

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5篇

发布时间:2023-04-29 08:3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第一篇: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本文试就庐江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工作对策作一阐述。

  一、当前我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信访秩序逐步规范,信访形势有所好转,但上访数量仍居高不下,集体上访占比较大,缠访闹访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群众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和新老项目建设、劳动保障、农林水权属纠纷、涉法涉诉和社会特困群体等方面。究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不够快,改革触动部分群众利益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商业、粮食、供销系统走向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等,重新调整了所涉人员的利益关系,引发群众信访。据统计,我县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引发的信访占总量的确良17%。

  (二)少数信访群众认识上有误区

  误区一:“法不责众”。少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不责众”,串联集体上访。误区二:政府“管”法院。认为政府权力大,能够改变法院判决,甚至可以代替法院执行,有事就找政府,信“访”不信法。误区三:“大闹大解决”。认为上访人数越多,闹得越厉害,政府就会越重视,就会妥协,因而采取集体上访的形式给政府施加压力。

  (三)部分法律法规滞后

  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显了许多新事物、新情况,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办公秩序,但是,“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四)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信访资源整合不到位,有时会出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对同一信访案件的看法不一致,接访口径不一致,使信访对象认为有空可钻。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矛盾排查机制、信息汇总分析机制和联合调处机制虽已建立,但在运行中尚需推进和完善。虽然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和阅批来信等制度,但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却流于形式。三是解决问题不到位,少数单位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存在推、拖、敷衍了事现象,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有的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信访事项。

  二、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在制定政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提高政策的公信度。要政情、民意双向互动,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注意收集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批评,了解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二)坚持源头预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要健全覆盖各方、延伸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各镇、各部门要确定信访信息员,畅通信息渠道。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排查与部门排查相结合,逐级上报排查情况,实行“零报告”,遇到突发性、苗头性信访问题随时上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轻重缓急,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要整合信访资源,在乡镇建立纪检、综治、司法、信访“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联合处理信访问题。

  (三)坚持督查督办,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事要解决”。要对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如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等;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调度和督查,帮助扭转被动局面;要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结、答复的全过程进行督查,确保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对信访案件办理质量进行督查督办,尤其对领导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进就去省非正常上访、越级集体上访和信访老户案件进行重点督查,提高信访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四)坚持强化责任,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坚持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认真落实领导接待日、阅批来信和包案案制度,推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二要强化部门责任。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强化信访事项责任主体的责任,督促有权处理的部门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三要强化责任追究。严格实行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信访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因官僚主义、违法行政、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引发重大信访问题的,对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信访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五印乡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导致民间矛盾纠纷数量迅速增加,给社会稳定以及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笔者结合基

  层工作实践,就如何妥善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纠纷问题浅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五印乡社会矛盾纠纷现状和特点

  (一)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通过社会调查及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卫辉市16个乡镇因邻里琐事纠葛、土地征用、宅基纠纷等原因产生的矛盾纠纷多达到10余种,其中宅基纠纷占25%、土地征用引起的经济纠纷占13%、工程施工引起的纠纷占25%、邻里纠纷占27%、婚姻家庭占6%、其他占4%,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牵涉范围涉及面广。目前,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层次性和普遍性,涉及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个人与个人之间、村与村之间、个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或多或少均有矛盾纠纷存在,关系着两个甚至多个群体的共同利益,涉及范围广,解决难度大,致使依靠某一个部门很难彻底解决,必须依靠多个部门协同处置。

  (三)矛盾隐患极易形成。邻里之间小摩擦、言语不和

  等问题都可能引发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升级,而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互动交流日趋便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日趋突出,并形成一种潜在的矛盾隐患。

  二、当前矛盾纠纷产生原因

  (一)部分群众法律法规认识尚不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及注重民权、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群众的人权意识、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在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等方面要求随之提高。但由于受城乡分布不均,法律法规普及面及受众人群分布不平衡等问题的制约,使得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只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甚至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导致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一旦遇到自身权益被侵犯的情况,便会以自身所认知的“法律”说事,一旦问题解决得不到自身认可,极易出现聚众上访、无理闹访等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传统道德约束功能呈现弱化趋势。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当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个别留守人员伦理道德滑坡,因赡养、抚养、继承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也大量涌现,以及目前社会出现人际关系淡漠、个体受利益驱动和婚

  外情等因素引发矛盾的情况较为突出,甚至导致命案发生,造成邻里关系日益紧张。

  (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尚未完善。因现行调解体制尚未形成“一盘棋”的总体格局,矛盾纠纷调解策出多门,村(居)委、乡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妇联、民政局等单位和部门,均有调解的职能与义务,极易造成各自为政,调解渠道“堵塞”的现象,导致部分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初期并不明显、不太尖锐的矛盾纠纷,随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执而不断升级,有的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给社会治安大局平稳带来负面影响。

  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信访申诉问责制》、《首问责任制》,对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及时给予解决,提高信访案件的处结率和息诉息访率。同时,建立信访工作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人大、政府、信访局、司法局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对涉及面广、当地影响大、情况复杂、矛盾易激化的案件,主动与各部门协调处理,及时化解不和谐因素。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按照“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原则,强化责任追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入对部门、对民警的综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民警提拔的重要依据,与晋级、奖惩直接挂钩,增加民警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感,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充分发挥基层民警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民警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主力军作用,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基层一线力量。一是加强理论政治学习,提高整体战斗力。加强基层民警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民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使民警熟练掌握党和政府当前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会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良好的素质和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调解能力。组织民警学习《刑法》、《行政法》、《婚姻法》、《信访条例》等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聘请调解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专业人士给基层民警授课。不定期组织召开调处工作例会,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法律政策水平。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对涉及法律法规的矛盾纠纷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依法办案、秉公办案,把群众引入法制轨道来解决矛盾纠纷,避免因矛盾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活动,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三)提升群众法纪意识和化解自身矛盾纠纷的能力。一是

  宣传面进一步“拓宽”。充分利用集镇等人口聚居的特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邻里、土地以及经济纠纷;充分利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对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二是宣传渠道进一步“畅通”。创新宣传形式,在充分运用电视、报纸、互联网和墙报、宣传栏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积极会同相关部门采取送戏进社区、电影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文化娱乐方式,寓教于乐,既丰富了群众的政治、文化生活,又开展了普法教育。结合“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开展“民警送法进村进社区”活动。三是宣传效果进一步“务实”。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宣传,特别注重普及与群众生活、生产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确保群众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切实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根据不同时期的发案实际,就当前高发案件进行提前预警,提醒群众注意防范,强化多种形式的法制和安全宣传,确保取得实效。

  (四)畅通民意渠道,加强源头预防。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带着搜集信息、了解情况、把握治安动态的任务深入辖区,广

  泛走访,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信息线索,建

  立矛盾纠纷台帐,定期回访,有效跟踪。积极布建治安耳目、信息员等隐蔽力量,提高信息搜集量和及时性,切实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预警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力度。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对一些邻里、家庭、债权等简单的民事纠纷做到及早调处、化解。对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扎实有效地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对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及时落实工作措施,采取“联排、联查、联调、联治”的方法,及时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三是畅通民意“诉求”。坚持积极疏导的方针,积极主动的去办理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积极主动的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做好信访工作,把发生在群众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定纷止争,怨解事了。

  第三篇:浅议当前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浅议当前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书峰乡人大办

  郑剑峰

  “十一五”期间,我县综合实力明显跃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但仍留下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安全生产仍有隐患,信访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因此,我县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着重创新社会管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继续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妥善化解和处理矛盾纠纷,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各种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凸现,影响到改革发展的进程和社会稳定。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对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特点

  (一)主体广泛,诉求多样。

  从信访主体来看,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有城乡房屋的被拆迁户,有不服刑事判决的被告人、被害人等等,诉求涉及城镇规划、社会保障、劳资纠纷等方面。这些当事人的诉求由于未得到满足,就形成信访,信访的人群不断增长,信访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二)不懂法律,行为过激。

  目前,一些信访人员违反国家信访法律法规,采取静坐、下跪,拦截车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威胁、殴打工作人员等方式上访,有些信访人甚至扬言自残、自杀,给党和政府施压。

  (三)问题复杂,解决困难。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触及的层面不断加深,有的还相互交织在一起。如征地拆迁安置、非法集资等引发的涉法涉诉信访,原因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难度大。

  (四)无理访、闹访现象较严重。

  信访人大多是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但借机闹访的也不在少数。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非法集体上访,冲击国家机关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受到制裁的却很少,使得少数不法上访户有恃无恐,信访形势严峻。

  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机制因素是根本原因

  1.职责不明。

  政府部门众多,职能交叉重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由信访部门还是由政法办案部门承办受理,目前没有统一界定。可以说都在管,但又都管不住,政法部门不愿管,信访部门管不了,存在相互推诿现象,必然会造成当事人上访。

  2.制度原因。

  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三大程序法规定的再审对申诉次数未加限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即使由终审判决确定下来,但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随时都可能因一方当事人的申诉而被再次审判所调整,客观上形成了上访不止的局面。

  3.不能化解。

  由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较多,解决困难,迫于维稳压力,在重大政治活动等敏感时期,对老上访户、进京越级上访户等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以稳控为主,只是把涉法涉诉信访对象稳控在当地,缺乏实质性地化解。

  (二)办案部门主观因素是直接原因

  1.办案有误。

  少数办案人员责任心不强,办案能力差,在案件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各个环节,由于证据收集不及时或不全,事实认定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处理有误,造成执法过错或过失。

  2.办案不公。

  少数办案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低劣,徇私枉法,在个案处理中办关系案、人情案,使得信访人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有错不纠。

  少数办案机关明知案件处理不当、有误,但怕影响单位形象,不采取正确有效补救措施进行纠正,而是蒙骗敷衍群众。

  (三)信访人认识上因素是主要原因

  1.唯官为上。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形成了强烈的人治观念,部分信访人存在信上不信下,信官不信法的观念,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良信访思想。

  2.法盲较多。

  部分当事人缺乏正确的诉讼观念,且由于其自身原因,当案件的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存在差异时,为了其个人利益,会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一旦未获满足,就走上访途径。

  三、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化解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畅通信访渠道。

  1.党委主导,部门配合。大多数信访案件并不是某个政法机关自身能把问题解决好的,而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尤其是信访人当地党委政府。

  2.首长坐镇,定期接待。对信访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时间的,限期解决,需要研究回复的,限期答复,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及

  时得到解决。

  3.反馈信息,下访巡访。及时发现了解信访信息,排查纠纷,掌握不稳定因素,及早解决问题,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务必依法处理,维护群众利益

  1.坚持执法为民。信访群众大多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待群众信访,要理解、要同情、要疏导,最终要解决。信访工作人员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对当事人的信访事项,无论反映的情况是否客观真实,是否符合情理,都要真诚关注,及时办理。

  2.强化接访技能。对当事人要耐心细致地开展接访工作,缓解、消除当事人的对立和不信任情绪,尤其是对上访老户,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以情相待,切忌简单粗暴,逐步提升适用法律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3.规范接访工作。专门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场所,并由有经验的同志负责日常接访工作,把“热情接访、热心服务、热诚倾听、热衷实效”作为接访群众来访的基本原则。

  (三)严格依法办结,正确息诉罢访。

  1.严格办理。办理每一件信访案件,都要做到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合法适当。要严把事实和证据关,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依法终结。处理信访问题,案案都要有结果,且要依法终结,终结的案件必须严格依法办理完毕,相关程序全部到位、合法。

  3.息诉罢访。处理信访问题,不能以程序办结了事,还需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息诉罢访上求实效,要依靠社会力量,促使息诉罢访,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尽量利用各种渠道予以适当救济,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四)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

  1.推行点名接访和审后释疑。

  信访人可以根据其信访事项,通过公布的专家型“接访人员库”点名预约接访人员,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控告、举报和申诉,接访人员当面向信访人了解后组织调查核实,必要时主持专家论证、陪访,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答复信访人,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同时推行审后释疑制度,信访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作出的案件处理决定有疑义,首次以来访方式提出的,办理案件的原承办人员对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

  适用及诉讼程序等有关问题予以解答说理,以达到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的目的。

  2.建立信访风险评估预警。

  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化解工作应贯穿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执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执法人员树立和谐执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理念,有利于规范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构建大信访的工作格局,形成信访工作合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3.督促干警依法规范办案。

  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要建立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杜绝不合格案件

  ,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从源头上防止因案件质量而产生的矛盾。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干警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故意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或者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案件实体错误、程序违法以及其他严重后果,引起当事人越级上访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依照有关法律、纪律等规定追究过错责任,才能保证干警严格执法、依法办案。

  4.依法打击无理缠访缠诉。

  对于那些长期无理缠闹访,冲击国家机关等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当事人要按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终结信访程序,依法予以打击,断绝那些信访人获得不当利益的念头,从而震慑无理信访人,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第四篇: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问题少年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泰兴市宣堡镇中心小学唐克祥

  前言:我国青少年的人口有4亿多,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极大,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来看,少年犯罪在各种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分析问题少年产生的原因并研究应对策略,希望能对解决问题少年的难题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关键词:少年

  问题

  对策

  正文:

  全国青少年有4多亿人,在社会生活中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就是社会文化主流的一部分,就是消费的主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在各种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社会生活中,部分青少年厌学逃学、好吃懒做、求新求异、不务正业等现象,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区的不稳定因素。心理处于最不稳定期的青少年轻易犯重罪的事例近来频频发生。过去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大多是盗窃活动,但如今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恶性犯罪已屡见不鲜,强奸、杀人等严重刑事暴力性犯罪也有所增加。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对有问题的青少年的教育和转化,已成为学校、政府、治安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他们工作的难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中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家庭做父母的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如有的家长热衷于打麻将或赌博,有的家长嗜酒,有的家长游手好闲,这些不好的行为都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父母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完善的性格、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教育指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子女。

  3、父母的思想与子女难以沟通。成年人忙于工作,同时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

  而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许多困难,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就存在许多障碍。

  如当孩子追“星”时,做父母的对“星”的情况及相关的产生背景一无所知,怎能教育好孩子,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

  4、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有一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其它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从一些问题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原因

  1、青少年的道德现状从整体上讲是好的,绝大多数青少年对优秀的道德品质都有很深的认同感,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但目前青少年在思想品德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公德方面存在着知行错位的现象: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青少年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中心主义思想严重;在爱情、婚姻、家庭道德方面,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未能在经济大潮中把握自己,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其次,教育机构对“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的绝对化理解,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削弱了道德教育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上的重要作用。第三,成年社会价值标准的混乱,成年人行为的偏离,成年人评价的自相矛盾,或是自身行为的表现不一致影响了青少年一代。按劳取酬、按贡献的大小获得报酬,应是一个社会利益分配的唯一游戏规则。如果灰色收入甚而是黑色收入在一个社会中所占比例太大,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社会的急功近利等错误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子女的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需要一个家庭积极地组织经济,才能供给孩子的教育费用。有的家长把钱挪作它用,或是舍不得投入;有的家长舍得建造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

  长在乡村并不少见。孩子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未形成完善的人格之前即进入社会,容易接受不良思想而成为不良少年。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短,只有30%左右的学生能升上高一级学校学习,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而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并不多,健康的活动场所更少,有一部分人很容易就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普及的影视,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计算机及网

  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铺天盖地的广告,促进了商品的销售,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左右了人们的生活。为了商业利润,商家竭尽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对某种物品的消费,在商业行为中被不适度的夸张了,引起一些人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

  (三)、学校的因素

  对于当今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争论,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不能否认的一个问题是:眼下的学校教育在培养和塑造未成年人的良好的品德和情操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与他们在学校没有受到很好的德智教育有着很大的联系。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动辄把有轻微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向社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倾向在未成年人中间滋生而没有被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些不良的倾向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对于差生,往往不注重教育方法,轻则听之任之,重则歧视放弃之。二是在教育方法上,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采用体罚、讽刺等方法刺激学生。这些错误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情绪障碍。而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少年犯罪研究的著名先驱者Healy和Bronner于1936年提出的情绪障碍犯罪说,情绪障碍是引少年犯罪的最主要原因。三是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许多中、小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电脑游戏厅、录像厅、桌球室、卡拉OK厅等未成年人

  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使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接受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东西。

  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以下7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1)学校对学生教育上的体罚问题;(2)父母离婚后对孩子的抚养问题;(3)单亲家庭对孩子的监护问题;(4)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5)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6)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7)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进行社会改革,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使报酬与贡献相吻合,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使青少年明确劳动果实来自辛勤的劳动,来自劳动中所包含的较高的科技水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应强化价值取向教育,以典型人物及事例为教育媒介,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教育。社会价值观念虽然存在着一定的混乱,但并不意味着主流社会没有给青年提供一个总体的价值目标,也不意味着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不清

  楚。部分青少年对国家未来前景的预期较为模糊,信心不足,成为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青少年的信心将成为今后各级机构和组织关注的重要问题,应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对社会的认同程度;要加大对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前景的研究,并以适当方式明确地告诉青少年;要努力消除社会生活中导致青年各种各样负面评价的因素,着力解决好那些青年关注的问题,如反腐倡廉、社会治安、国有企业改革及下岗再就业等,以切切实实的努力来引导青少年的评价;充分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凸现正确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念。

  2、通力合作,形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依托影视、报刊等媒体,面向青少年开展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系列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

  年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针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保障中小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在双休日、节假日,利用空闲的学校教室或建立的基地,举办青少年自护培训班、训练营,增强青少年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组织各种力量支持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对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经济支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收入差距悬珠不致于引发青年与社会间大规模的冲突,但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及发展需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应引起社会加倍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3、开发利用各种设施,完善青少年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教育工作力度,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各地都应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文化中心,设立体育运动基地,设立文化娱乐基地,使青少年有健康的活动场所。青少年的教育及活动有专人管理,有专项资金,责任应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的一把手头上。平时工作有检查,有评比,应作为政绩来对待,才能真正做好这些工作。

  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安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出要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让学校、家庭、社会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三道防线。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但仅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应当形成家长与学校的联动,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与此同时,政法部门在依法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应当积极做好未成年罪犯的感化、教育、挽救工作,深入学校、社区搞好法制宣传。

  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切实做好青少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第五篇: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这样的消极心理不仅有损

  教师的身心健康,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有些教师遇到学生不守纪律,便往往成为引发他们宣泄消极心情的导火索。个别教师甚至会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迁怒于学生,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课堂上的一点动静也会引起他们大发雷霆,训斥以至辱骂学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令人不安的事实呢?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多才的智慧、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求异的思想观念,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社会要求教师最好应当是最理想的“完人”。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和艰辛的,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及教师在社会中多角色的担负,教师产生了很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对这些心理冲突处理是否得当就体现了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很多教师以至于走进“挫折感—发火动怒—更强烈的挫折感”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难于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更难以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想可以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而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应重视与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及时做好具有普遍性的教师消极心理的辅导,如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应过分强调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聘的依据,以使教师心理“松绑”“减压”,解决教师心

  理问题产生的源头。让教师对工作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持久的胜任工作的愉悦心理,让教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进入课堂。

  二、适时调节,给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动空间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会随下班而结束的,我们必须在下班后再备课、进修、学习、家访等等。在这样的工作重压下,我们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应流出一定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写作旅游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三、适当参加运动,把烦恼与汗水一起“排泄”出去。

  烦躁琐碎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忧愁烦恼,长期积郁在胸,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表现,但内心受到消极感情的控制,使得工作没有激情,上课语调平平,影响工作效果。所以我们要采取对策,把烦恼“排泄”出来。如主动找人倾诉,每天晚上罗列一下自己在这一天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等等,这些都能让自己有愉快的心情。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心理疲劳。

篇二: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信访工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连心桥,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人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信访人的首肯和认同,同样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从总体来看,部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比较真实,提出的要求比较合理,信访行为也比较规范,体现了信访人对信访部门的充分信任,反映出《信访条例》已深入人心。但从近年来的信访总量和信访人的具体信访行为来看,信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部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不当,导致信访总量不断攀升,信访行为愈演愈烈,大有挤破信访部门大门之势,苦了信访部门,累跨了信访干部,伤透了接访人员。如果让不正当信访行为长期延续下去,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

  一、信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观其信访工作现状,由于我国正处于法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土地承包、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下岗职工、移民问题、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诱发许多信访问题:一是信访人信访观念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信访人抓住领导不放,抱着领导好说话、说了算数的心态,明知不应解决的问题,也许能在领导那里开开绿灯,一旦上方宝剑到手,让信访部门吃不了兜着走。二是信访人滥用信访权利。信访人深谙信访渠道简便、快捷,相当一部分信访人明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不依法依规办事,认为找领导来的快,成本少,实惠多。有许多问题的解决也确实如此,误导了信访人。三是信访人信访行为过于偏激。信访人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无论是找领导还是信访部门,只要没有达到目的就死缠乱打,寻着领导吵,抓住信访干部骂,更有甚者动手动脚,以死相威胁,其结果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是缠访、重访、越级访、集体访上升。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利益主义意识加剧。信访人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二是部分社会行为失范。包括少数干部的权力致富现象、一些公民公然践踏社会公德和法律而致富的现象。三是对信访工作不够重视。极少数部门和人员在对待上访人信访问题方面,无论是认识上还是措施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认为信访访问题是小事儿、不算事儿、不当一回事儿。在工作措施上,重治标、轻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想上相当忽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

  三、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

  群众利益无小事。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何更好地做好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拿在手上,信访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治标和处理个案上,要在治标的同时,集中精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做文章:

  --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减少和防止信访行为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必须常抓不懈。二是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党的政策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政策宣传,还是政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诱发上访和引发各类矛盾,因此,各项工作一定要细,作风一定要实,尤其是在政策执行上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把信访行为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大《信访条例》宣传教育力度。要保持《信访条例》宣传的持续性和经常性,信访部门要把《信访条例》的宣传融入信访活动的全过程,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

  --进一步规范信访行为。一方面要在保证信访渠道畅通的前提下,重点在规范信访人信访行为上下功夫,对信访人合法、合理的诉求要依据政策及时解决。没有政策依据的,要尽力做好”息访”工作。对有极端行为的信访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正常的信访工作秩序。另一方面,信访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一个信访人,尤其是信访承办单位,绝不能草率从事,对信访人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客观、公正的处理。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质量。信访工作部门及信访承办单位要以”事要解决,人不回流”为目标,以提高信访队伍业务素质为重点,以提高信访人满意率为标准,全面提高信访事项的办结质量,力求在每一件信访事项的处理上达到”三性”事实调查的客观真实性、适用政策法律的准确性、文书制作的规范性。避免重访、缠访行为的发生。

  --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机制。一是领导机制要有新突破。首先是在领导重视程度上、组织建设上、经费保障上要有新思维,其次在工作落实上、目标管理上、考核内容上要有新举措。二是运行机制要有新创举。在整合资源,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上要有新思路,在畅通渠道,整体联动上有新动作。三是处理机制要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下一页

  有新成效。在处理突发性问题上要有新方法,在消化积案上要有新作为,全面提升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篇三: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罗芙蓉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信访工作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对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对推动“事要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访事项实行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是《信访条例》规范信访工作行动,维护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本人深感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办理程序看,办理机关层级过高。根据《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多数能由直接有权处理的一级机关办理,但也有不少的信访事项初次办理的层级过高,如信访人直接向上级机关提出诉求,或上级机关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往往由直接有权处理机关的上一级甚至上二级机关办理,既不利于信访问题的及时、就地解决,也给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增加了困难。

  2、从办理质量看,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市市级受理的答复、查核信访事项看,部分信访事项办理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事实认定不清,有的回避问题,有的避重就轻,有的对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一推了之;二是处理的政策依据不明确,常用“不符合相关政策”等言辞敷衍了事;三是答复问题答非所问,对信访人提出的问题不正面回答,使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越级重复上访。

  3、从答复材料看,行文不规范。不少信访事项答复材料,或是没有信访人基本情况和反映主要问题的表述,或是对事实的调查没有说明,或是没有讲清处理问题的政策依据,没有告知信访人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查、复核的渠道,极少数甚至只有一个结论,或是将主送上级机关的办理情况报告直接代替答复意见,缺乏严肃性,加大了复查、复核机关重新调查取证的工作量和难度。

  4、从办理时效看,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信访条例》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复查、查核等各个工作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但在信访事项的实际办理工作中,仍有少数事项久拖不决,尤其是在信访事项的复查和复核阶段,由于受理、呈报、转送等环节占用了大量时间,多数信访事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信访人不满意。

  5、从三级终结效果看,对信访老户强制手段缺失。应当说,凡已三级答复终结的信访事项,均能够做到依据事实,对照政策办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此类信访事项已属各级行政机关和信访机构不再受理范围,但仍有极少数信访人,坚持过高和无理要求,缠访闹访,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越级赴省进京上访,出现“事已决、访不息”的现象。从现行政策和法规看,对此类信访人员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基层在处理时,感到十分棘手,工作难度大。

  二、对策与措施

  上述问题的存在带有普遍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主观上看,一是对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学习、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具体承办人员依法办信访意识不强,缺乏时效观念,不能按照《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办理信访事项;二是信访机构对基层指导、督促,尤其是对信访事项的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三是少数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群众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不予认真解决;四是在办理信访事项时存在“三怕”,一怕得罪人,纠正了以前的做法,得罪领导和同事;二怕连锁反应,引发新的矛盾;三怕累,给自己增加麻烦。从客观上看,信访法规和其它法规不配套,给无理纠缠的老上访户创造了生存的空间。

  妥善处理上述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要在解决认识问题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保证措施落实。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信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从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要在《信访条例》学习、宣传、培训、贯彻工作上下功夫,增强各级领导依法高效处理信访事项的意识,提高基层依据《信访条例》要求办理信访事项的能力。三是要在制度落实尤其是在落实责任追究制上下功夫,规范信访工作行为。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基层信访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访事项受理程序及相关要求、信访事项办理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及法律政策依据、答复材料的规范要求等等,努力提高初信初访的一次性办结率;指导工作要有实效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信访部门工作的同志“腿勤、手勤、嘴勤”,不仅要经常动口、动手,还要深入办案第一线,帮助解决基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更多的信访事项得以首办终结,从源头上减少复查复核的信访量。

  2、科学确定首办单位,降低办理层级。按照多数信访事项在本地终结的工作目标和“属人”、“属事”两个原则,确定办理单位和复查、复核机关。政府工作部门可以参与信访事项的调查处理,但原则上不应作为首办单位答复信访人,由下一级出具答复意见,使三级终结层级更加合理清晰。

  对少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访事项实行联合办访,一次终结。有的信访事项,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的跨部门、跨地区,有的涉及上下级政府,既有执行上政策问题,也有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在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靠单一的承办部门难以解决。诸如此类,可以采取协调会、联合调查等多种形式联合办理。对联合办理的信访事项,由于其办理、复查、复核的部门均参与处理,其结果应视同具有“三级终结”的法定效力,不再进入复查、复核程序,实行一次性终结。

  3、加强对信访事项办理的督办和审理工作。对超时办理、久拖不决的事项,要加大督办力度,力争在《信访条例》规定时限内办结;对已经办理或已复查答复信访人,申请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按照信访事项办理工作要求,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适用政策法规是否准确”等方面,认真审理,对明显存在问题的办理、复查意见,责令办理、复查机关重新调查处理,确保办理和复查工作的质量。

  4、完善政策法规,努力解决“事已决,访不息”问题。

  “事已决,访不息”,是普遍存在和十分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情形:有的是信访人无理缠访,有的是有政策但现实无渠道解决(如企业困难),有的信访事项符合情理,但无政策依据。

  解决上述问题,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置。对无理缠访的,建议制定与《信访条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强制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各级信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人大机关的联系,呼吁和敦促各级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该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因受条件限制政策难以执行的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在不引发新的矛盾的前提下,应予解决,对涉及面广,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级信访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要注意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各级行政机关适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提供依据,力争早日妥善解决。

  作者单位:铜陵市信访局

篇四: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

  

  信访调研文章: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新时期、新任务下的信访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信访工作者应该研究探讨的课题。

  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

  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

  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

  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问题二地区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

  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给当地的政府工作增

  加了难度。

  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各级政府工作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

  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

  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

  问题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

  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

  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

  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四是信访不信法,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问题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不断上访。

  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

  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诸如形象工程之类的违民意、失民心的事,引发群众集体上访。

  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

  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

  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头脑清醒、政治敏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少数单位、部门的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嗅觉不灵,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对信访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

  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

  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

  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

  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

  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

  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某几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

  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端

  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

  领导是信访工作的主体,是群众信访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

  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强化信

  访工作领导机制的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不是一阵子重视,而是长期的稳定的重视;不是仅仅党政一把手或分管领导重视,而是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

  建立追究领导责任制度,把以上三项责任制作为硬任务纳入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落实奖惩,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发生恶性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信访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方法,确定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

  各级要将信访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信访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评比,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有序运作。

  3、强化信访督查机制。

  督促检查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督查工作,使群众信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

  信访部门要加大建立和健全信访督查机制力度,采取事前督查、跟踪督查、事后督查的方法,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推、拖、顶、踢现象。

  三、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抓好三项工作1、构筑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工作格局。

  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信访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首先,各级各部门领导对信访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

  其次,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工作。

  三是,各部门、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信访部门,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社会责任。

  只有上下齐抓、左右共管,依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网络体系,形成大信访的格局,才能真正完成信访工作的目标任务。

  2、加大宣传疏导工作的力度。

  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信访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要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和《江苏省信访条例》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

  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有过高要求和过激行为者放弃过高要求、纠正过激行为,接受合理解决办法。

  三是疏与堵相结合。

  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责成公安部门依法查处。

  运用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妥善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

  3、加强职能部门的制度和纪律建设。

  一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有关制度和方法,把各自范围内的信访问题解决好。

  二是要坚持科学决策,按规律办事,防止出现因为部门决策失误而使群众利益遭受损失的群众上访。

  三是要自警自律,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

  为民意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随意性。

  严禁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

  作者单位建邺区信访局信访调研文章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五: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三篇一、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有些村主要干部在矛盾纠纷排查、乡村说事日、解决解决疑难信访问题时工作存在应付思想,不下势动真,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导致群众上访不断。三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四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二)信访对象多元化。当前信访活动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则扩大到离退休老干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社会求助者及其他如举报、咨询、社会法人等。许多普遍性问题上访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城镇信访对象有呈逐年上升之势,信访群体信“上”不信“下”,信“多”不信“少”,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信访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三)信访内容复杂。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很现实,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起来难度较大。且都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因此,导致集体上访不断增多,越级上访时有发生。(四)无理缠访依然存在,群体信访活动组织化倾向明显。极少数人别有用心,滥用信访权利,背后专人策划一些较大规模的集体访,虽经信访部门耐心说服教育,仍然信访不息,找领导纠缠,无理取闹,组织化倾向较明显。无序信访突出。二、解决问题及建议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

  效途径是: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一是强化领导,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落实“一岗双责”制,坚持领导包案制,一手抓预防一手抓处理,大的信访案件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完善情报信息机制。在工作中注重收集有价值信息,及时、正确把握信访先兆,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进一步做好重大事项信访评估制度,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化解引发大规模的集体上访。三、经验和做法近年来,我们洽川镇始终把信访稳定工作放在全镇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稳定工作格局。2008年,全镇实现了赴京赴省集体上访和赴京、省非正常上访“双零”目标,我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无越级上访乡镇”。各类信访案件的到期结案率达100%。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敏感时期没有来自我镇的干扰。(一)全力促进“事要解决”,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机制成立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会审和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协调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并在全镇开展了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活动,化解了一批重点案件,特别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村各单位也都切实把信访稳定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和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信访中心户、乡村说事日等工作,研究重大案情,全镇上下重视信访稳定工作,主动抓好信访稳定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明显提高。(二)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推动信访稳定工作扎实高效开展建立了信访稳定“小红旗”挂牌督办制度,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和上访苗头,上墙小红旗

  挂牌督办,有力地推动案件快查快结的过程。我镇的“小红旗”挂牌督办制度被市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渭南宣传》上予以发表。(三)畅通信访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全镇认真开展大接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乡村说事日制度,包村领导、机关干部负责制度等四项制度。通过三项活动的开展,将大量上访群众稳定在镇内,现场处置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维护了上访人的合法权益。(四)抓早、抓小、抓苗头,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档案,一事一策研究解决措施,减少越级信访量和重复信访量,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领导包案,明确专人处理,明确解决时限,20-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上访事件。对于苗头性的重大信访件提早接入,我们职权范围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主动性。今年我镇夏阳村码头群体性纠纷事件由于我们提早主动介入,积极向上汇报,在县联席办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协调下,终于得到了比较完满的解决。按照《中共黄海市委、中共黄海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治浮、治庸、治散、治奢”为重点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在经过深入的宣传发动之后,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举报箱和公开举报电话等形式,征求“浮、庸、散、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公开承诺,树立了一批治浮、治庸、治散、治奢问责工作的正面典型。现将征求意见及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群众评议,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举报箱和公开举报电话,广纳社会各界的意见,排查出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上的突出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我们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贯彻执行上与要求还有差距?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也不够,个别制度还停留在纸面上?如工作责任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没有在实际中得到落实。

  2、创新意识、主动作为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工作缺乏超前考虑,习惯于墨守陈规、循规蹈矩,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或者遇到复杂的工作情况,瞻前顾后,求稳怕乱,求稳怕险。3、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平时忙于具体业务工作,忽视政策法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整改的措施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信访工作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大力整治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干部队伍中作风纪律不严和存在的“浮、庸、散、奢”问题,通过治庸提能,治浮增效,治散聚力,努力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转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营造求真务实、奋勇争先、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信访化解水平,为加速推进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我局的一份力量。1、坚持不懈,狠抓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我局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将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现象,发挥好典型引路的作用。2、严肃纪律,狠抓作风建设。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片诚心办事”的工作规范要求,认真接待做好每件有关信访方面的来电、来信、来访、办理公务、政策咨询等事宜的工作。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严格遵守服务承诺,认真落实文明言行规范,虚心接受服务对象的批评建议,自觉改善服务工作,树立“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良好机关形象。3、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整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我局将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在全局予以通报,实行哪个部门存在的问题,由哪个部门负责组织整改的原则,提出整改措施,能够整改的立即整改?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

  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机关作风建设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同时?坚持内查和外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加大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问题的监管力度,促进我局信访工作作风建设。4、加强学习,狠抓素质建设。严格执行每周五的集中学习日制度,加深学习信访政策、信访管理、信访资金使用管理等业务知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主要精髓等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当前省、市、县主要中心工作。用全面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解放思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我局在四治活动中查找梳理出了一些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制订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仍有不足之处。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将秉承边学习边贯彻、边查找边整改落实的原则,将其贯穿始终,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全局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身形象将“四治”活动全面深入、广泛扎实地开展下去。信访工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连心桥,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人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信访人的首肯和认同,同样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但从近年来的信访总量和信访人的具体信访行为来看,信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部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不当,导致信访总量有所攀升。如果让不正当信访行为长期延续下去,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一、信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观其信访工作现状,由于中国正处于法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土地承包、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下岗职工、移民问题、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诱发许多信访问题:一是信访人信访观念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信访人抓住领导不放,抱着领导好说话、说了算数的心态,明知不应解决的问题,也许能在领导那里开开绿灯。二是信访人滥用信访权利。信访人深谙信访渠道简便、快捷,相当一部分信访人明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不依法依规办事,认为找领导来的快,成本少,实

  惠多。三是信访人信访行为过于偏激。信访人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无论是找领导还是信访部门,只要没有达到目的就死缠乱打。二、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个人利益主义意识加剧。信访人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二是部分社会行为失范。一些公民公然践踏社会公德和法律而致富的现象。三是对信访工作不够重视。极少数部门和人员在对待上访人信访问题方面,无论是认识上还是措施上都存在较大差距。重治标、轻治本。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三、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群众利益无小事。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何更好地做好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拿在手上,信访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治标和处理个案上,要在治标的同时,集中精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做文章:(一)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减少和防止信访行为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必须常抓不懈。二是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党的政策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政策宣传,还是政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诱发上访和引发各类矛盾,因此,各项工作一定要细,作风一定要实,尤其是在政策执行上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把信访行为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大《信访条例》宣传教育力度。要保持《信访条例》宣传的持续性和经常性,信访部门要把《信访条例》的宣传融入信访活动的全过程,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二)进一步规范信访行为。一方面要在保证信访渠道畅通的前提下,重点在规范信访人信访行为上下功夫,对信访人合法、合理的诉求要依据政策及时解决。没有政策依据的,要尽力做好"息访"工作。对有极端行为的信访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正常的信访工作秩序。另一方面,信访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一个信访人,尤其是信访承办单位,绝不能草率从事,对信访人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客观、公正的处理。

  (三)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质量。信访工作部门及信访承办单位要以"事要解决,人不回流"为目标,以提高信访队伍业务素质为重点,以提高信访人满意率为标准,全面提高信访事项的办结质量,力求在每一件信访事项的处理上达到"三性",即事实调查的客观真实性、适用政策法律的准确性、文书制作的规范性。避免重访、缠访行为的发生。(四)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机制。一是领导机制要有新突破。首先是在领导重视程度上、组织建设上、经费保障上要有新思维,其次在工作落实上、目标管理上、考核内容上要有新举措。二是运行机制要有新创举。在整合资源,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上要有新思路,在畅通渠道,整体联动上有新动作。三是处理机制要有新成效。在处理突发性问题上要有新方法,在消化积案上要有新作为,全面提升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 信访政策执行不到位 信访 不到位 执行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