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关于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2023年关于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29 17: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关于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11月下旬对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基层自治、社区管理等社会治理难点,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全县社会大局安宁祥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1、强化政治引领,共建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县域指挥系统强。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人大、政协、纪检、政法等部门为成员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县委政法委负责牵头抓总,加强督导检查,坚持把平安建设、社会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严督实考来促落实。加大投入保障强。县财政一次性拿出***万元解决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每年预算***万元经费,用于平安建设宣传、综治中心运行、321模式推广等工作,今年增加***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为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强保障。党建引领作用强。持续抓好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新建、改扩建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积极创建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村,在各村建立党建联系点,实现党建全覆盖、资源全集中,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

2、坚持依法治理,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防并举护民安。以护航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常态化扫黑除恶,聚焦盗抢骗、黄赌毒、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群众身边的违法犯罪,开展平安建设“六大专项行动”,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在治安防控方面,常态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强化重点人员管控,严格落实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了对社会面的有效控制。2021年度,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位列全市第一,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二,连续四年获得省级平安县。治重化积解民忧。坚持落实领导坐班接访、约访下访、包案化解机制,推行“治理+说理”模式,建立“三力调解”和“无忧调解超市”机制,加强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全县***个村(社区)实现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和综治服务窗口全覆盖。聚焦积案化解,加强研判,捆绑各类资源一体化推进化解、帮扶、疏导和依法处置,一些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累计化解各类信访积案***件,**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聚力治乱保稳定。实施“三联三抓”工作机制,通过政法机关联镇抓社会治理、政法领导联村抓乱点整治、政法干警联案抓矛盾化解,推动政法力量下沉、治理重心下移,全县***个村(社区)实现“一村一干警”全覆盖,有力维护了平安稳定的良好局面。依法治县聚民心。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八五”普法为主线,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结合综治平安建设宣讲,引导广大群众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需求,**法院创新推出“1+5”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举措,形成**个工作团队,深入到镇村开展法治宣传、纠纷调处、指导调解、乱象治理等工作,持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聚焦特殊群体,**检察院创新“司法救助+社会化救助”多元化救助模式,有效破解司法救助主体、资金来源、救助方式单一的难题,减少了社会对抗,《“三联三抓”打造“1+N”多元化司法救助模式》获评第一批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十佳案例”。

3、发展基层自治,全县城乡治理成效初显。一是推动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成立了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专班,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包联责任制,加大投入实施社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和促提升工程,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社区服务中心***个,覆盖率达到**%。对全县***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新设立了*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它***个安置点就近划入行政村统一管理服务,并针对人户分离问题,在全县推广实行“户口簿+居住簿”制度,基本理顺了搬迁安置点的管理权限。二是全面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整合综治、党建、应急管理、疫情防控等网格,大力推进“一网通”建设,建立网格分层分级管理服务体系,优化调整网格员****名,通过县、镇、村、网格四级联动,形成了快捷的民情收集、民事办理、民意回应工作机制。三是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在搬迁安置区探索推广“两新两微”治理模式,坚持“户分三类”因户施策,培育发展社区工厂***家,实施“十小工程”做实“微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统筹群众多方面需求,大力推进便民中心、综治中心、为农中心全覆盖,形成了闭环联治的“三进一联”“三位一体”服务群众工作格局。着力打造“老好人”调解品牌,在全县所有集镇和大型安置区实现了全覆盖,制定出台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纠纷调解程序及纠纷认定补助标准,促进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互融互补。

4、发挥德治教化,善治水平得到提升。建成*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所、***个站,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探索建立“书记主抓、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组建“10+N”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宣讲服务活动,营造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氛围。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正向引导树新风,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奖励机制,建立“民风积分超市”,通过积分排名、评优、奖励等方式,引导群众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明素质,新民风建设不断推进。

5、加强智慧支撑,城市安全不断增强。积极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和“5G智慧乡村”建设,构建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打造“智防风险”的平安前哨。全县共建设完成*个智慧安防小区,雪亮工程**个点位、***个探头,建设社会面一类视频***个,累计安装监控探头****个,实现了公共区域重点部位全覆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1、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任务复杂繁重。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全县共规划建设了***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区),涉及搬迁人口近**万人。在搬迁过程中,搬迁安置区呈现出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乡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的过渡性特点,居民生活、生产方式快速转变,各种利益冲突、民生保障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多样多发,社会治理任务复杂繁重。一是管理责任不明确。没有成立社区组织的安置区,目前由镇或者所在村兼管,这就造成了一方面镇村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另一方面由于“人户分离”,户籍地村委会鞭长莫及“管不了”,居住地村委会“不愿管”,不仅导致一些政策落实容易出现空档,也让搬迁户缺乏归属感。二是服务保障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居住环境管理、生活污水处理、房屋及附属设施维修等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和资金来源,这些问题也给社区组织为群众服务带来困难。三是就业收入不稳定。外出务工受新冠疫情和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较大,群众普遍反映工作岗位比过去难找。社区工厂规模不大、工资水平偏低,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土地、山林等资源弃耕撂荒,处于闲置状态。四是居住制度不完善。调研中搬迁安置社区反映,居住簿制度在实际实施中,户籍地和居住地两地管理服务职责还不明晰,各行业部门缺乏沟通联动,信息数据系统服务端口没有统一融合,大部分政策兑付还要回原户籍地办理,社区和搬迁群众之间缺少联络纽带,没有很好的相互融入。

2、依法治理的力度还需加大。一是矛盾调处化解难。当前,由于历史遗留、政策落实、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增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部分信访积案化解难度大,一些群众长期缠访闹访,非法上访问题时有发生,对违法闹访的依法打击震摄还不够有力,信访不信法的治理难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仍需深化;
二是源头防治有弱点。在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民生惠农政策落实、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干部作风等最容易诱发信访矛盾的方面,源头预防治理仍存在薄弱环节,仍有初访变重访等问题发生;
三是电信网络诈骗多发。据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全县共发生电信诈骗类案件***起,占全县刑事案件总数的**%,群众受损****万元,追赃挽损***万元,仅占受骗金额的**%,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任务艰巨。反诈宣传防范还不够精准,群众反诈意识不强,我县“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率仅为**%,各行业监管部门的综合治理能力还不强,源头防范、全民反诈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

3、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社会治理队伍力量薄弱。基层从事政法综治等社会治理的专职人员较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人员不足问题突出,掣肘了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城乡社区工作人员配比不够,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以**社区为例,按照管理人口数应配备**个工作人员,但目前仅有*人,因负责的事务太多,在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老好人”调解工作室虽然实现各镇全覆盖,但缺少具有法律素养的人员,村级调解组织成员法律水平不高,“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社会组织活力还未激发。我县社会组织整体存在实力小、资金缺乏、内部管理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类较少,且活动开展不够,理事会的作用不明显,服务社会水平不高。三是法治宣传教育做得不够。法治宣传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对边远村的宣传还有差距,全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还不够浓厚。

4、基层治理模式还有差距。各镇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村对优化调整的网格员培训还比较滞后,个别的镇和部门对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缺乏系统思考、缺乏力量统筹;
“一网通”网格员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各镇大部分网格员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普遍存在,专职网格员较少,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较低,不懂综治APP操作,且移动终端又不能补充,导致“321”网格员与综治网格员工作不能融合,加之目前仍未明确专职网格员的报酬待遇,网格员履职热情不高,部分网格员甚至不愿履职。

5、共建共治的合力还不够。一是社会公众对社会治理的认知度还不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效参与的途径不多。部分干部把社会治理仅仅理解为管理和管控,忽视了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结构还没有形成。二是共驻共建评议考核力度不够,督导检查不到位,部分单位思想上不重视,参与社区共驻共建主动性不强,融合度不够,活动开展缺少创新,为民服务实效不够明显。三是智慧系统多头建设、各自为政,虽然重点部位监控探头覆盖率高,但联通率不够,各个方面的信息系统自成体系,存在规划缺少统筹、系统功能重叠、建设运营分散的现象,未做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三、几点建议

对标新形势新任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社会治理合力。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政治引领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基层战斗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加强日常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深度融合。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优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服务项目。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进一步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村(社区)党组织的联建共建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有效服务群众,将党组织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增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加强乡镇党委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增强乡镇行政执行能力,优化乡镇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深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收集、办理和反馈的渠道。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乡镇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队伍,加强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强化社会治理宣传。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宣传工作,优化整合宣传资源,增强宣传的广泛性和针对性,面向群众广泛宣传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2、强化自治基础,增强社会治理源动力。社会治理基础在自治,要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自治增强社会治理源动力。建好用好“321”基层治理模式。加快实施“一网通”建设,统筹整合“网格化”资源,打通各行业系统的横向壁垒,做实网格化管理,做优精细化服务,加大整合和培训力度,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不断提升全县“321”基层治理模式的工作质效。尽快制定全县专职网格员待遇标准,并纳入县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推动形成集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矛盾化解、安全防范、服务代办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网通”格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三委会”班子结构,理顺镇、部门、社区关系,规范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建立责任清单,压实管理责任。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建设,全面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水平。保障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综合考虑服务居民数量等因素按标准配备社区工作者,建立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提高社区队伍的稳定性。探索建立以“整合资源、便民服务、扩大就业”为宗旨的家庭服务中心,搭建起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服务企业之间的桥梁。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资源共有、信息共享、责任明确、工作联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赋予民权激发自治活力。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乡贤引领、社群自治为核心,引导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共融共进,推行公开议事机制,汇聚群众参与的硬核力量,让矛盾纠纷化解于微处。组织群众力量参与治安巡逻、安全巡防、疫情防控,形成互防联动、覆盖全域的群防群治机制。

3、聚焦乡村振兴,加强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把搬迁安置区作为乡村治理探索创新、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全面推行“两新两微”治理经验。标准化建好“新社区”。把全县110个安置区分大小按照不同模式设立搬迁社区,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管理办公室,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搬迁社区管理人员,进一步明晰户籍地和居住地村“两委”组织管理责任,充分保障搬迁群众的权益。根据搬迁安置区规模和实际情况,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推进5G基站、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部分小型安置区垃圾、污水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全覆盖,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快捷通道,不断满足搬迁群众实际需求。项目化培育“新工厂”。把社区工厂作为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的重大民生项目,完善部门结对帮扶社区工厂工作机制,实现百户以上社区全覆盖。大力培育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引导搬迁群众流转入股山林、土地,盘活现有农房,实现多渠道增收。同时,要积极鼓励外出群众返乡创业,公益岗位优先保障搬迁群众就业,牢牢守住返贫底线。清单化提供“微服务”。建立生活服务清单,大力推进搬迁社区“十小工程”建设,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
建立就业服务清单,做好动态台账,对未就业劳动力精准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信息;
建立就学服务清单,摸清学龄人口就学状况,确保全部入学。信息化落实“微管理”。统筹各镇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居住簿”配套办法,开发“**县移民搬迁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预留政法、医保、社保、民政、农林、教育等行业查验接口,实现人户分离数据的规范采集与规范管理,人口信息共建共享、闭环运行、无缝对接。

4、深化法治实践,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巩固提升满意度,为争创省级平安县、夺取“平安银鼎”奠定坚实基础。增强平安建设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千里平安长廊”建设,常态化加强平安建设宣传,进一步加强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充实综治队伍,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和心理疏导服务机制。深入推进“无黑无恶示范”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努力营造黑不出、恶不生、乱不起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大力推进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聚焦群众深恶痛绝的“黄赌毒、盗抢骗”等问题,深化落实“三个精准防范”,常态化抓好社会面巡逻防控、公共安全监管、暴力命案防控等重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监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突出抓好全民反诈。扎实推进“防涉诈案件、扫涉诈窝点、降涉案两卡、管涉诈人员”四大行动,以“无诈示范镇村”创建为抓手,持续加强防诈反诈宣传,精准下发涉诈预警信息,努力守好群众“钱袋子”。构建多元化矛盾化解体系。坚持落实包案化解机制,完善“三力调解”和“无忧调解超市”机制,加大对缠访闹访打击力度,规范信访秩序。全面加强风险研判预警,清单式、台账式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对各类矛盾隐患的动态掌握、有效预警、及时化解,实现变事后稳控为源头治理。通过以案奖补、以案定补等办法,把明理守法的退休干部和乡贤人才吸纳到调解队伍中,依托镇综治中心做深做实“老好人”调解品牌,推进“一村(社区)一专职人民调解员”。深耕“三联三抓”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政法单位联镇、政法领导联村和政法干警联案责任,强化重点领域调处,深化“一村一干警”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积极引导群众理性反映诉求,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自觉。

5、以德治促善治,营造政通人和新局面。要以德治为抓手,以德治育文明,以德治促善治,提升社会治理的“软实力”。以文养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常态化开展“文化**”系列活动,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村史馆,用优秀传统文化温润心灵,敦化风气。积极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开展全民阅读、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以贤传德。深化“德润**”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完善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建立基层志愿服务机制,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推动形成向善向上、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巩固提升新民风建设成果,建好用好家风馆,强化村规民约落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6、统筹资源融合,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以智慧赋能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升级,推进科技创新应用与传***理手段的深度融合。一是要统筹规划建设。要将镇、村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二是要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全县“一网通管”指挥调度平台,运用大数据整合全县各镇各部门数据资源,制定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形成多级多元、统调统管的指挥调度体系。三是要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各镇延伸,加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

推荐访问:全县 调研报告 治理工作 关于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