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社会对人的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来广泛。在社会所需要的素养中,有一些人们必备的核心素养,只有具有这些素养,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正因为如此,经合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继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国,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模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集约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养人才,由此核心素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立德树人”,其中“树人”就是树高素养之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树高素养之人,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化为“核心素养体系”,开始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着力建构中国本土化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质和关键能力,即个人成功与社会健全所必要的素养。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国开始对核心素养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些研究结合个体人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建构出每个阶段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力争使核心素养发展贯穿个体一生。在研究的基础上,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始着力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状况到底如何?有没有得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那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或途经,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大学生将直接走向社会,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在即将进入的行业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为丰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指标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定的材料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省内*名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实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份,有效回收率为80%。有效问卷中男大学生*人,女大学生*人;
独生子女*人,非独生子女*人;
家庭来源城镇*人,农村*人;
师范生*人,非师范生*人;
大一学生*人,大二学生*人,大三学生*人,大四学生*人;
成绩前1/3有*人,中1/3有*人,后1/3有*人。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采用张旭东等人根据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的理论构想而编制的“青年学生核心素养问卷”,该问卷共有43道题目,包括9个维度,分别是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自我管理、国家认同、国际理解、问题解决。该问卷的Cronbach勹系数为0.909,9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436~0.762。问卷采用LikCert式5点计分方法,“1␍为很不符合,“5␍为很符合,得分越高表示核心素养越好。
2.实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被试发放问卷,被试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3.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在收集数据之后,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共35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第一个因子只解释了14.048%(<40%)的变异量,可以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描述性统计
表1表明,大学生核心素养总体均分为3.626,在核心素养的9个因子中,均分最高的为国家认同(*ˉ=3.795),均分最低的为自我管理(*ˉ=3.394)。
(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差异检验
1.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
检验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表2表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理性思维、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且男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理性思维、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
2.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
对是否独生子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表3表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总分以及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等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
3.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家庭来源的差异检验
对家庭来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表4表明,家庭来源城镇的大学生在核心素养总均分和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家庭来源农村的大学生。
4.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是否师范生的差异检验
对是否师范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表5表明,师范类大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总均分以及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国家认同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师范类大学生。
5.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成绩排名上的差异检验
对成绩排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表6表明,核心素养总均分、审美情趣、自我管理以及国家认同因子在成绩排名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排名在后1/3上的大学生在核心素养总均分、审美情趣、自我管理以及国家认同等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前1/3和中1/3。
三、讨论
(一)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核心素养均值得分为3.626±0.409,国家认同因子得分最高,自我管理因子得分最低,表明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整体较高,这与大学生之前所受的教育及其成长发展有关。张秋洁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近些年高校的素质教育开展得越来越好,由此导致大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较高,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国家认同是个体在文化认同下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国家情感的认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捍卫国家利益的行为倾向的主体意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因子得分高,与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和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密切关系。集体主义文化是社会本位的文化,该文化以社会和群体为中心,强调社会和群体的优先性,即群体或社会利益得到优先维护,在与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通常会因为社会利益不惜牺牲自身利益。在这样文化中的人们,通常有寻根的需要,通过对家庭、国家、民族等母亲象征物的认同依恋而建立起在社会中生存的根基。这就难怪在中国成长发展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国家认同。另外,我国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中爱国排在首位。由于所有的教育都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因此,中国的教育必然会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这次的新冠疫情,由于我国把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防止疫情的行为视为爱国主义,在打赢这场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富有成效;
许多90后00后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舍身忘我、无私奉献,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都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虽然本研究中自我管理得分不低,但是自我管理因子是所有因子中得分最低的,说明大学生自我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与纪同娟等人的研究一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相对弱化问题,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付海东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但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因此需要着重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便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
1.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性别上的特点
研究表明,男大学生在审美情趣、理性思维、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大学生。原因可能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文化社会的发展,女权慢慢影响我国女性思想,提倡女性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并且随着教育公平化和男女平等观念加深,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从而使其拥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有研究表明,男生的人文底蕴得分低于女生,女生对文化艺术方面更感兴趣,且女性会更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升华美的能力。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岗位的变化趋向对于男性占优势的领域日渐趋少,对性别无要求的岗位越来越多,这样女性就更能在社会中体现出其价值,由此增强女性的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女性不甘男后,更加注重自身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实现。这就难怪女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各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
2.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原因或许是独生子女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等长辈把所有的关爱都集中在他们身上,有可能关爱过度甚至溺爱,许多事情都不让他们做,致使他们缺少锻炼的机会。非独生子女则不然。由于他们的父母孩子多,父母等长辈要把对孩子的爱分给所有的孩子,对他们的照顾比起独生子女来说相应会少,许多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做,这样反而使他们得到锻炼,使得他们的核心素养相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较强。
3.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家庭来源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来源城镇的大学生在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家庭来源农村的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1)城镇相较于乡村而言,竞争氛围更加浓厚,给予父母的压力相对较大,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相对较高,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2)城镇的孩子相较于乡村的孩子来说从学龄教育甚至学前教育开始就有选择性,父母都想让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为此他们注重对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使孩子具备进入好学校的条件。(3)城市的孩子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许多问题需要他们学会解决。例如,乡村的人口比较稳定,人际关系相对于城镇来说比较简单,而城市人口相对于乡村来说变动比较大,人员复杂,这样,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在出门是要注意多方面情况等。这就在无形中培养其多方面素养。(4)城镇的孩子相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拥有较好的家庭关怀和社会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培养或增长核心素养的机会。有研究表明,乡村学生的人际敏感性较为明显,自卑心理较为突出,容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紧张,因此不太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得到的社会支持也相对较少。(5)乡村的家庭教养方式相对来说有些专制,许多事情都是父母等长辈决定,孩子很少有表达意见或做出抉择的机会。与之不同,城镇的家庭教养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民主,父母等长辈会在许多事情上听从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力。这样就容易培养出他们积极素养。
4.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是否师范生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在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国家认同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受到国家的日益重视。要搞好教育,就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只有教师的质量上去了,教育质量才能真正得以提升,因此国家加强对教师培养与专业成长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和各地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专门设立公费师范生;
强化对教师教育的质量监控;
要求高等院校加强对师范生素养尤其是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强化等。所有这些,都使得师范生相对于非师范生来说在素养尤其是教师素养方面受到更多更好的训练或锻造,由此导致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较强。
5.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成绩排名上的特点
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排名在后1/3的大学生在核心素养总均分、审美情趣、自我管理以及国家认同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前1/3和中1/3。原因可能是:第一,成绩在后1/3的学生存在学业挫折感,而学业挫折感影响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第二,研究表明,成绩靠后的学生往往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比较低,容易沉迷手机或网络游戏。第三,成绩较低的学生自我认同感不高,进而影响其对于国家的认同。第四,成绩靠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求知欲、学习积极性等相对来说不足,这些不足与学习成绩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都会导致他们懈怠于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的自我培养与强化提升。
大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水平较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在性别、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师范生和成绩排名上存在差异显著。
推荐访问:素养 调研报告 现状 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