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富民增收工作汇报(共6篇) 县富民增收工作汇报(共6篇)县富民增收工作汇报(共6篇)第1篇富民增收工作总结年富民增收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单位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民生为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富民增收工作汇报(共6篇) ,供大家参考。
县富民增收工作汇报(共6篇)
县富民增收工作汇报(共6篇)
年,我区新增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家(宿豫区顺河创客基地);新增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5个。
(三)深化技能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素质。把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平台,全面了解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需求等。依托宿迁技师学院.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培训,将培训内容与就业.创业.产业深度结合,突出实用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实用技术。开展培训下乡,将培训课堂下移到街道(乡镇),方便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提升培训实效。年,共开展技能培训2269人。
(四)宣传落实扶持政策,助力全民创业。广泛宣传,认真贯彻省.市.区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初审程序和一次性初创补贴的办理流程.审批程序,为城乡创业者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年,共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83笔,共计1966万元。
(五)开展重点帮扶,助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重点帮扶,通过送服务.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其中实名制登记宿豫区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828名,实现100调查登记,100接受公共就业服务。
(六)落实各类补贴政策,助企发展稳定就业。为切实帮助企业缓解经济压力,稳定职工队伍,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根据宿迁市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工作实施办法,年,我局为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失业金469.44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共计发放稳岗补贴363.67万元。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而且更好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稳定了全区企业的职工岗位,提升了就业质量。
二.存在问题在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就业创业富民增收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方面。虽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但岗位匹配度并不高,区域内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跨区域的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形成联动机制。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开展2021年“春风行动”。在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劳动力资源调查和返乡人员调查基础上,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组织举办全区首场大型招聘会.参加湖滨新城市.区联动招聘会.千鸟园系列招聘会.乡镇年货大集系列招聘会等大型系列招聘活动,为求职者和缺工企业搭建供求对接交流服务平台。
(二)就业创业培训增量提质。以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需求为导向,依托宿迁技师学院等培训机构,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开展培训下乡活动,将培训课堂搬到乡镇.村居,缩短劳动者培训路程,提升参培率,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展跟踪帮扶。
(三)落实稳岗补贴促进企业发展。监测重点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做好分流安置就业工作,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通过分流安置等方式稳定就业岗位;切实用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保证企业用工稳定,为符合条件企业及时发放稳岗补贴。
(四)加大失业保险扩面.清欠力度。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力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提升参保单位主动缴费的自觉性。依托就业服务大厅窗口,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审核发放失业金,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功能。劲。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培训营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寻求技术更新.产品深化的问题,在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做好“媒人”。进一步打破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制约瓶颈。加强贷款担保机构的建设,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引导民间资本引入,提高担保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四.存在问题我镇创业富民工作尽管得到了市.县领导的极大关怀,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富民创业者的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缺少有实力的大企业;二是思想认识问题,部分干部群众怕冒风险.不敢创业,缺乏学_.不会创业的情绪和现象仍很严重;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部分创业者的积极性;四是部分创业者安于现状,做大做强的欲望不强烈。
五.后段工作打算下一阶段,我镇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业富民为主线,认真学_中发16号文件和长发14号文精神,按照市委和县委对创业富民会议的要求,依据我镇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快富民创业的步伐,推动我镇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的跨越,为实现“建设省会物流园,打造滨江新城区”这一崇高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年8月18日福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改革创新拓宽渠道.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强化保障托住底线的基本原则,以释放创业富民潜力为重点,以夯实产业富民基础为根本,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要务,以激励高层次人才增收为带动,以保障困难群体增收脱贫为底线,全面落实国家.省及我市已出台的各项富民增收政策,多措并举激发各群体增收活力,推动富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创造全市人民美好生活,建成体现高水平要求.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到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分别达到55000和27000元,居民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确保2021年.力争年,年收入700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共建共享的格局1基本形成。
二.五大行动计划
(一)创业富民行动计划发挥重点群体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政策配套.能力培训.环境营造,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鼓励城乡居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通过创业致富。到2021年,全市地税部门新增有税申报户4万户。(市人社局牵头,市局.市委农办.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南通地税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参与)1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本地高校及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通籍学子,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高校创办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一批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扶持青年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实现创业.培训.实践有机结合。到2021年,全市新增青年大学生创业实体5000家。2支持通籍返乡人士创业。实施“通籍英才归雁计划”,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南通籍人才.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采取政策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押物质押物范围等激励措施,整合建设2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人员创业基地,到2021年,全市新增返乡人员创业实体10000家。3支持科研人员自主创业。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职和离职创业的相关2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到2021年,全市新增科技型创业实体__家。4支持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制订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办法,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特别是“33N”重点产业领域的创业项目,在创办启动阶段予以重点支持,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到2021年,全市新增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实体250家。5强化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盘活闲臵厂房.商业用房建设创业基地,到2021年,全市各类众创空间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40个.创业型乡镇(街道)50个。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创业发展平台.电商孵化基地,促进“互联网”创业发展,到2021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00亿元。
(二)产业富民行动计划突出高效.特色发展,着力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调整和工资收入水平提升,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引导机制,依法保障工人收入,实现经济效益与富民效应双提升。到2021年,全市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万人,个人所得税有税申报面扩大到46。(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局.南通地税局.市农委.市人社局.市局.市总工会.市行政3审批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参与)6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坚持创新引领.项目推动,做强做大船舶海工.现代纺织.电子信息以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33”重点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延伸,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到2021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百亿级工业企业达10家.10亿级工业企业达300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项目投入.企业培育,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培训等幸福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以及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新金融等新经济,着力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示范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楼宇,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到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服务业重点企业达到20家,营业收入超100亿集聚区达到10家,市区亿元楼宇.主题楼宇分别达到25座.50座。8积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加快推进建筑.家纺.电动工具.茧丝绸.长寿食品等特色富民产业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充分挖掘南通脆饼.新中乳腐.颐生酒.白蒲黄酒.王氏保赤丸等4传统品牌优势,推动扎染.刺绣.蓝印花布.红木雕刻等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支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市级以上特色小镇。至2021年,制造业营业收入超50亿特色富民产业达到5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特色富民产业达到30个;建筑业从业人员稳定在160万人;全市驰名商标认定保护总数达7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400件,省名牌达300个。9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和继续,通过技能提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见_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职业技能终身培训体系。推进实施“百万千”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打响“南通工匠”品牌。到2021年,全市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累计达10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0;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760人。
(三)农民增收行动计划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市委农办牵头,市农委.市粮食局.市旅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农发局.市人社局.人行等参与)10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5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沿江精细蔬菜产业带.沿海现代渔业产业带和一批应时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21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突破80,设施农.渔业面积占比分别达到20和28,建成蔬菜园艺200万亩.生态林业300万亩,培植一批产值超10亿元县域特色产业。11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推进长三角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市建成3个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以及300个休闲观光业经营主体,到2021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10个旅游风情小镇,2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研究制订乡村旅游民宿管理办法,鼓励农民利用闲臵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1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全托管”.家庭农场.粮食全产业链联盟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1年,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到50,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覆盖面达到纯作粮食面积的50以上,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80亿元,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13确权赋能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进以“三权分臵”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水域滩涂经营权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6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权。
(四)人才集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各项创新资助.社保补贴.住房补贴.成果转化奖励等优惠政策,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政企合力,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收入水平,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到2021年,全市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
6.8万人。(市人才办牵头,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政府国资委.南通地税局等参与)14高技能人才。健全“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引导企业按照技能等级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加快建立职业资格与职业学历“双证书”制度,对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建立高技能人才奖补制度,在人才引进.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15科研人员。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完善科研人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赋予创新人才和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探索建立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薪7酬制度,技术转让(许可)所得的净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出资比例)不低于90的部分作为成果转化奖励,实施股权奖励递延纳税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兼薪。16企业管理人员。落实南通市深化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完善薪酬考核与管理办法,推行职业经理人任期制,科学确定薪酬水平.激励机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鼓励民营企业家扩大投资,参与国企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五)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推动各项惠民政策.惠民项目.基础工程等最大限度向经济薄弱镇村.低收入人口倾斜,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切实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至2021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市委农办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市人社局.市农委.市民政局.市局.市卫计委.市住房保障局.市残联.市红字会.市慈善总会等参与)17支持创业就业增收脱贫。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到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兴业,积极开发各类公益性服务项目,开展农村低收入8户劳动力培训,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劳动增加收入,积极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在全市建设100个残疾人之家,实现1500名以上残疾人集中就业。18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脱贫。建立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重点加快市级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建设,“三五”期间,市.县(市).区财政对每村分别给予不少于80万元.100万元补助,探索建立低收入困难家庭和经济薄弱村资产收益扶持制度,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19强化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统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着力开展产业引领.就业援助.助力.医疗救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家庭实行兜底保障。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以县为单位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每年增长8左右。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红字会.慈善会组织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全面落实.卫生.住房等助困措施。20推动结对帮扶帮助脱贫。继续组织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与92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落实机关部门帮村.党员9干部帮户责任。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市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的工作内容,负责联系.督查所在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和市级机关部门结对帮扶工作。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机制,共同做好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富民增收领导力量,成立市富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富民增收工作,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富民增收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为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各行动计划牵头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县(市).区有序开展工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按照城乡居民家庭.企业和村居“三个全覆盖”的要求,深入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政策合力.工作合力,确保完成我市居民增收各项目标。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56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苏发49号)以及我市已经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社会救助等一系列与惠民增收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发挥政策组合优势,放大政策效应。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创业创新用地支持,切实缓解创业用地难问题;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优先支持10乡村休闲旅游.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强化创业投资引导,探索建立银政担三方风险共担机制,优化完善“小微创业贷”.“科技贷款资金池”.“助保贷”等财政金融创新产品。全面落实创业补贴.贷款贴息.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发挥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加强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舆论引导,激发全体劳动者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市形成共谋发展.共同致富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工作考评。将行动计划明确的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及市级机关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建立科
推荐访问: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县富民增收工作汇报(共6篇) 富民 增收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