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7篇

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7篇

发布时间:2022-09-10 18:40:04 来源:网友投稿

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7篇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 研修活动方案设计(模板) 研修主题如何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背景原因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7篇,供大家参考。

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7篇

篇一: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

修活动方案设计(模板)

 研修主题 如何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背景原因 新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如今,很多老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作文课往往是老师拟好题目,提出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写作,结果学生作文空话连篇,或者照抄范文,应付了事。

 活动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使学生写作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活动步骤 1、研修准备阶段 理论学习、形成调查方案。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2、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1)关于写作方面,对本校小学和初中一些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2)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分析,完成调查报告阶段性论文。

 3、初步实践阶段 (1)以各班级的调查为载体,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试验; (2)运用不断完善、成熟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作。

 4、完善实践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学校推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完成阶段性论文。

 5、总结阶段

篇二: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

写观后感

  篇一:如何写观后感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

 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观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

 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篇二:如何写观后感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

 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3、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4、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5、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

 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观者的眼球。

 6、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观了

 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7、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

 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篇三:如何写观后感

 写好“观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观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观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观后感的切入点。三、观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观后感时“观”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四、联系实际谈感受: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一、观懂原文抓中心?

 “观后感”的“感”是从观中产生的。只有观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观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观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观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观《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观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观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观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观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观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观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观

 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观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观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观后感的切入点。?

 三、观感结合有侧重

 写观后感要处理好“观”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观”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观”的结果和目的。观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观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观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观”,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观后感可以说经验,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观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

篇三: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

写电影观后感 一 电影观后感到底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

  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提醒学生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画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

 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电影《英雄》运用了音乐与情节的和谐搭配提高了人们的观看情绪又用红、黄、蓝这三种色彩清楚地说明了三个不同的故事。音色相配使《英雄》的视觉观赏效果达到了中国武侠电影一种新的境界。

 可是看了 《英雄》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那么这部影片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为了杀秦王可以牺牲自己性命的长空和飞雪还是为了国家、人民能得到统一而放弃报仇的残剑和无名或是为了宏图大业明明不忍心却狠下心杀了

 无名的秦王又或者每个人都是英雄因为英雄的特质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不同于秦王等大英雄的无名英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英雄人物?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英雄行为想到了如今并不太平的世界大势。同学们畅所欲言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后来班上小葛和小陆同学的《英雄》观后感陆续在《新视野作文》上发表。

 如今小葛上了名牌大学又进入新闻系学习也许是当初的鼓励激发了她与文字结缘吧

 引导学生观感“共鸣”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师严肃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讲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

 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片段。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如电影《少女穆然》记叙了一个女孩短暂、坎坷而又富有意义的一生表现了她勇于战胜困难、挫折乃至疾病、死亡的独特经历讴歌了坚强、善良、乐观的理想主义精神。

 也可以从细节写起“„生命不是质量而是一个量词……‟这是影片《少女穆然》中张穆然墓碑上的一句话它的含义或许只有真正尝试过垂死挣扎的人才能体会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也在消耗生

 命你是否体会到你生命中获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吗”

 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

 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 “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在写《少女穆然》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穆然如何跟着父亲从贫穷落后的陕北农村来到北京求学再写张穆然在学校中如何被嘲笑如何进步接着写张穆然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如何为办理母亲的户口问题一再来到派出所然后写她突然患病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在病床上怎样写下自传体小说怎样接受《实话实说》栏目组的采访。最后结尾时才写到“电影看完后我感觉到张穆然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向她学习做生活中的强者。”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

 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 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 许多同学都害怕写电影观后感看时激动不已写时无从下笔要么通篇复述影片内容要么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 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 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 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

 阐发自己的观点 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 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 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 联系实际谈感受。

 3、 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

 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

 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佳作示范】

 中国的“小鬼” ——观影片《虾仔擒盗记》有感 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都佩服智勇双全的“小鬼”吧最近我们观看了一部中国式“小鬼当家”的影片——《虾仔擒盗记》。

 影片讲述了虾仔和肥仔机智地与盗贼周旋历经磨难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捉住了歹徒。

 虾仔和肥仔两位小主人公身上表现出当今少年儿童所缺少的东西。他们关爱他人。他俩在马路边发现一个病人叫车将其送往医院结果上了贼人的当。虽说好心没得到好报但他们有一颗纯真的心见人有难乐于帮助。现在许多孩子缺少人心最善良的一面同情和爱。看见别人有难却坐视不管一脸冷漠有时看见乞丐非但不给钱还辱骂他驱赶他。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心中有爱才会创造

 爱的奇迹。

 他们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他们将盗贼的钱埋了起来做上记号后又被绑架了但他们沉着冷静将包装绳扔出车窗引来了警察乘机逃脱。这无一不体现出他们的勇敢和智慧。

 我们处在这个社会难免会碰到一些危险的处境。这时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巧妙地与坏人斗争。见义勇为需要讲究方法而不是鲁莽。敢于面对挺身而出这是当代少年应该继承的中华美德而且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爱美化生活用智慧创造人生

  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 有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 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 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入党申请书范文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 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观《肖申克救赎》有感

  影片《肖申克救赎》可以说整体的基调是蒙上了一层凝重的灰色的在肖申克监狱里上演的一幕幕人性的贪欲、阴险、奸诈„„在不公平的命运中人性的绝望、挣扎、渴求„„用平缓而沉重的语调娓娓道来汇成让人深思的汪洋。而那在高墙内微弱酝酿的希望星火 诺顿绝不会料到真的像那句原本是给囚犯们看的话一样——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艾迪点燃的希望照亮了通往静乐土的路烧毁了这个利益的囚犯的全部乃至生命。

  年轻有为的银行家艾迪的妻子出轨遭人谋杀 艾迪深爱他的妻子却被指控为凶手被冤入狱。在肖申克监狱服刑的十几年里典狱长诺顿威胁控制艾迪利用他银行家的身份为自己创汇艾迪在逆境中仍不放弃希望。他用执着为囚犯们建起图书馆用勇气为监狱奏响美曲用真诚与囚友们换来尊重„„当他用耐心换来囚友汤姆一个意外秘密时汤姆却因为能作证艾迪的清白被诺顿引入圈套击毙。

 汤姆之死使得艾迪实施了他的越狱计划——他对地质学颇有研究 通过观察他发现自己牢房的墙壁很容易挖凿。他便每天用一把破旧的钝锤子挖洞洞藏在一张海报后面。终于一天夜里他顺着洞、顺着肮脏的下水道逃了出去逃去了他梦中的世外桃源———墨西哥的一座小岛。

 他最真挚的囚友瑞德获得假释后也通过艾迪留给他的线索找到了艾迪。

  皆大欢喜闭眼沉思。

  这部电影流溢出太多。然而我想它最主要的意思还是表达出在逆境中在压制下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希望。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观众都能一眼看出并且领悟的因...

篇四: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

民的名义》观后感怎么写_《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六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怎么写_《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六篇

 《人民的名义》家长里短和“抗日神剧”后,《人民的名义》收获如潮好评,折射出观众对当前影视剧市场审美疲劳后的一种理性回归。反腐剧在阔别市场多年后,重新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不仅似一股清流令人耳目一新,更是给当前浮躁的剧作领域注入了一针清醒剂:作为创意产业,电视剧应“内容为王”,靠动人故事和精湛表演取胜。

 萎落久矣的反腐剧如今强势归来,希望“归来”的不仅仅是一部剧、一种题材,更是一种创作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不当市场的奴隶,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二)

  最近,一部名为《人民的名义》的电视剧在我们的生活中掀起了一股热潮。这部剧之所以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眼

 球,不仅是因为剧中大腕演员的成熟演技,令人欲罢不能的剧情,更是因为该剧所反映的反贪反腐的深刻话题,是时下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社会问题。

  但是,我想该剧不仅通过讲述了高育良、祁同伟和丁义珍等贪腐分子的“落马”之路,体现了其警示教育作用,而是更加生动地刻画了陈岩石、李达康和易学习等人一心为民的正面形象。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从中受到警示教育,而且更加需要从中汲取正能量。

  该剧的开头部分,一位退休的老检察长陈岩石,为了大风服饰公司工人的股权纠纷问题,不顾年老体迈,细致耐心的地做工人的思想工作,和市委书记李达康协调,使原本愈演愈烈的“一一六”事件得到平息。从剧中,还可以得知陈岩石因看不过原省委书记赵立春的贪赃枉法,穷一生之力举报赵立春。陈岩石一心为人民着想,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原则。虽然在干部队伍中他颇受争议,但是他这种为人民全心全意做事的态度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

  最火的“达康书记”,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有网友说他只要 GDP,为官太霸道等。但是,究其本质,李达康是一个正义无私的好官,为人耿直,有点纯真。

 在得知自己身为银行副行长的妻子欧阳菁利用职权之便收受贿赂时,面对亲情与公义,他做出了艰难而正确的抉择。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位非典型市委书记成了最热门的网红。他同样是一位可圈可点又饱受争议的干部,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领悟。

  《人民的名义》中,那位做了二十几年的正处级干部而一直未被提拔任用的易学习同志,令观众印象深刻。易学习多年来老实能干,成绩有目共睹。曾为李达康“顶雷”而被降职任用,但那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当地的发展。二十几年的政治生涯,换了好几个平级的工作岗位,但他一直任劳任怨,权为民所用,一心想着为人民做点事。这点是很多多年得不到提拔的干部所做不到的,同时也是他个人最大的闪光点。

  贪污腐败的官员令人深恶痛绝,但清正为民的好官更加值得我们去赞扬。《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贪腐分子所贪钱财之巨、罪行之累累,而是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颗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官。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充分汲取为人处事的正能量,未来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为人民实实在在做点事情。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三)

 《人民的名义》迅速成为文化热点,并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刷屏,连编剧和导演都没有想到。一部反腐剧,开播不到半个月,能成为年轻人聊天的必备谈资,甚至架起了不同年龄层次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可谓十分罕见。《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击中一颗颗年轻的心,原因之一是它在反腐的主题下,培养和凝聚着一种重塑未来社会生态的基本共识。

 年轻人对这部剧的关注令人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在一个以年轻观众为主要对象的电视频道首播,“烧脑”的剧情、丰富的细节不逊色于美剧,再加上“大尺度”还原现实的情节和台词,种种设定让年轻人很难绕开这部剧。

 年轻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动了这部剧走红。以至于有人说:不看《人民的名义》,已经没法跟人聊天了。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到以各种人物搭档偏好为分类的“粉丝团”,年轻人通过剧作细节的标签化,分享和巩固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这种分享甚至超越年龄层,成为年轻人与父母长辈、领导上司之间沟通的一个契机。反腐作为转型期的一个焦点话题,成为代际间的价值观念交流的桥梁。

 把现实的复杂性摊开来说,是这部剧的一个亮点。看过了美剧、英剧里复杂的人性和剧情,年轻观众已经很难喜欢传统主题剧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和关系。《人民的名义》不仅减少了脸谱化,更逼真细致地还原了官场生态和反腐行动,让以往对这一领域敬而远之的年轻人,可以一探究竟。年轻观众对达康书记追求 GDP 的各种演绎、对侯局长拦车拘捕官夫人的点赞、对大风厂拆迁中各方角色的热议,其实也是对政治去神秘化和民生纠结求索的过程。不少观众谈到,没有想到这些事情是这么复杂,现实远比非黑即白的判断深刻得多……

 好的剧作终了都要给观众一个“心理出口”,《人民的名义》把出口放在了年轻的检察官侯亮平身上。这名检察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反腐大案,最终看到了收拾世道人心、重建社会生态的希望。认可剧中不断提到的重塑政治生态的宣示,也就不难认同潜藏的重建社会生态的呼吁。朋友圈里年轻人转发表情包,表达“守护达康书记的 GDP”的意愿,其实也是对人尽其才、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向往。透过一部被热捧的反腐剧,或许可以更细致地体察年轻观众的价值诉求。供不应求的“爆款”剧,既是价值观的共振,也包含了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四)

 《人民的名义》主创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以现实中发生的真实案情为蓝本,但并没有照搬,观众不用对号入座。不过,这话只是对普通观众说的,领导干部在看这部电视剧时,不妨主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身在剧中”,看看自己到底是祁同伟、丁义珍还是陈岩石,好好自省。

 民间有句俗语“牛不知力大,人不知己过”,意思是自己很难认清自己,更难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说:“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认识你自己”。这都说明,“认识自己”自古至今都是人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

 领导干部要认识自己,无疑比一般人更困难。成为领导干部后,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管理着或大或小的部门,周围从来不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即使偶尔有人扯袖子、咬耳朵甚至建诤言,也可能被四周的“嘈杂”挡住了声音。一些领导干部更有可能在忘乎所以、自我膨胀之下,把同事或组织的警示当成耳边风。

  从无数落马贪官的忏悔书可以看到,没有领导干部以做贪官为目标,更没有领导干部把“贪官”二字写在脸上,他们都是在放松党性修养和自我修养后,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的。因此,自省和自警是领导干部政治生涯中最宝贵的认识,更是最应有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成绩斐然。可以说,反腐成绩单为我国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推力。但记者在日常采访调研中发现,反腐败、正作风还远未到“松松劲、歇歇脚”的程度,“不敢腐”在上层已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还或多或少受惯性影响,许多官员陋习依然,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还任重道远。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拿中央的反腐教育、警示不当回事,慢慢变成了反腐败的“硬骨头”,并在反腐倡廉的人民战争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新的生存法则,做人办事更低调、“演技”越来越好、戴在脸上的面具也越来越厚,“吃相”也越发“优雅”。就像剧中的大反派“高育良”一样,登场不久后那句“这官当多大才叫大”的语重心长,曾让多少观众以为他是“好官”。

 一些地方和部门“前腐后继”,有的领导干部在中央反腐倡廉的高压下依然“不收敛、不收手”。这都一再提醒,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执法严明、露头就打必不可少,干部的自省和自警同样重要。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在反腐倡廉的时代大势下,深入、深刻、真诚地演绎了反腐进程中的官场生态。在剧中,有些领导干部一尘不染,把人民当父母,踏实谋事创业;有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实力”,谋私利、忘大义;有的官员虽然在贪污腐败上没有“斑斑劣迹”,但把人民当梯子,踩着人民的利益一心向上爬。

 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在这部剧中都可以找到原型。领导干部以一名观众的角度旁观,更容易对照找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了“癌细胞”。如果发现自己“身在剧中”,不幸当了一个反面角色,更要及时回头,免得到头来真成了祁同伟、丁义珍。

 在鞭挞腐败的同时,《人民的名义》还将一些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党性坚定的领导干部身上的正能量,向社会做了真实、客观的传递。除了对照反思外,每一名领导干部

 还不妨把《人民的名义》当作“案头剧”,从这些领导干部身上汲取营养:省委书记沙瑞金在复杂反腐形势面前坚韧不拔的党性、陈岩石对人民群众的一腔赤诚、达康书记频背黑锅却又对事业充满执着和信心、工会主席郑西坡对待工人的无私之爱等,都在讲述着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电视剧总有剧终的时候,但反腐倡廉和干部教育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

 人不能一辈子当官,但人民永远是人民。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才能正心修身,以正面楷模为榜样才能常思贪欲之害、坚守为官之本,也才能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在纷繁复杂的官场中始终保持清醒。就像陈岩石的那句台词:“什么叫技高一筹,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技高一筹。”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五)

 某国家部委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上千万,当反贪总局侦查人员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的“老

 农民”在简陋旧房里吃炸酱面,每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 300元生活费。然而,在他另一处隐蔽的豪宅里,却藏着 2 亿多元现金,塞满了橱柜、床板、冰箱……

 这是正在热播的反腐题材现实主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篇讲述的故事,生动揭示了一名“伪清官”的“戏剧人生”,观众评价他是政治舞台上扮演“两面人”的“老戏骨”。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赃款数以亿计,清点时连点钞机都烧坏了。然而,巨贪如他,平时却很“低调”,穿衣朴素,常骑自行车上班。明明是“贪官”,却偏要戴上“清官”的面具。

 还有广西贺州市原副市长毛绍烈。他平时衣着非常朴素,所穿衣服大多是旧的,“皮带表面都裂成四五节”,却在背地里疯狂敛财超过千万元;表面上看,他生活健康,极少抽烟喝酒,闲暇时爱打羽毛球,私下里却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长期沉迷于收藏奇石的奢侈“雅好”,仅买“黄龙玉”便花费数百万元。

 对这种“伪清官”“两面人”,基层流传的顺口溜对他们进行了生动“画像”:台上喊廉、台下捞钱,点灯是人、熄灯是鬼;党性挂嘴上,女性记心里;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人前讲党风抓廉政、人后搞交易收贿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这种官场丑相古已有之。清代小说《镜花缘》就讲述了一个“两面国”的故事,那里的人长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脸:一张是慈眉善目的笑脸,另一张则是凶狠阴险的恶脸,一个长安人在那里待久了,也会变成“两面人”。荒诞不经的故事,针砭的是清代官场的丑态与积弊。

 在当下,这种看似“清官”实则“贪官”的“两面人”仍然出现,说明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得表里不一的“两面人”迟迟未能被揪出来。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降低被查处的风险,学会了包装、隐藏自己,欺骗组织和群众。“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自古以来我国老百姓就盼清官、盼清政,一提起贪官就“恨得牙痒痒”,严嵩、和珅等贪官至今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应该看到的是,“真贪官”危害大,“伪清官”比“真贪官”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

 “伪清官”不仅和“真贪官”一样带坏了一批人、

 污染了政治生态、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人民群众根本想不到,“清官”的美好形象与“贪官”的丑恶嘴脸竟然集于一人,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巨大心理落差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更大冲击、带来了更多混乱,对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公信力损害也更大。

 随着反腐不断深入,治理“两面人”已成为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

篇五: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

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写电影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二、写观后感的方法

  第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1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

 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3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使感发于

 观、观服务于感。

 4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第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

 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

 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

 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写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篇六:观后感怎么联系生活实际

写观后感:

  当你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场有意义的影、视、戏甚或你看到其中的一段节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产生一些联想、感慨把它写下来形成文章这就是感想。

 [思路分析] 观后感主要是抓住其中一点进行引申和展开写出你的思考和感受就可以了必须和观看的内容紧密联系 如何写好感想作文呢 一、认真审视 有感而发

  不论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都要认真阅读观看原作万不可空穴来风。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在或读或观或看的基础上寻找和自己的思想产生的共鸣之处从而有感而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写出来的文章就只能是无病呻吟。古人云首先要“感于情”方能“动于情”可见感想作文要写得感动别人自己首先要被感动。

 二、读感结合 以感为主

 这里所说的“读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观感”等。这些“感”都要与“读”、“观”、“看”相结合“读”、“观”、“看”之后才可能有感。

 感想文的文体要以感为主 以读导感。切忌平均笔墨抑或本末倒置。

 三、提炼观点 独立成文

  前面已经讲过感想作文要以原作为基础在原作上导出“感”来。这个“感”应有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它与原作的关系是原作是“感”的引子而“感”则是原作某一点的升华。

  总之感想作文是锻炼学生敏锐观察力的重要方式它借助于书、影、视等使学生积累感情、观点等寻找出一个宣泄的窗口。

推荐访问:观后感 生活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