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基于制度的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

基于制度的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2-11-02 17: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办学条件和规模、教学模式、招生数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其应该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的脱节,使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困难,目标界定模糊、生源、就业错位、进而导致高职对学生及家长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制度比较,力求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制度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制度分析 制度缺失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08-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教学改革中长足提高,为国家和企业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但随之而来的在跃进式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凸显,其中制度缺失和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但是如何具体实施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的任务。

一、问题表象及分析

1. 整个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程度

最新的调查表明学生在进行继续教育方式选择时,相比于进入到普通高中继续学习,极少数学生和家长会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就读于高职院校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没能考入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就读,只是“被动”选择高职院校。

在高考招生的录取环节的录取层次,高等职业院校是最后一个录取批次,这样招生录取政策带给人一种误导,即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中较低的层次。因此成为一个许多考生和家长没有选择接受高职教育重要原因。另外,在高考招生政策方面,属于同一层次类型的高校的高专和高职,在招生录取批次应该放在同一批次的录取线上,然而招生实际工作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排在高专录取批次的后面,且很少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

2.继续教育的出口狭窄

为了提高自己更高的知识储备和拓展更宽的发展空间,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需求。然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两者之间的通道是单向的,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职业教育,而作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很难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进行深造,继续教育的途径单一且狭窄。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只有专科层次的,基本没有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更不用说研究生层次,同时高职教育在学位方面没有学位设置,因此使得高职教育的学历教育只能止步在了专科层次,且没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正是这样封闭性的教育机制,导致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收到严重削弱。职业教育层次严格限制,无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的继续教育桥梁狭窄,升学比例相当低,且升学考试不是侧重非技术类和操作类考核而是文化基础知识,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导致许多因为文化基础差而有升学意向的学生不能接受继续教育。另外,当前的社会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技术技能型高职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就业岗位工资低、地位不高,这些因素降低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积极性。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而对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所关心的不仅是能就业,更关注的是高质量、高起点的就业,这也是决定社会是否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综合因素阻碍了社会对高职教育所具有的独有价值的认可,导致了高职教育缺乏吸引力。

3.专业设置与高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最初的高职教育脱胎于精英教育,教师源自于本科院校,同样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依据于在编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校具有的仪器设备等硬件措施,这种条件可以保证专业课程的完成。但是,高职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在这种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上较难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较难培养出,反应在就业市场的现象就是就业难。

专业建设上问题分析:第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划分存在划分太细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专业内容狭窄,较难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产业结构的综合性。培养学生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素质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较难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制约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和学生潜能的发挥;第二,高职院校之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这是由于各个高职院校争相创办新的热门专业,既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市场需求和学校本身条件,又没有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第三,在专业改革方面存在矛盾是,高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适合所学专业的工作。主要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中一些传统的专业不能做到及时的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行业发展的对人才的需求进调整和改革。

4.高等职业院校定位模糊

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是一种非科学性、非传统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具有它的独特的教育属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为社会生产服务的高技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使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技艺,具备专业职业技能,高职教育的鲜明特点就是他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因此,同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相同学历层次的人才相比较,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在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上不同,高等职业院校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应用型技术技能的全面掌握。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和职业教育实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无法摆脱专业教育对其的影响,不能充分考虑到来自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得高职院校的专业仍然是按照传统的学科的进行分类设置。所以在办学方面,高职教育给人的感觉就是普通高校压缩,中等专科学校膨胀,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明显的区别。高职教育缺乏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与日后就业的关系不大,没有真正意义上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工作,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单一、各类教育发展不均衡,极大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制度层面的具体建议

1.通过立法的手段来完善高职教育的学历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目前只有专科层次。没有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不仅存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有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因此本研究认为,我国高职教育应借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通过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高职教育类型,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高职教育的体系,发展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地位和社会的认可度。

2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高职教育的发展机制

首先,通过立法的手段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199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设立高职院校“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加快了高职教育发展,并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政府行政部门应该根据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招生、就业的困难,制定与实施相应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甚至是颁布相关法令,宏观指导与调控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

其次,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可通过经费资助和收费的财政手段实现。目前,我国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的财政收入方式主要通过接受地方政府对经常性拨款或专项拨款。政府的财政资助能够很好的激励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利用效率。相比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是很高,虽然在高职教育办学活动中有地方政府投入的经常性拨款,但是这些拨款占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很少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促进高职教育能够公平分配到教育资源及提升高职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政府应该将经费资助政策作为财政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同时,政府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宏观调控高职教育。

再次,政府的宏观调控可通过信息服务的舆论监督方式实现。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人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当学生和家长选择教育和就业时,会理性的加工筛选所获取的信息,进而做出合理选择。因此,政府应该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及时、适时地公布高职教育的发展信息,比如招生、就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状况等信息,提供在进行教育选择的学生及家长参考。政府通过采集这些信息,也会更加深入了解到高职教育的办学状况和社会效益的情况。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通过完善信息服务机制,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高职教育提供全面、有效、真实的信息。

3.完善市场资源调节机制

首先,完善高职教育市场调节机制。高职教育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运行机制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市场的需求方是受教育者,供给方为高等职业院校。高职教育的收费标准、受教育者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对高职教育的预期收益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对高职教育需求的影响。而高职教育办学经费对其供给有很大的的影响,办学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高职学校自筹的经费、政府的拨款以及学生的学费几方面。许多高职院校是依据教育成本来确定学费标准,采取的是国有民办的收费政策,因此与普通高等学校成本相比,高职教育的成本相对较高。那么,如果能够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且不改变生均教育成本,职院校就可以服务更多的学生。从目前高职教育招生难的现象不难看出,高职教育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人们在对高职教育进行选择时的意向,一定会使高职教育市场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被高职教育市场淘汰,应当全面考虑办学效益与办学质量。

其次,完善就业市场调节机制。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包括毕业生对用人企业单位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薪资待遇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用人企业对学生技能、素质的要求,形成了一个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与高职教育市场之间循环的流动体,也就是说,当毕业生到劳动力市场选择用人单位时,劳动力市场会根据供求关系配置每个行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市场信号,受教育者根据该信号和自身条件形成预期收益,进而影响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选择需求。只有当劳动力市场供给和人民对高职教育需求达到一个平衡时,才能说明市场需求和招生规模达到了平衡。因此,毕业生就业市场调节必须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要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获取和分析,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地位。

三、结论

每年就业季供大于求的现象成立惯例,同时企业又招不到所需的人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说明就业难的问题关键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脱离经济发展的需求,并非就业机会的缺乏。人民期望高职院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这就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教育制度设计与改进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健玲. 科学完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1:285-286.

[2]蒋春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文化视角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 2011,8:96-98.

[3]卢小珠.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支持高职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02,4:16-18.

[4]霍玉敏.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32-133.

作者简介:

张荃(1969.12.31-),男,高级实验师;职务: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眼视光技术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者;《隐形眼镜验配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架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者实践及两级跨界互动模式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者。

推荐访问:现状分析 制度 建议 高职教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