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教师发展大会上讲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2021年已经画上句号,这一年,双减、抗疫、整顿教培、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学制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优布局。按“一县一案一校一策”制定优化调整方案,调整中小学(幼儿园)XX所,教学点XX个,完成率XXXX%;
合并中小学(幼儿园)X所;
调整办学类型X所。投资XXX亿元建设XX中学高新校区,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盘活XX二中实验学校闲置校舍13.3万㎡,今年3月底前投入使用。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扩资源。XX职业技术学院龙凤产教园区、安居汽车学院、射洪锂电科技学院全面开工;
XX师范大学(XX乡村振兴学院)、XX能源职业学院加快建设,将于9月实现招生;
XX文轩学院大英校区成功建成,入驻学生XXX万余人;
XX开放大学揭牌成立,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逐步构建。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强改革。深化遂潼教育一体化,成功举办“遂潼教育涪江科研论坛”、成渝双城经济圈中部职教联盟技能大赛,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深化成遂教育合作,XX中学与成都四中,射洪中学与树德中学等两地各XX所学校分别结对签约。稳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改革,抓好“双减”工作,减压学科类培训机构XXX家,压减率为XX%。深化“护苗”行动,保障学生安全;
试点开展“海蓝博士幸福家XXX情绪管理”项目,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提质量。坚持以教学科研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XX项,二等奖X项;
组织参加“基础教育精品课”等竞赛活动XX项,荣获全国一等奖X项,省一等奖XX%。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面实施中考改革,首次将《生命•生态•安全》课程纳入中考,实现分级组织、全科开考,中考命题评估位列全省第六;
X万余学子升入高校学习。职业教育特色多元,中职就读比XXXX%,位列全省第六,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成绩名列全省第三,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到XXX%。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惠民生。继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为全市XXXX万名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助XXXX万元。在XX县、XXX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X万余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重视关怀的结果,是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倾情帮助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拼搏奋进、励志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关心教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省委XXX书记强调,“要把发展教育作为全省事业发展的先手棋,在经济社会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加快实现XX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面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新形势,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地位不会变;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会变;
“五育并举”的育人功能不会变;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没有变;
教育,仍然是一个地方集聚人才,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何让教师队伍强如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唯有重教兴学,唯有强师惠师。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市教师发展大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全国教师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的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强师惠师之策、行强师惠师之举、聚强师惠师之力,打造一大批新时代高素质好老师,奔赴教育新征程,不断开创XX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此,我讲三点意见。
一、奔赴教育新征程,全体教师要肩负教育“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使命
教育是百年树人,静待花开的立国基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历史与未来决定了教师必须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动力,让师者精神永绽光辉。
(一)教师要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之志。当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抓思政教育“筑魂魄”、抓意识形态“筑防线”。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克服“孤芳自赏”式的办学,防止“坐井观天”式的治校,杜绝“商品交换”式的教书,避免“急功近利”式的育人,用信仰之光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教师要担“贯彻方针、立德树人”使命之任。德者,师之魂也。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广大教师要立师德、铸师魂,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涵养高尚师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师德,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要坚守教书育人主阵地,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正能量,做到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同频共振,把学生的潜力开发出来、智慧启迪出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三)教师要行“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教育之法。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五育并举”是育人要求,“三全育人”是具体路径,内涵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外延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程度的启迪、润泽和提升。要切实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发展、学校建设、治理能力、课程改革、育人方式”的体系建设中,汇集起家庭社会学校全方位育人合力,将思政教育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深度融合,做到“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积极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创新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奔赴教育新征程,全体教师要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动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教育的本质在于点燃,那么教师无疑就是这种薪火传承的火种。教育的使命完成重在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激发出学生的不竭动力。
(一)要打造“三有”课堂。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师生心灵互动的港湾,要着力打造有趣、有情、有理“三有”课堂。“有趣”的东西容易激活和唤醒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的热情,有趣是课堂教学的活力、魅力所在。要用有趣去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去启发引导和探究有趣,唤起学生主动求知创新的欲望。“有情”是一种有温度的学习行为,能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颤,能够不用强调纪律,学生就都能专心读书。“有理”强调课堂教学要基于现实生活,助力学生全面的生命成长。要将学生参与生活的主动性、教师引导生活的科学性以及生活项目完成的时间量,作为判断一堂课是否有理的三个维度,贯穿课堂活动始终。要让课堂成为趣、情、理三者交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既有文学的阐发,又有科学的概括;
既有艺术的抽象,又有科学的具象;
既有文学的“作品”,又有科学的“精品”。
(二)要打造“六让”课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国家,人才是根本。教师要与时俱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新打造“六让”课堂,即“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练习让学生自选。“目标让学生清楚”,就是要做到目标由师生合作共同制定,做到清晰、明确、可及。“疑问让学生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过程让学生经历”, 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式的学习,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结论让学生得出”,就是不能让学生做结论的见证人,而是要让学生做结论的证明人,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思考。“方法让学生总结”,就是要教给方法,让学生总结得与失,不断丰富完善成长之路。“练习让学生自选”,就是要做到练习分层,让学生各取所需,延伸课堂知识,巩固课堂所学,提出课堂之问,让学生涉级而上,享受智力挑战的乐趣,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要打造“四地”课堂。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是科学,就有理性,是艺术,就有感性,充满着审美。“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殿堂”。新课改倡导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还给学生,就是要打造“四地”课堂,即,“让课堂成为学生审美之地,成为学生思想变得智慧之地,成为深入学生精神层面之地,成为学生灵魂变得充盈之地”。让课堂成为学生审美之地,就是要挖掘课堂之美,巧设美的课堂结构,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变得智慧之地,就是要培养学生不盲从于书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以全新的富有个性化的眼光进行独特的思维,以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审视固化的定理、传统的习俗和仪轨,以独特的视角去质疑、去诠释、去进行解构和重构。让课堂成为深入学生精神层面之地,就是要培养学生“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让课堂成为学生灵魂变得充盈之地,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丰富自己,净化自己。从单纯的知识过渡到人文,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既有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有道德与思想的碰撞,让教学达到感性—理性—灵魂的“术与道”高度融合。
三、奔赴教育新征程,全体教师要提升自身“寓德于教、为人师表”的境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适应学习生态的变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发展境界,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要养成三种习惯。一是要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三分钟的热情。“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大国教育,需要良师;
走好XX教育强市之路,更需要默默努力向上的良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养成,不是拔苗助长的速成,过程漫长,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努力奋进,辛勤耕耘,不能只是“静待花开”。二是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赶鸭式的被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不断的学习,课堂才能紧跟时代,讲解才能旁征博引。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拓宽知识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书育人能力,用智慧的力量点亮学生的求学之路。三是要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甘于人后的平庸。“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不少,能够教化人生的优秀老师不多。追求卓越,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态度,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要自觉修养师德,见贤思齐,以德润身,以行立教,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做美好价值的弘扬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成为学生的道德标杆和品格楷模。让优秀成为习惯,就要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就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就要坚持做到“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有坚忍、有学识、有钻研,做到“专业技术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高,课程开发能力好,协同育人能力深,师德高尚堪示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要磨砺三重境界。一是要端正立场,坚定信心。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老师,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紧跟党的领导,紧扣人民的需求,奋进前行。“十四五”期间,全市要引进数以千计的教育人才,培养造就数以千计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数以百计的特级教师和一大批名校(园)长、卓越校(园)长,积极培养一批未来教育家型名校(园)长、教师,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名校长、名教师和领衔工作室,以“咬定青山揽人才,坚定步履追梦想”精神,扎实推进“学有优教、品质卓越”进程。二是要笃行不怠,不忘初心。三尺讲台饱含点点心血,四季耕耘难改寸寸初心。无论时代怎么变,诱惑如何大,我们一定要坚守教育初心,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市挤、农村弱”、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贫困家庭教育负担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以及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保障、校园安全等问题,更好地顺应和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三是要尽职尽责,充满爱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让学生如沐春风,终身温暖,要以长者的关爱之意、兄弟的友爱之情去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学生的爱戴。
(三)要处好“三对关系”。一是处理好“育人”与“育分”的关系。立德树人,培育的是人,不是分,育分很简单,关键在育人。要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做到“高分”,更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不能“失分”。二是处理好“差别”与“差距”的关系。人与人的差别是矛盾特殊性的必然,因为这样的差别,我们才需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为这样的差别,社会才有细致分工,出现七十二行。教育区域性有差距,学校与学校有差距,学生与学生也有差距,差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能因为主观方面的原因形成差距。这就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又要关注学生的差距,激发活力奋勇直追。三是要处理好“学术”与“学问”的问题。学问易得,差别在程度深浅,学术难成,需要系统研究。新时代好老师,不仅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问,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不局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具,更要深刻反思,系统研究,学习教育前沿理论,关注教育改革动态,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的特色与艺术,形成教育的学术。
同志们,XX的教育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不只是教师的事,需要全市上下、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和支持配合。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和教师建设发展,一如既往强化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改善办学软硬件,确保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为老师们教书育人、学生们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将始终做到‘四个只增不减’,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每年人均教育投入只增不减,确保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只增不减,一定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保障,一定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响起。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大力指导下,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倾情而为,倾力而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锻造一大批新时代好老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致力推动教育鼎兴,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筑牢升腾成渝之星的教育基础工程,为筑“三城”、兴“三都”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