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在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话(2022年),供大家参考。
产业兴巢 实干强市
为实现跨越赶超、建设明珠之城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巢湖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深入转作风,着力抓落实,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开创了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加快建设“明珠之城”的崭新局面。
一是产业筋骨“壮起来”。依托五大板块,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进集聚成长产业,提升发展特色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家。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达163亿元,建设规模达1600MW。皖维PVA、PVB新材料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量化生产。中铁佰和佰乐项目开工,春风巢湖康养小镇、南方医药所医药科技园等一批项目即将落地,巢湖半岛获评“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大健康产业雏形初显。获评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入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二是城乡面貌“靓起来”。围绕打造干净、秀美、精致之城,大力开展“红绿蓝”三线管控,规划建设7条精品道路和14个“口袋公园”;
城市管理实行大综合执法,实施禁放、禁养、禁烧、禁停及城区大货车禁行“五禁”行动,其中城区已连续5个月实现烟花爆竹“零燃放”,148家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关闭。整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农村全域生活垃圾治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再次居于合肥首位。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5%以上。
三是民生福祉“厚起来”。省市交办的88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双双位列合肥第一。率先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补充保险和低保、五保、脱贫“三线合一”,贫困户整体脱贫,贫困村全体出列。“三校联招”首次高考实现“开门红”,其中“985”“211”院校录取人数净增100人。成功举办央视“欢聚巢湖”文艺演出,入围省食品安全创建试点市,获评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是改革开放“快起来”。坚持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城市管理等七大领域改革,改革正成为推动巢湖发展的活力之源。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党政机关推广普通话、公务员政务礼仪培训等为抓手,大力实施开放能力专项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开明发展“无障碍”的开放型城市。推进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全年招商引资205亿元,增长2.9%。
五是党的建设“强起来”。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顺利完成市乡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组建凤凰山街道区域化党建联盟,实现大党建、大融合。创新“纪组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实行“不廉不为”一起抓,“四种形态”结合用。建立智慧党建云平台,提高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以“五有一好”为标准,建成首批28个党建示范点。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中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实现57座中小水库无一出险、24个千亩以上圩口无一溃堤、61公里巢湖大堤全线安全,时任省委副书记李国英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省宣传推广。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弘扬社会正气,强化舆论引导,推动文化繁荣,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建设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支持和保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支持市政协按照“整体协商、专题协商、重点协商、对口协商”的要求,广泛听取意见,汇聚智慧力量。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制定出台《中共巢湖市委工作规则》等10项制度文件,带头讲民主,带头提能力,带头转作风,切实提高市委常委会班子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可以说,2016年,对巢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来说,是战斗的一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迈出了跨越赶超的更大步伐。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亿元,增长9.4%;
规上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增长10%;
规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增长22%;
工业投资120亿元,增长21%,其中技改投资70亿元,增长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增长9.7%。对照全年目标任务,截至11月份,除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外,其他均达到序时进度。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4.3%,位列合肥第一。
这一年,我们干出了克难攻坚的奋进风采。特别是在防汛抗洪、拆违控违、深化改革、城市管理、环境治理中,全市党员干部担责不避责、知难不畏难,“5+2”、“白+黑”,聚精会神干、夙兴夜寐干,激扬和展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气神。这样一种想事、干事、成事的良好精神状态,为我们争取更大发展增添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动力。
这一年,我们赛出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围绕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的总目标,五大板块顺势而为、竞相发展,所有镇街奋发有为、勇作贡献,各个部门主动作为、优质服务。全市上下在发展主战场和工作第一线比作风、学先进、赶进度、超目标,使巢湖动力增强、活力迸发、魅力彰显,成为一个建设的“战场”、一块发展的“热土”、一方开放的“高地”。
这一年,我们营造了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全市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创先争优的劲头更为强劲。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当好“火车头”;
政府狠抓落实,创新执行,勇当“尖刀班”;
人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当“左右手”;
各级干部亲力亲为,各行各业共识共为,齐唱“巢湖好”、共图“巢湖强”、同圆“巢湖梦”,形成了“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大业同创”的发展氛围。
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过去一年市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真情关怀的结果,是市四大班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扎实工作、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认真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解放思想不够,开放程度不够,影响了发展环境,阻碍着前进步伐;
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载体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民生工作精准度和公共服务保障力亟待加强,教育卫生、城乡建管、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干部的履职能力、工作标准、担当意识亟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予以解决。
这次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合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合肥市委部署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实施意见》《巢湖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全会决议。会议期间,与会同志从全市工作大局出发,进行了认真审议和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充分展现了心系全局的责任意识、共谋发展的事业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新长征没有中场休息。跨入崭新的2017年,冲刺“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的步伐正在加速,建设“明珠之城”的号角早已吹响。机遇和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合肥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地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把“立大志、担大任、吃大苦、创大业”作为干事创业的总要求,为民亲民富民,勤政廉政优政,实干快干大干,干出一番新期待,干出一种新风气,干出一个新面貌,不辜负上级组织的重托,不辜负巢湖人民的期望。
第一,把握形势要求,登高望远“立大志”
立大志,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心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新常态蕴含新机遇,新起点呼唤新作为,要以“敢为人先”的胆识、“跳起摘桃”的勇毅、“洞若观火”的敏锐,抢先发展、快速发展、超常发展。
(一)回应省市殷切期待,必须头顶一份使命谋发展。区划调整以来,巢湖市作为安徽省六个县级市之一,作为合肥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希冀,聚焦着社会各界的目光,更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和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在参加省第十次党代会合肥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要求我们运用世界眼光、国际思维谋划未来发展。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国英同志去年8月履新安徽以来,就先后4次莅临我市考察指导工作,并且在合肥调研时响亮提出了“美国加州有硅谷、中国合肥有巢湖”的发展要求。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巢湖市要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彰显湖光山色特色品质,建成一座靓丽的明珠之城”。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同志指出,“巢湖是合肥唯一一个县级市,怎能比其他县差呢?”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同志也对巢湖的发展寄予厚望。可见,全省关注巢湖、上级期望巢湖、外界聚焦巢湖,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在转型升级中涅槃新生,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使“先锋”之名实至名归,使“明珠”之城熠熠生辉。
(二)实现巢湖强势崛起,必须胸怀一腔热血快发展。曾经,巢湖发展拥有令人瞩目的辉煌和成就。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实力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1999年,在全省县市区经济运行考核中名列第一。但新世纪以来,省内曾经的“追兵”渐行渐近,不少已经“华丽转身”,成为我们的“标兵”,而我们发展不快、发展不足,长期徘徊在第15名左右。这对于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巢湖人来说,是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痛。92万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巢湖能够重新崛起,再创辉煌。市委审时度势,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这个目标是符合巢湖实际、顺应干群意愿的,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群的斗志。一年多来,赶超步伐铿锵有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放眼全国,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环顾周边,弱者已壮,强者更强。以2016年预测数据,与“省内五强”第5名当涂县相比,GDP比当涂县少19亿元,增速落后0.1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相当于当涂县的63.4%、36.3%、7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少1.2亿元,增速慢2.3%。与“全国百强”第100名山东禹城市相比,前三季度GDP比禹城市少25亿元,增速慢1.2个百分点;
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少802亿元,仅占其总量的32.8%,固定资产投资少3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其总量的62.4%。因此,我们对工作成效可以满意,但对发展成果不能满足;
对阶段性成果可以肯定,但对白热化竞争不能淡定。可以说,负重赶超,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必须以“努力努力、迎头赶上”的干劲、“咬口生姜喝口醋”的韧劲去发展巢湖、振兴巢湖,才能后程发力、后来居上,才能强力突围、强势崛起。否则,我们就会在全省竞相发展中再次掉队,在全国区域竞争中淘汰出局。
(三)抢抓千载难逢机遇,必须肩扛一种责任大发展。综合分析形势,当前的巢湖,经济运行稳的环境牢固、好的政策叠加、快的条件充分、进的潜力巨大,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我们面临着深度开放的机遇。随着主城合肥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巢湖被进一步推向开放开发的前沿。我们面临着先行先试的机遇。无论是国家级滨湖新区获批、省级政务中心南迁、还是“巢湖湾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都使巢湖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省、合肥市层面明显提升,都使我们完全有条件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争取更大突破,谋求更大作为。我们面临着立体交通的机遇。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启动的“米”字形高铁网、高等级水运网、四通八达高速网和联通全球的空运网,加快了巢湖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的步伐。我们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机遇。合肥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在扩容、功能在完善、产业在升级、资本在外溢,作为新兴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巢湖必将是大合肥最为关注的特色功能区、最为重要的产业承载区。机遇当前,抢抓就会抢先,错过就是过错。必须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认识,殚精竭虑抓发展,克难攻坚图跨越,才能为巢湖争得“安徽领先、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发展地位。
第二,推进五大发展,义不容辞“担大任”。担大任,是一种贡献,是一种拼搏。这次全会通过的《巢湖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承接、深化、集成、拓展”的思路,落准落细省、合肥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工程,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巢湖宣言”“巢湖方案”“巢湖路径”。目标已明,思路已清,关键靠实干。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目标导向,聚焦突破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战略重点,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手段,坚持一体部署、科学施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坚持项目“督保”、调度考核,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战略基地。高举产业兴巢大旗,打好“科创牌”,延长“产业链”,建好“生态圈”,构建具有巢湖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要强化产业支撑。一产要稳。农业稳,天下安。以精促稳,集群化发展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绿色茶果等;
以特促稳,开展“现代农业+”行动,促进农业与电子商务、体育旅游、健康养生等跨界融合。二产要强。工业强,百业兴。抢抓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作为我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的重大机遇,依托云海镁业,打造镁基轻质合金基地;
引导阳光电源、中节能、中广核项目等转型发展,加快新能源产品制造和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槐林渔网小镇,为特色小镇建设“破题”,为传统产业升级“搭台”。三产要活。三产活,群众富。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促进市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全覆盖,形成“买全国、卖全国”大市场格局;
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快中庙·姥山岛等3个5A级景区创建工作,打造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高地。
二要强化改革攻坚。围绕行政审批、国资国企、金融体制、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大建设体制、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重点领域,继续增强“要改革”的意识,拓宽“微改革”的路径,坚持“善改革”的追求,以改革解发展之难、寻突破之策、活市场之手。在深研中提升改革精度。要精准到具体问题上,带着问题研究改革、推进改革;
要精准到措施落地上,向体制机制“动刀”,拿深层次问题“开刀”,确保改革举措具有开创性、突破性、引领性。在实推中加大改革力度。要倒排时间表,把改革任务明确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
要严格责任制,对改革上不作为、慢作为的,严肃追责。在严督中增强改革深度。要紧盯改革方案督查,重点检查是否严格遵照时间节点,是否符合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是否符合程序规定,是否符合巢湖实际等,确保改革有序有力有效。
三要强化人才保障。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要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进一步细化建设“人才特区”的具体政策规定,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配置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强化尊重人才、优待人才的措施,让各类优秀人才在巢湖享受最高的礼遇、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促使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巢湖、成就事业、助力发展。
(二)着力打造协调协同的发展高地。在大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同时,统筹协调好城乡之间、板块之间、镇街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协同发展。
一要提升城市能级。差异化建设。立足“三面青山一面湖”,发挥好山水优势、处理好湖城关系,从“三线”管控、“厕所革命”抓起,从精品道路、“口袋公园”建起,不比规模比品质,不比美貌比风貌,不比奢华比文化,彰显巢湖“以山为脊梁、以水为经络、以绿为底色、以文为灵魂”的山水文化名城特质。精品化管理。城市管理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见智”。“见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服务利民、管理便民、执法为民。“见智”就是推行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让工作生活更加舒适便捷。社区化架构。按照“党委领导、多元共治、居政分离”原则,优化组织架构,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区服务从“为群众端菜”到“让群众点菜”,社区治理从“有求必应”到“一呼百应”。
二要提升乡村品质。深入创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促使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继续整市推进美丽乡村(镇)建设,治理改造35个中心村和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在继续领跑合肥的基础上,要防骄破满、拉升标杆,尤其要通过市场化方式,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升级版”。
三要提升板块实力。巢湖半岛一方面要抢抓省、合肥市规划建设“巢湖湾科创大走廊”重大机遇,打好“主动牌”,营造“生态圈”;
另一方面要加快中铁佰和佰乐、春风巢湖康养小镇、南方医药所医药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居巢经开区要重点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中科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园中园”,全力挺进省级开发区十强。城区板块要大力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加快万达等项目入驻步伐,做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争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同时,巢南板块、巢北板块要发挥各自区位、产业、资源等比较优势,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实现提质增效、弯道超车。通过五大板块的差异发展、竞相发展、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镇街互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宝地。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域打造“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丽巢湖。
一要擦亮宜居城市“新名片”。坚持“农村绿化学浙江,城市美化学上海”,千方百计提升城市绿量和品位,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继续开展“五禁”行动,实现工作常态化、成果最大化。坚持“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理念,加快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农业公园、国家体育公园创建。
二要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运用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结构优化、生态保护等手段,全力打好水、大气和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探索实施废弃矿山、地质灾害点生态修复,努力变遗留问题为发展亮点,变视觉污染为靓丽风景和大地艺术景观。
三要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严格执行新《环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奖惩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空间上守住生态红线保护底线,行业上守住排放总量底线,项目上守住环境准入标准底线,让碧水、蓝天、青山、绿地萦绕在群众身边,融入进百姓生活。
(四)着力打造开明开放的前沿阵地。不开放死路一条,只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我多次强调,当下的巢湖,开放比改革更重要。必须把观念引向开明的前列,把城市推向开放的前沿,使巢湖成为思想开明、发展开放的现代城市。
一要营造大环境。开放首先要放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着力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努力让企业放心投资、放手创业、放开发展。全市全面全域全程都要立足“环巢湖”,置身“大合肥”,放眼“长三角”,坚持“首学上海、次学浙江”,目光向外抓开放,思维向前促开放,积极向上真开放,大力建设开放“接口”,努力增强开放能力,打破所有阻碍发展的“藩篱”,促进各类要素在巢湖流动起来。
二要拓展大通道。立足增创开放新优势,对接区域立体化交通走廊布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构建内联外通立体交通网。当前,要协调推进商合杭高铁、合巢芜和巢马城际项目,促进巢湖高铁成为连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
加快城市主干道路、国省干道提档升级和农村公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运输网络支撑力;
早日打通进入黄金水道的裕溪复线,打造成为水陆一体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三要实施大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合肥经济圈,围绕重点产业、企业,发扬“蚂蝗精神”,实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集群,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活存量,努力打造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着重开展资本招商。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区和合巢经开区的交流合作,推动形成产业关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素流动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五)着力打造共建共享的民生福地。顺应全面小康的新要求、民生内涵的新变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多地建立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上,落实到释放改革红利上,体现在社会公平正义上,实现在补齐社会短板中。
一要建设“幸福巢湖”。坚持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基础工程,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提升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精准发力,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户提升造血功能,彻底拔掉穷根,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二要建设“文明巢湖”。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强化导向意识、阵地意识,广泛开展道德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让文明之花在巢湖大地绚丽绽放。
三要建设“平安巢湖”。坚持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创新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服务相协调,凝聚群众力量,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公平正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三,倡导务实重干,筚路蓝缕“吃大苦”
吃大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能力。吃苦受累看起来是舍,其实是得,舍去的是惰性,得到的是锻炼;
舍去的是浮躁,赢得的是民心。要把岗位当成事业,把任务当成使命,把压力当成考验,夙夜在公、尽心竭力,“一事未成、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使各项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
(一)必须秉持“勇担当”的追求。担当是考量责任的检测仪、是衡量能力的试金石、是度量业绩的主标尺。当前,我市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竞争更为激烈、难题更为集中的挑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更强烈的担当精神,在担当中迸发激情、展示能力、成就事业。市委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为他们撑腰、打伞,让敢担当者有舞台,让真担当者担大任,让没担当者无市场。要刹住说情风、杜绝打招呼,凭口碑说话、用业绩衡量,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占着位子不作为、戴着帽子不管事,就如“公堂木偶、佛堂木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常怀担当之志、常练担当之能、常行担当之举,在基层一线锤炼担当的技能、在发展前线锻炼担当的水平,知难不畏难、抢滩不守摊、扛事不避事,不断打开新局面、谋求新发展、实现新作为。
(二)必须保持“马上办”的状态。“看着办”“等着办”,从来都是干事业的大敌。毛泽东同志早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作风。这种作风,在今天更加需要各级干部大力践行。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良弓在手,贵在速发。在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区域竞争态势中,时间对于巢湖极为宝贵,决不允许出现跟不上、慢一拍的情况,必须抓住工作的主动权,按住发展的“快进键”,思想绷紧、时间抓紧、工作赶紧,把中心工作抓牢抓实,使各项工作提速提效。要第一时间果断执行。在工作中,少一分“等、靠、要”的思想,多一分“闯、冒、试”的劲头。对上级作出的决策与部署,不等靠、不拖沓、不含糊,交办事项即领即办,当日工作日清日毕,以高效率换来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要第一时间取得实效。始终保持一种拼命劲头、一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