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讲话(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政务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吸引要素集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升竞争力。
这次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分析当前我市营商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直面问题、全力整改,加压增责、奋勇争先,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推动X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刚才,X同志通报了今年1-3季度我市营商环境监测结果,落后县区、部门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先进单位要保持势头、勇争一流,落后单位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一会儿,X还要发表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优化营商环境事关X高质量跨越发展大局,重在找准短板不足、重拳铁腕整治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企业群众反映突出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强力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多措并举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年X月起,我市在全国月度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连续四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总量达X亿条,“双公示”信息实现上报率、合格率、及时率三个X%;
“信易贷”授信金额达X亿元,获贷金额X亿元,居全省第二;
在全省率先实现X—X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跨省通办”。
虽然我们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不少努力,整体评价和社会反响逐渐向好,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标群众期盼,服务依然不优。“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优化营商环境,无论是精简材料、优化流程还是体制改革,最终效果都要从为百姓办事的“界面”上体现出来,从群众的满意度上体现出来。当前,我市群众办事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烦恼:一烦办事指南不清晰,办事无门路。目前,市行政审批中心办事大厅共有X层,涉及部门多、窗口多。但大厅窗口设置不合理,分布标识不醒目,办事指南不清晰,再加上大厅内咨询台工作人员少,业务不熟练,大部分群众第一次到大厅办理业务很难精准找到对应窗口,往往都要在里面来回兜圈子、问路子。二烦部门数据不共享,办事来回跑。比如,群众办理契税业务,需先到税务窗口申请,再去不动产登记窗口查询并出具证明,之后再到税务窗口排队交费。前后需要排三次队,遇到排队人多的时候,半天时间根本办不下来。如果数据共享,群众只需到税务一个窗口,即可完成申请、查询、交契税所有业务。三烦窗口人员不在岗,办事办不成。比如,群众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在公积金窗口办完前期手续后,需要对接贷款银行,但是大多数银行每周仅固定X—X个工作日在大厅内办理贷款服务,其他时间银行工作人员均不在岗,群众无法办理业务。我们政府有一位同志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第一次去,银行窗口没有开,第二次排队等到了,但工作人员要下班不办理了,直到第三次去才把事情办成。这些点到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们在座的领导同志们,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看一看,去亲身体验一下群众办事的烦恼。
二是对标客商期待,痼疾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种现象:第一种是关门宰客现象。个别县区和部门履职监管不够到位,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漠不关心,以权谋私、宰客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第二种是科长现象。当前,很多企业感慨,要想经营好企业,首先要“经营”好部门,“经营”好部门,关键在于“经营”好科长。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反应出部分事实,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上头”积极性很高,“下头”冲劲也很足,但是某些中间的管理层,要么失之冷漠、推诿塞责,要么吃拿卡要、收受“好处费”,严重阻碍了行政效能的提高。比如:前期,我们就查处了市商务局管理二手车市场两任科长工作久拖不办,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参与娱乐消费活动和收受礼品礼金问题;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二科原科长X和原副科长X违规违纪,共同损害医药零售环境问题;
X县医疗保障局监管二队稽核员X利用职权向乡镇卫生院打招呼,为亲属在医药配送方面谋取利益等问题。第三种是找熟人现象。在X,办事先找熟人,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病态。小到减轻违章处罚,大到企业办事审批,这些本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或者政务APP上就可以办理的事项,大家的第一反应却往往就是先找熟人、打声招呼。这种重关系、重人情的“熟人社会”文化同样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块绊脚石,因为找熟人的运行规则弱化了“法治”的功能,以“关系”代替“规则”,以“熟人”的情面代替法律的威严,使得社会公平正义的天平在“人情”的左右中常常倾斜。第四种是冷商拒商现象。一方面我们天天讲要加大招商引资,另一方面部分县区和部门仍存在轻商问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不能平等对待。有些即便是企业主动上门,仍然爱答不理,冷眼相待,甚至拒之门外,主动服务意识差。比如,X县市场监管局玉都所所长X,在唐山某盐业公司X分公司咨询拟于X县建设储盐仓库相关问题时,将该盐业仓库仅需办理行政备案人为要求办理食品经营行政许可,在企业反复询问办理的法律依据过程中,X还态度冷漠、语气蛮横,与企业负责人发生争执,后引发网络舆情。
三是对标考核体系,差距依然较大。X年我市营商环境评价X项一级指标中,有X项指标位居第三方阵,指标数据评价全省第X位,加上企业满意度调查(全省第X位,占X%权重)下拉至全省第X位。一年多来,虽然各项指标有了较大提升,但办理建筑许可、市场开放度、执行合同、获得信贷、办理破产等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办理建筑许可方面,X年度全省排名第X位,目前,审批办理全流程时限虽然已压缩到X天,但是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主题式情景系列审批服务不够健全,区域评估、联合测绘、联合验收未全面推广。市场开放度方面,X年度全省排名第X位,X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X亿美元,我市仅为X亿美元;
全省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为X亿元,我市为X亿元;
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为X亿元,增长率仅为X%。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综合排名持续落后,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体系还未建立。执行合同方面,X年度全省排名第X位,目前,执行合同部分环节时间相对较长,二审的时限尚未达到省定X天的目标,民商事案件流转时间尚未实现在规定的X天的期限内完成流转。获得信贷方面,X年度全省排名第X位,目前,信贷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为X%,与前沿(X%)有一定的差距;
绿色金融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X%,与前沿(X%)有相当差距。办理破产方面,X年度全省排名第X位,企业破产立案难,破产重整机制、快速审理机制成效不明显;
破产案件全流程办理时间长,X办理破产平均用时为X年,远高于郑州的X天。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务必保持清醒警醒,制定有力举措,坚决整改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和省级层面相继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营商环境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特别是省委书记X同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工程、战略性基础工程,对标先进、对接国际,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对照上级部署和X实际,X多次要求对标全国最先进的地市,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打造高效X、廉洁X、诚信X、法治X、低成本X,努力提升综合位次、营造一流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更高站位、更硬举措、更实作风,下大力气补上这个短板,加快呈现全市营商环境新面貌。
二、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打好组合拳、实行标本兼治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尤其当前面对疫情的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优化营商环境既是疫后重振的“铺路石”,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近期,市里研究下发了《X年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方案》《X市优化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等,条条都是干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对标对表,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勇于突破、永不满足,着力把X打造成服务高地、政策洼地、投资宝地、兴业福地,争创“X最优”营商品牌。
(一)以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着力打造亲商爱商的服务高地。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首先要看政务服务优不优。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集中度最高的指标就是政府服务效率和效果。可以说,利企便民、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才是留住企业、服务发展、赢得民心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只要是在权限范围内的事、只要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事,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努力做到“四个最少”,就是:坚持用户思维,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
坚持争创一流,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跑最少的路;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花最少的时间;
坚持互联互通,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交最少的材料。这“四个最少”就是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努力方向,对于部门来说就是工作的标准、工作的追求、工作的成绩。主要是要做到“极简、极准、极速”:
一要在“极简”审批上求突破,提升“放”的含金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优化审批流程,落实“四减一造两提”(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费用,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要求,推广“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评估”等模式,确保减无可减、降无可降,用政府的主动“瘦身”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困”。比如:要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大胆破冰,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提升“一次办成”质量。X月X日前,在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可用的情况下,“一证通办”事项达到X项以上,联办“一件事”不少于X项。再如:全面实行企业开办X小时办结工作制,将申请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账号开户并联办理,压缩为X个环节,企业开办赠送X枚印章。
二要在“极准”监管上出实招,提升“管”的有效性。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撒手不管,而是要放管结合,宽进严管,实施全过程“极准监管”,使监管“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要依法监管,坚持公开透明,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要包容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中,坚持审慎包容柔性执法,只要不踩红线、底线,决不一罚了之、一停了之,甚至一关了之,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的问题,实事求是界定责任,非主观故意的要包容,给企业整改的机会。特别是对新产业新业态,要鼓励创新创造,不要急于下结论,简单“封杀”。比如,去年X月,X县检察院在依法审查起诉某建材有限公司张某、技术负责人时某非法占用农用地一案时,充分考虑该公司是县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石料生产民营企业,多年来为县域经济发展、扶贫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又有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依法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决定,使企业快速全面复工复产。要创新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既提高监管效能,又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另外,对否决事项,要实行“领导审签制”,一线的窗口、一线的办事人员,不要轻言不能办,要多想想怎么办,吃不准的事可以商量着办。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简单化、模式化,而是要更多地深入研究、分析、判断。
三要在“极速”办理上下狠劲,提升“服”的满意度。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们为企业减一天时间跑审批,企业就能多一天时间谋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强化政务资源应用、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管理水平、畅通政情民意诉求渠道。比如:江西X首创“企业开办直通车”,整合市场监管、公安、银行、税务四个环节到一个窗口办公,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X天之内完成,最快只需X个小时。正是在这样高效政务环境的带动下,X实现了从出门招商到在家洽谈的转变,客商扎堆抱团落户。信息化是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手段。要强化大数据思维,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和业务系统整合对接,着力打破行业壁垒数据壁垒,做到让投资就像网购一样简单,只需要一张网,就能实现一键解读、一环响应。要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大力推广应用“宛快办APP”,加快X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全市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X%以上,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二)以降低企业成本为重点,着力打造兴商富商的政策洼地。低成本的市场环境,是吸引客商、繁荣市场的基础条件,也是优良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关键是看企业的获得感,核心在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一是市场准入要放宽。年初,中办国办发布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我们要严格对标、精准对表,抓好贯彻落实。要推动“非禁即入”的普遍落实,围绕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领域,集中清理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进一步降低或取消社会资本进入各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坚决清理寄生在政府部门之下的“红顶中介”,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及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同时,要推动“证照分离”改革,着力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
持续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
二是惠企政策要落地。去年以来,针对疫情影响,中央、省里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惠企政策。比如,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X项改革举措,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X个部门共同出台了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X项具体措施,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出X项服务措施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等。市里也相继出台了不少配套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效果好不好,决定着企业的获得感,影响着企业的投资信心,关键是要把“白纸黑字”变成“真金白银”。要提高政策知晓度。对当下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用好现场解读、短视频、图册、网站互动等方式,让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千万不能成为“口袋”政策、“抽屉”政策。要提高政策兑现率。对当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政策棚架的,要找准原因、督促落实;
对政策不完善的,要紧扣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同时,要建立“认定类”政策兑现“直通车”制度,做到“企业不申报,资金及时到”。比如,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在X年X月X日,上线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亲清在线”,平台一端对所有企业开放连接,另一端向所有与企业相关的服务部门开放连接,系统不需要企业提供任何数据,只是为企业开放一个服务互动的端口,实现惠企政策的线上兑付,目前平台已上线X条惠企政策,兑付企业X多万家,累计兑付金额逾百亿,凡是符合兑付条件的企业,资金当日精准、高效直达企业账户。要提高政策覆盖面。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要给予更大支持,确保他们在遭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能够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
三是减税降费要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走出去、沉下去,利用税收大数据,结合全市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减税降费政策的一对一精准推送与解读,并积极辅导企业学会用好网上办理税费减免的方法,让企业“多走网路”、“少跑马路”,集中精力搞经营。这里我强调一点,要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继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对公用事业、物流等领域涉企收费开展检查,坚决避免减税降费红利被截留。
(三)以提升社会环境为重点,着力打造安商稳商的投资宝地。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只有确保市场主体能够在设施完善的城市,依靠规则公正和法律保护健康发展,才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一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各地各部门要把法治作为X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来打造,加快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推动“找市长”向“找市场”转变、“找门路”向“找政策”转变、“找靠山”向“找法治”转变。要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要精准把握执法司法尺度和温度,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尤其是对涉企案件慎用强制措施,积极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避免出现“办了一个案件,搞垮一个企业”的后果。
二要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是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以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区试点为契机,全面推动诚信政府建设,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作出的承诺和政策就是“砸锅卖铁”,也必须坚决兑现,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帐”等失信行为,用政府的诚信换取客商的信心。要加强企业信用监督和约束,建立健全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诚信企业、企业法人等市场主体探索实施诚信审批、缺项审批等,优先享受政府各项政策支持;
对失信者,要在媒体上常态化发布失信黑名单,真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这方面,我们将建立市级“信易贷”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平台投入产品,对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创新续贷方式,构建以征信体系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三要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决定一座城市高度的不只是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企业和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感知温度。城市宜居度高起来,城市吸引力也会强起来。比如,苏州作为全国最强地级市,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高铁站,有人大、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等X高校,也拥有着如诗如画的园林式古城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对企业、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仅苏州工业园区内,就座落着X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有X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及X家“国字号”科研院所。要将建设品质城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抓好“四改一拆”,完善城区交通路网,加强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管网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用“绣花功夫”“工匠精神”管理城市,让城市更有序、更干净、更秀美,不断增强X的对外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以提高企业家地位为重点,着力打造尊商重商的兴业福地。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企业的“科学家”,是目前X最为稀缺的资源,无论怎么重视、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工作中,要着力做到“三个一”:
一是树牢一个理念,就是像对待科学家一样对待企业家。我们已经决定设立“X市企业家节”,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了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正向激励等机制。比如,每年选送X名左右发展潜力大、素质高的年轻企业家赴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开展高端培训;
对受表彰的企业家建立信息库,颁发荣誉证书;
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机场、高铁站乘车时走贵宾通道等,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宣传部门要在全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高频次、大力度宣传他们的创业故事和攻坚克难谋发展的感人事迹,真正让群众认识到企业家是第一资源、了解这些企业家、创业者为X发展作出的贡献,真真切切地让企业家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尊重。
二是坚持一个底线,就是坚决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不动摇。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超标采取财产强制措施、财产处罚过宽过重等现象发生。要健全企业家容错纠错制度,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各职能部门以帮助整改为主,不予行政处罚;企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比如,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湖北老板在浙江金华市投资办厂,建厂房时有处违建,当地执法部门接到举报后,上门第一句话是“不好意思,打扰了,有人投诉您违建,我们来了解下”,紧接着又说“您放心,这个违建,如果您自己马上处理好,我们就不开罚单,也不处罚了”,微笑说完后执法人员就离开了。这非常值得我们所有执法部门同志学习借鉴。
三是构建一个关系,就是“亲”“清”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X月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恪守法纪红线,秉持公正标尺,理直气壮地在阳光下与企业家交往,着力摆脱“亲”而不“清”的习惯推导,打破为“清”不“亲”的自我防范,真正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只要企业遇到困难,我们就要心底无私地为企业“排雷”;
只要企业发展需要,我们就要心清如水地为企业“站台”。
三、优化营商环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完善制度机制、坚持常抓不懈
优化营商环境涉及观念转变、体制革新、利益调整、关系重塑,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出重拳、下猛药,扎扎实实地干、久久为功地抓,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一)要紧紧扭住解放思想这一“总开关”,以思想上的“破冰”带动行动上的“突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X发展中的问题,表面上是营商环境,根子还是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主要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不少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如墨守陈规、狭隘片面、自满自足、得过且过等等,思想上不解放或解放不够,必然导致行为做法的偏差保守。比如:一个企业家谈投资感受,讲在深圳我是爷,在海口处处遇到爷,两地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高下立判。可以说,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行动的跟进;
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要更新观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
树立与“市”俱进意识,打破狭隘的利益观,建立健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市场生态;
树立“负责思维”,而不是“避责思维”,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而不是先考虑自己会不会被追责问责。要勇于创新,遇到问题,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遇到矛盾,要想新招而不是循惯例;
遇到阻力,要找办法而不是找理由。在全面对标学习一流地区的同时,更要敢于超越、大胆探索,不断推出更多标志性、突破性的创新举措,打造X特色品牌。要转变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严格执行“X”工作制度,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决不能放,需要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切实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举措、全新的作风,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二)发扬“店小二”和敢于斗争两种精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和群众的满意指数。一是发扬“店小二精神”。“店小二”的精髓是“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就是要彰显政府的服务理念和担当作为;
无事不扰,就是不干涉企业正常经营、不增加企业负担。当好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就要笑脸相迎,用抹桌倒茶的热情开启服务;
要奔跑点菜,用点餐配菜的耐心主动服务;
要快速上菜,用闻声而动的迅捷高效服务;
要静候用餐,用实实在在的减负真情服务。唯有发扬这种“店小二”精神,以市场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坚持围墙外的事包办,围墙里的事帮办,服务对象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我们就要主动谋什么、做什么、推什么,始终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四到”,让每一个来到X的企业都能获得最贴切的服务、最舒适的环境。比如,苏州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几十年如一日,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向市场主体、向人民群众付出“真心行动”。去年还建立了月度沙龙、微信群联系、信息直报等“三项制度”,使企业家的意见、诉求能够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听得到”“看得到”“办得到”。二是发扬敢于斗争精神。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自我革命,只有动一批人的“奶酪”,才能成就所有人的“舒心”。尽管深圳、南京等地区的营商环境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他们还在不断探索创新、自我提升。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拿出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必须刀刃向内、刺刀见红,勇于革掉思想上的陋习、打通工作中的梗阻、交出口袋里的权力,在自我革命、勇于斗争中实现营商环境的彻底转变。
(三)完善协调调度、督导推进、考评奖惩三项机制,靠健全的制度常态常效推进。一是完善协调调度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牵涉部门多,考量的不单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干部的能力,而是一个地方的整体凝聚力和协作力,所以各县市区和部门都是责任主体,必须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
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协调抓总作用,加强相关单位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落地落实。二是完善督导推进机制。全市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要把营商环境体验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使亲自走流程、办业务、找不足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围绕一个问题、再造一个流程、创新一个机制,以重点问题的攻坚突破带动全局的优化提升。三是完善考评奖惩机制。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严格按照《X市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对省评价、市监测中靠前和成绩突出的单位,要予以表彰;
对考核排名靠后以及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要严厉处罚。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名靠后单位扣发的各类奖金,市里一分不留,全部用于对先进单位的奖励,切实通过重奖重罚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我们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营商环境,谁给X营商环境拆台、抹黑,市委、市政府就让他下台、把他拉黑。
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事关X高质量发展,事关X未来。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X形象”的理念,自觉做营商环境的守护侠、促进派,在全市上下奏响“你投资、我服务、共发展”的协奏曲,真正形成“一切为了投资者,为了投资者的一切”的发展环境,让投资者在X“最舒心”,以营商环境的最优带动投资创业的最热,让X在打造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始终行稳致远,永远活力四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