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8篇

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8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17: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8篇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P4~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怎样放得更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8篇

篇一: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P4~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怎样放得更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了解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重点:制作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认识光学显微镜。难点:利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筒、头发、细沙、剪刀、透明胶、尺子。教师准备:凸透镜、纸筒、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

  流程聚焦

  教学设计

  1.导入:(教学提示:图片展示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凸度越大,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但是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活动: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并尝试使用桌上的凸透镜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预设:将两个凸透镜叠起来、相隔一定的距离,观察物体。)3.小结:同学们基本都赞成将两个凸透镜叠加起来观察,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并且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和验证得到的结论,有理有据,很棒!4.揭题:但是同学们对于实验步骤的叙述太简单了,究

  二次备课

  竟先移动哪个凸透镜?叠加时两个凸透镜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摆放放大倍数最大?这些问题我们都还没有仔细地考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操作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板书:怎样放得更大)

  聚焦

  【设计意图】课前利用旧知导入,使学生获得熟悉感,在开展较为复杂的探究活动时更易打开思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成熟,往往只能提取最重要的思路,在交流过程中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步骤不够具体、完善,还有待认真、积极地探索。

  探索一:简易显微镜的制作与使用1.提问:要使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叠加时应该怎样放置?(预设:相互平行。)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对图像有影响吗?(预设:有影响,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并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帮助卡。

  探索与研讨

  3.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是如何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的?小组1:我们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将第二个凸透镜平行放置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上下调整第二个凸透镜的位置直至图像最大且清晰。

  探索与研讨

  主持人:在使用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你们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小组1:利用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不方便。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主持人:其他小组有疑问或者补充吗?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探索二:认识光学显微镜1.过渡:通过刚才的尝试,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由于器材的限制,我们很难做好这个实验,物体的图像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放得更大的效果。我们需要用更好的器材来观察,来体验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学校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2.出示:出示光学显微镜(实物)。3.播放:播放并引导学生观看介绍光学显微镜的视频,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研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完成活动帮助卡。

  5.提问:光学显微镜是更加精密的放大仪器,与我们自己做的简易显微镜有哪些相近之处?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预设: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目镜和物镜。)6.小结:我们的组合凸透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而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是为了人们使用方便而为光学显微镜增加的一些结构。

  拓展与小结

  板书设计

  1.拓展:展示书上拓展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拓展”资料,并请学生代表发言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2.小结: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1.2怎样放得更大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包含“制作简易显微镜”和“认识光学显微镜”两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密切配合。距离测量的误差、制作纸筒的误差、仪器的限制等造成观察效果不佳,可以结合视频讲解。在认识光学显微镜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讨,把观察、辨识学校实验室用的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与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对应起来,推测各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简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5第四题。四、成成尝试自制简易显微镜(如图),并与实验室的显微镜进行对比。1.请帮助成成完善制作过程:制作材料:两个____________、一个纸筒、胶带。制作步骤:____________(填序号)。①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②取一个凸透镜放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③上下移动下方的凸透镜④将一个凸透镜放在上方⑤使两个凸透镜相互平行⑥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图像,测量凸透镜间的距离3.如右图,由上到下填写显微镜各个结构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载物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反光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调节旋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四、1.凸透镜(放大镜)④②⑤③⑥①3.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放置被观察物体调节光线调节物镜和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学生励志寄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明白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要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孩子们,踏踏实实的学习,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吧!孩子们。

  

  

篇二: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怎样放得更大》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三、小结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板书设计:4、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希望——放大镜看——(两个凸透镜组合)到——光学显微镜更——电子显微镜多——扫描隧道显微镜

  

  

篇三: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1.2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了解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认识光学显微镜。难点:利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筒、头发、细沙、剪刀、透明胶、尺子。教师准备:凸透镜、纸筒、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教学提示:图片展示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凸度越大,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但是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

  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活动: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并尝试使用桌上的凸透镜将物体的图像放

  得更大。(预设:将两个凸透镜叠起来、相隔一定的距离,观察物体。)3.小结:同学们基本都赞成将两个凸透镜叠加起来观察,可以把图像放得更

  大,并且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和验证得到的结论,有理有据,很棒!4.揭题:但是同学们对于实验步骤的叙述太简单了,究竟先移动哪个凸透

  镜?叠加时两个凸透镜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摆放放大倍数最大?这些问题我们都还没有仔细地考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操作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板书:怎样放得更大)

  【设计意图】课前利用旧知导入,使学生获得熟悉感,在开展较为复杂的探究活动时更易打开思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成熟,往往只能提取最重要的思路,在交流过程中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步骤不够具体、完善,还有待认真、积极地探索。

  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简易显微镜的制作与使用1.提问:要使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叠加时应该怎样放置?(预设:相互平行。)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对图像有影响吗?(预设:有影响,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并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帮助卡。

  3.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是如何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大的?

  小组1:我们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将第二个凸透镜平行放置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上下调整第二个凸透镜的位置直至图像最大且清晰。

  主持人:在使用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你们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小组1:利用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不方便。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疑问或者补充吗?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探索二:认识光学显微镜1.过渡:通过刚才的尝试,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由于器材的限制,我们很难做好这个实验,物体的图像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放得更大的效果。我们需要用更好的器材来观察,来体验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学校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2.出示:出示光学显微镜(实物)。3.播放:播放并引导学生观看介绍光学显微镜的视频,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研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完成活动帮助卡。

  5.提问:光学显微镜是更加精密的放大仪器,与我们自己做的简易显微镜有哪些相近之处?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预设: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目镜和物镜。)

  6.小结:我们的组合凸透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而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是为了人们使用方便而为光学显微镜增加的一些结构。

  三、拓展与小结1.拓展:展示书上拓展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拓展”资料,并请学生代表发言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2.小结: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板书设计:

  1.2怎样放得更大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包含“制作简易显微镜”和“认识光学显微镜”两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密切配合。距离测量的误差、制作纸筒的误差、仪器的限制等造成观察效果不佳,可以结合视频讲解。在认识光学显微镜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讨,

  把观察、辨识学校实验室用的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与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对应起来,推测各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简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篇四: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4课时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使用放大镜观察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放大镜放大的倍

  数是有限的,能看清物体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此,仅仅使用放大镜观察是不够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看得更清楚呢?与显微镜没有问世前的人们一样,学生在本堂课中也面临着上述的问题。

  教师将引导学生用两个放大镜组合的方式来制作简易的显微镜,以获得更加清楚的视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体验科学家们走过的探索之路,收获深入思考带来的喜悦,提高动手能力和研究兴趣。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显微镜;2.能够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并使用简易显微镜。【教学难点】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能够使物体放得更大。

  第1页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聚焦

  1.师: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展示早期复式显微镜照片:

  师: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够明显提高放大能力。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教师展示各种类型显微镜的照片:

  师: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设计意图:本堂课以问答互动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展开,用各种各样的显微镜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体——显微镜。

  第2页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二、新知扬帆活动一:制作简易显微镜。1.教师动画演示用两个凸透镜观察:

  师: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2.师: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对比几次。

  学生进行活动。师:大家两次看到的物体图像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动画演示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①在纸筒的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窄和凸透镜镜柄的粗细大致相同;

  ②把凸透镜从纸筒的一端放入,让柄从缝中伸出;

  第3页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③将物镜在纸筒的底端几厘米的地方固定;

  ④调整目镜与物镜的距离,当出现物体最大、最清晰的图像时停止移动,将目镜固定。

  学生进行制作。活动二:用简易显微镜观察。4.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学生进行活动。5.师:你们有哪些新发现?和同学一起分享交流。(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该板块以学生实践、观察为主,通过用一个凸透镜观察和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的对比,学生将直观地感受到两者的区别。这些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用显微镜观察的新奇世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观察探索的积极性。

  第4页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三、学海深究1.观看视频:列文虎克与显微镜。师: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270倍的金属结构

  显微镜。他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对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伟大贡献。

  2.教师展示罗伯特胡克相关照片:

  师: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所有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细胞,从而被公认为是显微镜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3.教师展示电子显微镜相关照片:

  师: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鲁斯卡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4.教师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相关照片:

  第5页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师: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5.师(小结):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知识讲解为主,教师通过几种典型显微镜的发明应用来讲述显微镜的发展历程,补充了课本内容,有助于开拓学生眼界,提高研究兴趣。四、视野开阔

  1.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植物照片:

  第6页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2.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菌与病毒:

  3.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晶体:

  4.观看视频:男孩和他的原子。师:《男孩和他的原子》堪称世界上最“小”的电影,因为它是由IBM研究院的科学家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摆放原子,并逐帧记录,制作完成。设计意图:该板块配以丰富的图片来辅助教学,以一部微电影从不一样的角度展示了显微镜的应用,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观察微小世界的兴趣。五、新知巩固1.填空题。

  第7页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

  组合起来明显提高

  了放大能力。

  (2)一个凸透镜能够把另一个凸透镜的像进一步

  ,这

  就是早期的

  。

  设计意图:该板块结合课堂重要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

  情况,有助于巩固本课新学的知识,强化认识。

  【答案】

  1.(1)凸透镜(2)放大;显微镜

  第8页

  

  

篇五: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1.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知道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

  的重要观察工具。2.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通过对显微镜的初步认识,了解显微镜的发展。3.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

  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点】制作简易的显微镜。【教学难点】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青苔、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谜语:不怕细菌小,再小能看到,安家实验室,科研立功劳。(打

  一科学仪器)谜底:显微镜。下面一起去看看它为什么能将物体放得更大吧!

  二、合作探究讨论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需要两个凸透镜。讨论2:一个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那么两个凸透镜是否能将图像放得更大呢?讨论3: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更大倍数的组合凸透镜?

  实验名称:做一个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实验器材:两个放大镜、卡纸、胶带纸、剪刀、尺子和笔。制作步骤:(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3)保持两凸透镜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凸透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提示: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注意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4)用这样的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看看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

  放得更大。(提示:为了观察的方便,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两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实验视频:播放实验操作视频。三、研讨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答:镜片平行、恰当的距离2.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四、拓展1.小资料:

  (1)光学显微镜:17世纪,人们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最早的一架显微镜。后来不断改进,发明了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利用透镜对光的折射而产生物象的,它的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出示光学显微镜下的青苔和花粉图片。

  (2)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放大倍数达到了200万倍的。利用它可以看见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看见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

  (3)扫描隧道显微镜: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

  2.显微镜的发展史:从早期的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五、课堂回顾回顾所学知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

  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的世界。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回顾所学知识,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六、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对“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进行反思,并评上合适的分数。

  七、课后作业(1)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2)选做:自制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3)预习下节课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倍

  数不同的透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事物。具体教学时我首先出示课前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然后讲解并示范制作

  步骤:1.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象;3.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显微镜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演示操作、合作交流,知道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并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物体,领略了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的奇妙,为学习下一课奠定了基础。

  

  

篇六: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2.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学生分析】在第1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难点】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学生]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的纸片、A4白纸、剪刀、透明胶带、餐巾纸、供观察的物体(如头发、花蕊、纸纤维、昆虫标本等)、学习表。[教师]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每位同学发一张印有小字的纸片,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提问:(1)用肉眼观察,能看清纸片上的信息吗?(2)用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2.谈话: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累,有什么办法能放得更大吗?

  1

  (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纸片上微小的字,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从而引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二、探索和研讨(一)自制显微镜提问:提供两个放大镜,把它们组合使用,能不能使物体图像放得更大?1.第一次活动。(初步尝试)(1)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两个放大镜的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2)研讨:通过尝试,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观察,发现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下,能让物体图像放得更大一些。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之间需要调节合适的距离,才能使观察的图像大而清晰。引导学生认识到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2.第二次活动。(找准方法)(1)谈话:我们发现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距离会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这两者哪个要优先保证?(板书:清晰度)我们要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放更大倍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合适的距离,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PPT出示)。①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②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平行增加第二个放大镜。③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④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2)学生用上述方法边观察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并比较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所得的放大倍数和一个放大镜观察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差异。(3)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不变,另一名同学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并记录。(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调节放大镜之间距离并不是随意的,边观察边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既是一种对方法的应用,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发现两个放大镜恰当地组合能使图像的放大倍数得到有效的提升。3.固定放大镜的组合。(1)谈话:我们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大倍数比一个放大镜更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解脱不了双手,一旦手动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怎样固定两个放大镜?(2)提供材料:A4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塑料管、透明亚克力管等),做一个纸筒将两个放大镜固定好,这样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提示:提供的A4纸尺寸要事先裁好,长度大于刚才测量的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宽度和放大镜周长相同。如果是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料,应课前进行处理,割出一条纵缝,保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去。[设计意图]动手制作简易显微镜,不仅要固定好两个放大镜,还要让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大而清晰的测量值。制作时需要两个同学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二)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自己选择的其他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表上。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所得。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在放大倍数上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2

  [设计意图]通过对多个对象进行观察及观察方式的对比,进一步发现自制的显微镜能有效提升放大的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发现事物更多的细节。

  (三)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1.谈话:早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出示PPT图片),它和我们做的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处?2.出示光学显微镜,用课件介绍光学显微镜主要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和调节旋钮等结构。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构的功能。[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原理一样,也是利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稳定的结构以及观察和操作上的便利。三、拓展1.了解电子显微镜:呈现电子显微镜图片,介绍它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以及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了解,认识到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使观察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利用放大镜能使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这也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事物的特征。【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要求学生用组合放大镜观察周围常见物体并记录它们的特点。表格第二栏观察的第一样物体为餐巾纸。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并非观察整张餐巾纸,而应观察餐巾纸被撕下的一个小角。在用组合放大镜观察之前,要先用肉眼进行观察,把肉眼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既可以用词语或短句的文字形式,尽量全面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形象地把观察到的特点画下来,再辅以文字进行简要说明。在记录组合凸透镜观察的现象时,要把餐巾纸放大后的一些细节记录得尽量全面,能和肉眼观察的结果形成对比。观察的第二样物体可以是头发、花蕊、棉线、昆虫的局部等一些肉眼观察不清楚的微小物体,记录的方式和观察餐巾纸类似。【教学后记】

  3

  

  

篇七: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第4课时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1、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觉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

  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

  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

  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

  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

  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

  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

  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

  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

  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

  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教学后记:

  多……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要做一个有精神的学生!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篇八: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1.2《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6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在第1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科学概念目标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难点放大镜之间距离的调试。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这是某同学分别用5倍、10倍和20倍的放大镜观察国槐树虫卵的情形,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回答,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

  或仪器,从而引出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讲授新课

  发现:图像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思考:想观察更清晰的图像怎么办?2.请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你观察到了什么?

  观察,交流,思考

  明确:

  表面是由许许多多隆起的皮丘和凹陷的皮沟

  组织成的。还有许多凹下去的小孔,及长毛的开口

  即毛囊口,毛囊口内长有毫毛。

  3.人体的皮肤是由细胞组成的。用放大镜能观察到

  吗?

  明确:观察不到。

  思考: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

  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

  一、探索

  两个放大镜平行

  我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

  组合下,能让物

  放得更大。

  体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器材:

  一些。并在观察

  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卡纸、直尺、铅认识器材

  过程中,发现两

  笔、美工刀、双面胶

  个放大镜之间需

  (一)相同倍数的凸透镜组合

  要调节合适的距

  1.组合过程

  离,才能使观察

  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组合

  的图像大而清

  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晰。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

  放大镜相互平行。

  ③上下移动第二个凸透镜,观察到最大的清晰图

  像。

  ④反复移出、移进第二个放大镜,比较观察到的图

  像大小。

  2.动画演示。

  观看

  3.温馨提示:操作要领

  ◆平行放置

  ◆上下移动

  ◆清晰的像

  4.观察发现

  ①两个放大镜比一个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会更交流

  大。

  ②组合时两个放大镜要平行摆放。

  ③在先固定一个放大镜的情况下,从下边放第二个

  放大镜。

  ④组合时要调整位置,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

  大。

  (二)不同倍数凸透镜组合

  不同倍数的放大

  1.两个倍数不同的凸透镜怎么组合才能使物体的图

  镜怎样组合效果

  像放大效果最好?请用倍数不同的图透镜组合观实验观察

  更好。

  察直尺1厘米的格子,有什么新发现?

  实验交流:

  ①5倍在上,10倍在下,图像放大效果最好。交流

  ②5倍在上,20倍在下,图像放大效果最好。

  2.观察发现

  上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小于下边的放大镜

  的放大倍数,放大效果好。

  (三)固定凸透镜

  我们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大倍数比一个放

  大镜更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解脱不了双手,

  一旦手动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

  动手制作简易显

  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怎样

  微镜,不仅要固

  固定两个放大镜?

  定好两个放大

  明确:

  镜,还要让两个

  (1)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不变,另一

  放大镜之间的距

  名同学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并记测量

  离保持为大而清

  录。

  晰的测量值。制

  ◆怎么测量两个凸透镜的最佳距离?

  作时需要两个同

  ①测量两个镜框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学密切配合,培

  ②测量两个镜框上边缘与上边缘之间的距离

  养学生的动手能

  ③测量两个镜框下边缘与下边缘之间的距离

  力和合作能力。

  (2)将测量好的距离在卡纸上裁剪好。

  固定

  (3)将裁剪好的卡纸固定在两个放大镜的外围,

  用双面胶进行固定,留一个缝,让放大镜的手柄露

  出来。

  (4)用这样组合固定好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就比较

  方便了。

  ◆跟视频学习制作。

  看视频制作

  (四)观察

  1.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蚜虫、食盐和面粉,看看是否

  通过对多个对象

  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进行观察及观察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方式的对比,进

  食盐:每个颗粒都是规则的立方体。

  分析,归纳

  面粉: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

  蚜虫:有触角、足和翅膀。

  2.用自己组合的凸透镜观察身边更多的物体,看看

  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一步发现自制的显微镜能有效提升放大的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发现事物更多的细节。

  

推荐访问:怎么样放得更大教案 更大 放得 教案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