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蚂蚁》教案【10篇】(范文推荐)

《蚂蚁》教案【10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12-30 20:50:02 来源:网友投稿

《蚂蚁》教案1  课前预习:  1.搜集并了解作者南帆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标出文中生字词及褒扬人的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蚂蚁》教案【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蚂蚁》教案【10篇】(范文推荐)

《蚂蚁》教案1

  课前预习:

  1.搜集并了解作者南帆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标出文中生字词及褒扬人的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3.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改过本文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播放儿歌《蚂蚁搬豆》,让学生回味儿时童趣,有什么感触?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教师随机解说: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板书课题与作者,让学生谈谈对南帆的了解)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 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 ”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 、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手段,而提高读写能力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作业布置就结合本文及“表达交流”,突出读写结合的特点。但在文本讲解过程中体现还不足。

  3.学生对于感悟式写法借助联想,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还难免落入俗套,不能别出心裁,这需要在增加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注意体验生活。

《蚂蚁》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

  二、寻找小蚂蚁

  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 寻找小蚂蚁洞穴

  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

  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启发小朋友认真观察,小蚂蚁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头、上身、手、腿等,头上有没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远处放一些馒头渣,看看小蚂蚁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蚂蚁

  用小树枝往小玻璃瓶中赶小蚂蚁,看看能不能赶进去,把自己带的水果糖放一点到小玻璃瓶中,打开瓶盖,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蚂蚁。把捉到的小蚂蚁带回家里,给家里人说说通过你今天的观察,知道的小蚂蚁的知识,并让家长把小朋友说的写下来,拿给老师看。

  六、游戏“我是小蚂蚁”

  让小朋友扮演小蚂蚁表演,加深对小蚂蚁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图片或课件,能让他们看到其它样子的蚂蚁,就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认为蚂蚁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的。另外,由于蚂蚁体型小,头部的组织观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放大镜的话,会观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观察课,应该选择容易观察清楚的动物会更好。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

  二、寻找小蚂蚁

  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 寻找小蚂蚁洞穴

  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

  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启发小朋友认真观察,小蚂蚁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头、上身、手、腿等,头上有没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远处放一些馒头渣,看看小蚂蚁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蚂蚁

  用小树枝往小玻璃瓶中赶小蚂蚁,看看能不能赶进去,把自己带的水果糖放一点到小玻璃瓶中,打开瓶盖,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蚂蚁。把捉到的小蚂蚁带回家里,给家里人说说通过你今天的观察,知道的小蚂蚁的知识,并让家长把小朋友说的写下来,拿给老师看。

  六、游戏“我是小蚂蚁”

  让小朋友扮演小蚂蚁表演,加深对小蚂蚁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图片或课件,能让他们看到其它样子的蚂蚁,就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认为蚂蚁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的。另外,由于蚂蚁体型小,头部的组织观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放大镜的话,会观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观察课,应该选择容易观察清楚的动物会更好。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蚂蚁》教案5

  一、活动名称:

  《蚂蚁》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

  3、渗透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及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三、活动准备:

  关于蚂蚁多媒体课件、《蚂蚁搬豆》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1、出示蚂蚁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特征。

  “今天老师请小蚂蚁来做客,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小蚂蚁长的什么样子?”(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小蚂蚁有几只脚?”(幼儿一起点数:6只细细的脚)

  “蚂蚁头上有什么?(眼睛、口、触角)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幼儿猜测,最后教师小结: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2、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蚂蚁?”(草丛里、地上、树上、活动室里等。)

  “都见过什么样的.蚂蚁?”(会飞的蚂蚁、会爬的蚂蚁;黑蚂蚁、白蚂蚁、黄蚂蚁和红蚂蚁)

  “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3、利用谈话激励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蚂蚁喜欢生活在外面的草地里,那么为什么会在咱们的活动室里看见小蚂蚁呢?它们来干什么呢?”(吃小朋友撒下的点心渣、饭粒。)

  “怎样吃点心、吃饭,才能不撒渣子呢?”(幼儿相互说一说,并用动作模仿一下正确的进餐姿势)

  4、 结合故事《蚂蚁搬豆》,引导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你会经常看到一只蚂蚁还是许多蚂蚁?为什么蚂蚁喜欢群聚在一起呢?听一听故事《蚂蚁搬豆》你就会明白了。”

  5、在音乐游戏《蚂蚁搬豆》中愉快的结束。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户外喂蚂蚁,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各种动态,以便于进行绘画活动《有趣的小蚂蚁》。

《蚂蚁》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蚂蚁》教案7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 (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 ,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文章 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 抄正、上交。

《蚂蚁》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蚂蚁》教案9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通天树、巨人、蚂蚁三者的形象。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生字“信”。

  3、认识什么试默读,了解默读有什么好处。

  教学重点:

  1、分清楚*翘舌音字的读音:终”“常”“试”“充”这几个生字是翘舌音,“酸”为*舌音;

  2、多音字知识的巩固:“树干”的“干”

  教学难点:

  1、“身材魁伟”、“身强力壮”放在读文的过程理解意思;

  2、“仰”和“俯”两个互为反以的生字随文解意;

  3、领悟蚂蚁除了充满自信,更重要的是一步一步的努力。

  教学准备:

  PPT、通天树教具、生子卡、生词卡。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识记:“蚂蚁”

  师:孩子们,通过预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的小家伙,它是谁啊?

  [出示蚂蚁图片][出示蚂蚁生字卡]

  2、抽读生词正音:

  3、*翘舌音归类:

  师出示字卡:常、充、试、终、酸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看懂了蒋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这么放?

  师:老师还有个词语想来考考大家!

  4、巩固多音字:[师出示词卡:树干]

  师:树干的干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gàn,注意读准它。

  5、这是一只想干什么的蚂蚁?[生读课题]

  二、品读识字

  1、还有谁想上天?你心中的巨人是什么样的?

  2、课文中有两个四字词语形容巨人!谁能找到了是哪两个?

  A出示金钥匙

  B读1~7自然段

  C出示“身材魁伟”“身强力壮”(稍作解释)

  3、你们怎么知道巨人想上天?从那句话读出来的?

  4、巨人上天了吗?为什么?

  5、这是一课什么样的树?找到课文里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

  [师出示通天树]品读句子指导朗读

  6、师:巨人是怎么看的?做动作理解“抬头仰望”并指导朗读。

  7、指导读:巨人觉得没有爬上去的可能性!

  8、白胡子老爷爷怎样鼓励他?巨人怎么回答?怎么做的?

  9、师:这时传来了谁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

  10、默读第8自然段到13自然段~找找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蚂蚁很小很小!

  相机指导:“俯”&“仰”

  11 蚂蚁这样小,连白胡子老爷爷也怀疑地问——出示句子:

  蚂蚁是怎样回答的?师连续追问指导朗读

  12、说着蚂蚁开始爬树,对老爷爷说了什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勾出小蚂蚁说的话。

  三、升华主题:

  1、你喜欢这只蚂蚁吗?

  2、指导读核心句:

  让我们像小蚂蚁一步一步向上爬一样,从下往上读这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只充满自信的蚂蚁——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像他一样勇敢、自信、坚持不懈,读——

  3、语文天地:格言

  四、写字:“信”

  五、拓展

  1、对小蚂蚁说(写)一句鼓励的话。

《蚂蚁》教案10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通过巨人与蚂蚁的对比,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理解努力就能达成目标成就梦想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不但有这么多的大朋友和我们一齐上课,还带来一个小朋友(课件蚂蚁)

  2.周老师把它的名字写下来,睁大眼睛,你发现了什么?生读

  师:你会读准音

  师:再观察他们的字型有什么特点?偏旁说明他们是小虫子,右边是读音(形声字)

  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只不一般的蚂蚁,(师板题)这是一只~~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你们想认识这只蚂蚁吗?下面就翻到语文书的69页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二、初读课文,正音

  1.请大家轻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2.分三个部分汇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指名读)

  理解魁伟,找到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的地方,读读这一句

  第二部分:3—7自然段(女生读)

  重点指导“酸”*舌音,“哟”轻声调

  第三部分8—13自然段(男生读)

  对比 仰——俯 仰和俯都是单人旁

  师:你们来做动作,还能发现什么?一对反义词

  师:你能说出这样的一组词来吗?举例反义词

  3、师:词语朋友都出来了,我们静静地每个读两遍

  三、研读

  1、感受大树

  师:课文里描写了一棵神奇的树,(师画大树)这是一棵通天树,我真想知道通天树是个什么样?谁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我听呢?学生自由找指名读

  师: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很高很高,高得~~(引:插入云霄)

  (生读,感受树的高)

  师:这棵通天树可有一个秘密,你知道是什么吗?(能上天)

  师:怎样才能到天上去?

  师:从“一直”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直”代表的是坚持与不放弃,齐读相关句

  2、交流巨人的表现

  引语:面对通天树,都有谁想上天呀?(巨人、蚂蚁)我们就先来看看巨人的表现

  师:小手指书,轻声自读3—7自然段,想想巨人站在这棵树前,想了什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

  师:站在树下的巨人他在想什么?

  师:说明了什么?(很想上天)你能用你的读书让我们感受他的急切吗?

  师:很想上天的巨人面对插入云霄、望不到树尖的树他说了什么,谁找到了句子

  出示: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此时的巨人觉得自己爬上树能行吗?(不行,板书:我不行)

  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他的不自信?(摇摇头)

  生读句子

  师:谁还能读出他的没勇气

  师:此时他的动作是~~摇摇头(引读)从这句我们可以知道,要准确描述人物的内在心情可以从动作和语言来表达。那此时巨人的心情是……(沮丧)


《蚂蚁》教案10篇扩展阅读


《蚂蚁》教案10篇(扩展1)

——《蚂蚁》教案10篇

《蚂蚁》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

  二、寻找小蚂蚁

  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 寻找小蚂蚁洞穴

  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

  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启发小朋友认真观察,小蚂蚁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头、上身、手、腿等,头上有没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远处放一些馒头渣,看看小蚂蚁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蚂蚁

  用小树枝往小玻璃瓶中赶小蚂蚁,看看能不能赶进去,把自己带的水果糖放一点到小玻璃瓶中,打开瓶盖,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蚂蚁。把捉到的小蚂蚁带回家里,给家里人说说通过你今天的观察,知道的小蚂蚁的知识,并让家长把小朋友说的写下来,拿给老师看。

  六、游戏“我是小蚂蚁”

  让小朋友扮演小蚂蚁表演,加深对小蚂蚁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图片或课件,能让他们看到其它样子的蚂蚁,就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认为蚂蚁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的。另外,由于蚂蚁体型小,头部的组织观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放大镜的话,会观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观察课,应该选择容易观察清楚的动物会更好。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引发幼儿学习蚂蚁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小百科: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

  二、寻找小蚂蚁

  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 寻找小蚂蚁洞穴

  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

  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启发小朋友认真观察,小蚂蚁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头、上身、手、腿等,头上有没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远处放一些馒头渣,看看小蚂蚁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蚂蚁

  用小树枝往小玻璃瓶中赶小蚂蚁,看看能不能赶进去,把自己带的水果糖放一点到小玻璃瓶中,打开瓶盖,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蚂蚁。把捉到的小蚂蚁带回家里,给家里人说说通过你今天的观察,知道的小蚂蚁的知识,并让家长把小朋友说的写下来,拿给老师看。

  六、游戏“我是小蚂蚁”

  让小朋友扮演小蚂蚁表演,加深对小蚂蚁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图片或课件,能让他们看到其它样子的蚂蚁,就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认为蚂蚁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的。另外,由于蚂蚁体型小,头部的组织观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放大镜的话,会观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观察课,应该选择容易观察清楚的动物会更好。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细致的观察蚂蚁,大胆的表述。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 、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交*。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蚂蚁》教案6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 (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 ,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文章 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 抄正、上交。

《蚂蚁》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

  二、寻找小蚂蚁

  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寻找小蚂蚁洞穴

  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

  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启发小朋友认真观察,小蚂蚁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头、上身、手、腿等,头上有没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远处放一些馒头渣,看看小蚂蚁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蚂蚁

  用小树枝往小玻璃瓶中赶小蚂蚁,看看能不能赶进去,把自己带的水果糖放一点到小玻璃瓶中,打开瓶盖,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蚂蚁。把捉到的小蚂蚁带回家里,给家里人说说通过你今天的观察,知道的小蚂蚁的知识,并让家长把小朋友说的写下来,拿给老师看。

  六、游戏“我是小蚂蚁”

  让小朋友扮演小蚂蚁表演,加深对小蚂蚁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图片或课件,能让他们看到其它样子的蚂蚁,就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认为蚂蚁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的。另外,由于蚂蚁体型小,头部的组织观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放大镜的话,会观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观察课,应该选择容易观察清楚的动物会更好。

《蚂蚁》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2、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体会文意的能力。

  3、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主要字词,在情境中理解词语,提升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品读课文。

  (一)体会通天树的高

  1、师画简笔画:文中提到这棵树很高很高,我觉得自己画的树还不够高,谁来帮帮我?

  引出: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请一名学生画画,其它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为画配音。

  2、今天老师教大家另一种读书方法——默读。出示幻灯:不用手指、嘴不出声

  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这棵通天树很高?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好习惯。

  a、出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怎样爬?在你说说这棵通天树就像是什么?(通天树就像是一架天梯、金箍棒。)

  师:啊,确实高,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还有哪句话能看出这棵通天树很高?

  b、出示: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1)巨人怎样做的,请你学一学。

  (2)同学们,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

  引读:他看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树尖。

  他看到了小鸟,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树尖。

  这通天树——实在是太高了。

  来,我们读出通天树的高,谁愿意读,起立齐读。

  (二)巨人的懦弱

  1、过渡:巨人摇摇头,“唉”,(叹了口气)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谁能像老师这样加上合适的词语也来领读这句话?

  出示: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结:同学们很有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得有味道。

  2、这时,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

  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大家会怎样鼓励巨人?

  课件出示:

  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不行,我爬不上去。”

  引读: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3、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连连告退)

  身材魁伟的巨人试都没试就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懦弱、怕吃苦)

  (三)蚂蚁的努力

  1、面对这棵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2、蚂蚁说了四句话,我们先看前三句,课件出示句子:

  “我能爬到天上去!”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我能行!”

  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反复读这三句话。

  3、从这三句话中你读出了小蚂蚁的什么?(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评价语言: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5、通天树太高了,小蚂蚁一直向上爬着,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小蚂蚁的身体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吹落下来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6、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三、深化主题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不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配乐)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4、齐读句子。

《蚂蚁》教案9

  一、谈话引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齐呼它的名字。

  2、师:蚂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身子小小的

  生:尖尖的触角

  师:观察得细致,表达得准确

  生:偷吃,爱吃甜的,家里如有蚂蚁,甜的会被吃光

  师:你知道蚂蚁的喜好

  3、老师把它的名字写下来,你发现了什么?师板书蚂蚁二字。

  师:这两个字都是是虫字旁。蚂蚁属于昆虫类动物。所以昆虫类动物一般都是虫字旁。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一只特别的蚂蚁,它是一只:上天的蚂蚁。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大家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请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特别强调:仰望,俯下。是一对反义词。

  (1)读读这两个黑色的字,你能发现什么?(单人旁)

  (2)做做动作,你还发现了什么?(反义词)

  (3)一个是往天上仰望,一个是往下面俯看。所以是反义词。

  4、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书。男女生分读。开轮船。

  师:同学们声音宏亮,发音准确,真了不起。

  5、师:请同学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巨人和蚂蚁都想爬上通天树,蚂蚁成功了,而巨人却失败了的故事。)

  生回答,师板书:老爷爷、巨人、小蚂蚁

  三、学习课文(通天树)

  1、巨人和蚂蚁都想爬上通天树,那通天树究竟是什么样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2、谁能让我面前出现一棵很高很高的树?(分组读)

  3、你们往文章下面找找,还有什么地儿也让我们感觉树很高?(第3自然段“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你们看同样是写树高,我们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说树高到了什么程度,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达。

  4、那么这棵通天树到底有什么密秘呢?请生回答。读2自然然。(齐读)

  四、学习课文(巨人)

  1、师:听到这个秘密巨人和蚂蚁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这就是巨人,书上说它——身材魁伟,而小蚂蚁却很小很小。就他们体型而言,你觉得谁更容易爬上天?为什么?

  2、读4—7段(男女分读),说说此时,你眼中的巨人。(胆心、懦弱、没信心)

  3、填空,巨人()地说……

  4、面对这样没信心的巨人,白胡子爷爷是怎么鼓励他的呢?自己去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老爷爷的语气应该怎么样?亲切,老人说话的语气应该慢一点(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

  5、*时,你是怎么鼓励别人的呢?谁来填一填。书上74页。完成。金钥匙完成。

  6、白胡子爷爷这样鼓励了巨人,可是巨人,还是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多请2人读。对,这就叫连连告退。最后它终于跑掉了。

  五、学习课文(小蚂蚁)

  1、身强力壮的巨人试都没试就吓跑了,小蚂蚁是怎么表现的呢?咱们一块儿去看一看。(分角色朗读)

  2、看屏幕这些都是小蚂蚁的话,从三句话里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语气特别强烈,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蚂蚁?(充满自信)

  3、分组读出自信的感觉。

  4、请大家想象一下。一步一步,小蚂蚁不停地往树上爬,它又累又饿,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呀,但是他告诉自己―――――;一步一步,小蚂蚁还是不停地爬,它的力量是多么弱小呀,他仿佛听到了巨人在嘲笑它,可是,他告诉自己―――――――;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只有不断地努力,才可能成功!齐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六、拓展练习

  1、此时,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蚂蚁,你会说什么呢?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3、没错,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像小蚂蚁一样,坚强勇敢充满自信,一步步不定停地去坚持,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

《蚂蚁》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蚂蚁》教案10篇(扩展2)

——《小蚂蚁》教案10篇

《小蚂蚁》教案1

  活动目标:

  1.(集体备课修改)《指南》中指出提出建议:教师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其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观察和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例如本课程中抓住蚂蚁的特点来学习。原学习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目标改为用水彩笔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在观察蚂蚁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组合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3.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后再粘贴瓜子。

  活动准备:

  1.(集体备课修改)结合《指南》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改为勾线笔、纸,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3.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观察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如拐弯时头是怎样的,胸、腹又是怎样的)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如不同动态、行动方向)。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二)(集体备课修改)考虑到教学准备的材料,学习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改为画各种造型的蚂蚁。

  1.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进行蚂蚁造型。

  教师:如果我们用笔来画小蚂蚁,可以怎样画?

  2.(集体备课修改)为了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画。教师示范。

  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做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样画?它可能在做什么?

  (三)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由画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画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出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提醒保持画面整洁。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评价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

  师幼共同欣赏,重点评价蚂蚁的造型和画面内容丰富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可以收集多种坚果壳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选择重新换种方式创作作品,或进行更丰富的造型。

《小蚂蚁》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阅读和大书阅读相结合理解故事内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蚂蚁,了解有关蚂蚁体态特征、生活习性,学习小蚂蚁的律动,蚂蚁头饰,大书,小书,字卡:拉、推、搬、抬、撑、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蚂蚁头饰,问:“小朋友看今天谁来和我们玩游戏呀?小蚂蚁要搭建一个大舞台,我们和小蚂蚁一起搬木材好吗?”做小蚂蚁律动进教室。

  2)、与幼儿分享交流:你们见过小蚂蚁吗?在哪见的?它们在做什么?喜欢吃什么?

  2、幼儿自主阅读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群勤劳快乐的"小蚂蚁,它们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它们在做什么?”用音乐指挥幼儿自主阅读小书。

  3、大书阅读

  1)、师:你看到小蚂蚁在做什么?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是不是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2)师:除了刚才小朋友说的,你们还发现了小蚂蚁在做什么呢? 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3)师:老师还发现了。(补充幼儿没有发现的页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4)、师:今天小朋友都很棒,能发现了小蚂蚁搬东西的很多动作,现在我们一起完整地来看看这本大书。教室逐页展示图画,边阅读相关的文字。

  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很多小蚂蚁搬运东西的本领,我们一起去帮小蚂蚁搬木材吧。

《小蚂蚁》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激发了幼儿对蚂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活动分析:

  通过“小蚂蚁”这个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蚂蚁的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使幼儿亲近小动物、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注重幼儿对蚂蚁观察、了解和亲近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小蚂蚁,观察了解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和体验喂小蚂蚁的快乐,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善于思考、亲身体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小百科:蚂蚁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小蚂蚁》教案4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大书、有关蚂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出现蚂蚁的"图片,幼儿观察。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它长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它们喜欢吃什么?是怎样活动的?”

  二、 阅读活动

  1、 阅读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了解故事名称,并初步知道一些蚂蚁的习性。

  2、 第1页:这是哪儿,小蚂蚁在干什么?旁边的草地上有什么?

  3、 第2页:小蚂蚁发现了什么?小蚂蚁要做什么?你想用什么词来描述它们的动作?你能学学它们的动作吗? 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4、 第3页:它们又在干什么?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吗?请你学一学,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5、 第4页:小蚂蚁又发现什么?它们是怎样运送这些小米粒的?用什么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大家来学一学这个动作,请幼儿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念这个动词。

  6、 第5页:小蚂蚁还发现什么食物?小蚂蚁是怎样运送碎饼干的?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蚂蚁的动作?我们来学一学蚂蚁的动作。

  7、 第6页:下雨了,谁去躲雨了?她们是怎么躲雨的?小蚂蚁是怎么躲雨的?

  8、 第7页:什么东西是小蚂蚁的船?小蚂蚁怎样把它的食物运回家的?

  三、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 阅读文本。

  教师逐页展示图画,边观察图画,边阅读下面的文字,重点理解每页用到的动词。

《小蚂蚁》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激发了幼儿对蚂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活动分析:

  通过“小蚂蚁”这个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蚂蚁的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使幼儿亲近小动物、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注重幼儿对蚂蚁观察、了解和亲近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小蚂蚁,观察了解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和体验喂小蚂蚁的快乐,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善于思考、亲身体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小百科:蚂蚁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小蚂蚁》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并尝试用撕贴的方式表现。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背景图。

  2.小蚂蚁模板、打孔的黑纸(大、中、小)每个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大圆:这是一个——圆形,猜猜,会是什么呢?

  2.再出示一个小圆:现在是几个圆?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两个圆,像什么?

  3.出示一个大椭圆: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大圆、一个小圆、一个长长圆圆的,三个圆连在一起会是什么呢?

  (二)观察图片,了解特征

  1.出示眼睛、触角、腿:看看!是谁呀?原来是小蚂蚁。大大的圆是蚂蚁的——头,小圆是蚂蚁的——胸,长长圆圆的是蚂蚁的大肚子。它的头上长着两根触角,我们可以说一对触角。小蚂蚁有几条腿?一起数数!

  2.小结:小蚂蚁,真可爱;小小身体三个圆;一对触角在头上;六条小腿爬得快。

  (三)、寻找朋友,模仿动作

  1.你们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吗?(出示课件图片)是呀!小蚂蚁的家就在泥土里,它要去找好朋友啦!

  2.播放课件念儿歌:小蚂蚁,真可爱;小小身体三个圆;一对触角在头上;六条小腿爬得快。它找到了第一个好朋友。见到了朋友,小蚂蚁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看视频)见到朋友,小蚂蚁怎么做的?伸出一对触角碰一碰,我们也来学学小蚂蚁。(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小蚂蚁真可爱,一对触角在头上;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点头很有礼。你好!你好!)

  3.小蚂蚁和好朋友说再见,继续往前走。(念儿歌:小蚂蚁,真可爱;小小身体三个圆;一对触角在头上;六条小腿爬得快。)它又找到了一个好朋友。你知道小蚂蚁是怎么发现好朋友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录音)原来,小蚂蚁闻着气味就能找到好朋友啦!

  4.小蚂蚁又要找朋友喽!(念儿歌:小蚂蚁,真可爱;小小身体三个圆;一对触角在头上;六条小腿爬得快。)这次,它找到了——一群好朋友。看!小蚂蚁一个跟真一个,走路排队好整齐,就像*一样。我们一起来学学看!(边做动作变念儿歌:敬个礼真神气,一个跟着一个走;排好队伍真整齐,滴答滴答吹喇叭。)

  (四)尝试撕贴,表现形态

  1.小蚂蚁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用小手变出一只小蚂蚁呀?

  2.播放课件:这些就是变小蚂蚁的材料,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怎么变呢?

  3.播放视频:盘子里有三张黑纸片,先拿一张看看,上面有许多*。食指拇指捏一捏,沿着洞洞撕呀撕,撕出了一个小圆形。再拿一张,沿着洞洞撕呀撕,撕下来的纸放到盘子里,又撕出了一个大圆形。再撕第三长长圆圆的。接着把白纸片上的双面胶撕下来放到盘子里,然后找找,大圆是小蚂蚁的头,贴上去。小圆呢?是蚂蚁的胸。还有一个大肚子。小蚂蚁完成啦!看明白了吗?

  4.出示步骤图:食指拇指捏一捏,沿着洞洞撕呀撕,找找蚂蚁的头和胸,最后贴上大肚子。

  5.提出操作要求:旁边的桌子上已经放好了材料,请每个小朋友找一个盘子,去变一变!

  6.幼儿操作,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的小朋友把蚂蚁后面的双面胶撕下来,送到前面蚂蚁的家里。

  (五)唱歌韵律,体验快乐

  1.小三班的宝宝真能干,变出了这么多的蚂蚁,我们和小蚂蚁一起来唱唱歌吧!

  2.愉快地跟着音乐唱歌、做动作,活动结束。

《小蚂蚁》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倾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小蚂蚁》。

  2、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愿意边表演边歌唱。

  3、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团结力量大。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蚂蚁胸饰、西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倾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小蚂蚁》。

  教学难点:

  能够边表演边进行歌曲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猜谜。

  师出示谜语,幼儿猜。

  二、学习歌曲第一段。

  1、第一次倾听。

  今天这只小蚂蚁也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他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教师跟着音乐做动作,让幼儿猜故事内容。)

  2、第二次倾听。

  原来发生了一件小蚂蚁搬西瓜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里和故事里有哪些是一样的。

  (师坐在椅子上唱)

  3、第三、四次倾听。

  歌里有一只小蚂蚁和一只大西瓜,现在我就是小蚂蚁,你们就是大西瓜,现在我要出洞找吃的了,请你仔细听一听我在哪里搬的大西瓜。

  搬了几次大西瓜呢?回答不出时进行第四次倾听。

  4、第五次倾听。

  小蚂蚁搬了4次大西瓜,搬得满头大汗,它一边搬还一边擦汗,它擦汗的时候唱了什么?

  三、分角色表演歌曲。

  1、三人当蚂蚁,其余幼儿当大西瓜。

  刚刚我发现有几只小蚂蚁还发现了不同的大西瓜呢!我现在来请一位蚂蚁弟弟和一位蚂蚁妹妹和我一起搬西瓜好吗?小蚂蚁注意了,要从不同的洞出发哦!

  2、女生当小蚂蚁,男生当大西瓜,然后交换。

  我先请小女生当小蚂蚁,小男生当大西瓜,玩之前要先说游戏规则,大西瓜是怎样在地上的呢?(躺在地上)

  请一名大西瓜在椅子上表演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西瓜躺在地上给孩子们做示范,再请所有男生扮成大西瓜躺在椅子上,做出不一样的动作,提醒女孩子找不同的男孩子。

  第二次男女生交换。

  四、幼儿集体演唱。

  1、刚刚我看到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会唱这首歌了吗?我要来听一听。幼儿第一次集体唱。

  2、询问幼儿有没有觉得唱的比较困难的地方,有的话老师提醒。

  3、再次演唱。

  现在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歌曲《小蚂蚁》。

  五、出示故事结尾。

  师唱故事结尾“小小蚂蚁爬回洞送消息”问:“我刚刚干什么的?”“你们收到我的消息了吗?”

  再唱“看见一个大西瓜躺在地,用力搬用力搬,嘿呦嘿呦用力搬……”三人合力把西瓜抱回洞里。

  问:“为什么我一个人时没有搬动大西瓜,几个人一起搬就能搬动呢?”

  小结: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力量大。

  六、结束。

  这个故事结尾告诉我们大西瓜已经搬回家了,大家高不高兴啊?别忘了哦,我待会送消息送到的小蚂蚁要跟着我一起去帮忙搬大西瓜哦!(搬着西瓜*室。)

《小蚂蚁》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阅读和大书阅读相结合理解故事内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蚂蚁,了解有关蚂蚁体态特征、生活习性,学习小蚂蚁的律动,蚂蚁头饰,大书,小书,字卡:拉、推、搬、抬、撑、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蚂蚁头饰,问:“小朋友看今天谁来和我们玩游戏呀?小蚂蚁要搭建一个大舞台,我们和小蚂蚁一起搬木材好吗?”做小蚂蚁律动进教室。

  2)、与幼儿分享交流:你们见过小蚂蚁吗?在哪见的?它们在做什么?喜欢吃什么?

  2、幼儿自主阅读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群勤劳快乐的小蚂蚁,它们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它们在做什么?”用音乐指挥幼儿自主阅读小书。

  3、大书阅读

  1)、师:你看到小蚂蚁在做什么?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是不是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2)师:除了刚才小朋友说的,你们还发现了小蚂蚁在做什么呢? 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3)师:老师还发现了。(补充幼儿没有发现的页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4)、师:今天小朋友都很棒,能发现了小蚂蚁搬东西的很多动作,现在我们一起完整地来看看这本大书。教室逐页展示图画,边阅读相关的文字。

  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很多小蚂蚁搬运东西的本领,我们一起去帮小蚂蚁搬木材吧。

《小蚂蚁》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小蚂蚁,知道小蚂蚁的生活习性。

  2、喜欢小蚂蚁萌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学会观察、认识小蚂蚁。

  活动准备:

  玻璃瓶里装有泥土和小蚂蚁。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他们都有什么本领吗?

  观察小蚂蚁在泥土里的活动,知道小蚂蚁会钻洞,造房子。

  2、与幼儿交流:

  告诉幼儿小蚂蚁是用触角交谈的,它们在搬运粮食的时候是集体搬粮食的等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二:

  活动名称:小蚂蚁运粮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膝着爬行,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重点:

  继续练习手膝地着爬行。

  活动准备:

  小米袋、独木桥若干,画有猫、鸡、鸭头像的小房子三幢。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蚂蚁头饰)我做小蚂蚁的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蚂蚁听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吧!”

  幼儿扮演小蚂蚁,爬到场地中间。

  教师带领幼儿做小蚂蚁模仿操,活动身体。

  2、爬的练习:

  —“我们小蚂蚁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猫、鸡、鸭)

  爬动着依次向小猫、小鸡、小鸭去问好,然后在爬回自己家来。

  3、游戏活动:

  —“冬天要来了,我们小蚂蚁要搬一些食物回家过冬啦!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河对岸的草丛里就有许多粮食,看谁最聪明,能找到,把米背回家。”

  全体幼儿按照一定的路线寻找米袋,背在背上,可重复数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4、结束活动:

  —“蚂蚁宝宝背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蚂蚁蚂蚁真快活。”

  幼儿放松身体,离开场地。

《小蚂蚁》教案10

  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2、通过作画,了解蚂蚁的组成部分和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画画的乐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不同动态的蚂蚁照片。

  环境准备

  《美工》,油画棒人手一份,范画。

  重点难点

  学习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蚂蚁

  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三、有效语言设计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

  2、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

  3、先画蚂蚁的头,后画蚂蚁的胸,再画蚂蚁的腹。最后在身体下面画上六条腿。画好蚂蚁后你还可以想想蚂蚁在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

  4、在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

  四、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并示范画蚂蚁。

  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下面我们就来“变”小蚂蚁。

  我们选一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交代作画步骤:园园的头——园园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法:横着刷或竖着刷)

  五、布置任务,交代要求。

  六、幼儿练习,指导幼儿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1、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 鼓励 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 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 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七、展示作品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及绘画色彩的美感。

  2、表扬鼓励画面布局合理,动态不一的作品。

  活动延伸:

  参观其余组的作品,并把图画编成一个故事。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不足:

  对作品评价时,语言还不够精炼。


《蚂蚁》教案10篇(扩展3)

——《蚂蚁》教案10篇

《蚂蚁》教案1

  课前预习:

  1.搜集并了解作者南帆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标出文中生字词及褒扬人的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3.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改过本文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播放儿歌《蚂蚁搬豆》,让学生回味儿时童趣,有什么感触?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教师随机解说: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板书课题与作者,让学生谈谈对南帆的了解)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 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 ”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 、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手段,而提高读写能力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作业布置就结合本文及“表达交流”,突出读写结合的特点。但在文本讲解过程中体现还不足。

  3.学生对于感悟式写法借助联想,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还难免落入俗套,不能别出心裁,这需要在增加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注意体验生活。

《蚂蚁》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引发幼儿学习蚂蚁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小百科: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3

  一、活动名称:

  《蚂蚁》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

  3、渗透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及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三、活动准备:

  关于蚂蚁多媒体课件、《蚂蚁搬豆》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1、出示蚂蚁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特征。

  “今天老师请小蚂蚁来做客,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小蚂蚁长的什么样子?”(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小蚂蚁有几只脚?”(幼儿一起点数:6只细细的脚)

  “蚂蚁头上有什么?(眼睛、口、触角)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幼儿猜测,最后教师小结: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2、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蚂蚁?”(草丛里、地上、树上、活动室里等。)

  “都见过什么样的.蚂蚁?”(会飞的蚂蚁、会爬的蚂蚁;黑蚂蚁、白蚂蚁、黄蚂蚁和红蚂蚁)

  “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3、利用谈话激励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蚂蚁喜欢生活在外面的草地里,那么为什么会在咱们的活动室里看见小蚂蚁呢?它们来干什么呢?”(吃小朋友撒下的点心渣、饭粒。)

  “怎样吃点心、吃饭,才能不撒渣子呢?”(幼儿相互说一说,并用动作模仿一下正确的进餐姿势)

  4、 结合故事《蚂蚁搬豆》,引导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你会经常看到一只蚂蚁还是许多蚂蚁?为什么蚂蚁喜欢群聚在一起呢?听一听故事《蚂蚁搬豆》你就会明白了。”

  5、在音乐游戏《蚂蚁搬豆》中愉快的结束。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户外喂蚂蚁,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各种动态,以便于进行绘画活动《有趣的小蚂蚁》。

《蚂蚁》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蚂蚁》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

  二、寻找小蚂蚁

  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寻找小蚂蚁洞穴

  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

  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启发小朋友认真观察,小蚂蚁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头、上身、手、腿等,头上有没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远处放一些馒头渣,看看小蚂蚁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蚂蚁

  用小树枝往小玻璃瓶中赶小蚂蚁,看看能不能赶进去,把自己带的水果糖放一点到小玻璃瓶中,打开瓶盖,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蚂蚁。把捉到的小蚂蚁带回家里,给家里人说说通过你今天的观察,知道的小蚂蚁的知识,并让家长把小朋友说的写下来,拿给老师看。

  六、游戏“我是小蚂蚁”

  让小朋友扮演小蚂蚁表演,加深对小蚂蚁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图片或课件,能让他们看到其它样子的蚂蚁,就会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认为蚂蚁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的。另外,由于蚂蚁体型小,头部的组织观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放大镜的话,会观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观察课,应该选择容易观察清楚的动物会更好。

《蚂蚁》教案6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四、教学准备

  1、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2、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1、室外观察蚂蚁

  ①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②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③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④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⑤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⑥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①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②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③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④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⑤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等方面的信息。

  六、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蚂蚁》教案7

  教学目标:

  1、熟读儿歌《小蚂蚁》

  2、培养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受到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出示开启诗

  (课件出示)师:亲爱的的小朋友,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晨光变成书本的跳跃,诵成玲珑的诗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晨诵。昨天,漫天飞舞的雪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就是可爱的雪娃娃,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这首儿歌。

  二、复习儿歌《雪娃娃》

  过渡:太阳公公抱走了雪娃娃,老师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蚂蚁图片)

  三、学习新诗《小蚂蚁》

  师:对,是小蚂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写小蚂蚁的这首儿歌吧。

  1、师范读。

  2、生自读。

  3、指名读。(正音)

  请学生领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

  做动作读;填空读。

  4、问题:

  小蚂蚁见面为什么碰碰小胡须?为什么排队走?

  请你夸夸小蚂蚁。

  5、拓展:

  我们早晨见到小朋友怎么说?见到老师呢?

  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出示自编诗

  小朋友,有礼貌,早晨见面问个好。早上好,早上好!新的一天来到了,我们一起上晨诵。指名读、齐读。

《蚂蚁》教案8

  一、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出示课件(生字、词)

  a、自由读一读词。

  b、指名读。

  c、全班齐读。

  二、谈话导入

  1、读题,你印象中的蚂蚁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童话故事,相信同学们会对蚂蚁有更多的认识。

  3、再读题,蚂蚁有着怎样的理想?有着同样远大理想的还有——巨人。(板书:蚂蚁巨人)

  4、书上用怎样的词组形容他们的呢?

  5、若单从外形上看,你觉得哪个更容易实现上天的理想?

  三、学文

  其实,事情往往并不象我们预测的那样。有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得知蚂蚁和巨人都想上天很高兴,他把他俩带到一棵通天树下,说:“这是一棵通天树,你只要顺着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一)树高

  1、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出示词组填空)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树很高很高?(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2、师范读,生闭眼想像。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描述)

  3、你能读出树的高大吗?

  (二)巨人的话

  1、面对这样直插云霄的通天大树,巨人和蚂蚁会怎样呢?先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再互相说一说。

  2、巨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指名回答同时出示相关的语句。

  3、你就是那位巨人,你在说这些话时心里怎么想的?快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4、哪位巨人愿意向我们吐露心声?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这是一位xxxx的巨人。师一边请学生读,一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巨人。

  5、当老爷爷鼓励他试一试是,他是——连连告退。

  6、创设情境,理解“连连告退”。现在老师就是老爷爷,那个小巨人愿意听听我的劝告?

  (三)蚂蚁的话

  1、可是小小的蚂蚁却语出惊人,他怎么说的?(出示相关语句)

  2、他的话应该怎样读?先自由试读。

  3、指名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4、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播放课件:小蚂蚁遇到了重重困难)

  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蚂蚁还会遇到哪些险阻?

  5、面对困难,小蚂蚁会怎样?是呀,因为小蚂蚁说过xxxxxxxx,还说过xxxxxxxxxxxx,它坚信xxxxxxxxxxxxx。

  (师引读,生接读)

  四、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它上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此时此刻,你想对蚂蚁说什么?

《蚂蚁》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2.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3.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2.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3.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4.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

  (1)师:蚂蚁*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2)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3)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4)师: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5)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出示相应的材料:看看这里的哪些东西在捉蚂蚁的时候会用得着?昆虫盒用来做什么?放大镜可以用来做什么?纸和笔可以用来做什么?去捉蚂蚁时还要注意什么?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1)教师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2)用放大镜仔细看看小蚂蚁有几只脚?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它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会动?学一学它是怎么动的?

  4.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3)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蚂蚁》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只在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____”“﹏”“=”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上天的蚂蚁》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凭借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读懂课文,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对执教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是通过研读、赏读课文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要想实现目标,靠得不是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体会树的高,这是条件。再让学生对比巨人和蚂蚁分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还通过白胡子爷爷对两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读、思、感悟文本,从而体会出努力的含义。

  此外,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读中感悟文意,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感受到蚂蚁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质,在读中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情怀。

  还有,就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设计“小练笔”的环节,对学生体悟到的情感进行升华,让学生写写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去努力、去奋斗。

  当然,回顾自己的这堂课,教师的评价多于学生的评价,形式非常单一,这样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评价自己和同学,学会发现同学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作为年轻教师,我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稍有欠缺,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不能灵活变通。今后我应多加努力,扎实训练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评课老师予以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我一定虚心受教,谢谢大家!


《蚂蚁》教案10篇(扩展4)

——《小蚂蚁》美术教案10篇

《小蚂蚁》美术教案1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处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树木发芽了,小虫子钻出来了,小蚂蚁成群结队的运粮食,小蜜蜂和小蝴蝶到处飞舞,有的小朋友还带来了宠物蚂蚁到教室里喂养,大家对蚂蚁产生了很高的好奇心!他们天天去看看、照顾小蚂蚁,于是生成了小蚂蚁这次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三个圆的方法画出小蚂蚁不同的动态。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湿粉笔、书面纸、小蚂蚁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蚂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请你们开动脑筋,看谁最先把它猜出来?

  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蚂蚁)——你们可真聪明呀!你们见过蚂蚁吗?你们知道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教师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可以让你更快地记住蚂蚁的外形特征儿歌:蚂蚁外形要记住,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头上长,三对足在胸部。

  二、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那你们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呀?

  ——蚂蚁是怎样找食物的啊?

  ——蚂蚁今天遇到了一个困难,它们的家被别人破坏了,不能再住了,所以它们只能搬家了,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它们挖一个新的家,你们愿意吗?

  三、幼儿绘画蚂蚁的"畅想之家"——今天就请你们帮助蚂蚁打洞,建造一个新的家吧!让所有的蚂蚁都能搬进你们帮它们建的新家。

  (1)用线条打地洞,帮蚂蚁建造新的家.

  (2)建好新的家后请蚂蚁住进新家。

  (3)在新家里添加一点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商量并有分工重点指导:提醒幼儿线条要接住,中间不可以断掉。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尽可能画出不同的形态。

  四、交流分享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给蚂蚁建的新家。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小蚂蚁》美术教案2

  教学内容

  美术活动《小蚂蚁》

  重点难点

  蚂蚁的主要特征进行绘画

  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作

  教学目标

  1.了解蚂蚁外型特征并进行绘画。

  2.能画出蚂蚁的不同形态变化并丰富画面的背景。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在*时的生活中见过蚂蚁

  环境准备

  范画,作画工具。

  过程与策略

  一、观察蚂蚁导入。

  说说蚂蚁的特征

  二、欣赏图片

  1.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

  2.幼儿说说画面的特征。

  三、讨论并绘画

  1.引导幼儿说说作画步骤。

  2.教师示范画难点。

  四、作品展示

  1.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的画,其他幼儿进行评议。

  2.教师提出优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

  有效语言设计

  1.说一说蚂蚁长什么样?

  2.蚂蚁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呢?

  3.图片上都画了什么?蚂蚁在哪里?在干什么?做了哪些动作?

  环境辅助

  出示范画

《小蚂蚁》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集体备课修改)《指南》中指出提出建议:教师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其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观察和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例如本课程中抓住蚂蚁的特点来学习。原学习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目标改为用水彩笔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在观察蚂蚁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组合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3.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后再粘贴瓜子。

  活动准备:

  1.(集体备课修改)结合《指南》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改为勾线笔、纸,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3.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观察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如拐弯时头是怎样的,胸、腹又是怎样的)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如不同动态、行动方向)。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二)(集体备课修改)考虑到教学准备的材料,学习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改为画各种造型的蚂蚁。

  1.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进行蚂蚁造型。

  教师:如果我们用笔来画小蚂蚁,可以怎样画?

  2.(集体备课修改)为了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画。教师示范。

  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做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样画?它可能在做什么?

  (三)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由画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画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出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提醒保持画面整洁。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评价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

  师幼共同欣赏,重点评价蚂蚁的.造型和画面内容丰富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可以收集多种坚果壳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选择重新换种方式创作作品,或进行更丰富的造型。

《小蚂蚁》美术教案4

  活动目标:

  1、用不同大小的圆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蚂蚁的外形特征。

  2、初步学习用水粉笔画波浪线、折线、弧线这几种线条的技能。

  3、通过水粉笔的创作,体会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的水粉颜料每张桌子一份。

  2、水粉笔每张桌子八支。

  3、铅画纸每人一份,报纸每人一份。

  4、毛巾每桌两块。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今天周老师要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一边拿起白色蜡笔画一边说:上变变下变变,左变变右变变,中间再给它变一些。

  二、讨论演示:

  1、你们猜猜,我变了些什么?

  2、我变了许多可爱的小精灵,我给他们铺一些彩色小路,请它们快快钻出来好吗?(好)(教师拿起水粉笔,醮上各色颜色,在纸上用曲线画出许多彩色小路,变出了许多小蚂蚁)

  三、讲解示范:

  1、蚂蚁变出来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想不想变一变。

  (想)

  (1)演示蚂蚁的画法:在草地上有一个皮球在玩耍,后来又来了一只乒乓球,它在后面拉住皮球的衣服,开起了小火车。一个大蛋蛋看见了也很想和他们一起玩,于是它拉在乒乓球的后面,也和它们玩起了游戏。瞧!你们看,三件东西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小动物啊!(小蚂蚁)

  (2)皮球是蚂蚁的头部,乒乓球是蚂蚁的胸部,大蛋蛋是蚂蚁的腹部,最后在蚂蚁的胸部下面给蚂蚁画上六只小脚。

  2、小蚂蚁在纸上变得越多,你的本领就越大。在纸上每一个角落都给它变满了。

  3、变好了小蚂蚁以后,我们请水粉宝宝来帮忙,给小蚂蚁找一些小路。这些小路我们可以画成像走迷宫一样的线条——折线:像小山坡一样的线条——波浪线;像彩虹桥一样的线条——弧线。

  四、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1、提醒幼儿蜡笔画蚂蚁的时候,圆圈要画的重一点。

  2、水粉笔要拿得高一点,水粉颜料要涂得均匀。

  3、要把整张纸都涂满颜色,注意桌面、衣服的清洁。

  五、评价:小朋友的小路都画得这么漂亮,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吧。

《小蚂蚁》美术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改变蚂蚁头和身体方位来表现蚂蚁的爬、坐、站等不同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范例;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

  ——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朋友的过冬方法呢?

  二、欣赏和讨论

  ——师:我的这位动物朋友是谁呀?它长得怎么样?

  ——师:根据教师记录的小蚂蚁的动作来猜测它们可能都在忙着做什么事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兵蚁:你能从哪里看得出它站得很精神?身体挺得直直得,精神饱满地在保卫家园。

  2、蚁后:蚂蚁妈妈也就是蚁后正在照顾刚刚出生的小宝宝。那它是怎么照顾小宝宝的呀?你是从哪里看出蚂蚁妈妈是坐着的?(幼儿示范)

  3、工蚁:刚才我们说到了正在保卫家园的兵蚁,也说到了正在照顾小宝宝的蚁后,接下来这两只小蚂蚁又在忙什么呢?它们是怎么搬的?为什么只有三只脚?(解决重叠)

  三、幼儿创作

  —— 师:蚂蚁王国真热闹啊!兵蚁们在保卫家园,工蚁们在忙碌地准备过冬的食物,蚂蚁妈妈也在忙着照顾小宝宝。遗憾的是,老师这次只访问了三个蚂蚁洞,知道了它们在做些什么事情,你们看,还有这么多的蚂蚁洞还不知道呢!怎么办呢?那我就请你们帮忙,想想小蚂蚁可能在蚂蚁洞里忙些什么,将你的想法画下来,好吗?

  要求:每人一张,画好的小朋友把画按照背后的数字排在这块展板上。

  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布置成一个“蚂蚁过冬”的场景。

  活动反思:

  1、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重复幼儿的回答情况较多,没有进行有效的追问。

  2、教师没有将蚂蚁的种类“兵蚁、工蚁、蚁后”这方面的概念在范例欣赏观察的环节中给予孩子,忽略了这个教育机会,虽然只是一笔带过,并不是活动重点,但知识就是积累而成的,对于孩子的经验积累是有必要的。

  3、欣赏讨论范例时,由于教师是同时出示三种不同动态的蚂蚁,难度上没有了层次性,虽然教师每一个动态解决什么重点比较清晰,但由于是同时出示,导致幼儿选择讨论的时候一开始就关注了爬的蚂蚁,打乱了教师的思路,所以这环节显得比较混乱。

  4、教师将活动重点定为坐的动态以及重叠,在活动中以讨论和示范的方式基本解决。

  5、教师在作品呈现上采用了与以往每个孩子一张绘画纸的不同形式,将所有孩子的绘画纸贴在展板上,事先画好一个大型的蚂蚁王国,让孩子在每个蚂蚁洞中进行想象创作,完成后重新展示出来,最后的作品能给于孩子比较大的成功感和视觉冲击。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体现了一个合作完成一幅画的合作性。并且在这中间也考虑到能力的差别,给能力较弱的孩子比较小的蚂蚁洞,能力强的孩子比较大的,多点空间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考虑到了在展板和作品背后用数字进行一一对应。

  6、孩子的作品中,蚂蚁的足的动态很丰富,也想了很多过冬的情景,有打扫卫生、踢足球、荡秋千、上课等等,很热闹。但是对身体的动态,比如爬和坐,与教师预计的少一点,有的孩子需要提醒。

《小蚂蚁》美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表现蚂蚁的基本特征以及画面背景。

  2.能大胆想象蚂蚁飞上天的各种办法,并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3.乐意在集体面前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彩色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31页,鼓励幼儿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的故事。

  2.启发幼儿仿编故事,提问: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蚂蚁的基本形象特征、上天的方法以及画面背景。

  (1)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画蚂蚁的基本方法,提问: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蚂蚁的头上有什么?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下面有几条腿?(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

  (2)引导幼儿表现蚂蚁是借助什么材料上天的,上天后,天空中有什么?地面上有什么?

  4.提出绘画要求。

  (1)蚂蚁要清晰,不要画得太小。

  (2)在画面下方画出地面上的事物,在画面的中间和上面要画出天空中的背景。

  (3)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5.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观察,对幼儿进行简单地指导。

  6.请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蚂蚁飞上天》,并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说说小蚂蚁是怎样飞上天的。

  7.教师对幼儿的想象画进行简单地评价,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活动反思:

  我给幼儿组织了一节语言活动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了》。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活动带给我的成功与不足。

  成功之处:首先在出示图片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老师提问幼儿答的模式,而是让幼儿按顺序自主观察这四幅图,留给幼儿思考与相象的空间,从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创造性想象得到提高;其次在组织幼儿讲述中,我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讲述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想说不敢说,幼儿的心理压力大,害怕说错。本活动中,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为了打消幼儿的顾虑,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特别强调“你觉得”。在幼儿讲述时我对幼儿的言论一般不做评论。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不追求标准答案,从而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如有些幼儿说地方时,一些说在草地上,一些说在草原上,一些说在森林里,一些说在花丛里;在说情节时,一些幼儿说是蜻蜓帮助小蚂蚁想出让蒲公英带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一些说是蜻蜓要带小蚂蚁飞上天,可是蜻蜓没有力气背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一些说小蚂蚁请蜻蜓带它上天,蜻蜓不乐意,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等等。当幼儿讲述时思维枯竭,快要没辙的时候,我能及时予以点拨,并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的关键,于是我注意抓住关键点去提问,为幼儿思维的进一步扩展搭建“支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总之从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创造性相象、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不能面对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提高。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在词汇应用方面我做得还不够,没有教给幼儿更多的词语;同时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让幼儿给自编的故事起名字,这可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啊。

  通过这次活动的反思,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自己的业务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继续加油!

《小蚂蚁》美术教案7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抹灭的,每当教师拿剪刀的时候,他们总会围在旁边好奇地观看。由于年龄较小,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操作能力仍比较欠缺。本次活动正是为满足幼儿好奇心、发展幼儿操作能力而设计的。通过活动提供让幼儿学习使用剪刀的机会,引导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出圆形和波浪线,同时学习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此活动的兴奋点。

  2、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圆形和波浪线的情况。

  3、幼儿进行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情况。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圆头剪刀、铅画纸、彩色纸(事先在上面画有较大的圆形)、水彩笔、油画棒、浆糊、纸制蚂蚁模板(一大一小)。

  2、 经验准备:

  ⑴ 学习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画、剪波浪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两个蚂蚁模板)冬天到了,蚂蚁爸爸造了一间新房子,看看是什么样的?(出示画有较大圆形的彩色纸)蚂蚁一家住在这里可舒服啦!小蚂蚁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它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想一个人住一间房间。” 蚂蚁爸爸同意了。

  二、讲解示范

  1、 我们帮小蚂蚁把房子隔开来,变成了两个房间。(教师在圆内画波浪线)

  2、幼儿操作用弯弯的线把小蚂蚁的家分成两个房间。

  三、观察演示,幼儿操作

  1、 设疑:这几天老是下雨,小蚂蚁的房子就要淹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小蚂蚁搬家)

  2、学习使用剪刀

  ⑴ 示范用剪刀沿线条剪,剪一点,转一转。(先剪出圆形,再沿着波浪线把圆形一分二。)

  ⑵ 幼儿学剪,教师观察指导:

  ① 指导幼儿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观察幼儿能否沿着轮廓线,剪一点,转一转。

  3、学习粘贴(也可放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搬呀搬,搬到哪儿去呢?这里有一块空空的地方。(出示铅画纸)

  ⑴ 示范粘贴

  先把小蚂蚁住的小房间搬过来。再搬爸爸妈妈住的大房间,弯弯的地方是房间的门,两间房间门对门,中间留出一条路,它们就可以走来走去,相互关心。(教师示范把弯弯的波浪线间隔一定距离粘贴。)

  ⑵ 幼儿粘贴,观察指导

  观察幼儿能否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地粘贴。(指导语:两间房间弯弯的地方对对好,中间分开一点,有一条路。)

  四、活动讲评、提出要求: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2、 小蚂蚁的新家搬好了,快把小蚂蚁请进去。(幼儿随意用水彩笔在上面点小点子)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

《小蚂蚁》美术教案8

  活动目标:

  1.(集体备课修改)《指南》中指出提出建议:教师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其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观察和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例如本课程中抓住蚂蚁的特点来学习。原学习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目标改为用水彩笔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在观察蚂蚁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组合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3.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后再粘贴瓜子。

  活动准备:

  1.(集体备课修改)结合《指南》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改为勾线笔、纸,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3.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观察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如拐弯时头是怎样的",胸、腹又是怎样的)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如不同动态、行动方向)。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二)(集体备课修改)考虑到教学准备的材料,学习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改为画各种造型的蚂蚁。

  1.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进行蚂蚁造型。

  教师:如果我们用笔来画小蚂蚁,可以怎样画?

  2.(集体备课修改)为了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画。教师示范。

  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做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样画?它可能在做什么?

  (三)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由画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画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出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提醒保持画面整洁。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评价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

  师幼共同欣赏,重点评价蚂蚁的造型和画面内容丰富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可以收集多种坚果壳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选择重新换种方式创作作品,或进行更丰富的造型。

《小蚂蚁》美术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用水彩笔添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在观察蚂蚁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组合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3.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后再粘贴瓜子。

  活动准备:

  1.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3.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观察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如拐弯时头是怎样的,胸、腹又是怎样的)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如不同动态、行动方向)。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二)学习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

  1.观察准备的材料,引出活动方式。

  教师:这是什么?以前它有什么用?今天我们要用瓜子来作画。

  2.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进行蚂蚁造型。

  教师:如果我们用它来拼贴小蚂蚁,你觉得它像蚂蚁的什么地方?可以怎样拼?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帮助拿棉签蘸乳胶,幼儿粘贴好后添画脚和触角。

  分析幼儿的示范。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干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样拼?它可能在干什么?

  4.讨论怎样使用乳胶粘贴。

  教师:谁发现这只蚂蚁是怎样固定在画面上的?

  5.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抹乳胶的动作和方法。

  教师:瓜子很小,怎样抹乳胶?

  (三)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由拼贴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变换瓜子的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出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

  提醒幼儿正确使用乳胶:根据自己的需要,蘸少量乳胶涂抹在相应的位置,保持画面整洁。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评价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

  师幼共同欣赏,重点评价蚂蚁的造型和画面内容丰富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拼贴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收集多种坚果壳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选择继续完成作品,或进行更丰富的造型。

《小蚂蚁》美术教案10

  活动背景

  油画棒和水粉都是一种作画的工具,对于幼儿来说,油画棒和水粉都是一种比较简单又好用的绘画工具,油画棒比水粉更简单,不过油画棒和水粉的结合也可以绘画出优秀的作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油画棒与水粉相结合的作画方法表现小蚂蚁。

  2、增加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

  2、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白纸,废旧报纸。

  3、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教师手持魔术棒说:你们好!我是魔术师,今天我要给你们变一个好玩的魔术。

  出示范画:看,这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对不对?现在,我要马上把它变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相不相信?你们想让我变出什么画呢?(请个别幼儿猜一猜。)

  我到底能变出什么呢?好,魔术马上开始。

  将范画贴在黑板上说:变变变!(迅速将颜料刷到范画上,“变”出蚂蚁)你们说,我变出什么呀?(蚂蚁)

  你们想不想也来当魔术师变出可爱的小蚂蚁呀?我们一起来学吧。

  (二)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并示范画蚂蚁。

  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下面我们就来“变”小蚂蚁。

  我们选一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交代作画步骤:园园的头——园园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法:横着刷或竖着刷)

  (三)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鼓励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四)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结束语:我们回去把这个魔术教给其他小朋友玩好吗?


《蚂蚁》教案10篇(扩展5)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1

  一、指导思想

  本班幼儿年龄在3-4岁之间。

  三岁以后,孩子们的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容易生病,精力比以往更加充沛,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精细动作。他们通过在婴班阶段的学习,逐渐学会初步的生活自理。比如,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在*的帮助下自己穿衣服等。由于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这个年龄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在认知方面,他们依然是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特点是先做再想,不会想好了再做。

  在游戏时候,一部分刚三岁的幼儿处在*行游戏阶段,他们会较独立自己玩耍。一部分三岁半的孩子,逐渐习惯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候,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适合他们的活动方式和游戏方式。

  二、现状分析

  在语言发展方面,本班98%的幼儿能够专注地听老师讲故事或者听录音机播放故事;90%的幼儿能认真的听老师提要求或者示范讲解。72%的幼儿能有礼貌的听同伴回答问题;28%幼儿不能耐心听同伴讲话,急于打断别人说话;个别幼儿对老师的召唤“充耳不闻”。

  在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孩子们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并且愿意开口说话,表现在:和老师说话时表情更为放松,和同伴玩耍时出现了自由对话,在活动中原意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喜欢模仿别人的回答。同时,也显示出不同月龄段的幼儿在言语能力上的月龄特征。例如,2岁10月—3岁2月的幼儿,发音吐字不清楚,表述短语不完整。沟通起来较为困难。3岁2月-3岁6月的幼儿发音吐字较为清楚,能较清楚的说出短语,短句,在老师耐心的引导下能将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3岁6月以上的幼儿,能比较清楚的说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缺乏连续性,在老师的鼓励下原意和同伴交流,有时候还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主动和老师交流。

  为了让幼儿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感受到幼儿园的乐趣,并且乐意开口,能大胆的说话。近阶段,我们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式的氛围,让胆小的幼儿能放松心情,原意和同伴及老师说话。通过丰富、多样化和生活化的材料与环境提供,让幼儿在独立、自由的选择内容中喜欢玩、学会玩儿。并且,让幼儿在已经经历过一些最感兴趣的活动后,借助一定的媒介,激发幼儿想说,要说的欲望。

  三、活动分析

  是一首朗朗上口、极富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简单生动的描写和几个象声词的运用就把小蚂蚁搬运食物时的形象准确地勾画出来。并巧妙地通过诗歌表达的一个道理:蚂蚁能背起比本身重好几倍的东西,小蚂蚁是一种很勤劳的小动物。诗歌中的象声词也运用地非常好。‘嗨嗬,嗨嗬’说的是蚂蚁搬运东西时发出的声音,‘喔哦’是对小蚂蚁的力气大发出的赞叹。针对现在大多数幼儿由于家庭宠爱养成不愿吃苦,不愿劳动的情况,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首儿歌就非常适合当前的教育状况。

  四、教学目的

  1、熟悉诗歌内容,会用动作和象声词表现小蚂蚁的劳动场面。

  2、观察小蚂蚁很小的身体特征并学习它勤劳能干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小蚂蚁》

  2、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导观察课件中的小蚂蚁,根据小蚂蚁很小的明显特征,大胆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昨天晚上,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在我家边上,发现了一个新邻居。我的新邻居身体小小的,要是你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你别看它小,力气可大了,可以搬动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食物呢?你能猜出来它是谁吗?”(幼儿做答)

  2、出示小蚂蚁(点击电脑课件)

  (1)它是谁?

  (2)小蚂蚁这么小,它有什么本领呢?

  3、 现在我们来听听儿歌里的小蚂蚁有什么本领?(播放课件《小蚂蚁》)

  4、小蚂蚁会什么本领?背的是什么?

  5、小蚂蚁是怎么背的?(请幼儿用动作模仿)

  6、那小蚂蚁背的时候还发出什么声音?(请幼儿动作加上声音表演)

  7、小蚂蚁背的米比自己的身体要大好几倍,你们说小蚂蚁怎么样啊?(引导幼儿说有力气,了不起。)

  8、重点理解‘了不起’。(可以用竖起大拇指来表示)

  (二)、学习朗诵和表演诗歌

  1、幼儿跟念两次。

  2、为什么最后要用一句喔哦~```(理解惊讶,称赞的意思)

  3、幼儿再次朗诵诗歌并加上肢体语言。

  (三)、学习小蚂蚁勤劳能干的精神。

  1、 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小蚂蚁啊?为什么?

  2、 引出勤劳的主题。

  (四)、游戏:〈小蚂蚁运米〉

  师:现在我们来学学小蚂蚁运米好吗?

  游戏准备:沙包若干,相应的箩筐若干。

  游戏规则:听口哨声响幼儿把沙包放在肩上爬行,谁最先把沙包运到对面的箩筐里谁就赢。

  (五)延伸活动

  1、 可带幼儿到大操场上继续做〈小蚂蚁运米〉的游戏。

  2、

  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捕捉蚂蚁,并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并在了解蚂蚁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关于蚂蚁的音乐、美术、体育、语言各个领域的教育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可扩展为一个主题。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2

  设计意图

  爬是幼儿体育活动中六个基本动作之一,它是一种手膝着地,交替有节奏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四肢肌肉的力量,还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健康发展。我班幼儿特别喜欢在地上爬。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纲要》的规定,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转道爬行动作。

  (2)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3)增进幼儿的方向感及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若干(每个幼儿一个),录音,磁带,铃鼓一个,纸箱四个。

  (2)场地布置:大草坪一块(长7米宽6米),上放有许多皮球,草坪旁有四个纸箱,3米长的垫子4块摆成转道形。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准备活动。

  (1)“今天有许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上课,我们给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怎么说呢?”(客人老师好!)

  (2)出示蚂蚁头饰:这是什么呀?今天我扮蚂蚁妈妈,你们扮蚂蚁宝宝。“蚂蚁宝宝!”“唉!”我带你们到草地上玩游戏,我看我的宝宝谁最聪明,最能干好吗?我们开着车子走吧。

  (3)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带领幼儿做走、跑、跳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2.基本部分

  (1)学习带球求转道爬行。

  a) “草地到了,你们看这草地上有什么呀?”(皮球)“我们能玩游戏吗?”“那我们把皮球收到四周的箱子里吧。怎么收呢?仔细看妈妈是怎么收的。”

  b) 老师示范讲解带球转道爬行。手膝着地向前爬行,球贴前胸,用身体带动前进。

  c) 幼儿练习带球转道爬行,教师指导。

  (2)组织幼儿练习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皮球收完了,我们来玩游戏吧。妈妈让你们爬到哪边,你们就爬到哪边好吗?

  “真棒!”“你们看我这是什么?”(铃鼓)”我的铃鼓摇得快,你们就爬得快,摇得慢,你们就爬得慢,没摇你们就原地不动,好吗?”

  (3)放松活动,调整活动量,让幼儿适当休息一会儿。

  “蚂蚁宝宝真聪明。”现在妈妈给你们表演蚂蚁操,你们认真看,一会儿妈妈带你们做一遍。”

  (4)游戏“蚂蚁运豆豆”

  转道爬行把豆豆(皮球)运回家。

  表扬遵守规则,认真运豆豆的幼儿。

  3..结束部分,放松活动,*室。

  运了那么多的豆豆,高兴吗?我们来跳个舞吧。放音乐《小蚂蚁》,带领幼儿做动作。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激发了幼儿对蚂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活动分析:

  通过“小蚂蚁”这个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蚂蚁的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使幼儿亲近小动物、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注重幼儿对蚂蚁观察、了解和亲近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小蚂蚁,观察了解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和体验喂小蚂蚁的快乐,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善于思考、亲身体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4

  课程分析:

  “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具有意义的学习。*给予儿童的现成知识幼儿往往容易忘记,而他们自己在游戏中自主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却能够长久地保持并使用。优秀的音乐活动《小蚂蚁避雨》非常具有趣味性,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是老师介入的太多,孩子自主学习的形式没有体现,因此想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将《小蚂蚁避雨》的活动在小班进行翻转。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游戏的快乐。

  课程准备:

  小蚂蚁避雨音乐视频或CD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蚂蚁避雨”的故事

  (一)教师出示蚂蚁大图片激发孩子想象。

  导入:

  教师:这是谁呀?

  幼儿:大蚂蚁、蚂蚁国王、蚂蚁勇士。

  教师:这一群蚂蚁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结合故事内容,学唱歌曲

  (一)师边演示图谱,边学习歌曲。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的时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么办呢?小蚂蚁真着急呀!正在这时候,两个小蘑菇看见了,他们一起呼唤小蚂蚁:“小蚂蚁,快快到我的伞下来避一避吧。”

  1、通过提问感知歌曲。

  师: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蚂蚁在干什么?出现了什么?

  幼:小蚂蚁在搬东西。

  幼:下雨了,哗啦啊的。

  师:它们遇到了大雨还是小雨?

  幼儿:小雨

  师:下雨下的时候是什么声音,我们来听听看。

  幼:是沙沙沙,沙沙沙,沙。

  师:那我们用拍手地形式来表现出来。

  幼:孩子们在任意拍打,拍手声音越来越大。

  师:小雨应该是重重地、还是轻轻地?

  幼:轻轻地,

  师;那我们轻轻地跟着节奏来一遍把。

  2、引导孩子观看图谱说第一段歌词:一小蚂蚁,正在搬东西,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下起了雨。

  3、根据图谱,演唱第一段歌曲。

  (二)学唱第二段歌曲

  师:小蘑菇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呢?请你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第二段歌曲)

  (1) 师: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师边念歌词边出示图谱)

  (2)看着图谱把歌词念一念。

  (3)看着图谱轻轻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4)小蘑菇是怎么呼唤小蚂蚁的?我们也来学学吧。

  幼儿:快快快快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避一避。

  王老师扮演小蚂蚁,孩子们当小蘑菇,我们一起说出歌词。

  (5)根据图谱,完整演唱第二段歌曲。

  (三)跟随钢琴伴奏,练习音准完整演唱歌曲两遍。

  三、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歌曲

  (一)通过提问让孩子体验小蘑菇帮助蚂蚁的情感

  (1)师:小蘑菇是怎么呼唤小蚂蚁的?一起说说小蘑菇的话。

  幼:小蚂蚁,你快来,到我这边来。幼:小蚂蚁,下雨了,快进来,我这里可以躲雨。

  (2)师:小蚂蚁在小蘑菇的伞下,一点雨也淋不到,它心里会想什么呢?

  幼:谢谢小蘑菇,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幼:谢谢你,你真可爱。

  (3)一起用动作表演小蘑菇和蚂蚁的动作。

  1、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小蚂蚁是什么动作。

  鼓励孩子做出不同的小蚂蚁搬东西的动作。一起跟随音乐表演第一段。

  2、小蘑菇的动作是什么?小蘑菇除了王老师一样张开小伞,还会怎样张开小伞让小蚂蚁来避雨呢?请幼儿在自己的位置上试着做一做,师表扬做出不同动作的小朋友。

  (5)请女生做小蘑菇,其余男生做小蚂蚁表演。师观察指导幼儿的表演。(音乐)

  (6)结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两遍

  四、谈话结束活动

  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心里非常高兴,小蚂蚁也很感激小蘑菇。小朋友今天扮演小蚂蚁和小蘑菇一起游戏,我们还学会了小蚂蚁避雨的歌曲,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去把这首歌唱给其他的小朋友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课程反思:

  翻转课堂的形式以幼儿为主,老师在本活动中充当了一个辅助者的角色,不介入孩子的思想与表达,依据孩子提出的问题,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其他孩子一起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活动中一开始创设一个非常自由、温馨的氛围,活动初孩子自由讲述故事情节,添加故事内容,孩子的兴趣愈发膨胀,在之后添加动作环节,孩子凭借活动前的学唱经验加上教师的动作提示,大部分孩子都能跟好旋律,完整的唱出歌曲,这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在孩子已经学会初步边唱边表演歌曲时,放手让孩子尝试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小蘑菇地动作,更是在游戏中体验了与伙伴一起表演的乐趣,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萌发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中不足:活动中发现有一两个孩子发展较慢,没有及时在活动中进行加强引导。在添加游戏情节,让孩子表演时,可以不单单是动作的表演,也可以添加有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上,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自主发挥表演。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5

  活动目标:

  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教具一只、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

  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重点:有节奏地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

  歌表演:蚂蚁搬豆。

  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咯。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

  重点:情境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听辨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的,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出门找食物去啦……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境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

  “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地演奏表现故事情景。

  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

  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

  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

  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小蚂蚁叫伙伴一起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景。

  “那么大的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

  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再次和孩子一起探索使用响板由弱到强的演奏方法,团结合力将饭团运回家。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手膝着地爬的游戏中,*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幼儿手膝着地爬的经验。

  物质准备:宽窄不同的爬垫、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场地布置图: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幼儿)爬到蚂蚁洞里做睡觉状,然后说:"蚂蚁宝宝们,天亮了,我们爬出来做游戏吧!"(幼儿依次爬出"蚂蚁洞")请幼儿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爬来爬去、搬东西)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

  2、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进行游戏。

  "蚂蚁妈妈"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这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河。咦?对岸是什么啊?闻起来可真香啊!小蚂蚁想不想把豆子运回家啊?""可是这条河又宽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有一座小桥(爬垫)可以帮你们过河。请你们每次搬一颗豆子,看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妈妈身边。"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路径。教师随机指导幼儿动作完成情况。

  (2)分享交流

  教师说:"小蚂蚁真聪明,你们是怎么掌握*衡,让自己不掉到河里的?""有的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蚂蚁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里去了,怎么才能不让大豆子掉到河里呢?""你刚才是怎样搬豆子的?你觉得哪种办法最好?"

  (3)再次游戏请幼儿再次游戏,验证自己的好方法,同时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运多次。

  3、结束部分:幼儿放松练习:

  师:"我们搬回了这么多豆子,真高兴,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幼儿跟着老师做各种简单动作。

  自由活动:

  活动材料:小车、皮球、沙包、动物摇椅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在固定的区域玩不同的运动器材,鼓励幼儿对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7

  设计意图

  爬是幼儿体育活动中六个基本动作之一,它是一种手膝着地,交替有节奏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四肢肌肉的力量,还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健康发展。我班幼儿特别喜欢在地上爬。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纲要》的规定,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转道爬行动作。

  (2)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3)增进幼儿的方向感及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若干(每个幼儿一个),录音,磁带,铃鼓一个,纸箱四个。

  (2)场地布置:大草坪一块(长7米宽6米),上放有许多皮球,草坪旁有四个纸箱,3米长的垫子4块摆成转道形。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准备活动。

  (1)“今天有许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上课,我们给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怎么说呢?”(客人老师好!)

  (2)出示蚂蚁头饰:这是什么呀?今天我扮蚂蚁妈妈,你们扮蚂蚁宝宝。“蚂蚁宝宝!”“唉!”我带你们到草地上玩游戏,我看我的宝宝谁最聪明,最能干好吗?我们开着车子走吧。

  (3)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带领幼儿做走、跑、跳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2、基本部分

  (1)学习带球求转道爬行。

  a) “草地到了,你们看这草地上有什么呀?”(皮球)“我们能玩游戏吗?”“那我们把皮球收到四周的箱子里吧。怎么收呢?仔细看妈妈是怎么收的。”

  b) 老师示范讲解带球转道爬行。手膝着地向前爬行,球贴前胸,用身体带动前进。

  c) 幼儿练习带球转道爬行,教师指导。

  (2)组织幼儿练习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皮球收完了,我们来玩游戏吧。妈妈让你们爬到哪边,你们就爬到哪边好吗?

  “真棒!”“你们看我这是什么?”(铃鼓)”我的铃鼓摇得快,你们就爬得快,摇得慢,你们就爬得慢,没摇你们就原地不动,好吗?”

  (3)放松活动,调整活动量,让幼儿适当休息一会儿。

  “蚂蚁宝宝真聪明。”现在妈妈给你们表演蚂蚁操,你们认真看,一会儿妈妈带你们做一遍。”

  (4)游戏“蚂蚁运豆豆”

  转道爬行把豆豆(皮球)运回家。

  表扬遵守规则,认真运豆豆的幼儿。

  3、、结束部分,放松活动,*室。

  运了那么多的豆豆,高兴吗?我们来跳个舞吧。放音乐《小蚂蚁》,带领幼儿做动作。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8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爬,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卫生等原因,教师和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尽情地爬。一次,在进行《秋叶飘》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小树林里拣落叶。一队运食的小蚂蚁引起了几个孩子的注意,蚂蚁爬到哪儿,孩子们就追随着爬到哪儿。小班健康学科中对幼儿的爬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而机械的爬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臵了一个蚂蚁妈妈带小蚂蚁散步、游戏、找粮的情境,让幼儿臵身于游戏情境之中,在一系列游戏场景的变换中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倒退爬,以此来满足孩子爬的兴趣和欲望,并相应提高他们爬的能力,于是体育活动《蚂蚁爬爬爬》便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沙包制成的红、绿小粮袋若干,红、绿篮子各一个,体操垫,背景音乐。

  2、幼儿已储备了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目标分析】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的中明确提出: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而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好奇、好动、好模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时间:2分钟运动量:较大)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宝宝们,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吧!(音乐起,幼儿随教师做热身运动:头、肩、腰、腿、膝、脚。)

  2、练习各种不同方式的爬。(6分钟)

  (1)自由爬(时间:1分钟运动量:小)

  师:宝宝们,让我们去散步吧!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儿歌:今天天气真晴朗,小小蚂蚁真高兴,跟着妈妈去散步。手膝着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稳哦!)

  (2)有序爬(时间:2分钟运动量:中)

  师:宝宝们,前面有一座小桥,让我们爬过去吧(鼓励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爬过体操垫连接而成的小桥。)

  (3)寻声爬。(时间:2分钟运动量:中)

  师:让去找妈妈。(幼儿拉下头饰蒙住双眼,倾听妈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着找妈妈。)

  3、游戏:巧避大熊。(时间:3分钟运动量:较大)

  (1)尝试倒退爬

  ("狮王进行曲"的音乐响起,声音忽大忽小。)

  师:宝宝们快听,什么声音?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幼儿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物吃的大熊,快向后退。

  (引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听声音没有了,让我们看看大熊走了没有?引导幼儿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复2~3次。)

  (2)巩固倒退爬

  师:刚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让我们再试试吧。

  4、游戏:蚂蚁背豆。(时间:4分钟运动量:大)

  (1)找"粮食"

  师: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寻找粮食准备过冬吧!(引导幼儿寻找场地用沙包制成的小粮袋。

  (2)运"粮食"请幼儿将红、绿两色的小粮袋按颜色标记运回相应的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

  师:怎样爬才能让粮袋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稳。)

  (3)搬"大豆"

  a、蚂蚁妈妈:粮食不够怎么办?引导幼儿在场地的中央发现"大豆"。"大豆"由报纸和泡沫粘贴而成,体积较大。)

  b、鼓励幼儿一起合作把"大豆""嗨哟、嗨哟"抬回家。

  5、放松练习,结束活动。(时间:2分钟运动量:小)

  小蚂蚁跟着妈妈随音乐做放松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拍拍手臂、膝盖,再互相拍拍手臂、膝盖。)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9

  活动目标:

  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教具一只、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

  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重点:有节奏地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

  歌表演:蚂蚁搬豆。

  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咯。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

  重点:情境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听辨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的,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出门找食物去啦……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境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

  “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地演奏表现故事情景。

  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

  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

  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

  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小蚂蚁叫伙伴一起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景。

  “那么大的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

  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再次和孩子一起探索使用响板由弱到强的演奏方法,团结合力将饭团运回家。

《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手膝着地的爬行动作。

  (2)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3)增进幼儿的方向感及身体的协调性。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若干(每个幼儿一个),铃鼓一个,纸箱四个。

  (2)蚂蚁图片贴在纸箱及蚂蚁洞上。

  (3)沙包每个幼儿两个 用绳子拴在一起。

  场地布置:大草坪一块(长7米宽6米),上放有许多沙袋,草坪旁贴有许多小草、垫子、拱形门做好的洞。

  活动过程:

  (1)等待音乐(2)动画播放(3)背景小班体育游戏能干的小蚂蚁(4)舒活筋骨的音乐《》搭配可爱图片(5)爬行游戏音乐《》搭配背景蚂蚁图片(6)结束音乐《》搭配谢谢大家背景字画

  1、观看动画让宝宝知道蚂蚁的本领很大 可以搬动比自己重很多倍的东西。

  (1) “今天有许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上课,我们给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怎么说呢?”(客人老师好!)

  (2).播放动画

  哎呀宝宝刚刚在动画片里面看到了谁呀?(蚂蚁)

  对了是小蚂蚁 小蚂蚁他们在干些什么呢?(搬豆豆)

  噢!原来呀!到了冬天 蚂蚁宝宝们在储备他们过冬的粮食呢? 你别看蚂蚁宝宝小小的 可是它呀可以搬动比自己重很多倍的东西,它们厉不厉害呀?(厉害)

  2.扮演角色,准备活动。

  (1)出示蚂蚁头饰:嗯!他们真棒!今天呐付老师和你们玩一个游戏好吗?宝宝你们猜猜要玩一个什么游戏呢?看这是什么呀?(蚂蚁头饰)对了,这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小蚂蚁,接下来呢付老师就和宝宝们一起来玩一个蚂蚁运粮食的游戏!付老师来扮蚂蚁妈妈,你们扮蚂蚁宝宝好吗?

  “蚂蚁宝宝!”“唉!”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到草地上玩游戏,我看我的宝宝谁最聪明,最能干好吗?好嘞,我们先舒活舒活胫骨抖擞抖擞精神锻炼一下我们的身子骨!宝宝起来喽!(放音乐)

  (2)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带领幼儿做走、跑、跳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3.基本部分

  (1) “草地到了,蚂蚁宝宝们你们看这草地上有什么呀诶!草地上有很多的小草 ,宝宝们能去拔吗?(不能)对了,宝宝呀!要爱护我们的小草.

  (2)玩游戏”看谁爬的快?”

  “真棒!”“你们看我这是什么?”(铃鼓)”我的铃鼓摇得快,你们就爬得快,摇得慢,你们就爬得慢,没摇你们就原地不动,好吗?”

  按小鼓的节奏决定快慢!组织幼儿练习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2)游戏过后坐在草地上!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得储备一些粮食过冬才行啊!妈妈今天带宝宝们去找粮食!等找到粮食了我们就把它运回我们的蚂蚁窝里去(指着蚂蚁洞)跟妈妈来! ( 老师示范游戏爬行规则。手膝着地向前爬行,沙袋挂在脖子上,用身体带动前进。)

  (3) 幼儿练习带沙袋爬行,教师指导。

  4.结束部分,放松活动,*室。

  运了那么多的豆豆,高兴吗?我们来跳个舞吧。放音乐《小蚂蚁》,带领幼儿做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幼儿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基本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但是在时间上的把握欠缺,时间有些短;在最后一环节中老师应该事先告知幼儿游戏的规则,但是我疏忽了这一点,导致幼儿在此环节有些找不到方向,如果能注意这一点的话,此活动的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会注意到这些小环节,让教学更加的完善。


《蚂蚁》教案10篇(扩展6)

——蚂蚁的教案5篇

蚂蚁的教案1

  设计意图: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朋友无意之中看到小蚂蚁搬东西的情景。一群小蚂蚁搬着比它们大很多的事物往洞里搬,有的背在背上,有的两个蚂蚁合作着抬,好热闹。小朋友围着小蚂蚁讨论着,我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告诉幼儿蚂蚁是个大力士,能抬比它大很多的东西,小朋友显得很惊讶。我看到小朋友这么有兴趣,我说我们把小蚂蚁找食物的情景画出来吧。小朋友都同意,于是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大胆地将故事中的情节画出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尝试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画面。

  活动准备:

  白纸、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蚂蚁运粮》,激发幼儿兴趣。

  1、有一天,蚂蚁出去找食物。它来到了草地上,发现地上有一小堆肉和一根骨头,骨头上还有许多香喷喷的肉,小蚂蚁真是太高兴了,对小小的蚂蚁来说,这可是一个大粮仓,可以让全体蚂蚁吃上一个月的。于是蚂蚁赶紧去告诉蚁王,蚁王召集全体蚂蚁去搬运粮食,有的背,有的抱,有的合作一起抬,蚁王拿着喇叭指挥着队伍。在大家合力协作下,终于把食物搬回家。

  2、你们觉得蚂蚁们是怎么去搬运粮食的?(引导幼儿讨论)

  3、结合幼儿的讲述,请幼儿合作表现蚂蚁运粮的情形。

  二、激发想象

  启发幼儿想象蚂蚁在找食物,还会遇到什么事。小蚂蚁们怎样处理的。

  三、幼儿画蚂蚁找食。

  1.指导幼儿确定主题,鼓励幼儿独特新奇的想象。

  2.对想象的内容画不出来,教师应给予帮助。

  四、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蚂蚁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2.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3.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2.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3.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4.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

  (1)师:蚂蚁*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2)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3)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4)师: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5)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出示相应的材料:看看这里的哪些东西在捉蚂蚁的时候会用得着?昆虫盒用来做什么?放大镜可以用来做什么?纸和笔可以用来做什么?去捉蚂蚁时还要注意什么?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1)教师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2)用放大镜仔细看看小蚂蚁有几只脚?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它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会动?学一学它是怎么动的?

  4.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3)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蚂蚁的教案3

  《观察蚂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经历探究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3.经历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过程,感受到观察、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4.用材料制作蚂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蚂蚁的外形特点。

  5.能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6.在活动中体会应该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说明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课件或挂图。

  2.学具准备:昆虫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净的毛笔、放大镜、羽毛、白纸、水槽、石头、水果、饼干、白糖、蜂蜜。

  3.制作材料:橡皮泥、牙签或火柴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

  蚂蚁是我们的老朋友,它现在过的好吗?同学们想不想去看望这位老朋友呢?看望老朋友可别忘了带上它喜欢的礼物,蚂蚁喜欢吃什么呢?(把蚂蚁当做老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使学生对蚂蚁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携带礼物既是日常礼仪又为后面的观察做准备。)

  2.你还记得蚂蚁的家吗?还能找着蚂蚁的家吗?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蚂蚁的生活地点,寻访蚂蚁的栖息地,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3.蚂蚁的邻居住着哪些动植物?蚂蚁与它们相处得好吗?蚂蚁的家门口又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蚂蚁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了解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看,小蚂蚁正在家门口玩耍,它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拿出我们的礼物,看看谁的礼物最受蚂蚁欢迎?(让学生观察蚂蚁的食性及偏好。)

  5.我们的礼物太丰盛了,蚂蚁怎样享用这顿美食呢?吃不完的食物它们是怎样带回家的?(观察蚂蚁吃食物及搬运食物。)

  6.我听说蚂蚁最爱学习,特别擅长书法,我们请蚂蚁给我们题几个宇,好不好?(将事前准备好的白纸拿出来,放在蚂蚁窝边,白纸上事前用蜂蜜写上“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这一环节利用蚂蚁的食性写字,既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7.我们已经看望了操场上的蚂蚁,老师想邀请操场上的蚂蚁陪我们一起到花坛上的蚂蚁家做客,好不好?怎样不伤害蚂蚁,并把它请到花坛上?(这一环节着重研究蚂蚁的种群关系,如果操场上的蚂蚁不受欢迎,别忘了将它们送回家。)

  8.快下课了,同学们邀请小蚂蚁到自己家里做客好不好?同学们想一想,请回去住在哪里?用什么去招待蚂蚁?(下课前捉蚂蚁,喂蚂蚁,一方面进一步深入观察蚂蚁,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第2课时

  1.导入。

  小蚂蚁在同学们的家里做了几天客,它们住得习惯吗?请同学们谈一谈喂养蚂蚁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了解蚂蚁的外形。

  (1)上一节课蚂蚁送给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这一节课蚂蚁听说同学们的画画得好,想请同学们给它画一张全身像,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像。(让学生凭印象给蚂蚁画全身像。)

  (2)画画得像不像呢?我们与真实的蚂蚁比较一下,怎样才能看清楚蚂蚁的真面目呢?这个爱动的小客人怎么才能安静一会呢?

  (3)学生交流,老师指导。(可以在水槽中央放置一块石头,让石头在水面上只露一个小尖角,把蚂蚁放置在石头的尖角上,用放大镜观察。)

  投影或实物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4)通过投影,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实物的对比看看哪里画得像,哪里画得不像?在点评中让学生认清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有几只眼睛?几只触角?几条腿?它们分别长在蚂蚁的什么位置?

  (5)学生交流后,对蚂蚁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后请一位同学再画一只蚂蚁,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正。

  (6)小组合作,做一个蚂蚁模型。(展示、评价作品,进一步认识蚂蚁的形体结构。)

  3.课堂小结。

  通过对蚂蚁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

蚂蚁的教案4

  阶段一、蚂蚁在什么地方

  目标:认识蚂蚁生活的环境

  过程:1、猜想讨论:蚂蚁会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做猜想记录。,

  2、室外寻找蚂蚁洞,引导幼儿记录在记录纸上。

  3、讨论“蚂蚁喜欢在哪些地方跑来跑去, 它们在干什么展示自己的寻找结果,一起总结蚂蚁生活的地方,蚂蚁的活动、工作。

  阶段二、猜想蚂蚁吃什么

  目标:能用自身的经验进行猜想,大胆提出蚂蚁吃什么的设想。

  准备:猜想记录表,验证记录表各一张。;

  1、 讨论:人们都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吃什么?

  2、 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3、 提问:你怎么知道它吃或不吃这些东西呢?与幼儿讨论验证的办法,总结幼儿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所要验证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去收集材料。

  阶段三、蚂蚁吃什么

  目标:了解蚂蚁的食性、知道蚂蚁的习惯。

  准备:收集的各种食物。如;盐、糖、饼干 等

  过程:1将幼儿带来的饼干、糖、等食物分别撒在发现的蚂蚁洞旁。

  2、观察哪里的蚂蚁多那里蚂蚁少?哪里没有蚂蚁。

  3、 记录蚂蚁喜欢吃的东西,在猜想图上为它们做行标记,不吃的画上生气的娃娃脸,爱吃的记录笑脸。

  4、 观蚂蚁

  目标:认识蚂蚁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和习惯 。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认识蚂蚁的食性、理解害虫、益虫、的区别,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生活方式,懂得保护益虫,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蚂蚁的教案5

  活动一:逗蚂蚁

  目标:

  1.能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感知蚂蚁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

  2.培养关心小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

  观察是兴趣的起源,幼儿的兴趣来源于有趣的材料和教师的启发。

  开始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蚂蚁的,当高雨馨和黄雅诗发现了蚂蚁,并把消息告知大家:“你看,蚂蚁在我的手上走的很快呀!”“蚂蚁在吃我的饼干屑!”“老师,蚂蚁找到了好吃的东西,抬不动,会请其他蚂蚁一起来帮忙,合作抬!”……他们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在每次户外散步时,幼儿都要求观察蚂蚁。而当他们又发现蚂蚁的一些新情况时,立即激动得开心地讨论起来。幼儿渐渐地发现,蚂蚁热爱群体生活、团结互助的优点。

  活动二:蚂蚁社会

  目标:

  1.积极主动参与收集,发掘学习材料。

  2.在活动中用语言和图画等形式将自己看到的事物及收集到的资料大胆的表达出来。

  过程:

  每次观察,幼儿求知欲都很浓,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看法。周昊说:“我知道蚂蚁有六条腿!”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我们共同翻阅了有关书籍和图片,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有一对触角,六条大腿,一对大鄂及头、胸、腹、眼几部分,并进行美工制作“捏蚂蚁”。有的幼儿回家后,请爸爸妈妈上网查找,然后打印下来,回来告诉同伴和老师。如姚张杰说:“我家的阳台上有蚂蚁。”曹可心指着妈妈打印出来的“力大无比”说:“蚂蚁的力量可真大,别看他身体小,两只合作能抬起一只苍蝇!”家长提供的学习资料,我们都加工好贴在活动室里。幼儿在与*的户动活动中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自信、自主地学习、表达和交流语言。

  除了家长提供的研究资料外,幼儿在图片、书籍和多媒体获得的信息也不少。从丰富的资料中发掘、探讨“工蚁如何修筑巢穴”、“产卵与搬家”等过程,寻求答案,增加对蚂蚁社会的认识。整个学习的形式和氛围充满着成功的发现和喜悦。

  何修筑巢穴”、“产卵与搬家”等过程,寻求答案,增加对蚂蚁社会的认识。整个学习的形式和氛围充满着成功的发现和喜悦。


《蚂蚁》教案10篇(扩展7)

——《蚂蚁》中班美术教案3篇

《蚂蚁》中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三个圆的方法画出小蚂蚁不同的动态。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蚂蚁的特征,蚂蚁窝。

  2.幼儿用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图片:蚂蚁

  教师:老师带来一副图片,但是你要先猜一个谜语,猜对了,老师就给你看。

  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蚂蚁)

  现在我们来看看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2.幼儿观察蚂蚁

  教师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二、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

  1.你们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吗?

  2.讨论:蚂蚁是怎样找食物?

  3.教师:小蚂蚁的家被雨水冲坏了,你们想帮助小蚂蚁建一个新家吗?

  三、幼儿绘画

  1.观察画面:蚂蚁的家

  2.现在请你们帮助蚂蚁打洞,建造一个新的家吧!让所有的蚂蚁都能搬进你们帮它们建的新家。

  (1)用线条打地洞,帮蚂蚁建造新的家。

  (2)建好新的家后请蚂蚁住进新家。

  (3)在新家里添加一点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尽可能画出不同的形态。

  四、展示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给蚂蚁建的新家。

《蚂蚁》中班美术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主要情节及绘本中蚂蚁的各种表情和动作,感受绘本色彩简约、情趣生动的美。

  2.尝试用简单线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3.体验创意绘画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1.幻灯片《蚂蚁和西瓜》。

  2.蜡笔

  3.纸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我们一直在看的一本有趣的书,叫什么名字呀?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

  二、回忆故事,欣赏幻灯片。

  (故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蚂蚁们又热又渴,出门找水喝,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咱们把它搬回家吧!”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瞧,连小触角也来帮忙了,可还是推不动。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你们瞧,大家忙开了,有的用铲子铲,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绳子吊,有的用肩扛,有的两人抬……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大西瓜终于被顺利的搬回了家。可没想到啊,小蚂蚁把剩下的大西瓜皮当成了一个西瓜大滑梯。瞧!大家玩得多开心啊!)

  三、分析画面的趣味性

  1.看了这本书你最喜欢哪一副画呢?为什么喜欢呢?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这些蚂蚁有些什么动作?谁来学一学他的动作?(手、脚)

  四、动态形象,添画示范。

  1.师示范画不同动作的蚂蚁

  我最喜欢这幅画面了,这只小蚂蚁在努力的背西瓜,我觉得他真能干,还有许多蚂蚁也很能干,你来说说你最喜欢哪只小蚂蚁呢?

  示范画蚂蚁:圆圆脑袋,圆圆身体,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触角翘一翘,瞧我们的蚂蚁跳起来了。

  小蚂蚁看到这一片大西瓜,叫来很多她的好朋友,他们看到这一片大西瓜,会怎么做呢?谁来画一画!(请2个幼儿上来画画)

  你的小蚂蚁在干嘛呀!(2-3组)

  五、绘画创作。

  1.师讲解操作要求

  今天又来了一群小蚂蚁,看见了这个大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想不想也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画,画完之后把你画的编个故事,等下讲给大家听。

  2.幼儿创作,师个别指导

  六、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

  2.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教师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你们这一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蚂蚁》中班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用不同大小的圆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蚂蚁的外形特征。

  2、初步学习用水粉笔画波浪线、折线、弧线这几种线条的技能。

  3、通过水粉笔的创作,体会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的水粉颜料每张桌子一份。

  2、水粉笔每张桌子八支。

  3、铅画纸每人一份,报纸每人一份。

  4、毛巾每桌两块。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今天周老师要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一边拿起白色蜡笔画一边说:上变变下变变,左变变右变变,中间再给它变一些。

  二、讨论演示:

  1、你们猜猜,我变了些什么?

  2、我变了许多可爱的小精灵,我给他们铺一些彩色小路,请它们快快钻出来好吗?(好)(教师拿起水粉笔,醮上各色颜色,在纸上用曲线画出许多彩色小路,变出了许多小蚂蚁)

  三、讲解示范:

  1、蚂蚁变出来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想不想变一变。

  (想)(1)演示蚂蚁的画法:在草地上有一个皮球在玩耍,后来又来了一只乒乓球,它在后面拉住皮球的衣服,开起了小火车。一个大蛋蛋看见了也很想和他们一起玩,于是它拉在乒乓球的后面,也和它们玩起了游戏。瞧!你们看,三件东西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小动物啊!(小蚂蚁)

  (2)皮球是蚂蚁的头部,乒乓球是蚂蚁的胸部,大蛋蛋是蚂蚁的腹部,最后在蚂蚁的胸部下面给蚂蚁画上六只小脚。

  2、小蚂蚁在纸上变得越多,你的本领就越大。在纸上每一个角落都给它变满了。

  3、变好了小蚂蚁以后,我们请水粉宝宝来帮忙,给小蚂蚁找一些小路。这些小路我们可以画成像走迷宫一样的线条——折线:像小山坡一样的线条——波浪线;像彩虹桥一样的线条——弧线。

  四、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1、提醒幼儿蜡笔画蚂蚁的时候,圆圈要画的重一点。

  2、水粉笔要拿得高一点,水粉颜料要涂得均匀。

  3、要把整张纸都涂满颜色,注意桌面、衣服的清洁。

  五、评价:小朋友的小路都画得这么漂亮,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吧。


《蚂蚁》教案10篇(扩展8)

——中班美术教案蚂蚁教案3篇

中班美术教案蚂蚁教案1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抹灭的,每当教师拿剪刀的时候,他们总会围在旁边好奇地观看。由于年龄较小,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操作能力仍比较欠缺。本次活动正是为满足幼儿好奇心、发展幼儿操作能力而设计的。通过活动提供让幼儿学习使用剪刀的机会,引导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出圆形和波浪线,同时学习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此活动的兴奋点。

  2、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圆形和波浪线的情况。

  3、幼儿进行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情况。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圆头剪刀、铅画纸、彩色纸(事先在上面画有较大的圆形)、水彩笔、油画棒、浆糊、纸制蚂蚁模板(一大一小)。

  2、 经验准备:

  ⑴ 学习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画、剪波浪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两个蚂蚁模板)冬天到了,蚂蚁爸爸造了一间新房子,看看是什么样的?(出示画有较大圆形的彩色纸)蚂蚁一家住在这里可舒服啦!小蚂蚁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它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想一个人住一间房间。” 蚂蚁爸爸同意了。

  二、讲解示范

  1、 我们帮小蚂蚁把房子隔开来,变成了两个房间。(教师在圆内画波浪线)

  2、幼儿操作用弯弯的线把小蚂蚁的家分成两个房间。

  三、观察演示,幼儿操作

  1、 设疑:这几天老是下雨,小蚂蚁的房子就要淹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小蚂蚁搬家)

  2、学习使用剪刀

  ⑴ 示范用剪刀沿线条剪,剪一点,转一转。(先剪出圆形,再沿着波浪线把圆形一分二。)

  ⑵ 幼儿学剪,教师观察指导:

  ① 指导幼儿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观察幼儿能否沿着轮廓线,剪一点,转一转。

  3、学习粘贴(也可放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搬呀搬,搬到哪儿去呢?这里有一块空空的地方。(出示铅画纸)

  ⑴ 示范粘贴

  先把小蚂蚁住的小房间搬过来。再搬爸爸妈妈住的大房间,弯弯的地方是房间的门,两间房间门对门,中间留出一条路,它们就可以走来走去,相互关心。(教师示范把弯弯的波浪线间隔一定距离粘贴。)

  ⑵ 幼儿粘贴,观察指导

  观察幼儿能否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地粘贴。(指导语:两间房间弯弯的地方对对好,中间分开一点,有一条路。)

  四、活动讲评、提出要求: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2、 小蚂蚁的新家搬好了,快把小蚂蚁请进去。(幼儿随意用水彩笔在上面点小点子)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蚂蚁教案2

  设计意图

  小蚂蚁整天忙碌的样子,我们想到了勤奋、团结,看到他们用触角“说话”,我们又感到“神秘”,根据对小蚂蚁基本结构与形象的学习,进行“吃苦耐劳,不怕困难 ”的思想教育。从而有感情描绘出一幅有情节的作品。通过让幼儿了解到蚂蚁的生活习性及生活场景,了解勤劳的重要性。绘画完成一幅场景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简单的造型能力。 所以《勤劳的小蚂蚁》这一贴近幼儿又让幼儿充满兴趣的活动并应运而生。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活动中引发美术兴趣,学习小蚂蚁的勤劳。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简单的造型能力。

  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2、通过作画,了解蚂蚁的组成部分和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不同动态的蚂蚁照片。

  环境准备

  《美工》,油画棒人手一份,范画。

  重点难点

  学习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蚂蚁

  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三、有效语言设计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

  2、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

  3、先画蚂蚁的头,后画蚂蚁的胸,再画蚂蚁的腹。最后在身体下面画上六条腿。画好蚂蚁后你还可以想想蚂蚁在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

  4、在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

  四、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并示范画蚂蚁。

  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下面我们就来“变”小蚂蚁。

  我们选一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交代作画步骤:园园的头——园园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法:横着刷或竖着刷)

  五、布置任务,交代要求。

  六、幼儿练习,指导幼儿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1、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 鼓励 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 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 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七、展示作品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及绘画色彩的美感。

  2、表扬鼓励画面布局合理,动态不一的作品。

  活动延伸:

  参观其余组的作品,并把图画编成一个故事。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不足:

  对作品评价时,语言还不够精炼。

中班美术教案蚂蚁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此活动的兴奋点。

  2、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圆形和波浪线的情况。

  3、幼儿进行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情况。

  4、探索、发现生活中蚂蚁的特征。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圆头剪刀、铅画纸、彩色纸(事先在上面画有较大的圆形)、水彩笔、油画棒、浆糊、纸制蚂蚁模板(一大一小)。

  2、 经验准备:

  ⑴ 学习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画、剪波浪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两个蚂蚁模板)冬天到了,蚂蚁爸爸造了一间新房子,看看是什么样的?(出示画有较大圆形的彩色纸)蚂蚁一家住在这里可舒服啦!小蚂蚁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它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想一个人住一间房间。” 蚂蚁爸爸同意了。

  二、讲解示范

  1、 我们帮小蚂蚁把房子隔开来,变成了两个房间。(教师在圆内画波浪线)

  2、幼儿操作用弯弯的线把小蚂蚁的家分成两个房间。

  三、观察演示,幼儿操作

  1、 设疑:这几天老是下雨,小蚂蚁的房子就要淹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小蚂蚁搬家)

  2、学习使用剪刀

  ⑴ 示范用剪刀沿线条剪,剪一点,转一转。(先剪出圆形,再沿着波浪线把圆形一分二。)

  ⑵ 幼儿学剪,教师观察指导:

  ① 指导幼儿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观察幼儿能否沿着轮廓线,剪一点,转一转。

  3、学习粘贴(也可放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搬呀搬,搬到哪儿去呢?这里有一块空空的地方。(出示铅画纸)

  ⑴ 示范粘贴

  先把小蚂蚁住的小房间搬过来。再搬爸爸妈妈住的大房间,弯弯的地方是房间的门,两间房间门对门,中间留出一条路,它们就可以走来走去,相互关心。(教师示范把弯弯的波浪线间隔一定距离粘贴。)

  ⑵ 幼儿粘贴,观察指导

  观察幼儿能否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地粘贴。(指导语:两间房间弯弯的地方对对好,中间分开一点,有一条路。)

  四、活动讲评、提出要求: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2、 小蚂蚁的新家搬好了,快把小蚂蚁请进去。(幼儿随意用水彩笔在上面点小点子)

  活动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蚂蚁》教案10篇(扩展9)

——《蚂蚁》教案 (菁选20篇)

《蚂蚁》教案1

  课前预习:

  1.搜集并了解作者南帆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标出文中生字词及褒扬人的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3.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改过本文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播放儿歌《蚂蚁搬豆》,让学生回味儿时童趣,有什么感触?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教师随机解说: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板书课题与作者,让学生谈谈对南帆的了解)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 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 ”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 、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手段,而提高读写能力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作业布置就结合本文及“表达交流”,突出读写结合的特点。但在文本讲解过程中体现还不足。

  3.学生对于感悟式写法借助联想,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还难免落入俗套,不能别出心裁,这需要在增加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注意体验生活。

《蚂蚁》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引发幼儿学习蚂蚁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小百科: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引发幼儿学习蚂蚁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小百科: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教案4

  课前预习:

  1.搜集并了解作者南帆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标出文中生字词及褒扬人的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3.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改过本文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播放儿歌《蚂蚁搬豆》,让学生回味儿时童趣,有什么感触?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教师随机解说: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板书课题与作者,让学生谈谈对南帆的了解)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 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 ”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 、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手段,而提高读写能力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作业布置就结合本文及“表达交流”,突出读写结合的特点。但在文本讲解过程中体现还不足。

  3.学生对于感悟式写法借助联想,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还难免落入俗套,不能别出心裁,这需要在增加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注意体验生活。

《蚂蚁》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四、教学准备

  1、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2、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1、室外观察蚂蚁

  ①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②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③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④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⑤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⑥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①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②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③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④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⑤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等方面的信息。

  六、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蚂蚁》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蚂蚁》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蚂蚁》教案8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 (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 ,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文章 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 抄正、上交。

《蚂蚁》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活动反思:

  《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习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习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首先做了课前经验准备:对蚂蚁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一)、导入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

  (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习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习第6、7页时,在学习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蚂蚁》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四、教学准备

  1、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2、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1、室外观察蚂蚁

  ①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②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③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④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⑤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⑥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①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②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③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④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⑤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等方面的信息。

  六、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蚂蚁》教案11

  一、谈话引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齐呼它的名字。

  2、师:蚂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身子小小的

  生:尖尖的触角

  师:观察得细致,表达得准确

  生:偷吃,爱吃甜的,家里如有蚂蚁,甜的会被吃光

  师:你知道蚂蚁的喜好

  3、老师把它的名字写下来,你发现了什么?师板书蚂蚁二字。

  师:这两个字都是是虫字旁。蚂蚁属于昆虫类动物。所以昆虫类动物一般都是虫字旁。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一只特别的蚂蚁,它是一只:上天的蚂蚁。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大家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请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特别强调:仰望,俯下。是一对反义词。

  (1)读读这两个黑色的字,你能发现什么?(单人旁)

  (2)做做动作,你还发现了什么?(反义词)

  (3)一个是往天上仰望,一个是往下面俯看。所以是反义词。

  4、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书。男女生分读。开轮船。

  师:同学们声音宏亮,发音准确,真了不起。

  5、师:请同学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巨人和蚂蚁都想爬上通天树,蚂蚁成功了,而巨人却失败了的故事。)

  生回答,师板书:老爷爷、巨人、小蚂蚁

  三、学习课文(通天树)

  1、巨人和蚂蚁都想爬上通天树,那通天树究竟是什么样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2、谁能让我面前出现一棵很高很高的树?(分组读)

  3、你们往文章下面找找,还有什么地儿也让我们感觉树很高?(第3自然段“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你们看同样是写树高,我们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说树高到了什么程度,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达。

  4、那么这棵通天树到底有什么密秘呢?请生回答。读2自然然。(齐读)

  四、学习课文(巨人)

  1、师:听到这个秘密巨人和蚂蚁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这就是巨人,书上说它——身材魁伟,而小蚂蚁却很小很小。就他们体型而言,你觉得谁更容易爬上天?为什么?

  2、读4—7段(男女分读),说说此时,你眼中的巨人。(胆心、懦弱、没信心)

  3、填空,巨人()地说……

  4、面对这样没信心的巨人,白胡子爷爷是怎么鼓励他的呢?自己去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老爷爷的语气应该怎么样?亲切,老人说话的语气应该慢一点(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

  5、*时,你是怎么鼓励别人的呢?谁来填一填。书上74页。完成。金钥匙完成。

  6、白胡子爷爷这样鼓励了巨人,可是巨人,还是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多请2人读。对,这就叫连连告退。最后它终于跑掉了。

  五、学习课文(小蚂蚁)

  1、身强力壮的巨人试都没试就吓跑了,小蚂蚁是怎么表现的呢?咱们一块儿去看一看。(分角色朗读)

  2、看屏幕这些都是小蚂蚁的话,从三句话里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语气特别强烈,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蚂蚁?(充满自信)

  3、分组读出自信的感觉。

  4、请大家想象一下。一步一步,小蚂蚁不停地往树上爬,它又累又饿,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呀,但是他告诉自己―――――;一步一步,小蚂蚁还是不停地爬,它的力量是多么弱小呀,他仿佛听到了巨人在嘲笑它,可是,他告诉自己―――――――;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只有不断地努力,才可能成功!齐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六、拓展练习

  1、此时,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蚂蚁,你会说什么呢?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3、没错,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像小蚂蚁一样,坚强勇敢充满自信,一步步不定停地去坚持,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

《蚂蚁》教案12

  一、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出示课件(生字、词)

  a、自由读一读词。

  b、指名读。

  c、全班齐读。

  二、谈话导入

  1、读题,你印象中的蚂蚁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篇童话故事,相信同学们会对蚂蚁有更多的认识。

  3、再读题,蚂蚁有着怎样的理想?有着同样远大理想的还有——巨人。(板书:蚂蚁巨人)

  4、书上用怎样的词组形容他们的呢?

  5、若单从外形上看,你觉得哪个更容易实现上天的理想?

  三、学文

  其实,事情往往并不象我们预测的那样。有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得知蚂蚁和巨人都想上天很高兴,他把他俩带到一棵通天树下,说:“这是一棵通天树,你只要顺着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一)树高

  1、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出示词组填空)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树很高很高?(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2、师范读,生闭眼想像。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描述)

  3、你能读出树的高大吗?

  (二)巨人的话

  1、面对这样直插云霄的通天大树,巨人和蚂蚁会怎样呢?先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再互相说一说。

  2、巨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指名回答同时出示相关的语句。

  3、你就是那位巨人,你在说这些话时心里怎么想的?快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4、哪位巨人愿意向我们吐露心声?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这是一位xxxx的巨人。师一边请学生读,一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巨人。

  5、当老爷爷鼓励他试一试是,他是——连连告退。

  6、创设情境,理解“连连告退”。现在老师就是老爷爷,那个小巨人愿意听听我的劝告?

  (三)蚂蚁的话

  1、可是小小的蚂蚁却语出惊人,他怎么说的?(出示相关语句)

  2、他的话应该怎样读?先自由试读。

  3、指名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4、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播放课件:小蚂蚁遇到了重重困难)

  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蚂蚁还会遇到哪些险阻?

  5、面对困难,小蚂蚁会怎样?是呀,因为小蚂蚁说过xxxxxxxx,还说过xxxxxxxxxxxx,它坚信xxxxxxxxxxxxx。

  (师引读,生接读)

  四、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它上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此时此刻,你想对蚂蚁说什么?

《蚂蚁》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蚂蚁》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2.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3.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2.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3.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4.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

  (1)师:蚂蚁*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2)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3)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4)师: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5)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出示相应的材料:看看这里的哪些东西在捉蚂蚁的时候会用得着?昆虫盒用来做什么?放大镜可以用来做什么?纸和笔可以用来做什么?去捉蚂蚁时还要注意什么?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1)教师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2)用放大镜仔细看看小蚂蚁有几只脚?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它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会动?学一学它是怎么动的?

  4.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3)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蚂蚁》教案15

  教学目标:

  1、熟读儿歌《小蚂蚁》

  2、培养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受到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出示开启诗

  (课件出示)师:亲爱的的小朋友,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晨光变成书本的跳跃,诵成玲珑的诗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晨诵。 昨天,漫天飞舞的雪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就是可爱的雪娃娃,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这首儿歌。

  二、复习儿歌《雪娃娃》

  过渡:太阳公公抱走了雪娃娃,老师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蚂蚁图片)

  三、学习新诗《小蚂蚁》

  师:对,是小蚂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写小蚂蚁的这首儿歌吧。

  1、师范读。

  2、生自读。

  3、指名读。(正音)

  请学生领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

  做动作读;填空读。

  4、问题:

  小蚂蚁见面为什么碰碰小胡须?为什么排队走?

  请你夸夸小蚂蚁。

  5、拓展:

  我们早晨见到小朋友怎么说?见到老师呢?

  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出示自编诗

  小朋友,有礼貌,早晨见面问个好。 早上好,早上好!新的一天来到了, 我们一起上晨诵。 指名读、齐读。

《蚂蚁》教案16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重点难点:

  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蚂蚁》教案1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通天树、巨人、蚂蚁三者的形象。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生字“信”。

  3、认识什么试默读,了解默读有什么好处。

  教学重点:

  1、分清楚*翘舌音字的读音:终”“常”“试”“充”这几个生字是翘舌音,“酸”为*舌音;

  2、多音字知识的巩固:“树干”的“干”

  教学难点:

  1、“身材魁伟”、“身强力壮”放在读文的过程理解意思;

  2、“仰”和“俯”两个互为反以的生字随文解意;

  3、领悟蚂蚁除了充满自信,更重要的是一步一步的努力。

  教学准备:

  PPT、通天树教具、生子卡、生词卡。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识记:“蚂蚁”

  师:孩子们,通过预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的小家伙,它是谁啊?

  [出示蚂蚁图片][出示蚂蚁生字卡]

  2、抽读生词正音:

  3、*翘舌音归类:

  师出示字卡:常、充、试、终、酸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看懂了蒋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这么放?

  师:老师还有个词语想来考考大家!

  4、巩固多音字:[师出示词卡:树干]

  师:树干的干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gàn,注意读准它。

  5、这是一只想干什么的蚂蚁?[生读课题]

  二、品读识字

  1、还有谁想上天?你心中的巨人是什么样的?

  2、课文中有两个四字词语形容巨人!谁能找到了是哪两个?

  A出示金钥匙

  B读1~7自然段

  C出示“身材魁伟”“身强力壮”(稍作解释)

  3、你们怎么知道巨人想上天?从那句话读出来的?

  4、巨人上天了吗?为什么?

  5、这是一课什么样的树?找到课文里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

  [师出示通天树]品读句子指导朗读

  6、师:巨人是怎么看的?做动作理解“抬头仰望”并指导朗读。

  7、指导读:巨人觉得没有爬上去的可能性!

  8、白胡子老爷爷怎样鼓励他?巨人怎么回答?怎么做的?

  9、师:这时传来了谁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

  10、默读第8自然段到13自然段~找找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蚂蚁很小很小!

  相机指导:“俯”&“仰”

  11 蚂蚁这样小,连白胡子老爷爷也怀疑地问——出示句子:

  蚂蚁是怎样回答的?师连续追问指导朗读

  12、说着蚂蚁开始爬树,对老爷爷说了什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勾出小蚂蚁说的话。

  三、升华主题:

  1、你喜欢这只蚂蚁吗?

  2、指导读核心句:

  让我们像小蚂蚁一步一步向上爬一样,从下往上读这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只充满自信的蚂蚁——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像他一样勇敢、自信、坚持不懈,读——

  3、语文天地:格言

  四、写字:“信”

  五、拓展

  1、对小蚂蚁说(写)一句鼓励的话。

《蚂蚁》教案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2、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语,体会文意的能力。

  3、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主要字词,在情境中理解词语,提升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品读课文。

  (一)体会通天树的高

  1、师画简笔画:文中提到这棵树很高很高,我觉得自己画的树还不够高,谁来帮帮我?

  引出: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请一名学生画画,其它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为画配音。

  2、今天老师教大家另一种读书方法——默读。出示幻灯:不用手指、嘴不出声

  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这棵通天树很高?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好习惯。

  a、出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怎样爬?在你说说这棵通天树就像是什么?(通天树就像是一架天梯、金箍棒。)

  师:啊,确实高,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还有哪句话能看出这棵通天树很高?

  b、出示: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1)巨人怎样做的,请你学一学。

  (2)同学们,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

  引读:他看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树尖。

  他看到了小鸟,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树尖。

  这通天树——实在是太高了。

  来,我们读出通天树的"高,谁愿意读,起立齐读。

  (二)巨人的懦弱

  1、过渡:巨人摇摇头,“唉”,(叹了口气)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谁能像老师这样加上合适的词语也来领读这句话?

  出示: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结:同学们很有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得有味道。

  2、这时,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

  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大家会怎样鼓励巨人?

  课件出示:

  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不行,我爬不上去。”

  引读: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3、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连连告退)

  身材魁伟的巨人试都没试就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懦弱、怕吃苦)

  (三)蚂蚁的努力

  1、面对这棵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2、蚂蚁说了四句话,我们先看前三句,课件出示句子:

  “我能爬到天上去!”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我能行!”

  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反复读这三句话。

  3、从这三句话中你读出了小蚂蚁的什么?(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评价语言: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5、通天树太高了,小蚂蚁一直向上爬着,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小蚂蚁的身体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吹落下来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6、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三、深化主题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不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配乐)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4、齐读句子。

《蚂蚁》教案19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只在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____”“﹏”“=”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上天的蚂蚁》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凭借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读懂课文,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我对执教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是通过研读、赏读课文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要想实现目标,靠得不是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体会树的高,这是条件。再让学生对比巨人和蚂蚁分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还通过白胡子爷爷对两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读、思、感悟文本,从而体会出努力的含义。

  此外,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注重生成。在读中感悟文意,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感受到蚂蚁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质,在读中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情怀。

  还有,就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设计“小练笔”的环节,对学生体悟到的情感进行升华,让学生写写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去努力、去奋斗。

  当然,回顾自己的这堂课,教师的评价多于学生的评价,形式非常单一,这样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评价自己和同学,学会发现同学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作为年轻教师,我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稍有欠缺,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不能灵活变通。今后我应多加努力,扎实训练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评课老师予以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我一定虚心受教,谢谢大家!

《蚂蚁》教案20

  活动目标:

  1.愿意用不同感官感知“1”和“许多”。

  2.能用“1”和“许多”表述物体数量。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蚂蚁运粮食》。

  2.只盒子、1个沙包。

  3.打印材料:小蚂蚁胸饰1个。

  活动过程:

  一、神奇的盒子。

  1.教师(出示盒子):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盒子,里面藏着小蚂蚁的粮食。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然后悄悄地告诉老师,你摸到了多少粮食?(播放神奇的盒子)

  (1)请5—6名幼儿分别在盒子里摸一下,然后放在教师的耳边轻声说出“1袋粮食”。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盒子里到底有多少粮食。(打开盒子,集体回答“1袋粮食”)

  (3)教师:刚才,哪个小朋友摸对了?(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幼儿视线外装许多沙包):谁来摸一摸,再悄悄地告诉老师,现在盒子里有多少粮食?

  (1)请5—6名幼儿分别在盒子里摸一下,然后放在教师的耳边轻声说出“许多粮食”。

  (2)教师:你们摸到了多少粮食?(摸过的幼儿集体回答)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盒子里到底有多少粮食。(教师打开盒子,幼儿集体回答:许多粮食。”)

  3.游戏反复进行,使每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小蚂蚁运粮食。

  1.教师(出示一个沙包):这是多少粮食?(播放小蚂蚁运粮食)

  (1)教师:这里还有粮食呢,(教师逐一出示沙包)现在有多少粮食?

  (2)教师:1袋、1袋粮食放在一起,就是多少粮食了?

  2.教师:蚂蚁妈妈要请小蚂蚁来搬粮食。1只蚂蚁……(逐一请出一组幼儿站到活动场地前)

  教师:蚂蚁妈妈请了多少只小蚂蚁?(引导幼儿集体回答)

  3.教师:请每只小蚂蚁搬一袋粮食,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被请到的幼儿拿沙包回到座位上。

  (2)教师:许多袋粮食被1只、1只小蚂蚁搬走了。每只小蚂蚁搬了多少袋粮食?(请幼儿个别、集体回答)

  4.教师(出示许多沙包):蚂蚁妈妈还有多少粮食?(请个别幼儿回答)

  (1)教师:哪只小蚂蚁想来搬粮食?

  (2)重新请一组幼儿游戏。反复若干次,让每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5.教师:蚂蚁妈妈有许多粮食,分给了小蚂蚁,每只小蚂蚁分到了几袋粮食?(请幼儿个别、集体回答)

  6.教师:请小蚂蚁把粮食搬到外面再去晒一晒吧!

  幼儿在音乐声中跟教师一起做蚂蚁搬粮食的动作,把沙包放在指定地点。(播放搬豆豆)

  多媒体:

  【神奇的盒子】D:画面上有图片及文字,文字如下:

  材料:1只盒子、沙包若干。

  玩法:教师第一次请5—6名幼儿分别在装有1袋沙包的盒子里摸一下,然后请幼儿悄悄地告诉老师,他摸到了多少粮食,全部幼儿摸过并告诉教师后,教师打开盒子得出结论“一袋粮食”,验证谁摸得对;教师第二次请5—6名幼儿分别在装有许多沙包的盒子里摸一下,然后请幼儿悄悄地告诉老师,他摸到了多少粮食,全部幼儿摸过并告诉教师后,教师打开盒子得出结论“许多粮食”,验证谁摸得对。

  【小蚂蚁运粮食】D:画面上有图片及文字,文字如下:

  材料:沙包若干。

  玩法:教师把若干沙包放在一起当许多粮食放在活动场地,请幼儿带上小蚂蚁胸饰扮演小蚂蚁站在活动场地前,可提问幼儿:“现在有多少粮食?”游戏开始请每只小蚂蚁搬运1袋粮食运到自己座位上,可提问:“每只小蚂蚁搬运了多少粮食?”,小蚂蚁搬走一部分粮食后可提问:“还剩下多少粮食?”

  【搬豆豆】D:播放歌曲无画面欣赏。


《蚂蚁》教案10篇(扩展10)

——蚂蚁搬家大班游戏教案

蚂蚁搬家大班游戏教案1

  设计意图:

  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关注在地上爬行的蚂蚁,在一次大雨之前,幼儿惊喜的发现成群结队的蚂蚁,一个个都非常惊奇的观注着忙忙碌碌的蚂蚁,甚至有的幼儿看到很多只蚂蚁合作搬运一块食物困难前行时,主动帮助蚂蚁将食物送到蚂蚁的洞口,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激发了我设计本节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和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并让幼儿初步了解"蚂蚁搬家要下雨"的自然现象。

  活动目标:

  1、学习爬行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和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若干、呼啦圈若干、垫子两个、大小沙包若干、纸箱两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小朋友们,天快要下雨了,我们快来搬家吧。"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一个跟着一个钻出洞口,爬过蚂蚁路(手、脚着地)。一个跟着一个钻进洞口。进入新家,来回进行几次。

  基本部分:

  小蚂蚁们我们开始搬家了。

  让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成小蚂蚁把食物运回家。

  小朋友分成两路纵队,要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小沙包投进纸箱,然后返回,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蚂蚁妈妈发现有一大块食物,可是一只蚂蚁搬不动,怎么办呢?

  启发小朋友说出两只小蚂蚁合作完成。

  游戏再次开始两只小蚂蚁合作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大沙包投进纸箱,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在爬行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结束活动:

  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并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分享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推荐访问:教案 蚂蚁 《蚂蚁》教案【10篇】 《蚂蚁》教案1 《蚂蚁》教案1年级上册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