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世说新语教案1五篇

2023世说新语教案1五篇

发布时间:2023-01-14 14:1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世说新语教案1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世说新语教案1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世说新语教案1五篇

世说新语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教案1

  一、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五、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3、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5、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6、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信息反馈:

世说新语教案2

  教材简析

  选自魏晋南北朝时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大多采用对比的手法,用简短的语言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质。“管宁割席”“王戎识李”的故事就有着这样的特点。这两个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突出。如,“管宁割席”,通过管宁、华歆“见片金”和“同席读书”时行动上的不同表现,把管宁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的君子形象刻画出来了。“王戎识李”是借“诸儿”与“王戎”见路边树上李子的不同表现凸显出了王戎小时候能根据现象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与众不同的聪明。

  设计理念

  以对比思考为主要方法,以反复诵读为情感体验手段,遵循“由扶到放”“比较赏析”“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台,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地理解意思。

  2.运用比较带动理解,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3.以层递性的要求驱动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朗读感悟文言文语言洗练,词义隽永的特点。

  4.认识生字“冕、戎”。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体验,归纳理解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并运用方法翻译全文。

  2.在比较人物言行中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和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将二则文章分左右两边抄在黑板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处并揭题

  1.要求学生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

  预设:学生如有难度,教师说;若孔融所说的话这一重要情节没说完整,教师适时补充完整。这一个故事文言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出示: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对“孔融”有了怎样的了解?

  4.师: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是一名君子。我们看到他从小就具有懂得谦让,尊重别人的优秀品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自一本书——《世说新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两个小故事。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教学起点,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过故事与文言文的比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精练。同时引出《世说新语》,让学生迁移认知,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

  二、多维练习,有节奏地读通课文

  1.提出朗读期待。

  能读通一文章挺简单,但要读通一段1500多年前写的古文不容易。看黑板,自由试读,看谁能凭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读通顺。

  2.指通。

  (1)先请两生分别读,重点指准“掷”“乘”“诸”等字音。

  (2)随机在黑板上用“/”划分停顿处。再请几生读,重点关注停顿。

  (3)男女生赛读。

  3.指出节奏韵味。

  (1)提示方法:读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顿干脆,有些地方要气息连贯。这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师范读“管宁割席”。

  (3)请生模仿自由读。再指2~4名学生读读这两则故事,从是否有点节奏感的角度点评。

  读准读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须做扎实。通过多维练读,反复给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共用的状态下读通文章,扫清理解障碍。不仅如此,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探索方法,体验中读懂“管宁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已经能比较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文了。下面要求更高。再看黑板读古文,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2.根据学情标注困难。

  学生读后,让学生自由地到黑板前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字下加“·”。

  3.以“管宁割席”为例,解决字义,归结方法。

  (1)学生标注的字是注释中有的,教师在下面划上“—”。

  这些,大家待会儿借助“注释”能够读懂。板书:看注释

  (2)注释中没有的字词怎么办?

  师生共同想办法,教师随机板书理解词义的

  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

  (3)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字词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不看译文,试说意思。(学生自己练说)

  (2)对照译文,比较哪些地方说得不太正确。

  (3)教师组织交流:

  预设:“宁读如故”“华捉而掷去之”。

  :理解古文,有时我们得根据现在的说话习惯,对词语位置调换。“宁读如故”,应该调换为“宁如故读”来理解,这样才符合现在的说话方式。(板书:调换词序)

  (4)读懂意思。同桌一个读古文,一个说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读发现问题”的操作手段把握学情,针对学习障碍,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共享。教师帮助归纳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帮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一古文的学习乃至学习所有古文打下基础。

  四、对比诵读,体悟人物品质

  1.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1)提出对读要求:读己的情感。

  师读古文,生读译文,教师按要求点评。

  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教师点评。

  齐读古文。

  (2)对比、分角色读,体悟人物品质。

  师读共同写到两人的部分,男生读写管宁表现的句子,女生读写华歆表现的句子。

  思考:这样对比着写,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如有难度,提醒学生回忆“孔融让梨”,你觉得在这里,作为一个君子,该怎样?

  教师:君子,就应该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

  这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用“孔融让梨”做辅助,让学生对如何体会人物品质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五、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王戎识李”

  1.教师学法。

  我们刚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看注释等方法自己初步读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对照译文纠正了理解不恰当的地方,还体会到了故事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言行,告诉我们人物品质的方法。

  2.布置自学任务。

  (1)自读第二则文言文,运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对照译文,调整词序说意思。可以自己练说,同桌练说。

  (3)同桌对读,读出古文韵味。

  (4)想想故事是怎样写出王戎的品质的。

  3.组织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宁割席”。这里少些讲解,多些朗读体悟,重点读好对比部分。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有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一环节也正是搭建了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能力的*台。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六、学习生字

  学生自主检查认字情况,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再考一考,读一读。

  七、引入《世说新语》,推荐阅读

  1.出示《世说新语》,了解特色。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语言精练,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较大。

  2.教师推荐。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都比较短小,但意义深远,很适合我们初学文言文的人所读。我们课后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再读一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质。

  “学以致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实践应用,这是学习的需要。本环节适度拓展,给学生一次运用方法,实践体验的机会。

世说新语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2.能够掌握重点字音、词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3.理解文意,作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课前

  一、课前演讲

  教师对学生演讲作简要评论

  二、课前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3、《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人的活动的句子是: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导入

  师:我们今天继续复习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29页——《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复习课文

  1、师:拿出本课的复习提纲。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文学常识。

  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总结一下。(请一到两名同学)

  明确:(投影)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②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③《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2、师:本文有哪些字词的读音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呢?在书上找一找填在提纲上。

  请一名同学说说。(请一名同学,教师做适当补充)

  明确: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3、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义方面。请同学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义。

  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不久,一会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比相比。差,大概、差不多。拟,比拟

  未若:比不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才到。乃,才。

  相委而去:丢下我就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下车引之:引,拉。

  顾:回头看。

  4、师:下面我们复习一下本文的特殊字词。特殊字词包括什么?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

  首先是通假字,文章中有几个通假字?是哪一个?

  明确:尊君在不?不通否

  师:找出文中的一个古今异义词。

  明确:儿女:课本中指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一词多义的现象,复习提纲上也已经列出来了,找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5、师:第五部分,是特殊句式。课文中有哪几个特殊句式呢?(请学生回答)

  6、师:课文中的重点词的读音、词义、特殊用法我们都解决了,下面我们把它串起来翻译几个句子,看复习提纲。找同学翻译一下。

  三、练习巩固

  师:下面咱们做几个题,检测一下我们复习的情况。

  (投影)

  四、默写加深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1、选自

  2、作者

  3、《世说新语》分为_________门,主要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读音:

  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无奕

  期行非人哉太丘舍去谢道韫

  三点字词的意思:

  内集:

  俄而:

  未若:

  期行:

  舍去: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顾:

  四特殊字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然:①公欣然曰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

  ②然数年恒不一见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日:①寒雪日内集之:①见藐小之物

  ②吾日三省吾身②下车引之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六、译句:注意文言翻译时语序的调整和省略成份的补充。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日中不止,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世说新语教案4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教学目标:

  3、初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4、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信息反馈:

  课后习题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世说新语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 fǒu ):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

  三、课文导语:

  *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XX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wěi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4、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注释】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不( fǒu )、尊称、谦称。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五、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六、提供的图片:

  十七、音频选择:

  十八、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十九、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练习册评讲:

  二十一、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二、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三、文言文翻译:

  《期 行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二十四、佳作选登:

  二十五、课文附文选读——《泥土》

  二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推荐讲解。

  二十八、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世说新语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案7

  【授课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发明性阅读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溢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小朋友/小小朋友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生:(纷纷举手)司马光砸缸(生笑)

  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你在场,面对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生: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

  生:扔条绳子把他拉起来。

  生:掷根木棍让他爬出来。

  师:砸缸的司马光是机智的,同学们能不局限于故事自身,有自身的创见更机智。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请阅读《世说新语》两则。

  二、品读《咏雪》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咏雪》。

  (生放声朗读、师同时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下面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试试。

  生: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她读得对吗?(生点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

  师:喔,原来是根据文意读准节奏的。(板书:读准节奏)。下面请两人为一组再读课文,希望和这位同学一样读准节奏。

  (生再读课文,一生举手提问)

  生:文中的最后两句该如何去读准节奏?

  师:这两句确实是全文的难点,要读准这一句,首先我们要弄清前面“与儿女讲优秀论文义”中的“儿女”与今义是否相同?

  生:与今义不同,文中的“儿女”指的是侄儿侄女,即谢安的哥哥的儿子和孩子。

  师:谢安何许人也?

  生: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师:喔,文中的“公”原来指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谢安。那最后两句话又是介绍谁的?请用自身的话讲出大意。

  生:那个兄女就是谢安哥哥谢奕的孩子,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根据文意便可读准节奏,下面谁来攻破这两句?

  生: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好,攻破了难点,有谁来挑战全文?(生陆续举手)

  生:读全文(摇头晃脑)。(生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生:全文的节奏他不只掌握得比较好,而且他读得很是陶醉。

  师:噢,高山流水遇知音,你很善于倾听。确实这位同学不只读准了节奏,而且还读出了音韵味。(板书:读出韵味)文言文,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一半,还有一半则需读出韵味。看来,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咏雪》。还有哪些同学想向他挑战,请再读课文,像这位同学一样摇头晃脑读出韵味来。

  (生边笑边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下面就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它的音韵味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摇头晃脑)公欣然曰:“大雪纷纷何所似?”

  师:你的朗读再现了当时谢安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大雪纷飞,谢安即兴提问,很有生活情趣。

  师:说得好,你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便有多广阔。(生笑)

  生:我喜欢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了轻盈的柳絮。

  师: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句诗写的是梨花呀?

  生:是以梨花喻冬雪。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生:“这些诗句分别把雪花比作飞花、玉蝶、玉龙、天女散花,生动形象。

  师:那么大家见过雪吗?(生摇头)没见过,那给我们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见见吗?(生齐答:想!)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吗?(生闭上眼睛约30秒)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_____________差可拟”

  曰:“未若_______________”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效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生1曰:“撒糖空中差可拟。”

  生2曰:“未若槐花迎风飘。”

  生3曰:“未若鹅毛当空舞。”

  生4曰:“棉絮纷飞差可拟。”

  生5曰:“未若梨花漫天飞。”

  生6曰:“未若天仙散百荷。”

  生7曰:“樱花飘落差可拟。”

  生8曰:“未若玉屑静静落。”

  老师曰:“未若白蝶翩跹舞。”

  (仍有不少小组举手)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生:我认为还是兄子的那句话:撤盐空中差可拟。

  师:你认为这句话对雪花的描述好在何处?

  生:盐和雪花都是白的,而且下落方式是相同的。而柳絮、棉絮,鹅毛,槐花等都是往上扬的,且颜色上有的是淡黄色,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不大相似。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抓住了盐和雪花的形似之处。有没有观点不同的?

世说新语教案8

  【学习指导】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xx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lw/Index.html>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lw/Index.html>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lw/Index.html>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世说新语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时重,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

  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世说新语教案10

  凡是品读《世说新语》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辞藻的新奇和语言的隽美所吸引,而深深为之叹赏。或称“记言则冷隽玄远”,或称“清新俊逸,咳唾珠玑”……此类赞词在前人论著中俯拾即是。《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特殊声口,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咏雪》

  (一)主旨

  “咏雪”是一个动宾短语,概述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咏”在文中是指用诗词等来描写的意思。“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但作者却只是冷静地尽一个说故事者的责任,把所有的价值评判都让读者自己去提出,读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独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生的丰富多彩.

  (二)结构

  文章第一层(谢太傅……讲论文义)写谢安一家雪日诗会。先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东晋的谢氏家庭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简约之极,古今绝唱。

  第二层(俄而……公大笑乐)写谢安出题子侄答诗——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和乐事。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一词,谢安的面目气韵,恍忽生动.也可见其融洽,欢快和轻松的家庭气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作者只录下两个:一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十分耐人寻味。

  第三层(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谢道韫的后来结局。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世说新语》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语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异常丰富、复杂,明言直说往往不能尽达其意。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三)延伸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也是写作上最大的特色。纵观全诗,以下几大写作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1.“别具炉锤”——语言的传神美。采用富于当代性的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感情,如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结尾公大笑乐,片语只辞却展现了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读者若坐在他的对面听其侃侃而谈。

  2.“纡余委曲”——语言的含蓄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独立思考”。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于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但进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

  3.“排沙简金”——语言的简洁美。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凝练的。没有凝练,也就没有艺术性。《咏雪》的语言不但隽永传神,而且洗练优雅,简洁明畅,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如“俄而雪骤”这一句仅一个“骤”字却传神地描写出漫天雪花飞舞的动态,真是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教案11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叉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自由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2、问──自读提问,词句积累: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提问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提问,师生互答)

  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

  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三、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四、知识迁移,搜理积累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五、总结

  今于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认识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让我们今后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节课这样聪明,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聪明树”浇灌的更高更大!

世说新语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

  一课时

  导入: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从课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和“帝位之争”),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待我思之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别:另外(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2、重点句子:

  1)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杨修

  谓修曰:“解不”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提问: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

  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世说新语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世说新语教案14

  教学目标:

  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人

  大家应该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四、复述并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教师精讲点拨。

  五、问题讨论:

  (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⑶“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前者较有韵味)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⑷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5)重点分析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六、练习: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差可拟”或者 曰:“未若 ”

  ⑴“撒糖空中差可拟。”

  ⑵:“未若槐花迎风飘。”

  ⑶“未若鹅毛当空舞。”

  ⑷“棉絮纷飞差可拟。”

  ⑸“未若梨花漫天飞。”

  ⑥“未若天仙散百荷。”

  ⑺“樱花飘落差可拟。”

  ⑻“未若玉屑静静落。”

  ⑼“未若白蝶翩跹舞。”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小结: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七、复述《陈太丘与友期》并讨论:

  ⑴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

  ⑵“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⑶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⑷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⑸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故事的结尾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八、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

世说新语教案15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

  (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

  (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推荐访问:教案 世说新语 五篇 世说新语教案1五篇 世说新语教案1 世说新语教案一等奖 世说新语教案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案初一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