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党史教育学习材料

党史教育学习材料

发布时间:2022-10-10 1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教育学习材料,供大家参考。

党史教育学习材料

 

 党史教育学习材料

 鸦片战争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为了抵消中英贸易差 额,大力发展鸦片贸易,借以打开中国的市场。随着鸦片销量的剧增, 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国民深受鸦片毒害,于是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 差大臣,严禁鸦片贸易。

 1840 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 动历时两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 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 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 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 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 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 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四”运动 1919 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 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人民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做 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

 义革 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49 年 12 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 年爆发 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使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 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在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并 创办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1921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 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 13 人。大会确定了党的 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 导者,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篇章。

 井冈山的艰苦斗争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 石”,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 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为 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界红旗始终不倒”。

 义会议与四渡赤水 1935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7 日,中共

 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整编,在毛泽东的领 导下继续北上抗日。1935 月 29 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 一渡赤水,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北 上抗日。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关山,再战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 3 月 16 22 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 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蒋介石急调滇军火速 驰援,实现了毛泽东部署的“调出滇军”的目的。

 从此,红军跳出了 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长 征途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过草地 中央红军在占领泸定城以后,为了实现北上的的 战略部署,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作为行军路线。这是红军长征 途中最为艰难的路程。1935 月初,红军开始翻越海拔 4900 多米 的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 连鸟也飞不过去。

 6 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经过短暂的调整, 月下旬开始向荒无人烟的草地进军。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没有吃的,把骡 马杀掉;骡马吃光了,就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 带吃。在这样艰苦无比的条件下,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 意志,红军将士走过了

 人迹罕至的荒滩草地。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 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 横跨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红军会师陕北 1935 10 月,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同刘志丹同志领导 15 军团胜利会师,最先完成了长征。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立 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并将刘志丹的第 15 军团编 入了红一方面军。蒋介石获悉此消息,马上命令“西北剿总”消灭这 支红军队伍。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全面胜 利,全歼国民党 109 师又一个团,缴获长短枪 5300 多支、轻机枪 176 挺,迫机炮 8 枚,子弹 22 万发,这对处于困境中的红军是一个极大 的补充,极大的鼓舞了红军的士气。“直罗镇战役”为红军在西北站 稳了脚跟,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了革命根据地,以致对整个战局都产生 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从此,红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为以后的抗日奠 定了基础。

 人民战争的凯歌 1937 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一场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8 25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在陕北洛川召开。洛川会议充分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通过了毛 泽东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根据华北沦陷、国民党撤退、敌强 我弱的局势,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的抗日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 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到 1938 年底, 共产党已建立大小十多块根据地和游击区,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 洋大海之中。

 人民战争的威力,粉碎了侵略者的美梦。1945 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中国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广

 泛持久的人民战争,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 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一场殊死的大搏斗。

 开国大典 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消 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1949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 的千里长江防线,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中国人民获得了 解放。

 1949 年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30 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主席亲自 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 举行了盛大庄严的阅兵式。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南昌起义到推翻 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经历了 100 多年的屈辱与抗争、探索与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改革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对内改革首先从 农村开始,1978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酝酿出了一场中国 农村改革的巨变。之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土地生产家庭承包责 任制”。正如人们在小岗村或其它许多农村所看到的那样,“土地生产 家庭承包责任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改革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里改革也随之展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现在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国际地位 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 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把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全面 系统阐明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 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中国梦是复兴梦,就是 要实现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 要保障。中国梦是幸福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 是人民的梦。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 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闭幕式上再次重申:“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

推荐访问:党史教育学习材料 党史 材料 学习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