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7篇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2022年1月第1期总第139期Jan.2022No.1Serial.139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JOURNALOFHARBINC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22年1月第 1期 总第 139 期Jan. 2022No. 1 Serial. 139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收稿日期:2021-08-23作者简介:王俊(1973-),男,湖北京山人,常务副校长;刘良军(1972-),男,湖北荆门人,教授。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2021年7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些地方零星暴发、多点蔓延,再次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给原本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带来隐患,从而也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涉疫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防严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最终取得零星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重回正轨,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有理由相信,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并不总是顺风顺水,相反有风有雨是常态,有时遇到惊涛骇浪也不无可能。因此,以零星疫情防控再次取得胜利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借鉴、以期间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为引鉴,进一步加强、升级基层治理成为必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可持续推进基层群众安居乐业、基层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上,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彰显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一、零星疫情防控是基层治理稳操胜券的一次“月考”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零星疫情多点暴发、多地蔓延,对涉疫地区而言,是继2020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之后的又一场战事。毋庸置疑,如果说2020年的疫情防控是直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那么零星疫情防控就是一次“月考”,考评的是涉疫地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基层治理能否驾轻就熟、稳操胜券。实践表明,涉疫地区勇敢面对疫情,既在党中央、上级党委的指挥调度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又结合实地实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月考”成绩。(一)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日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测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能一蹴零星疫情防控之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思考王 俊,刘良军(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 荆门 448000)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些地方再次暴发,诚然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又一次检测与检验。各涉疫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终于再次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疫情防控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需要传承;暴露出来的短板与问题不可小觑,应该纠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必将推动基层治理日渐迈向现代化水平。关键词: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22)01-0054-05· ·54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个动态演进,不断由量变积累向点滴质变推进,最终实现整体性质变的过程。是否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不是关门作揖、自说自话,这需要在实战中进行测试和检验。正因为如此,零星疫情暴发是对基层日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来一次全面体检、多部位扫描、全方位透视。实践表明,涉疫地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来所进行的努力没有白费,疫情虽然暴发快、来势猛、架势凶、传染力度大、感染人群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攻坚战,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取得显著成效,随即转入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民生产生活又恢复往日蓬勃生机、旺盛活力[1] 。(二)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一次考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零星疫情只是短暂暴发,但人们看到各涉疫地区党员干部第一时间闻令而动、听命而行,迅速发挥疫情防控先遣队、突击队、主力军作用。譬如,街道(乡镇)、社区(村)一线党员干部迅速组建专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疫情防控具体任务,着力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又如,党员身份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向死而生,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毅然决然地昼夜奔波、忙碌在患者的筛查、收治、诊疗等前沿阵地上;再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或就地就近参加所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或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小组,适时为封闭社区(村)居民群众代购防疫物品、生活物资,帮助维持秩序;等等。总而言之,2020年抗疫斗争中“我是党员,让我来” “我是干部,我先上”之党员干部义不容辞、舍我其谁的拼搏奋斗奉献精神,同样在零星疫情防控中得到生动体现、鲜明呈现[2] 。(三)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群众临危抗压心理与应对情绪的一次检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合力。疫情直接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冲击,设若民心不稳、人心思乱,只能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让疫情迅速蔓延、快速扩散,一发不可收拾。诚然,在零星疫情突然发生初期,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心惶惶,但在各级党委与政府的有力宣传、有序公告、有效沟通下,涉疫地区群众最终在认清疫情暴发原因的基础上,安之若素、按部就班地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换言之,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基层群众有了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情绪稳定,有利于各自尽到应尽的责任,万众一心,从而在行动上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四)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一次测验法治是治国安邦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关键时候、紧急时刻、危难关头,越离不开法治的引导、规范、纠正与保障,越需要用法治来维护既定的社会运转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如此才能让群众看到希望,有所指望。事实也是如此,零星疫情暴发,部分地区出现居民无序流动、少数商户坐地起价和哄抬物价、核酸检测混乱无序等各种乱象。对此,涉疫地区党委、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较好地满足了疫情防控的要求,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使依法防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极大增强了依靠法治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五)零星疫情防控是对基层社会舆论、传播生态的一次测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凶猛来袭,各地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利用宣传手段与传播力量,形成了全天候无死角的疫情防控的舆论氛围,现实有些过分的“雷人”标语,虽然起到了应有的规劝作用,但也使一些居民产生了恐慌心理。因此随着零星疫情暴发,各地更加重视舆论生态,宣传更加人本、理性、平和与务实,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电台,还是新媒体如手机APP、网络社区等,都是摆事实、讲道理,善用数据、事例说话,让群众既认识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也对党委、政府如何排兵布阵有了认同感,进而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规定,维护疫情防控日渐向好的大局。· ·55
二、 “月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缺陷不可小觑(一)少数、个别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从因为疫情防控不力而受到相应处分、处置、处理的党员干部的具体缘由来看,在疫情防控最重要、最关键、最吃紧的当口,确有少数、个别党员干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如有的党员干部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觉得在2020年那么大的疫情都能平安渡过,区区零星疫情暴发算得了什么;有的党员干部上面不喊不动,防疫工作蜻蜓点水、轻描淡写;有的党员干部痴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甘当“二传手”,简单止步于发发文、打打电话,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疫情防控,对防控进展情况一问三不知。(二)民生保障、尤其弱势群体的迫切诉求难以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疫情防控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为头等大事,这本没有问题,但也要看到,在织紧织密织细防控网的同时,也应保障基本民生,让封闭、隔离的民众“一日三餐”不受影响。尤其对于部分群众而言,或是因为经济拮据,买不起特殊时期稍微涨价的生活物资,或是因为临时有严重疾病,迫切需要外出到医院就诊等等,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搞“一刀切”,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如此,对于集中救治、集中隔离观察的特殊人群,也要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力所能及地为之提供生活服务,确保他们心无旁骛,主动配合治疗与观察。(三)党群、干群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充分沟通、融合互动“得民心者得天下”。越是疫情防控这样的特殊时刻,越需要注重民心拥护、民意支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譬如在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封闭居住区、管控交通、划分风险等级区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方面,应该注重党群、干群之间及时沟通、有效交流、融合互动,广泛地达成共识。个别地方借口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命令主义至上,漠视听取民声导致实践中群众虽然也配合了疫情防控,但难免有怨声怨言怨气,并为未来基层治理埋下隐患。(四)规律意识单薄、科学思维欠缺等问题亟待解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换言之,凡事皆有规律,把握住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2020年我们能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科学办事,依规律行事,然而疫情零星暴发,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出于私利考量,以主观意志压制了规律意识与科学思维,导致疫情防控中乱象频出。如无所谓分区分级分时防控,一律一视同仁、严防死守,让区域内其他群众苦不堪言。三、从零星疫情防控胜利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疫情终将远去,生产生活必将重新开启。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需要总结好、传承好,其中的深刻教训也应铭记于心,避免重蹈覆辙。具体说来,既然零星疫情防控是基层治理的一次“月考”,疫情过后应该再次回溯、全盘回顾,从中汲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和力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充分展示、完美展现。(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竭力保民生、守民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体现在基层治理上,就是基层治理为了群众,基层治理依靠群众,基层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尤其我们党百年奋斗、牺牲与创造的恢宏历史昭告,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3] 。由此民生与民心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基层治理只能让民生愈发得到保障与改善,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更加愉悦美· ·56
满,而不能不进反退、有损失感。诚然,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且大多与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基层治理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治理思维,非但不能与民争利,而且越是治理得法,越要把民生状况如何置于重要评判标准,看群众是笑还是哭。同时也要看到,保障民生与基层治理并不矛盾,群众越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则治理越有民心民意基础,越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强化安全意识,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念贯彻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亿万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也对安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既是人权的基本要义、核心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有深刻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以安全为基础,才能以安全促发展,靠发展更好地保障安全[4]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要求基层治理实践中也必须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强化安全意识,既把各项安全工作做在前面,也使安全意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与各方面,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尤其对于基层党委、政府而言,务必在作决策、定政策、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过程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视安全为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夯实安全根基,可持续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三)以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倒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村看村、户比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干部。基层治理中设若党员干部甘当“看客”,必定死气沉沉、万马齐喑。回望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初心使命为初心使命,要求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只能是义不容辞、舍我其谁,而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进一步言,党的领导是风雨来临时中国人民最为可靠的主心骨,各级党员干部则是风雨来临时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以零星疫情防控为引鉴,必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激励约束机制,既确保关键时候、危难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党员干部,得到应有的奖励与激励,也坚决对那些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抑或个人利益至上、爱惜羽毛,不敢担当、胡乱作为的党员干部祭起严厉惩处的利剑,使之要么知耻后勇、再次“出彩”,要么冥顽不化、被迫“出局”。(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真正的英雄。对于我们党而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
篇二: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三篇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1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当前,如果说医院是抗疫的第一战线,基层社会可谓是抗疫的第二战线。基层社会这条战线看似在后方,在一些地方甚至看不见战“疫”的硝烟,却是长期持久助力疫情缓解直至解除的重要保障。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它暴露了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对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不够重视。在城市中,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特殊时期实施出入许可、体温监测、疫情信息传递等“特殊门禁”,可以获得较为快速的落地。而对于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其长期处于失管、脱管或“准物业”的被动状态,在疫情来临时便成为暴露在隐形危机中的脆弱地区。这类小区无论在空间管制还是社群关系上都更加“开放”,承受的“暴露”挑战和“管控”压力更大。
二是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由于疫情期间的社会生产局部停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集中在医疗物资的及时供给上。“非典”之后,为应对 sars 的暴发与流行,我国依法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但仍存在很多未落实的情况,导致本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迅速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危机,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连基本防护用品都短缺。即使湖北之外的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多家医院也因防护物资紧缺,公开发布接受社会捐赠公告。
三是健康保护宣传缺位。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不少中国人的意识还不足,缺乏良好的健康习惯。本次疫情发生后,各级地区虽然启动了抗疫宣传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某些群众防范意识不足,不配合进行自我防护,发生疑似病状
未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大多数群众由于缺乏医学基础常识,盲目恐慌,轻信网络谣言,一夜之间对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一空。
以上问题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此,建议如下:
一是对老旧小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疫情结束后,应对环境卫生状况差、物业公司不愿入驻、单位自建独楼等老旧小区,通过拆除破旧建筑、打通围栏隔墙、畅通消防通道、增加绿地面积、硬化场地道路等有效整合改造,吸引物业公司进驻,强化物业服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失管、脱管的问题。
二是补足医疗服务领域短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在急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卫生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对应急医疗资源进行梳理,加强应急医疗资源储备,以满足灾害医疗急救用品需要;
财政部门应有计划安排应急医疗设备的添置、更换资金的支持,不断提升和提高本地区应急医疗质量与水平。
三是切实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一方面,社区处于最基层、最前沿,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公民具有一定的医护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治理是城市管理者的必修课。城市管理者应当从疫情带来的舆论危机中深刻反思,及时总结教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推动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使公众面对突发事件心中不乱,能够正确的辨别各类媒体发布的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科学保护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
2020 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及其迅速传播性,导
致全国范围内爆发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山东省于2020年1月24日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 级响应,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应急响应迅速及时、应对措施切实有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较好地确保了疫情并未大规模扩散,确保了我省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然而,随着疫情在全世界各地的迅速蔓延,我省疫情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反思当前存在的短板与面临的挑战的同时,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基层社会疫情危机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公众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
基层社会公众,由于教育水平、职业背景、个体年龄偏好等因素制约,极易造成其对于疫情咨讯的了解度、认知度偏低,最终致使其所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并继而造成社会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缺失甚至产生针对政府疫情防控的不合作或抵制性行为。尤其在中共中央已明确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危害性与防控的必要性之后[①],在新闻媒体强调加强个人卫生防范、出门佩戴口罩等警示下,社会公众仍疏于防范。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层社会治理中信息传播不够充分、疫情信息发布渠道过于单一化,如早期手机运营商对武汉漫出用户的监测数据并未通过公共媒介广泛公开,且信息发布渠道仅仅为官网等单一化渠道。
(二)基层治理单位的疫情防控能力不足
新冠病毒爆发后,我省于 1 月 24 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 级响应,以街道办、社区为基层治理单元,实施疫情防控。然而,由于基层治理单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村委会、城市边缘社区,缺乏专业化的公共卫生知识、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常识以及防控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不够科学规范,如断路、堵路或一些不文明、侮辱性标语或口号等防控过当行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缺乏人性化,而造成武汉归来人员对于自己身份产生认同危机
与恐慌感;基层部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的配套设施不足、社区医疗资源亦严重短缺,而造成其应对能力极为有限。
(三)基层社会疫情防控的数字化工具不足
新冠病毒防控期间,我省基层部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取得一定治理效能。然而,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普遍过于依赖人工化治理工具,即主要依赖于人盯人、表格统计等消耗时间多、效率低的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且为基层工作人员带来较为严重的潜在卫生安全风险;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疫情监测数据统计存在重复性、低效性甚至无效性问题,如目前很多单位实施双测温表格上报制度,对于一部分社会公众数据统计是重复的,尤其是层层汇总、上报的监测方式,造成时间、人力的大量消耗。
(四)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公众的职业形态日趋多样化,如网红、自由职业者、电商、共享经济从业者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士愈来愈多;1994 年以来房改房政策实施以后,传统单位制住宅格局被打破;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复杂性日益增强,上述新变化、新特征为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流动人口(即租客)的大量存在导致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雇主和单位而不需向单位上报个人信息、单位制宿舍里出售房产住户或租赁住户的流动性较强亦难以频繁收集信息,因此,该群体人士极易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公共卫生安全信息收集的真空区域,为基层社会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与诸多潜在风险。
二、提升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规范化
建议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信息公开、透明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疫情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以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基层治理部门与社会公众间信息的对称性。第一,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采集与公布的公民参与机制。可依托业委会、网格员、楼组长或社区派出所片警制度,建立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信息收集与帮助云平台,一方面建立社区居民对个人患有传染性病症主动申报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制度,另一方面,在该平台为主动申报的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线上或线下医疗服务,可有效激励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第二,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发布的常态化机制。在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信息收集与帮助云平台基础上,建立社区居民个体公共卫生状况的定期上报、统计制度,实现对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常态化监测与信息发布,以实现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的预测与预警。
(二)完善疫情防控配套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专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体系,并强调指出要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②]。
建议进一步完基层社会疫情防控配套机制:第一,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便民化设施投入,尤其是社区医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与医疗资源,提升其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第二,逐步建立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培养机制,如可通过为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开设基层管理者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培训的线下或线上课程,以推动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行为的专业化水平。第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加强由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问题等其他类型致灾因子所造成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设计,推动基层制度创新,逐步补齐基层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短板。
(三)建立多主体协同防控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化
基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主体并非仅仅包括基层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关,还应包括所在地的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且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可利用其自身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发挥积极作用[③]。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指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与多部门协同机制[④]。2020 年新冠疫情危机治理过程中,大量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主动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应基于我国基层治理制度特色,即“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自治”的复合性治理架构,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参与疫情防控的协同制度、协同平台及其激励动员机制,以确保多主体协同防控机制的规范化与长效化,继而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系统化。
(四)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以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精准化
建议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破解疫情防控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精准化。如: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公开过程中,可综合考虑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性别群体获取信息资讯的偏好与工具,选择手机短信、微信、电话语音通知(盲人)、微博、新闻联播或滚动新闻、交通广播等多元化渠道;在基层社会公众公共卫生信息收集过程中,将传统人工表格式填写转变为数字化工具,如将双测量工具由表格式人工统计转变为二维码填写、出行信息云平台登记等;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信息收集中,加强多部门协作以避免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数字化治理问题,如手机用户流动数据、高速公路出入口监测数据等多种数字监测平台间可建立共享、公开机制。
陈芳、董瑞丰、陈聪、田晓航:《共和国的战“疫”时刻》,载《求是》2020 年
第 5 期。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0 年第 5 期。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9 页。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0 年第 5 期。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3
4 月 12 日上午,我院举办新冠疫情下的社会治理线上系列讲座第二讲,讲座由政法学院胡艳蕾副教授主讲,讲座的题目为“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挑战与对策”。政法学院副院长李慧明主持了线上讲座,政法学院师生 100 余人参与了线上交流。
在讲座中,胡艳蕾老师首先讲解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借由古今中外的历史突出公共卫生危机的五大特点。胡艳蕾老师详细梳理了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发生的时间线,并探讨各时间阶段中央和基层政府的行动,同时明确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关键点。胡艳蕾老师进一步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值得称赞,但是我国在基层社会新冠疫情治理中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胡艳蕾老师针对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等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是对国家基层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这次大考,我们做出诸多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线上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相关知识,拓展了公共管理领域的视野,有助于学院相关专业的发展。
篇三: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商贸工业2021 年第 5 期33 作者简介:徐宽凤( 1985- ),女,汉族,山东昌邑人,研究生,中共凤城市委党校,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疫情防控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及建议———以凤城市铁南社区为例徐宽凤(中共凤城市委党校,辽宁 丹东 118100 )摘 要: 2020 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一次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涉及全球。目前,境外疫情的暴发仍然是持续的增长型态势,国外输入的压力仍然很大,国内疫情也存在反弹的风险,在基层疫情防控仍需常态化。在这次疫情的防控期间,充分考验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对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国家治理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9311 / j.cnki.1672-3198.2021.05.0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都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疫情暴发以后,凤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行动,全面进入战时状态,积极投入到疫情的防控当中,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凤城市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主要做法———以铁南社区为例一是完善组织机构,确保责任落实。凤山街道铁南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面积 1.97 平方公里。社区接到防控工作通知,第一时间成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于雪琳任组长,领导小组又按网格下设了 3 个工作小组,分别设立负责人,并由负责人组织本区域网格员、居民组长、志愿者、党员组成区域管控人员,三个小组共有 67 人参与防控工作。此外,社区制定了防控期间社区消毒管理制度,办公场所内外进行定时消毒的通风,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并要求各网格长不定时的对所管辖区域内胡同口、单元楼道、垃圾池、公共厕所等部位进行消毒和卫生清整,引导居民将废弃口罩必须扔到废弃口罩收集桶,切实筑好防控工作的第一道“墙”。二是社区全员上阵,全面摸排登记。防控工作期间,铁南社区全面入户三次,其中两次大排查工作,一次发放居民通行证工作。由于铁南社区棚户区的特殊环境,居民住房不整齐,与头台村、站前村区域交叉,外来人口颇多,道路坑洼泥泞,摸排难度较大,社区工作人员在没有防护服、缺少消毒用品,只带着简单的口罩,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第一次大排查共进行居民健康登记 1071 户, 2417 人,排查出外地返凤人员 47 人,其中武汉返凤 1 人,浙江返凤 2 人。随后又完成了对辖区内所有居民的通行证发行工作,加上后期陆续的补证数量,铁南社区总计发放居民出行通行证 1475 户,共 3459 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留排查盲区,不漏一户一人。铁南社区根据社区网络化管理进行了第二次地毯式大排查,逐户填写居民基础信息登记表,在各市直单位进驻社区工作人员( 8 人)的共同努力下,共排查 1655 户, 3812 人,其中出租房 128 户, 294人,排查出外地返凤人员 4 名,全面详实的掌握了辖区底数清,返乡人员清。三是做好宣传教育,强力宣传引导。面对疫情的突发态势,有效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我们的主要做法:( 1 )利用社区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就地进行宣传:用社区 LDE 屏 24 小时滚动播放防控知识和宣传标语,帮 1 台便携音响在人流密集区域不间断播放防控指南,在 13 处人流量大的区域悬挂条幅 19 个;对辖区内57 个商业网点、 13 个主干道胡同口、 29 个楼宇单元、 5个卡点、 1 个公示版进行重点宣传,张贴各类通知、通报、倡议书和防疫知识等;防控工作以来总计张贴《温馨提示:出入人员请佩戴口罩》《致全市人民一封公开信》《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倡议书》《居民健康码》《防控 30 条》 582 张;发放肺炎科普常识 120 份。( 2 )入户式宣传:“我们是铁南社区的工作人员,家里有没有人是从外地返回凤城的,避免与外人接触,关注自己体温,勤洗手、常通风……”,入户排查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居民出门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众活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第一次入户排查期间发放在发放《致全市人民一封公开信》 1500 余张,在发放通行证的同行又发放了居民防控 30 条 1300 余张,第二次大排查时发放 30 条第二版 300 余份,做到居民、企业宣传全覆盖。( 3 )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党员微信群、志愿者微信群宣传疫情防控信息,普及各项防控知识,积极引导广大居民理性应对,消除恐慌心理,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防控工作以来,铁南社区微信公众号共推送信息 42 条。四是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档案。根据社区两次的入户排查工作,铁南社区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台账,包括常住人口信息表、外地返凤人员台账、重点人员(密切接触者)登记表,复工人员信息表、购买退热类、止咳类药品人员信息登记表等各类台账,其中对对湖北(武汉)以及疫情严重地区返凤人员和 2 月以来的所有外地返凤人员均做医学观察 14 天,每天测量体温 2 次,签订居家观察承诺书,落实“五保一”责任管理。对于达到观察期的建议其继续做好自万方数据区 域 发 展现代商贸工业2021 年第 5 期34 我防护和健康观察,并有对应的网格员对期跟进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五是加强管理、做好联防联控。社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只有构建联防联控,才能打好疫情防控战,铁南社区设卡 3 处,由市直单位到社区进行卡点工作,进行 24 小时管控值守工作,铁南社区安排专人对各卡点提供工作所需用品,防护物资,保证卡点工作正常开展。与此同时,铁南社区成立志愿者巡逻队,在主干道进行全天性的巡逻,以配合各卡点工作,并在早、中、晚人流高峰期到卡点进行支援。六是党员引领,发挥模范作用。防控工作伊始,社区党委就收到了两名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在得知社区防控工作严峻,缺少人员的情况时,党员群里纷纷响起了毛遂自荐的消息,经过社区党委研究,选择 16 名离社区近、身体条件尚好的党员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抗击疫情一线设立四个“党员责任岗”、组建了一支“党员突击队”、配合社区进行排查、检测、值守。2 基层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是防控疫情的方式有所欠缺,大数据信息基础建设存在短板。目前主要靠基层社区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不分昼夜,每家每户的上门排查。这种排查方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降低了社区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社区人员的劳动量,因防疫物资匮乏,也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被传染的风险。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设没有跟上防控疫情的步伐,缺少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虽然在这次疫情的防控的期间也采用了微信二维码和辽事通 APP 手段,但是依然是比较低端的收集线上数据方式,比如交通卡口获得外来人员信息,并不能及时推送到社区的网格,无法形成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二是因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如小区封闭管理、隔离、部分道 路 限 行、餐 饮 店 暂 停 服 务、减 少 聚 集 等 方式),造成部分矛盾无法及时化解,导致矛盾积压,增加了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的发生风险。在防疫期间,大部分工厂企业停工停产,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无法返工,出现收入减少甚至是“负收入”的现象,也增加了发生社会治安问题的风险。在基层社区防控中,主要是聚集性人数比较多,存在商店打牌的现象,绝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理解的,通过劝说的方式可以减少聚集,也有不理解工作人员的做法。凤城市有很多弃管小区,弃管小区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的漏洞,出租房屋外来流动人员比较多,邻里之间不是很熟悉,对进出入小区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部分小区人员不服从管理。三是基层社区职责错位协同少。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压力比较大,除了做好防疫的彻底排查工作之外还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比如消防、卫生、企业复工、治安等),而且还要接受上级的各种督导、考核、防疫报表重复填报等,本来社区的防控人员就人手有限,却承担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以铁南社区为例,社区工作人员 10人,疫情期间负责整个社区的入户排查工作,数据汇总上报工作,还要负责社区的各类行政事务,即使有市直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协助,依然是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并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被上级严肃追责。四是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有的社区不能够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是一种创新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的基层社区不能够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无法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一些许多的街道社区没有建立群众参与重大决策的相关制度,没有正规的社会志愿者管理机制,存在“社区干群众看”或者是“物业干群众看”的现象,无法调动群众积极有效的参与。存在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力的现象,一些物业、小区党组织还不是很健全和规范,党组织无法准确发力。3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及建议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基层社会治理同样也面临着相对严峻的考验。必须从制度、主体和治理方式的创新角度来思考基层社会治理。3.1 在制度上明确基层治理体系的职能定位应该出台街道社区工作的相关权力清单,明确街道社区的工作职能,加快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各个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并且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权限,不要将所有的业务都完全下放转移到社区。社区要成立居民委员会,使居民能够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当中,充分尊重社区和居民的权利。在考核方式上,科学设置考核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适当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水平,更好发挥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3.2 在技术方式上积极推进大数据智能创新,为基层社会治理保障技术支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运用好大数据是大家经常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很多大城市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甚至有些大城市都在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这次疫情的防控给我们的思考一是要加快推进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推进“互联网 + ”政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各小区物业要加大电子监控系统,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防御系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二是要实现全国的数据共享,政府要打破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整合数据,使数据发挥要素的价值,建立网格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子信息技术系统,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3.3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一直以来奉行的准则,基层社会治理也应如此。基层社会治理应由政府主导发展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治理的模式。政府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社会基层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相关制度。对社区志愿者统一管理,登记造册。利用微信群、座谈会的方式建立广泛的联结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参考文献[ 1 ]龚维斌 .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J ]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 3 ) .[ 2 ]沈筱芳 . 党的领导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D ] .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17.[ 3 ]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R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万方数据
篇四: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情防控浅谈基层社会治理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保障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尽责担当。作为政府和广大农民联结的桥梁,村“两委”处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面临的事务更具体、更复杂和更艰巨,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性任务,对基层治理在新时期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和新内容。
一、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看到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员先锋岗,“我是党员我先上”等等诸如此类的请战书。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才得以有效控制。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支部引领+网格管控”的方式,将权威信息直达农户、直达每一个人,让大家第一时间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二、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基层干部能力提升
村“两委”干部、网格长都是平时工作的主力军内,但
是由于学历、年龄等关系,干部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必须通过各类培训、会议,加强各类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并定期对基层干部开展应急培训及演练,引导他们加强对村民安全常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群众的风险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推进科技支撑,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平台
同 2003 年“非典”疫情防控相比,这次疫情防控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基层治理更要依靠信息化和数字化,积极推进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更能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公共管理服务数字化等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和生活体验。
四、提高自治水平,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建立健全各项村规民约以及村民议事等各项制度,不断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调动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让“干部干、群众看”变成“干群一起干”,充分发挥“朝阳群众”作用,让广大群众互相监督。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必须要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人”。
五、推进依法治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充分发挥法治制度的作用,推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
理法治化,通过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要进一步强化道德约束管理,倡导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等不断改善群众的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的文明程度。
六、利用好自然优势,保护好绿水青山
从疫情发生以来,最短缺的除了防护用品以外,就是粮食、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所以在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粮食安全就尤为重要。著名的“三农”专家温铁军曾发表过一篇演讲,他说“大疫止于村野”,就是因为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条件,脱贫攻坚期内,许多地方也是因为依靠生态,建设了美丽乡村,发展了乡村旅游,因此,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疫情防控,关系着经济发展,关系着国之命脉。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在这项工程中,在党坚强领导下,要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走出一条“花小钱办大事”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让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受群众欢迎和拥护的民生工程。
篇五: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11战疫情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治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仍需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习总书记也提出了相关指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其中,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基层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基层组织作为落实社会治理制度的前线阵地,担负着保障制度落地,推行治理实践的重要责任。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间,城市社区作为基层组织的最小单位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担负起了外防病源输入,内控病情扩散的重要职责,是开展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开展,并组织进行了多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会议。在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针对如何发挥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时,习总书记就指出:“要压实地方党委许馨文(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摘 要:在疫情发生期间,城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而城市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通过总结归纳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进一步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措施建议,最终有助于我国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落实。关键词: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和政府责任,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在随后的多次会议中,习总书记也强调了基层社区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并在此基础上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关键防线,基层社区必须深入学习上级下达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展开各项防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将疫情防控的文件精神同社区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使社区治理功效发挥到最大化最优化。管控疫情发散的重要基础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其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维持社会治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社会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有效的重要评判标准。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的严峻态势,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也成为了短期内国家治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极强、传染速度较快、传染途径多样等特点,控制病毒传染的扩散态势,缩小病情发生的区域范围、降低整体人员的流动性就成为了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社区作为人口密集的社会单位,一旦疫情在其内部爆发扩散,将会带来异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区内部人员管控,防止病情源头输入,对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从而有效切断疫情扩散的通道。由此可见,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是抑制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散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体现出了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以城市社区治理为例。。. .。
。
012
战疫情与社会治理实施防疫工作的战斗一线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加之交通工具的便捷多样使得国内人口的流动性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状态,而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国内迅速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疫情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增长的紧张局面,城市社区作为人口密集区域,其人员流动性较高,疫情传染风险较大。因此,社区疫情防护工作相对更加繁重复杂,从出入登记、测量体温、值班守夜到入户登记、喷杀消毒、防疫宣传等耗时耗力的日常工作,再到物资集体采购、监督隔离住户、帮扶困难群众等疫情重点区域的特殊工作,这些对于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面对健康状况未知的社区人群,基层工作人员承担着受感染风险大、工作强度高、心理负担重等各类工作压力。因此,社区作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正面战场之一,就担负起了守护居民安全的责任,成为了实施具体防疫工作的战斗一线。决胜防控攻坚的重要支撑从全国范围的形势来看,要想使疫情得到完全控制,真正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还需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么在长期的防控工作中,保障充足的物资供应、维持民众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就成为了决胜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而社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就担负起了相应职责,成为了疫情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在疫情增势的上升期,各个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为疫情最终得到有效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疫情增势的下降期,基层社区防疫工作依旧保持向好态势,为最终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社区通过严格把控社区出入关、全力供应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维持社区内部各功能运行,支撑起了居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通过及时更新社区出入政策,强化社区人员登记制度,支撑起了企业复工复产的落实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回温。通过加强同居民的沟通交流,鼓励群众参与工作,支撑起了社区内部的力量凝聚以及社会整体的团结合力,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持久的精神动力。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新型冠状病毒在早期国内以及后期境外的急速传播,使得中国社会系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仅是对我国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国内社会治理是否完善有效的一次考核。其中,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管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水平也在此次疫情中得以显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社区自治理念缺乏,同基层治理发展存有差距疫情期间,城市社区在落实防治管理制度的进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自治理念。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要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最终建立起自治理念和自治能力更为成熟的基层治理体系。而作为城市社区的日常管理组织,社区居委会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暴露出了缺乏自治意识,缺少自治经验的治理短板。面对突发状况,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倚重上级意图,弱化居民主体地位,以至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自主有效地展开工作,最终僵化了居民的行政化思维,加重了上级政府的日常工作。这不仅影响居民自治理念的培养形成,同时也妨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引导,不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社区工作队伍单薄,志愿者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社区工作队伍相对薄弱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而疫情爆发以来所施行的以社区为单位的封闭化管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因为在这一时期,停工停产停课迫使人们从其所扮演的各个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仅仅保留了其社区人的角色。从而使社区成为了战役防疫的第一线,急剧增长的工作量凸显了社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的短板。在疫情发生以前,大部分社区的居委会成员与居民之间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但是基本能够满足社区日常工作。而在疫情发生以后,各个社区特别是处于疫情灾害严重的重点区域,繁重复杂的工作内容要求其具备足量调配的工作人员,而现有的社区管理人员的数量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此时,社区日常构建的居民自治组织即志愿者队伍的重要作用也得以凸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志愿者团队愈加成为了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城市社区也应当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逐步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从而满足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需要,然而现阶段社会志愿组织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这一点。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相关服务配置存有漏洞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以疫情爆发的中心城市武汉为典例,同时以其他各大城市及中小型城市的实践为基础,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社区医疗、应急机制、数据统计等基础配备存有漏洞。首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条件和设备配置无法满足在相关政策下达之前的应急需要,无法缓解由于居民不安情绪所带来的就医紧张,使得在疫情扩散初期,加剧了居民涌入城市中心医院的感染风险,加重了疫情扩散的趋势。其次,各个社区的应急预案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应急预案机制不完备,应急措施实施不到位,应急响应人员无准备等诸多问题。与新时代社会治理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有一定差距。最后,部分城市社区特别是年代较为久远的老旧社区,存在社区人员信息统计不完整,流动人员管理不严格,社区居民信息长期不更新等问。
。. .。
。
013战疫情与社会治理题,使得疫情期间的排查工作无法在短期内顺利完成。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的措施建议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国内的防疫工作层层深化,逐步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控制疫情最为迅速有效的国家,使得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赞赏。其中,城市社区的种种表现更是成为了体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最好证明。然而,疫情期间社区治理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也暴露出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欠缺和不足,只有总结社区治理制度落实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对现有社会治理进行查漏补缺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为国家治理体系注入鲜活血液。加强落实社区基层自治制度,深化培养居民自治理念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需要构建新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因此,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板块,应当深入贯彻自主理念的有效落实,加强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的双向联动,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建构。首先,对于社区党组织来说,必须加强对社区的精神引领以及对居民的思想带动,既不完全脱离,也不完全支配社区居委会与群众的日常活动。其次,对于社区居委会来说,必须明确自身的本质属性和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在社区的贯彻施行,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上级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唤醒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实现居民自治的社区管理新局面。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形成系统完备的社区志愿者团队社区居委会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使其长期处于职业选择的末流,而这也是造成社区工作人员力量薄弱,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社区工作人员的队伍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改善,尤其在应对疫情等突发状况时,社区工作在队伍上的欠缺就更为直观的显现出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改革体制、改善待遇、提升质量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改革创新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机制,厘清各岗位的职能要求,从而加强人员职称管理,提高社区居委会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在高校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其次,通过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维持居委会在一定时间内的人员稳定,避免社区居委会成员长期处于变更状态,有助于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归属感。最后,要积极引进社区工作各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同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建立联系,使人才在各个社区内充分涌流。
新时代以来,我国志愿者团队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显著提升,然而就国内的实际需求来看,志愿服务仍需进行优化和改进。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运用各方社会组织的合力,建立起更具专业性和稳定性的社区志愿服务团队。首先,可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建立起以社区为单位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其次,可以发挥共青团、工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建立起具有指向性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最后,可以发挥相关人才的专业力量,形成更具专业性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区相关服务配置从疫情期间社区治理的成效来看,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资源服务配置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匹配等现象,为社区疫情联控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针对此类问题所提出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首先,要健全城市社区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层级式的规划布局,最终形成足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承载机制。其次,要加强社区活动场所的改造工作,形成场所多功能的灵活转变,使其能够担负起临时避难的应急要求。最后,尽可能加强各社区基础卫生医疗的资源、人员与设备配置,提高城市社区应对疫情风险的硬件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社区的治理能力。参考文献 [1][3][4]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06日01版。[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04)[5]程萍, 吴瑞. 透视重大灾害中的社区问题[J].小康,2020(09):55-57.[6]李军. 国家治理体系下城市社区治理的挑战与创新[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01): 48-54.[7]于靖园.答好“疫考”中的社区治理题[J].小康,2020(09):53-54...
篇六: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下 基层社会治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突如其来的疫情,数千人的死亡,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也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防控疫情期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站在前线的基层公务人员,其辛苦、心酸和承受的巨大压力,自不待言。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基层组织和公务员的表现和作为,暴露出中国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总结新冠疫情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研究其对策,是推进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郡县治,则天下安”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放在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基层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底层和基石,能否有一个善政良治的基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整个国家能否善政良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当前,如果说医
院是抗疫的第一战线,基层社会可谓是抗疫的第二战线。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而疫情防控期间,却暴露出基层社会治理的不少问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挑战
一是基层组织反应迟缓,缺乏主动性。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后,许多基层组织做得不错,部分小区出现无一人感染或疑似病例,赢得居民的尊重,但同时有不少基层组织严重不作为。2020 年 2 月 11 日《环球时报》记者报导,武昌区转移重症病人时,仅靠一名缺乏防护的公交司机,并无任何基层工作人员接洽跟车及组织病人入院,令这些重症的新冠肺炎病人被困在寒夜的街头,因而遭至中央督导组的问责。再如,为了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染,武汉小区干部应该想尽办法严格管理下辖小区,建立统一配送生活物资的制度。可实际情况是,全市只有部分小区能够严格管理小区,积极组织物业配送物资,许多小区不管不问,任由小区居民随意去人员拥挤的超市买菜,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是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参差不 齐。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公务人员普遍非常辛苦忙碌,有不少基层公务人员做出了表率,很多人从农历新年前疫情爆发直到疫情解除之前都不能休息,一直在高强度地轮轴转。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基层机构和一线公务人员在防疫过程中,表现出种种粗暴、乱作为、
不作为和缺乏人性化管理能力的乱象,反映出基层公务员的素质能力不一。
三是治理手段简单粗暴。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农村干部的粗暴作风反映基层治理更加落后的一面。在防疫第一的高压下,不少乡村不仅封村,还打出雷人的标语口号,如“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今年上门、明年上坟”等。有的地方做得更绝,或者用大货车、挖掘机等大型车辆堵路,或者砌墙、搬来大石头作为路障,甚至故意把道路挖断,直接让交通瘫痪。当然,这些措施有的确实阻断了人员流动,有利于防控疫情的一面,但其做法的后坐力太大,过于简单粗暴。
四是对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不够重视。在城市中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特殊时期实施出入许可、体温监测、疫情信息传递等“特殊门禁”,可以获得较为快速的落地。而对于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其长期处于失管、脱管或“准物业”的被动状态,在疫情来临时便成为暴露在隐形危机中的脆弱地区。这类小区无论在空间管制还是社群关系上都更加“开放”,承受的“暴露”挑战和“管控”压力更大。
五是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由于疫情期间的社会生产局部停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集中在医疗物资的及时供给上。“非
典”之后,为应对 SARS 的暴发与流行,我国依法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但仍存在很多未落实的情况,导致本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迅速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危机,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连基本防护用品都短缺。即使湖北之外的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多家医院也因防护物资紧缺,公开发布接受社会捐赠公告。
六是健康保护宣传缺位。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不少中国人的意识还不足,缺乏良好的健康习惯。本次疫情发生后,各级地区虽然启动了抗疫宣传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某些群众防范意识不足,不配合进行自我防护,发生疑似病状未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大多数群众由于缺乏医学基础常识,盲目恐慌,轻信网络谣言,一夜之间对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一空。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全国确诊和疑似病例在逐步减少,但防控形勢仍然严峻复杂,远没有达到完全控制的阶段。基层又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只有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才能守住疫情的关键防线,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一是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疫情防控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奋不顾身、身先士卒,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要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党员干部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定,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努力提升基层公务人员的素质。不少基层公务人员教育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确实偏低,习惯于“唯上不唯下”,作风难免简单粗暴。尽管政府一直在尝试通过激励机制,让更多优秀大学生去基层工作,但整体而言,基层官吏的素质明显偏低,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简单直接,遇到类似防疫这样的大事,有些人难免行为失当。再者,现行行政体系容易造成基层空虚和超负荷运转,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官吏经常疲于奔命。
三是实现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受传统的政府管理思维影响,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依然注重“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政府主导过多而社区自治能力不足,基层政府和社会融合不够,社区的力量没有被充分激活。未来我们应在增强社区自治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着眼于满足自身服务需求的软性控制。同时,要以社区服务为核心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一是治理对象的精细
划分,根据辖区内的小区和居民特点,例如可根据安置小区、普通商业住宅区和高品质商业住宅区的不同居民需求,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二是服务内容的精细划分,立足于居民需求,可提供免费的、有偿的,公益性的多种服务内容;三是治理手段的多样化,改变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探索协商式的、合作式、恳谈式的服务方式。”[ 四是对老旧小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疫情结束后,应对环境卫生状况差、物业公司不愿入驻、单位自建独楼等老旧小区,通过拆除破旧建筑、打通围栏隔墙、畅通消防通道、增加绿地面积、硬化场地道路等有效整合改造,吸引物业公司进驻,强化物业服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失管、脱管的问题。
五是补足医疗服务领域短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在急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卫生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对应急医疗资源进行梳理,加强应急医疗资源储备,以满足灾害医疗急救用品需要;财政部门应有计划安排应急医疗设备的添置、更换资金的支持,不断提升和提高本地区应急医疗质量与水平。
六是切实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一方面,社区
处于最基层、最前沿,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开展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公民具有定的医护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治理是城市管理者的必修课。城市管理者应当从疫情带来的輿论机中深刻反思,及时总结教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推动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使公众面对突发事件心中不乱,能够正确的辨别头性媟体发布的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科学保护能力。
篇七: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不期而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社会治理”再度成为公众争论的热词,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大考”将对我们我国的社会治理产生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钦州自然也不例外。一、因疫情而产生的社会治理问题
我市因开展疫情防控而实行限行、隔离、封闭管理、削减聚集等紧急措施,这让一些社会治理上的短板问题大面积暴露。一是部分冲突纠纷不能准时有效化解,造成冲突积压,增加群体性大事、个人端案
(事
)件风险。同时,小区封闭管理、餐饮店暂停服务、各行业临时临时歇业等,一些农村地区实行封路、堵路,限制出行等,可能造成一些群众的不满。二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还没有适应防疫的需要。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联防联控的无缝对接力量有待加强。如交通卡口取得的外来人员信息没有准时推送社区网格,导致各社区网格员重复上门排查。三是综治中心指导协调力量不足。县、镇
(街道
)综治中心人员少,政府对综治中心职能不熟识,综治中心难指导、协调开展
业务工作。四是网格化管理存在短板。专职网格员占比小,网格
员基本由村
(社区
)干部兼任,而每个村基本只有 4-6 名村干部,专职网格员很少,所以 95%以上村
(社区
)网格员不超过 6 人,基本没有志愿者。在当下网格员面临业务多、杂、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待遇差等问题,就对工作简单产生厌烦心情,进而导致辞职人员多,队伍不稳定。五是谣言管控力量有待加强。如此前有部分市民听信网络传言,消失大半夜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状况。六是部分老旧小区管理存在漏洞。我市、各县
(区
)老城区和旧住宅小区管理不够法律规范,出租房屋外来流淌人员居多,对进出小
区人员管理不严、不法律规范,公司与业主之间常常因服务不到位、车辆停放等问题产生冲突纠纷,导致部分小区人员不听从管理,简单滋生管理疏漏。七是社会治安隐患风险增大。在防疫期间,大部分企业实行停工停产、限制人员外出活动等举措,一些人由于不能在本地返工又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削减甚至消失“负收入”现象,存在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风险。
二、应对社会治理短板的对策及建议
(一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大力提升网格化管理实战效能,建
议出台法律规范性文件,明确网格员的聘用、管理,明确各部门网格化工作的职责,提高村
(社区
)网格长
(村干部
)、网格员的待遇酬劳,确保聘请到素养力量能满意职责要求的专职网格员。二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支撑,推动“雪亮工程”建设,建立社区大数据平台,努力实现全域掩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共享共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三是强化业务培训,随着纳入网格管理的工作不断增多,相关业务培训也要准时跟上。四是实施镇、村干部年轻化战略,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干部力量素养能准时把握新学问和技能。
(二
)加大治安隐患排查。加强对吸毒人员、社矫人员、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员的管控,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和这之后的社会面
平安稳定工作,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完善大数据信息反馈及管理机制,实行工作环节、工作流程的制度化管理,提高信息无缝对接、快速运用的力量。
(三
)法律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对物业公司和物业人员的管理,街道办事处指导住宅小区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进一步法律规范压实辖区内小区物业管理责任。
(四
)强化法制宣扬。创新宣扬方式方法,强化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化了解了各类风险的危害和严峻性,特殊加大面对农村和基层群众的宣扬力度,增加听从政府风险防控管理的自觉性。此外,要阳光透亮
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准时召开风险防控新闻发布会,缓和民众的焦虑心情,确保大众的知情权,避开过度恐慌,遏制谣言的滋生集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022年初,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及其快速传播性,导致全国范围内爆发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大事。山东省于2022 年 1 月 24 日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大事
I
级响应,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应急响应快速准时、应对措施切实有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较好地确保了疫情并未大规模集中,确保了我省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平安。然而,随着疫情在全世界各地的快速集中,我省疫情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反思当前存在的短板与面临的挑战的同时,乐观研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一、基层社会疫情危机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
)社会公众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
基层社会公众,由于训练水平、职业背景、个体年龄偏好等因素制约,极易造成其对于疫情咨讯的了解度、认知度偏低,最终致使其
所获得的疫情信息不够完整,并继而造成
社会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缺失甚至产生针对政府疫情防控的不合作或抵制性行为。尤其在中共中心已明确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传播性、危害性与防控的必要性之后
[①
],在新闻媒体强调加强个人卫生防范、出门佩戴口罩等警示下,社会公众仍疏于防范。其缘由主要在于基层社会治理中信息传播不够充分、疫情信息发布渠道过于单一化,如早期手机运营商对武汉漫出用户的监测数据并未通过公共媒介广泛公开,且信息发布渠道仅仅为官网等单一化渠道。
(二
)基层治理单位的疫情防控力量不足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爆发后,我省于 1 月 24 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大事
I
级响应,以街道办、社区为基层治理单元,实施疫情防控。然而,由于基层治理单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村委会、城市边缘社区,缺乏专业化的公共卫生学问、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常识以及防控力量不足,详细表现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不够科学法律规范,如断路、堵路或一些不文明、污辱性标语或口号等防控过当行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行为缺乏人性化,而造成武汉归来人员对于自己身份产生认同危机与恐慌感;基层部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的配套设施不足、社区医
疗资源亦严峻短缺,而造成其应对能
力极为有限。
(三
)基层社会疫情防控的数字化工具不足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防控期间,我省基层部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
+多元主体参加”、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取得肯定治理效能。然而,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普遍过于依靠人工化治理工具,即主要依靠于人盯人、表格统计等消耗时间多、效率低的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人力、物力的铺张且为基层工作人员带来较为严峻的潜在卫生平安风险;人工化治理工具造成疫情监测数据统计存在重复性、低效性甚至无效性问题,如目前许多单位实施双测温表格
上报制度,对于一部分社会公众数据统计是重复的,尤其是层层汇总、上报的监测方式,造成时间、人力的大量消耗。
(四
)基层社会疫情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公众的职业形态日趋多样化,如网红、自由职业者、电商、共享经济从业者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士愈来愈多;1994 年以来房改房政策实施以后,传统单位制住宅格局被打破;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人口的流淌性、简单性日益增加,上述新变化、新特征为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流淌人口
(即租客
)的大量存在导致基层社会疫情
防控极易存在真空地带,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雇主和单位而不需向单位上报个人信息、单位制宿舍里出售房产住户或租赁住户的流淌性较强亦难以频繁收集信息,因此,该群体人士极易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公共卫生平安信息收集的真空区域,为基层社会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与诸多潜在风险。
二、提升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力量的对策分析
(一
)健全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法律规范化
建议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信息公开、透亮
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疫情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以确保
各级政府部门、基层治理部门与社会公众间信息的对称性。第一,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采集与公布的公民参加机制。可依托业委会、网格员、楼组长或社区派出所片警制度,建立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平安状况信息收集与关心云平台,一方面建立社区居民对个人患有传染性病症主动申报的物质或精神嘉奖制度,另一方面,在该平台为主动申报的社区居民供应免费或低收费的线上或线下医疗服务,可有效激励社区居民的主动参加。其次,建立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发布的常态化机制。在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平安状况信息收集与关心
云平台基础上,建立社区居民个体公共
卫生状况的定期上报、统计制度,实现对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常态化监测与信息发布,以实现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的猜测与预警。
(二
)完善疫情防控配套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专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体系,并强调指出要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力量建设
[②
]。
建议进一步完基层社会疫情防控配套机制:第一,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便民化设施投入,尤其是社区医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与医疗资源,提升其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力量。其次,逐步建立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公共危机管理力量培育机制,如可通过
为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开设基层管理者公共危机管理力量培训的线下或线上课程,以推动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行为的专业化水平。第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加强由自然灾难、公共卫生问题等其他类型致灾因子所造成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设计,推动基层制度创新,逐步补齐基层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短板。
(三
)建立多主体协同防控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
统化
基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主体并非仅仅包括基层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关,还应包括所在地的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且在公共卫生
应急管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可采用其自身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发挥乐观作用
[③
]。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指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与多部门协同机制
[④
]。2022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危机治理过程中,大量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主动发挥其自身优势,乐观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应基于我们我国基层治理制度特色,即“党建引领
+多元主体参加自治”的复合性治理架构,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自组织以及公民个体参加疫情防控的协同制度、协同平台及其激励动员机制,以确保多
主体协同防控机制的法律规范化与长效化,继而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系统化。
(四
)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以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精准化
建议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具数字化,破解疫情防控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推动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精准化。如:基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公开过程中,可综合考虑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性别群体猎取信息资讯的偏好与工具,选择手机短信、微信、电话语音通知
(盲人
)、微博、新闻联播或滚动新闻、交通广播等多元化渠道;在基层社会公众公共卫生信息收
集过程中,将传统人工表格式填写转变为数字化工具,如将双测量工具由表格式人工统计转变为二维码填写、出行信息云平台登记等;在公共卫生危机防控信息收集中,加强多部门协作以避开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数字化治理问题,如手机用户流淌数据、高速大路出入口监测数据等多种数字监测平台间可建立共享、公开机制。
[①
]陈芳、董瑞丰、陈聪、田晓航:《共和国的战“疫”时刻》,载《求是》2022 年第 5 期。
[②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力量,健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2 年第 5 期。
[③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9 页。
[④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力量,健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载《求是》2022 年第 5 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地区防控防疫基础薄弱,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区域。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重要基石,也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领导力气。突发疫情成为检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状况的试金石。本文实行网络信息搜集、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北京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状况和基层组织所实行防控防疫措施,分析疫情下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而提出应对疫情,完善乡村基层治理的几点建议。一、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主要措施
(一
)落实四方责任,实施联防联控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心骨”,到村到户保障政策通达准时精确
。各区、乡镇、村应对疫情防控确保医疗、卫生、疫情核查、人员管理、物资发放等多项工作稳定有序实施,确保人员到位,信息畅通,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兴区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精准施策,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推荐访问:疫情防控之于基层社会治理 疫情 防控 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