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奶牛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奶牛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22-10-21 17: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乳业也成为我国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的对象和发展支柱之一。但是,因为近几年个别养殖场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对牛场的防疫工作上重视不够,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再加上各类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全面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在搞好各项监管的基础上,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奶牛疫病的发生。

关键词:奶牛场;疫病;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318-2

现代养殖业的特点是奶牛的集约化规模饲养,这种饲养方式统一管理、集中调度、安全规范、优质高效、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从而使奶牛的养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奶牛作为高新陈代谢的经济型动物,自身的疫病抵抗能力相对薄弱,在现代化集中养殖的形式下,高密度的集中饲养,对于奶牛疾病的防控工作有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做好奶牛场的疫病防控工作对于我国整体的乳品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奶牛场奶牛发病原因

奶牛发病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奶牛场防疫条件不合格,布局不合理,相应的一些防疫、隔离、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设施也不完善,奶牛场的管理制度不规范。

第二,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对落后,对疫病的症状、流行特点和危害性等认识不足,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发现疫情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疫情的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同时,人员、车辆、奶牛等流动性很大,奶牛场做不到及时消毒,造成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三,奶牛引进管理制度不严格。对于新购进的奶牛没有经过严格检疫就直接混群饲养,往往会引起病牛对健康奶牛的传染。

第四,饲养管理不科学。相对于一些大型的养殖场,农村散养的奶牛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机体的抗病能力较差,同时一些非专业的养殖人员滥用抗菌素,不仅破坏了奶牛的正常消化代谢,同时使细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2 传染病防控是重点

在饲养密度大的奶牛养殖场,通常饲养数千头奶牛,所以,当奶牛场一旦发生传染病,则对奶牛养殖场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如何做到有效、科学、及时到位的防疫工作对奶牛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任务。我们针对重大动物疫病和威胁较大的动物传染病做了相应预防控制工作。

2.1 奶牛口蹄疫的主要防控措施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口蹄疫对奶牛的危害十分严重,传染之后的表现为高热、呆立、流涎,食欲不振、舌面、齿龈、鼻镜、蹄叉、乳房皮肤等部位出现水泡和溃烂,口蹄疫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心肌出现虎斑心引起突然死亡且死亡率较高。虽然有些奶牛会得到救治后出现康复现象,但是也会因为乳腺的损伤失去经济价值,有的牛还会带毒,成为牛场的传染源。

因为口蹄疫对奶牛业的危害极大,而且又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所以国家制订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口蹄疫疫情就要对病畜进行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处理。对于口蹄疫的主要防控措施是:一、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3月龄以上奶牛每年进行3次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联苗及A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工作,时间间隔为4个月,犊牛首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时必须做到一畜一个针头,要确保消毒到位、剂量充足、部位准确,严禁打飞针。同时准备好肾上腺素,预防过敏反应造成死亡。二、做好口蹄疫抗体效价监测工作,免疫1个月后,牛场按存栏的5%采血进行抗体效价监测,采血时要兼顾各个牛群。一旦发现抗体合格率低于部颁标准要求,要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并立即组织实施加强免疫,确保维持有效抗体水平。三、采集O-P液进行RT-PCR试验,检测阳性;非结构蛋白ELISA检测感染抗体阳性。

2.2 奶牛布病主要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奶牛感染布病后,临床主要表现为流产、睾丸炎、关节炎等。人感染布病后,临床表现为发烧、多汗、游走性关节痛、全身乏力等。

布病的主要防控措施:一、坚持自繁自养,必须进行引进时,首先要在隔离场隔离45天进行检疫,阴性牛才能进场,进场后在场内进行单独隔离饲养,1月后场内兽医再次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二、加强检疫,对未服布病苗的牛场坚持每年春、秋防对6月龄以上奶牛和种公牛进行逐头采血检疫,检疫方法为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进行初筛,试管凝集方法最终判定,对检出的阳性牛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疑牛要进行隔离,1个月后进行复检,复检仍未可疑的按阳性牛处理;凡检出阳性牛的牛场要每30天进行一次复检,直至连续3次复检为阴性,该场才能转为健康场。三、当场内连续检疫出现阳性牛后,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批准后可以对阴性牛进行布病疫苗免疫。免疫半年后进行检测,检疫方法可以采用竞争ELISA方法区分感染抗体与免疫抗体。

2.3 奶牛结核病的主要防控措施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临床通常呈慢性经过,表现日益消瘦,精神不振,咳嗽,毛粗无光,皮肤失去弹性,食欲不佳,产奶量下降等,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牛结核可以传染给人,引起人结核病。

奶牛结核病的主要防控措施:一、坚持自繁自养,必须进行引进时,须经场外、场内两次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二、加强检疫,牛场坚持每年春、秋防对6月龄以上奶牛及种公牛逐头进行结核检疫,检疫方法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1)日常检疫净化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执行,注射结核菌素剂量为2000国际单位/头。(2)在流通环节,特别是购进奶牛的检疫工作中应执行OIE推荐的诊断标准,注射剂量为5000国际单位/头。对检疫出的阳性牛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检出的可疑牛应立即将其隔离(隔离牛舍在下风口,并与健康牛舍相隔50米以),并限制其移动,于45天后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为阳性,则按阳性牛处理;若仍呈疑似反应者,隔45天再复检一次,结果仍呈可疑者,视同阳性牛处理。当一个饲养场有结核阳性牛时,要加强对该牛群的检疫,每次间隔45~60天;发现阳性牛及时扑杀;直到连续两次以上检疫结果均为阴性方可转为健康场。

2.4 传染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4.1 迅速隔离病牛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牛,应立即隔离。隔离期间继续观察诊断。对隔离的病牛要设专人饲养,使用专用的饲养用具,禁止接触健康牛群。

2.4.2 及时报告疫情 发现应该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疫情,详细汇报病畜种类、发病时间和地点、发病头数、死亡头数、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初诊病名及已采取的防治措施。

2.4.3 全面彻底消毒 对病牛所在牛舍及其活动过的场所、接触过的用具进行严密的消毒。病牛污染的饲料经消毒后销毁,病牛排出的粪便应集中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和消毒。同时对其他牛舍进行紧急消毒。

2.4.4 逐头临床检查 对同牛舍或同群的其他牛要逐头进行临床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清学诊断,以便及早发现病牛。

2.4.5 紧急预防接种 对多次检查无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阴性的假健牛要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保护健康牛群。

2.4.6 采取封锁措施 发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应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划定疫区、疫点,经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封锁,以免疫情扩散,封锁行动要果断迅速,封锁范围不宜过大,封锁措施要严密。

2.4.7 处理病畜 对死亡病畜的尸体要按防疫法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火烧或深埋。对严重病畜及无治疗价值的病畜应及时淘汰处理,消灭传染源。

3 奶牛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3.1 封闭管理与环境卫生

奶牛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牛场不能畅通无阻,入场的人员、车辆、饲草、饲料等必须进行消毒。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把好引进奶牛关。必须引进奶牛时,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逐头做好产地检疫,证明无传染病才能引进。入群前还要隔离观察45天,做一次检疫,证明无传染病的牛才能与原来的牛混群饲养。

奶牛场的牛舍、运动场及用具等要保持清洁、干燥,并每天都要进行奶牛场粪便的清理,堆积发酵。奶牛的饲料要保持干燥、清洁和安全,不能用腐烂或发霉的食物进行饲养,奶牛饮水也要保持清洁,奶牛场还要做好驱虫、灭鼠、灭蝇工作。

3.2 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奶牛传染病。通常奶牛传染病预防的疫苗主要有:第一,奶牛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联苗、A型疫苗。3月龄以上奶牛都要进行免疫,肌肉注射,成母牛每头需注射二联联苗3毫升、A型单苗2毫升,免疫期为4个月,通常口蹄疫疫苗的注射时间为1、5、9月份。注射疫苗时要准备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防引起过敏反应。第二,牛巴氏杆菌(牛出败)疫苗,根据牛场的流行情况而定,一般在春季注射,成母牛每头份注射6毫升,没有发生过的场不需要注射。第三,牛流行热灭活疫苗,也是根据牛场流行情况而定,没有发生过的场不需要注射,成母牛颈部皮下注射每头份4毫升。

3.3 严格消毒

对奶牛场的消毒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消毒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疫的成败。消毒的作用是提前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第一,舍内消毒。奶牛舍消毒一般有两个步骤,首先进行清扫,彻底将畜舍内的污物、粪便、垫草、垫料、剩料等各种污物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消毒,消毒液的用量根据奶牛舍的面积进行计算,一般每平方米不少于200毫升。通常使用的消毒液有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晶粉,现在多用此品种的合成品,如消毒威、卫效、消特灵等药物。一般使用浓度为1:400~800左右;二氧化氯,此类药物的商品名较多,如灭杀王、可佳等,一般使用1:200~400的浓度喷雾或喷洒消毒;过氧乙酸:既具有酸的作用,又具有氧化作用,分解后形成醋酸(弱酸),对细菌、病毒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特别是对酸比较敏感的口蹄疫病毒杀灭作用很好,一般使用浓度为0.2%~0.3%作喷雾或喷洒消毒。消毒每周进行2次。

第二,环境消毒。场内环境消毒一般使用喷洒的方法进行。首先将环境清扫干净,然后可选择消毒药物有火碱:含量应不低于96%,使用浓度一般为2%。氯制剂消毒药同舍内消毒方法,一般每平方米不少于200毫升。(一般在水泥地面,在土壤地面可适当加大1~2倍的用药量)。

第三,粪便消毒。对奶牛粪便的消毒一般最实用的方法是热消毒法,即将奶牛粪便堆积后密封发酵。

第四,人员、车辆消毒。厂区门口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内保持有效浓度和数量的消毒药液(如2%火碱或消毒威1:400溶液),人员要用碘制剂或氯制剂洗手消毒;职工工作服也要定期清洗、消毒。

3.4 做好奶牛场防疫日常管理工作

强化奶牛场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场址、布局、设施必须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场址应修建在居民区下风处,同时避开生物、物理、化学污染源,奶牛场周围环境3公里范围内无动物饲养场、居民区、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场区有必要的产房、隔离圈舍和消毒池等必备设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每年要对奶牛场的防疫条件进行严格审核,符合要求的,方可发给《动物防疫合格证》。

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职工防范意识。使职工充分认识到防疫工作是畜禽业的生命线,有收无收在于防,收多收少在于养的意识。

做好免疫、检疫、监测、消毒等综合防控工作。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检疫工作做到检出的阳性牛坚决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手软;监测工作做到免疫一个月后必须进行监测,覆盖面要广,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免;消毒工作做到不留死角。

建立奶牛档案、标识体系与疫病可追溯体系。每头奶牛都要建立档案,主要包括奶牛照片、耳号、品种、产奶量、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检疫情况等。

4 总结

对于奶牛场来说,疫病风险要远远大于市场风险,养殖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奶牛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管理,重视奶牛场的保护和发展,配合开展疫情的普查、监测、防疫、检疫等疫情控制与扑灭工作。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对奶牛场的防疫措施进行综合运用,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降低奶牛的发病率,为健康养殖提供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 肖定汉.奶牛病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尚德秋.布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4(3).

[3] 王秀清,韦人,徐平,杨莉萍,刘竹青.奶牛规模养殖场及奶牛园区消毒防疫管理[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8).

[4] 马咸珍,符文英,马秀生.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07).

[5] 王君伟,张润祥.规模化奶牛场重要疫病防疫规范和方案的有关规定[J].中国畜牧杂志,2008(06).

推荐访问:奶牛场 疫病 防控 措施 综合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