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肉鸡败血霉形体病是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病的特点是病情发展较慢,病程较长,在发病初期很难被发现,会引起鸡发生一系列呼吸道症状,使鸡的体质下降,易继发多种疾病,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升高。现主要介绍肉鸡败血霉形体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肉鸡;败血霉形体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控措施
中圖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073-01
1流行病学
肉鸡败血霉形体病是由霉形体,即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慢性呼吸道性、消耗性的传染病。感染率极高,所有鸡群都可感染,但是以雏鸡的发病率最高,并且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以冬春季节较为严重,尤其是在饲养条件环境较差时,如温度不适宜,饲养密度过大,潮湿,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应激等都会引发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果继发其他疾病则会提高死亡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为受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以及种蛋进行传播。
2临床症状
该病为慢性经过,一般鸡在感染后的4~21天发病,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后期会出现症状明显,并且幼龄肉鸡的症状要比成鸡的明显。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且出现呼吸道的症状,幼龄鸡会出现浆液性或黏液性的鼻涕,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张口喘气,气管发出声音,有啰音,鼻孔的周围会被一些饲料粉末沾污,有的病鸡会出现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双眼湿润、流泪,形成结膜炎,严重时会紧闭双眼,在眼眶下窦肿大突出,有分泌物蓄积为形成干酪状物质,最后眼球会萎缩,双目失明。病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或者停止发育,逐渐消瘦。成年鸡的临床症状与雏鸡相似,但是症状要相对的轻一些,并且发病较为缓慢,有的症状不明显,但是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如使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通常单纯的感染此病的死亡率较低,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并且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3剖检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呼吸道,发生在鼻、气管、气囊及肺等的呼吸系统。在鼻、气管、支气管、气囊内含有黏液性渗出物;鼻黏膜水肿,气管黏膜增厚,外观呈念珠状;气囊水肿,气囊膜增厚、浑浊,呈灰色,在表面有增生性的结节病灶,严重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肺部有轻度的淤血,有肺炎病变,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明显的肝周炎,严重病例会出现纤维素性或化脓性的心包炎,肝包膜炎,心包增厚,心包腔内积水,有腹膜炎,体腔内可见大量的干酪样物质;眼部病变严重的病例,眼眶下窦黏膜发炎,窦腔内蓄积浑浊液或者酪样物,在切开结膜后可以挤出黄色干酪物凝块。
4诊断方法
对该病的诊断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可以通过病料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卵圆形或圆形可者大小不等的球状体连成丝状的菌体;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可长出细小、光滑、透明的圆形菌落,并在中心有一个突起;将病料提取物接种雏鸡,发病后会呈现出与病鸡一样的呼吸道症状;可进行血清型试验。通过以上试验均可对该病进行确诊。
5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因不良的饲养管理方法以及饲养环境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预防此病的重点工作是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任何的应激反应。在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及营养,以确保鸡群摄入充足的营养,提高抵抗力。做好饲养环境的管理工作,调控好鸡舍内的温度,进行合理的通风,避免鸡舍内过于潮湿,加快空气的流通,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勤换垫料,根据鸡群所处的日龄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并定期进行消毒。对雏鸡要定期进行血清检测,以及时发现阳性鸡,并及时进行淘汰和无害化处理,逐渐的净化种群。
免疫接种。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选择接种败血霉形体油乳灭活疫苗,进行滴眼鼻接种,同时可在疫苗中加入适量的治疗性药物,起到预防的作用。一般雏鸡在7~15日龄进行首免,剂量为0.5 mL,30日龄进行二免,剂量为1 mL。
对于已经感染的鸡群,如果是种鸡要及时进行处理淘汰,对于已有临床症状的鸡群要尽早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和治疗,治疗时要采取单独治疗与群体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选择环丙沙星或泰乐菌素,使用的方法和剂量为环丙沙星的量为在每千克饮水中投入50 mg,连用3~5天,或者每天早晚按体重注射2.5 mg/kg,连用3天;在使用泰乐菌素时对于小于8周龄的鸡饮用浓度为500 mg/kg的水,连用3~5天,对于8周龄以上的鸡选择皮下按每千克25 mg的量注射1次,连用3~5天。另外,使用土霉素、四环素等药物的效果也较好,但是用药时要注意,交替使用,以防止使用耐药性,例如病鸡使用土霉素和四环素时,每次肌注10万IU,同时配合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g土霉素,连用7天,还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支原净任其自由饮水,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