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疫情背景下银行“无接触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供大家参考。
97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11期新冠疫情背景下银行“无接触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 郑州科技学院 刘恒屹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保罗默勤商学院 蒋子昂摘 要:新冠疫情使银行线下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但给线上“无接触”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无接触金融”不仅是银行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更是银行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将对新冠疫情背景下银行“无接触金融”的发展机遇、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冠疫情;无接触金融;发展分析作者简介:
刘恒屹(1992-),女,河南新乡人,金融学硕士,供职于郑州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科技、金融结构、金融政策; 蒋子昂(1996-),男,上海人,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保罗默勤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科技。收稿日期:
2020-09-11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冲击,为防控疫情,人与人之间的物理接触减少,“无接触”服务需求增加,成为了新潮流与新趋势。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加速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银行“无接触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疫情背景下银行“无接触金融”的发展机遇(一)“无接触金融”发展需求更加凸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线下服务渠道受限,“无接触金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凸显。一方面,疫情催化客户主动向线上转移。为避免感染病毒,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无接触”贷款、“无接触”理财等方式办理金融业务。另一方面,政策引导银行积极发展“无接触金融”。2020年2月1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线上服务。本着“疫情不出门,服务不断线”的原则,银行大力发展“无接触金融”,加速“以客户为中心、全渠道联动、数据驱动”的线上化经营发展。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疫情期间,各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达到96%。(二)“无接触金融”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金融科技是发展“无接触金融”的核心基础。受疫情影响,银行发展“无接触金融”的迫切性加强,多数银行都在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以促进“无接触金融”的
98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11期发展。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39.22亿元,同比增长7.9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86%;邮储银行2020年信息科技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中总行信息科技队伍较上年末增长20.35%。由银行理财板块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情况可见,银行业金融科技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财力、人力的投入将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使“无接触金融”的发展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三)“无接触金融”发展生态逐步形成
疫情期间,银行的线上与线下业务加速融合,“无接触金融”的生态联盟逐渐形成。工商银行在疫情期间依托开放融合跨界生态,将支付、融资等金融服务嵌入到教育、医疗等消费场景,让“无接触金融”服务更便捷、更全面。目前,金融生态“无接触金融”服务已覆盖20个行业领域。在后疫情压力形势中,银行业更加重视“无接触金融”生态的构建。2020年9月25日,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国泰君安证券等12家长三角区域的金融机构共同成立了“开放金融联盟”,旨在聚合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态,通过成员间业务共享、科技赋能、生态共建等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推动“无接触金融”纵深发展。二、疫情下银行“无接触金融”的发展现状(一)“无接触”支付结算银行业放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延长大额支付系统时限,超级网银“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满足防疫期间各类资金汇划的需求。CIPS系统在1月31日开设跨境支付特殊通道,为防疫相关支付和人民币海外清算等紧急业务提供服务。针对跨境汇款等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通过跨境支付系统(CIPS)提高办理效率。数家银行发布《关于临时调整个人账户交易限额的公告》,调高II类账户借记卡交易限额,进一步扩大II类账户交易覆盖面。此外,各商业银行积极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等在线支付服务,充分引导客户通过电子化渠道在线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二)“无接触”产品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非接触金融”服务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银行网点的关停。截至2020年7月27日,全国共有1 730家商业银行网点终止了营业。受疫情影响,银行线下产品和服务加速向线上迁移。艾瑞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以银行App为核心的电子渠道已经可以处理95%以上的业务。平安银行推出“在家办”服务平台,在家就能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线上办理开户、转账、理财等多项金融服务;浙商银行则通过新型的区块链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医药类客户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此外,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必须到网点进行风险测评这一要求被打破,银行在理财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今年2月,中银理财、建信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率先“试水”线上理财直播,6月工商银行开启支付宝直播首秀,1小时内吸引了60万粉丝观看。(三)“无接触”信贷供给据网商银行调研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72.7%的小店无法正常运营或被迫停工,81.9%的小店面临资金缺口,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问题。为此,上百家银行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截至2020年7月30日,“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户数超1 767.42万户,贷款累计发放7 379.14亿元,贷款余额2 010.05亿元。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创新推出“云面签”服务,方便用户线上办理各类个人贷款业务;建设银行西藏分行通过微信群召开审批会议,完成1.3亿元额度授信;亳州药都农商行自主研发产品“金农易贷”,从贷款申请到资金到账最快仅需3分钟。线上信贷有效解决了客户对信贷服务“快”和“急”的问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显示,基于数字技术精准释放的贷款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减少2.57%。网商银行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论,疫情期间进行“无接触贷款”的小店,在2月底就已经成功实现回暖,单日流水相
99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11期比节前日常水平,实现了46%的增长。(四)“无接触”远程办公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降低疫情扩散的可能性,多家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开启远程办公模式,实现员工远程办公,保障各项业务正常运转。武汉众邦银行搭建出一套全员远程办公环境,集成云桌面、云应用,为员工提供“VR”式的无缝办公体验,支持全渠道接入的智能云会议环境使员工沟通更加顺畅,此外,该行还搭建了“云协作”平台为团队协作提供便利;裕民银行首创“居家客服”模式,依托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客服座席人员也能在家中办公。不少银行也快速部署了居家客服方案,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5家银行推出VPN居家客服;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8家银行推出远程手机居家客服。三、银行“无接触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一)线上营销效果有待提升疫情发生后,银行到场式、聚集式、扫街式的传统营销方式受限,获客能力大幅下降,各个银行纷纷将营销战场转移到线上。但当前商业银行线上营销效果尚不理想,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一是当前商业银行线上触客、获客、活客的体系还不完善,依靠数据驱动营销的线上营销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二是产品相对单一。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其智慧银行起步较晚,产品种类少,更迭速度也相对较慢,缺乏有效的线上获客金融场景,难以满足新生代消费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三是中老年客户的自助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相对于年轻人而言,中老年人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不会使用App,对线上金融服务缺乏信任。此外,营销人员对线上的营销方法不够熟练等因素也影响了线上营销的效果。(二)信息风险加剧当前“无接触金融”服务发展加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在更新金融服务的模式、流程、产品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安全风险,导致客户信息泄露等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跨界金融服务日益丰富,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不断调整,金融业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弱化了以传统网点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现有的内部管理措施和风险控制手段也不足以有效防控黑客活动,信息安全防御体系面临失效的风险。(三)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不均衡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是银行“无接触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但有关基础设施配置仍存在不完善、不均衡的问题。目前,不少银行的技术设施更新不够及时,新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跟不上产品服务拓展的速度。IT架构分散、数据分割、数据孤岛等问题阻碍了金融科技优势的发挥。此外,基础设施配备不均衡。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城市贡献度非常集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遥遥领先,在云计算方面,4城贡献度达96.34%;区块链方面,4城贡献度达79.54%。“20座城市的2019中国金融科技中心指数排名”显示,不同城市档差明显,TOP5的平均分数为76.4,TOP11-20的平均分只有48.6。基础设施配备的不均衡会扩大“数字鸿沟”,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缺乏动力和能力。四、银行“无接触金融”的发展对策(一)完善无接触营销体系,提升线上营销效果疫情期间,线上营销受到重视,但线上营销体系不完善导致营销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创新营销模式,完善“无接触”营销体系。一是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增加用户量。相关渠道有3种:手机银行等自建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公域流量渠道;员工线上直播等私域流量渠道。二是强化数据驱动,分析用户需求。银行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从各个渠道搜集的客户资料和
100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11期金融服务。在开放服务的同时,银行既能获取客户海量数据,提升获客能力,又能根据客户选择,实现更精准的线上营销。二是与科技公司合作,加强技术运用。银行数字化转型有赖于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一方面要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深化技术应用,运用技术来赋能场景端与银行端,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非接触金融”的发展可能带来数字鸿沟加剧的问题,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注意均等化,推动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FTT参考文献:[1]巴曙松,刘晓依. 无接触金融:疫情冲击下的银行业务模式转型[J]. 清华金融评论,2020(5):42-44.[2]董希淼.“非接触银行”体系构建与对策建议[J]. 中国科技财富,2020(3):27-32.[3]杜晓宇. 金融抗疫彰显科技力量——兼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J]. 中国信用卡,2020(4):39-42.[4]后疫情时代的银行数字化营销[J]. 中国金融电脑,2020(6):91-92.[5]曹军奇. 基层央行IT基础设施管理工作探析[J].金融科技时代,2020(5):69-71.[6]陈艳霞. 加强金融改革推进普惠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0(13):76-77.[7]程炼. 金融科技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统筹监管[J]. 银行家,2019(12):32-34.交易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从而进行精准营销,增加获客机会。三是丰富线上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银行各业务模块环节的线上化。四是加强培训和管理,提升员工线上营销能力。要科学设计线上营销规则,加强相关培训,以保证客户体验质量。五是要建立与线上营销相适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二)提高风控能力,完善监管措施“无接触金融”的发展对银行的风控能力和监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需要金融科技赋能来提高风控能力,完善监管措施。金融科技风控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采用新型风控模式,数据来源更广,数据维度更多,是传统风控智能化的补充升级,见表1所列。在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提高风控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监管能力的提升。要运用监管科技更好地感知金融风险态势,提升监管数据的实时性,有效发现违规操作等潜在问题,提高监管效能。要强化综合监管,积极运用穿透式监管手段防范业务风险。此外,要汲取“监管沙箱”等国际创新监管经验,从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无接触”线上生态银行“无接触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更需要良好的无接触线上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无接触线上生态。一是积极构建开放银行,加强场景合作。通过开放银行服务接口,促使银行产品充分融合衣、食、住、行等各类场景,满足多元化的金融场景需求,提供更贴近客户、多样化的无感传统风控 金融科技风控风控模型 以人工审核为主,依靠专家经验 以模型、策略体系自动分析决策为主,人工审核为辅数据来源 公司内部资料、央行征信资料、客户提交资料 除传统风控数据来源外的第三方数据、线上线下多维度数据数据维度 数据特征数量少,以基本信息为主的强变量为主 特征数据大于1000,以基本信息、行为特征信息为主的弱变量信息数据关联性 数据关联度低 数据关联度高,可交叉验证模型设定 以线性模型为主,因果关系强 以深度学习、集成学习模型为主,可应用相关关系资料来源:零壹智库。表1 传统风控和金融科技风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