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对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对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

发布时间:2022-08-26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对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供大家参考。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对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

 

 国 务 院 公 报 2020 • 14 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河北省继续开展张家口赛区 冬奥会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的批复国 函 〔2020〕5 3 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继续开展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 、

 同意河北省继续开展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试点期限为2 年 ,自国 务院批复之日起算。试点范围和主要措施按照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河北省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建设项目 投资审批改革试点方案》(见 国 函 〔2017〕5 6 号 ,以 下 简 称 《试点方案》)执行,因机构改革涉及部 门职能调整的事项由相关承接部门负责。二、 试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 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精彩、非凡、卓越的办赛目 标 和 “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持 续 深 化 “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 深刻转变,更好推动张家口赛区冬奥会项目建设。三、 河北省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试点方案》,强化细化责任落实,完善项目法定手续,审 批监管服务并重,防止未批先建,在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中的 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报告国务院。四、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主动加强指导,积极支持河北省开展改革试点。国务院推 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跟踪督促试点工作进展,确保改 革试点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经验做法。国 务 院2020年 4 月 2 8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 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 发 明 电 〔2020〕 1 4 号各省、自治区、直 辖 市 人 民 政 府 ,国务院各部 委、各直属机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下 ,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

 国 务 院 公 报 2020 • 14国务院文件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 态转为常态化。按照党中央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 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为 全 面 落 实 “外 防输人、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 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经济 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经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提出以下意 见 。― 、坚持预防为主1 . 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 与他人小于1 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医疗机构 工作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保安 员 、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服务人员、警 察等人员以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2 . 减少人员聚集。注 意 保 持 1 米以上的社 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 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 是密闭式场所。3 . 加强通风消毒。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 持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场站码头、公共交通工 具要落实日常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4 . 提 高 健 康 素 养 。养 成 “一 米 线 ”、勤洗 手 、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 嗽 、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二 、落 实 “ 四早”措施5 . 及时发现。落实公共场所体温检测措施, 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 例 、疑似病例、无 症 状 感 染 者 的 “早发现”,并 按 要 求 “早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6 . 快 速 处 置 。2 4 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 查 ,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尽快彻底查明可能 的感染源,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踪管 理 。落 实 “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 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 者 实 行 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可能的污 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7 . 精准管控。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 域 范 围 至 最 小 单 元 (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 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 封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 染风险。及时公布防控区域相关信息。8 . 有 效 救 治 。指 定 定 点 收 治 医 院 ,落实 “早治疗”措 施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有 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 症 转 化 。坚持 “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 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 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三、突出重点环节9 . 重点场所防控。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 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 馆 、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 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 馆 、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 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 会展活动等。1 0 . 重点机构防控。做 好 养 老 机 构 、福利 院、监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风险防范,落实 人员进出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 控措施。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服 务机构的,不得超出医疗许可服务范围对外服 务 。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与养老机构毗邻 的 ,应按照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开展交叉感 染 评 估 ,评 估 有 风 险 的 应 采 取 必 要 的 控 制 措 施 。1 1 . 重点人群防控。指导老年人、儿童、孕 产妇、残疾人、严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好 个人防护.并开展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等工作。1 2 . 医疗机构防控。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推 广分时段预约诊疗,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16

 国 务 院 公 报 2020 • 14 国务院文件理 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严格 探视和陪护管理,避 免 交 叉 感 染 。严格预检分 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落实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和监测。1 3 . 校园防控。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 况 “日报告”、 “零报告”制度。做好健康提示、 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等工作,落实人学入 托 晨 (午)检 、因 病 缺 课 (勤)病因追查和登记 等防控措施。1 4 . 社区防控。加强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 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 治理、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管理、外来人员管理 等工作。出现疫情的社区要加强密切接触者排查 和隔离管理、终末消毒等工作,必要时采取限制 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闭式管理等措施。四、强化支撑保障1 5 . 扩大检测范围。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工 作需要和检测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对密切接触 者 、境外人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 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 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 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 实 施 “愿检尽检”。人群相对密集、流动性较大 地区和边境口岸等重点地区县区级及以上疾控机 构、二级及以上医院要着力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 设 ;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 扩大商业化应用。“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 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 或个人承担;检测收费标准由各地物价部门确定 并公示。各地要及时公布检测机构名单。1 6 . 发挥大数据作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 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 认 “一码通行”,及时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重 点 人 员 等 信 息 共 享 到 “健康码”数据库, 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做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 务 平 台 “防疫健康信息码”人境人员版的推广应 用 ,加强人境人员闭环管理。1 7 . 强化科研与国际合作。推进疫苗、药物 科技攻关和病毒变异、免疫策略等研究。加快检 测试剂和设备研发,提高灵敏度、特异性、简便 性 ,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缩短检测时间。加强 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的信息共 享 、技术交流和防控合作。五 、加强组织领导1 8 . 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各地党委和政府 要落实属地责任,加 强 组 织 领 导 ,坚持依法防 控 、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加大经费投人,加强 医疗物资动态储备,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国务院各有 关部门要落实主管责任,继续加强联防联控、统 筹调度,强化对各地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 持 。1 9 . 落实企事业单位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 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健全防 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2 0 . 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各 地要按照分区分级标准,依据本地疫情形势,动 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 套工作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 措施,实施精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在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的 同时,按照中央关于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 的指导意见实施。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020年 5 月 7 日17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