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整改报告 >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6篇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6篇

发布时间:2022-10-29 0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6篇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心理学开题报告题目:小学生快乐感调查研究国外的研究综述由边沁开始的快乐与功利研究 英国伦理学家洛克和边沁是其中坚代表。由于伦理学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6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6篇

篇一: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开题报告 题目:小学生快乐感调查研究 国外的研究综述 由边沁开始的快乐与功利研究

  英国伦理学家洛克和边沁是其中坚代表。由于伦理学的学科使命与问题意识,使得伦理学家把快乐与行为的道德准则、价值判断相联系。伦理学的这一道德追问与价值联系,使得哲学中的快乐演绎成为伦理学中的“功利”。功利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这就是功利主义的行事原则。[1] 经济学关于快乐与效用的量化研究

  在 羞 经济学中,把快乐概念 粱 引入经济学。快乐—— 碍 效用度量问题的研究始 蛛 于杰文斯创立的边际效 给 用论。杰文斯认为,经 逾 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如 帮 何以最小痛苦换取最大 刚 快乐,人们消费的目的 钒 便是追求快乐减免痛苦 毖 。19 世纪 70 年代, 坍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把 溃 物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 泣 乐的属性界定为效用。

 争 [2]杰文斯把劳动定 元 义为心身所受的痛苦即 免 负效用,劳动收益得到 到 的快乐则是正效用。而 福 均衡的劳动时间则由劳 遥 动的边际收益(正效用 芝 :工资产生的快乐)等 疥 于边际成本(即由劳动 憎 产生的负效用:痛苦) 绑 来决定。[3]在经济 阶 学中,快乐概念转化为 钥 “效用”,用以解释人 愿 类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 抒 化选择行为。从而可见 载 ,经济学中效用概念的 晕 本质涵

 义仍然是快乐, 崖 快乐即效用。[4] 心 谰 理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 郊 :主观幸福感测量

  猎 从心理学角度看,快乐 惕 是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 侵 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性 纫 评价与情感性反应,即 蕉 主观幸福感。[5]由 帚 于其注重个体行为心理 碾 研究的学科特征,使快 雾 乐研究进一步转向主观 裸 分析,并突出对快乐的 擂 个体心理感受———情 窒 感与认知的研究。与之 华 相应,心理学家们更愿 辊 意以“幸福”来表征快 醒 乐。一些哲学家认为幸 掖 福是指人们的良好的生 粟 活与行为状态,是人合 额 理地节制感性欲望、充 崔 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 析 使人格、理性不断完善 旬 的活动。[6]

  社 吕 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 殃 :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测 警 量

  社会学领域关于 讶 快乐与幸福研究的着眼 厨 点在于社会群体体验, 锣 其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 株 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 宿 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指 兵 标体系。社会学视角中 辗 的快乐测量主要表现为 动 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构 渴 建过程。

  社会学家 涝 意识到,社会发展的根 童 本目的是让人人得到幸 蒸福生活,人人感受快乐 尸 。因而,提高人们的生 网 活质量,达到人人快乐 限 的状态,可以说是对整 泞 个人类的终极关怀。社 驾 会学家对快乐的研究是 夸 以人群对社会状况的“ 阁 认可”即满意程度为注 雄 意点的。[7] 国内的 瘴 研究综述

  在我国, 聋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沤 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 倒 究。

 1985 年林南等 溅 首次在天津展开调查他 帐 们认为生活质量是对生 哗 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 垛 和总结,因此研究以人 待 们的主观态度资料为基 骚 础从 22 个方面测量人 抽 们对生活的满意度。1 乘987 年,林南等又利 然 用上海市居民生活质量 泥 调查数据从个体生活的 硬 13 个方面探讨了社会 危 指标与生活质量这两个 雨 研究领域之间的因果关 皂 系。20 世纪 80 年代 赂 中后期林南所做的这两 昆次研究侧重于生活满意 肺 具体领域的分析及与社 萎 会指标关系的探讨,为 侮 我国社会学领域对人们 崔 生活满意度研究积累了 稚 一些经验。

  综观国 怎 内外关于快乐指数的研 蕉 究,在哲学、政治学、 戳经济学、社会学、伦理 务 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 布 ,关于快乐的思考从未 憎 停止过,说明快乐对人 廓 们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 扁性。需要强调的是,快 橇 乐是最能够准确表达人 鸡 类正向情感的概念,幸 鸳 福、满意、效用、偏好 鹰 等概念所包含的状况最 克 终都是以主体自身愉悦 殉 、快乐的内心体验为根 牟 本尺度的。

  快乐是 趾 人的一种主观的身心体 帆 验。事实上,快乐虽然 咋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 指 ,但这种个体体验与感 山 受决不是“主观随意” 寝 的。其实,不同的人对 砸 外物的刺激回产生不一 琳 样的情感体验,不同的 膏 人,需要不同,因而对 障 快乐的体验不同。本人 睛 认为,快乐是人们主客 优 观统一性的产物。快乐 精 是一种通过外物的刺激 炕 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内 槛 在体验,并且通过主题 严 评价,它随主体身心需 撼 要的变化而变化。

 顿 由于快乐最终是通过主 基 体感受的,因此快乐指 抑 数又称主观快乐感,是 境 以百分数表示的人们的 瞎 主观快乐满足程度。[ 曰 8]需要强调的是我们 炔 不能忽视外界对主体的 莆 作用。

 2 选题原因及意 浴 义 选题的原因

  小学 螟 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 摆 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为 它 其继续接受中等教育提 抛 供了条件,在很大程度 俞 上决定着对学生未来的 交 人格、国家和民族的未 饿 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蓄 值得思考的是,在素质 铁 教育口号下,孩子们是 楞 否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 口 快乐。快乐与否,不仅 夷 影响着小学生现在的生 耽 活以及学习,甚至伴随 馒 着他们一生的成长。作 巍 为未来祖国的培养人才 钦 ,小学生的快乐、快乐 故 感受与快乐指数,是值 蔑 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

 巨

 在东环小学实习期 肿 间,班上的敖文清同学 诈 是一个生活在离异家庭 冻 的女孩。在她的脸上, 亲 我看不到她天真烂漫的 酗笑脸,看不到孩子们童 魏 年时代所应有的快乐。

 尺 她从不按时完成作业, 牡 同学经常嘲笑她不写作 垫 业的行为。有一次我问 焰她:“为什么不按时完 捕 成作业呢?”她闷闷不 破 乐地回答:“不想写, 瞥 我后妈不帮我在作业上 筛 签字。”到底是什么因 蓖 素让这些四年级的孩子 忧 多了一份伤感,而少了 夺 一份快乐,我想这不仅 炳 是家庭、学校的原因, 翘 也许还存在其他的因素 板 ,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 汪 呢?这就引起了我思考 缺 。

 在思考的基础上 束 ,我编制了《小学生快 弄 乐指数问卷》,共 20 痈 个题目,题目涉及可能 傅 影响小学生快乐的 9 个 障 因素(亲子关系、师生 碗 关系、同学关系、学习 糟 压力、学校生活、课余 血 时间、自我意识、自我 恰 价值感、自我效能感) 漓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腐

 选题的意义

  此研究 陋 是从实证的角度,通过 页 自编的问卷调查手段来 泳来探究小学生的快乐程 钟 度,进而测算出小学生 敞 快乐指数。对于当代小 扫 学生的快乐指数实证研 充 究的价值,笔者认为:

 朵

 (1)对小学生“ 架 快乐指数”进行探究, 弯 是检测小学生精神状态 愁 的重要指标。对小学生 治 “快乐指数”进行测量 讫 与分析,有助于提高他 汛 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快 匈 乐的感受,使其能以良 磊 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 伍 生活中,从而有助于小 对 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泳

 (2)掌握小学生 选 的快乐状况,能为教师 瞩 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提 歪 供有益参考。

  (3 缓 )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 井 ,使其感受到人生的积 诛 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 溯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具 奢 有重要的意义。

  ( 格 4)进行快乐教育,可 窑 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们个 殖 性的充分发展,成为人 喷 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全 太 面发展人才,提高民族 忧 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建 唉 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积 弛 极贡献。

 3 研究的构想 何

 研究的内容 (1)小学 浩 生快乐的研究评述。

 ( 奉 2)小学生快乐的研究 营 现状。

  (3)对影 匙 响小学生快乐因素进行 洽 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 膀果。

  (4)根据统 辣 计结果分析小学生快乐 痈 的影响因素,探索影响 沾 小学生快乐的根源。

 般

 (5)根据影响小学 慢 生快乐因素以及学生的 挥 心里特征,探索和谐、 岁 健康、完整的社会环境 运 、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 使 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 琵 必要性和重要性。

  铡 (6)根据研究的结果 睁 现实,呼吁社会各界都 这 来关心小学生的快乐问 朴 题,净化小学生生活中 锰 的周边环境。

 研究的对 熄 象和方法 对象

  调查 辜 选取玉林市及乡镇两所 智 小学两个班级四年级共 呢 110名学生进行测试 苦 ,回收有效问卷 97 份 诱 。

 方法 (1)问卷调查 拾 法

  通过自编《小学 骇 生快乐指数问卷》共 2 裕 0 个题目分别对玉林市 高 东环小学和桂平市油麻 彪 镇中心小学两所小学四 菌 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鸯 ,问题涉及对亲子关系 沟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型 、学习压力、学校生活 筑 、课余时间、自我意识 淑 、自

 我价值感、自我效 洋 能感 9 个不同情境下的 镑 情绪体验。每道题采用 推 李克特氏 5 点尺度计分 账 的方法,学生从中选择 况 一项符合自己的答案, 愚 统计时各项赋分分别为 维 5、4、3、2、1。

 谅因此,本问卷关于快乐 耻 体验满分为 100 分, 重 表示很快乐,最低分为 鞋 20 分,表示很郁闷。

 瞩

 (2)文献研究法

  瞳 通过查阅报刊杂志,中 摹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 苑 及相关研究成果。

 (3 祁 )访谈法

  根据问卷 位 调查的结果,编制访谈 朽 提纲,对学生进行访谈 止 。

 数据处理

  对收集 讲 的资料进行整理,采用 辗 spss 统计软件对收 侥 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颐 。

 研究假设

  (1) 诛 父母的不同职业、同学 缆 关系、师生关系式影响 厩 学生快乐感的主要因素 氮 。

  (2)儿童的年 你 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攻 小学生的快乐感。

 (3 幼 )城乡学校学生的快乐 歇 感现状不同。

  (4 扳 )调查问卷中的 9 个因 诲 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 矮 响小学生的快乐感。

 4 框 研究的创新点

 (1 遇 )开展本课题研究,是 舜 在汲取国内外有关快乐 俞 指数、快乐感研究的基 咏 础上,根据影响快乐的 痉 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 牟 特征编制而成的《小学 尤 生快乐指数问卷》,编 衣 制问卷采用了专家评判 芋 法,同时征询了小学教 惺 师的意见以及吸取同学 锑 的意见认为这些题目是 帚 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的 玄 ,保证小学生看得懂, 宅 能够测量出小学生的快 晶 乐感。

  (3)本问 固 卷以玉林市城乡两所小 采 学的四年级两个班级的 臻110 位学生为样本进 腋 行调查,具有代表性, 帚 只代表玉林市。

 5 研究 下 的进程

  本课题研究 妓 分为六个阶段:XX 年 营 6 月至 XX 年 5 月

  谍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凡 XX 年 6 月至 XX 年 1 鞭 1 月) (1)选择研究 愉 课题。

 (2)编制调查 疫 问卷。

 (3)发放调查 柿 问卷。

  第二阶段:

 衣 实施阶段(XX 年 12 筒 月至 XX 年 1 月) (1 稽 )选择毕业论文导师。

 纺

 (2)在指导教师的指 蜀 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 钉 3)完成调查问卷统计 殖 。

 (4)开题报告会。

 痹

 (5)上交相关表格。

 频

 第三阶段:论文撰 巷 写、修改(XX 年 1 月 监 19 日至 XX 年 5月 1 丰 4 日)

 (1)在教师指 卖 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初 团 稿。

  第四阶段:论 佰 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 胁 (XX 年 5 月 17 日X 伸 X 年 5 月 21 日)

  楼 (1)打印装订,送交 昆 指导老师和相关专业评 巢 阅人评阅。

  (2) 士 提出答辩申请,由系学 茶 位委员会对我的毕业论 矢 文进行资格审查。

  浴 第五阶段:论文答辩( 驶 XX 年 5 月 24 日至 X 跃 X 年 5 月 28日) (1 军 )参加论文答辩会。

 税

 第六阶段:整理毕业 蓄 论文及相关材料(XX 颖 年 6 月 1 日XX 年 6 月 抨 7 日)

  (1)整理 厄 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 炸 按照要求归档或上交, 樱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慎

 [1]陈惠雄,刘国 旁 珍.快乐指数研究概述 偶 [j].财经论丛,X 案X,(3):29-- 哎 36

  [2]蒋自强 静 ,张旭昆.西方经济学 侣 演化模式研究[m]. 绕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购 ,1996:348

 拄

 [3]杰文斯.政治 咱 经济学理论[m].北 择 京:商务印书馆,19 摆84:300

  [4 份 ]陈惠雄.快乐原则— 艺 ——人类经济行为的分 翟 析[m].北京:经济 闺 科学出版社,XX:5 爵 7-66

 [5]邢 予 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 股 :对幸福的实证探索[ 尖 j].理论学刊,XX 棒 ,(05)

  [6] 垄 陈惠雄.“快乐”的概 吹 念演绎与度量理论[j 吻 ].哲学研究,XX, 覆 (09)

  [7]林 滩 剑.幸福论七题——兼 购 与罗敏同志商榷[j] 蝎 .哲学研究,XX,( 能 04)

  [8]徐建 早 华,霍丽敏,赵睿.当 啸 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 蚁 ”的实证分析[j]. 酥 图书情报工作,XX, 需 (06)

篇二: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儿童在博弈游戏中的公平行为与其心理理论的关系

  报 告 人:

 某某

 申请学位:

  心理学硕士

  所在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

 某某

 报告时间:

  2010 年 12 月 30 日

 某某大学研究生部制表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80 年代以后, 心理理论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受到心理学研究者们的关注, 并就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综合以往研究可以看出, 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的探讨多是基于学前儿童(3-5岁) 。

 其中的研究包括了 采取一级信念任务测查心理理论能力的状况; 心理理论与其它心理现象, 如语言能力、 情绪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

 从而对心理理论的发展、规律、 结构机制等有一定的了解。

 除了 一级错误信念水平外, 随着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 还会出现嵌套性认知, 即深层次的心理理论理解---二级错误信念水平。

 但是对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的研究多是在能力测评方面, 或少部分探讨了 与某些社会认知行为的关系, 没有如研究一级错误信念般, 结合语言能力、 情绪理解能力等心理现象进行讨论研究。

 从对心理现象发展的研究方法上考虑, 并结合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观点, 有必要基于中国本土化背景, 全面分析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状况, 分析心理理论的两级水平, 以对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规律、 结构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个体社会化发展对其一生都会存在重要影响,

 对儿童经济社会化过程中对资源的公平分配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了 解有助于对其未来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

 在社会化过程中, 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 信念等心理状态, 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 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理论的发展。

 拥有较成熟的心理理论, 还可促进儿童的许多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这些能力是他们与同伴、 父母、 兄弟姐妹以及陌生人相处所需要的。

 儿童若具有相应的关于心理的知识, 就可使他们初步地观察刺激和行为, 进行行为倾向、 心理状态或心理特质的正确归因, 并预测将来的行为。

 儿童若提高了 对相互矛盾的心理表征的认识水平, 就可以理解看法、 偏见、 信念、 欺骗、 争执、 印象、 反语、 讽刺、 错误观念和解释等概念的含义, 并且认识到, 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持有不同的表征,因此每个人自己也就可能持有错误信念, 即自己关于某事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

 可以利用心理理论发展的规律指导、 促进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 进而指导日常认知与社会行为, 以及帮助特殊个体, 如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知识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目前国内外博弈实验研究大多关注成人, 探查儿童经济活动中行为发展的研究非常有限。

 有学者提出经济研究中提出像愤怒, 内疚及其他的道德情绪可能是人们互惠行为的重要原因, 它使人们心甘情愿的为了 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从而在分配

 有限资源时能考虑到他人的想法和利益。

 在心理学和经济学两者近来的实证研究中, 都挑战了 是西方经济学者提出 来的“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 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 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 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 并为此可不择手段。“经济人” 意思为理性经济人, 也可称“实利人”。这些研究提出即使在例如独裁者博弈这样的情景中即个体自私的行为也不会带来任何消极后果的时候, 个体也不会如经济人假设那样表现出来完全以自己利益为目标, 而是会表现出适当的利他行为。

 那么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是否在个体做出分配行为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对博弈实验中儿童的分配行为和心理理论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探讨, 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为博弈实验的研究提供了更宽泛的理论依据。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继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元认知之后, 又一个研究儿童心理表征和心理理解的崭新角度和范式。

 因此, 关于心理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

 对于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发展的探讨更能够在深层意义上揭示儿童心理理论或社会认知发展的本质。

 本研究拟采取幼儿园儿童为被试, 分析了心理理论的特点, 对于分析整个人生阶段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进行补充, 并且分析了 博弈实验中儿童的分配决策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拓宽了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畴, 对心理理论的毕生研究及其与儿童在做出分配决策时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对心理理论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提供了 更多的参考。

  注:

 可用 A4 纸加附页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博弈及心理理论的界定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1 博弈实验的界定:

 博弈(game playing)

 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 利用 对方的策略变换自 己的对抗策略, 达到取胜目 标的理论。

 决策博弈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手段之一(Kahneman & Tversky, 1982; Hedden &Zhang, 2002;Camerer, 2003) 。

 在博弈中 博弈者通常 会猜测对手会做什么 , 从而帮助自 己做最好的选择, 但是这种猜测是交互的, 因为对手也会猜测你将会做什么 , 直到交互的一致性反应达到“ 一个平衡” 为止, 此次博弈才算结束。

 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

 博弈可以分析自 己与对手的利弊关系, 从而确立自 己在博弈中的优势, 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论, 可以帮助对弈者分析局势,从而采取相应策略, 最终达到取胜的目 的。

 博弈的类型分为:

 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 非完全信息博弈、 静态博弈、 动态博弈, 等等。

 博弈的要素包括:

  (1) 决策人或提议者:

 在博弈中 率先做出 决策的一方, 这一方往往依据自身 的感受、 经验和表面状态优先采取一种有方向性的行动。

  (2) 对抗者或响应者:

 在博弈二人对局中 行动滞后的那个人, 与决策人要做出 基本反面的决定, 并且他的动作是滞后的、 默认的、 被动的, 但最终占优。他的策略可能依赖于决策人劣势的策略选择, 占去空间特性, 因此对抗是唯一占优的方式, 实为领导人的阶段性终结行为。

  (3) 局中人( players)

 :

 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 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 人。

 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 两人博弈” , 而多于两个局中 人的博弈称为 “ 多人博弈” 。

  (4) 策略(strategies) :

 一局博弈中 , 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 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 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 人的一个可行的自 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 称为这个局中 人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 则称为“ 有限博弈” , 否则称为“ 无限博弈” 。

  (5) 得失(payoffs) :

 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

 每个局中人在一局

 博弈结束时的得失, 不仅与该局中 人自 身 所选择的策略有关, 而且与全局中 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

 所以, 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 是全体局中 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 通常 称为支付( payoff)

 函数。

  (6) 次序( orders)

 :

 各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 且一个博弈方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 就出 现了 次序问 题; 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 博弈就不同。

 (7) 博弈涉及到均衡:

 均衡是平衡的意思, 在经济学中 , 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

 在供求关系中 , 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 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 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 , 此时我们就说, 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 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 它 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独裁者博弈( Dictator Games, 简记为 DG)

 是对最后通牒博弈进行修改,取消 响应者对提议者( 分配者)

 所提要求的否决权, 那么, 这个分配者就可以被叫 作“ 独裁者”。

 这种严格不平等条件下的谈判博弈被称为“ 独裁者博弈”。在这里, 响应者没有拒绝的选择, 主要是考察提议者( 独裁者)

 如何分配。

 最后通牒博弈( Ultimatum Games, 简称 UG)

 是一个极度简化的博弈模型:一个提议者和一个回应者就交易中 的 m 元收益价值进行讨价还价。

 提议者出 价x 元( 0<x≤m)

 给回应者, 留给自 己 m-x 元。

 回应者接受, 则回应者得到 x元而提议者得到 m-x 元。

 回应者拒绝, 则双方什么都得不到。

 对于最后通牒博弈, 如果提议者和回应者都是完全理性的, 则当提议者出价给 x 元回应者而留下 m-x 元给自 己时, 回应者将选择接受, 因为选择接受能够得到 x 元, 选择拒绝则什么 都得不到, 能够得到 x 元比什么 都得不到要好。

 提议者知道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考虑, 不论出价多少回应者都将接受, 提议者则出价 x 就会尽量的少,而使自 己所得利益 m-x 达到最大。

 博弈实验中的分配行为即在博弈实验中作为提议者的一方愿意将收益(如金钱、 代币、 文具等)

 分配给回应者的份额。

 1. 2 心理理论的界定:

 “心理理论” 的概念最早是由 Premark & Woodruff 于 1978 年在《黑猩猩有心理理论吗?》 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所谓一个个体具有心理理论, 我们指的是这一个体能将心理状态加于自己及他人。

 一个这样的推理系统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理论, 首先因为这种状态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其次, 因为这个系统需要预测能

 力, 特别是对其他有机体行为预测能力的支持” (Premark &

 Woodruff, 1978,p. 515) 。

 此后, 发展心理学家采纳并发展了这一观点, “心理理论” 一词本身 的涵义也随之更加丰富。

 目 前, 对心理理论比较: 一致的理解是指, 心理理论包括对他人信念、 意图、 愿望和情绪等心理状态的认知, 通常采用错误信念任务(Wimmer & Perner,

 1983; Sullivan et al. 1994; 方富熹等, 2009) 作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指标。

 一般 4~5 岁儿童能够通过一级错误信念而 3 岁儿童不能, 6~8 岁是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关键期(Wellman & Liu, 2004; 张文新, 2004; 王彦, 苏彦捷, 2008) 目前, 对于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已取得公认, 认为儿童在 4 岁时就获得了 心理理论能力。

 但研究者们同时又认为, 人们的心理理论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 而是一个非正式的日常理论, 是一个“框架性” 的或基本的理论, 所以常常把这种心理特点称为常识心理学或朴素心理理论(Henry & Susan, 199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2. 1 有关心理学的博弈实验研究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 Vernon Smith)

 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 特别是研究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

 卡尼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 的基本假设的过程中, 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 也就发现了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 由此正式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

 目前国内对基于博弈进行的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数量并不是很多, 当前国内在博弈实验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上, 主要集中于研究在博弈实验中影响儿童的分配行为的决策情景和在经济博弈中儿童的信任的发展及对在博弈游戏中儿童所表现的公平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也有学者基于博弈论的矩阵博弈范式对大学生诚信、 就业选择时诚信缺失、 考试作弊行为等进行研究。

 另外也有学者将博弈论与道德风险、 道德本质等结合在一起对其关系进行了研究(陆劲松 2010)。

 国内有学者曾利用博弈问题探查了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

 该研究显示经济学博弈问题可以作为儿童社会化的较好测量工具(穆岩,苏彦捷, 2005)。

 有关学者研究探查了中国文化下小学三、 六年级、 初二、 大学一年级四个年龄组学生在最后通牒 (UG) 和独裁者博弈 (DG) 中的经济决策行为发展。

 研究同时比较了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差异。

 儿童在两个博弈中的提议金额都显示出公平和分享行为,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儿童在 UG 和随后进行的 DG 中的提议分配金额呈减少趋势。

 这个发现与以往国外研究结果明显不同。

 两个博弈的顺序对 UG 没有影响,但对 DG 有影响; 儿童的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结果没有显示显著差异(朱莉琪, 皇甫刚, M.

 Keller, 牟毅, 陈单枝等, 2010)。

 郑璞、 俞国良、 郑友富(2010)

 等研究了利用信任游戏考察 242 位小学 3 ~ 6 年级儿童在经济活动中信任的发展状况 , 其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游戏中, 儿童信任的年级差异显著, 三年级儿童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 而四五六年级儿童信任水平逐渐增高; (2)

 在代表群体做出决策的情境下, 儿童表现出比个体情境下更高的信任水平; (3)

 经济活动中儿童的信任存在性别差异, 男生的信任水平要高于女生。

 博弈范式的引入则为研究儿童的公平行为提供了 新的方法和角度。

 该文主要介绍了 独裁者博弈和最后通牒博弈中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趋势, 并对已有的矛盾性结论进行了 原因分析, 探讨了公平行为的内团体偏差效应、 公平的本质是意图公平还是结果公平、 以及心理理论与公平行为的关系等问题。

 最后, 该文指出今后对儿童公平行为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社会情境与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

 2. 1. 1 儿童的博弈实验中的年龄效应 目前关于儿童决策行为的研究还很少, 探查儿童决策行为发展...

篇三: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生:

  指导教师:**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孤独感这一领域。在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唐民等人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孤独感水平高于女生。李传银采用 UCLA 量表的调查结果相反,发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男生。国外 Borys 和 Perlman的研究得到男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样的结果。在城乡差异方面,蒋艳菊等人的研究表明,生源地对于大学生孤独感体验的影响在总分上并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孤独这一因素上非常显著: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体验到更重的人际孤独感。在专业差异方面,邓丽芳、王瑞和郑日昌的研究发现理工类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爱情孤独及社交孤独。在孤独感与网络的关系方面,刘加艳的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卷入度越高,孤独感越强。但是,Shaw 等人认为网络使用能够降低孤独感,孤独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张晓琴等人对84 名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实了网络服务对网络孤独的直接作用。在孤独感与人格的关系方面,邹赐岚的研究表明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外向性呈显著的负

 相关。目前,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定性研究不够深入;二是,对孤独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有分歧;三是,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担负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大学时期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克服孤独感并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应该受到社会关注的心理要素是孤独感。孤独感是从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而人际信任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孤独感的产生也是缺少社会支持的结果,因此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三者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但将这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次将对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发现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影响程度和预测作用,为构筑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和运作体系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一方面拟揭示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另一方面拟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

  2、研究假设

  (1)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2)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3)人际信任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4)领悟社会支持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关系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对济南大学大学生采用随机挑选被试、个别施测的方法,分别让被试依次填写人际信任量表(IT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VSLS),对回收的问卷统一编号,以备以后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问卷利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

  四、参考文献

  程虹娟,方晓义,蔺秀云。(20XX)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3):304-306.

  黄才炎,严标宾。(20XX)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4(3):255-257.

  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20XX)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8(3):690-693.

  寇宇。(20XX)大学生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3(6):98-101.

  刘加艳。(20XX)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特点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2(3):286-287.

  庞彤彤,宋凤宁。(20XX)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1(1):63-66.全宏艳,叶茂林,何资桥,周恒彩,龙芬。(20XX)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6):598-600.

  尚丽娟。(20XX)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社会心理科学,18(4):19-21.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李雪静,王秀梅。(20XX)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4(7):657-659.

  徐含笑。(20XX)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中孤独感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6(10)

  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年月日

篇四: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理健康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是美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主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主观幸福感研究

 1.选题意义

 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影响个体主观的 因素很多,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

 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生活质量都有影响,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从90 年代到本世纪初, 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 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

 验。

 (2)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 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 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 文化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本人创新

 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大到,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样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定才会更加全面。从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用一套适合于当前国内形式下测量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应注意无论是测验量表以及测量工具,还是测验方法等都应该与时俱进,适时改观。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

  1.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以及有关的理论,重点探索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以及属于客观范畴的生活事件(社会关系、收入、健康状况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积极有效心理干预领域来促进人们的幸福生活,研究如何提高幸福感。

 2.写作大纲

 1.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当前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主观幸福感的分类

 以外界标准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以情绪体验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个体自我评价的主观幸福感。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社会关系

  经济状况

 健康状况

 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理论

 目标理论

 活动理论

 由下到上的理论和由上到下的理论

 判断理论

 动力平衡理论

 主观幸福感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①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1)

 ②叶亦乾 《普通心理学》

 ③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

 ④吴明霞:30 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 2000

 ⑤ 严标宾 郑 雪 邱 林: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心理学探新, 2016

 ⑥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

 ⑦朱琳:《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⑧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60~263.

  ⑨张钊. 个人目标、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一项纵向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⑩张羽. 社会支持方式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1.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以及综合分析法和教师的指导

 2.完成措施:认真分析和搜集相关资料,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并且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的相关资料,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写作计划:

 (1)、xxxx 年 12 月 20 日至 xxxx 年 12 月 30 日查阅文献、选题。

 (2)、xxxx 年 1 月 1 日至 xxxx 年 1 月 11 日完成开题报告,并交老师修改。

 (3)、xxxx 年 1 月 12 日至 xxxx 年 1 月 22 日修改开题报告,并完成论文初稿

 (4)、xxxx 年 1 月 23 日至 xxxx 年 1 月 30 日完成二搞,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5)、xxxx 年 1 月 31 日至 xxxx 年 2 月 15 日完成论文。

篇五: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公共卫 生管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 :

 强化理论与法家二柄思想的比较

 研究

 学生姓名:

 楚

  江

  南

 学

 号:

 060502101029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年

 级:

 2006 级 起止时间:

 2010 年 09 月—2011 年 07 月 指导教师:

 易中天

  2010 年

 09

 月

 07

 日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 他认为任何学习(行为)

 的发生、 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 要控制人的行为, 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 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 负强化就是某种刺激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 有机体反应的概率增加, 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

 我国学者余江敏、 徐苑研究如何运用正强化理论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积极主动的学习。

 江瑜华、 李月明、 张小珍研究正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怎样运用正强化理论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使员工每天都有奋斗的目标, 前进的方向,能够更大程度的为企业挣得利益。

 还有很多的心理工作者运用正强化理论去矫正行为异常者的行为, 使他们的行为正常化。

 比如帮助网络成瘾者矫正网络成瘾行为。

 “二柄” 是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柄即是刑与德, 刑就是惩罚, 德就是奖赏。韩非强调赏罚一定要分明, 赏罚分明才能公正公平, 才能真正的体现出赏罚的价值。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顺利的实行了变法, 商鞅变法中运用了很多的赏罚机制, 比如商鞅在变法中实行的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就是只有在战场上立了军功的人才能升爵,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也是说在战场上杀一个军官升一个爵位, 这样的奖赏机制大大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

 我国学者将法家的二柄思想与现在的激励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学者熊亮研究认为“赏罚同轨, 非诛俱行” 这种对赏罚一致性的观点与现代管理中强调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是很相似的。

 稍有不同的是韩非子更加侧重于两者要同时同方向发生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赏罚的目标。“厚赏重罚, 信赏必罚” 与 “期望理论” 是很相似的。学者杨欣研究认为“二柄” 思想与激励理论中的期望强化、 目 标强化、 公平理论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本研究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法家二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不仅是对古人思想的回归也是对今人思想的深化。

 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 发掘它们中的优缺点, 扬长避短, 让知识能够更好的为我所用。

 当今社会, 管理无所不在,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法家的二柄思想在管理领域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对二者进行研究对今后的生活好工作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法家还有很多思想与西方的理论不谋而合, 不光是法家, 其它先秦的思想也是与西方的理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但却比西方理论早了 23 个世纪,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人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二)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和技术难点 主要研究内容 1、

 研究分析法家二柄思想的理论内容和正、 负强化理论在二柄思想中的体现。

 2、

 以商鞅变法为例研究分析正、 负强化理论在二柄思想中的运用。

 3、

 对正、 负强化理论与二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01]《前四史》(足本)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江苏古籍出版社(珍藏版)

 2002.02:

 137-138 [02]《中国古代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2005.05:17-18 [03] 陈秉才《韩非子》 中华经典藏书 北京市白矾印务有限公司 2007.03 (1) [04]《心理学专业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跋涉(2010 最新版)

 2009.09:

 353-354 [05] 吴江林 戴建林 陈卫旗 《社会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8:

 26-27 [06]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4:

 138-139 [07] 杨志飞 《商鞅变法的再认识》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11 期第 25 卷 [08] 汤标中

 《商鞅变法中的粮食经济思想》 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9.(9)

 [09] 刘玉峰 《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学习时报 2008 .(9)

 [10] 晁福林 《商鞅变法史事考》 人文杂志 1994.(4)

 [11] 洪家义 《论商鞅变法》 南京大学学报 1994(1)

 [12] 魏希楠 刘琳《浅析商鞅变法中军事法治思想》 军事法制研究报 2010. (1)

 [13] 江瑜华 李月明 张小珍《强化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经济信息报 2010. (7)

 [14] 谢应宽《BF 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02 (1)

 [15] 钱红杰等《强化理论在网络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报 2010

 (19)

 [16] 董梅兰《正强化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06 年 04 月第 20 卷第 4 期 [17] 徐苑《强化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当代教育论坛 2010. (2) [18] 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19] 兰继军 李磊《论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与教师的行为》 社科纵横 2004 (3)

 [20] 西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中国企业报 2001 (6)

 [21] 原雪《桑代克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 (3-4)

 技术难点:

 古籍获取难度大, 书写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古籍文献, 而这些古籍的获取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古籍中都是文言文, 阅读的难度是很大的。

 另外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这也是有一定难度。

 (三)

 主要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 鉴别、 整理文献, 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第一步是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从网络上或者图书馆里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以备后期阅读写作时使用。

 第二步是鉴别文献资料, 从众多的文献中准确迅速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 不仅是一个资料查找搜集过程, 也是一个分析、 研究过程。

 主要分三个过程:

 1 、 分析和准备阶段

 包括分析研究课题, 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 确定课题检索标志, 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 文献类号, 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 进而选定检索工具, 确定检索途径。

  2、 搜索阶段 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 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 并以文章摘录、 资料卡片、 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3、 加工阶段

 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 就必须对文献作一番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第三步是整理文献资料

 将鉴别出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方便阅读与后期查阅。

 第四步是阅读资料, 把整理好的资料阅读一遍, 不懂得资料多读几遍, 把不懂的弄懂,努力做到深入理解文献资料的内容精髓。

 第五步是总结归纳, 文献资料有了深入的理解后, 从中总结归纳出与自己所书写的内容有关的内容, 然后书写论文。

 实施方案 1 、

 搜集资料

 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搜集有关强化理论和法家二柄思想的文献资料。

 2、

 鉴别资料

 利用 5 天的时间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选出与强化理论、 法家二柄思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

 3、

 整理资料

 利用 5 天的时间把鉴别出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4、

 阅读资料

 利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 深入理解斯金纳强化理论和法家二柄思想的内容。

 5、

 归纳总结

 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归纳总结出强化理论与法家二柄思想的相关关系, 酝酿论文的内容。

 6、

 书写论文

 开始着手书写论文, 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理解强化理论和法家二柄思想的内涵。

 (四)

 进程计划 2010.09.01—2010..09.06

 书写论文开题报告 2010.09.07

 工作组组织开题 2010.09.09

 工作组组织给第一次开题不合格者开题 2010.9.10—2010.11.30

 查阅文献资料 2010.12.01—2010.12.15 酝酿论文的内容 2010.12.16—2011.01.14 开始书写论文

 2011.01.15

 交论文一稿 2011.01.16—2011.02.28 修改论文一稿 2011.03.01

 交论文二稿 2011.03.02—2011.03.31 修改论文二稿 2011.04.01

 交论文三稿 2011.04.02—2011.05.14

 修改论文三稿 2011.05.15

 交论文终稿 2011.05.16—2011.07.31

 准备论文答辩

 (五)

 指导教师评语

  签字:

 年

  月

 日

 (六)

 答辩委员会意见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 (七)

 系、 部(院)意见

  系、 部 (院) (章)

 年

  月

  日

篇六: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学院毕业论文

  开 题 报 告 书

 姓名:

 啊啊啊

  专业:

 心理咨询

  班级:

  09 级 OOO 班

 时间:

 2012 年 月

 日

 姓名

 学号 09******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主观幸福感研究 (一)

 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本人是否有创新 1. 选题意义

  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

 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 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 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 影响个体主观的因素很多, 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 生活质量都有影响, 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从 90 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 在理论方面, 理论综述和有关主 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

 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 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 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验。

 (2)

 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 Wilson(1967)

 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 为标志。

 Diener(1997)

 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 中, 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 理论建构、 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 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 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 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 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 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

 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 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 以正面评价为主, 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

 本人创新 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 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 从研究对象上, 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 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

 这样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定才会更加全面。

 从研究方法上, 我们应当用一套适合于当前国内形式下测量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表。

 应注意无论是测验量表以及测量工具, 还是测验方法等都应该与时俱进, 适时改观。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 规范化, 科学化。

  (二)

 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1. 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以及有关的理论, 重点探索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 以及属于客观范畴的生活事件(社会关系、 收入、 健康状况等)

 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积极有效心理干预领域来促进人们的幸福生活, 研究如何提高幸福感。

 2. 写作大纲 1. 主观幸福感概述 1.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1. 1. 2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1. 1. 3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1. 2 当前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1. 2. 1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1. 2. 2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1. 3 主观幸福感的分类 1. 3. 1 以外界标准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1. 3. 2 以情绪体验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1. 3. 3 个体自我评价的主观幸福感。

 1. 4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 4. 1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 4. 2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 4. 2. 1 社会关系 1. 4. 2. 2 经济状况 1. 4. 2. 3 健康状况 1. 5 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理论 1. 5. 1 目标理论 1. 5. 2 活动理论 1. 5. 3 由下到上的理论和由上到下的理论 1. 5. 4 判断理论 1. 5. 5 动力平衡理论 1. 6 主观幸福感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语

  (三)

 主要参考文献

  ①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 1996(41)

  ②叶亦乾 《普通心理学》

 ③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④吴明霞:30 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 2000

 ⑤ 严标宾 郑 雪 邱 林:中国大陆、 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J].心理学探新, 2003 ⑥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

 ⑦朱琳:

 《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 ⑧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60~263. ⑨张钊. 个人目 标、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

 一项纵向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⑩张羽. 社会支持方式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山 东师范大学: ,2007

  (四)

 研究方法、 完成措施及写作进度计划 1.研究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以及综合分析法和教师的指导 2.完成措施:

 认真分析和搜集相关资料, 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并且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的相关资料, 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写作计划:

 (1)、 2011 年 12 月 20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0 日查阅文献、 选题。

 (2)、 2012 年 1 月 1 日至 2012 年 1 月 11 日完成开题报告, 并交老师修改。

 (3)、 2012 年 1 月 12 日至 2012 年 1 月 22 日修改开题报告, 并完成论文初稿(4)、 2012 年 1 月 23 日至 2012 年 1 月 30 日完成二搞, 并交指导老师修改。(5)、 2012 年 1 月 31 日至 2012 年 2 月 15 日完成论文。

  (五)

 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推荐访问: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 心理学 报告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