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策略,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策略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于乡村战略的重视体现在很多章节之中。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要求,更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精准扶贫作为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在经济新常态的现阶段,势必会对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它服务于“共富共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精准扶贫旨在用高效合理的手段,对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达到农民脫贫的目标,这与乡村振兴的核心思想一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精准扶贫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关于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研究方向很多,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的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所以本文在借鉴前人对于二者的广泛探索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振兴对于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目前精准扶贫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这二十个字是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战略目标,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落实的科学性、紧迫性、可行性。早在 20XX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已经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经过 12 年的发展,新时代赋予其新的涵义。我国虽在经济方面取得巨大发展,但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显得格外重要,它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道良方,符合如今新农村发展的形势。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和基本前提。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进步,就没有农民的持久、深层、源头的富裕,也就没有农村发展、改善、变美的根本支撑。生态宜居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架一个和谐的绿色生态系统。同时,要转变发展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绿色农业发展,优化绿色生态结构,在发展绿色生态新产业、新业态上迈出新步伐。治理有效就是要把建立健全乡村村社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治理体系。生活富裕就是要求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同时,全面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的生活得到显著的改善。
三、乡村振兴战略对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推动农村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向前的关键步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精准扶贫的落实具有促进作用。
(一)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支持。作为十九大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健全,同时也会对以往的发展政策进行创新调整。而精准扶贫作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政府稳步推进的策略,它的实施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政策是保障国家战略合理发展的关键方面,乡村振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不断解决,必然会对相关政策提供更高的要求。国家会针对乡村振兴的不同阶段制定的相关政策,在出台相应的保障机制的同时,也会完善一系列保障精准扶贫策略实施的配套政策。作为乡村振兴的必不可少的一步,精准扶贫要求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大力支持农民脱贫,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民生活环境,精准扶贫的稳步推进,必然会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所以,乡村振兴对精准扶贫策略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包括协
调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制定脱贫新标准等。
(二)为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的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它的发展会为精准扶贫提供优质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科学理论。同时,乡村振兴吸引大批大学生及高级知识分子投入基层工作,为精准扶贫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学者。乡村振兴吸引企业在农村建厂,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农民的收入方式多元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速度。同时,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农村,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生产方式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精准扶贫策略的推进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三)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单纯的政策文件,它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严格的实施规范,国家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会制定高效可行的规则规范,这就为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了成熟的考核机制,包括严格把控扶贫资金的流入流出、明确上级政府职责、规范基层政府的行为。精准扶贫政策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完善的计划、踏实的作风以及严谨的监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为考核体系的制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更为精准扶贫的落实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面临的难点
(一)扶贫制度不够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精准扶贫制度作为一个长期、长效的国家政策,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现状的改善而不断变化。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精准帮扶和脱贫,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和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在政策提出时,不断强调精准识别、分类实施,对于不同的地区采取切实可行的脱贫办法,但是部分政策停留在表面,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同时,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部分实际问题并没有在政策中得到有效的解决,缺乏针对性。脱贫政策的制定与实践的脱轨,导致脱贫政策无法在贫困地区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这也就导致社会化的企业及相关扶贫组织难以积极参与其中,加大了脱贫工作的难度。
(二)扶贫工作计划落实效果难以保障。在扶贫工作开始的初期,会出台相应的考核机制,对扶贫队伍和基层官员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的意义,比如,政策规定当地各级官员按照规定负责不同数量的贫困人口脱贫,为各官员制定脱贫人口指标和相应的考核机制。实际上,相关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地方官员的能力有限,无法统筹扶贫工作的全局发展,导致扶贫工作难以按照预期进行,扶贫成绩也大打折扣。另外,相应的驻村工作队没有好的手段整合行业资金、社会资源,
无法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持续的脱贫支撑,这就会导致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贫困人口文化水平过低,脱贫观念淡薄。贫困人口大多是长期处于贫困地区,日常收入来源极其有限,对于生活形成了自身的思维惯性。在长期贫困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无法对国家政策形成自身的認知,也不能对脱贫有清晰的认识。这也就导致在脱贫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贫困人口的不理解、不支持、不作为。这种文化秉性根深蒂固,扶贫队伍在考察贫困户的过程中很难与贫困户自身在脱贫工作上达成一致,使得脱贫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这方面的研究认为,由于乡村社区相对封闭的文化保守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有比较强烈的平均主义思想,认为不公的甚至不惜上访,村干部和镇政府官员出于维稳的考虑,采取轮流享受贫困户指标或直接为其办理贫困户的办法,防止贫困户上访,从而导致维稳工作压倒扶贫工作,精准扶贫难以有效推行。
五、推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监管,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首先,要建立健全扶贫脱贫考核指标体系。在制定相应脱贫指标的同时,要保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杜绝“空头支票”,扶贫队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从实际出发,严格落实;
其次,要制定严谨的考核体系,明确每个责任人的职责,在扶贫的各个阶段对贫困户做好详细调查,并对扶贫日常工作做好记录。
作为脱贫工作的实际受益人,贫困户自身对于脱贫有强烈的渴望,作为基层群众和政府服务的主体,扶贫政策在基层的落实离不开他们的监督。所以,在完善乡村基层自治制度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取得贫困地区人民的信任,同时尊重农民,正视贫困,为农民打造属于自身的产业组织,在依托产业的同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群众凝聚力,大力宣传脱贫工作的核心思想,打造负责任、有担当的村干部队伍,让村干部带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展开进行监督,严格把控脱贫工作的落实。
(二)依托“互联网+”,强化精准扶贫的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成熟,精准扶贫战略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形成影响力。“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完善了农村的通讯,同时也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先进技术的发展势必对于作为经济热点问题的扶贫开发工作引发较强冲击。所以,一方面政府需要大力搭建农村科技服务站,为贫困地区提供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另一方面对于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
者,政府应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做到有理论、能实践。通过日渐成熟的先进技术,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优化扶贫工作的结构,尽可能地降低扶贫攻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扶贫工作的风险尽可能降低。由于传统的通讯方式成本过高,对于扶贫工作本身产生一定的制约。“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扶贫工作的成本,保障扶贫工作数据的顺畅,为民众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路径,通过电商扶贫、创业创新等提高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实现贫困户的脱贫。
(三)转变文化观念,提高贫困户脱贫自主性。扶贫工作是国家决策下的重要战略思想,它不仅需要制度的保证,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默契配合。扶贫工作的关键,离不开贫困户自身的思想转变,需要提高自身对于贫困的重视,摆脱自身的保守观念,主动地去接受新的事物,同时抓住学习的机会,积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上的贫困才是贫困的内在根源,这就要求扶贫队伍带动贫困户实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目标,确保在思想上摆脱贫困,在生活上告别贫困。
作为扶贫队伍的核心成员,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对基层干部的选拔做出科学的规范。严格的选拔制度可以为扶贫攻坚的推
进提供人才保障,作为扶贫工作的一线干部,必须能够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消灭贫困。通过宣讲和激励,让扶贫队伍正视自身的职责,在思想上理解包容贫困人口,在心态上积极乐观对待贫困问题。通过干部队伍,对当地贫困人民进行思想上的引导,通过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来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同时通过总结并分享脱贫致富经验,引导贫困人民克服脱贫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让贫困户逐渐转变思想,增强脱贫奔小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