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8篇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8篇

发布时间:2022-10-08 1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8篇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 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8篇

篇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

 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政治建设,自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因党员干部年龄偏大、学习动力不足、政治資源欠缺等原因,存在着政治觉悟不太高、政治参与不主动、政治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妨碍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上,需激活内生动力,增强政治嵌入的主动性;释放外在活力,提升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政治建设的纪律性。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党的十九大指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XX 年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提出,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XX 年,中共中央着重强调了“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具有导向性、全局性,在新时代,如何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实现党的政治引领,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现有文献来看,研究农村基层党建的文献很多,但专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进行研究的文献则凤毛麟角。从对话题相关度较高的文献梳理中看到,目前学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主要从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建设路径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在理论基础上,学者们倾向于从思想史和理论溯源的视角对政治建设进行梳理性和整合性研究。黄志高从思想史的视角,追溯了从民主革命时期至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认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赋予了政治建党以权威性、科学性和实践性。XX 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的回顾中得到经验和启示,认为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

 线,坚定政治信仰、始终紧扣民心、健全政治制度才能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XX 等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上梳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联系,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与乡村发展诉求同频共振,因此需要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发展。第二,就现实意义而言,学者们主要围绕政治动因、建设困境、现实需求等方面阐述政治建设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梅利润和唐皇凤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使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经验与治理绩效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复合型政治归因。从建设困境来看,胡小君认为农村党组织因其内部建设和功能发挥呈现维持型运作的特点,政治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突出,因此无法扮演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角色,为破解这一党建难题,需从强化政治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纪律建设等方面发力,把农村党组织历练成充满影响力、组织力和活力的振兴型党组织。XX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四大难题:党员发展难,后备力量不足;人才培养难,组织带头人紧缺;组织生活开展难,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党员作用发挥难,党性修养不高。XX 认为,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首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XX 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治支撑,是强化农村基层党

 组织建设的政治基础。第三,从建设路径来看,部分学者从农村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上来提出对策,主要围绕政治信仰、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立场等方面来阐述;部分学者将党的政治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党的自身建设重塑政治权威、提升政治能力、加强政治领导,从而实现对乡村振兴的党建引领作用。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看作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重点分析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显现出的建设难题以及导致这些难题的背后原因,对此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了掌握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最新情况,XX 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项目”课题组于 XX 年秋季对全国 X 个村庄的 XX 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探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现状及实现党建引领的现实困境,力求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根基找到新的解决思路,从而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功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前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现状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 XX 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项目”数据库,数据反映的均为 XX-XX 年的村庄党建情况,其中村庄有效样本 X 个,农户有效样本 2694 个。

 根据党员干部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党支部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的情况以及农民对党组织领导作用的评价这几个数据样本,从基层党组织进行政治建设的意愿、政治建设的能力以及政治建设的效果三个维度来具体反映我国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现状。

 (一)农村党员干部参与政治建设的主动性不高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是反映其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能力的重要指标。首先,就总体参与情况而言(如表 1 所示),只有 21.67%的党员“非常积极”地参与一般性公共事务,3%左右的党员态度消极;其次,就参与重大事情的决策咨询情况(如表 2 所示),99.48%的党员都会参与村庄重大事情的决策咨询,但是参与的主动性有着明显不同,47.15%的党员会“主动参加”,而 52.33%的党员是在村干部邀请之下才会参加;再次,在政治学习上(如表 3 所示),37.88%的村庄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时面临“党员难以组织起来”的困难,有 18.95%的村庄面临“党员不感兴趣”的难题。综上可知,农村基层党员普遍存在政治态度不积极、政治参与不主动、政治学习不配合等现象,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缺乏内生动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

 分析党支部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情况(见表4),在 2693 份有效农户问卷中,认为党支部工作“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农民占比为 19.20%,不足两成;认为支部工作“不太适应”以及“很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农民占比分别为 6.50%、0.74%。进一步比较东中西地区的村党支部的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情况(如表 5 所示,将“不太适应”和“很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比例总和视为“不适应”),西部地区有近一成农户认为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占比 9.42%;中部地区有 7.34%的农户认为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相对西部地区低 2.08%;东部地区有 5.92%的农户认为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比西部地区低 3.50%,比中部地区低 1.42%。由此可知,就整体而言,八成左右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工作要求;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村党支部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程度最低,东部地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程度最高。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还不突出

 農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是对其领导能力的直接反映。如表 6 所示,认为党支部在村庄治理中的

 领导作用“非常好”的比例为 25.37%,占比不足三成。对比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党支部在村庄治理中领导作用的评价情况(见表 7),计算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党支部在村庄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持“非常好”和“比较好”的评价占比之和,分别为 80.25%、78.48%、74.14%。由此可知,农民对农村基层党支部在领导作用的发挥上的总体评价不算太高。

 三、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生动力不足,阻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的提升

 首先,政治参与上缺乏主动性。因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工作职责逐渐交叉化、组织地位呈现边缘化,导致党组织在加强自身政治建设和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方面,缺少专业的人才资源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拥有较强的政治领导力。其次,政治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受党员自身的政治学习基础较差、村庄政治学习氛围不浓、政治学习的热情较低等因素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仅依靠集中学习、开会等单一化、程序化的方式很难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所以难以形成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再次,制度落实上缺乏规范性。以民主评

 议制度为例,12.50%的村党组织在召开民主评议会时未能将自评、互评与民主测评三个环节全部纳入评议范围;再以“三会一课”制度为例,在村庄党支部大会的落实上,“按季度召开”的比例为 38.42%,不到四成。因此,农村党支部在政治制度的落实上存在随意化、敷衍化、形式化倾向,未能形成一定的制度约束力。

 (二)组织凝聚力较低,削弱了基层党组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着力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但通过调研得知,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缺乏组织凝聚力,以致难以实现政治整合。在 2694 份有效农户问卷中,认为村“两委”班子“非常团结”的占比为29.55%,不足三成;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认为村“两委”班子“非常团结”的占比最少,为 23.59%。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待提高,尤其是西部地区更应重视。当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凝聚力,因而无法产生较强的公信力,也无法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村内各类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阻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整合功能的发挥,从而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政治建设要求。

 (三)外在活力不足,妨碍 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效果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村庄治理、发展村庄经济、改善村庄环境中所起的领导作用,是体现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外在活力的重要表现。而在调研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农民对此持高度评价,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还有待提高。《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以党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活动中取得的效果为例,经调研发现,21.35%的村庄开展过移风易俗活动,但群众评价效果不佳,一成的村庄从未开展过移风易俗活动。综上可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效果受各村政治资源状况、乡村治理难度等因素影响,领导能力严重不足,政治建设效果不太显著。

 四、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难题的基本路径 (一)依托新技术与新形式,坚定基层党员的政治信仰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使其不忘初心,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更加坚定不移地担负起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切实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素养不高、政治立场不稳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App、纸媒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有趣、效果显著的培训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红色观影、线上党的知识问答、线下党建板报比赛等活动,让农村党员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习内容,引导农村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大力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坚定农村党员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在农村大力推广“党建+服务”“党引民治”等新形式[11],让农村党员真正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刻认识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

 (二)激活内生动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嵌入的主动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因此,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关键在于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其内部政治潜力和组织动力来提高党组织的整体政治能力。

 第一,在人才选拔上把好关。大部分农村基层党员都普遍存在政治素养不高、学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因此把好人才选拔关可以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发展新党员时要着重考察其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入党动机是否单纯、工作能力是否突出,并鼓励农村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乡村致富能人等优先加入基层党组织,还可以把本地退休老党员、乡村教师、创业能人、知识精英、村民小组长、村委领导等吸纳进村民理事会,再选出有思想觉悟、有“双带”能力,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党员担任基层干部,既能增强村“两委”的凝聚能力,又能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通过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第二,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首先,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组织凝聚力,丰富党内民主生活会内容,通过红色旅游、系列讲座、茶话会等方式让党员间增加交流、增进感情,对党组织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对党组织的思想認同、政治信赖、工作服从、感情依赖,形成组织合力;其次,要通过系统培训和学习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与上级党组织的...

篇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振兴专题党课讲稿精选——农村党员干部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同志们:

  大家好!在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XX 阶段工作的大背景下,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时隔 X 个月再次回到咱们 XX 村,我感到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次来,一是来看望大家;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和大家作一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党员干部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

  我们都知道,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党的十九届五中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不久,省委、市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为我们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X 月 X 日,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这意味着

 XX 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圆满完成后,正式拉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帷幕。

  可以说,自上而下这一系列指示精神、这一系列举措,都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也是统领我们农村发展的总抓手。

  作为农村党员,我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我结合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体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以期带着老少爷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

  什么才叫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用五句话可以概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这五句话的本质是什么呢?首先,过去叫生产发展,现在叫做产业兴旺,大不一样了。过去可能主要关注在农业生产上,现在讲产业兴旺可能不光是农业,还有各种各样的新产业、新业态,还有一二三产业融合。这方面,X 位第一书记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大家出点子、跑路子、搭台子。要积极到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对接,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或组织种植户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生姜、地瓜、花生、芋头等传统经济作物,在种植、病虫害防治以及存储等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群众不因技术、虫害等问题受损失。同时,要指导大家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让种子的

 质量更好、产量更高。需要指出一点,在推广新的良种时,有些群众可能习惯于老品种不愿意更换,咱们党员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种给群众看,等收成好了,大家也都愿意更换品种了。另外,还要注重精品园区建设,也就是在现在苹果、板栗种植的基础上,通过争取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平台项目政策资金,争取打造 X 处种植示范园区,并推广使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及先进种植技术,使之成为精品示范园、高产示范园。

  XX,过去讲村容整洁,整洁就行了,不要到处都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但是现在我们提的叫生态宜居。生态就是让村庄能够融入在青山绿水当中,能够融入在田园当中,能够可持续发展,能够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看到纯净的蓝天。这个要求比过去更高了。改善环境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要积极引导群众逐步转变旧的生活习惯,垃圾不乱扔、积极改厨改厕、生活污水不乱倒、房前屋后自觉打扫等等。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就会好,如果每天都是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看着都难受。另外,咱们村在去年就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下雨不怕踩一脚泥,尘土也少了,但这些还不够。还要集体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大路边多种树、小道旁多栽花、一些柴火堆、石头堆还要继续清理,真正使 XX 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村,也让群众的心情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舒畅起来。

  第三,过去讲管理民主,现在讲的是治理有效,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区别大了。管理是讲管理者,治理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大家一

 起来参与,把这个社会治理好,治理要有效。过去讲生活宽裕,现在叫做生活富裕,确实是大不一样了。

  第四,制定十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农民人均收入才两千多块钱。现在是多少?20xx 年全国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xx 块钱,比过去增加了一大截,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有底气喊,要让农民富裕起来。必须把增加农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才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后,这五句话里面大家注意了没有,有一句话没有变。15 年前叫做乡风文明,这次仍然叫做乡风文明。在我的理解中,乡风文明这件事,我们大概 15 年过去了,进步不太大,在这个方面需要下大努力去做,才能真正做到乡风文明。

  通俗地讲,所谓乡村振兴,就是农业的希望来了,农村的春天来了,农民的盼头来了,我们还可以把乡村振兴战略这几个字分开来理解:

  首先是“乡村”。现在讲乡村和过去讲农村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农村说的是搞传统农业的地方,也是我们种地打粮食的地方。但乡村的范畴就更广了,它包括了城市范围之外的镇、村、田、山、水、林等等。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不仅包括农业这个第一产业,还包括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实现一产连二产接三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农业“新六产”。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而是城乡二元结构中整个乡村范围内产业、人口、环境和社会结构、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

 其次是“振兴”。长期以来,国家宏观的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资源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振兴”二字表明,今后“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自身,彻底当前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乡村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使城市有城市的功能,乡村有乡村的作用。

  第三个是“战略”。中央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为三步走,到 20xx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过程。所以我们围绕乡村振兴要干什么事情,决不能泛泛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想着“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必须做好规划,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的战略,它将在中国乡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村情,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各有差异的现实,如何将这一战略具体实施,从而融入我们乡村日常的方方面面中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乡村在探寻发展道路上从未止步,也出现了小岗村、华西村、韩村河、裴寨、官桥八组、海龙村、得利斯村、鲁家村、南庄村、前进村这样的“明星村”,但这些只是个例,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让我国所有的乡村都能腾飞。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说,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4 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 10 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xx 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37万人。从城乡结构看,20xx 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 81347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2049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57661 万人,减少 1312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 58.52%,比上年末提高 1.17 个百分点。

  大家看下面“20xx-20xx 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走势分析”“20xx-20xx年中国乡村人口数量走势”图表可以看出,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里务工就业,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而,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空心村”、“61、38、99”(儿童、妇女、老人)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究其原因,

 是农村落后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不愿意回到农村。如果农村发展的好,多数农民工还是希望留在农村的。

  虽然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但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有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也是不会变的。有个理论大家应该都清楚——木桶理论,说一个用模板箍起来的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我们整个国家就好比这个木桶,城市和农村就是木板,现在城市发展的长板很长,而且越来越长;但农村的短板本来就不长,而且还会继续短下去。

  所以说,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同样,作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增长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能得到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得靠乡村振兴,不断补齐农村经济建设的短板,补得跟城市一样齐。

  第三个问题,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发挥好作用?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根本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我们农村党员来讲,我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亮明党员身份,积极主动作为,真正以主人翁的意识、以领头雁的姿态,带着老少爷们一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

  一要讲政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历史和现实都告

 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也是我们顺应国内发展阶段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广大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胸怀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决不能说我只是一名农村党员,又不是什么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关系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座的党员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特别是当前,信息网络非常发达,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负面言论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内容,我们有些党员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发现了也不敢去制止,有的还进行了转发、传播,甚至有的党员竟然参加宗教活动。这些都是党规党纪明令禁止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杜绝。大家都是党员,在村里平时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所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把

 爱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自觉划清是非界限,同不当言论、封建迷信活动、邪教等作坚决斗争。

  二要育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也对农村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看到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为破解乡村要素制约、加速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不少地方开始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要鼓励支持青年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培育一批青年“新农人”“农创客”,要靠政策支持。据了解,目前,各地都有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新创业城市人才等各类“新农人”。这些“新农人”积极投身新品种种养、新技术开发、新模式管理等领域,“触角”逐渐伸向农村电商、民宿、乡村旅游、文创等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新农人”“农创客”等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正在成为农村创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骨干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本土能工巧匠用起来,把新型职业农民育起来,把各方乡贤精英引回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

篇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第21卷第4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1 No.42021 年7 月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l.2021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鲁   君(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48 )   摘   要:干部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其作风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等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努力把扶贫领域干部的优良作风继承下来,发扬下去,筑牢思想作风、树立良好学风、严实工作作风、锤炼领导作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中图分类号:

 F32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 - 9107 (2021 )

 04 - 0024 - 09 收稿日期:

 2021 - 01 - 20  DOI :10.13968 / j.cnki.1009 - 9107.2021.04.0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9XKS014 )作者简介:鲁君,女,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基层党建。一、问题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1 ] 。干部作风重在建设,贵在自觉。激发干部自觉投身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创造新作为的内生动力,是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使干部作风呈现新气象,为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培养扎根农村、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将面临新目标与新要求。1.由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转向相对贫困的常态化治理,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有“新突破”。针对贫困群众“两不愁”已基本解决,“三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确保群众脱贫摘帽后仍能长期稳定受益,延伸脱贫成果。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中实时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既要解决整体脱贫地区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等紧迫问题,又要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之后,推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丽乡村生活要求长远目标达成,需要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有新突破,多管齐下继续攻坚。2.百年乡村振兴实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发展,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有“大转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城乡融合、产业振兴与“四化”同步,解决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步状况。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和长期工程,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作风大转变带动责任意识大增强、服务效能大提升,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3.扶贫工作中反复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要求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

 2019年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万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 ] ,个别干部挤占挪用、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吃“回扣”、拿“红包”、送“人情”等“微腐败”事件时有发生。彻底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坚决刹住“四风”,开展专项治理和廉洁风险防控必须久久为功,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近五年来,伴随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密切关注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重要性研究。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干部作风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吴强、李春会认为作风建设是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加强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是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的重要一环 [3 - 4 ] 。房灵敏认为干部作风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的进程和成效,在脱贫攻坚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干部,必然是作风过硬的干部 [5 ] 。申国华认为脱贫攻坚战中,无论是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领导干部“思想减负”、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基层松绑减负,还是选派“硬干部”、采取“硬措施”、啃下“硬骨头”,都需要干部队伍过硬作风作保障 [6 ] 。2.扶贫干部作风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莫光辉、过勇认为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小部分干部仍存在“四个意识”不强、学习风气不浓、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等作风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内在素质水平低下和思想认识弱化以及外在工作压力和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等所致 [7 - 8 ] 。廖金萍等指出公共权力“私用化”的行为是基层扶贫出现的“微腐败”现象的本质原因,信息拥堵、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容易诱发不良作风 [9 ] 。3.加强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对策研究。对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建立监督制度、强化激励考评机制等方面。殷路路等针对“微腐败”问题,建议对基层干部强化监督问责、畅通成长渠道,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创新表扬方式等方面精准治理 [10 ] 。张芷婧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部署、拓展干部培训、严格督促检查、严肃追责问责等方面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扭转不良风气要把经常性教育和经常性谈心谈话结合起来,纠正泛滥式的督促检查,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提升扶贫成效 [11 ]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问题原因等进行了宏观、中观层面较丰富的研究,但针对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路径研究,多见外在因素对个人的管理和约束,较笼统、较宽泛,少见弘扬扶贫领域干部优良作风经验,以及为应对脱贫攻坚胜利后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激发干部内生动力、锤炼过硬作风途径方法的研究。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以扶贫干部优良作风先进事迹为事实依据,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找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四个着力点,探析农村基层干部应如何保持和发扬脱贫攻坚中的优良作风,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队伍基础。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使得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1.在思想作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党员意识不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信念坚定才能不忘初心。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沉渣泛起。面对体制转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发展趋势,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失、信念淡化,党性原则逐渐丧失,开始追求享受,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12 ]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和落实,宗旨意识淡薄,存在官本位思想 [13 ]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检视问题能力退化,患得患失、讳疾忌医;有的批评能力弱化,明哲保身、装聋作哑;有的骄奢腐化,目中无纪甚至顶风违纪,违反党的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 14 ] 12 - 13 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进党内的政治生态,表现在具体行为上的本位主义,当个人利益与国5 2   第4期                鲁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站在个人立场或驻村单位角度,不顾及村民和国家整体利益;表现在党性修养上的党员意识淡化、党纪政纪法纪意识淡薄,为名所累、为利所惑,与党的性质、党的宗旨背道而驰。2.在学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理论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永不自满,自觉养成扎实的学风,学懂弄通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在实践中,一些同志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觉得依靠现有的工作经验就能够搞好工作,所以平时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时代发展新知识的学习 [13 ]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 14 ] 11 一些干部认为经验比理论重要,干活比读书重要,认为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能完成脱贫任务,认为现有的知识已足够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一些干部学习和应用不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学一套、说一套,干的又是另一套,不愿向村民请教学习,不了解市场需求变化,不掌握驻村村史和贫困户信息;有的干部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借口工作忙、任务重,没空学,不愿把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对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贫困治理观,不能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的干部学而不思,对乡村发展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的思考与规划,在农村产业创新过程中不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思考解决的办法,怨天尤人、懈怠放弃。3.在工作作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部分基层干部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政绩观和求真务实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贪图虚名,工作中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短期行为,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指引下,不顾实际制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少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高高在上、不想作为、不会作为 [12 ]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 的 ‘为 官不 为’”[ 14 ] 104 ,“现 在,有些 部 门门 好 进、脸 好 看、话 好 说 了,但 办 事 不 灵了”[ 14 ] 106 ,“有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问题” [ 14 ] 116 。有的干部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敷衍了事,缺乏“立即办、用心办”的落实态度和服务意识;调研不求真,“坐在车里看、固定路线转、围着饭桌谈”的“走秀式”调研成为少数干部的应付措施,这样的调研摸不清村民真实的情况、看不见村里存在的问题、听不到村民内心的呼声,找不到农产品滞销的真正原因、提不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意见,造成了扶贫对象的“不精准”,使扶贫工作“偏题”。4. 在领导作风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干部敢于担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敢担当的气魄和善作为的本领,便不能化压力为动力,更不可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15 ]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依靠力量,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担当精神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农民对实现美好生活更有信心、期望更高,干部面临的任务就更艰巨,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大。但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不愿担当、面对矛盾不敢迎难而上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干部存在着工作倦怠、工作态度消极的现象,缺乏担当作为的问题十分突出”[ 16 ]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只想争功不想揽过,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 14 ] 14 在广大农村领域,面对高期望、高要求,少数干部不顾大局、不谋长远,看到脱贫攻坚的初步成绩就放松、懈怠,面对疫情的考验“一问三不知”,缺乏敏锐性和警觉性;有的干部不愿直面问题和矛盾,对特困区、特困户以及脱贫攻坚最后难啃的“硬骨头”,不敢涉险滩、攻坚冰,干部之间推诿扯皮“踢皮球”,规避责任;还有的干部走亲情路线,不讲纪律不讲规矩,对亲戚、老乡“网开一面”“开便利之门”,甘愿被“小圈子”围猎,“拜码头”“搭天线”,部分人之间“互惠互利”的腐败现象滋生。6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三、发扬扶贫领域干部优良作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加强党性修养,不忘为民初心,筑牢思想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说到底就是干部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特别强调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人民情怀”,信念如磐石方能“风雨不动安如山”,情怀深切方能“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广大扶贫干部始终牢记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秉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始终坚定“打赢...

篇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调研报告-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这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富民强村的根本政治保证。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实施了党建引领“五力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只有在党建引领下,开拓思路、盘活资源、凝聚力量、稳扎稳打,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落地落实落细,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三农”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助推富民强村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青村实践

  2

 奉贤区青村镇一直是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青村镇更好谋划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上海经济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青村镇党委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发展布局、建设力量、建设资金等问题,实施“五力工程”,强化党建引领带动,呈现许多工作亮点,形成了強党建谋振兴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政治引领力。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组织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聚焦富民强村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二是在发展理念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乡村更美、农民更富、产业更强”的目标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让乡村振兴发展更好地惠及于民。三是在发展战略上,依托大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确定了分步走的战略。以吴房示范村典型引领,不断完善全镇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不断促进镇内各个村乡村建设的提档升级,以点促

  3 面来促进全镇乡村振兴的高品质发展。

 (二)示范带动力。一是全面强化领导,坚持“书记”领头抓。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倾注心力,亲自关心,协调推进。村书记牵头抓总,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投入创建活动,形成各级党组织书记统筹协调、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二是全面配强班子,强化村干部带头干。配合乡村振兴战略,提拔调整村级正职干部,选优配强班子成员,聚焦人岗匹配,调优调顺班子结构,选派区年轻干部到村挂职,使整体功能发挥最大化。三是全面发动党员,激励党员示范行。通过开展“红色洗礼”“重温入党誓词”“先锋聚力,出彩青村”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担当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到土地流转、村民建房,小到宅前屋后卫生、出租房屋登记、黄桃销售,党员村干部带头解决了许多难事实事。

 (三)发展推动力。一是做优传统产业。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破解土地资源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瓶颈,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逐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质量、科技、绿色为引擎,进一步提升黄桃和花卉等农业产业附加值,通过增加产量、

  4 提升品质、认定资质、拓宽销路,传统产业被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激活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以青村特有的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同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结合起来,借助大众传媒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文化产业。依托知名文创企业,引入社会力量,加快文创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根据青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特点,将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点布局、园区转型升级同步规划、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多元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反哺和助力作用,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了“黄桃+文创+旅游”等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发展。

 (四)社会整合力。一是创新资本整合。青村镇党委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运营新模式,国有资本的“公心”与民营资本的活力得到有机融合,党建引领作用得以创新发挥,推动混合经济迸发新活力、实现新作为。为了建立促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发展的造血机制,由国盛集团牵头组织建设的“长三角美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金”已经启动。二是加强力量整合。在青村镇党委的感召下,一批专业机构投身乡村振兴。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创新性地提出吴房全域设计概念,将视野所见的每一处风

  5 景,都纳入综合设计范畴。上海市农科院、台湾永龄农场积极策划打造黄桃产业链。三是拓展组织整合。建立村企党组织联盟,全镇 24 个村已实现村企党组织结对全覆盖。建成包括优品黄桃、爱心暑托班、交通法治示范区等 7 个党建共建典型。建立“青溪党建联盟”,有效统筹区域内各类资源参与乡村振兴。筹建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党建联盟,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协同发展、互促发展、共赢发展。

 (五)乡村治理力。一是自治实起来。一方面畅通自治渠道,让村民真正“当家作主”。如李窑村“四让”工作法,即“村里的事情让村民知晓,村里的事情让村民做主,村里的事情让村民监督,村里的事情让村民满意”;另一方面落实自治责任,如花角村实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将社会治理工作下延到村里每家每户。二是法治严起来。打造了村民议事、乡贤议事、党员议事、道德讲堂“三治一堂”阵地,领导干部下乡授课传播法律知识;打造青村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等阵地,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法律故事;打造法律特色的官微,宣传普及法律知识、预告法治宣传活动;培育了一批宣传法治、调解纠纷等法治社会组织,有效发挥法治在社会发展和社区治理中的根本作用。三

  6 是德治亮起来。以建设文化墙、文化廊、微公园等设施为载体,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红色阵地。深入挖掘“青溪文化”和吴房“旌义文化”等历史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制定村规民约、宅基公约、文明公约等,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星级户评选、齐贤修身等活动,大力弘扬优秀“家风乡风民风”。

 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若干思考

 (一)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加强村居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力量、投入、资源、工作“四个下沉”,着力夯实基层党组织。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四化”推进基层支部规范化建设,通过加强学习、查找问题、坚固阵地,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利用“书记工作室”等平台努力建设善谋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村居党支部班子。要结合党建联系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党建服务站、党建微家阵地利用率,全面开展党建活动进站点等,凝聚党群力量、夯实党建基础。要以共同参与乡村振兴

  7 为纽带,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基层党建新格局。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担当精神,激活党员这一基层组织的肌体细胞。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唱响乡村振兴大合唱的指挥。

 (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敢破敢立敢闯敢试。青村的乡村振兴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就在于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真正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思想和行动,实现开明搞乡村振兴、开门搞乡村振兴、开放搞乡村振兴,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探索乡村振兴的运作新模式。例如,吴房村整合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社会资本,聚焦国家战略,通过“产业+基金+基地+智库”的组合运作,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放日报》《新闻联播》作了介绍,成为上海美丽乡村发展的标杆,具有极强的复制推广价值。在这种模式的创新探索中,从上海国盛集团到青村镇、吴房村各级党组织在重要时刻和关键问题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筑成一个个大小不一却团结一心的战斗堡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定的引力和强劲的动力。

  8

 (三)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守初心造福于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要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群众“口袋”、集体“钱袋”、村民“脑袋”三个袋子都鼓起来,让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有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租金+股金+薪金”的村民收益模式。要注重改善村容村貌,努力给村民们营造一个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积极促进城市服务管理等要素流入乡村,建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乡风文明,体现上海郊区农村地域特色和区域传统历史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使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群策群力共建共享。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持久工程,也是一项凝心聚力工程,需要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下,积极发动内外上下各方力量来共同营造。例如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整合“三乡力量”,也就是用好“本乡力量”,充分挖掘农民企业家、农业种植能手、养殖高手和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加大教育培训,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

  9 乡土专家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和支持本土力量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身份发展农村产业、参与乡村振兴。鼓励“返乡力量”“归来还巢”,加大沟通宣传,通过展示乡村振兴新面貌,让返乡人才看见希望的田野,开展“乡贤人物”等评选活动,树立返鄉人才先进典型,积极营造重视返乡人才、返乡力量的良好氛围。吸引“外乡力量”,加大引资引才引智力度,吸引优质资金、人才、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创新引资引才引智方式,探索更为有吸引力的引资模式、引人机制、引智渠道。能否凝心聚力,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共享共赢,这就需要找到各方的理念、价值、利益契合点,打造发展共同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

篇五: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代基层党组织振兴面临的

 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振兴,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基层党的建设存在组织作用发挥弱化、执行力软化、管理工作虚化和队伍建设淡化等问题。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振兴需遵循以下路径:一是指明正确方向: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二是强化政治保障: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三是汇聚各方力量:提升党基层组织凝聚力;四是夯实群众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亲和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领域、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和振兴基层党组织,从而不断适应这些变化。

 一、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振兴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毋容置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可靠基础,是党密切联系和发动人民群众的中间桥梁,同时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也关乎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党执政的基础紧系于基层党组织,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任务的坚强后盾。同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号召和发动基层人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直接桥梁。事实表明,一旦离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想要有效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实现。

 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是通过基层党组织来了解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笃信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党组织是一面光辉的旗帜,能不断赢得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爱戴。要是党组织的形象遭到了破坏,党就会丧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因此,当前加强基层党组

 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要突出政治功能导向,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本性好转。同时,要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理念,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和公仆,维护好、实现好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利益。

 (二)推动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重要依托

 长期以来,中国广袤的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积聚力量和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农业、农村、农民直接关乎到党执政稳固的基础。这正如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所言:“从爱尔兰到西西里,从安达卢西亚到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三农”问题为导向,积极推动中国农村社会变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尤其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和个人的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长期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

 在追逐中国梦的征途上,人民群众是最主要的依靠力量,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尤其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衡量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直接关乎到党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当前,“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多端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全方位国际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加之世界经济增长日益的不确定性和大国博弈、多方角力,使得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因此,中国需继续扩大开放,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顺应自身发展比较优势,亟须把国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我们党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有效地应对外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竞

 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之基础。

 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振兴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決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为此,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日益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国基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然而,当前基层党组织依然存在弱化、软化、虚化、边缘化和淡化等诸多问题,党在基层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这无形中就制约了基层党组织振兴。

 (一)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弱化

 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特别是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讲得不多,落实不力,尚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考评机制。同时,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以致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其威信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在群众中树立起来。一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四个意识不够强,贯彻和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到位,认识和领会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不够深入,宣传不全面、不到位,坚持和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使命感不强,没能有效把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从而使得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足。二是党建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工作部署多但抓落实不够,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导致好多任务未能完全落实到基层党组织。三是部分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党员较少的党支部更为如此,加之基层党组织部分成员制度观念淡薄、程序意识不强,有时以个人代替组织,甚至无视组织擅自决策,从而导致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吸引力不足,核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基层党组织执行力软化

 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为重点,以政治功能为导向,让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和贯彻党的主张和决定的主阵地、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相对薄弱。一是基层党组织执行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不够,同时依靠自身优势领导、组织、动员、引导人民群众去推动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不足。二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党员思想认识有偏差,个别党员干部平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服务基层人民群众意识不强,整体和全局观念缺乏,同时工作热情和耐心不够,因而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起到密切联系

 和服务群众的表率作用。三是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进而导致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虚置,这无形之中使得组织执行力大打折扣。比如,有些基层党组织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虚而不实,对组织生活会、党内“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组织政治生活重视不够,敷衍了事,从而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

 (三)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虚化

 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灵活性不够,党内活动不具多样性,工作方式创新缺乏,在新形势下难以适应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内部活动有时形同虚设,党内教育内容陈旧,管理方法单调,只求数量而不顾质量,效果不佳,党内组织纪律涣散,甚至召开党内大会走过场。二是党员教育和管理重视不足,党组织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党支部组织生活落实不到位,加之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不给力,党员思想和工作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不够,使得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纪律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突显,党组织开展管理工作、组织生活没有动力。三是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覆盖面不广,基层党组织成立范围包括农村、机关、街道社区、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然而农村还有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党支部覆盖不

 到位的现象,加之农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强,使得基层党支部管理工作无法实现对农村党员的全面掌握。

 (四)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淡化

 “一个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不强,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核心带头人。”当前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还存在力度不够、淡化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力量过于分散而不集中,个别党员宗旨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不足,党员在人民群众心中威信不高,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佳,个别党员党性观念薄弱。一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不佳。基层党组织个别党员干部理想动摇,信念不坚定,精神状态欠佳,工作缺乏创新,积极进取性不强、乐于满足现状,不喜爱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不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常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尤其是个别党员干部缺乏为民服务意识,组织观念淡薄,过于看重个人利益,漠视集体利益,听不进群众批评意见,不看重民主决策,喜欢独断专横,时常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使得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二是部分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落实不到位,担当意识不强,工作履职未尽责,党建业务不熟,党建问题考虑不多,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对本质工作定位不准,难以找到自己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而导致群众对党组织信任度不高,组织力下降。三是基层党组织党

 员结构比例失衡,加之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基层党组织的很多年轻人认为入党“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甜头”,他们不愿入党现象日益凸显,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不断加剧,同时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活力缺乏已成为常态。

 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振兴的实现路径 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基层工作和战斗力的依托。为此,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党员干部教育,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健全和配套基層党组织的职责与职权,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战斗力、凝聚力和亲和力,维护好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指明正确方向: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

 思想建设是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因而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就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第一要务,思想政治建设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的一盏明灯,为其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迈上新时代的征途上,必须要重视思想建设,自觉树立理想信念,排除外界思想干扰,廓清一切思想困惑,让思想主心骨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为此,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必须毫不动摇地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把握时代

 脉搏,回应社会重大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同时,要坚持理论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规律和群众方法,坚决排除一切不合时宜或错误思想的干扰,切实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的问题。

 (二)强化政治保障: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政治组织,是党的领导在基层的延伸,是党在基层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载体,而党的领导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政治保障。为此,要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要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各类组织,这是因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不断提升基层党战斗力。事实表明,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是落实党全面领导的关键,而政治保障是基础。然而,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强,存在弱化加剧的态势,这就成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严重障碍。基于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党

 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推动基层党组织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

 (三)汇聚各方力量:提升党基层组织凝聚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而组织的力量来自人民,人民是力量源泉。为此,要提升党基层组织凝聚力,需把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完全释放出来,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汇聚起来,踊跃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要深刻把握国情,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汇聚基层各方力量,助推基层党组织振兴。为满足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多层次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根据基层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特征,按照便于群众参加活动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竭力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搭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创业的平台。同时,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面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让我们获得最可靠、最稳固、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增强为民情怀和公仆理念,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让那些政治过硬、忠诚担当、无私奉献、心怀天

 下、敢闯敢干的“能人”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竭力打造建成一支能干事、敢...

篇六: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安徽科技》 2021 年 8 月第 8 期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2020 年 12 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1 年 1 月 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1] 乡村振兴是时代使命,也是机遇和担当。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的力量是广大农村党员,他们身处农村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的“细胞”,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一、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分析通过对江苏省启东市农村党员群众走访调研,了解到目前全市农村党员队伍基本稳定,党员队伍总体情况良好,整体素质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党员活动正常开展,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比以往明显,能够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作用日益突出。但在现阶段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党员总体年龄偏大,老龄化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以务工的形式向城市大量转移,在家的基本是妇女儿童老人,农村基层队伍后继乏人。例如:启东市西部 A 村共有农村党员 96 人,其中 70 岁以上的占 36%,35 岁以下的仅占 12%,平均年龄为62 岁。北部L 村共有农村党员 157 人,其中 70 岁以上的占 40%,35 岁以下的仅占12%,平均年龄为62岁。东部 D 村共有农村党员 163 人,70 岁以上的占36%,35 岁以下的仅占 14%。党员队伍培养渠道狭窄,源头活水不够。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等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入党。加上村级党组织对长年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过问少、关心少,对一些优秀农村青年“看不到、管不着”,从而忽视了发展一些有闯劲、基本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年能人和致富能手。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普遍薄弱,培养对象主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文 / 沈晓红(中共江苏启东市委党校)摘要:2020 年 12 月 28 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人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最基础的力量是广大农村党员。

 农村党员能否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直接影响党在农村广大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影响乡村振兴。

 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关键词:农村党员;现状;乡村振兴科技惠民27

 《 安徽科技》 2021 年 8 月第 8 期来自于退役军人。例如:A 村退役军人在该村党员总数中占 38%,D 村占40%,L 村则占 41%,由此可见可见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发展党员的“好苗子”难找,发展对象严重不足。2. 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少数农村党员政治站位不高,规矩意识不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农村党员缺少使命感和责任感 ,身份意识弱化,混同于普通群众,除了参加一年几次的党员活动和缴纳党费外,言行举止与普通群众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走访的群众中有一半以上表示党员和普通群众没有什么差别。加上农村事务的多、乱、杂,许多农村党员无法抽出时间集中进行专门的学习培训,一旦放松了学习,淡化了信仰,遇到问题就会丧失原则、立场。有些村党支部在落实党性教育工作中,仅仅依靠统一要求的组织活动载体来完成,思想教育形式较为单调,内容较为空洞枯燥,满足于培训搞了、课上了,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落实党性教育工作不严、不实。农村党员致富能力欠缺,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知识技能是农村党员的内功,部分党员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少,对外部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借用新的网络化平台和吸收新的知识存在一定难度,更难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尽管最近几年,特别是 2016—2018 年市里连续 3年组织 3 期村干部学历提升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党员的素质;市里每年也都组织全市农村党员冬训等活动,但是发挥的实际提升能力作用有限。例如:A 村大专以上的农村党员占党员总数 14%,经济能人占0%;D村大专以上的占 12%,经济能人占党员总数 2%;经济较为发达的 L村大专以上占 13%,经济能人占党员总数6.4%。党员中多数是一般的务工人员,很多农村党员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农村无职无业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的现象,走访的三个村中发现,农村无业党员分别达到 41%、42%、44%。这种现状很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使农村党员很难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发挥作用。3. 农村党员作用发挥动力不足党员作用发挥缺少平台,缺少有效机制。激发农村党员尤其是农村先进党员的“内生动力”可以促使其增强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但是部分农村党组织往往忽视了这点。一部分农村党员有发挥作用意愿,但缺乏有效的组织、有效的活动载体和持续长效的保障机制,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加上受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党支部组织开展的活动较为单一,内容不丰富,创新性不强,缺乏针对性。往往是来了文件就开展,管理较为松散,与发展不相适应,引导力不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很好地为党员带头致富搭建平台,无法营造出让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氛围。农村党员缺乏存在感和归属感,感受不到组织的温暖。个别村党组织要求党员尽义务多,讲权利少,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组织帮助和关怀,挫伤了一些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党员的活力无法释放出来,动力无法激发出来。每年对先进典型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奖励多,物质奖励少,政治奖励更少,与农村党员讲究实惠的特性有一定距离,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找不到“归属感”和“幸福感”。二、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使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1. 加强党员培养,优化队伍结构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的活力和战斗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破解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的问题。发展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农民党员,打好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队伍基础。

 [2] 重点发展农村致富能手、非公经济的带头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注重吸引年纪轻、学历高、带富能力强的回乡创业大学生、本土“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科技惠民28

 《 安徽科技》 2021 年 8 月第 8 期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利用春节、农忙时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时机,动员其中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积极分子加入到队伍中。这些年龄轻、文化高、先致富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会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激活党员发展源头。强化政治要求,把严党员“入口”。新党员的质量如何,是农村保持先进性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党员能不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必须要坚持发展党员的方针和程序,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每季度精准分析1次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发展党员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思想关、培养关”,保证新发展党员政治合格、质量过硬。严把入党政治关口,严格政治审查制度,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从源头上保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2. 加强党员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农村党员队伍,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固定学习日、专题党课等载体,利用党员冬训等集中教育培训节点,认真组织农村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教学、学文件、谈体会等方式,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使普通党员树立起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意识。要将联系群众、志愿服务作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架起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农村党员应以身作则,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决不可“任性”妄为,损害党的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搞好技能培训,提升致富能力。农村党员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要组织农村党员学习文化技术技能,加强实用技能培训,使党员有专长、懂技术、有本领、会致富、善致富,从而带领群众提升致富能力。要按需培训,有针对性地开设涉农法规讲座、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讲座。定期邀请市农技、畜牧、林果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围绕当地特色产业,传授农业生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要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到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锻炼,提高农村党员致富的实战能力。让农村党员与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种养大户面对面进行菜单式、互动式、研讨式、共享式观摩学习。让党员对照先进找差距、拓宽视野转观念、增长见识学技术,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能力。通过党员带头致富,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员时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3. 搭建作用平台,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打造更加广阔的平台。探索农村党员监督管理制度,教育培养和从严管理同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守牢纪律规矩底线,做合格党员。健全农村党员参与决策机制,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管理好现有农村党员,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党员自身情况,将农村党员分为村干部、农村普通无职党员、农村无行为能力党员、流动党员等。合理设岗定责,严格管理考核,开展在职党员目标责任量化管理,实施党员积分管理,促使普通党员增强更好地发挥标杆作用,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切实解决无职党员“无权管事、无岗履责、无需理事”的问题,调动无职党员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从而破解农村无职党员作用发挥的难题。实现党员日常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建立相关机制体制,坚持开展帮扶带活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积极开展好农村党组织活动,关心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增强农村党员的“归属感”。[3] 党员与群众一样也需要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运用情感激励拉近党员与组织的距离,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体贴。积极组织开展“手拉手”等结对子活动,增强农村党员之间的了解、信任和支持。落实激励关爱帮扶机制,要从精神上激励农村优秀党员,从物质上帮扶农村困难党员,增强党员对组织的信任,调动党员的工作激情, 让其为农村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使其“能力对事”,助推乡村振兴。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现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党员先行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只要农村党员当仁不让地担起乡村振兴“主人翁”的神圣使命,乡村发展就一定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参考文献[1] 佚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2] 董爱玲.培育“三型”党员 推动乡村振兴[N].甘肃日报.2019-12-17.[3] 冉景芬.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策探析[J].法制博览,2019(12):293.责任编辑:李颖科技惠民29

篇七: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农村经济 圆园20 年第 12 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提升研究—— — 基于对奉贤农村的调查姻 赵 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干部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的一面面鲜红旗帜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各项政策、精神在农村的直接执行者和推动者。作为具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 “领头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愿景的早日实现。奉贤区现有 8 个镇、3 个街道,其中有村民委员会 175 个、村民小组 3008 个。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区积极推动“三园一总部” “生态商务区” “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以及“生态村组·和美宅基” “美丽乡村美丽约定” “守护家园”等创建行动,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改革越深入、发展越快速,势必矛盾越集中、困难越明显,不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逐渐暴露出一定的能力短板与不足,有时出现“接不住”的问题。渊一冤示范引领能力有待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高度、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政策传导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奉贤“三园一总部”项目、 “守护家园”行动等重点工作正在进入提质增效深化期,但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引领能力和作用的发展依然不够充分,难以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和要求。一是思想钝化,疏于学习最新会议讲话精神和政策原文,更没有切实弄懂悟透做实,导致向群众宣传不到位、不彻底,在推进具体工作中摸不准方向、把不住关键、找不到抓手。二是担当不够,缺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义无反顾扛责任、千方百计抓落实的精神,在遇到艰巨任务时,不能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三是闯劲不足,尤其是部分年龄偏高、工作年限较长的党员干部,对上级考核约束措施不感冒、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作风懒散、精神涣散,缺乏主动作为和干事创业的闯劲。渊二冤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内生开放型的振兴,既要充分激活乡村内部资源,也要吸纳利用社会、市场等外部资源。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激活内力、借用外力,有效整合内外多重资源的能力。走访调研发现,当前不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资源整合能力还存在一定的短板问题。一是内力激活不充分。尽管能够发掘村内潜在的历史、文化、环境、农业等基础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彻底,内部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凸显。二是外力借用不主动。工作中能够埋头苦干,却不善于开发“外脑”,缺乏借助社会组织、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企业等社会和市场资源来促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内外整合不科学。有的党员干部乐于、善于引入社会和市场力量,但对于如何将引进的外部资源与乡村内生资源相结合进而产生倍增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短板与不足乡 村振兴23。

 。. .。

 。

 上海农村经济 圆园20 年第 12 期效应却思考不足,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影响发展效益。渊三冤统筹管理能力有待强化基层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尽管人手不多,但往往要同时负责城建、规划、安全、环保、计生、农业、水务等多个条线。纷繁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应当具备高超的统筹管理能力,以适应当前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求。但调研发现,发挥好各领域队伍力量、协调统筹推进工作依然是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比较忽视的问题。一是重个人能力发挥,忽视相互协调配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能力强的多干活、能力差的少干活、没能力的不干活”的问题。二是统领全局和宏观调控意识不够,工作缺乏计划和统筹。往往是“哪项工作催得急就优先着手哪项工作,哪项任务压得紧就优先完成哪项任务”,不注重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三是缺乏激活其他治理主体的手段措施。这造成社会公益组织、乡贤队伍、志愿者服务队等治理力量“闲置不用”的问题,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仍有待完善。渊四冤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改进群众工作能力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村民群众作为主体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更应当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但实际上,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群众动员能力不足。由于影响力、号召力较弱,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具体事务的实效不明显。二是服务群众意识不足、形式单一。有的作风不实,习惯“装门面” “做盆景”,缺乏自觉深入一线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有的固守“守株待兔” “走门串户”老办法,缺乏创新服务平台和载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教育引导群众不够。对教育引导群众的重要性、深刻性缺乏认识,主动提升自身相关能力和水平不积极,导致教育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不深入、不到位,没有做到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中心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渊一冤队伍结构不合理袁培养机制不健全奉贤区现有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 626 人,其中包括兼职副书记、委员 27 人。统计分析显示:年龄结构上,村书记平均年龄 45.7 岁,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9 岁,其中 30 岁以下 54 人,仅占比 8.6%;学历结构上,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 486 人占比 74.8%,尚有 25.2%的班子成员仅拥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在岗大学生村官 231 名,其中进入村党组织班子 64 人,占在岗大学生村官总数 27.7%,但占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总数仅 10.2%。以上队伍结构情况,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还算合理。但对于奉贤来说,则显然年龄整体偏高、学历大体偏低,难以真正适应国际化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队伍结构不合理、 “青黄不接”又源于党员干部培养机制不健全。全区各街镇大学生村官选聘标准、程序并无统一标准,且本镇、本村出生的村官人数较少、流动性很强,后备人才资源严重匮乏。因此,村委换届选举,常常面临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员的困境。尽管,通过上级选派干部的方法,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一难题,但选派干部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沉淀,才能逐步融入村级工作。渊二冤专业知识不足袁思想观念较为滞后国际化大都市郊区的乡村振兴,对于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现有知识结构。比如,奉贤在实施郊野单元规划过程中,尽管有街镇邀请专家帮助各村落实,但对于大部分党员干部而言,专家所绘图纸难以看懂,多数情况下只能单方面陈述己见或撇开专家另绘图纸,最终导致不符合要求。同时,部分年龄偏高的党员干部,尽管足够老成稳重,但又往往过于保守,不愿求新创造,在经验主义导向下其思想观念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农业、农村发展思路上,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尤其是国际化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本质、特色与实现路径缺乏深刻认识和前瞻性研判,最终落后于发展形势。部分年轻党员干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尽管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足,但由于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乡村 振兴24。

 。. .。

 。

 上海农村经济 圆园20 年第 12 期活方式等原因,对于参与组织生活和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并不完全全身心投入,进而造成他们一定程度上存在观念错位或滞后的问题。渊三冤职责定位不清晰袁自主空间较狭窄新时代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守正创新的系统性工程,承担乡村振兴具体工作的村两委,既要有合理明确的职责定位和分工,又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权限。但当前部分村庄两委班子的职责内容存在一定程度交叉,导致有的村党组织直接代替村委会行使管理职能,有的村委会撇开党组织对村庄事务大包大揽,也有的村两委班子则均对村庄事务撒手不管。而另一方面,村两委班子在乡村振兴中的资源配置权力相对较少,大部分项目、资源由区级部门或镇级直接审批、安排、配送,村两委班子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和整合利用的空间较小。比如灵芝村尽管掌握整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但却无权自主统筹利用,这就相对限制了部分党员干部能力的充分发挥。渊四冤激励约束机制不够科学袁考核模式不够完善科学、规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不断主动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本领的重要利器。首先,从正向的激励机制来看,现有的选拔任用、薪酬待遇等措施,力度还不够。据统计,全区村党组织班子中,公务员 13 人,占比 2.1%;事业人员 20 人,占比 3.2%;社区工作者 61 人,占比 9.7%;非编和其他人员 532人,占比 84.9%。80%以上的党员干部薪酬均低于一般社区工作者。尽管,对于优秀的党员干部,规定可以通过定向招录的办法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体系,但名额非常有限且仍是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竞争模式,实际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其次,从反向的约束机制来看,对于表现靠后、村民群众不爱的党员干部,其惩戒措施大多停留在教育引导和口头批评的层面,约束力偏软、偏弱。最后,从整体考核机制来看,一方面,当前的考核模式忽视了村民参与,并没有将村民评价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一环和关键指标。这就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只唯上、不唯实、不唯民”的陋习,服务村民群众的意识逐渐淡化。而另一方面,考核的透明度不高,考核结果如何运用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考核缺位。推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应当立足于国际化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定位和要求,从引起其能力短板和不足、限制其能力发挥的多重因素着手,探索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具有针对性的思路举措。渊一冤坚持党建引领袁构筑向上有为的组织环境良好的组织环境孕育优秀的党员干部,涣散的组织环境则抑制党员干部成长。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必须首先坚持党建引领,创建良好的组织环境。一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利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会议活动开展政治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坚定“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充分认识到、自觉扛起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二要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策水平。利用讲党课等活动紧抓理论学习,探索“一周一课大家讲”的互动学习模式,在学习和交流探讨中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对于乡村振兴政策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其灵活运用政策以及向村民群众宣传政策的能力。三要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党性修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以贯之“补钙壮骨”,培育党员干部以良好的作风形象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意识。渊二冤聚焦队伍建设袁优化选拔培养的培训机制要从综合平衡、形成梯队、互相补充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身份结构。一要把好选拔关口。将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作为选拔农村党员干部的关键标准,吸纳更多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形成引领示范效应。二是完善培养晋升机制。要拓宽农村党员干部入编途径,增强农村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激发在岗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同时量体裁衣,探索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专门晋升三、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提升的对策思路乡 村振兴25。

 。. .。

 。

 上海农村经济 圆园20 年第 12 期通道。尤其是为精力旺盛、思想开放、年轻活跃且工作能力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提供锻炼成长平台,真正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后备干部培养,使其有更便利的条件、更多的机会进入村两委班子成为“主力军” “带头人”,让其在更高更关键的职位上发挥自身潜力和优势。三是要做实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依托区级和街镇基层党校,定期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分级分类集中轮训,逐步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克服本领恐慌问题。比如,针对村书记,深化推广奉贤区的“千名书记进党校”大培训、学习借鉴浙江各地的“书记论坛”等;针对农村各条线党员干部,开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专题班” “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专题班” “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专题班”等,有针对性地提高其统筹治理、发展经济、依法履职等各方面能力。渊三冤厘清职责定位袁进一步向基层赋权赋能从厘清职责定位、赋权赋能着手,缓解制约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发挥的结构性因素。一要厘清村两委及其班子成员职责定位。一方面,通过制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执行、决策、分配机制,确保村党组织对村委会领导不包办、支持不干预、监督不越权。另一方面,通过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建立具体班子成员的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确保相互之间责任清、权力清,最终实现村两委及其班子成员既能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又能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二要适当赋权,释放自主空间。推动权力适度向农村基层下沉,比如赋予农村基层一定的灵活调配和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权力,保证村两委班子能够自主探索适合本村特点和发展定位的乡村振兴之路。三是要加强赋能,提高基层发展能力。一方面,持续推动人财物和项目资源向农村倾斜,确保乡村振兴中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设施基础干事、有项目激活经济,为农村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发挥“双联双进”中委办连街镇、干部连村居制度优势,推动区管干部发挥经验、能力和资源优势为结对村献计献策。同时探索推动“双联双进”双向运作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进结对区管干部所在单位挂职锻炼通道,进一步拓展视野,在工作实践中历练提升。渊四冤创新管理制度袁实现正向激励尧反向约束立足“星级达标村”建设...

篇八: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村干部四德建设的路径探析陈

 稳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埇桥分校 教研室,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干部作为村中的人才亟需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让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干部,这样他们才能承担起乡村振兴之重任。而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特别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上建党是我党保持至今的优良传统。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村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更需要进行深入的探析,找出符合思想道德建设科学的规律和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四德建设路径。[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村干部; 四德建设; 探析[ 中图分类号 ] G410

      [ 文献标志码 ] A

     doi:10.3969/j.issn.2096-8574.2021.01.004[ 文章编号 ] 2096-8574(2021)01-0023-09Relying o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of Village Cadres’ Four Virtues Path AnalysisCHEN W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Yongqiao Branch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Suzhou Municipal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uzhou Anhui 234000,China)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plan made by the Nineteenth NationalCongress of the Party,winning a great historical task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ized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a master of the work of‘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nce again emphasized: “Improve farmer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and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talents.” As the talents in the village,cadr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so that they can becomecadres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so that they can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from the beginning ofParty building. Ideological Party building is a fine tradition that our Party has maintained up to now. Howev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adres,and to find out the scientific law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path of “four virtues” construction that issuitabl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cadres; construction of four virtues; analysis [收稿日期] 2020-05-24    [修回日期] 2020-10-18[作者简介] 陈 稳(1977— ),男,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

 第 23 卷 第 1 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3

  No. 12021 年 3 月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Mar.

  2021 万方数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1]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勾勒出了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而“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 ,所以,村干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3]干部作为村中的人才亟需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让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干部。而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特别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上建党是我党保持至今的优良传统。其重点就是 2018 年 11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建设[4] 。为此,只有加强对村干部以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使他们承担起乡村振兴之重任。

 一、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村干部四德建设的科学规律探析社会道德发生论的规律表明人类个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依靠后天日常生活中严格的教育熏陶和反复的实践锻炼,逐步养成相对完善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思想对国人的渗透是无孔不入,而互联网快速便捷的传播技术又进一步的冲击着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给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随着我们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农村的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展开,村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急需提高,而具体的提升过程应该有科学的原则加以指导。

  (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我国传统道德中“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为官为政的思想对于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升干部的道德素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传统道德可以作为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起点,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孕育了今天社会五彩斑斓的现代文明,而其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文明中依然熠熠闪光。第二,传统思想道德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而且农耕文明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前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主流。由此可见中国农村传统的农耕文明“不仅肩负着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还承担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重任。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5] 。在村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当今的思想道德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思想道德精华部分的基础之上做了扬弃性的发展,创造出许多先进的思想道德理念。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当今思想道德最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道德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纵观农村思想道德发展的全局可以看出,就现代思想道德标准而言发达地区相对高于欠发达地区,就传统思想道德标准而言欠发达地区相对高于发达地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6]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四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我们党在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摸索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其中最为行之有效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种做法使党的思想教育更贴近基层群众,党支部可以针对党员的思想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熏陶,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对党员进行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二)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树立英雄模范人物,宣传先进典型事例作为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

 24 •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23 卷万方数据

 势和宝贵经验一直传承。从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到新中国建立后的铁人精神,一系列的先进精神始终在鼓舞我们砥砺前行。今天的农村逐步从精准扶贫迈入乡村振兴的新时期,更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英雄精神、发挥榜样力量做出重要论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习近平强调: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同样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正反两面是辩证的统一,社会上有正面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同样就有反面的邪恶之人和落后分子。因此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时候,一方面要通过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正向示范引导让社会充满正能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落后分子的斑斑劣迹地揭露与鞭策,让社会中的丑恶现象无处藏身。这种所谓的“道德赏罚”方式“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提升文明程度意义甚大,它犹如人们心中的道德天平,帮助人们正确衡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8] 。尤其是利用发生在乡村振兴过程村干部身边的案例进行反面的警示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实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不时地会出现将“两者”割裂开来的现象,多数正面教育的时候不注意发挥反面教育的警示作用。因此在进行正面教育的时候多做一些反面思考,提前打好预防针;反之更要通过反面问题的思考剖析,找到正面教育的方法。

  (三)先进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有其自身的建设规律,按照高、中、低分层次进行建设是其应该遵循的最基本规律,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更应该遵循这条基本的规律。具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中必须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按照先进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其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同样分成不同的层次,既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要结合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传统道德习惯来确定。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农村思想道德发展现状,按照先进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高层教育和低层教育同步展开的原则,做好村干部思想道德的建设。现实的思想道德建设往往忽视不同地区农村和不同个体的村干部自身的差异性特点,多搞“一刀切”的建设模式,而且建设的内容过于先进、目标过于高大。这种高大上的模式往往都善于强调共产主义道德和远大理想;强调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但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要求市场主体的每一个个体都要必须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个体的诚实劳动为他人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满意的服务,来获得个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村干部作为不脱产的临时工作人员自然也属于这个个体。立足于这个现实之上,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在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八项规定》等党纪国法下,允许不同层次思想道德建设并存。按照从底到高、逐步提升的建设方针进行,既体现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也保证了其广泛性。

  (四)外部强化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当前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出现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与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相对落后,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不健全不规范,思想道德的自律和他律要求不够严格。尤其是在农村思想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这与乡村振兴的需求格格不入。教育和学习是加强村干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手段,教育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可以让村干部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极大提高自律水平。通过教育使思想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种自律性的思想道德建设,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约束力是其他任何外在力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加大

 第 1 期 陈

 稳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村干部四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

 25 •万方数据

 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来培养其自身的道德自律,让思想道德建设变成其日常工作的道德自律实践,变外在的道德建设为内在的道德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让部分国人迷失在声色犬马的低级追求之中,思想建设滑坡的现象加剧。为此要建立健全外部的监督监管体系,通过外部的他律性来加强村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依靠纪检监察、公检法司和新闻媒体等不同群体的力量,采用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等不同的监督形式,发动广大群众加入到监督的体系之中,让外部监督力度不断强化,他律的约束越来越强。

  (五)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人的思想变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课题,进而就决定了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乡村振兴下的村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应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一个详细的建设规划,按照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不同层次分步骤进行建设。同时还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在不同时间节点着力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目标,在抓重点目标的时候要善于进行目标分解,用一个个具体的中期和短期目标来完成长期目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是一个伟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但其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根植内心的爱国主义;保持高尚的道德操守等等。这也是思想道德长期建设的核心目标。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坚忍不拔的民族,更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民族,因而热爱祖国、...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思考 党员干部 振兴 乡村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