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10篇

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0 10: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10篇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第32卷第2期2019年4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ofContinuingHigherEducationVbl.32No.2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10篇,供大家参考。

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10篇

篇一: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2卷第2期2019年4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Vbl.32 No.2April 2019j社鬣教育、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叶 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湖州313000)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类型,既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本文围绕农村社区教育如何服务好乡村振兴这一重大课题,侧重从理论层面厘清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地位及其逻辑关系,又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从实践层面总结剖析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研究提出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和路径选择,从而有效提升农村社区教育的新成效。关键词:

 社区教育;乡村振兴;农村人才;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87(2019)02—0051—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类型,既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村社区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发展策略和路径及成效,这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在农村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其有效实施的根本在于人及人的现代化,在于农民主体的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在于职业技能和文明素质的提升。而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居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区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种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国际国内黧社区教育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实践经验表明,两者逻辑关系的原始点,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满足人的不同的教育需求和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社区教育厚植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社区教育”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教育家杜威(Deway)提出,基于“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使学校成为社区的一种资源,满足居民对教育的需求,为社区服务。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对社区教育定义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村人口7亿多,目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只占农村劳动力的3.3%。农村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的振兴,收稿日期:2018—12—18作者简介:叶主(1966一),男,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51·万方数据

 第32卷第2期2019年4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V01.32 No.2April 2019其实质是人的转型,是人的振兴o[i1]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整体国民素质提升的基础,新农村社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实现农民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L2‘J社区教育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的要求,探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改变“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农村人才现状,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素质整体提升方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31总而言之,兴村先兴人。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绿色引擎”之一,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教育,有助于厚植农村人才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二)社区教育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实现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所在。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应用,而且应该更加重视新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者——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开发农民这一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Ho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的振兴和乡村组织的振兴,要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调动农村的自组织能力,增加其基层社会的活力。¨j从社会工作的视角看,社区教育通过发动和组织居民参与集体行动,有助于培养自主、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培养社区居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L61从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的关系看,其内在逻辑就在于教育作用于人而厚植乡村人力资本,通过良好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通过促成文化的繁荣与价值观念进步,通过实现劳动者知识更新与技能的形成,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0 7-73由此可见,农村社区教育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无论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还是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健康养生和闲暇体验活动等,在激活农民发展潜能、满足农民发展需求、调动农·52·民积极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社区教育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现代乡村不仅是现代化农村产业的承载之地,也是文化丰富生活舒适的官居之地。[^?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f=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提升农耕文化、普及推卢互联网应用技术、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重任,在培养农村人才、实现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营造优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教育特有的作用oD 3坚守帮助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教育的价值取向,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有助于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现代人文素养的提升、乡风文明环境的营造,促进广大农民提高新境界、发扬新风尚、拥抱新生活。二、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湖州实践浙江省湖州市作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利用浙江大学及地方高校等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民大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农村社区教育品牌工程等,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一)建立社区教育的统筹协调机制,合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05年以来,湖州市利用与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制定实施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协调小组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组织、教育、农业、文化、体育、人社等部门协同发力,围绕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和谐乡风民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重点工作,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分解落实部门责任,合力推动工程实施。2008年,依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挂牌设立湖州社区大学,专门成立社区教育工作万方数据

 第32卷第2期2019年4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V01.32 NO.2April 2019领导小组,宣传(文明办)、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农业、财政、人社等党政部门、工青妇群团组织以及地方高校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和湖州社区大学,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近年来组织大学生村官宣讲团等宣讲队伍,开展农民讲习所各类宣讲活动,建设一批“六有”规范化基层党校,大力培训农村党员3万余人次;培育百姓宣讲“名嘴”、优秀百姓宣讲工作室,组织开展最美湖州人等“四大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建设,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兴办农民文化节,开展文化走亲、“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展览讲座下乡”“百名文化专家基层行”等系列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行动;在培育文明乡风民风方面,深化村镇文明创建、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在小城镇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四项行动,全力打造“生态引领、全域创建、成风化俗、和谐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湖州模式”。制订实施湖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创业大讲堂”“农民素质大讲堂”等活动,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二)依托高校资源搭建湖州农民学院平台,大力实施农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10年4月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依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湖州社区大学)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地级市农民学院,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电大学历教育项目,大力实施农村领军人才工程,培养急需型、高端型、领军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引领推动农村农业发展。截至2017年,全市已经培养具有大专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大学生6200余名,目前在籍学员达3033人。湖州农民学院自筹建以来,按照“政府主导推动、名校名所支撑、地方高校主体、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务会议制度。农民学院管委会主任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市农办、湖州职院、浙大农生环学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副主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农民学院院务会议由湖州职院、市农办、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浙江大学湖州南太湖农推中心等单位分管领导参加,院长由湖州职院党委书记担任,办学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同时各县成立湖州农民学院分院,各乡镇依托成校设立教学点,全市形成了“市农民学院、县农民分院、乡镇农民学校”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需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形成了“学历+技能+创业”的农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把提升农民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形成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74家和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实践基地37家。目前一大批农民大学生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湖州农民学院已成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新型人才培养试验基地”“研究生、博士(后)实践研究基地”。(三)推行“三分五统”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分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4年以来,湖州市作为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项目”整市推进市,专门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涉农、教育、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农民学院、社区大学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指导机构,负责全市面上培训方案及培训标准的制定和业务工作指导,各县区按要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培训。在调研的基础上,分蔬菜、水果、粮油、茶叶、竹笋、花卉、水产、蚕桑、畜牧和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实际,以培养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实施了“产业分类教学、学员分层培育、教学分段落实,统一计划、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三分五统”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见图1),培训时间要求不少于15天,培训内容由通识课程、实践技能、创业创新教育等教学模块构成,按农时季节分段组织实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截至目前,全市培育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11000多人。2017年根据农业万方数据

 第32卷第2期2019年4月高等继续教育学报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VoI.32 No.2ApriI 2019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关于“建立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的要求,湖州市在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上,在水产、蔬菜和茶叶三个产业开展了“双创型、分段式、导师制”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索,突出融合发展与创业致富实践技能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生力军(见表1)。譬◆?图1 湖州市“三分五统”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表1湖州市“双创型、分段式、导师制”中级 才培育、思想理念转变、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发挥时间 培训主题 培训方式“三农”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农第一阶段生产技术业生产新技术新业态、生产经与经营营管理新战略、法律风险规5天管理提升避、农民素养提升等培训现代产业先行地区考察交流现代农业创业团队建设、文化第二阶段创新创业价值挖掘、创业营销和创业模培训与职业式等主题培训5天资格考证中级农业技术员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第三阶段专家结对创业导师与小组学员结对创指导与新创业指导,产业专家顾问和1矩法律专家顾问给予技术和经推动创业营指导帮扶等(四)发挥乡镇成校功能作用,培育实施农村社区教育品牌...

篇二: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42 卷

 第 1 期2020 年 1 月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zhou University

  Vol.42 No.1Jan.2020 * 收稿日期: 2019 10 27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6NDJC080YB );湖州市校合作课题和湖州市涉农研究联合课题( SNF18013 )。作者简介:王荣德,教授,从事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沿海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基于浙江省湖州市的调查分析王荣德 1 ,牛

 犇 1 ,钱晨绯 1 ,吴

 欣 2 (1.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 2.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1 )摘

 要: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湖州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文件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乡村振兴:开辟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路径,引领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优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培育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完善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治理路径,构建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风貌;繁荣农村文化发展的建设路径,焕发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从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新经验、新范例。关键词: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1734 ( 2020 ) 01 0001 07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8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9 月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细化了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山东代表团提出“五个振兴”的乡村振兴路线图。

 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乡村振兴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一、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即使现在也仍然是一个农业份额和农村人口比重很高的发展中大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基本问题。从历史的维度看,长期的农业社会形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1840 年鸦片战争以降,各种政治力量围绕“三农”问题进行角逐。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领导层的腐败,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的镇压下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也因困难重重无法实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较早地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1928 年 5 月,井冈山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12 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使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1947年 9 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次实现“耕者有其田”。从现实的维度看,“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出发,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一轮“黄金期”,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突出亮点。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依然存在。

 2017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396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 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 2.71 ,按照每人每年 2300 元( 2010 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7 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 3046 万人[ 1 ]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如期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 ] 32 。从发展现状来看,至 2016年,我国约有 55.6 万个村民委员会、4 万多个涉农居委会,包括约 317 万个自然村、 15 万个 2006 年以后新建的农村居民点,约 2.3 亿农户,约 3.1 亿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3 ] 。我国乡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条件等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各地乡村振兴的阶段进程必将存在差异。沿海发达地区乡村较其他地区的乡村更早、更强烈地受到了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乡村面临的问题更严峻,振兴发展的需求更迫切;另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支撑力和拉动力更强,有条件率先探索实践,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4 ] 513 。二、湖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分析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区位条件优越。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 14 个重点城市之一,湖州生态有禀赋、人文有底蕴、产业有基础。继获首个地级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后,2017 年湖州又陆续获得了“中国制造 2025 ”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国家级示范试点和国家文明城市称号。

 2017 年,湖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2281 美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 ] 。(一)现实优势湖州是“两山”理念诞生地和美丽乡村的首创地。湖州遵循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湖州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第一阶段:2003-2007 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的局面,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示范村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目标,整治村达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全市大部分村庄得到了基本整治,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二阶段:2008-2010 年,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不断扩大整治范围,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绝大多数村庄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貌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2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42 卷

 第三阶段:2011 年至今,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升级版,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从内涵上推进“四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和“两园”(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整个农村面貌逐步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2 个、省级先进县 1 个,打造 3A 级景区村庄 19 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率达 89% ,建成精品村 56 个、示范带 19 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以农家乐、洋家乐和美丽村庄经营为重点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

 2017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220 亿元,年均增长 6.27% ;农业增加值135 亿元,年均增长 6.57%[ 6 ] 。在全省率先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温室龟鳖养殖大棚全部“清零”,在全省首个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全覆盖。德清东衡村、安吉“田园鲁家”成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全省领先,德清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敲响全国第一槌。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农合联组织体系,多措并举抓好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安吉“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长兴特色产业农合联等做法在全省获得推广。

 2017 年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收入 28999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72∶1 ,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6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均等化,全市农村等级公路、城乡公交、有线电视、电信宽带通村率均达到 100% 。(二)问题剖析湖州“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农业产业的先进装备不足、科技水平较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不够紧密。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多,湖州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只占全省的 8.7% 。二是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许多乡村发展缺少人才、致富缺少门路,有些乡村污染严重,一些村庄青壮年离乡,人口老龄化严重,有的甚至出现“空心村”现象等。三是虽然近年来农村电商、民宿经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普遍存在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等问题,还处在碎片化、粗放型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四是保障农村发展的要素缺失。乡村旅游经营者、农民职业经纪人、乡村工匠等农村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低于其他地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土地指标较少,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难以满足。当前,城乡资源配置不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强、农村环境和生态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也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三、沿海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要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发展 [7 ] 51 ,强调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 7 ] 105109 。2018 年 4 月 12 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 2018 — 2022 年)》,实施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的“五万工程”,举全省之力,以更强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湖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要紧紧抓住机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从湖州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推进湖州乡村振兴,从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新经验、新范例。3第 1 期 王荣德,等:沿海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一)开辟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路径,引领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2015 年,浙江依托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优势,在总结杭州等地自发形成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一批特色小镇。

 2015 年 4 月下旬印发《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紧扣浙江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将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 100 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力争通过 3 年的努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 3km2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km2左右。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形成风景优美的宜居环境,构成创新发展的战略新选择和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8 ] 。湖...

篇三: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1 网络 安进秋

 经验 乡村振兴 市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论什么季节,各地游 客来到×,都对美丽和谐的×村寨连连赞叹,流连忘返。近年来,

 ×大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广大农村面貌 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 鉴。

 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当前, 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向乡村延伸。要下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盘大棋,关键还是要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突出抓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团结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领头羊”。常言道:“村看村,户看

 户,群众看着村干部。”振兴乡村,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必须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推进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中, 坚持党建引领,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从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基础保障等方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先后安排数十万名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驻村入户、结对帮扶,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注重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认清自己肩负的职责,为乡村建设和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创新推广屯级“一 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协商自治模式,在×万个自然 村建立了“一组两会”制度,通过户主会拓宽村民议事平台,通过理事会强化村民民主自治,实现村民自治与村庄管理的有机统一。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更主动、更积极。

 奏响乡村治理变革“新号角”。乡村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大部分行政村建立了“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 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实施村规民约完善提升计划,

 针对脱贫攻坚中的“等靠要”、懒汉行为等问题,完善奖惩机制, 形成“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同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从而对推动

 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醇化良好乡风、改善农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四个阶 段,目前正在推进幸福乡村建设,集中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动。不仅整治了乡村环境,有效释放了农村公共空间,拓展了乡村集体收入,而且还弘扬了公序良俗、 强化道德约束,提升了乡风民俗文明程度,使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乡村是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和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 治理构成整个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实现乡村善治的基石。乡村治理的效果不仅决定着乡村 振兴的质量与水平,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与稳定,而且折 射出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因此,要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就必须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双重角度,前 瞻性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消除那种简单的“要人要钱要物” 思维,强化治理思维,在乡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把 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市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2 网络 张本波

 经验 乡村振兴 市级

 一、乡村振兴离不开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并不是逆城镇化过程,而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整体而言,×的城镇化已经走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初步进入城乡融合的稳定发展阶段。2019年×城镇人口比重约为× ,其中×、 ×、×、×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 、× 和× 。随着城镇化 的推进,城镇人口及其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 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协同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资源的 双向流动。首先需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 支持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其次要防止农村的空心化,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 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

 二、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产业融 合的路径也不一样。×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一村

 一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其中既有第一产业主导型,如××的盆景、××村和××村的草坪、××村的苗木等, 这些地方都是从不起眼的农产品入手,做成了兴农富农的大产业; 也有第三产业主导型,如××村、××村等依托田园风光和丰厚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业;还有第二产业主导型,如××村以家具制造为起点,逐步发展起集大小民营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的富民工业园,并进一步以职教特色小镇建设推动“职教+” 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发 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其次要 重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拓展,实现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乡 村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农村产业发展需 要依托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这些成功 的乡村,并非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反而是把一些常见的自然 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特色改造和深度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的 宝藏。

 三、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 人才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但乡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能根 据每个村庄的情况量体裁衣。在×的调研中,我们既看到×庄、

 ×村等乡村依靠本乡本土人才的自我更新,成功走出了创新发展 的致富之路;也看到×、×村等乡村,在自身发展理念滞后、改

 革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把出走的能人请回来,引领大家走上创新 发展之路;还有更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看到乡村振兴 带来的创业机会,投身乡村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如××村 一群年轻的创业者,通过创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代理品牌网 络进行销售,当年销售额即达到×万元。

 破解乡村发展人力资源瓶颈,关键是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 市单向流动的局面。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来看,乡村发展的空 间相较有限,更多的人、财、物向城市集聚是大趋势,即使在发 展相对较好的×乡村,离乡进城也是多数年轻人的选择。因而乡 村人力资本开发应立足乡村振兴需求,明确目标人群,以新型职 业农民、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管理人才为重点,实施精准 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为有意愿在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能够大 施所能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另外,应把整体乡村人口作为战略资 源,促进全员素质稳步提升,让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基 石。

 四、乡村振兴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 制度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乡村发展向前迈出的每一 步,都伴随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聚 焦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积极探索人才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 策改革创新,如××区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 颁发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证,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在全国

 首推“投资债券贷款”模式,支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解决 农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破除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 动、平等交换。加快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 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 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 省域调剂机制。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 需求。

  县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1 网络

  经验 乡村振兴 县级

 一、我县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

 (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

 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办法和监管机制。落实镇街 村居和保洁公司责任,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将保洁经费直 接与保洁效果挂钩,力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真运转、见成 效。连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县美丽办联合县委县政府 督查室和相关县直单位成立了×个督导组进行了不间断督导,全 县的农村环境面貌获得了稳步提升。

 2.

 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投入×亿元,全县×个镇街同时开工, 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达标村、生态宜居村梯次推进。去年完成×户改厕任务,计划×月底基本完成改厕任务。

 3.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村村亮建设方面,2019年灯基础施工 已完成× ,已安装灯×盏。目前该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4.

 强化村庄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区、水系、道路、农田林 网、镇村造林大绿化行动,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绿化系统,确保创

 成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重点打造了×个省级森林乡镇, 对×处镇街驻地进行了绿化提升,重点打造了×个森林村居,其中×个村庄申报了省级森林村庄。截至目前有×个镇街,×处镇街驻地,×个村庄已完成绿化建设,建立了×处镇街全民义务植 树基地,镇街驻地绿化覆盖率达×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全县 累计种植乔木×万余株,灌木×万株,累计建设绿地×万平方米, 累计投入×万元。

 5.

 大力实施坑塘治理。制定了美丽乡村坑塘整治任务包保分 解表。按照坑塘整治要求,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坑塘现 状调查。以镇街为单位建立了坑塘整治工程电子档案,做到一村 一档,一坑一档,档案内容包括面积、位置、现状照片、治理责 任人、管理责任人等。为推进工程进展,确保工程质量,采取半 月一调度,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我县从 201×年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 201×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美丽乡 村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幸福金乡”的重要基 础和保障,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全 县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处,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 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完成美丽乡村达标村建设×个,×× 小镇、××材料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镇被评为省级美 丽宜居小镇,××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瓶颈问题。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尤其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其余部分主要靠县财政投入,由于我县经济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计划项目资金安排与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多,因为整治多、整治任 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大蒜质量下降和种植污染严重。大蒜种植存在很多问 题:一是品种问题,我县大蒜种植时间长,品种退化现象严重, 缺乏知名大蒜品种。二是大蒜重茬病害严重。三是由于化肥、农 药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板结、污 染现象严重。以上原因造成大蒜产量及品质大幅下降,如不及时 解决,将会影响到金乡大蒜的霸主地位。大蒜品牌利用不到位。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镇街、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 导,健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领导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 管负责人靠上抓,科室、站、所负责人具体抓,建立齐抓共管的工

 作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凝聚所有人 力、物力、财力全面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创新农业各项补贴方式方法,大力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养殖粪便有机肥转化、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探索农业高效节约用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治理的长效支持政策。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 点工作,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品种。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 等产品,推进全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引导信贷政策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项目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和领 导干部生态资源环境离任审计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可行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 制。结合美丽乡村达标率覆盖考核工作,出台考核细则,对各镇街 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农业绿色发 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 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 传媒体,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的理念、政策和成果,大力推行绿 色生产方式、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开

 展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从国民教育、新闻宣传、科...

篇四: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乡村振兴的经验交流材料精选五篇

 【篇一】

 2020 年,县发改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规划引领,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强化要素保障,扎实推进“三农”领域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加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县发改局牵头编制 xx 县“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指导《xx 县“十四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以《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为引领,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安全、绿色、精品、高效”为主题,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县、特色精品农业大县。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县发改局以“优先安排、优质服务”为宗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四好农村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乡村发展平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推进仙华后廊诗画小镇、黄宅古塘等“坡

 地村镇”项目建设;优化农村项目立项流程及手续,全力支持村级物业、创业创新建设等项目,积极配合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去年 109 个公共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中,乡村振兴项目 24 个,占比 22%,总投资 40.94 万元,占比 23.7%。

 强化要素保障,助力农民增收增效。会同水务部门,出台《xx 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本监审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xx 县农业用水定额及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管理办法》《xx 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制定的农业水价可接受、可实施。依托 xx 县农合联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x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县农批市场及政采云等平台载体,拓宽全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和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强山区县供销系统联系联结,引导 xx 特色农产品进入对口地区推广销售。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立义务教育八大城乡教育集团、学前教育六大教育联盟,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推进农村、山村学校教育质量发展。深化“互联网+教育”,去年县域内新增结对学校 9 所,增至 22 所。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组建两家医共体,对所辖院区开展扁平化管理,逐步实现同质化要求,推进公共事业均衡发展。

 【篇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 xxxx 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8 年以来,xx 镇按照“农业立镇、工业兴镇、文旅强镇”的发展思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担当实干、拼搏进取,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先后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x 省首批“千年古镇”、“xx 省最佳旅游乡镇”等称号,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1326 元,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一个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崛起!

 农业立镇,夯实全面发展“基底石”。xx 镇把做强做大农业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环:聚焦稻虾综合种养、长岭村火龙果、稠林村葡萄等特色农业,着力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培育壮大舜风、巨丰农业、新希望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省级龙头企业 2 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120 家;培育打造“阳禾”牌、“虾稻乐”牌、“菊江”牌、“姬语禾”牌等稻虾米品牌产品。为持续放大稻虾米品牌效应,xx 镇结合农村综改项目建设,打造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建设,新建 xx 镇小龙虾交易市场 1 个、龙虾深加工厂 550 ㎡,购置龙虾加工流水线、智能化分拣设备系统、2000 亩稻渔混养基地在线移动监控系统等,不断提高 xx 镇稻虾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通过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升级,

 全镇发展稻虾种养面积 12000 亩,年产小龙虾 300 万斤,优质稻米 840 万斤,综合产值达 1 亿元以上。

 工业兴镇,助推全面发展“增长极”。近年来,xx 镇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招商、抓发展,紧紧围绕钙产品加工、现代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港口码头业等优势产业,持续释放镇域经济活力,逐步形成了华盛钙业科技、鑫德钙业、长瑞建材、汇辽新型装饰材料等 7 家砂石料深加工、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促成禾健米业、长瑞建材、宏盛钙业等新兴产业入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兴镇战略,依托产品实验室、研发基地、工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2020 年新引进写生基地、钙业加工、农业休闲等项目 12 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 7 个。为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xx 镇坚持破立思维,一方面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老旧落后产能,盘活明辉门业、华鑫木业等僵尸企业;另一方面,依托综改项目利用闲置土地和房产,先后投资建设农民创业车间 3 栋 9000 ㎡、园区配套酒店等对工业园区进行提升改造,加快“腾笼换鸟”步伐。

 文旅强镇,畅通全面发展“微循环”。xx 镇立足于现有休闲农业基地,高起点打造以新老城区为依托的城镇开发板块,以七里湖现代省级农业示范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开发板块,以陶公文化园、菊江创意园、小七里湖、升金湖生态旅游区为依托的旅游板块等三大板块,不断优化生产、生活、

 生态空间,初步形成了以 xx 古文化街区为核心区,观光景点旅游、休闲农业旅游互动并进的旅游发展体系。同时,xx镇紧抓农村综改契机,先后投入2500万复建xx老街古建筑、新建 xx 历史文化展示馆、打造菊邑美术写生基地,进一步展示 xx 历史文化。目前,xx 镇共有“升金湖”“xx 老街”“历山景区”“陶公祠”等旅游景点 20 余个,其中 A 级景区 2 个;特色民宿、家庭农场、休闲农家乐等旅游经济新业态 10 多家。截至 2020 年底,全镇共接待游客 98 万人,增长 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9800 万元,增长 7.2%。旅游业已成为拉动 xx 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引擎,xx 的绿水青山正在通过旅游发展变成金山银山。

 【篇三】

 为深入推进抓党建与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xx 省 xx 县通过下好“先手、辅助、关键、致胜”四步棋,突出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下好“先手棋”,打造党员队伍“生力军”。结合党员冬训“工作”,以“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民心活动为抓手,注重将农村青年能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优秀群体吸收进入党员队伍,形成党员队伍的“活水源头”。同时,结合党支部“三会一课”,动员广大党员积极为推动村内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

 建言献策。尤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党性修养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升华,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切实将党员队伍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下好“辅助棋”,鼓起集体经济“钱袋子”。抓实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径、确定扶持项目,打造光伏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村。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进“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资源、资金得到有效合理利用,确保农民受益,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同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政策、资源优势,真帮实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激活接续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下好“关键棋”,培育支部书记“领头雁”。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坚持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按照党组织书记新提名和继续提名年龄、学历、党龄等要求,注重把学历高、年龄轻、热爱基层工作的优秀人员选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实现党组织书记学历、年龄“一降一升”,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功能,并由各乡镇党委负责,对新当选的村

 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新当选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培育发展“领头雁”,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赋能蓄力。

 下好“致胜棋”,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打造过硬党支部,强化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利用“xx 党建”网络平台等开展常态化督导,抓实虚拟阵地建设。同时,以“四抓两整治”为主要举措,大力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着力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先进党支部巩固提升、合格党支部提档进位、后进党支部转化升级,切实将村级党组织打造成服务人民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四】

 今年以来,xx 省 xx 县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实施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构筑“桥头堡”,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村级党组织重点工作,着眼建设农村示范过硬支部,实施党支部“评星定级创优”五年计划,分五个星级对党支部进行综合评定和动态管理,建立“月度争星、季度夺旗、年度定级”动态评定机制。目前全县农村党支部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四星级过硬”党支部达到 39.1%,“五星级示范”党支部达到 32.9%。扎实推进农村党建示范区建设。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启动实施“党建微示范 乡村微治理”创建工作,打造了老砦镇“睦邻”党建、李阁镇“红马甲”志愿服务等 26 个“见微知著”党建微示范区,有效提升了村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相关做法在 xx 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报道 20余次。推行村级党组织党建“双员”制度,每村选聘 1 名党建专员,选派 1 名党建指导员,全县共选派(选聘)党建“双员”268 名,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举办培训班 22 期,有效充实壮大了农村党建专职人员力量,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强化。

 聚焦“零短板”,落实落细农村党建各项重点任务。抓实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

 工作进行“回头看”,“一村一策”巩固提升。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措施,创新提出联系包保“一对四看”工作法(对照问题表现,落实整顿措施;看扫黑除恶战果,看脱贫攻坚结果,看乡村振兴成果,看党建工作效果,确保整顿成效明显),24 名县级领导累计到村调研指导整顿提升工作 370余次,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26 名,调整其他村“两委”成员 35 名。截止目前,40 个软弱涣散村已全部整顿完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各镇街逐村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计划,培育集体经济强村 24 个,集体经济项 22 个。积极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县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村 188 个,占比 80.3%,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分基地 12 个。截至 12 月底,全县 234 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突破5 万元,195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10 万元,占比 83.3%。抓实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预判分析工作,对换届能否实现“一肩挑”等作出预判并落实措施,公开选任村党组织书记 12 名,调整村党支部书记 130 人。发挥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带动作用,开办“鸿雁论坛”3 期,举办各类培训班 5 期,选聘镇街“特聘组织员”74 人,组织 46 名村党组织书记在县内外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在 xx 市建立 xx 县在浙“归雁回引”工作站,全年回引在外优秀人才 106名。积极构建“1210”后备人才培育机制,建立“导师”帮

 带机制,加强培养锻炼,共选聘党建专员 234 名,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 864 名、村级“十百千”人才 3700 余名。

 激活“源动力”,扎实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培养。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入党积极分子“育苗优选”计划和入党积极分子“321”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了每村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和质量。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实施发展党员双“60”计划和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三年清零行动”计划,着力优化发展党员质量,采取月调度方式,及时推进发展党员工作进度,实行“蓝黄红”三色挂牌销号管理,全面消除了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和深化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推行主题党日“51520”工作机制,创新实行“主题党日+政治生日”模式。深入推行“党徽戴起来、责任扛起来、形象树起来”活动,引导党员积极发挥作用。深化村党支部书记“一年四考”差异化季度绩效考核,围绕精准考核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实绩,按季度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绩效考核,精细化体现优绩优酬,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制定《xx 县从严管理村(社区)“两委”干部 20 条负面清单》,以制度形式让“村干部怎么干、村级事务怎样管”明晰化、规划化,促进村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篇五】

 近年来,xx 省 xx 县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实施攻坚行动、配强扶贫队伍等措施,凝聚提升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战力、动力、合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

篇五: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发展。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厦门市累计已有19户次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还增值税税额合计5050.18万元,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的物资供应稳定,助推了市场主体、基本民生有效运转。(四)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鼓励短期内急需的防疫物资扩大再生产。发改、工信部门发布95家全市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其中共有16家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新购置设备,2020年上半年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2391.33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税额597.83

  万元。

 (五)社保费减免优惠政策效果显著,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出台后,全市财税、社保部门快速反应,加快落实速度。2020年上半年,累计减免养老保险费35.27亿元、失业保险费1.57亿元、工伤保险费1.68亿元、减征医疗保险费6.04亿元 ;累计为23311户缴费人缓缴社保费款5.65亿元,助力企业降低地方实践作为我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美丽乡村首个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地和第一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市,浙江省湖州市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要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目前,市级美丽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均实现全覆盖,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地方性美丽乡村建设法规《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乡村振兴综合浙江湖州 :全力建设“重要窗口”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吴强 | 杨小丰 | 沈晓雅 | 陈明生 | 茅秀琳评价、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实现“六连冠”,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6 :

 1。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以规划为引领,绘乡村振兴之“景”。早在2006年起,湖州就与浙江大学创新开启了市校合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谋划制定了“1381行动计划”,即建设一个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等三大平台,实施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等八大工程,推进100项以上重大项目。在此基础上,2010年和2016年,相继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明确了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湖州制定了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方案,明确实施乡村产业提升等“六大行动”,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编制全市乡村振兴规划和村成本,提升税费优惠政策获得感。(六)加快出口退税办理速度,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随着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落地,1464项产品提高退税率,2020年上半年,税务部门及时通过开展“非接触式”办理出口退(免)税备案329户,开具证明221份,办理免税证明及免税核销9户次,实现出口退(免)税凭证信息查询420户次,为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83.91亿元 ;全市共有399户企业累计增加退(免)税额1098万元。责任编辑

 李艳芝DOI:10.14115/j.cnki.zgcz.2021.05.029

 CHINA

 STATE

 FINANCE2021.05半月刊  [ 总第826期 ]69庄建设规划等,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农村综合改革设计了一系列载体,促进工作落实,为湖州乡村振兴绘就了美好蓝图。(二)以产业为支撑,固乡村振兴之“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现代农业“4231”产业培育等发展计划,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十大工程、千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狠抓结构优化、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新增长点培育等工作,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市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4家、挂牌上市农业龙头企业9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15家,示范性家庭农场364家。特别是持续开展农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工作,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以农家乐、洋家乐和美丽村庄经营为重点的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养老、健康养生等新业态逐渐兴起,2020年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783万人次,业务收入80.4亿元。(三)以环境为底色,塑乡村振兴之“形”。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乡镇、示范带、村和美丽庭院“五美联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率100%,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带31条,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全面推动治水治气治矿治土治废向农村延伸,纵深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构建了城乡卫生“一把扫帚扫到底”、农村生活污水“一根管子接到底”等有效机制,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99.6%,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93.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规划保留村应治尽治,受益农户29万户、受益率90%以上。全市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商品温室龟鳖养殖实现全域清零。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7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绿色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四)以改革为动力,赋乡村振兴之“能”。早在2010年,湖州就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承担多项“国字号”“省字头”的改革试点任务。这些年,湖州深化改革创新,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改革方面,建立全国首个农民学院,培育农村实用人才9.97万人、高素质农民1.65万人。首创“1+1+N”产学研一体化农推联盟,实现农业主导产业、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 ;制定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意见,引进培育“五类英才”近1万人。在农村“三权”改革方面,在全国首创基于“三权分置”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率先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在安吉成功出让 ;全市村级集体资产股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确权发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开展农村产权交易5519宗、金额超13亿元。在“三位一体”改革方面,市区县乡镇农合联组建实现全覆盖。在城乡体制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33项制度全部并轨。(五)以文化为传承,铸乡村振兴之“魂”。持续筑牢农民的精神家园,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制定实施了湖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地方标准,成立全国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院,构建了1个市级指导中心、6个区县实践中心、116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083个村级实践站、9295个实践基地的“一六百千万”文明实践工作网络。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1个、省级文明村镇128个、市级文明村镇433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实现创建全覆盖。全面推进“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02家。同时,大力挖掘具有湖州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建立了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名录,重点加强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60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农业文化遗产创建实现区县全覆盖。(六)以民生为根本,显乡村振兴之“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延伸,城乡公交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各区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均达到5A级。提前完成农村饮水达标提标三年任务,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区县和乡镇全部达到省教育强县区、教育强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规范化率90.3%,成功获评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区域性同标,每人每月达873元。特别是把村强民富作为着力点,先后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低收入农户全面发展、强村等行动计划,全面消除了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户和村集体

 70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任务完成80.8%。(七)以稳定为底线,护乡村振兴之“安”。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底线,全面推广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加快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步伐。持续深化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建整乡推进示范乡镇(街道)党(工)委22个、市级先锋示范村党组织226个 ;持续开展农村平安系列创建,大力推广安吉县“村村通、村村看、村村响、村村用”模式。出台全国首个市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实现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全覆盖。不断健全“综合指挥中心+四大平台+全科网格员”运行机制,网格覆盖率、网格整合率均达100%。建立推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全面推行村社干部集中办公,在全省率先实现非生产性开支村级公务卡结算全覆盖。全市已认定省级善治示范村123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56个。(八)以共建为路径,聚乡村振兴之“力”。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注重坚持以党政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不断汇聚美丽乡村建设的磅礴之力。在组织领导上,市里建立了由市级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分别任组长的“一个领导小组、六个工作组”的组织体系,各区县建立了相应领导体系。在政策推动上,市、区县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中心镇村培育、财政金融扶持等出台支持政策,在考核设置上区分内容设置区县个性化指标,将乡村振兴内容纳入区县“互看互学互比”活动。在财力保障上,坚持将新增财力重点投向农村,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三农”工作,2006年至2020年,全市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的资金达1030多亿元。同时,注重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农民和村集体自主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以市校合作共建为龙头,带动军民共建、村企合建、部门联建、群团参建,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湖州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建设“重要窗口”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和湖州考察,赋予湖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总书记在余村考察时指出,当年在浙江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在变成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可以作为一个示范。湖州市委对标“乡村振兴全国样板”的新目标新定位,提出要努力成为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示范样本,加快打造湖州乡村振兴10个方面重点标志性成果。(一)率先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以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人文乡村发展行动、善治乡村推进行动、乡村民生优化行动、制度完善行动”等“六大行动”为抓手,全力打造“农业全面现代化、农村环境全域美丽、农民生活全民幸福、农业农村要素全效流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二)率先推进整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锚定美丽乡村标杆、绿色产业高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样板、善治乡村模范、城乡融合示范五大战略定位,全力推进整市创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工作,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率先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村。围绕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要求的实现,率先提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坚持“绿色健康、片区协调、村为主体、共建共享、党建引领”,以“统一规划、错位发展、共建共营”为路径,组团式打造“片区环境生态美、产村融合发展美、村强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内在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四)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余村经验”批示精神,深入推广“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八个村”建设,全面推广五四村“数字乡村一张图”。完善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快提升矛盾调解中心规范化运行和村级站点建设,整合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村级公共场所,深化乡村“最多跑一次”改革。(五)深入推动农村各项改革集成。突出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加快建立系统完备的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重点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实践

 CHINA

 STATE

 FINANCE2021.05半月刊  [ 总第826期 ]71成员确认办法,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 ;推进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 ;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提升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运行水平,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 ;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 改革,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六)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制定《农业“标准地”项目审批管理操作流程和有关要求》,各区县按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数量1 :

 1配套,破解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用地困难,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的“湖州经验”。(七)深入开展“两进两回”行动。为推动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大力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等四大行动,建立“1+4”组织保障体系,设立市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以要素集聚赋能乡村振兴。(八)率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监管。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建设目标,创新形成“农村物业管理”“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出村”等分类模式,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化系统建设,对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实行大数据监控、全流程管控,最终实现垃圾可溯源,形成权责一致的体系,并将村民分类情况纳入诚信系统。(九)率先推进数字乡村示范市建设。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打造一个全市“三农”协同应用平台,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推进X...

篇六: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振兴工作经验交流五篇

 【篇一】

 近年来,xx 市 xx 县宅吉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思想观念落后等实际情况,抢抓农村产业革命契机,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转变工作作风,因地制宜引导农户从“不愿退、被动调”到“我要退、抢着调”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宅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 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宅吉乡坚持“聚民智、凝民心,走出去、请进来”,与县农业农村局组成考察组,组织乡农业中心、乡扶贫站、村支两委、农业种植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先后到 xxxx、安顺、铜仁、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按照“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工作思路,对气候、土地等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种植了 2 万余亩以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同时在保星村、三联村、官庄村种植黄花菜 300 亩、食用菌 120000 棒、耙耙柑 500 亩、白岩中药材 600 亩、蜜蜂养殖 1000 余箱,在全乡发展种植红薯 5000 亩,并引进企业代建模式,在经果林下种植独头蒜、辣椒、蚕豆等矮秆农作物以短养长,补足

 农民收益,解决群众了“不敢退、不愿退、不会退”的疑虑,激发了群众热情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

 产业发展了,群众就近打工就能增收致富 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行企业“代建模式”。按照乡政府负责统一规划,村委会统一土地管理,企业统一投资建设,农户统一用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由企业垫资代建种植经果林,2 至 3 年挂果验收后,政府向企业支付代建费用。代建期结束后,基地交由村集体经营管理,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对低收入户、贫困户进行分红。代建生猪养殖则是,通过“公司+散养大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供种、供料、收购,农业部门统一防疫,财政统一投保,农户统一代养,生猪达到上市标准后,公司按 300 元/头标准支付农户代养费用,农户不承担养殖过程风险和市场风险即可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宅吉乡共有代建企业 7 家,已实施代建项目 7 个。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新思维,实现党建抓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引领全域服务。挖掘培养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农业“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型人才进入村支两委,其中堰 xx、潘桐村、三联村吸收 3 名返乡创业青年到村委会工作,夯实基层组织政权。整顿后进村,选派优秀乡干部到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带出一支想干事创业的队伍,解决个别村党员干部难选、班子难建,

 事业难发展的问题。截至目前,宅吉乡共发展桃子、蓝莓、蜂糖李、猕猴桃等经果林 2.21 万亩,辐射带动全乡 2700 余户 13870 人,年均增收 2000 元以上,其中贫困户 292 户 1150 人实现全覆盖。

 【篇二】

 针对“乡土人才”逐渐流失的问题,xxxx 县构建“选、育、用”机制,有效调动“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乡土人才”扎根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多方联动“选”,使乡土人才“深巷生香”。开展优秀“乡土人才”信息普查,通过村级调查摸底、乡镇核实推荐、县审核认定,摸排 1080 名种植养殖大户、手工艺能人、致富带头人等乡土人才,并进行登记入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接当地企业,举办“‘傻老大’人才杯创业大赛”“广汇杯乌伦古湖冷水鱼烹饪大赛”等技艺技能大赛,对排名前三的选手一并纳入“乡土人才”库。纳库人才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分类造册。

 丰富载体“育”,为乡土人才“增色添香”。选派 20 名发展潜力大、企业就业人数多、热心公益的本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内地同类型大企业观摩学习;邀请近 10 位国内外

 知名企业家深入该县企业考察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金山企业家”交流会,为大中小企业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协调 xx 旺源集团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师傅带+基地培+自己干”的模式,先后培养导游、旅游商品开发、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农牧特色种养殖等地区重点领域“乡土人才”127 人。

 鼓励帮带“用”,让乡土人才“香誉四方”。拓展教育“组团式”援疆新途径,协调援建省、市选派 25 名援疆技术人才,组建“技术帮扶智囊团”,每名援疆骨干确定若干名“乡土人才”结成“1+n”包联对子,通过定期联系、技术指导等方式,解决“乡土人才”创业项目选取、技术难题 25 余项。按照专长对口、村域相近的原则,分别组建“乡土人才”服务队,编印服务联系卡,公布业务专长、联系方式,方便群众根据实际需要“自选”人才,目前已解决各类技术难题500 余个。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党建引领,聚焦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全力抓好领导班子、党员队伍、机关干部和农业人才四支队伍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新动能。

 抓领导班子建设,配备“强引擎”。建立党委中心组、党委会、中层以上干部会等学习制度,结合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带头上党课,带头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讲党课共计 30 余场次,研究指导党建工作 20 余次。定期开展高质量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强化了党内监督,增进了班子团结。每年印发全局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班子及成员责任事项,并由专人建立落实台账,促进工作能力和实绩增强。将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对局属各单位年度考核和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压紧压实责任。连续两年获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今年“三农”工作也得到各级肯定,获得表彰奖励 33 项。

 抓党员队伍建设,锻造“先锋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利用中层干部会剖析典型案例,开展先进性和警示教育。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党员 e 家”等平台抓手,理论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坚持重温入党誓词和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鞭策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奋发

 有为。结合巡视巡察、干部考核、专项督查反馈的意见,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及时查摆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谈话提醒 10 人次,制发督查通报 7 期。实施“‘三农’党员先锋服务队”项目,以服务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累计开展活动上百次。在疫情防控中,全局党员干部按照“一亮”“三先”“六带头”要求,积极投身一线,排查涉农企业、下沉包点社区、做好肉品监管、稳定“菜篮子”供应、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保障春耕生产,自愿捐款共 3.3 万余元,充分展现了党员的担当作为,其中 6 人受到市委表扬。

 抓机关干部建设,树立“领头雁”。机关干部配备坚持结构服从功能,除公务员外,将局属单位的参公、事业干部选拔充实到机关,优化性别、年龄、专业、能力结构,中层干部配备不唯身份、唯资历,大胆重用年轻干部。局属单位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先到机关跟班学习,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制定机关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利用工作例会、支部大会,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辅导等学习活动,每次安排 1 人领学,2~3 名干部交流发言,不断提升干部理论素养。不定期组织学习考察,走出去长见识,拓宽视野。推行机关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干部到吃劲岗位锻炼,增强队伍整体实力。持续深化干部作风整治,常态化开展“微腐败”和不作为及“懒散拖”治理,加强工作效能督

 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请销假、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考勤签到等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红黄牌”预警、设立“蜗牛奖”“骏马奖”,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切实发挥机关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强机关干部归属感和凝聚力。

 抓农业人才建设,打造“生力军”。根据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参加“蓉漂人才汇”等活动,赴省内外高校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 17 名。将刚入职的青年人才安排到重点项目、关键岗位进行锻炼,通过压担子、交任务,促其成长进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台账,掌握基本情况,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会,倾听人才呼声,落实人才发展、住房保障、补助津贴等政策。8 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发放人才津贴 26.6 万元。围绕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品牌打造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800 余人、农业职业经理人450 人。积极选派干部职工、基层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参加全国、省、市相关领域举办的能力提升培训,以农民夜校为载体,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技术指导、点单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推行以实绩、贡献、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多元评定形式,既看理论技术,又考实际操作技能,突出评定质量,目前有高级职称以上农业专家 31人。

 【篇四】

 为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xx 省 xx 市围绕“一库一平台三制度”建设,吸纳有文化、有能力、有资本、有声望、有情怀的新乡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推农村生活环境精致化、生产条件现代化、基层治理多元化、文化呈现可视化、集体经济规模化。

 深挖乡贤“富矿”,建好乡贤数据库。xx 市积极组织动员全市 11 个乡镇(街道)190 个乡村,对户籍、原籍、祖籍、姻亲关系、工作关系在 xx,或曾在 xx 成长、生活、工作过,心系乡土、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成功人士、技能人才进行“大摸底”“大联系”,并根据乡贤籍贯、行业、专长、回报家乡意愿等进行分类,建档立卡,建立动态管理的乡贤数据库《xx 乡贤名录》。大力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千名新乡贤助百村、新乡贤文化建设工程、新乡贤善治平安工程、乡村振兴新乡贤示范工程、新乡贤好故事宣传工程,全方位激活新乡贤资源,凝聚新乡贤智慧,汇聚新乡贤力量,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全面梳理、系统整合古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加强思想观念、家风家训、优良传统、典型事迹等乡贤文化研究,推进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公园等场所建设,全力抓好乡贤文化传承。

 精炼乡贤“富矿”,搭好乡贤工作平台。xx 市借鉴 xx 象山经验,及时出台《培育和发展村(社区)新乡贤理事会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新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市级主导、镇级主抓、村级主管,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形成全市工作一盘棋。全市190 个村全部成立新乡贤理事会,村级理事会一般由 7 名或9 名新乡贤成员组成,并设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由全村新乡贤成员选举产生,聘请工作与村“两委”换届同步进行;村民小组新乡贤一般由 3 人组成,采取个人自荐、村民推荐、乡贤举荐等方式产生。新乡贤的推荐产生严格把握“正直守信、德高望重,文化深厚、传播文明,热心服务、乐善好施,不偏不倚、主持公道,事业有成、反哺家乡,移风移俗、摒弃陋习”六条“硬杠杠”,真正让新乡贤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乡里乡亲的知心人,乡村文明的守护人。xx 党政主要领导为首批 11 个村级乡贤理事会进行集中授牌,并为 11 名乡贤代表发放聘书。

 盘活乡贤“富矿”,营造干事创业制度环境。xx 市为确保新乡贤工作开展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活动、有品牌、有成效,及时研究出台新乡贤在回乡生活、投资兴业、社会治理中的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制度,全面激发新乡贤为家乡贡献出力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常态议事制度,各村建立新

 乡贤议事手册,做到每月开展一次献计献策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村“两委”议事决策活动;镇(街道)党(工)委每半年听取一次新乡贤理事会工作情况报告;市“四大家”领导每年集中听取一次新乡贤理事会工作建议。探索建立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政法、宣传、统战、人社、民政、文化、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考核补贴奖励制度,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对每个理事会原则上按 3 万元标准给予补贴,对工作主动、成效明显的新乡贤理事会给予 2 万元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新乡贤依照程序予以解聘。

 【篇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xx 省 xx 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筑牢乡村振兴党建基石。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回头看”,对2019 年整顿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同时启动新一轮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整顿,共排查出软弱涣散党组织 200个。始终坚持“一村(社区)一策”,严格按照“四个一”(即 1 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 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

 村,1 名第一书记驻村,1 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措施开展集中整顿。常态化暗访抽查,并对全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进行通报,切实压实各地整改责任。通过整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带动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

 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2019 年 9 月以来,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的总体思路,以党支部为基本单元...

篇七: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2020 年第 61 卷第 1 期 199    收稿日期: 2019-11-20作者简介: 刘雷 (1989—), 男, 回族, 河北唐山人, 研究实习员, 硕士, 从事农业和景观设计研究工作, E-mail: liulei@ zaas. ac. cn。通信作者: 赖齐贤, 研究员, 博士, 从事观赏植物应用与研究工作, E-mail: laiqixian@ zafu. edu. com。文献著录格式: 刘雷, 黄瑞, 赖齐贤.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州市织里镇农业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 (1): 199-203.DOI? 10. 16178/ j. issn. 0528-9017. 20200159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州市织里镇农业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刘雷 1 , 黄瑞 2 , 赖齐贤 1∗(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16; 2. 浙江农科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6)    摘  要: 根据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原则, 通过分析湖州市织里镇当地特有的资源如溇港圩田、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童装产业等, 规划出 “一核·三环·四板块” 的空间布局, 从而打造湖州乡村振兴示范区。关键词: 农业规划; 乡村振兴; 空间布局; 织里镇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528-9017(2020)01-0199-04    农业规划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浙江在全省开展了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规划编制工作, 通过以县域规划编制为切入点, 推进 “ 多规合一”, 以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但现有文献中, 农业规划研究多从农业规划理论、 分类及其编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1-3] , 而农业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则相对涉及较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农业规划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农业规划设计, 探讨总结农业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旨在对各地开展农业规划、 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1  农业规划的概念对于农业规划的定义, 各专家学者亦是众说纷纭, 至今尚无定论。

 刘福仁 [4] 认为, 农业规划是在一定地区内根据农业生产的自然、 经济条件, 议订出在一定时间内有科学根据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总体设想和总体部署, 并规定农业生产总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 (发展指标、 发展速度、 比例关系以及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投放等), 以便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去有步骤地实施; 卢布 [1] 认为, 农业规划是涉及农业问题的行业性、 专业性规划, 是对农业的全面、 长期的安排和部署, 是根据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充分考虑现有的生产基础, 以及自然、 经济、 技术条件和进一步利用改造的潜力与可能性, 拟定具有一定年限的、 有科学依据的农业发展定位、 发展设想、 轮廓指标、 投资安排及主要实施措施等; 刘新华 [3] 认为, 农业规划是将农业要素 (农、 林、 牧、 渔等)与第二产业要素 (加工、 制造、 建筑等) 及经营理念, 第三产业要素 (旅游、 餐饮、 住宿、 教育、文化等) 及服务理念有机结合, 统筹安排于农业生产发展之中, 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共赢的一种有效手段, 以促使农业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规划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此背景下, 农业规划势必要发生转变,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从而实现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以满足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 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特色, 培育亮点, 形成规模, 做出品牌, 持续发展。2. 1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头等工作大事, 协调各方做到认识统一、 步调一致,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加快补齐短板, 凸显农业农村增长潜力。2. 2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则认真解读乡村振兴的内涵, 挖掘农业农村的多重功能和多重价值, 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及党的建

 200         2020 年第 61 卷第 1 期设, 并突出文化的连接作用, 在任务期内高水平实现多个建设目标。2. 3  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进一步推进 “五水共治”,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 加强生态建设, 保护农村环境。2. 4  坚持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立足乡村自然条件、 资源禀赋、 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突出地域特色、 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因地制宜、 因村制宜, 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乡愁, 防止千村一面同质化发展。2. 5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以 “农村—城镇” “农民—居民” 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  织里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规划思路与方法应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决策,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七大战略之一 [5] 。

 近年来浙江省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两山” 理念, 加快实施 “大花园建设”, 以高质量建设 “诗画浙江”, 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促进乡村振兴。

 织里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抓住机遇,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扬长避短, 形成特色产业, 符合乡村振兴时代背景的农业规划, 为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的崛起注入新的活力。3. 1  织里镇概况3. 1. 1  发展概况湖之滨有个水乡集镇, 以丝织、 麻织为主的织品刺绣十分发达, 因织造业的兴盛, “户户皆绣机, 遍闻机杼声”, 故名 “织里”。

 由于北靠太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 “塘浦圩田、 桑基渔塘” 系统, 将原先的泥沼改变成一片沃土, 织里镇自唐宋以来就粮、 丝、 渔生产发达。

 织里人从未曾辜负过这个 “织” 字,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得国内改革开放风气之先, 从群众自发性的家庭花制品产销起步, 逐步向童装产业转型。

 经 40 年的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童装产销基地, 2002 年被誉为 “中国童装名镇”, 2017 年童装产值达 450 亿元。

 每天织里都有新的故事, 新的变化, 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织里镇在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3. 1. 2  织里镇 SWOT 分析湖州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机会与挑战并存, 一些制约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将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只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扬长避短, 形成特色,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 湖州的旅游经济一定会展翅腾飞, 并为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的率先崛起注入新的活力。优势。

 织里镇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 且国内多条黄金旅游线在此交接, 交通优势使有望成为该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之一。

 “太湖、 古村、 湖漾、 湿地、 古生态” 等生态优势明显, 鱼米之饶、耕织之殷、 市集之盛、 商旅之广、 造船之胜、 人文荟萃、 书香蔚兴、 刻书称甲等闻名遐迩。

 近年织里镇经济发展迅猛, 入选 2018 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 100 名。劣势。

 管理体制不顺, 资源整合不足; 政策规定滞后, 运行环境欠佳; 产业结构不合理, 区域发展不平衡。机遇。

 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 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大好机遇; 浙江省开展 “大湾区” “大花园” 建设机遇; 吴兴区探索“旅游+” 发展模式机遇。挑战。

 与周边地区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 与北太湖旅游区的竞争。3. 2  总体规划3. 2. 1  规划理念织里镇的 “织” 是从丝、 麻、 棉纱等到布或衣物演变过程的重要形成步骤, 织里镇亦因发达的纺织业而闻名。

 所以织里镇的农业规划以 “编织”的设计手法, 通过传统农耕与现代城乡的对话, 农业和旅游的融合, “编织” 乡村田园空间,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产业转型, 重点培育生态游、 乡村游、 观光游、 休闲游、 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项目, 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 实现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以织里农业转型、 产业升级为目标, 统筹织里生态、 文化、 产业、 文明、旅游等元素, 串点成丝、 串丝成面, 编织整合, 汇成语句, 打造成为湖州市生态优美、 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的样板区。3. 2. 2  规划定位依托织里的生态自然风光、 历史文化资源和农

 刘雷, 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州市织里镇农业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201    业主导产业, 重塑传统溇港圩田、 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 打造一个集 “绿色生态农业+溇港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观光+童趣亲子度假” 为一体的南太湖“水韵·童庄” 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同时,结合浙江省与农业农村部签署的全国唯一一个乡村振兴省部合作框架协议——— 《农业农村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 为全国实现乡村振兴积累经验、 做出样板、 提供示范, 充分利用织里镇自身优质特色资源, 着力打造宜居乡村、 共富乡村、 人文乡村、乐活乡村、 善治乡村, 实 现 “ 农业强、 农 村美、农民富”, 打造 “湖州乡村振兴示范区”。3. 2. 3  空间布局织里镇打造 “一核·三环·四板块” 的空间布局。

 一核即太湖溇港国家级旅游景区; 三环即溇港水上游览环线; 四板块即织梦———溇港文旅体验板块, 织忆———民俗记忆活化板块, 织渔———生态湿地观光板块, 织趣———亲子童趣休闲板块。3. 2. 4  具体规划建设内容本规划分为溇港文旅体验板块、 民宿记忆活化板块、 生态湿地观光板块、 亲子童趣休闲板块。织梦·望湖: 溇港文旅体验板块。

 板块特色:南太湖风光、 溇港水系、 鱼米文化、 田园人家, 依托南太湖发展观光旅游业。

 发展思路: 以溇港田园文化为核心, 以农业景观化、 民居风情化、 环境优美化为抓手, 沿南太湖自西向东打造 “沿湖生态村” “美丽乡村 4A 景区村” 串村成线, 带动整个区域联动发展, 营造一幅水墨田园式文旅体验板块。

 具体建设内容: 溇港文化主题体验园, 建设圩田水车体验、 游鱼捕捞、 缫丝展示、 桑蚕科普、 采桑叶、 农业运动会等不同主题体验园; 风情文化街, 打造特色文化街区, 主要以经营大众消费的特色小吃, 小食品为主; 滨湖乡村民宿集群, 委托专业运营团队经营民宿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鹊桥花海, 通过 “古桥+花海” 营造 “桥上花海桥下醉”的景观意境; 濮溇渔市, 在原有濮溇村农贸交易市场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 乡村创客集聚区; 设立乡村创客基金、 提供涵盖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等全程双创孵化服务; 乡村康养社区产业综合体, 建设集健康、 旅游、 养老、 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结合健康疗养、 生态旅游、 文化休闲、 体育运动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织忆·乡传: 民俗记忆活化板块。

 板块特色:农业基础好, 自然风光优越, 文化历史厚重, 体现耕读文化、 船拳文化、 蚕桑文化、 剪纸文化等。

 发展思路: 湖州织里镇民俗记忆集农耕文化、 民俗文化和 “苏湖熟天下足” 的商贸文化为一体, 以农业为基础, 以科技为支撑, 以文化为纽带, 以旅游为特色, 以乐活为目标, 体现农业多功能性, 围绕当地的地域文化、 农耕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资源与农业结合, 打造农旅融合的民俗记忆活化板块。

 具体建设内容: 特色蔬菜种植园, 对织里本地特色蔬菜进行保种性种植, 保护本地蔬菜品种, 发展蔬菜种植业; 拳船水上巴士, 拳船水上游线的驿站码头; 创意稻田画, 运用农科院彩色水稻、 油菜等新品种打造创意稻田画, 增加稻田景观价值; 乡愁记忆活化园, 建设手工 DIY、 刺绣工坊、 剪纸体验馆等, 进一步体验织里的文化; 创意农业体验园, 建设民俗风情园、 水果采摘园、 蚕桑乐园等, 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 切身感受农业生产。织渔·漾影: 生态湿地观光板块。

 板块特色:鱼米水乡、 田园人家, 农业基础好, 生态湿地等自然风光优越。

 发展思路: 湖州织里镇生态湿地观光板块由生态湿地、 水产养殖与电商、 蔬菜种植等基础产业并融合三产服务业共同组成。

 以农业为基础, 以科技为支撑, 以生态湿地为纽带, 以旅游为特色, 体现农业多功能性, 围绕当地的生态湿地原有环境、 历史文化及特色民俗等资源与农业基地相结合, 打造农旅融合的生态湿地观光板块。

 具体建设内容: 陆家漾湿地公园, 对陆家漾良好的自然风光及周边水产和农业的开发; 湿地科普艺术馆, 建湿地科普艺术馆科普湿地保护、 环保意识和知识,为陆家漾湿地生态发展提供后续基础; 太湖蟹电商产业园, 依托曙光村良好水质和大面积鱼塘, 利用生态养殖模式, 结合多项休闲娱乐项目打造开心渔场; 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开展设施化人工育苗, 避免不良气候因素对育苗工作的影响, 使苗健壮、 规格齐整、 成活率高; 共享田园社区, 依托共享经济, 建设共享菜园, 解决当地及就近地区蔬菜需求, 并结合多种延伸项目和旅游, 实现农旅融合。织趣·童庄: 亲子童趣休闲板块。

 板块特色:童装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 结合该区块拥有水稻田、 油菜花等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

篇八: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江湖州市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精选范文)

 陈会军 刘艳霞

  2019 年 4 月 25 日-29 日,晋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局组织本系统业务骨干,对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德清县开展了为期 3 天的“对标先进、以学促干”考察学习活动。考察组一行 26 人深入 2 县 10 村,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研、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所到村庄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方式、市场运作形式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基本达到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经验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安吉隶属浙江省湖州市,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之称。县城面积 1886 平方公里,总人口 46 万人,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2018 年,大竹园村、蔓塘里村和鲁家村农民人均收入超过 3万元,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是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缩影。

  德清县位于浙江北部,处于长三角腹地,总面积 937.9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 万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之美誉,获得“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浙江省基层农村组织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两县在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所到之处,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党建引领谋划乡村振兴

  坚强的党组织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清县五四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做到“党建责任刚性化、问题责任清单化、党性锻炼常态化、纪律要求明确化”。敢于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党员示范带头做标杆,挂牌亮相,积极参与全村工作,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早在 2006 年就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随后又进行了村庄景区化变革,资源股份化改造,从“三权”(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权)入手,探索推进“三权”到人,权随人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三农”发展活力,为全面激活农村产权收益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考察点所在地都能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依托高水平设计团队,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不贪大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不在规划上走弯路花冤枉钱。如安吉县横山坞村,以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样板区+文旅休闲体验区”为目标,整合横山坞村现有环境、产业资源,科学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环境提升专项规划》《目莲坞美丽宜居专项规划》《3A 级景区规划》《绿色美化专项设计》等方案,既体现了个性设计,又体现了总体协调,使自然景观和村落建设浑然一体。

  (二)产业转型带动融合发展

  天荒坪镇余村十多年前就是安吉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大力发展矿山经济,这里曾是飞沙走石、灰尘蒙蒙、泥浆遍布,村民致富同时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破坏始终是村民心中的担忧。2003 年安吉县提出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的目标,余村开始陆续关停矿山,同时经济指标也开始急剧下滑,一些村民对未来充满迷茫。正在此时,2005 年 8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考察余村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村两委干部立说立行,高起点规划,谋划转型发展,坚持走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村民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行动动力,发展了荷花山景区、家庭民宿、特色果蔬采摘、水上漂流等特色产业,实现了“绿水青山同金山银山共同成长”的梦想,截至 2018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 471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4680 元。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三)农发资金助力园区建设

  鲁家村是首批获得全国 15 个“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之一,田园鲁家综合体项目总计投入 3 亿元,其中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资金 1.3 亿元。鲁家村坚持以打造家庭农场精品示范村创建为主要载体,以“公司+村+农户”为主要模式,以“一核、两溪、三区、四村”为发展思路,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壮大经济,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促进了村集

 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引进 18个各不相同的农场,用观光小火车把农场各亮点串起来,使曾经债务累累的“落后村、窝心村”,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精品示范村”,2017 年村集体的经常性收入稳定在 335 万元左右,村集体资产达到 1.5 亿元左右,农民纯收入 35600元。

  (四)长效管理造就宜居环境

  所到两县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优越,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更难得的是村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高度自觉,无论是考察沿路,还是所到村庄,不管是河道沟渠,还是道路两旁,视野之内几乎看不到生活垃圾,线路、管网全部入地,这与当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和群众环保意识密不可分。村里实行了“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分类倾倒”,大街小巷分类设置黄、蓝垃圾箱。余村、五四村还建立了自己的垃圾处理站,弘扬“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扬家誉”的传统美德,践行“垃圾不落地,走过不留痕”的生活理念,把垃圾分类管理作为评比“美丽家庭示范户”的条件之一,以星级来表示每户家庭的成果,奖惩机制健全,打造成为“院有花香、室有书香、人有酿香、户有溢香”的乡野原生态。

  (五)文化传承讲好美丽乡村故事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两县各地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成为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软实力”。当地政府把地域文化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不遗余力地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如大竹园村又称“蔬香大地”,因有大片竹林而得名,早在光绪年间《孝丰县志》就有记载。目莲坞村挖掘村级文化特色,新建了“艺术馆、雕塑园、江湖城”等文化休闲场所,年文化经济收入达 20 余万元。在居民保护和文化展示中既突出了原真性,又实现了差异性,建筑风格上展示了地方特色,装修上融入了现代生活方式,做到了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横山坞村利用原村中十二间旧厂房打造成充满后工业主题气息的艺术民宿,成为民宿界网红。

  (六)药文旅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浙江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吉县递铺镇康山工业园区,公司占地 40余亩,建有“两基地,三中心”(药材种植观光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产品销售中心、医药文化研究中心、科技展示中心),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特有资源“竹叶”

 进行研发提取“竹叶黄酮”,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在竹子有效成分的研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公司坚持走药食同源之路,主导产品涉及食品、药品及日化系列产品。经过二十余载励志耕耘,如今的圣氏生物已成为一家凝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旅游观光等大型综合型企业,公司以弘扬“实干创未来”的企业精神,秉持“科技、创享、价值”的企业理念,更新观念,引进人才,共推品牌,积极打造“药文旅康”产业融合新业态。

  三、启示与思考

  湖州市两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并没有照搬一种固有模式,而是更新观念,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理念,形成乡村建设的“自主品牌”,给我们以下启示:

  启示一: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发展

  各村两委都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十多年来,认真践行习总书记“两山”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也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理论在湖州最新实践成果。我们晋城的乡村建设就要落实好市委张志川书记提出的“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的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百姓跟进,以“壮经济、保生态、富百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晋城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逐步搞好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启示二: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等、靠、看”,必须要解放思想,向改革创新要办法,找出路。比如,安吉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标准统领美丽乡村建设;德清县打造新土改“德清样板”;鲁家村村委会跳出“等、靠、要”思想,充分挖掘该村现有农场资源,丘陵缓坡用地大的优势,发展观光小火车搞旅游等示例,再次表明思想解放天地宽。我们晋城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套湖州发展模式,要广开思路,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坚持多元化发展理念,探索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鉴湖州经验,发展具有浓郁田园风情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启示三:文化传承叫响地方品牌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要坚持“利用是最好传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

 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托,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我市要充分挖掘“太行山水、生态、红色”等文化元素,讲好“晋城故事”,要聚焦“在沁河古堡里读史,在太行山水间纵情,在红色文化里聚魂,在大美田园里养心”主题,要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让乡土文化回归乡村,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处处呈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意境。

  启示四:药食同源打造健康产业

  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研发、观光、文化、健康于一体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市药用植物蕴藏极为丰富,是多种道地药材的主产区,是全省“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布局规划的重点产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历史积淀厚重。“神农采五谷尝百草”。“舜王躬耕,采药于历山”等传说发源于此,但药材产业存在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及就地转化率低等短板,且还存在药品批文号少、产品类型单一、品牌不大、产能不足等不良情况。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对标一流、寻找差距”,今后我市中药材产业要在加强药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将健康养生和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好“农民丰收节”“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太行连翘节”“阳城山茱萸节”“泽州红山楂节”等以道地药材开发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深化中医文化交流,促进经贸洽谈合作,探索中药材+观光、中药材+休闲、中药材+农旅等新的发展模式,拓展中药材产业新业态、新功能。

  (作者单位晋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局)

  根据培训班安排,6 月 8 日至 11 日,第三组学员赴浙江先后考察了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建德市齐平村、戴家村,淳安县下姜村,富阳区东梓关村、龙门古镇,湖州安吉县横山坞村、碧门村、余村等地,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研、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所到村庄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方式、市场运作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基本达到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经验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各地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

 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客观来讲,xx 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与浙江最大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这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引领标准高。各考察点所在的市县(区)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依托高水平设计团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不贪大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桐庐县荻浦村邀请浙江省美院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孝义文化成为贯穿古村落建设的主题。富阳区东梓关村委托绿城设计团队(GAD)打造的“杭派民居”,成为山水相映、入乡随俗、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诗画江南样板。在规划体系上,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全面制定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体系,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所到之处,没有发现有私搭乱建等行为,很少有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安吉县余村以“竹海景区”定位纳入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坚持一张规划管到底,关停污染企业,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了村民建房、村庄发展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有效实践。

  (二)产业融合业态新。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跳出了“景点体验”这种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建德市齐平村采取引进农业企业、集中流转土地、统建大棚出租的方式,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推出铁皮石斛文化养生健康旅游路线,带动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近 3000 万元,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铁皮石斛特色村”的华丽转身。安吉县碧门村以“产居相融?悠然碧门”为定位,利用现有的竹制品产业,突出文创引领,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店 30 余家,电商销售年交易总额近 1 亿元,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淳安县下姜村成立景区...

篇九: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振兴经验交流 5 篇 【篇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新时期,要汇聚更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真正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进乡村振兴,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向前推进。

 “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后了解到,今后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书记,自己将会把全会精神铭记于心,实践于行。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时期继续奋战农村,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xx 村第一书记 xx 表示。

 xx 县 xx 镇 xx 村里,硬化路铺到家门口,巷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设施齐全,路灯配套完善。“我们(在)山上(的时候),污水和其他水混倒,去年村上弄了一个污水池,我们的污水排出去,通过地下管道,走了污水池。再一个,这两年一个垃圾分类,能卖的,我们在门上卖给回收的人,(需要)烧的,镇上专门有个回收车,拉到处理的地方烧掉,现在巷道非常干净整洁,我们住着也舒服。”xx 村村民王自红激动地说到。

 xx 镇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资 136 万建立污水处理

 厂,将姚黄村、xx 村的日常废水,原水经管网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站,以往污水横流的景象不复存在,崭新的村貌替换旧貌,焕发新活力。

 “(姚黄村)2020 年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处,主要处理居民日常盥洗水和厨房用水及卫生间排水,有效解决排污问题,确保了村庄环境整洁。”xx 镇副镇长张开翼介绍到。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一度是很多农村地区常见的情景。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对此,xx 镇有针对性地对各村庄生活垃圾治理提出了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镇依托垃圾焚烧站在全镇推行落实“三筐一桶”,从户内源头上实行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站对全镇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和焚烧,杜绝了垃圾违法填埋和乱堆乱放现象。为实施好乡村振兴,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x镇人大主席王成文说。

 xx 镇落实卫生整治积极推广“三筐一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建立健全环境保洁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xx 镇共脱贫 1063 人,育以花椒、核桃为主的干鲜果 3.5 亩,硬化 19 村巷道,实异地迁 538 户,实施危房改 136 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将主动作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 xx 小城镇建设、新

 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以党社联建合作社为辐射带动,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确保粮食安全,产业兴旺。”xx 镇镇长王文说道。

 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与村民的要求合拍,真正把好事办好,让村民满意。

 【篇二】

 乡镇处于上接城市、下连农村的关键节点位置,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火车头”作用。2020 年,xx 实施强镇带动乡村振兴,把乡镇建设成为提升乡村服务中心、经济中心和治理中心,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提升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冬日里的 xx 镇北庄村,500 余亩耕种过的土地平平整整,播种下了来年的希望。秋耕时节,北庄村村民 xx 和同事们完成了6000 多亩地的小麦播种,他说,感觉自己像在耕种一个大型农场。

 xx 是 xx 镇探索“租金+分红”方式的受益者之一,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是 300-500 元每亩,农民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以获得工资,在保证土地租金收益之外,还进行收益的“二次分配”,农作物收益在扣除租金、人力劳动等成本之外,合作社还和村集体等进行收益分成。

 近年来,xx 镇党委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通过镇党委领办合作社,创新

 “联合社+公司”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镇共成立39 个土地合作社,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农资买卖、土地流转、专家服务、组织产销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目前,全镇共有 24 个村、3099 亩土地流转到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溢出土地部分为村集体增收 20 万元,实现了土地集体流转、社会化经营,发展高品质种植、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xx 区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引进市场主体参与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运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目前已经在 xx 镇试点,成功后全面推开。

 xx 立足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探索整合各类涉农服务资源,在镇级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把涉及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服务事项集中起来,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储、销等全链条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一是整合农业、畜牧、农机、供销等政府服务资源,入驻中心统一办公,为农村提供“一站式”公益性服务。二是整合农资销售、农机植保、检测检验、烘干仓储等社会组织资源,通过形成规模优势增强议价权,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市场性服务。三是整合土地、农机具、劳动力、集体闲置资产等涉农信息资源,探索搭建“云农服”运营平台,实现涉农资源的统筹管理使用。目前,在区属国企丰登农业公司的统筹下,11 个涉农镇全部建起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200 户以上的村设立了服务站,将服务向村级延

 伸,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到 35 个、家庭农场 463 家。

 提升经济中心,培育一镇一品 “土鸡蛋每斤 15 元。油鸡蛋不论斤卖,论个儿,3 元一个。”今年 9 月 22 日,在威海市 xx 区的“庆丰收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米山镇西铺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峰当起了“店小二”。于海峰的底气源于他们身后有一支顶尖专家团队和一批有理想有才华的“新农民”、“土专家”,“我们建设了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高端产品,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 20 多年来,从盘活闲置资产,到夯实基层党组织,再到“把生态农业做成产业化,旅游做成规范化、市场化”,西铺头村已经从一个之前负债百万的穷山坳,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全面小康村。

 “今年,我们又将 360 余公顷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升级’成为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新建 20 个大棚,建设了全新的育苗育种基地,入驻了各式各样的新品种。靠着田园综合体,村集体今年收入能有 1000 万元左右。”西铺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峰说。

 眼下,东方栗景田园综合体的土地上,“散落”着栗景新天地、民宿、动物乐园、马术俱乐部、射击场、中医康养、书吧、茶室,以“食、住、娱、养、学、行”六大主导功能为一体的产

 业构架初具雏形,目之所及,一片生机勃勃。

 米山镇是 xx 区打造“一镇一品”的典型代表。乡镇是农村资源要素交换的重要节点,xx 立足各镇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流通企业向镇域集聚,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培育提升苹果小镇、栗景生态休闲农业、耕读小镇 3 个片区,争创市级样板片区。xx 实施 69 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打造中药材、苹果、花生、生鲜、白羽鸡 5 个特色产业链,建设苹果、花生期货交割库,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

 推动土地集中规模流转。引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农民分散的、无力耕种的或低效的土地集中起来,依托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对外招商或委托经营;对农民不愿流转的土地,提供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通过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收入保险实现收益兜底保障。目前,全区各类合作社发展到 1225 家,入社成员 16 万人,累计流转土地 35.6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68%。对农村闲置房屋,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民宿经济,慈口观“温泉民宿村”、初家“设计村”、瓦屋庄“中国漫画村”等一批样板村初步成形。

 提升治理中心诚信成为治村法宝 每天上午一上班,xx 镇 xx 村党支部书记 xx 都要把每天村民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再进行筛选,为下一期《诚信 xx》刊物准备素材。《诚信 xx》用平实语言,讲述群众的诚信故事,

 群众们喜欢看、也看得懂。xx 村作为 xx 镇 6 个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村之一,以信用建设试点村为契机,发动村民填写个人诚信档案,入户签字,依靠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帮扶到户,设置信息采集员、督察员等辅助工作人员,构建了诚信管理的创新模式。2019年年底率先取消保洁员,完全依靠志愿者维持村内环境卫生。

 乡镇是化解矛盾、促进稳定最重要的一道防线。xx 按照“化解在基层、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推进村务阳光平台、网格化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乡村有效治理。信用进农村,是 xx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务实之举。

 推动农村信用全覆盖。出台《xx 区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设立镇级信用分中心,与 xx 大学合作建设“社区和农村社会信用”“党建+信用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11 处镇级、465 个村级信用超市。通过信用激励奖惩,调动了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违建拆除、疫情防控等工作的自觉性。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区 2.6 万名农村党员群众志愿参加卡口值班或服务,节约零工支出 1000 多万元。

 【篇三】

 xx 市 xx 县紧扣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以“组织强村、人才活村、产业富村、智慧兴村”为抓手,着力打造自然村级党群理事会、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篱笆桩”上的村集体经济和全域“指尖党建”等“四驾马车”,驱动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转化为领导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创建党群理事会,畅通乡村振兴“治理经络”。创建以自然村为单位、党员为核心的党群理事会 2790 多个,吸纳成员 24300多名,覆盖了 85%以上自然村。推行理事会“12345”工作法,即建立“一张扶贫联系卡”,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工作协调制度、结对共建制度、民主议事制度“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新格局,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建好驻村工作队,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实施以“精心组织,编织驻村‘网格线’;尽心履职,夯实管理‘基础线’;倾心教育,开启沟通‘智慧线’;暖心关爱,构筑住村‘平安线’;真心服务,搭建党群‘连心线’”为主要内容的“五心五线”工作法,严管厚爱驻村工作队员,建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选派乡镇工作分队长 18 名(其中市派 3 名,县派 15 名)、第一书记 70 名(其中市派 30 名,县派 40 名)、驻村工作队员 570 名(县派 355 名,乡镇派 215 名),进驻 286 个村(社区)开展工作。落实工作队员“八有两安”、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xx 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依托“xx 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专栏,印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宜居乡村建设等《应知应会工作手册》,

 对工作队员进行基层党建、业务知识综合测试。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共建,全县 10853 名干部与 13162 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发展“篱笆桩”经济,开启乡村振兴“致富快车”。针对村社独立发展能力不强、资源资金分散、村企对接不畅等问题,创新推行以党组织、企业、社员三方为支撑的“篱笆桩”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组织牵线引进企业、企业帮扶集体创收、社员参与支持发展,探索出资源开发、股份合作、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电商服务等多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 70 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 5 万元,14 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 10 万元。

 擦亮“指尖党建”品牌,营造乡村振兴“智慧环境”。针对全县广大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监督管理、互动交流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等问题,设立“指尖党建”指挥部,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和整合“xx 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远教大讲堂”和“全域党建云”软件系统等多个平台,拓展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实现了教育多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宣传全域化,构建起“开放、便捷、灵活、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xx 县“指尖党建”品牌被评为“xx 市第一批党建示范品牌”。

 【篇四】

 当前,村“两委”换届、农村党员“冬训”、走访慰问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xx 省 xx 县把如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贯穿当前组织工作全过程,坚持从当下抓起、从正在做的事做起,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围绕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村干部,严格换届人选标准,突出“双好双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列出不能进入村“两委”班子的 15 条负面清单,坚持“下深水”选人,逐村分析研判、严密人事安排、深入细致考察,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村党组织换届后,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 4.7 岁,其中 35 岁以下村书记占到 43.9%,大专以上学历村书记占到 61.7%,较换届前提高 11.8 个百分点,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村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提升,为乡村振兴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

 以农村党员冬训为契机,共商乡村振兴目标蓝图。抓住流动...

篇十: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县赴浙江省湖州市学习考察 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前段时间,xx县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主题,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进行了学 习考察。湖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成效令人振奋, 诸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湖州市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

  法

  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

  南岸,全市辖吴兴、南浔两区和德清、长兴、安吉 3 县,总 面积 5818 平方公里,总人口 264.84 万。作为“两山”理论 发源地,自 2005 年习总书记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来,湖州市坚定不移践行“两山” 理念,坚持将全域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作为全面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理念引领为先导,以环境改善为基础, 以绿色发展为根本,以文化培植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2014 年,湖州市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探索形成了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局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通过现场参观、交流互动、座谈咨询,我们认为湖州市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

 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强化顶层设计,靠专业人做专业事。

 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 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 色化建设,特别是为了避免各村在规划上走弯路,花冤枉钱, 浙江省还专门制定了《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指引》等文件。如,安吉县灵峰道街横山坞村,以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样板区+文旅休闲体验区”为目标,充分挖掘、整合横山坞村现有环境、产业资源,在充分尊重村域特 点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

 《环境提升专项规划》 《目莲坞美丽宜居专项规划》 《3A 级景 区规划》《绿化美化专项设计》等方案,既体现了个性设计, 又保证了总体协调,使自然景观和村落建设浑然融为一体。

 二是强化产业培育。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湖州市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壮大美丽经济,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比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曾是落后村,空心村,村集体收入不足2 万元,还背负着 150 万元的外债。但鲁家村借用“家庭农场”这一支点,通过“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模式,先后引进了 18 个各不相同的农场,村里还铺上了一条 4.5 公里长的窄轨铁路,用旅游小火车把农场观光点“串”起来,形成 了“田园鲁家综合体”,使村集体资产从

 2011

 年的不足

 30

 万元增至去年的 1.4 亿元,成为了“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

 三是注重改革驱动。把改革创新促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美 丽乡村建设中,致力于以深化改革来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 动能,通过整体推进城乡配套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 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等系列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要素配置上的决 定性作用,形成了城乡资源要素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制, 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新动能。

 四是狠抓环境提质。所到之处,无论是安吉县,还是德清县,都坚持做到了软硬环境一起抓,环境改善成效明显, 文化培植氛围浓厚。比如在环境改善上,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可喜成绩。更为突出的是,当地非常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二、湖州市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的

 启示

 湖州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并没有照搬一种固

 有模式,建设千篇一律村落,而是更新观念,因地制宜,差 异竞争、特色生存,形成了乡村建设的“湖州品牌”。湖州 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启示之一:务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根本遵循。13 年来,湖州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将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了绿水青山同金山银山共同成长的梦想,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价值和思想力量。

 启示之二:务必要激发基层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人民群 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力量,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 进步和发展的宝贵源泉和不竭动力。在建设美丽乡村实践中, 湖州市切实把农民群众摆在主体地位,努力实现“要我做” 向“我要做”转变。

 启示之三:务必要选好有效载体和工作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工程,从哪里下手,怎么去抓,就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的效果,载体和抓手至关重要。这些年,湖州市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从美丽乡村的 1.0 版开始,再到 2.0 版、3.0 版、4.0 版,由点到面、由浅入深、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一步一个脚印,精心雕琢,扎实推进, 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启示之四:

 务必要做实产业这个硬支撑。从湖州的做法 看,打造恬静如画的美丽乡村,最终是要发展美丽经济,既

 讲投入,更讲产出,说透了还是要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真正富起来。振兴乡村经济靠什么,离不开产业这个硬支撑。比如,德清县五四村,将全村 3000 多亩耕地全部流转,实施村“变”景区大计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仅门票收入每年就有 1000 多万,不仅致富了群众,还壮大了集体经济。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 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切实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启示之五:务必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等靠看”,必须要解放 思想,向改革创新要办法,要出路。比如,安吉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标准统领美丽乡村建设;德清县打造新土 改“德清样本”;鲁家村村委会跳出“等靠要”思想,充分 挖掘该村现有农场资源、丘陵缓坡用地大的优势,启动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等事例再次表明,思想解放天地宽。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解放思想、打开思路,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自觉对标对齐典型标杆,做 好“结合”文章,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用创新的思路求实 效,才能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启示之六:务必要保持久久为功的恒心定力。湖州市坚持用 15 年时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拿出历史的耐心,拿出当年大寨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干事创

 业的劲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 亮丽转身。

 xx县是全市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县之一,我们必须要发 扬好大寨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坚持生态、特色、文化久久 为功,筑牢资金、产业、人才三大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坚 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先行,筑牢资金抓好示范带动,突出生态治理,挖掘文化元素,让农村发展前景无限,努力走出乡村振兴的“xx路径” 。

推荐访问: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湖州市 经验之谈 振兴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