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9篇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中国储运网Http://www.chinachuyun.com料和废气必须进行处理才能排放,而治理废料和废水的成本又比较高,对于一些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储运网 Http://www.chinachuyun.com料和废气必须进行处理才能排放,而治理废料和废水的成本又比较高,对于一些企业来讲,处理废料所消耗的费用比企业盈利的金额还要多。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会选择购买污物处理的设备,这些设备价格不菲,小型企业往往难以支付。还有一些化工企业会聘请一些专业团队,这在节约企业能源、减少废料和废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这些控制成本都是属于事后控制,并没有对企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这些环境成本理念不够全面,不能使企业成本管理足够有效。四、改进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1)改变观念,提高成本管理意识拥有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要想使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变得有效,首先要改变观念。不仅是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改变观念,还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进来。进行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的学习与引进,让每个成员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不只帮助企业提升效益,还会使员工自身受到影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应该多方面考虑,对于生产的技术与工艺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从根本上提升化工企业生产效率。在采购与销售环节也要注重成本管理,采购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销售时制定销售方案。(2)培养与引进人才对于化工企业成本管理人才培养来说,其所消耗的成本与时间都是较大的,为了能及时满足企业当下发展,企业可以选择引进外来人才,根据企业现状,将外来人才放在关键岗位上。同时,选取企业内部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进行系统学习与培训。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定期对团队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给与奖励,未通过的人员继续培训并给与相应的惩罚。通过这种奖惩机制,促进培训人员的快速进步。(3)完善细节,加强成本核算首先化工企业应明确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以成本管理理念为基础,将整个生产过程做详细的规划。从材料采购、产品运输、到包装销售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分析预算。同时各阶段的成本核算人员可以集中开会讨论,减少因细节问题造成的损失。为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化工企业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不认真的员工提出批评,要求其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与惩罚。通过这种机制,促进整个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整。(4)改良环境成本管理理念化工企业应该将环境成本管理理念从事后处理法改为事前规划法,事后处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不够重视,即使这种控制成本的方法成本较低,但是从长远看,事前规划可以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支出提前列入方案之中,通过筛选出最佳控制环境成本的方案,以达到减少环境成本的目的,更能有力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还可以优化企业设备,通过先进的技术减少废料与废气的产生;化工企业还可以采购一些环保的材料,努力建造绿色化工企业。(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引用出处[1]张红旗.化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9):152-153.[2]彭艳.国有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财富生活,2021(10):65-66.[3]张鹏.化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辽宁经济,2019(09):76-77.[4]李云峰.化工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J].化工管理,2018(16):13-14.[5]曹更芹.浅析化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40-41.[6]谌明.浅析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路 [J].中国商贸,2014(32):41-43.[7]龚燕.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J].企业导报,2014(20):47+42.[8]李杰光.化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外企业家,2013(32):28+30.[9]张鹏.化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21):136-138.[10]王慧,侯新.中小型化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3):106-107.引言:随着物流时代地发展,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也变得逐渐多元化。为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物流产业发展,打造“物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结合物流时代发展优势就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县级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做好“三农”工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痛点和难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面临如下问题:(一)信贷供需矛盾。银行投放难和企业难贷款并存。乡村地区缺少潜力型企业、优质项目和创业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较高,但由于缺乏抵押品、运营成本高、利润率低、风险承受能力弱、信息透明度低,难以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二)农村信用环境不佳。农村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金融知识、产品等了解不深,从而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覆盖面极低。(三)“三农”贷款担保体系不完备。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对涉及“三农”的投入资本只占很少的份额,几乎不为农民办理贷款融资业务。在农业保险方面,保险覆盖面不足、风险覆盖率低、贫困农民保险的观念影响了保险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四)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农村地区的基本金融服务是存款、贷款和支付等基本业务,新金融产品很少,且服务对象通常仅限于还贷能力强的大型农村公司或者拥有抵押、质押品的企业,而对农业高科技产业或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却很少。二、物流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分析物流时代背景下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县级乡村振兴文 /龚永春DYNAMICSOFLOGISTICS 物流动态187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2.04.093Chinastorage& transportmagazine 2022.04物流时代背景下电商发展迅速,这也给农村振兴发展带来了契机,推进农村物流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随着物流时代的到来,农村发展可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时收集、整理农村物流相关信息,从而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物流效率,在复兴村庄的过程中,例如,借助于物流时代的优势可以开发一些农村物流 APP,实现货物、设备和仓储空间的快速匹配,农户与消费者的直接匹配,物流企业与两端的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匹配等。三、物流时代背景下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县级乡村振兴建议(一)结合物流时代优势,建立健全财政保障体系1.设立财政金融融合支农专项物流资金。通过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增加涉农物流资金预算安排,在完善现有财政支农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奖补资金等基础上,推进相关资金整合,设立财政金融融合支农物流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的风险补偿以及贷款主体贷款贴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物流补助等。2.调整优化财政涉农物流资金存量。推动涉农部门以物流发展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部门内、部门间涉农物流资金统筹整合,促进相关政策和物流资金的相互衔接,统筹使用。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原则推进涉农物流资金统筹整合。3.多渠道筹集财政物流资金增量。积极争取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固定收益社会保障项目建设。在规范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实行补贴奖励、工后补偿、贴息贷款等方式,探索实施和推广 PPP模式的公益事业,从而使农业农村物流有稳定回报路径。(二)综合物流时代特点,创新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1.打造“农村产权 +物流 +金融”模式。按照“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和“村级组织领办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组织振兴的切入点,引领物流产业振兴、带动物流人才振兴、促进物流文化振兴、加快生态振兴。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大棚、林地、土地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模式,打通农村产权资源增值和变现通道。加快设立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部门,有效激活农村生产物流资源要素。2.打造“农村信用 +金融”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不断提高农村文明诚信和经济发展水平。尝试“银社村信用合作”新模式,深化政、银、保、担合作,推广蚂蚁金服普惠项目,开展社企合作,加快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多渠道整合社会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评估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信用信息融资功能服务农户,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农村信息信用一体化,尽快实现全县行政村授信全覆盖。3.打造“保险 +信贷”模式。建立融资增信机制,深化“政银保”试点工作,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保险来缓释银行的风险,提高涉农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特色农产品“保险 +期货”保险、农业经营主体专属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等,积极推动涉农专利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市场化经营,提高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特色农产品“订单 +保险 +期货(权)”模式创新,结合期货公司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的专业能力,结合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研发经验,以及保险公司客户群的优势。种植户还可通过保险保单质押,理赔权转让等方式向银行融资,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风险抵御能力,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发展。4.打造“物流供应链 +金融”模式。围绕特色农产品品种研发、育苗、种植、流通等物流全链条的农业产业化,为生产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流融资支持,降低融资物流成本。深化订单融资试点,大力发展定制农业,充分发挥市场物流机制在农业生产中的调节作用,畅通农业生产周期,稳定农产品价格。(三)融合物流时代特色,创新乡村振兴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1.积极引进物流基金投资。县级财务资金,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来参与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通过参与社里基金点,从而可以建设乡村振兴产业链、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村级产业发展、特色乡村合作社、污水处理等乡村建设基础,从而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文化。2.拓宽涉农企业直接物流融资渠道。协助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核心理事会、创业板理事会、科创理事会、新三理事会、新四理事会等机构举办并募集资金,市财政给予费用补助。鼓励涉农企业利用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券融资工具融资。3.实施信贷政策倾斜,增加农村物流金融有效供给。鼓励农商银行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农商行要实行信贷政策倾斜,全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坚守市场定位,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强化支农主力军作用,资金投放使用应以涉农业务为主,不得片面追求高收益,利用好再贷款再贴现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货币政策支持。加强与省农担公司合作,用好现行财政贴息政策,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农商银行新发放贷款整体利率水平持续降低。4.畅通乡村振兴物流贷款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办贷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农商行要深入开展便捷获得信贷活动,发挥决策链条短、经营灵活的优势,将新增 20万元(含)以下小额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镇街网点;鼓励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提高审批效率。线上小额客户办理“秒批秒贷”,线下业务原则上 2-3天完成审批,为乡村振兴物流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简化手续、限时办结”制度,切实提高办贷效率。(四)综合物流时代发展,推动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1.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物流服务建设。加快整合财政、统计、农业、税务、人社等部门数据信息,与农商银行实现数据共享,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大数据支撑。推进基础物流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延伸结算支付、信贷、保险、理财等服务,注重农村金融服务的“科技化”与农村金融产品的“乡土气”结合,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2.创新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物流动能。利用奖补资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农商行创新乡村振兴专属信贷产品,充分缓解乡村振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当地农商银行开发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产品,推广一批“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持续提高客户贷款可得性和覆盖面。3.提升乡村振兴金融物流服务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供数据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深度探索金融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方式。完善政银企对接物流动态 DYNAMICSOFLOGISTICS188
中国储运网 Http://www.chinachuyun.com机制,健全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广省域征信服务平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省融资服务“网上行”平台、省“银税互动”平台、 “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涉农企业在物流平台获取综合金融服务。4.畅通乡村振兴申贷渠道,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依托农商银行的申贷服务联络员制度,持续宣传推广微信、微名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申贷渠道,畅通线上各类申贷渠道,力争线上申贷成为贷款申请的重要方式。四、结合物流时代优势构建保障机制物流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优势,助力县级乡村振兴,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保障机制: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尤其是能够分析物流时代优势,加强对于物流发展的利用意识;第二,加强协调配合。既然物流时代优势众多,尤其是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产品的对外输送和各种物品的对内输入等问题,因而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利用物流优势,落实各种金融自主政...
篇二: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政策研究摘要: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财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依托项目支撑,推动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定位。二是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前提,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资服务体系,撬动社会资本,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资金保障。三是完善多元化资金整合投入。梳理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投入,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带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江苏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政策
一、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有关要求,切实提升财政政策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进行农村加大财政对其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且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江苏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按照统筹整合的思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着力加强重大投资政策创设、重大建设规划编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献综述
刘克刚等(2005)指出,农业投资管理的基本状况、特点、作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投资渠道分散和重复投资问题、投资缺位和错位问题、项目建设投资与事业费不配套问题、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央农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主要包括转变观念,突出投资决策和项目监管两个重点;由易到难,逐步形成统一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划分事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农业投资重点;统筹规划,着力解决投资渠道分散及重复建设问题;健全机制,推进项目科学决策;整合投资,逐步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与事业经费安排形不成合力问题等建议。谌立平和贾金荣(2010)认为,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投融资体制是连接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渠道,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必须创新目前现代农业投融资体制。吕守明和文明涛(2013)指出整合的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根据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合资金性质不变、安排渠道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原则,整合支农资金和项目,现统筹安排,通力协作。二是集中财力、优化结构。打破行业、区域和部门分割,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优势,优化投资结构,
形成引导效应,集中支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撑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三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围绕优势产业,选择一批对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支撑有力、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集中投入,全力支持,做到投资一项、见效一项。四是创新机制、提高效益。按照扶持政策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单位资金管理权限不变的要求,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村,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五是强化监管、追踪问效。强化对项目工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财政政策支持下农业投资整合研究分析
农业投入的增加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意义重大,而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在绝对规模上,从 2014 年的 172.39 亿元到 2018 年的 168.42 亿元,财政三农支出总量近年都是平稳的投入,特别是在 2017 年,财政三农支出规模大幅度上升。近年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已经成为 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新热点,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农业
产业规模的增长态势将长期持续。同时,在国家拉动内需战略及国民消费支出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驱动下,从表 2 中可以看出整个农业产品市场规模将长期呈增长趋势。目前农业产业投资价值正逐渐得到投资者认可,农业投资规模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各产业基金的出现,有助于农业企业引入专业化 PE 机构进行战略扩张,有利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江苏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 思想为指引,以系统化的思维丰富完善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改善农村民生,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表 3 中可以看出,从2014 年的 14958 元到 2018 年的 20845 元,江苏省农民可支配收入每年都呈现递增的趋势。综合上述,利用相关分析探讨财政三农支出和农民可支配收入、现代农业 VC/PE 投资和农民可支配收入、财政三农支出和现代农业 VC/PE 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 4 所示:根据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是聚焦三农问题,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从表 4 中财政三农支出与现代农业 VC/PE 投资相关系数是-0.5261,说明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张和农业科技进步,国内农产品价值与附加值的深度挖掘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扩张为 PE/VC提供广阔的投资平台,特别是在诸如高端食品消费市场、农业电商、种业、冷链物流、物联网等领域,资本的加入为新商业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投后培育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
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技术性支持。但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整合力度互补性只有 50%左右,从大背景来看,农业投资整合仍有待加强。财政三农支出与农民可支配收入相关系数是 0.3 6,说明增加财政“三农支出是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有效科学投入,对三农的补助扶持可以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有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现代农业 VC/PE 投资农民可支配收入相关系数是-0.8924,说明现代农业的痛点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分散化。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仍然以家庭承包的小农经济为主,区域分散、集中化程度低、规模效应小,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在生产环节的成本较高,也造成了信息传达、技术普及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困难。这一生产流通模式是造成农业利润偏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端利润低的主要原因。造成生产分散的原因是现有的农业土地流转制度妨碍集约化、规模化的实现,进而阻碍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四、思路与建议
(一)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认识持续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认识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准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才是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目标的农民的期许。要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综合开发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新阶段,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国家财政政策应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整合力度要加大地方财政政策的资金整合力度。农业综合开发是各级政府共同的目标。要将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政策配套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将年初预算统筹充分考虑,同时预算计划优先得到保证,使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政策配套资金的投入依法稳定成长。
(三)积极引导多元化资金整合投入合力开发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的强度,采取补贴、贴息、有偿扶持等多元形式,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
工商资本、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综合开发“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坚持市场行为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调整,通过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示范带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投资者,实现优劣势互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实现 新时代中国特色 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克刚,宋微,王振泽.(2005).改革和完善中央农业投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86.
[2]谌立平,贾金荣.(2010).论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0(6).
[3]吕守明,文明涛.(2013).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策论,农村经营管理[J],2013(3).
作者:吴政仲 陶境峰 单位:宿迁学院商学院
篇三: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乡村振兴的财政政策研究——以 XX 县为例(中文)论文题目Research on Financial Policy of Revitalizing(英文)RuralAreas —— Taking XX County as an Example作 者 王炜祎 导 师 邹传教申 请 学 位 硕士 培 养 单 位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 科 专 业 公共管理 研 究 方 向 公共财政与税收管理二〇二一 年三月学 校 代 码密 级中图分类号UDCI目 录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现状................................................................................. 41.2.3 文献评述..........................................................................................51.3 研究内容与方法........................................................................................61.3.1 研究内容.........................................................................................61.3.2 研究方法.........................................................................................7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81.4.1 创新点.............................................................................................81.4.2 不足.................................................................................................82 乡村振兴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92.1 核心概念界定............................................................................................92.1.1 乡村振兴战略................................................................................. 92.1.2 财政政策.........................................................................................92.2 理论依据..................................................................................................102.2.1 农村发展理论............................................................................... 102.2.2 公共财政理论............................................................................... 113 XX 县乡村振兴的财政政策现状分析................................................................133.1 XX 县乡村振兴财政政策的主要做法.....................................................133.1.1 支持农业发展财政政策............................................................... 173.1.2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财政政策........................... 183.1.3 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政策............................................... 193.1.4 支持农村综合改革财政政策....................................................... 203.1.5 支持扶贫开发财政政策............................................................... 203.2 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213.2.1 乡村振兴的成效........................................................................... 213.2.2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23
II3.3 XX 县乡村振兴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243.3.1 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243.3.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263.3.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 273.3.4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83.3.5 财政政策与需求不匹配............................................................... 284 XX 县乡村振兴的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304.1 加大乡村振兴财政投入力度.................................................................. 304.1.1 保障财政投入的稳健增长........................................................... 304.1.2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304.1.3 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 314.2 调整和优化乡村振兴的财政支出结构.................................................. 314.2.1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城乡结构................................................... 314.2.2 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324.2.3 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324.3 完善乡村振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 334.3.1 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力度............................................................... 334.3.2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 344.3.3 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建设目标................................................... 344.4 提升乡村振兴的财政政策绩效管理水平.............................................. 354.4.1 健全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 354.4.2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配置效率................................................... 354.4.3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364.5 健全乡村振兴的财政制度性供给决策体系.......................................... 364.5.1 实现供需两侧的协同效应........................................................... 364.5.2 提升财政制度性供给质量........................................................... 374.5.3 完善需求主体表达反馈机制....................................................... 375 结论与展望.........................................................................................................385.1 研究结论..................................................................................................385.2 研究展望..................................................................................................38参考文献.................................................................................................................40致 谢 词.................................................................................................................43
IIIContents1 Introduction.................................................................................................................1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Research significance......................................................................................21.2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21.2.1 Status of foreign studies..................................................................................21.2.2 Domestic research statu..................................................................................41.2.3 Literature review.............................................................................................51.3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61.3.1 Research content.............................................................................................61.3.2 Research methodology....................................................................................71.4 Innovation and difficulties in research...................................................................81.4.1 Innovation point..............................................................................................81.4.2 Insufficient ....................................................................................................82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Revitalizing Rural Fiscal Policy........................................92.1 Core concept definitions........................................................................................92.1.1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92.1.2 Fiscal policy....................................................................................................92.2 Theoretical basis.................................................................................................. 102.2.1 Rural development theory.............................................................................102.2.2 Public finance theory.................................................................................... 113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iscal Polic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XXCounty...........................................................................................................................133.1 Key practices of XX county"s policy of revitalizing rural finance.......................133.1.1 Fiscal policy in suppor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173.1.2 Financial policies to support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ecological development......................................................................................... 183.1.3 Support for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fiscal policy.......................................193.1.4 Support for integrated rural reform fiscal policy..........................................203.1.5 Financial policies support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203.2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213.2.1 Effectiven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21
IV3.2.2 Problem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233.3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fiscal policy revitalization in XX county..................243.3.1 The total amount of fin...
篇四: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CENTRAL ISSUE 热点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白崇昆,生于1974年,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及实施路辽宁省灯塔市财政服务中心 白崇昆摘要: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时代的重点问题。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乡村建设中积极应对三农问题,根据现实发展状态持续深入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空前进步,实现了乡村振兴,促进三农发展,从而为农村居民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对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及现实障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战略来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词: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策略分析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20-0039-0002党的相关会议指出要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 而财政属于乡村振兴的主要保障 , 应当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当前乡村振兴的战略及阻碍 , 从而从现实发展角度出发 , 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 ,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
就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来看 , 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因此要从多个角度采取有效策略 , 进一步实现财政支持乡村振兴 。一、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要想实现乡村振兴 , 就要凝聚多方力量 , 通过构建系统的管理体制来实现[1] 。财政能够连接政治与社会 , 反映出市场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 , 从而在生态经济等多个领域来分析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
因此财政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意义 ,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一)财政支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从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和工具性出发 ,目前这种手段主要包括税收补贴等多项收入 , 而财政能够通过财政支出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需求 , 也能够为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物质保障 , 从而体现出了财政资质的政策性 。
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 ,要进一步强化财政的作用 , 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 整合各项资金 , 完善乡村振兴财政管理制度 , 进而解决三农问题 , 优化资金及资源配置 。
我国相关乡村振兴管理战略指出要确保财政向农村的投入 , 通过建立完整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 尽全力将财政向三农倾斜 , 从而确保城乡的同步发展 , 也能够实现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同步开展 。(二)财政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制度保障由于财政涉及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 也涉及到财力保障制度及农村基础服务制度 , 这是乡村振兴的必然方向 , 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 。
财政应当及时划清政府与市场的分界线 , 通过运用市场与政府的两种发展机制来推动乡村振兴 , 同时也要积极创新现有的财政管理制度 , 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2] 。
应当及时构建科学完整的财务框架 , 完善当前的基本公共服务 , 切实提高农村基本发展水平 。另外也要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及社会利益的财政制度化 ,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
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 就应当积极推进现代化财政制度的改革 ,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制度的创新 , 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财产保障 。(三)财政支持是乡村振兴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是国家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柱 , 其政治性和功能性显而易见 , 因此在乡村振兴及治理过程中 , 要积极扩大财政的影响力 , 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
在乡村振兴治理过程中 , 其主要主体就是培育发展各项要素 , 而财政在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 我国本就处于社会经济转型阶段 , 而乡村振兴也面临着利益分化等多项挑战 , 所以需要通过财政来化解当前乡村振兴治理过程中的矛盾 , 实现利益的整合 。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 财政不仅能够为乡村投入资金 , 也能够起到价值引导及治理建设的重要作用 。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财政的价值 , 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 , 就应当积极推动各领域的体制改革 , 构建激励相容管理机制 , 化解改革过程中的经济利益纠纷 , 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格局 [3] 。二、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障碍分析(一)难以满足当前三农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始终保持正增长状态 , 但是针对目前的三农问题仍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
这是由于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 , 经济下行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带来的财政收入并不客观 , 而且由于收支矛盾导致未来财政支农难以得到保障 。
此外 ,由于三农需要的资金量巨大 , 单纯依靠财政支出难以满足当前三农的资金需求 。(二)财政资金缺乏科学的整合制度针对当前财政支出来看 , 支持乡村振兴的财政资金一般来源于多个管理部门 ,其中包括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等部门 , 存在资金较为分散的情况 。
在乡村振兴中 , 农业支出、扶贫支出以及乡村改革支出等多个项目难免出现重复的情况 , 而且支出的项目内容大致相同 。
由于当前财政支出资金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 各项制度的分割导致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难以形成制度合力 ,而且在投入财政支农资金时 , 很容易出现资金监管不到位或者资金被挪用的情况 ,从而导致财政支农资金去向不明[4] 。
另。
。. .。
。
40CENTRAL ISSUE 热
点 区域治理外 , 缺少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考评机制 , 使得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向及使用效率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政支持忽略了财政治理作用目前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更重视农业的发展 , 而且将农业的生产量及生产效率作为根本目标 ,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乡村的多元化发展 , 也没有针对乡村治理的结构完善相关的机制 。
向上代理型的结构导致乡村自我治理能力降低 , 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管理导致财政资源的公共性得不到保障 , 使得农村社会分化逐渐加剧 , 无论是何种制度在乡村内部都难以得到维持 。
因此 , 财政在加大对乡村的资金投入外 ,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财产治理作用 , 通过培育治理主体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乡村发展格局 , 从而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 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乡村振兴的制度成本 。三、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及策略(一)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 凸显政策的人文关怀首先在乡村振兴过程中 , 应当注重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 并不断完善乡村内部的基础设施[5] 。
地方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注重外观的建设 , 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 , 从而很难凸显乡村地区的特点 。
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更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 , 对居民的资金投入少之又少 , 即使资金投入总量较大 , 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振兴结果 。
所以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时 , 应当重视人类的需求 , 满足乡村居民的生存需要 , 并针对其实际生活不断完善基础的社会保障 , 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 推动乡村振兴 。而政府部门在投入硬件设施时 , 也应当尽量降低同类硬件设施的投入 , 进一步彰显出乡村的特点 , 而且基础设施要从人们的需求出发 , 确保为村民提供更加贴切的服务 。其次 , 实现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凸显人的地位 , 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来推动乡村振兴 。
可以通过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活动、促进科技人才下乡支教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
也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 , 既包括硬件设施的投入 , 也包括教师资源的投入 ,确保农村教师基本收入得到保障 , 也要为乡村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 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农村教学中 。(二)坚持各级政府的指导 , 彰显市场的价值及作用政府在乡村振兴中要积极凸显自身的作用 , 结合乡村振兴的各项内容 , 减少对乡村振兴的干扰 。
政府要利用自身的指导作用 ,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 , 为其制定相关规划 , 设置合理的评估制度 , 以此来提高乡村振兴的管理水平 , 也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 。
与此同时 ,要设置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 , 为资金的使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使得农村各项发展能够获得较多的公共资源 , 而政府也要消除市场失灵的情况 , 为农村生产提供良好服务 , 给予农民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 ,不断完善优惠政策 ,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也要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状态 , 完善现有的市场机制 , 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 , 进一步突出市场的价值及作用 。(三)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 强化振兴政策的制度供给首先 , 应当积极明确各级政府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相关制度 , 并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 不断增强基层政府的财政投入 , 提高基层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 ,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 , 通过责任划分等多项管理制度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 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
进一步强化财政的再分配职能 , 缩小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 , 不断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 为乡村贫穷地区提供基本保障 ,也要为贫困人口及弱势群体提供针对性地保护政策 。其次 , 要积极完善城乡教育发展的相关机制 , 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 ,着力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及质量 。
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 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 落实治病就医等多项医疗制度[6] 。
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 , 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 着力于提高农村基本保障水平 。最后 , 要积极完善农村创业体制、农村集体资产的转移 , 通过推行农垦体制改革来建立健全城乡的利益补偿机制 , 让农民能够共同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
结合当前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情况 , 积极推动城镇服务覆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 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获得同等的保障制度 ,同时也要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积极完善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挂钩政策 , 从而为农村人员提供最佳的保护机制 , 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 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落实 , 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总而言之 , 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完善的乡村财政管理制度能进一步落实相应的保障政策 , 让农村居民能够积极投入到社会生产中 , 有效解决农村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1] 王 冰 洋 . 财 政 支 持 乡 村 振兴 战 略 的 思 考 及 实 施 路 径 [J]. 商讯 ,2020(8):156+158.[2] 闫坤 , 鲍曙光 . 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及实施路径 [J]. 财经问题研究 ,2019(3):90-97.[3] 慕慧娟 , 崔巍平 . 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 实践、挑战及展望 [J]. 西南金融 ,2021(4):29-40.[4] 王 苏 玮 .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下 财政 支 农 成 效 考 察 [J]. 合 作 经 济 与 科技 ,2021(9):169-173.[5] 马井彪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乡村建设机制研究 [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1(2):62-64.[6] 赵 婷 婷 . 金 融 扶 贫 和 推 动乡 村 振 兴 策 略 研 究 [J]. 中 国 集 体 经济 ,2020(36):3-4.。
。. .。
。
篇五: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 体会文章- - 乡村文艺为乡风文明赋能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十九大报告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乡风文明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轫地之一,乡村承载着农耕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也是目前这些文化保存、传承比较完整的地方。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选择乡村中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将其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现代化建设的力量,助力乡风文明的提升,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时代课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逐渐走上了奔小康的致富路。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与渴望日益迫切。然而,当前农村的群众性
精神文化活动较少,文艺活动更是较为匮乏。农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农村现实之间还存在着相脱节和不协调问题,精神文化生活还较为单调、贫乏,不够丰富;而一些消极的、落后的、庸俗的文化则沉渣泛起、乘虚而入。如一些地方非法传教、迷信赌博之风盛行。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流动民间歌舞团、杂技团进入乡村表演恶俗节目,吸引眼球,谋取私利,破坏乡村风气。不少地方原本在“双节”期间活跃的中国传统社火文化也销声匿迹,本该在年节时最为热闹红火的乡村却显得冷冷清清、缺乏生机。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乡村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在中国乡村的重要文化形态,不仅是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也是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提倡乡风文明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乡村文艺的独特功能,对于提升乡风文明、深化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以乡村文艺助力乡风文明提升,笔者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乡村文艺积极、健康、向上发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艺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结合乡村历史与现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以文艺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发扬革命传统。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艺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引导、服务作用,用乡村文艺凝聚人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振奋精神,培育乡风新风尚。以乡村文艺为载体,把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传播先进文明理念、传递正确价值观念、传承优秀文化。通过活跃乡村文艺,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构筑群众的精神家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要把传统民间文艺与时代性文艺活动结合起来。乡村是民间文艺的沃土和源泉,乡村文艺是一种与人们生
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中国广袤的乡村,孕育了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传统民间文学艺术。源远流长的中国农耕文化和乡村非物质文化中,有不少乡村文艺形态,如戏曲、民间传说、说书艺术、杂技表演、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传承发展乡村民间文艺,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其焕发新的时代活力。此外,还要结合时代特点,积极倡导、组织开展符合当代审美的文艺活动,如广场舞、乡村文艺汇演、文艺春晚、农民文化艺术节等。还可以结合当地风貌民俗、地域特色文化,围绕乡村旅游开发、传统村落保护等,打造现代文创艺术。如用艺术墙绘扮靓美丽乡村,用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吸引八方游客。
要坚持“文艺下乡”与农民文艺主体创造生产相结合。活跃乡村文艺,要注重文艺“输血”。地方政府的文广旅游等部门要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层文联、作协、文化馆(站)、群艺馆等要广泛开展文艺志愿者下乡活动,基层戏曲剧团要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高校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文艺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
大扶贫干部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在帮助广大农民实现物质脱贫、经济脱贫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实现精神脱贫、文化脱贫。在尊重当地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多举办贴近群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活跃乡村文艺,要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注重调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让他们广泛参与,乐在其中;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乡村文艺活动中,自发地讴歌新时代发展变化,描绘新农村建设风貌,反映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要注重把握时间节点和完善文化设施。善于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和有利契机,将传统民俗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因势利导推动乡村文艺发展。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佳节为契机,积极开展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文艺活动;以乡村庙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少数民族节日等为契机,举办富有传统文化特色、弘扬民间艺术的文艺活动;以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为契机,举办富有时代感的文艺汇演活动等,让农民在精神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活跃乡村文艺的基础保障,文化设施的建设必须得到重视。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文艺活动设施,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大舞台、文化大院、文艺活动中心、文艺广播站、电影放映厅等,同时坚持“建、管、用”并重原则,为乡村文艺活动开展提供基础文化设施保障。
要注重培养乡村文艺人才。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发展乡村文艺,离不开乡村文艺人才。乡村文艺人才在组织策划乡村文艺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乡村文艺人才短缺情况严重,尤其是那些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传统项目,青黄不接、传承堪忧的窘境更为紧迫。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于要培育一批有热情、懂文化、爱农村的本土文艺人才队伍,变文化“输血”为文化“造血”,让乡村文艺发展摆脱对“文化下乡”的依赖性。活跃乡村文艺,要注重发掘、培养、选树一批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文艺能人、乡村文艺骨干、农民艺术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和艺术创造性,促进乡村文艺繁荣发展。要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组织乡村业余文艺队、开展经常性群众文艺活动等方
式,影响和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参与到乡村文艺活动中来,不断提升乡风文明。
活跃乡村文艺正当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也是乡村的根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活跃乡村文艺,可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提升乡风文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既是乡村现实的诉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召唤。
篇六: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村振兴中乡镇财政的作用发挥- 财政学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财政部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能部门,而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财政单元,位于对接乡村振兴工作的最前沿,他们的工作视野和职能发挥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发展成效。为此,文章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背景,分析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更好的发挥出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的作用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财政;作用;实践
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受财政体制不完善、财政负债建设、财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财政资金缺乏监督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乡镇财政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为此,文章立足
于现阶段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发展局限,就如何解决这种局限性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 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总目标,从资金投入、制度保障、服务支持、强化管理、优化体制等方面思考怎样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
二、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的职能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乡村振兴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乡镇财政是乡镇资金分配的主要职能部门,乡村振兴工作中所需要的资金都需要乡镇财政拨款支持。第二,服务乡村经济发展职能。乡镇财政负责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对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乡镇财政向上联系各级财政,向下直接面对老百姓,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三,兑现各项建设资金和惠农补助资金。乡镇财政负责监督乡村各项建设资金和惠农资金的兑现和使用,能够有效提升 新农村建设资金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使用成效。
三、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对策
(一)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制度 1、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的制度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将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保障力量,公共财政更是需要为三农事业的发展予以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积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构,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多方力量积极参与、互相扶持帮助的局面。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薄
弱领域和重点领域,政府部门要实施税费减免政策。2、创新乡村振兴的资金筹集机制第一,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有关部门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分阶段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投入比例,并将农业发展所得资金通过支出预算用来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帮助农民脱贫。第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管理。在农村金融领域要充分发挥出国家融资担保的作用,为三农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第三,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不断拓展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3、打造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机制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推进各项涉农资金的整合应用,特别是要强化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的统筹管理。对于现有的农业发展资金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盘活处理,并对资金的实际使用进行定位跟踪,提升资金综合利用率。
(二)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1、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涵盖所有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同时在预算编制工作中需要明确绩效管理目标,从事前和执行操作全过程进行绩效监督控制。对于重点涉农资金项目要开展绩效评估,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作为预算安排和资金统筹应用的重要依据。2、强化对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监管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乡镇财政决不能沦为简单的资金拨付工具,要对上级投入资金的监管、镇级配套资金的落实、振兴项目的遴选立项、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审
计进行全方位参与和监督管理,并打造资金动态化监管机制,实现对资金的精细化管理,从而确保每一笔扶持资金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3、强化财政涉农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为了能够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的应用成效,需要强化对财政涉农资金内部工作的监督管理,打造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并应用信息化手段对涉农资金管理人员进行监控,从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形成层级互相监督、互相督促的工作局面。
(三)组织规划好各个参与主体在职责上的区别乡镇财政在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分好各个参与主体的关系问题。其中,乡村党支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核心力量,在组织建设、文化建设、 建设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参与到乡村资源利用决策方案的制定中,对重大乡村发展 有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工作职责包含搬迁安置、土地流转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等。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平台负责招商引资、投资运营管理,在发展乡村产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是积极学习,努力创新创业,参加村集体和社区各种文化团体活动,合理流转土地。
(四)强化对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第一,强化对乡镇财政干部的管理。
乡镇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强化对财政工作的重视,结合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部署情况来优化财政工作,提升财政资金在扶持农村发展建设方面的综合利用率。第二,强化财政所建设,合理优化内部人员结构,形成财政所内部所有职工定期轮岗机制。第三,强化对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方式来加快打造一个高素质的财政干 伍,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部署要求来持续性的优化和调整培训内容,从而确保培养出的乡镇财政人员更好的适应乡镇财政工作需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财政是一个社会性和惠民性很强的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深入推进三农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需要乡镇财政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作用,立足于乡镇财政管理难点,积极制定出有针对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升乡镇资金利用率,为乡村振兴深入、可持续发展助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雷小红.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8,No.432(06):32.
[2]李松林.浅析乡镇政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职能转变[J].今日财富,2018(22):22-23.
[3]袁兆峰.如何发挥财政作用推动乡村振兴[J].财富生活,2019(12).
篇七: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2年第3期财政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研究□ □ 李存英 马源禾摘要:财政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履行财政职能的要求,分析研究财政在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于促进财政支农工作顺利开展,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财政 乡村振兴 政策研究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也是履行财政职能的要求,分析研究财政在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于促进财政支农工作顺利开展,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一、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问题(一)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涉农支出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趋缓相对影响涉农支出规模。自2018 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下降,公共财政收入增长步入中低速,直接影响了涉农支出。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点多面广,面临支出的多重压力。污染防治、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离不开大量的公共财政投入。尽管如此,“十三五”期间,我国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据统计,2020年中央财政用于扶贫的专项资金安排达到1461亿元,2016 年至 2020 年每年新增 200 亿元,平均年增长 26%。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1561亿元,增加100 亿元,重点用于乡村振兴底子差、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虽然我国涉农资金投入连续多年增长,但是面对资源禀赋和财力约束,财政支出不得不有取有舍。(二)
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不到位,使用效率不高从支出项目看,林业支出、农业支出、扶贫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村综合改革支出等支出存在许多内涵相近、重复交叉的支出项目,缺乏同类或者相似项目的统一谋划和统筹协调。从管理体制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分散,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导致资金难以形成强大合力。从监管机制看,资金配套流转使用问效监管不理想,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甚至发生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
财政资金补贴结构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农业,如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大收益的低污染、高附加值农产品或附加产品,但农业补贴的投资方向主要是传统农业,而对于绿色环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高科技型农业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农业补贴工作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层层审批,存在重复审批、低效审批现象,工作人员服务观念淡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四)
政策性保险制度不够健全,风险保障不高灵活运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手段,把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和完善政府救助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财政绩效水平,化解和分散各种风险挑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提高。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明显不足,保障程度偏低,现有保障水平远不能满足其42
问题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2年第3期风险保障需求。部分承保机构业务不规范,在承保方面,存在客户身份识别不严、查验保险标的不细致等问题,在理赔方面,存在理赔现场勘查程序不规范、无害化处理流程不完整等问题。在经办机构财务管理上,存在防灾防疫费计提随意性较强、计提比例较高、费用使用不规范、变相支付代理手续费等问题。(五)
财政资金带动作用不明显,撬动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农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呈现出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发展需要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入。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以及担保物和抵押物的缺乏,阻碍了社会资本的投入。现行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刺激了一部分涉农贷款,但是由于涉农贷款的低利率、零担保和高风险,许多商业性金融机构仍然在观望,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能力不足。二、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一)
建立多措并举的财力保障新机制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把资金投入保障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振兴发展投资政策机制,以政策和机制为支撑,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吸引到乡村振兴发展建设发展上来,进一步优化城乡要素结构配置,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投资体制机制。以科学合理的财政投资手段为抓手,带动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三农”投资比例的政策措施。通过资金整合、专项债券、发展基金等方式,增加涉农资金来源,确保“三农”投入规模适度增长。同时要聚焦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粮食安全保障等重要领域,通过发挥重点项目资金投入的综合效益,实现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二)
施行协调共治的资金监管新格局一是加强支农资金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方便可行,预算执行要严肃认真、跟踪问效。二是制定乡村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等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筹集、使用过程等管理。三是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对资金进行事前有评估、事中有监督、事后有问效的全程管理,强化责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资金考核评价体系,把绩效评价作为资金管理使用的重要手段,推广第三方机构人员参与评价。五是加强支农资金内控建设,把内控、监管、绩效三者有效结合,实现事权与责权统一协调。六是以建立资金使用监管机制为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和村委会等多方的积极作用。(三)
完善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新机制我 国 的农业 补 贴政策始 于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今具有 60多年的历史,财政补贴政策在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财政农业补贴力度较小、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效率不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支出,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及时、准确、足额地发放各项补贴资金,有效保护和有力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项目。要进一步优化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具体支持政策,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各级重点帮扶县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大型种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种业产业加快发展。(四)
制定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险新制度一是创新农业险种,扩大农业生产覆盖率。加快推出更多接地气的农业保险产品,解除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比如推出目标价格险和收入险,满足我国农民多层次、差异化的投保需求。二是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逐步建立“订单农业 + 保险 + 期货 (权)
”操作模式,充分利用金融手段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禁骗取、截留、挪用、侵占保费补贴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五)
支持创建乡村振兴投融资新机制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引导撬动社会各类资本投向农村。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43
问题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2年第3期用和放大效应,运用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现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的“三农”服务机构。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充足、优质、安全的金融服务,合理增加贷款规模、指导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现乡村振兴。三是在财政撬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对促进银农合作的金融产品设计要加强指导,沟通协调运行流程,监督评价运行效果,融资对象、额度、利率等要按照市场和政策执行,确保切实减轻农户信贷成本和融资风险。(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财税新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二是大力支持脱贫县乡村振兴。为巩固脱贫成果,对已经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中,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乡村作为重点继续进行帮扶,从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三是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持续促进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指导为桥梁、以“三农”产业为主体的消费帮扶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研究制定企事业单位消费帮扶的资金列支渠道和税收减免政策,以及个人消费扶贫的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重要的财税政策支撑。(作者单位:河北省财政厅)责任编辑:宗宇翔工作交流2021 年以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河北省磁县财政局以县委“万名干部回家乡”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为载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发动在职干部回到原籍所在村,围绕乡村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规范化,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六化一强”攻坚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共建活动。举办专题恳谈。全局 100 多名干部集中 3 天时间回到原籍所在村,配合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召开“谈谋划促振兴”专题恳谈会,宣讲中央、省市县促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梳理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项目;与村干部面对面交流本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帮助乡村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截至目前,召开恳谈会46次,累计2600人次参与恳谈交流,村村建立惠民生促乡村振兴工作台账,排查梳理问题难点 131 条,谋划定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35个,提出意见建议87条,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夯实基础。包联经济项目。建立“211”工作机制,即每周至少回村两次以上、至少参与一个发展项目、至少领办一项致富项目,并把机制成效与干部考核挂钩,形成干部带头、村级配合、群众参与的开展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回乡干部共为家乡帮扶领办致富项目100余个。办好民生实事。要求每名回乡干部围绕群众关心的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基础设施、村庄环境整治、就业、上学、务工等民生方面问题至少帮办一项民生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全局干部回乡共参与街道整修、文化广场、路灯照明和环境整治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60多个、植树造林2000余株,帮助村庄硬化道30余万平方米,安装路灯 120 盏,争取各类帮扶金 380 余万元,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成功回乡就业。解决资金难题。充分发挥财政干部自身优势,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的方式,将更多财政资金注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村级集体收入。同时,发挥财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做好与各级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引导项目申报部门做深做实做细各项前期工作,充分准备,精准争取,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申报的成功率。目前,已争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750 万元,用于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15个。(作者单位:河北省磁县财政局)责任编辑:欣文河北磁县:财政干部返乡驻村助力乡村振兴□ □ 陈玉障 张俊燕44
篇八: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工作 体会文章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20 年 12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旗定向、领航掌舵。这是一篇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一、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亿万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
2 变革,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 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2%,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 9 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2021 年,粮食产量达到 13657 亿斤,创历史新高;同比增产 267 亿斤,连续 7 年稳定在1.3 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 483 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用占世界 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近 20%人口的吃饭问题,成就举世瞩目。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 14 亿多人的饭碗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 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
3 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接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确定 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给予倾斜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形成了一批成熟定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成果。承包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上了长效“定心丸”。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带动广大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农村“三块地”改革纵深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实现较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2021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8931 元,实际增长 9.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2.5: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重大进展。
4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蓬勃发展。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如期完成,农村脏乱差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村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不断发展。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推进,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二、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对全面推进乡
5 村振兴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的科学把握,需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准确理解和认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三农”问题始终是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带领亿万农民实现了翻身解放、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不能落下农业农村,这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关系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这么多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个奇迹”,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
6 是“三农”稳定发展。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更加需要稳住农业这一块、稳住农村这一头,赢得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和回旋余地。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越来越得以彰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挖掘农村内需潜力、畅通城乡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方位的振兴,从农村贫困地区到全部农村地区,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全体农民,从“两不愁三保障”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可以说对象更广、范围更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是一场持久战。虽然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但也有阶段性目标,中央明确在 3个五年规划期内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6 个五年规划期内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推进。
7
三、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当前,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开的阶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紧紧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大食物观,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基础上,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耕地重点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数量上,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中央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
8 质量上,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用途上,严格落实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特别是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科技上,重点是突破关键瓶颈,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
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要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抓粮责任,分解下达年度粮食生产目标,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扩种大豆和油料取得可考核的成效。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行党政同责,推动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经营促增效,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虽然实现了脱贫,但发展基础总体上
9 还比较脆弱。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扶上马送一程,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对于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等重点群体,关键是做好监测帮扶,守住防止返贫的第一道关口。在监测对象上要动态精准,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监测,确保应纳尽纳。在帮扶介入上要抓早抓小,对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病因疫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将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操作程序上要便捷高效,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要给予倾斜支持,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集中力量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持续加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融入等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改变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根本出路还是在发展,要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精准选好主导产业,发挥好驻村干部重要作用,加快全产业链开发,
10 促进脱贫产业提挡升级、提质增效。就业是脱贫人口增收的大头,要通过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保持稳定。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在食物供给、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应充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同时,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推动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严格
11 规范村庄撤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到实处,加大“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应用力度。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治理力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健全乡村振兴推进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强化乡村振兴责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12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当务之急是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细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推动建立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发挥好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组织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借鉴脱贫攻坚经验,从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方面,推动健全一揽子乡村振兴的推进机制。
理顺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新时代抓“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阶段两者的内涵、外延基本是一致的,不能机械分开,搞成“两张皮”。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农村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在...
篇九: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思考及路径摘要: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可以显示出乡村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能够有效地应对三农问题,能够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 现代化强化,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如今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深入,不过全新的时代背景中,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变成了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促进了三农的振兴,能够给三农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财政对策;乡村振兴;资金管理
十九大提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属于我国重要的战略,财政属于国家治理的主要保障,通过在农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职能,都需要给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保障。不过在进行乡村振兴的时候,还是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如此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
一、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生长速度难以满足三农的发展需求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中,经济持续进步,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其中比较容易产生政策性减收的情况,在之后财政收入很难得到保障,因为存在收支的矛盾,因此在未来财政支出难以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
(二)财政注重资金投入,忽视了财 理作用的发挥当前财政对支农资金投入侧重农业,以提高相关产量和注重生产效率为基本目标,而忽视乡村多元化和全面发展,忽视了乡村治理结构的培育和构建。“向上代理型”治理结构使乡村自我治理功能受到极大削弱,乡村治理主体和机制缺失,导致财政下乡资源或项目的公共性极大地丧失,财政政策资源被基层精英所把控,从而造成“精英俘获”,进而使农村社会分化加剧,普惠性的制度变迁难以在乡村社会内部发育维持。
(三)财政资金缺乏整合,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从项目看,农业支出、林业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扶贫支出和农村综合改革支出等支出中,项目多有交叉重复,支出项目内容相似。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条块分割严重导致支农资金难以形成制度合力。同时,财政支农资金监督乏力,资金配套不到位、专项资金被挪用和被挤占等现象时有发生。缺少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考评机制,资金使用效率难以保障。
二、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合理方法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财政需要持续增加投入的力度,而且需要持续改善支出结构,高度重视人文关怀,显示出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和价值,如此能够更好地使用财政资金,设置多样化的投入制度,持续增强对于涉农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可以发挥更加显著的效益。财政投入借助增量来进行提效,给乡村振兴提供了较大的保障,如此农业农村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文关怀 1.高度重视人们的需求现阶段乡村振兴的主要投入就是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地方政府比较重视那些外观建设,不够重视人们存在的各种需求,而且很难显示出这个地区的特点。由于过度重视硬件的投入,因此对于人们的投入较少,虽然资金投入总量较多,不过很难显示出一个良好的效果。所以乡村振兴的投入,需要高度重视对于人的重视,最开始需要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针对人们的基础社会保障,政府部门需要仔细地进行落实。接着就是乡村振兴的硬件投入,在进行硬件投入的时候,需要减少相似的建设,乡村建设需要显示出自身的特点。最后就是基础设施,需要更加重视人们的需求,把农民的需求放到首位,确保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务。2.增强“人”的能力对于乡村振兴来说,需要高度重视“人”的位置,其中可以选择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来落实乡村振兴。为了能够提升人们的素质,就需要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力度,重视对于农民职业的培训力度,促进科技人才下乡支教。增加农村的教育支出,不仅需要包括各种硬件投入,而且需要重视对于教师的投入,确保农村任教的教师能够有一个较高的收入,通过和城市的教师进行比较能够看出,可以具备更多的机会,在这个时期需要给乡村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教师来进行任教,如此可以显著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解除传统阶层固化存在的限制。不仅如此,需要
增加对于农民的培训力度,其中可以选择借助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等来进行培训,而且要增加农业培训机构的数量,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确保农民可以掌握更多的技能,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作和农作。最后就是促进科技人才下乡,政府部门积极进行落实,设置合理的政策,给这些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如此也能够给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3.提升农民的职业吸引力如今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其中乡村振兴需要提升农民这种职业的吸引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场所。农村要想获得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就需要确保农民这个职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如今要把脱贫攻坚以及农民增收为基础,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提升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地位,确保农民可以变成一个比较体面的职业,可以被人们接受。
(二)坚持政府指导,显示出市场的作用和价值 1.显示出政府的作用和价值如今需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政府的作用,而且需要合理地界定政府作用的边界,政府不可以忽视存在的各种内容,而且不可以过度的进行干预各种竞争。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进行指导以及管理,其中可以选择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设置合理的监督评估制度,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接着就是需要设置公共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制度,确保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农业农村可以获得更多的公共资
源。政府的重点内容就是消除市场失灵的情况,给农村提供可靠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给农民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不仅如此,也可以选择增加优惠政策的数量,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2.显示出市场的价值和作用如今 市场制度变得越来越健全,不仅需要显示出政府的作用,乡村振兴需要高度重视市场的规律,确保可以显示出市场的作用和价值,其中产业兴旺主要就是市场来进行落实,防止政府直接参与相关的产业项目,影响到市场的秩序,给竞争造成一定的干预。确保可以持续地设置成市场化来促进乡村振兴,使其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三、结语
如今需要设置完善的乡村财政制度,全面落实各级组织的保障政策,需要提升村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社会组织的自主性以及 性,借助财政奖补等方法,积极地鼓励村民来参加农村的公共事业,确保可以显示出公众的需求。如今农村公共事业持续深入,需要提升公共责任意识的参与程度,给乡村协商 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最后就是需要增强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改进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涉农资金可以得
到更加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希凤.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J].青海金融,2019(9):4-9.
[2]肖卫东.美国日本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基本经验与有益启示[J].理论学刊,2019(5):55-63.
[3]夏明珠.推动乡村振兴的财政政策研究:以合肥市的实践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9,31(5):65-70.
[4]吴奇修.贯彻
“三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忠诚履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J].当代农村财经,2018(6):2-11.
[5]张佳丽.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8.
[6]付菊香.美丽乡村建设运用 PPP 模式的可行性与保障机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7]宋洋.欧盟农村发展支持政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8.
作者:王冰洋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财政局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体会文章-以财政政策为抓手支持乡村振兴 振兴 乡村 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