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13篇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1
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
1.强化政策理论宣传普及。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邪教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
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发挥好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组建成立组织灵活、便捷高效、精准精致、常态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辐射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巾帼助力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带动妇女参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家风、民风、社风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
1.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支持各村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着力提升展陈水平,培育非遗旅游线路。促进手工地毯、手工制醋等传统工艺项目提高传承技艺,实现生产性转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四月八”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永昌曲子、金川小戏等曲艺类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体验活动。
3.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融合。推进“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文物”“互联网+非遗”等工作,创作、征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微视频、H5、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发挥属地网络传播矩阵联动作用,在新闻网站、客户端、政务微博、抖音平台开设特色品牌专题专栏、话题,集纳推送权威新闻稿件和网络文化精品。积极与新华网交流联系,遴选高质量的作品,通过新华网客户端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组织举办“金博快车”等特色展示进农村活动,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深入实施“塑形”行动
1.织密乡村文化服务网络。谋划实施舞台修缮、活动室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提升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坚持为农村配备乐器、服装、音响等设施设备,增加“农家书屋”儿童课外读物,补齐农村服务设备短板。培育发展乡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训练点、乡村健身站点、农村晨晚练点,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推广“文化×”“百草园”APP使用,让乡村群众能够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强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广播电视节目收视质量。
2.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产品。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送文艺、戏曲、电影、春联、书画以及绘制新农村文化墙等文化惠民、文艺润心活动。支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乡村“村晚”“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体育特色村”创建,推动体育协会向乡村延伸,开展体育服务“下基层·送健康”活动,促进体育“进乡镇、进村落、进庭院”。全面推进“书香×”建设,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队伍,深入农村开展阅读辅导。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组织青年、妇女、学生、文化体育人才等,深入农村开展心理关爱、辅导培训、体育健身等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素养。
3.加强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乡村振兴记录”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和媒体,深入农村用笔触和镜头讲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家教家风、长城长征等主要主题,评审扶持一批宣传文化精品创作项目,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将“梨花诗会”“芍药散文节”办到田间地头,多形式、全方位展示近年来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突出成果,带动吸引农村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创作。在“金星奖”评奖中,侧重扶持县级及以下艺术团体创作演出本地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4.壮大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带动示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宿、采摘、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以南坝“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增效为代表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以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和骊靬古城、御山峡圣容寺、云庄寺、车辘沟石林、×花田小镇、文昌园、大漠营盘等景区景点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火星1号基地为依托,打造×镇×野狐湾乡村旅游服务基地。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生态观光、户外徒步、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举办ד四月八”民俗文化节、“火星生活周”、ד吃头节”等品牌节事活动,通过活动引爆人次,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拉动市场消费,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细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推进各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双月调度、月报进度”办法,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完善保障机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健全乡村文化场馆、设施的管理、更新及维修等工作机制,确保场馆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具体的扶持和奖补政策,对工作推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单位和形成的品牌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扶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搭建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新创造、新实践、新成效,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2
陕西省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56个贫困县(区)都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完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大的飞跃是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活跃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办法。在陕西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看,截至2019年底,全省118个市、县(市、区)共有2025处革命遗址,可准确证明属于原来的遗址,有保护利用条件的革命遗址有1959处,其中相当部分分分布在许多乡村。从精神制度层面来看,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事迹、优秀的传统、优秀的作风等遍布三秦大地,鼓励我们不断前进。保护、活化和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实践五个坚实,提高乡村经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加强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文化。通过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传承的力富乡村文化。第一,以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等形式对遗产从党史、文物、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大重要事件发生地、人物事迹、制度传承等整理和调查。第二,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研究保护政策,特别是对重要、濒临破坏、失传的遗迹、证人、纪念物等加快修复、制作文件、加强保护,为乡村文化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同时发生事件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库,构建现代科技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大体系。第四,发挥乡村文化事业单位和人才作用,结合乡风家风建设、乡村史修订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流传在乡村的红歌、故事等,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2018年文旅融合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延安精神为核心,打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带绿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例如,红军跨境遗址群,地理跨度几乎涉及全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已经建立了一些红军过境纪念馆,开展了人气小路、战时场景模拟团建等文化旅游形式的活动,开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原型。第一,尽快制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以十四五规划制定为契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六大融合等发展途径.第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注入模式,引进有感情、负责的旅游企业,以整体、大项目、大产业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围绕研究、采摘、颐养、度假、出版等多个领域,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创造新的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
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实践证明,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党员干部、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训练是可行有效的。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表现革命精神,讲述新时代消除贫困的故事。第一,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地区整体规划,提炼精神内涵,引进高层次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以专题讲授、现场教育、情景剧等多种方式,使参加者融入其中,使红色教育进入大脑、入心,表现出高度的参加性和深刻的理论性,表现出特色的训练效果。第二,扩展到红色出版、红色艺能、红色电影等多个相关产业部门,还可以与月光经济等结合开展夜间红色文化活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和人才,以红色文化遗产为依托,建立红色教育体系,吸引与之相关的各类人才,包括管理型、技能型、学术型等核心人才,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其为主,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多角度、多层次发展。
加强红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环境质量。环境提高是乡村管理的重要方面,以红色文化遗产辅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高乡村居住性和整体风貌。第一,对于具有红色遗产体积大、意义重大等特点的乡村,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建设红色文化特色城镇,照金红色旅游城镇是我们探索的成功案例。第二,对于红色遗产相对分散或不能单独构成系统的乡村和地区,紧紧围绕纪念馆、展览馆建设,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建设辅助基础设施,包括绿道、自营营地等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落地建设,加强乡村特色风貌引导,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科学规划,推动陕西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3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
1.强化政策理论宣传普及。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邪教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
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发挥好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组建成立组织灵活、便捷高效、精准精致、常态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辐射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巾帼助力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带动妇女参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家风、民风、社风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
1.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支持各村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着力提升展陈水平,培育非遗旅游线路。促进手工地毯、手工制醋等传统工艺项目提高传承技艺,实现生产性转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四月八”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永昌曲子、金川小戏等曲艺类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体验活动。
3.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融合。推进“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文物”“互联网+非遗”等工作,创作、征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微视频、H5、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发挥属地网络传播矩阵联动作用,在新闻网站、客户端、政务微博、抖音平台开设特色品牌专题专栏、话题,集纳推送权威新闻稿件和网络文化精品。积极与新华网交流联系,遴选高质量的作品,通过新华网客户端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组织举办“金博快车”等特色展示进农村活动,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深入实施“塑形”行动
1.织密乡村文化服务网络。谋划实施舞台修缮、活动室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提升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坚持为农村配备乐器、服装、音响等设施设备,增加“农家书屋”儿童课外读物,补齐农村服务设备短板。培育发展乡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训练点、乡村健身站点、农村晨晚练点,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推广“文化×”“百草园”APP使用,让乡村群众能够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强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广播电视节目收视质量。
2.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产品。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送文艺、戏曲、电影、春联、书画以及绘制新农村文化墙等文化惠民、文艺润心活动。支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乡村“村晚”“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体育特色村”创建,推动体育协会向乡村延伸,开展体育服务“下基层·送健康”活动,促进体育“进乡镇、进村落、进庭院”。全面推进“书香×”建设,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队伍,深入农村开展阅读辅导。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组织青年、妇女、学生、文化体育人才等,深入农村开展心理关爱、辅导培训、体育健身等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素养。
3.加强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乡村振兴记录”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和媒体,深入农村用笔触和镜头讲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家教家风、长城长征等主要主题,评审扶持一批宣传文化精品创作项目,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将“梨花诗会”“芍药散文节”办到田间地头,多形式、全方位展示近年来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突出成果,带动吸引农村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创作。在“金星奖”评奖中,侧重扶持县级及以下艺术团体创作演出本地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4.壮大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带动示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宿、采摘、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以南坝“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增效为代表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以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和骊靬古城、御山峡圣容寺、云庄寺、车辘沟石林、×花田小镇、文昌园、大漠营盘等景区景点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火星1号基地为依托,打造×镇×野狐湾乡村旅游服务基地。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生态观光、户外徒步、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举办ד四月八”民俗文化节、“火星生活周”、ד吃头节”等品牌节事活动,通过活动引爆人次,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拉动市场消费,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细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推进各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双月调度、月报进度”办法,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完善保障机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健全乡村文化场馆、设施的管理、更新及维修等工作机制,确保场馆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具体的扶持和奖补政策,对工作推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单位和形成的品牌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扶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搭建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新创造、新实践、新成效,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4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来为大家讲一堂党课,主题是:迎接考验,抢抓机遇,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组织担当。
一、读懂政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考试卷”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鲜明态度,也表明了党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准确概括,同时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的问题导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二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三是农村基础实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五是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就当前全乡工作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以及重点项目推进等息息相关,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仗,顺利实现区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确保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淘宝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二、建强支部,夯实服务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当前,村“两委”换届正在稳步推进,面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党支部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施。
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表率作用。农村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就是服务群众,要把上级规定的一些好政策、好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脚踏实地帮助困难群众增强造血功能,为乡村发展出力又出功。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出发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以责任使命为主题,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更加凸显农村党支部引领地方发展的主导地位;以公开、公正、公平的民主方式,用为民服务来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支持,成为村民群众的当家人。
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不仅要让群众实现物质富裕,还要达到精神富有。为此,农村党支部应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选“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升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主观意识。再则,还应重视日常矛盾的排查与化解,支部牵头,鼓励党员干部“家访”,排查处理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村居。
再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在产业发展上要“指挥”得当、不偏不倚,努力使产业发挥最大效益。在人才建设上要积极培育后备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留下来、稳定住,为乡村发展凝聚前行动力。在村级综合治理上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村党支部为中心、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各类群团组织优势,进一步推动形成“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担当作为,吹响投身乡村振兴的“先锋号”
乡村要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带头和奉献,离不开党员干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好干部的价值追求、行动方向。基层党员干部往往是政策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肩上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唯有始终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威信才能真正树起来,党的战略部署才能顺利推进。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知进知止的人。党员干部应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知进知止。在勇于处理他人不想做的棘手事、敢于担当负责的同时,绷紧纪律这根弦,坚守底线;在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存在冲突时,能够果断舍弃个人利益,不计名利得失、甘于奉献牺牲。
新担当新作为,更要争做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就像大树的树根,深入群众中,扮演着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桥梁的角色,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吃准,并宣传到每一个角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深入群众,自觉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的楷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起示范表率作用。
同志们,乡村振兴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党和政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
谢谢大家!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5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XX区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不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建成区级“两馆”。争取并投入2000万元对X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进行改造装修、购置设施设备,公开招聘文化系统辅助人员24名。同时,按照图书馆总分馆制要求,在市局、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X镇、X乡等4家乡镇图书分馆,在X社区、X社区等5家社区设立图书服务点,配备借还阅览设备,开通网络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实现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之间“馆际互借、通借通还”。二是公共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大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X镇、X乡等7个文化站独立建站、功能齐全,免费向群众开放;X镇文化站正在建设中。支持帮助X镇文化站就近与社区文化阵地共建共享。全区106个村(社区)已有98个按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九个一”建设要求进行功能和服务的改造,其余8个村(社区)因高铁建设拆迁等原因正在新建。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自筹资金的形式向基层配发电脑、桌椅,建成标准化乡镇、村(社区)电子阅览室60个。全区巩固完善农村数字卫星农书屋104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室12个。每年为乡镇、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发价值10万元的图书、光盘。三是完善信息资源设施设备。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共享工程覆盖范围,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WiFi网络服务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小区网络入户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逐年提升。投入48万元为900户远郊住户办理了“户户通”,并协调市广电网络公司做好辖区广播电视普及维护,群众在家上网、看电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4期200人的文化专兼职人员或文艺爱好者技能培训班,并选派1—2名文化管理人才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提升整体队伍素质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育发展378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其中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拥有剪纸、刺绣、唱歌、跳舞、编创等技能的文艺人才50多人。组建完善包含1339名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艺人才后备库。基本健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员稳定、一专多能、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二)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42小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文艺技能培训。年均举办“X”广场演出20场;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60场;指导基层组织文艺演出、比赛、全民阅读等活动300多场。每年联合X京剧院、市文化艺术团及X星级民间文艺团队在村(社区)、中小学校或慈善机构开展文化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多场。联系市辖电影公司到我区放映电影年均1000多场。全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1场电影、全年观看3场以上文艺或戏剧演出的目标。二是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连续3年持续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1300余人。累计发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其中五星级团队3支、四星级团队6支、三星级8支。每年开展文化宣传、文艺培训、作品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多次。文化志愿者典型带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氛围日渐浓厚。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乡土专家、草根明星,培养草根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编创指导活动,不断生产贴近X区情、群众生活的作品。发展9支拥有固定活动场所、成员稳定、具备创作和演出能力的注册法人文艺团队,并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给予扶持。整合区级部门资源策划实施“文明相伴X”文艺作品创作“八大赛事”,形成了《X》《X》等原创歌曲、书画、舞蹈、曲艺、摄影、微电影等作品1200多个。四是推进文化旅游互融共促。结合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美术、技艺、医药和民风民俗等搭建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挖掘推出刺绣、烫刻、剪纸、串珠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年均举办“桃花节”“旅游嘉年华”“葡萄节”等旅游节会活动8场,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产品叫座,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公共文化方面。一是硬件设施重“建”不重“管”。一些乡镇的村级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甚至废弃的现象,书屋内图书种类不齐、更新缓慢,体育器材损坏后无人维修;二是服务供给“曲高和寡”。以“送文化下乡”为例,乡村电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部分文艺演出、讲座的内容不对群众“口味”,且缺乏受村民欢迎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的文艺作品;三是传统文化明显衰落。传统节庆和风俗在我区农村的氛围与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不少区域性非遗项目得不到及时挖掘与整理,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二)在保障投入方面。一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二是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等各级财政投入,我区多数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空白;三是人才支撑保障不够。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中心文化专干队伍存在兼职借用情况,工作力量不足、精力不够。农村严重的“空心化”,让乡村缺少文化活动创作者和参与者。
(三)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一是农旅融合发展不足。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还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现有政策散见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在区级层面还是分行业规划、分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很难做到“结合”。二是特色农产品与文化元素结合不够。文化元素对乡村各产业渗透、对企业的支撑都不足。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水平都很初级,乡村旅游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发展业态单一,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三、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各级单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将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乡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每年为农村地区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计划专项经费。同时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是加强经费整合管理。整合乡镇的文化、卫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运行管理思路。一是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整合添置基层宣传文化、科学教育等基础设施,着力抓好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家风家训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二是增强“文化下乡”精准度。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类似“你选书,我买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非遗传承项目扶持等活动,征求满足乡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下乡精准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稳定的基层专干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有空编及时招录,将兼职人员尽量调整为专职,探索临聘民间文艺人才模式,充实基层文化站专技力量。并将文化专干培训纳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二是建强本地农民文化团体。通过活动开展,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村小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个村有1名志愿者、1个文化中心户、1支民间文艺团队。在此基础上,每个乡镇应培育1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业余文体团队,拥有1个具备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文化品牌。三是做好本土优秀人才挖掘。开展利通区文艺人才的摸底、联系工作,建立“人才信息库”。用足用活各级文艺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尤其注重发现年纪轻、高素质、有能力的文艺创作人才。激发本土人才资源活力,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四)注重文化产业融合。一是加强文化创意结合。深挖某些乡镇、村办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地理标志产品”赋予深厚文化内涵,让产自该地的农产品、工艺品变得“背后有故事”。在产品设计、制作包装过程中植入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创新,形成较高的商业附加值;二是讲好乡村旅游故事。用乡村文化创意为农业和旅游业赋能,打造乡村文化乐园。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设有温度的美丽乡村,书写记得住的动人乡愁,提升我区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三是做好社会资本参与准备。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社会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借助社会力量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库,扩大我区乡村文化项目的知名度,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集聚区。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6
陕西省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56个贫困县(区)都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完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大的飞跃是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活跃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办法。在陕西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看,截至2019年底,全省118个市、县(市、区)共有2025处革命遗址,可准确证明属于原来的遗址,有保护利用条件的革命遗址有1959处,其中相当部分分分布在许多乡村。从精神制度层面来看,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事迹、优秀的传统、优秀的作风等遍布三秦大地,鼓励我们不断前进。保护、活化和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实践五个坚实,提高乡村经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加强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文化。通过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传承的力富乡村文化。第一,以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等形式对遗产从党史、文物、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大重要事件发生地、人物事迹、制度传承等整理和调查。第二,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研究保护政策,特别是对重要、濒临破坏、失传的遗迹、证人、纪念物等加快修复、制作文件、加强保护,为乡村文化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同时发生事件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库,构建现代科技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大体系。第四,发挥乡村文化事业单位和人才作用,结合乡风家风建设、乡村史修订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流传在乡村的红歌、故事等,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2018年文旅融合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延安精神为核心,打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带绿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例如,红军跨境遗址群,地理跨度几乎涉及全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已经建立了一些红军过境纪念馆,开展了人气小路、战时场景模拟团建等文化旅游形式的活动,开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原型。第一,尽快制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以十四五规划制定为契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六大融合等发展途径.第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注入模式,引进有感情、负责的旅游企业,以整体、大项目、大产业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围绕研究、采摘、颐养、度假、出版等多个领域,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创造新的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
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实践证明,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党员干部、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训练是可行有效的。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表现革命精神,讲述新时代消除贫困的故事。第一,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地区整体规划,提炼精神内涵,引进高层次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以专题讲授、现场教育、情景剧等多种方式,使参加者融入其中,使红色教育进入大脑、入心,表现出高度的参加性和深刻的理论性,表现出特色的训练效果。第二,扩展到红色出版、红色艺能、红色电影等多个相关产业部门,还可以与月光经济等结合开展夜间红色文化活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和人才,以红色文化遗产为依托,建立红色教育体系,吸引与之相关的各类人才,包括管理型、技能型、学术型等核心人才,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其为主,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多角度、多层次发展。
加强红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环境质量。环境提高是乡村管理的重要方面,以红色文化遗产辅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高乡村居住性和整体风貌。第一,对于具有红色遗产体积大、意义重大等特点的乡村,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建设红色文化特色城镇,照金红色旅游城镇是我们探索的成功案例。第二,对于红色遗产相对分散或不能单独构成系统的乡村和地区,紧紧围绕纪念馆、展览馆建设,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建设辅助基础设施,包括绿道、自营营地等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落地建设,加强乡村特色风貌引导,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科学规划,推动陕西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不仅要统一规划,还要有突破的精神,不断进行方法创新和探索。在我区,许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只有激活承载着许多红色文化的乡村地区人们的红色记忆,激发改造乡村的奋斗意识,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突破。
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呢?
产业是动力。紧扣本身红色文化优势,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唱响红色文化歌曲,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拓展红色文化产品,创意运用红色旅游发展形势,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我区许多乡镇红色资源丰富,各地应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优势,致力于建设以红色要素为主体的特色城镇。根据地区科学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计划,从挖掘整理、修理保护、线路计划、景点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制定顶级设计,共同实施红色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红色旅游拳品牌。
人才是关键。红色文化的专家是传播和开发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一批道德水平高尚、专业素质优秀、业务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是推广红色文化的关键。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充分支持,保障红色文化员工在职培训。同时,鼓励红色文化乡村地区村民宣传红色文化,给红色文化领域特别贡献的优秀人才奖励,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为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是核心。传统的红色文化很难吸引当今消费者,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新兴消费者群体的关注,动画、动画、歌曲等多种形式符合这部分人普遍对时尚感到敏锐的心理特征和对新鲜感到好奇的审美心理。因此,可以尝试将经历风雨、沧桑的战场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使用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动画形象制作文化创造产品,形成红色创造产业,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街向国内外销售。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8
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下面是笔杆子家园小编为您推荐2022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体情况总结汇报。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1.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工程。高标准打造文明实践平台,制定了《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水平。目前全区x个镇办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个村居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通过扩大阵地建设,实现了群众活动有去处,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延伸到为群众服务的每一个角落。上半年打造了青年路街道凤鸣社区、丝绸路街道车站社区作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会观摩点,并在观摩会后现场打分中取得考核二组第一名的成绩。
2.实施乡风文明培育工程。x月x日、x月x日分别召开了全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进会,对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及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目前我区有全国文明村x个、省级文明村镇x个、市级文明村镇x个,县级及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x%。今年新立项全国文明村镇x个、省级文明村镇x个、市级文明村镇x个。
3.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鼓励基层文化阵地提升,今年来,建设提升xx村、xx村、xx社区等x处“5+N”综合性文化中心示范点,建设完成xx广场城市书房,完成了红星美凯龙等x处“书香淄博”阅读吧,完成凤鸣社区等x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部分村居对文化大舞台、文体广场等文化设施进行局部提升改造,15分钟文化圈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提升改造为群众参与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4.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完成“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x场,联合淄博五音剧院为全区x个文明实践站送去x场文艺演出,让高水平的演出走近基层群众,受到群众欢迎。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x余场。“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者服务团”定期安排文化志愿者进基层送文化,全年开展舞蹈、书画、声乐等公益培训x场。举办文化馆公益培训班x余场,培养文艺骨干x余人。
5.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四季陪伴”项目。重点突出“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资源整合、志愿服务队伍、活动品牌打造、文明城市共建”五个重点,持续开展“文明实践·四季陪伴”活动。不断加强活动引领,常态化开展好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在实践站开展好政策解读、文艺演出、美学教育、培训课堂等项目,x万余名志愿者开展了x余次多种形式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发《关于在全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入学升学礼”的通知》(周文明办〔2021〕13号)。全区共有x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x个中小学校积极参与,为即将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和大学新生举办了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入学升学礼”活动。
6.开展乡村美学教育。以美学教育和“美家超市”积分制管理为重点,推动乡村美学教育和“美在家庭”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截至x月底,年内累计创建标兵示范户x户,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建成“美家超市”x家,建设“美学小巷”x条,最美楼宇示范点x处。实施乡村美学培育工程,命名区级美学教育基地x处,联村共建“益她学堂”x处,聘任美学教育辅导员x名,发布《x区“美学教育”公益培训课程目录》,涵盖x大内容x项授课课题。采取“点单式”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课x期,涵盖礼仪妆容、家庭教育、居家整理等内容,惠及妇女儿童x余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文明实践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方面,“中心派单、百姓点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机制不健全。
二是基层文化阵地提升工程需要资金较多,目前大多数资金由村居自行承担,多数村居由于缺乏资金和场地,无法进行改造提升,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建议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三是“美在家庭”创建成果需进一步巩固,标兵户家庭卫生易出现反弹现象。
三、下一步打算
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针和部署,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一是持续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整合资源,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打造一批特点突出、影响力强的示范站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由农村向社区延伸,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彰显特色,加强文明实践品牌打造,推广丝绸路街道“板凳课堂”、青年路街道“鸣心暖万家”等文明实践品牌;精心设计,加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文明实践·四季陪伴”为主线,加强活动引领;健全机制,加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健全“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模式,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
二是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抓好文化站、文化中心的利用率,管好用好文化管理员,提升建设5+N示范点、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点、书香淄博阅读吧,举办x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各类文艺创作。继续开展“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15分钟文化圈更加健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的基础上,着手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工作,完善全域旅游设施,深化全域旅游理念。三是持续推进“美在家庭”创建育。计划2022年新创建“美在家庭”标兵示范户x户,全区x%的农村常住庭院户达到标兵示范户创建标准。巩固“美家超市”工作品牌,确保x家超市长效运营,成为坚强阵地。开展好乡村美学教育,发挥好美学教育基地和“益她学堂”作用,开展“美学大讲堂”x期,逐步扩大美学教育覆盖面,让美的教育和理念影响和带动妇女及其家庭,助力良好文明素养的形成。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9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10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11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来为大家讲一堂党课,主题是:迎接考验,抢抓机遇,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组织担当。
一、读懂政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考试卷”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鲜明态度,也表明了党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准确概括,同时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的问题导向,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二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三是农村基础实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五是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就当前全乡工作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以及重点项目推进等息息相关,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仗,顺利实现区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确保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淘宝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二、建强支部,夯实服务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当前,村“两委”换届正在稳步推进,面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党支部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施。
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表率作用。农村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就是服务群众,要把上级规定的一些好政策、好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脚踏实地帮助困难群众增强造血功能,为乡村发展出力又出功。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出发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以责任使命为主题,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更加凸显农村党支部引领地方发展的主导地位;以公开、公正、公平的民主方式,用为民服务来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支持,成为村民群众的当家人。
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不仅要让群众实现物质富裕,还要达到精神富有。为此,农村党支部应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评选“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升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主观意识。再则,还应重视日常矛盾的排查与化解,支部牵头,鼓励党员干部“家访”,排查处理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村居。
再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在产业发展上要“指挥”得当、不偏不倚,努力使产业发挥最大效益。在人才建设上要积极培育后备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留下来、稳定住,为乡村发展凝聚前行动力。在村级综合治理上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村党支部为中心、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各类群团组织优势,进一步推动形成“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担当作为,吹响投身乡村振兴的“先锋号”
乡村要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带头和奉献,离不开党员干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好干部的价值追求、行动方向。基层党员干部往往是政策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肩上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唯有始终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威信才能真正树起来,党的战略部署才能顺利推进。
新担当新作为,要做知进知止的人。党员干部应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知进知止。在勇于处理他人不想做的棘手事、敢于担当负责的同时,绷紧纪律这根弦,坚守底线;在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存在冲突时,能够果断舍弃个人利益,不计名利得失、甘于奉献牺牲。
新担当新作为,更要争做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就像大树的树根,深入群众中,扮演着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桥梁的角色,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吃准,并宣传到每一个角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深入群众,自觉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的楷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起示范表率作用。
同志们,乡村振兴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党和政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
谢谢大家!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不仅要统一规划,还要有突破的精神,不断进行方法创新和探索。在我区,许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只有激活承载着许多红色文化的乡村地区人们的红色记忆,激发改造乡村的奋斗意识,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突破。
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呢?
产业是动力。紧扣本身红色文化优势,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唱响红色文化歌曲,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拓展红色文化产品,创意运用红色旅游发展形势,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我区许多乡镇红色资源丰富,各地应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优势,致力于建设以红色要素为主体的特色城镇。根据地区科学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计划,从挖掘整理、修理保护、线路计划、景点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制定顶级设计,共同实施红色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红色旅游拳品牌。
人才是关键。红色文化的专家是传播和开发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一批道德水平高尚、专业素质优秀、业务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是推广红色文化的关键。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充分支持,保障红色文化员工在职培训。同时,鼓励红色文化乡村地区村民宣传红色文化,给红色文化领域特别贡献的优秀人才奖励,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为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是核心。传统的红色文化很难吸引当今消费者,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新兴消费者群体的关注,动画、动画、歌曲等多种形式符合这部分人普遍对时尚感到敏锐的心理特征和对新鲜感到好奇的审美心理。因此,可以尝试将经历风雨、沧桑的战场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使用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动画形象制作文化创造产品,形成红色创造产业,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街向国内外销售。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篇13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本支持,也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拓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视野,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促进新时代乡村的全面振兴。
巩固党在乡村基层执政的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是表现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的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鼓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与众多农村大众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志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坚持与大众密切相关的优作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民务实践风格,获得更深的政治认可。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风采转化为精神动力,坚持抓住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强大的战斗要塞。三要密切关系到基层党群的干部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牢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实践群众路线,掌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发展。
提高大众工作能力,密切关系基层党群,巩固农村基层党的统治基础。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红色文化以红色革命之路、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本质上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在空间布局、线路布局、产品开发、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内涵的挖掘。激活文化基因,重视内涵挖掘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关键。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三要重视职业状态的融合。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应重视与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合作,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促进元素跨境配置与产业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造性、红色教育、乡村民宿、旅游农业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利益,促进乡村产业繁荣。四要关心大众的利益。要始终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立足点和落脚点,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加强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完成。
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人民随着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增收。
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管理中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伴随革命而产生、形成、逐渐发展的文化形态,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资源,包含丰富的道德建设正能量。红色文化在乡村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市民道德建设。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任务要求,积极打造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库,打造红色文化网络平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引导乡村社会价值追求。二是利用红色文化提高社会管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教育功能、创新功能和整合功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管理中,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三要利用红色文化滋养社会心情。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红色文化包括公众无私、自强、乐观的精神气质。在乡村社会变革的发展过程中,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私、消费主义、奢侈等不良社会心情,依靠红色文化培养公共理性精神,培养自尊心、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情。
创造具有红色基础的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宝贵的财富,也是创造美丽人居环境的重要优势。分布在乡村的红色文化革命遗迹等物化形态,寄托着乡村人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悲哀
已经成为乡村精神的象征。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相辅相成,增加了美丽乡村文化的厚重感和生态灵性。必须进行资源调查。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中,要普查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一些需要修复和保护的红色文化遗迹,作为建设红色乡村的重要内容。第二,制定村庄规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快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人民财富、生态美的统一。第三,创造红色公共空间。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区民族特征。围绕红色革命遗迹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作为红色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作为村庄的红色标志。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典型 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乡村文化振兴的事例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热点人物素材 乡村振兴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样板村 村级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乡村振兴典型材料题目 乡村振兴特色文化产业 乡村文化振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