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南通市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2012年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本文选取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对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进行探究,以期为当下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化建设等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南通市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4-55-3
1 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1.1 南通市基本情况介绍
南通市,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南通市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市东抵黄海,南濒长江,与上海市、苏州市隔江相望,西、北与泰州市、盐城市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市下辖3区、1县,代管4个县级市,面积8 544 km2。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市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2018年10月,南通市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南通市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先后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1.2 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南通市现有自然村庄18 990个,规划发展村庄2 485个。自2012年南通市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来,南通市持续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康居村庄、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等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村庄环境和面貌。目前,南通市共建成省级美丽乡村47个、三星级康居村庄66个,获批部、省级传统村落11个,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6个。这些都为南通市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南通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950.6万人次,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31.6亿元,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業(园区)达101个。
2 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通过文献查询与实地调查形成以下数据。
2.1 以“花木之乡”带动乡村建设——如皋市顾庄村
素有“花木之乡”美誉的顾庄村位于如皋市区南郊,现为如城街道顾庄社区,总人口3 681人,总面积230.53 hm2。顾庄村现有耕地78.80 hm2,花农486户,花木生产的专业人员1 800多人,花木种植面积67.20 hm2,占总面积的85%。家家产花木、户户造盆景,是顾庄村的特色。
目前,顾庄村拥有各类花卉苗木2 380多万株、各式盆景120多万盆,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奔小康明星村”“江苏省文明单位”,并被定为“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示范点”。多年来,顾庄村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花木盆景产业为抓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富民增收“如皋样本”。
2.1.1 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顾庄村先后投入2 476万元,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六清一绿”工程,建成“五横四纵”生态桥廊,绿化覆盖率达95%,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2.1.2 完善制度,推行“以奖代补”机制。政府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机制,鼓励农户在自家庭院的自留地,精心打造“美丽农家”样本。许多农户还因地制宜,结合自家经营的盆景项目,修建了竹房、梅园、罗汉松园等小型特色庭院,使得顾庄村家家都是精美的私家园林。
2.1.3 美丽乡村和旅游产业完美结合。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顾庄村建设了顾庄生态园,以该村为核心,同时将周边吃、购、住、赏和玩连成一体,构建成一个农业生态旅游区[1]。依托长寿旅游度假区平台载体优势,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已建设完成的景点有牌楼、田园、绿园精品盆景园等,在建的景点有竹韵园、鱼乐园,2015年社区中心地带已成功获批国家AAA景区。观光区不仅引来了一批批游客,还带动了当地盆景产业的发展。
2.2 以“家庭文明建设”为中心,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
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东临杨宗社区,南边与双龙社区相邻,北边与戴庄村交界,西边与天河桥村相邻。平园池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996户、3 349人,耕地面积238.93 hm2。平园池村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在原有藕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自2017年起,平园池村建起66.67多hm2藕池文化园、26.67多hm2盆景农场、15.33多hm2观光采摘园和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了集种植、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藕池文化园,重现百年前藕池庄胜景,平园池村也被誉为“江海平原第一藕香(乡)荷韵”。
2.2.1 大力整治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通过开展环境治理、道路修建、绿化管护等活动,平园池村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路硬质化率在90%以上,绿化覆盖率在48%以上。同时,还着力打造公共基础设施,先后建设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徽派风格的龙门、廉政文化广场、村名大舞台、文化长廊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
2.2.2 挖掘资源优势,推进旅游发展。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一村一品”,建设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藕池文化园。引进培育微型盆景,发展采摘观光一体的生态农场,与原有的梨园形成一体[2]。
2.2.3 畅通惠民渠道,带动村民增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综合社,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针对农村50、60岁剩余劳动力这一特点,成立惠农劳务合作社,并对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将其输送到盆景园、采摘园与藕池文化园,既解决了村内用工问题,也提高了村民收入。
2.2.4 树立文明新风,民风向善向上。平园池村创建了具有平园池特色的LOGO,创作了体现平园池村风貌和特色的村歌,通过广播、橱窗、手册、标语和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通过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讲堂、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3]。通过开展闹元宵、农民乐一天等多样性的农民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2.5 推行民主管理,打造幸福家园。村两委始终坚持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重大问题采取民主听证,推进村级组织、依法协调、高效运作,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村民形成家庭团结、邻里和谐、敬老爱幼、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
3 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3.1 科学编制,统一规划
3.1.1 提前调研,摸清村庄情况。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的自然条件、现有基础、民俗文化等,合理规划近期与长期的关系。
建设南通市美丽乡村,其核心与“三农”工作紧密相连,关心农民切身利益,通过调研,把农民需求摆在第一位。结合农民需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解决当前重点整治问题,考虑未来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好规划工作,突出乡村特色,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3.1.2 因地制宜,突显各村特点。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探索发展一批度假型、商务型、康养型的美丽乡村,加强与相关企业、学校进行合作,开展公司团建、少儿科普等活动,弥补市场空白,实现错位发展[4]。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也要努力保留当地的民俗文化。从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南通市的民俗文化和人文内涵,进一步挖掘南通市的江海文化、张謇文化及长寿文化等,让游客了解当地特色民俗,感受文化底蕴[5]。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2.1 提速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建设的基本。现阶段,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道路全覆盖、交通便捷、通信畅通(手机信号及无线网络)、停车场距离及位数等。此外,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乡村的厕所、用水及公共场所等相关设施。
3.2.2 进行村庄道路的绿化美化。首先,美化村道,对路面进行硬化处理,柏油路或者水泥路都可以,只要统一标准即可,一方面干净整洁,另一方面防尘防泥。其次,统一安装相同样式的太阳能路灯,一方面使用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方便施工。再次,种植行道树,既净化空气又美化村道,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为了达到村子内部美化的效果,村民可以在自家庭院内种植优美的植物,如碗莲荷花、红枫等。还可以种植爬藤植物,附着于墙体进行造景,用于各种墙面、挡土墙、桥梁、楼房等垂直侧面的绿化,如爬藤月季。
3.2.3 建设文体活动中心。文化体育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性设施。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丰富农民生活内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需求建设相应的文化广场,突出展示自身的特色所在。比如,如皋市平园池村的手绘文化墙、宣传标语、文化长廊等,突出“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其次,文体活动中心应设置动静区,如阅览室与乒乓球室应分开设置,使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参加文体活动项目。最后,村组织可以定期为村民举办各种活动,如邀请相关单位进行文艺演出、播放主題电影、进行公益讲座等,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6]。
3.3 建立完善的机制
3.3.1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制度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基本保障。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是以经营乡村为理念,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成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各责任人的工作职责范围,理顺工作流程[7]。同时,由县委、县政府制定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考核标准、规划定位、标准体系等制度。
在制度设计上,一要强化第一主体责任。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给予乡村建设人更多的支配权力。二要具体目标责任人。目标任务要具体到个人,通过与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作为其年度考核、职务升迁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同时,对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个人进行奖励;对任务不达标的进行整改,并追究目标负责人的责任。三要开展制度创新。在不违反法律、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充分调研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汇编成制度,并适时调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政策文件[8]。
3.3.2 借助“互联网+”工作机制。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发展农村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能让“互联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美”的助推器。近年来,随着抖音带火了重庆、成都、西安、厦门等城市,网络营销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不容小觑。针对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线下通过与旅行社合作,线上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这一渠道,如通过携程、同城、飞猪等APP投放广告,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自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带动南通市乡村整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9]。另外,还可以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3.4 加强农村队伍建设
3.4.1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在选任村干部时,要充分调动其工作主动性。通过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待遇。另外,强化村级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廉洁型干部。在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推行“党建+”工作方式,加强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惠农政策及村规民约等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使农村党员在生活上不忘党、思想上不脱党[10]。
3.4.2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明确村民主体地位,增强村民获得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评选“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引导村民共享共治人居环境,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引导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通过建立农民全程参与机制,坚持全民参与、共同参与,让农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突出农民在村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11]。
3.4.3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通过组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一是招好人才。通过政策引进乡村振兴各类人才,包括村支部书记、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等[12]。二是用好人才,把人才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三是爱惜人才,为他们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便利的同时,对于做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肯定与奖励,或者提拔重用。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国家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总体指向。南通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农民收益进一步增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在同步提升。本文建议南通市从编制规划、基础建设、政策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各方努力,使美丽乡村成为南通市发展的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宋琳琳.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沈阳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梁瑜.夯实美丽乡村的产业根基[N].吕梁日报,2019-08-01(002).
[3]江苏省政协委员 蒋来清.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江淮时报,2019-07-26(006).
[4]于晓,李芳芳,刘英梅,等.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治理的探讨[J].科技风,2019(21):137.
[5]唐敏,刘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研究[J].湖北理工學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37-42.
[6]申丽娟,谢德体.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与社会互动机制[J].行政管理改革,2019(7):61-67.
[7]莫明勇.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居舍,2019(21):1.
[8]曹辉,林施琦,林慧,等.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思考:基于晋江“最美乡村”活动的建设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4):1-6.
[9]翁水珍.加快全域土地流转 推进美丽田园建设[J].农业科技通讯,2019(7):38-39.
[10]李卫朝,王呈祥.以得自农民之道还之农民: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的发展逻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5-33.
[11]裴爱清.美丽乡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6-28.
[12]侯子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浙江湖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6):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