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第40卷第3期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2021年3月Mar.2021Vol.40????No.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及路径探析郭雅敏(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福建莆田351100)[摘
要]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催生了更多就业机会。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农村创业,有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脚步,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本文阐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意义,探讨了大学生农村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供了解决对策:丰富激励模式,激活大学生农村创业热情;开启聘用机制,提供大学生农村创业保障;充实培训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农村创业[中图分类号]F279.2;G647.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602(2021)03-0069-05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人才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样是农村地区现代化变迁的重要资源之一[1]。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落后,无法凭借优厚待遇与优越环境吸引人才落地发展,最终造成优质人力资源缺乏、发展受阻的尴尬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制定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期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行达到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创业的目的。可见,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充分了解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并据此不断优化其创业路径,有助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概述(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阐明了我党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2]。在新时代,农业发展要以“质”为首要,以“质”推动农业品牌的发展,加快农村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农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一方面是区域整体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自古以来,城乡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城镇的经济发展发挥的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发展,城镇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农村农业这个基础[3]。当前,城乡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加以把控,会导致村庄继续衰落,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及经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但农村仍有4亿人口,因此应进一步扶持农村,使城乡共同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向公众发布了针对乡村劳动力离开城市返回乡村自主创业、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意义济的持续有效发展。另一方面源于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国家规划表明,到2035年我国现代化程度会更高,措施,指出全国各级政府应当鼓励乡村劳动力、城市大学生、部队复员军人等群体在乡村进行自主创业,并提[收稿日期]2020-11-12[作者简介]郭雅敏,女,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69·
供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扎根乡村,让乡村成为各行各业人才与创业者全新的奋斗平台,以此活跃乡村经济,为乡村振兴引入全新的技术,为传统的乡村文化注入新鲜血液[4]。高校毕业大学生选择农村作为自主创业基地,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十分明显。通过农村创业,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发展平台,而且伴随着稳步发展的农村振兴趋势,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会十分精彩。相比求职而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风险比较大、收益不确定、成本负担比较重,这要求大学生能够精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一旦确定创业方向,就要坚持不懈地扎根于该行业[5]。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政府以及社会各方会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支持,弥补大学生创业者自身能力、资源和眼界的局限。因此,鼓励、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对促进农村创新事业发展、基层生产改善和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战略举措。二、我国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为了理清我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农村作为自主创业基地的情况,笔者选取A省88个县区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展开调研,取得与该省农村青年工作部等有关部门的合作,通过在线、实地发放问卷表的方式收集研究所需的数据。本次调研共发出调查表700份,收回的调查表中可以用于研究的有650份,有效回收率为92.86%。数据收集完毕之后,运用SPSS计量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到计量分析结果之后,将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调查所得结果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毕业工作去向的迷茫和专业的不对接与城市相比,回乡就业和创业在环境上或在经济收入、专业要求上都存在巨大差距。在工种上,农村不同于城市,其提供的多为机械性强、科技含量较低、创造力不足的流水线就业岗位,与接受现代化创新性教育的大学生在专业上的匹配度较低。根据本研究的调研结果,目前返乡创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家教、零散促销为主(图1)。这类经济活动报酬不高、操作简单,与毕业后回乡创业项目的关联度较低,并不能为其创业事业的开展提供充实的经验支持。图1 大学生学业期间从事的经济活动情况另外,选择创业的农村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存在劣势,一方面体现在能力上,包括沟通技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条件上,家庭背景或多或少会影响农村学生获取资源的空间,使大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创业机会。目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具有较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缺乏等方面。可见,增强农村大学生创业信心并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十分必要[6]。(二)农村支持系统不完善,融入困难大学生在外集聚了一定的社会资源,而选择返乡等于放弃过去或将来能获取的社会支持,构建新的人脉关系、熟悉新的社会环境、融入新的文化语境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7]。大学生返乡后需要建立新的社交网络,花费一定的精力。在环境、基础设施、医疗保障系统上,城乡存在着明显的鸿沟,这进一步阻碍了大学生融入农村的步伐[8]。此外,社会资金多数流向城市,城乡资源不均也成为返乡大学生大展身手的“拦路·70·
虎”。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但在社会资金来源上,金融机构出于风险及资本效益考虑,把重心仍放在城市上,将社会资金作为创业主要资金来源的返乡大学生获得的支持明显不足。本研究的调研结果显示,返乡创业大学生对创业地十分了解的比例为8.79%,比较了解的比例为14.33%,一般了解的比例为15.90%,不太了解的比例为9.78%,不了解的比例为51.2%。可见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尽管对农村创业事业抱以十分支持的态度,但并不了解相关的资源与条件,不利于将创业意愿落到实处,也不利于农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返乡大学生缺乏归属感,心理融入困难缺乏归属感、心理融入困难,是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返乡大学生极易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传统的农村思想观念中,读大学是为了改变生活环境,许多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盼莫过于此。考上大学是整个家庭的荣誉,而大学生返乡创业浪费了家庭资源。这种观念普遍存在于农村社会中,对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打击了其创建家乡未来的信心[9]。其次,农村学生返乡后难以融入农村社会,获得应有的归属感。原因可简单归纳如下:其一,返乡大学生与家乡群体存在沟通障碍。大学生一方面迫切希望尽快融入集体,但又不愿主动抛出沟通的橄榄枝,导致尴尬局面的产生。其二,不少地区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接纳度不强,在交流过程中存在区别对待,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交压力。其三,阶层划分明显,很多当地群体往往认为自己是体力者,而返乡大学生是书生,彼此不在一个圈子,存在表达层面的差异,阻碍了交流效果[10]。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对农村进步和大学生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丰富激励模式,激活大学生农村创业热情;开启聘用机制,提供大学生农村创业保障;充实培训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一)丰富激励模式,激活大学生农村创业热情激励。首先,物质激励。一是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返乡创业大学生的酬劳至少应与当地公务员的最低工资水平持平。当地政府需要定期展开检查活动,以保证返乡创业大学生可以及时领取薪酬。二是积极探索与工作以及创业绩效相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从报酬上激发大学生创业主观能动性。三是落实社会保险制度。在大学生返乡创业期间,当地政府应为大学毕业生建立人身、财产方面的保障制度,使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农村生活无后顾之忧。四是为边远、贫困地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类政策保障,提升乡村创业者的生活质量,使返乡创业大学生可以安心工作。其次,精神激励。应加强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精神鼓励,使其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能动作用,激发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工作动力。(二)开启聘用机制,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保障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除了给予精神上、技术上的支持,政府部门还可通过开启聘用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农村创业保障。返乡创业大学生聘用机制不同于传统公务员录用机制,它是在确保返乡创业大学生基础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切实的保障,为其创业事业提供必要的系统支持,为其自我职业规划、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返乡创业大学生设置的聘用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公务员考核录用流程,具体包括笔试、面试、实习三个环节,应根据农村创业环境和相关发展方针进行具体考核内容的设置。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大学生返乡就业情况提出了聘用机制流程,如图2。·71·要使大学生安心地在农村发展创业事业,政府部门应当丰富激励模式,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激励、精神
图2 大学生返乡创业聘用机制主要流程与考核内容笔试环节主要考察农村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农村金融与财政体制、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等内容,旨在确保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开始创业前充分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及现行政策法规,为创业项目的设计和开展奠定真实、可靠的基础,真正使创业项目落到实处;面试环节主要考察返乡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精神面貌,确保其具备创业者的基础素质,为农村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习环节是创业聘用制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考察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包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促进项目与农民相联系的能力等。总的来说,创业聘用制的建立并不是为了抬高返乡创业大学生开启创业事业的门槛,而是为了将农村创业事业规范化、流程化,帮助大学生构建创业事业的方向,强化其返乡创业的信心,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为农村创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三)充实培训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如上文所述,大学生返乡创业容易遇到归属感缺乏、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生产事业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充实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训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农村创新事业的发展。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训体系应建立在农村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与此同时,还应充分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观念特色相结合,以构建良好的农村创意生态体系。立足农村的现实情况,本文重点从创意农业、生态科技农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这四个产业形态的培训入手,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培训体系网。相关政府、单位、高校可鼓励大学毕业生选择乡村作为自主创业的基地,并且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完备的创业课程。首先,创意农业培训。创意农业指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到农业发展当中,同时引入最新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理念,扩大农业发展的效用,将人才、技术与资金融合并进行整体统筹,致力于农业革新,通过注入最新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理念,引入最新的科学技术,大幅度改变乡村生活方式。大学毕业生知识储备比较足,擅长自主学习,热衷学习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理念,主动提取适合我国各地乡村实际发展情况的经验,从而创造属于我国乡村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其次,生态科技农业培训。生态科技农业需要占用大量的乡村土地资源,为此可以成立相关企业,对产业园和科技园进行高效管理和规划,从而开发大型的生态农业产业园、生态农业科技园,为入驻企业及参观者提供技术展示、技术交流、技术买卖的平台,加速技术升级速度,普及农业技术知识。此外,可以建设大型的养殖产业园,为当地养殖业农民提供养殖思路与经验;为游客建设设备完善的休闲度假景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生态科技农业培训,有助于强化他们的认知和理解,使其进一步掌握管理技能和实践技能,从而在后续农村创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72·
再次,旅游产业培训。大学毕业生可以扎根乡村振兴,寻找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机会,大力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要突出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点,挖掘其中的人文价值与历史价值;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产业规划、企业经营方面进行监督,以此提升乡村治理的成果,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后,金贸产业培训。金贸产业主要指金融—贸易产业,当地政府应当鼓励大学毕业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借鉴各国各地区先进的第三产业发展经验,有选择性地将发展经验应用在当地乡村发展中,创造符合本地情况的金融产业和对外贸易产业。此外,当地政府应鼓励乡村商业贸易的发展,吸引知名企业进驻乡村产业园与科技园,扩大乡村的产品需求与知名度,从而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及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丁洪福,战颂,陈岚.农村生源大学生助推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J].农业经济,2019(5):106-107.[2]李新仓,党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J].农业经济,2019(3):117-118.[3]曹湖云.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53-154.[4]钱俊,王庭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67-71.[5]赵雪,李丽丽.新时期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使命[J].中国报业,2018(22):38-39.[6]蔡秀玲,陈贵珍.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要素双向配置[J].社会科学研究,2018(6):51-58.经协作网络大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9):136-144.[7]崔红志.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进展、问题与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社科农[8]郭珍,刘法威.内部资源整合、外部注意力竞争与乡村振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2-108.[9]马建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职业教育机会与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5-11.[10]孙学立.农村人力资源供给视角下乡村振兴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8(5):128-132.·73·
篇二: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现状及对策[范文模版]第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现状及对策[范文模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现状及对策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报告将之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从不同层面对推动这一重要战略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1、2017年11月,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问题,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在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推动下,一场“厕所革命”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置于城乡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部署推进。厕所革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发力点。2、2017年12月,习近平在徐州考察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关键所在。
当月,“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三步走”的目标任务、“七个坚持”的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八个“要”……会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部署。3、2018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
——下好这样一盘大棋,讲究的是充分观局谋势、通盘考量。乡
村振兴的成功实施,并不能只靠发展农村,更需要站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精准把握。因此,习近平在此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将乡村振兴置于“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的高度,强调要“突出抓好”。4、2018年2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总书记提出“扎扎实实”这四个字的要求,言简意深。“实干”,也是习近平推进工作一以贯之的要求和标准。这个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2018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干?习近平提出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强调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总书记为我们搭建起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6、2018年4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里的“金句”,激励着亿万国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靠的仍然是这两个字——奋斗。7、2018年5月,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最艰巨最繁重的脱贫任务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摆脱贫困是前提。
这个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两份具有行动指南意义的重要文件同时审议,正是总书记对于“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一要求的直接体现。8、2018年6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亟待广大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也始终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挥才能、实现作为的广阔天地。9、2018年7月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在此次重要指示中,习近平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划重点”: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实施途径到目标效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内涵就蕴含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把握好这些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找准了方向。
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
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
青马学员: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肖海洋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立足现实、联系实际提出的。这是党十九大的建设性提出,也是203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历史要求。
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由习近平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才正式施行,但我国农村改革自1978年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如此算来我国乡村发展的路程已经走了接近43个年头,也取得了许多不斐的成果。可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开拓创新。
作为一名根植农村的返乡大学生,也算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家乡自振兴战略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也为老百姓的打实的幸福生活铺了路。本次实践报告将从距离乡村老百姓生活较近的两个方面——路与塘,展开详细的实践报告内容。
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
路,对于自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而言或是很不起眼的一个方面,大家或许只会在‘欸,这条路好像被大卡车承载过重导致路面受损’或者‘欸,这条路怎么这么颠簸’才会意识到,“哦,这条路需要政
府及时来修了,不然可能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但对于自小在乡下长大的我们来说,或许第一次进城才会发现“啊,原来城里的路是这样的平坦,下雨时也不会沾上满鞋的泥巴,也不用下雨天就穿上厚重行动不方便的雨鞋,原来走在平坦大道上是这样的舒服!”
路,在鲁迅的笔下是“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泥泞之路在乡村人的眼中永远是乡土情怀,但随着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家也慢慢的渴望村里能够修上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去年回老家时,发现水泥路已经被提上了日程,那是一条蜿蜒不知道多少里的水泥路,承载着一辈辈人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其实说,修一条主干道水泥路已经是政府对于乡村很大的扶持,修水泥路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方便村民出行,不用再考虑出行方面带来的困扰。从前,去镇上坐班车还要搭乘一段三轮顺风车,因为泥巴路泥泞又窄,客车无法驶入,但到镇上的这段距离又不是很近,只得看那户人家刚好出行,蹭个车。去年这是也只是初步规划,并没有正式施工。很遗憾,学业在身的我错过了最繁华的花旗,错过了家乡第一条水泥路竣工时的喜悦。但第一次踏上这条平坦大道时的感受十分波澜壮阔了,没有了以往乘车时的颠簸,但内心却有了几分颠簸,等到老家门口才发现,哇,原来这条康庄大道修到了家门口!它不仅仅是修到家门口的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更是修到人们心里的一条水泥路,更是通向人们幸福生活的水泥路。
政府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扶持,极大的满足了乡村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满足了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这条路,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路。
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
池塘,或许住在城市里面的孩子们并没有很多机会见到池塘,即使是我也没有很多的机会见到池塘,只有在回老家的时候才会在二爹家门口见到那个很久很久,很有年头的池塘,里面每天夏天盛开的荷花真的很美,二爹每年在里面挖出的莲蓬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之前为了增产增值,二爹还在里面放养了龙虾苗。如今,在前些时间,政府为了进一步增收增产,协商后将那个充满荷香的池塘改造
成了鱼跃成群的鱼塘,水泥石板让这个鱼塘更具现代风味,从此二爹再也不用穿着胶雨衣下塘摘莲蓬,塘里的鱼变得越来越肥,人民口袋里的票子也变得越来越厚,这一切都归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不仅让乡村人民的精神变得越来越好,也让乡村人民的口袋变得越来越鼓。作为一名曾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看到家乡这种变化心里面也是十分的兴奋与喜悦,兴奋喜悦的同时也更应该感谢党和政府对于乡村的大力扶持与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大步向前迈进了数十个年头,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富裕乡村都已经慢慢的由构想变为了现实,伟大的蓝图正因为一步步的稳扎稳打变为宏图。
乡村变新村,多方共联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目标实现,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改变,首要任务即是鼓舞思想,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到乡村在振兴的伟大战略中来,鼓励退役军人扎根干事创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建设工作等。其次,党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最后,建设人员完美实施每一项任务,对户对点对村精准扶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沟壑也正由于一项项的战略实施和人民不懈奋斗与无私奉献而逐渐缩小,当然,乡村的振兴不仅仅是只是振兴,更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加融合、更加融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乡村振兴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即无畏前路多险滩,无畏前路多险阻,只要有坚定克服的决心,坚定不移的步伐,坚守如初的本心,坚实正确的指导方针,所有眼前的苦难都将化作云烟。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联动,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成为历史上一个伟大壮举。
第三篇: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
告精神的深入学习,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紧盯组织基础,努力建设村级治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推进“双超双配双治理”工作。通过超龄干部劝退、违法违纪人员处理、末位淘汰等措施,裁减不适宜担任村干部的人员;针对村干部缺编情况,结合治理文化及能力水平低下的村干部,治理参与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村干部,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实现村级干部“双配”目标。
提升基层党建达标率。按照“精准指导、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狠抓贫困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党建促脱贫作用。以“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为目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关爱关基层党建干部。制定《“五线四型”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办法》,把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平台。全面启动村级“五小”建设,即小食堂、小淋浴、小宿舍、小厕所、小农家书屋,保障了村干部基本生活需求。
第四篇: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B.基本矛盾问题C.就业问题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B.十C.十五D.二十
我的答案:C√答对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B.法治C.德治D.人治
我的答案:ABC√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B.生态宜居C.乡风文明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答对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2.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
人民日报:土地流转与田园综合体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和主抓手;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新阶段,土地流转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与主平台。
美好的“田园”是我国古代人们向往的理想空间。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
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2.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提质”方面,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下一步,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新引擎,在进一步“提质”的基础上做到“增效”,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3.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
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4.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集聚地
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5.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总之,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土地问题依然是“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近年来,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一项最具活力的改革举措是“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多种机遇叠加。根据住建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按照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一工作部署,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这一探索,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新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可以预见,随着“租购并举”的推进,城市郊区以及处于郊外交通节点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将迎来重大利好。
国土资源部提出,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市范围内流转。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
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调研走访中,我发现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主要呈现几个问题:
——从自身来看,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是金融服务效率有待提升。虽然我行已经在辖内所有乡镇实现了物理网点全覆盖,但由于部分乡镇地域广、所属行政村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分散,与我行现有的物理网点及自助设备数量相对比,金融服务配置还存在不足。一方面,金融服务力量不足。以*镇为例,我行*支行是*镇内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共有3个网点,布放了4台自助取款机、2台机、5台惠农终端、36台助农Pos机,但*镇面积达96平方公里,辖内38个行政村,人口7.6万余人。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支行的金融服务力量难以完全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信贷投放机制僵化。较为僵化的信贷投放机制带来了审批慢、周期长、效率低等弊端,导致信贷投放难以满足农村的有效需求。同时,部分客户经理因为害怕贷款出现风险,而存有惜贷、畏贷、不敢贷等心理,导致人为的延长了信贷审批时间。以*村为例,部分副食店、小卖部,用于“春节”等节假日经营囤货的临时性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部分“无抵押、难担保、有产业”的农户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而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个别农户因缺少资金导致正常的生活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二是居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较强。随着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逐渐普及和“晋享生活”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成功上线,我们在移动金融领域取得了大突破。但是,传统习惯和农村地域限制,导致客户对物理网点仍然有较大的依赖性。一方面,固有服务模式有待打破。以*支行为例,在支行营业部搬迁以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客户流失现象。据统计,流失存款客户2120户,金额1.21亿元。这说明,客户粘性还不够强,6客户没有与我们员工真正建立起紧密关系。另一方面,每逢农村赶集期间,我们农村支行的物理网点往往出现柜台“挤满人”、客户“排长队”的现象。这说明,自助机具和移动支付渠道的使用率还不够高,农户的金融服务习惯有待改变。
——从外部环境看,受到的主要制约:一是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我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乡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口“空心化”现象。以#村为例,该村地处,登记人口5290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人口仅有1501人,占比仅为28.4%。并且,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出去打工。据统计显示,该村有超过1100人在外务工,多为青壮年,而留守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其他乡镇,在位于#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一#村,登记人口1645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348人,占比仅为21.2%;在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村,登记人口1248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243人,占比仅为19.5%。从上述情形看,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们辖区内的普遍状况。二是农户的信贷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一方面,农村经营性信贷需求虚高。部分农户运用资金能力差,经营水平低,对市场需求反应慢,“拍脑袋做决策”等盲目投资行为较为突出。加之,这些农户“不成熟、不合理、不切实际”的申贷计划,导致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放贷。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受制于自身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在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其预期额度的贷款。三是农户金融知识较为匮乏。我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户认为理财、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够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等新渠道持有戒备心理,导致金融创新成果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农村。在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中,我发现部分村民对金融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对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常识知之甚少,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四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成本高。一方面,当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受制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清收手段单一,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较大。同时,部分贫困农户对扶贫贷款认识不到位,误把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当做政府提供的“扶贫专项资金”,缺乏履约还款的意识,导致出现部分逾期贷款。五是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不相平衡。经过测算,我行年均可投放信贷资金10亿元,不仅能完全覆盖辖内企业、商户、居民的信贷需求,而且还有较大富余。缺乏投向的富余资金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更加重了我们的经营成本。
——从政策角度来看,目前的局限主要有:第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立法上的缺陷,使农村信用环境的整治难度加大;破产法清算程序把银行排在最后,没有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破产起诉权;贷款诉讼执行难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对逃废债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威慑手段,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第二,农村征信系统建设的滞后性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信息不对称,使得我们农商银行缺乏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和涉农企业信用信息的获取渠道,无法从源头把控风险。第三,缺乏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涉农贷款风险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导致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到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的积极性。比如,利率
补偿机制缺失。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贷款利率实行严格控制,要求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导致涉农贷款成本较高;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是“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致使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导致农业保险作用无从发挥。
四、形势分析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出的新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充满期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既是农商银行的艰巨任务,更是农商银行实现自身发展的利好契机。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
预计将会有一大批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农村大学生、下乡干部等具有现代金融意识的人群去农村发展事业,将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带来更多的有效金融需求,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也为我们的信贷投放提供了新机遇。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经明确再延长30年。当前,“两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是比较有效地抵押贷款模式,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将会为我们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必然会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既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大批涉农项目、涉农工程在农村地区铺开。而作为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我们农商银行可以凭借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利用牢固的农村客户基础,依托乡镇网点,集中营销涉农项目,重点发展活跃客户,吸收惠农资金,发放涉农贷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市场。
尽管有上述机遇,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相对偏弱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尤为困难。以我行为例,我们当前的年资金成本高达3.14%,而贷款平均年利息只有6.15%,利差仅有3.01个百分点。利差收窄导致我们只有“薄利多销”,通过不断发展小微贷款突破经营困难的瓶颈。
五、农商银行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实地调研,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如果不深挖农村市场,不用心服务农村,我们就有可能失去这片生机勃勃的广阔市场。为此,我们将在省10市的科学指引下,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厚植传统发展优势,切实把农村基础市场打造成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
一是优化服务,助力打造普惠乡村。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
做好服务,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更加体现着我们的普惠意识。第一,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地区的“先天不足”,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到金融服务。为此,我们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做好农村服务的前提。一方面,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土地整治等农业基础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农村道路交通、电信网络和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银行+农户+财政补贴”等服务模式,为改善乡村生活和人居环境提供资金支持;第二,下沉服务重心。我们农村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农户服务“满意度”,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通过“上门宣传、上门营销、上门办业务”的主动服务,不断加深与客户感情,不断增加客户粘性,不断培养客户使用农信产品的习惯,让广大农村客户真正认可农商银行。第三,建设服务体系。依托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络,通过“物理网点+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形成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电子化渠道建设力度,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第四,探索分层服务。为适应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农村探索建立分层服务模式。针对进城创业群体,我们实施跟踪服务,依托阳光快贷——惠商通等信贷产品,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其融资难题。针对在农村创业群体,我们不仅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政策、降低贷款利率
等传统手段进行扶持,而且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帮助其找销路、找商机、找市场,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针对留守群体,我们借助“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以农村网点为阵地,采取现场宣传演示、制作播放动画、文艺演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同时,针对留守群体普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点,我们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快捷高效的为其办理基本金融业务。
二是产业引领,助力打造富裕乡村。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
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以支持涉农产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的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助力打造富裕农村。
——定位核心项目。产业要发展,关键看“龙头”。找准龙头企业,定位核心项目,可以将金融服务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乡村致富。比如,我们通过向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不仅直接带动贫困人口**余人,而且大大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因地制宜,支持具有沂蒙地域特色和自然优势的光伏产业,先后向**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阳光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直接解决就业机会**余个。通过支持核心项目,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有效激活了
县经济。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产业特征,不断挖掘优势产业,根据辖内农村的产业特点,进行科学精准扶持。探索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就是为了提升效率,着力解决涉农信贷“效率低、审批慢、流程长”的问题。我认为,在产品创新上,需要根据农村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完善信贷政策、研发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发展消费金融,提升农户的获得感。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农信贷业务制度,对涉农产业的服务范围、信贷政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利率定价进行详细规定。比如说,考虑到当前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农商银行的贷款利率需要适当提高;考虑到不同产业的特点,可以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考虑到农户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差异化的信贷政策。第二,研发符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转快、需求急等特点,可以
推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融资和产业集群融资,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第三,加快担保方式创新。为有效解决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特别是动产抵押的适应范围,在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品种;同时,创新保证担保方式,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采取农户联保、公司担保+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放大担保倍数,以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消费金融,助力打造活力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三农”领域表现相对集中。比如,农民的生活开支、红白喜事、房屋翻新等消费活动都需要金融服务。为此,我们以消费金融为支农惠农的“突破口”,着力为农村提供城乡均等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第一,开展常态化“进村入户”的营销活动,逐户建档立卡,筛选重点客户,建立农村消费金融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小、客户相对分散的特点,精准研发消费金融产品。根据消费产品类型及用途、客户的信用等级、家庭资产收入等因素,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农村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利率定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第二,紧密对接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金融需求,加大消费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居”的基本生活目标。第三,积极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以城乡中低收入人群作为主要的目标客群,建立线上申请、审批的消费贷款平台模式,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进行自助办理,着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
四是信用筑基,助力打造诚信乡村。信用是金融的基础。为此,建塑农村信用环境就成为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持续开展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对信誉好、主动按期还款的农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对不讲诚信的贷款者公开曝光,切实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第二,开展农村信用共建工程。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人行、银监、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
力度,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农村信息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三,要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农村信息联络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动信用农户,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帮助农商银行清收不良贷款。
五是创新业态,助力打造生态乡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大对生态旅游、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全力打造生态乡村。第一,坚持绿色导向,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于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条件的项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计划在辖内支持推广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项目,大力引导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第二,支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整合农村劳动力,激活农村的内生力量,助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第三,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我省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支持开发一批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生态农业观光游、名胜古迹文化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同时,通过扶持“乡村农家乐”、“农家客栈”等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创业兴业。
六是跨域合作,助力打造现代乡村。第一,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客户资源的优势,但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不足。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同互联网数据分析厂商合作,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既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也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获客能力。第二,加紧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高效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普惠金融
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及网络销售平台,引导农业企业与相关知名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流通格局,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应当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完全满足辖内农户基础金
融需求的条件下,将富余资金投向消费金融和资金市场等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市场。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走出去”,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域外业务。
总之,我将以本次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在全行进一步完善“全员下乡”的常态化调研机制,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推进工作,在一线联络感情,把农村市场耕耘为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篇三: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经济管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刘振豫2曹丛丛3(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推动农村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新目标。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乡村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地区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遇。“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够纾解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弥补乡村地区的人才短缺;但也存在乡村社会环境落后、就业观念滞后、个人创业能力不足和政府帮扶政策缺位的现实困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应主动转变择业观念、高校应优化创业教育体系、政府要加强扶持、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共同促进“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催生出更多社会经济的新业态,乡村振兴也必将和互联网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大学生作为支撑祖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应该转变思路,主动了解农村发展现状、认识农村发展趋势、投身农村建设实践,积极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助推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意义(一)纾解就业难困境、开辟大学生就业、创业新途径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874万,是历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最高点。表1:2012-2020年全国高校当年毕业生人数汇总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680万699万727万749万756万795万820万834万874万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我国2020经济增速降为2.3%,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困境。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当年大学生未就业人数9.5%,其中就业学生半年内离职的学生有33%。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复杂,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众中的“慢就业”“待就业”现象日益突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勇于转变思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把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新思想、新政策在农村落实下来。“互联网+”经济在农村的崛起能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创业机遇和平台,他们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能够建立更多形式的乡村经济模式,能够带动更多人群实现农村就业,不仅开创大学生就业、创业新途径,也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困境。(二)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经济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是核心要素、经济是现实基础。虽然农村地区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总体偏低。有数据显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中56.9%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选择是城市而非农村,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的局面;目前在我国行政村有70多万个,村级干部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的占总数的87.3%,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成为了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着乡村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大学生群体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能够将新技术、新知识、新思维带到农村地区,能够激发农村市场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和新型农民的培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经济支撑。(三)推动新时期乡村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乡村产业化是农民富的前提、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的保障。新时期推动乡村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充分结合市场变化进行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把现代科技、现代技术、现代信息融入到传统农业的生产过程和流通渠道,这些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来整合和开发。当代大学生具备先进的科学理念,接受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知识能力比较强,他们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就契合了乡村发展的这一需求,他们可以结合乡村实际,发掘乡村资源,利用先进技术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农业生产、旅游文化、休闲体验等相关产业发展;能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特色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推动农村物流运输发展等。大学生“互联网+”农村创业能够有效融合城乡资源,带动新时期乡村产业化和农业生产、销售的信息化、现代化。(四)助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广大农村地区要乘势而上,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农村在我国占地面积最广、农业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城乡发展还极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村经济和社会视界观.2021.05371视界观
OBSERVATIONSCOPEVIEW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都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现实局面,也是党和国家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挑战。新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各地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大学生返乡创业方面给予相应的帮扶和补贴。有的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有的为他们提供在融资信贷方面的担保或贴息、有的在登记注册方面简化流程、有的在用地、用水、用电及税费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再加上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些都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能够有效整合城市和乡村的市场资源、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升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助推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实困境(一)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落后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不少贫困地区的面貌得到了改变,但是,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延续数十年的城乡“二元制”,虽然已经被取消,但是其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福利保障、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农村地区的硬件条件、社会生活环境以及营商环境相对还比较落后。地方基层政府虽有引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但是针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农村创业所能获得的政府创业服务较少,现有很多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涉及部门较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也导致政策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加上目前农村从业者的素质整体较低,对创业者的挑战较大。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有不少是00后,他们普遍缺少艰苦环境的生活经历,在创业时对社会环境和创业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农村社会环境中的信息咨询落后、公共设施简陋、物流交通不畅、休闲娱乐匮乏、营商环境落后等都是当代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的重要制约因素。(二)大学生及其家人的就业观念滞后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就业、创业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大学生就业趋向多元化,但总体上,当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仍然偏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工作环境相对舒适的行业,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农村和基层。大学生农村创业与传统的就业观念差距较大,很难得到家人的支持和赞成。在多数学生家人看来大学生通过严酷的高考筛选,毕业后就应该在经济更加发达的城市找一份更舒适、更有保障的工作,如果读完大学选择到农村创业,很大程度上会被认为是大学生个人能力不足、迫不得已的选择,反而会成为亲朋好友的笑话,因此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很多大学生的家庭均不支持他们到农村创业,所以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启动资金筹措困难,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农村创业意愿者的信心,最后大多数毕业生就会顺大流,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在日益严峻的职场竞争中,长期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职场位置。大学生本人及家庭的就业观念落后成为制约大学生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的主372www.sjgzzs.cn观因素。(三)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近年来,在就业难的困境下,我国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但是在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设置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普遍只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的通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大学生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总体评价上,仅有6%的同学认为有用;62.67%的学生认为一般;17%的学生认为很枯燥,缺乏针对性;9.3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不满意。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充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是普遍问题,很多高校的创业课只有单纯的理论介绍和传授,缺少实践性,缺少针对乡村振兴、提升大学生对乡村认识、提高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的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方面,很多高校缺少有创业经验的专职指导老师,大多是学生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校外人员兼职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课任课教师,这些教师缺少创业实践经验,大多数情况也仅仅局限在创业理论的讲授,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指导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型。这导致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了解甚少,对农村发展机遇和趋势把握不清,缺少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四)大学生个人创业能力不足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很多高校纷纷建设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和项目孵化基地,这在一定层度上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但大学生选择农村创业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相对清晰的目标规划和一定的启动资金;还需要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拼搏精神、吃苦能力和足够的耐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市场头脑和实践经验,能够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抓住机遇;面对困难和挫折可能还需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都需要大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得,现阶段,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仍是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少足够的规划和设计,多数大学生过着轻松、散漫的校园生活、缺少进取精神和拼搏意志,这些都是影响他们选择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的重要制约因素。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策略(一)积极转变思路,主动返乡创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工作重心就是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农业的科技化和现代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必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靠力量。促进大学生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一方面是大学生本人应该主动转变思路,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就业方向,转变“城市就业”的滞后观念,站在国家和时代发展的全局视角规划个人发展,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快速发展带来的平台和机遇,勇于逆向思维、敢于突破自我,切实发挥自身知识技能优势,利用网络经济的风口和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主动选择返乡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是政府、社会和学校要在大学生求学期间加强宣传和引导,把国家的乡村发展政策解读到位、把乡村发展趋势分析到位、把乡村未来机遇描绘到位,对现有乡村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让广大学生能够从中更多的了解乡村、认同乡村、热爱乡村,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二)立足“互联网+”,拓展农村创业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现代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互联网+”传统农业的新业态符合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是互联网经济重要参与者,对“互联网+”非常熟悉,因此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具有时代和政策优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商发展势态节节高升。当代大学生应该看到“互联网+”农业存在的巨大潜力,抓住战略机遇期,充分挖掘乡村现有资源开展“互联网+”农业创业新模式。可以开展线上农产品直播展销,尤其是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直播销售可以无限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这是传统农业销售所不可比拟的;可以开展“互联网+农业旅游”,结合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农家民宿、农家体验等;可以开展“互联网+农业物流”,打通互联网经济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当地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农村居民网购的便捷化;可以开展“互联网+农业电商”,通过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把农村的特色手工业制品、绿色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可以开展“互联网+农业现代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订单式的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互联网经济的崛起让农村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互联网+”农业开拓了新时期农村创业新模式,是促进乡村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途径。(三)高校调整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高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高校的创业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互联网让新时代出现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和平台,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的变化,立足党和国家的战略发展,优化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创业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主动认识到到创业活动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主动塑造自身的创业思维;也要结合社会需求适时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丰富他们的创业经历、训练他们的创业技能、提升他们创业的自信心;同时,也应该强化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和分析创业中会出现的各种挑战、挫折、困难和打击,让他们在校园生活之中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增进自己的创业意识和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应注重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强化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积极联系不同企业、不同院校、不同领域的创业成功者,广泛组织创业沙龙和经验分享交流,引导与鼓励大学生利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利用自身知识和技能优势,积极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对于有意愿的学生,高校要充分调配师资资源,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与咨询,配备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并指导他们的创业历程,提升大学生“互联网+”农村创业的成功率。经济管理(四)政府要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大学生农村创业帮扶体系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需要新经济业态的带动,但是当前大学生对农村创业的意愿仍不是十分强烈,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可持续性不强,这就需要政府要切实做好政策保障,一方面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互联网硬件设施的搭建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出台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措施,纠正传统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满足大学生“互联网+”农村的创业需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地政府应该协调不同职能部门,给予资金照顾和政策帮扶。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服务平台,开通大学生农村创业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放宽大学生创业贷款条件、开展免息贷款、给予财政补贴、提供融资担保、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专项基金;降低创业大学生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保险机制,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项目帮扶服务,全程跟踪和指导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避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项目过分的同质化。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打造高效交流体系,强化大学生农村创业政策之间的衔接,保证各项政策真正落地;要发挥引领和服务作用,组织大学生农村创业经验交流会,让他们相互借鉴,推动相互间的业务合作,拓展他们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的创业的可持续性。政府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帮扶体系是成功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保障。参考文献:[1]李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路径及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7年11月(下):23-24.[2]钱俊俊,王庭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年1月(上):67-71.[3]陈君,谭东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年7月:20-21.[4]梁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探析[J].农家参谋,2019年6月:271.[5]孟凡琦,李范成.“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8年第10期:193-194.[6]柴成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困境及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20(13):22-23.[7]王林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状及实现路径探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02):110-113.[8]郭静博.“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带动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8.1.项目:2020年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课题编号:JYB2020331;作者简介:刘振豫,河南周口人,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讲师,本科,思想政治教育。曹丛丛,河南郑州人,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视界观.2021.05373
篇四: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张栋洋??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受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因素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数量少且成功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发挥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使其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改革,社会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大学生提升自身创业素质。??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为达成这一战略目标,国家积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重要制度支撑。事实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大学生等优质人力资源的积极参与。与普通社会个体相比,大学生群体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都相对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也更强一些。可以说,大学生返乡创业既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常因回报率低、周期过长等而导致资金不足,进而造成创业失败;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集中在教育、零售、餐饮、中介服务等行业,这类行业普遍具有技术门槛低、启动资金少、回报快等特征,但同时也具有创造价值低、带动效应弱等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支持并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既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根本路径,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我国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不多、成功率较低,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人因素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并有效弥补农村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同时,也能促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对返乡创业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振兴乡村战略背景下,在国家“双创”政策支持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创业素质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其一,缺乏创业精神。创业之路本就艰辛,必须拥有过强的心理素质、足够的耐心与自信心。部分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畏缩不前,缺乏坚持不懈的勇气,且缺乏创新精神,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新的领域,加上经营管理观念落后,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返乡大学生创业成效较差。其二,创业经验不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并未找到满意工作,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创业之前,既没有积累社会经验,也没有对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考察,这种盲目的创业很难获得成功。其三,创业能力有限。长期沉浸在理论知识中的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不具备过强的实践能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很难妥善解决。同时,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不高,容易被重重困难、种种挫折所打垮。(二)家庭因素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并鼓励各界人才投身其中。可以说,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返乡大学生数量稀少的现状。受传统思想观念、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因素影响,虽然大学生普遍拥有创业的想法,但真正敢于付诸行动的学生却屈指可数。对于一般人而言,考上大学并能够在城市扎根的孩子是有出息的,也容易被亲朋好友作为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担心选择返乡创业可能会给自己及家人丢面子,况且他们初出校门,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资金以及创业能力,盲目选择创业显得不太靠谱。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才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不高。还有个别大学生对返乡创业抱有极大热情,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积累人脉、经验与创业资金,并针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为创业做了诸多准备。但是考虑到自身家庭贫困,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不得不放弃创业的梦想,选择尽快就业。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真正做到创业成功的人数却极少。简言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极低。与一般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大、成功率低,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人脉资源较少,实践经验不足,资金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弱等。受主客观因素制约,部分大学生选择与农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常-108-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一般情况下,思想开明、思维活跃且经济实力较强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喜欢挑战的孩子,当其毕业后也更倾向于选择创业。相比之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父母思想相对保守、传统,更期待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后能够在大城市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在国家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这种被人们称为“铁饭碗”的工作才显得更加体面。在他们看来,大学生返乡就是放弃城市的体面,返乡创业意味着承担风险,所以面对孩子的返乡创业总是持反对意见。当然,如果家长及亲属曾经创业成功或者拥有一定的经验,那么可能会比较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之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返乡创业时,可以寻求家长的资金支持及精神鼓励,退一步说,即便创业失败,家长也是其最坚实的后盾,能够与其共同承担失败的风险;反过来讲,如果大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便难以获得来自于家长及亲属的资金支持,一旦创业失败,可能会使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三)学校因素客观上讲,双创政策的提出加速了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在高校举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乡村创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在高校创设,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创业教育轻实践重理论。由于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性不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时常需要在教育学生之前预先接受相关方面的理论培训,之后再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其二,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专业、系统的教材,导致教育活动开展受到影响。其三,创业教育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绝大多数高校及其领导虽然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未将其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位置,体现在创业教育投入远远低于文化教育投入。(四)政府因素政府既是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力推动者,又是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的重要执行者。现阶段,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与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政府所制定的税收、培训等多项政策都偏重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前期启动阶段,旨在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以此来缓解就业难问题。事实上,对于返乡大学生而言,创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后期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问题,此时如果政府能够出台具体的帮扶政策,势必更有助于提升创业成功率,但目前政府对创业过程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已经出台的创业启动政策因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其功能并未发挥到最大化。一些政策的表述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执行细则,使得有关部门无法将其落到实处;还有一些政策出现执行之后问题,主要是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低、协调能力差等原因所致。(五)社会因素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人文环境相对较差,基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部分大学生起初具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意愿,但最终因担心无法适应农村环境而打消了返乡念头。还有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极为强烈,也不惧怕农村的落后与贫困,但却无力承受舆论压力。即便是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常常将农村等同于落后、贫穷等,为了不让子女受人白眼,总希望子女留在城市,在多数人看来,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多是无法在城市立足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所以,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亲朋好友在背后的指指点点,这样的社会氛围很容易影响到返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三、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使其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必须多管齐下,政府、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高校要构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教育支持体系,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及氛围,大学生个人应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一)大学生层面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充分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综合考虑兴趣、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等多种因素,尽可能早地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之际除了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之外,还应当多方面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大学生就业状况等信息,并做好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有意识地培养创业意愿。凡是高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或者创业大赛,大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尽可能多地结识不同专业的朋友,为日后创业积累人脉。同时,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及创业比赛,也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创业素质的一种提升。另一方面,已经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在创业之前要综合考虑专业特征、自身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积极听取老师、家长以及朋友等意见和建议,多与具有创业经验的人进行沟通学习,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一旦决定返乡创业,就要坚定信心,并做好敢于承担失败风险的准备。选择创业项目时不可盲目跟风,要把眼光放长远,考虑创业项目长期以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具备创新精神,积极培养多元化思维方式,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创业实践之中。当然,在创业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这需要返乡大学生具备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并掌握能够客观分析问题并及时化解难题的能力。(二)高校层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有效路径。高校应该从如下几点做起:-109-
首先,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正确引导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放在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并将返乡创业大学生纳入到高校就业率的考核范围内,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其次,为了避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要尽快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推动教材系统化、专业化,以此来解决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单一、教材缺乏等问题。此外,多数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只是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其自身并无实际的创业经验,学校要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再次,在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切勿使用课堂填鸭式,否则很容易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敢于尝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兴趣度。可以围绕大学生创业、振兴农村经济等话题举行专题讲座,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与在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除了校园内的创业课程或者专题讲座之外,也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涉农类企业,让其充分了解返乡创业的过程,不断增强创业信心。最后,针对具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高校要予以支持与鼓励,既可以为其提供创业场地,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以此来解决创业学生的资金困难。其中,创业基金的来源既可以是高校经费支出,也可以是成功校友捐赠。当然,创业赛事的举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凡是在比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即可领取一定奖励资金,用于创业实践。(三)政府层面要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并提升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成功率,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首先,为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创业支持政策。例如,拓宽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领域,允许大学生选择一切法无禁止的行业进行创业;或者适度简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登记方式,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其次,结合当地具体状况,给予返乡创业大学生相应的政策补助,以此来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稳定发展。降低或者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当返乡大学生进行工商登记或者办理各种证件时,要减免工商登记费或者证件办理费等。返乡大学生所创办的企业类型如果属于互联网企业,可减免一定年限、比例的所得税;所创办的企业类型如果是高新技术类企业,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最后,政府要树立“一站式”服务理念,除了在创业前期给予返乡大学生政策支持之外,还要重视创业过程中的服务,尤其要强化对创业中后期的经营风险防控的指导。毕竟,返乡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于挫折或者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也缺乏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面对创业中的-110-各种难题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轻言放弃。对此,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来解决返乡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提供过程风险分析、资金运转等服务来减少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及创业成本,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四)社会层面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硬件设施的完善、大众的包容以及媒体的宣传,均有助于形成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其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良好的“硬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修建自来水厂,确保用水安全;疏通改造电路,排除电路老化等安全隐患;硬化路面,设置垃圾箱,避免垃圾乱堆乱放。除了改善农村用水、用电以及道路交通等问题,还要加大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此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其二,除了重视“硬环境”,还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软环境”。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等,并搜集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典型事例,通过媒体宣传或者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社会认同感,引导大众消除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偏见,同时,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让他们感受到返乡创业的荣誉感,认识到返乡创业其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一种新的选择。第三,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通常,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更容易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激发其责任心与使命感。家庭成员必须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给予返乡创业大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促使返乡大学生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参考文献[1]王惠.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评价及其优化——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4(03):168-172.[2]姚旎,张晓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24-130.[3]连瑞华等.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优化研究——战略背景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2):79-82.[4]金益多.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67-69.[5]孙渔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8(07):110-112.●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0“乡村振兴”
篇五: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分析
作者:邓莉华
吴文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9期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怎样振兴乡村成为我国重点研究对象。党的十九大尤为重视“三农”问题,并说明“三农”问题是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主要问题。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乡村振兴的战略提出的背景,并且还讲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且为以后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启发。
2017年10月18日,国家召开了十九大会议,在十九大中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社会矛盾也会由此发生改变。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矛盾变化,所以就“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策略,即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1、现实背景:新时代农村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之后,“三农”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对象。2004年起,党中央连续13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讲述了“三农”问题。在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作为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很多重要场合与会议中提及到农业部门,足以见得现阶段我国对于乡村农业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农民的利益当做最重要的事情,一直关心“三农”的问题,并且心系乡村农业事业的发展。
在我们国家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农业部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先,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并且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在整个世界上都享有名气。其次,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在农作物生产上,仍然以农作物为主,以多样化的经济作物为辅,这一改变,也帮助农民提高自身收益。最后,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农业的发展,使国民基本事项小康生活,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乡村。
但是,受经济与观念两方面的影响,导致我国“三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首先就是农业生产方式不超前,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正确的利用,农业与自然资源之间还存在矛盾,农产品的营销方式落后,农产品的运营机制也较为单一;其次各个区域农村收入不平均,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老人与儿童较多,缺少青年力量;最后,农村陈旧观念仍然存在,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理论背景:“三农”思想的历史沿袭
篇六: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XIANGCUNKEJI乡村科技梁博(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2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机会与实践对策[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可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社会。大学生可抓住机遇,到农村地区进行创业,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使乡村产生多种经济新形态、新业态。随着农村创业机会的增多,大学生需善于识别农村创业机会,并积极到农村进行创业实践,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机会与实践对策。[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农村创业;创业机会;创业实践[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2-22-2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机会较多。1.1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会大大增长,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亿次,乡村旅游总收入1.81万亿元[4]。大学生到农村可选择乡村旅游领域的项目,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大力推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业态的发展。1.2乡村直播大学生可到农村进行乡村直播,直播乡村文化、农村日常生活、农村的童年趣事等,向外界传递真实的农村生活和面貌,带动乡村直播产业化。把当地的农作物、农特产品通过网络直播介绍给全国各地的粉丝,打造更多的农村、农业、农民类网络直播,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1.3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深加工会得到大力发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可选择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如谷物深加工(包括小麦深加工、稻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小杂粮深加工等)、蔬菜深加工(包括蔬菜提取物、保鲜蔬菜、冷冻蔬菜、脱水蔬菜等)、薯类深加工、水果深加工(包括水果提取物、保鲜水果、冷冻水果、速冻水果等)、坚果深加工、浆果深加工、棉麻深加工、花卉深加工、茶叶深加工、蜂产品深加工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包括各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等,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收益。1.4农村电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会得到大力发展。大学生可到农村选择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于“三农”。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和生态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形成农村网络购物等新型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虽然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创业的意愿有所增强,到农村创业实践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大学生农村创业成功率较低,所学的专业和知识未充分发挥作用。李新仓等指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义突出,不仅能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还能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1]。张玉磊等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给大学生带来的创业机会众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可选择的领域包括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项目、创新农业项目等,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表现出综合素质较低、创业资金缺乏、农村创业环境有待改变等问题,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需共同采取对策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2]。刘阳等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比重选择创业机会,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可选择农林牧副渔、开采业和制造业项目、现代农业项目等;在城市周边的美丽村落可选择乡村旅游、农家乐和小庄园、康养农业等;在历史文化村落可大力推动农耕业和旅游业;在富裕的现代村落可坚持系统发展道路,坚持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带动其他产业;在脱贫攻坚村落可选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配套服务类项目[3]。有关大学生农村创业机会、大学生农村创业问题与对策的已有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机会识别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会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有效路径,加快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既要挖掘乡村基础产业的多元功能,又要开发乡村多重价值,以产生大量的新业态和新产业。乡村振兴战略作者简介:梁博(1988—),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22XIANGCUNKEJI2021年1月(中)
费业态[5]。1.5多元化新型农业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机会可结合自己的所学与所长,大力推动农业新业态发展,如发展智慧能源、生态农业、功能农业、健康农业、“互联网+”农业等。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实践的困境一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意志薄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压力很大,需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志,但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得到的社会认可较少,因此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易中途放弃。此外,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识较薄弱,仍有待增强[6]。二是大学生农村创业资源匮乏。大学生在农村需要丰富的创业资源,但大学生农村创业所能获取的创业资源较为有限,且所能获取的资金较少,缺少抵押担保资金而难以获取银行贷款,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的难题。三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和机制不健全,到农村创业难以享受到与城市条件相等的社会保障,同时农村创业环境也需优化。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实践的对策3.1优化大学生农村创业环境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出台各项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当地农村进行创业[7]。首先,政府应出台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政府的一些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可优先考虑大学生返乡创办的企业;再次,可优化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贷款环境,适当放宽大学生农村创业贷款条件和要求;最后,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服务、创业奖励等,营造大学生农村创业氛围,从而留住更多的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3.2加强大学生农村创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要采取多元措施引导大学生响应国家战略,增强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能力[8]。高校要针对在校学生进行农村创业意愿调研,对有意愿的大学生进行政策解读,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配置专业的农村创业导师,建立农村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搭建农村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对接政策资源,并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反馈与沟通机制,系统地给予大学生农村创业服务。3.3增强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与能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在各种政策和高校创业教育引导下开始农村创业实践,但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成功率较低,究其原因,与其自身的创业素质与能力息息相关。对此,大学生个人需增强服务“三农”的理念,应通过多方途径提高农村创业能力,抓住农村创业机会,提高自身创业能力。此外,大学生要主动结合农村创业环境,结合自己所具备的资源和条件,主动地了解农村行业、乡村产业特点,在校期间积累农村创业经验,以提高农村创业的耐挫力。4结语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蕴含诸多机遇,在我国辽阔美丽的乡村会有大量创业机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创业实践,可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投身乡村创业将大有作为,大学生需增强自身才干,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参考文献[1]李新仓,党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J].农业经济,2019(3):117-118.[2]张玉磊,吴姿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17-21.[3]刘阳,张秀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研究[J].经济视角,2019(4):1-7.[4]李硕.乡村旅游创业机会识别研究[J].农家参谋,201914):42-43.[5]周斌,李鑫,胡海婧,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8(22):13-15.[6]梁泽光,孙丽丽,胡少华.文化艺术视角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评《农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0(8):273.[7]曹阳.论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以江苏省为例[J].企业家天地,2012(10):14-15.[8]樊士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品牌研究,2019(19):84-87.XIANGCUNKEJI2021年1月(中)23(
篇七: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乡村创业的对策分析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有效渠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减轻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国家、学校、个人等因素影响,目前,高校毕业生乡村创业的成功率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学校应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个人要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等,以此激发大学生的返乡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
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基于麦可思公司2018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0%,,低于2017届(1.9%),也低于2015届(2.1%)、2016届(2.1%)和2014届(2.0%),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创业率持续走低。
2018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6%,低于2015届到2017届连续三届3.9%的记录,也低于2014届3.8%的水平,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也创下新低。综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高于本科毕业生,且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
有些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自主创业。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有2.0%的本科生,3.8%的高职高专生选择自主创业,而毕业三年后,则有4.1%的本科生,8.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从毕业半年内至毕业三年后持续创业的人占比46.9%,在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毕业半年后有3.9%的本科生,8.4%的高职高专生选择自主创业,而毕业三年后,有44.8%的人在坚持创业,相比2014届,低1.4%。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毕业就会创业,他们大多会有一个就业缓冲期,很多毕业半年内
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他们三年内的存活率不到50%,可见创业的风险还是相对较大的。
二、大学生乡村创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现阶段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和行动指南。乡村战略实施的“阵地“是乡村。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乡村。乡村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省份的乡村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乡村振兴与大学生乡村创业本质上有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大学生乡村创业带来了许多机遇,激发他们乡村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大学生是创业大军中的先锋军,他们代表着先进思想、知识和技术,其去乡村创业行为直接影响到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达成。
(二)大学生乡村创业的优势分析
1.知识优势
一是文化水平高,领悟能力强。大学生是对全体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总称,他们有高职以上的学历,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领悟能力也较强。二是学习能力强。大学生群体接受了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面对陌生的乡村环境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快速熟悉这个陌生的领域。三是运用互联网、自媒体能力强。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创业活动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大学生乡村创业必将运用到互联网技术,而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更具有互联网眼光。
2.思维优势
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他们有充分的热情与激情。他们的创业信心更强,也更有精力。因为他们年轻,所以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他们是潮流的引领者。创业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也正是大学生群体年轻,他们思维更活跃,敢想敢拼,所以他们与其他创业主体相比,具有更强的思维优势。
3.社会资源的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下,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因此,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群体创业相比,政策优惠更强。其次,大学生有优秀的同学资源。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人脉是非常广阔的,他们的同学也大多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因此他们的资源在相互之间传递,使得大学生乡村创业
也更有优势。
三、大学生乡村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乡村创业意愿较低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应届生期望就业的行业可知,在2022届毕业生中,IT行业成为了榜首,成为应届生最想从事的行业,期望占比为比24.1%;位居第二的是文化/传媒/教育行业,期望占比为10.0%;排名第三的是房地产/建筑业,期望占比为8.8%;排名第四的是文化教育/工艺美术,期望占比为7.9%;排名第五的是商业服务,期望占比为7.0%;排名第六的是金融业,期望占比为6.8%;排名第七的是生活服务业,期望占比为6.3%;排名第八的是汽车/生产/加工/制造,期望占比为6.1%,排名第九的是政府/非营利机构,期望占比为5.6%,排名第十的是贸易/批发/零售/快消,期望占比为5.1%;排名十一的是能源/矿产/环保;期望占比为4.1%;排名十二的是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期望占比为2.8%;排名十三的是农林牧渔,期望占比为1.4%。在2022届毕业生中,期望从事农林牧渔行业的占比较低。
相关调查显示,在问及高校毕业生否愿意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时,有58.61%的大学表示愿意,有32.1%的大学生表示不确定,表示不愿意的大学生有9.29%。这表明高校毕业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意愿较低。
(二)获取创业资源的渠道狭窄
创业资源是个体或团队新创企业时所需的各种要素资源和环境资源。其中,创业要素资源主要有人才、资本、机会等;环境资源主要有政策、市场、自然等。创业资源是个体或团队新创企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在获取创业资源方面有较大的阻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亲朋好友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往往数目有限。在创业机会方面,大学生接触社会深度、广度有限,其对社会的认知较多来源于网络、媒体等渠道,缺乏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缺乏第一手资料,在通过媒介获得的这些信息中,充斥着大量虚假、过时的创业信息,而大学生往往鉴别力较弱,易受骗上当。
(三)知识、能力储备不足
1.创业能力储备不足
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三大风险,一是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二是缺乏资金,三是市场推广困难。因此,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是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最大挑战。当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多门学科,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还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很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原因在于:第一,创业实践项目有限,导致大多数的创业课程变成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即使有的学校设置了模拟项目,但模拟与实际市场操作存在一定差异,市场更具有不确定性,更需要挑战大学生创业者的综合能力。第二,授课教师缺少创业实践,忽视实践操作。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对创业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课程教师都缺少创业实战经验,所以,导致教师较为注重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课外的实践操作。第三,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及文化教育。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开展各种创业教育课程,但实际上无法做到将创业教育与文化教育并驾齐驱,投资远不如文化教育,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
2.“三农“知识储备不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掌握丰富的“三农“知识,则是大学生乡村创业的重要基础。“三农“知识十分丰富,“农村““农民““农业“每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体系都非常庞大。大学生扎实掌握这些“三农“知识尤其是现阶段“三农”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提高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四、推动大学生乡村创业的措施
(一)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政府在促进大学生乡村创业意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的问题上,政府应当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通过营造创业文化环境、加强政策支持以及完善创业服务平台等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要树立“一站式”服务观念。除了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前期启动工作中提供支持以外,也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过程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后期的经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作为年轻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毕业生,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比较弱,难以应对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容易出现“前期热情,后期放弃”的局面。因此,需要政府为创业大学生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政策帮扶、风险评估、资金运转等服务,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
(二)高校需要层面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营造创业氛围。学校可以通过校刊、校园广播、宣讲大会等形式,鼓励大学生打破固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其次,完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设置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尽可能地宽泛,教材要系统化和专业化,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再次,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高校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又可以设立创业基金。
(三)个人层面需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布的最新政策及与创业相关的新闻,做好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避免盲目创业。尽量多参
与学校举办的创业竞赛,在比赛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创业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大学生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大学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有生命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是推动乡村振兴宝贵人才资源。更建设美好乡村,需要广大大学生投身农村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黄敬宝.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统计,2010(09):24-26.
[2]陈成文,孙淇庭.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07):24-3[3]林篙.大学生创业政策:现状评析与制度设计[[J].现代管理科学,2010(02):36-38.
[4]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07):65-69.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1年度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研究》(Azcj2021070);2021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及优化路径研究》(SK2021A1079)
[1]
作者简介:马妮娜(1983-)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2]
方芳(1985-)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篇八: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此举旨在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乡村产业振兴成为走向现代化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在城市化的同时,农村发展一直滞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逐渐流失,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城市。这种情况导致了乡村经济不景气,农村内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乡村社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面对乡村经济方式的转型和升级,乡村产业振兴成为当务之急。
相关部门和政策在激发振兴企业的同时,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针对乡村产业特点,政府加大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业等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在公共产品供给、人才引进、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帮助。
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
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实现乡村振兴与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为农村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这种单一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通过产业振兴,可以推进新技术应用,开拓新的市场,吸引更加丰富的资金和技术流入农村,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涉及到传统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业态,也包括观光旅游、生态退耕还林、新兴经济等众多领域。这些产业对地区而言的影响巨大,不仅能够增加乡村就业机会,也能增进农村居民的收入。
再次,乡村产业振兴是一种城乡融合的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的区别逐渐消失,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彼此交流和融合。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业产品,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方式和商品需求的不同需求。
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需要优化支持政策,提高支持力度,增进产业发展活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强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同时,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合理规划,差异化发展,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提高和优化乡村的经济生态环境。
总之,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手段,更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需要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篇九: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简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振兴
摘要:中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乡村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占据着格外关键的位置。可是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乡村产业的发展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比还是较为滞后,乡村产业振兴是为了推动乡村振兴,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矛盾,推动国家乡村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运用相对的发展方法,在发展过程当中,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激活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文章在详细的探究过程当中,全面具体地讲述了振兴乡村产业的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引言:伴随着国家的持续进步,大众的生活能力也在持续的上升,现阶段,大众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的急迫,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国家第一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趋势之下,给国家农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在将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国家需要充分的意识到,目前乡村资源的价值,对资源展开重组,与时代的脚步跟紧,持续振兴国家乡村产业,进而带动国家乡村产业得到更好的进步。
一、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概述
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进步,在这一段时间内,国家获得了量变与质变,十八大之后,国家农村区域的发展慢慢的走向稳定,即使在这一阶段内,中国获得了诸多发展成果,可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再详细的发展过程当中,依旧存在诸多的不足,假如想要对乡村热点问题展开处理,推动国家乡村变得更加的富裕,就一定要走向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当中清楚地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民生的重点问题,只要持续的增快乡村区域的发展,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大众的生活水平[1]。
二、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劳动力流失,乡村产业振兴失去动力
按照探究显示,最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人群逐渐的提高,40岁以下的中青年比例基本达到了80%以上,乡村精壮劳动力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大量的人选择外出务工,留在乡村的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家庭经济根据外出务工的人群,劳动力从低收入区域向高收入区域发展,这是必然趋势,可是同时会进一步的限制乡村经济的发展,并无充足的劳动力,乡村产业没有办法促进就得不到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就空为一谈。
(二)盲目从众,失去地方特色
有一个特别现实的事情摆在我们眼前,绝大多数乡村现阶段空心化较为严重,海量劳动力外出,留守在乡村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女,其主要因素则是乡村产业收益较低,没有办法支撑家庭生活的开支,为了调整现阶段贫困的情况,因此,乡村振兴从最初就清晰产业兴旺为首位,绝大多数乡村也是第一步就引入产业,什么“田园综合体”“共享村庄”等古怪情况持续的出现,各个乡村也盲目学习城市化、工业化,强制性引入全市产业,比如各类的快捷酒店、民宿,或者是整个商业街,全然不知道这些对乡村振兴发展并无一点帮助,每个区域都有每个区域的地方特色,产业振兴一定要根据乡村自身的资源与文化。例如,诸多乡村为了吸引游客为之来旅游消费,举办过多的民宿,根本不考虑道路是否行得通,交通是否方便等情况,最终只有白费力气,与其相同的还有资源普通,气候普通,环境普通却一味的要展开养老产业规划,乡村产业振兴不仅限于旅游领域,每行每业,文化,饮食,农产品等一系列都是乡村产业需要思考的方面[2]。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振兴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针对乡村产业的发展有着格外关键的价值,在详细的发展过程当中,政府需要对城乡的要素展开科学的分配,需要了解重点的前提上,创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备,通过这类的模式可以有效的使乡村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另外,政府单位还需要给予乡村区域适量的经济补助,能够在特殊的区域创建一些具有特色的农业补贴政策,这类补贴种重点对于农村区域的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政府单位需要帮助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创造隶属于自身的品牌,政府单位需要增加经济
投入,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农民把传统的农业发展向着电商的方向展开调整,全面支持农业电商可以有效的提升乡村区域的经济收入。
(二)建设乡村人才管理机制
建设乡村本土人才服务管理体系,推动乡村本土人才回流,要全面打造出选贤与能的环境,为了可以全面帮助脱贫攻坚,想在一线农村做出成效的优秀人才,提供全面的帮助,比如创建跟踪服务管理体系,安排专人作为联络员,帮助回流创业人才选好投资方向与项目,并且在创业与项目策划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在人才的运用当中,需要立足脚下,从乡村本土找人才,从而让之前“走出去”的优秀人才“走回来”,全面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其他城市积累的经验、资金与技术带回到农村,是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有效措施,可以从现实当中使农村振兴的脚步有所增快[3]。
(三)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力度
创建一二三产业链的发展格局需要根据“做好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推荐融合”的思路,全面革新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是需要做好优秀独特产业,加强城乡一体化的创建,创建规模化的设备农业生产基地,巩固水果、蔬菜、养殖等农业产业优点,品牌产品产业的建设力量,全面提高国家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其次是补齐农产品加工业的缺陷,支持与帮助各村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和在规定区域内能够开放产品,企业运用新型工艺、引进新型设施、开发高新技术。最后则是主动培养新兴产业,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休闲产业,全面打造“乡愁思想”,发展“乡愁产业”,帮助一批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强烈的特色小吃业与乡村手工业,发展一批乡村车间与家庭工厂,创造一批纯手工工艺,把乡情乡俗打造成为乡村文化产业,运用乡思乡愁感染外来人群。
(四)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在对乡村产业展开振兴的过程当中,需要创建三产结合的乡村产业结构,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趋势下,结合农村供给侧结构革新、新型产业发展,根据农村产权体系革新,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方式。
结语:振兴乡村农业产品,国家乡村的吸引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乡村发展过程之中,会导致诸多资本、技术等重点因素回流农村,由此一来,才会巩固“农业美”物质前提,进而激发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强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建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探索[J].山西农经,2021,000(002):P.29-30.
[2]苏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探讨——以烟台市蓬莱区为例[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1(2):4.
[3]潘志华.乡村振兴视野下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现实路径的思考[J].河南农业,2022(26):3.
推荐访问: 乡村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中的创业市场背景分析 乡村 多样性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