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风景名胜区协会理事会会议上致辞(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风景名胜区协会理事会会议上的致辞
大家下午好!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相聚在美丽的X畔,共同参加X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第六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联席会议。今天的会议主题是“疫后重启,走进春天,对风景旅游业寒潮的热思考”。我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选择在这个特定地方就这一特别话题开展研讨,可谓是适得其所,正当其时,很必要也很有意义,充分展示了风景名胜区协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作为。这也是我接到邀请函后,想方设法一定要来参加的理由。在此,我首先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主题是思考,接下来我先抛砖引玉,简要谈三点想法和体会。
一、三点想法
回顾历史,风景名胜区是旅游发展的先行者,地位很高、分量很重。
从资源的角度看,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有三个“老”:一是老天爷赐予的自然景观,二是老祖宗留下的人文景观,三是老百姓创造的现代景观。而这其中,风景名胜区独占其二,自然风景和人文名胜有机结合的风景名胜区,可以说是所有旅游资源中精华之精华,是我国旅游业发祥地和策源地,我省的旅游最早就是从X这些名山秀水率先开始的。
从品牌的角度看,就像星空中的月亮,皇冠上的明珠一样。风景名胜区是文化和旅游品牌中主打之主打的拳头产品、最靓丽的金名片,对游客来讲这是一个地方最有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X省现有X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4A以上景区达X家,国家5A级景区X家,占据了X旅游精品的半壁江山。我省首批5A级景区中X家全都源自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效益的角度说,X等X家国家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超过X千万人次,是我省千万亿级核心景区中核心之核心。应该说,X文化和旅游业有今天的发展成绩,离不开风景名胜区建设这些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不懈的努力。在这里,我谨代表X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在座的各位同行,并通过你们向为风景名胜区发展而长期不懈奋斗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立足当前,疫情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转型升级挑战严峻、任务很重。和全国各地一样,今年我们度过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春节,也迎来了一个极其难忘的春天。面对疫情的汹汹来势,全省各风景名胜区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及时果断地按下了暂停键,该关的关、该闭门歇业的歇业了;
而在省委省政府号召复工复产后,各风景名胜区又率先按下了重启键,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促消费推复苏。清明小长假期间,以X为代表的健康游、生态游、周边游等产品又迎来了反弹性地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清明小长假三天,我省A级景区开放率达X%以上,共接待游客X万人次,在有序限流的情况下,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X%左右。刚才X书记通报X高一点达到X%,小长假期间桐庐芦茨等地的民宿已经重新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好景象。
虽然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旅游的复苏和振兴都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心所在,矛盾、纠结的状态也将持续存在。可以说,当前所有的旅游景区的境况都十分的矛盾和艰难,既要抓疫情的防控,又要抓产业的复苏,“既怕没人来,又怕人多来”。所以现在是两个“怕(音同盼)”,一个是盼望的“盼”,一个是害怕的“怕”。也因此,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迫切需要我们对疫情的冲击有一个正确的前瞻的判断,对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消费模式和游览模式等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冷静的思考,所以我梳理了一下,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共同研究和思考。
二、八个问题
一是: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方面,我们究竟把握多少度为合理合适,是否存在着向自然环境索取过多、掠夺过甚的问题,我经常在想我们的旅游怎么样才算好,难道像西湖断桥、清明节期间的黄山景区这样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就是我们的追求?特别是在专家反复提醒要防集聚、不扎堆的劝告下,我们应怎样建立可控可收、疏密有度的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机制?
二是:在供给模式方面,过去那种依赖大人流、大活动、大集聚支撑的供给体系是否还能持续?还能走得多远?分时游、错峰游、健康游应怎样来实现?
三是:在营收模式方面,如何适应现代旅游消费的多元化、碎片化的新趋势,早日摆脱一直来我们想摆脱的门票经济这个依赖,着力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着力延长游客的消费链,推动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让风景名胜区真正成为扩大消费的主阵地?
四是:在产品类型方面,“观光有余、休闲不足”的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能否适应现今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如何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既有知名的景点,又有知名的文化活动,知名的旅游商品,知名的菜肴,知名的服务品牌?如何通过实施旅游融合工程,通过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科技等方式,打造出一批丰富多彩的游客喜爱的体验型产品?特别是通过实施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大力挖掘文化精髓,着力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风景名胜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五是:在流量管控方面,如何以游客为本,正确处理好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和效益领先的关系?具体讲,预约制游览能否能成为疫后旅游出行的常规操作?游客到来后如何落实落细好实名预约、扫码入园、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分区域开放等相关举措,切实做到管控有度、收放自如?
六是:在智慧应用方面,如何依托科技先进的力量,开发利用好云游客户端,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引导广大游客足不出户就能在云上自由自在地浏览景区景点,让网络平台的“直播带货”成为文旅商品销售的主渠道和新常态?在疫情警报还未解除的情况下,如何以摸底、研判为基础,科学运用好大数据进行精密智控,实现柔性管理、隐性管理、闭环管理?
七是:发展方式方面,如何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好“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实现绿色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开发、绿色环保运营、绿色健康消费,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八是:可以肯定的说,受本次疫情影响,接下来我们广大游客的出行方式、出游方式、消费方式必将发生重大的甚至于革命性的改变。比如说公共场所人们戴口罩出行将成为常态;
饮食时,分餐制、公勺公筷的健康卫生习惯定会大行其势;
出游时,生态健康的产品将成为首选,等等。对此,我们应该如何以变应变,顺势而变?另外,在假期结构方面,随着带薪休假、2.5天休息制、“假期银行”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我们能否做些超前的积极探索和应对,切实提高我省的风景名胜区的生命延续力、应急应变力、核心竞争力?
总之,这场疫情对于我们而言确实是一场严峻的大考。我认为上述这些问题有的是老生常谈,有的有点危言耸听,但是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问题熟视无睹,手足无措。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重树旅游者消费的信心,营造出令人安心、放心出游的环境,给他们享受到舒心、暖心的服务体验。
展望未来,相信风景名胜区必将成为X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责任重大、使命很重。危机危机,危中思变,危中有机。对我省的风景名胜区发展来说,显然仅仅怎么思考怎么办不是目的,知道怎么干和马上行动干才是最好的出路。风景名胜区分量很重,作为文化和旅游业“精华中的精华”、“核心之核心”,有基础、有优势、有能力,我觉得也有必要成为X展示“三个地”政治优势的一个重要窗口。
各位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大风景名胜区的同行们,只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风雨过后见彩虹”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回”的信心,一定能成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的“模范生”和“样板戏”,成为文旅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探索者”和“构建者”,成为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让复工复产的过程变成我省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的过程,早日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推动我省文化和旅游事业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