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走进社会生活,鲜活品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

走进社会生活,鲜活品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

发布时间:2022-10-20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教育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向前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的是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而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就要肩负起培养“四有”公民的重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学生社会生活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取材往往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但是这些内容都是相对稳定了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生动活跃的社会现实生活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从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新鲜资料,给学生提供富有亲切感的感知材料,接触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

一、在课堂上引入生活活水

教育只有扎根于生活,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可以这样说,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

在《撑起法律的保护伞》课上,我没有照本宣科,给学生灌输枯燥的法律知识,而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或家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可以说一个还没解决的问题吗?”“当然可以!”于是,他講了他父母和邻居因为水道排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结果被打伤了,因为邻居家在村里有权有势,所以他父母只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了。但他气不过,但不知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案例,于是,我让学生给他出谋划策,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言,结果一节课的内容轻松搞定。后来,我和学生们通过法院调解帮他讨回了公道。这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又通过切身经历,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依法维权的意识,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重要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所以说,生活教材是最亲切、形象、生动、具体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材料。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中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和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内化为学生的品德言行,才能引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做高尚的人!

二、在实践中强化品德教育

中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里。尽管他们很聪明、很敏锐,看事物想问题却往往免不了过于简单,脱离实际。因此要增加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而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课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有助于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使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利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帮助他们体验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快乐,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我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每年的植树节,让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植树、捡白色垃圾、清扫社区卫生等,对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进行环保调查,写成调查报告、小论文,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让学生向父母宣传消费知识,关注全国的打假活动,关心周围的消费环境,学会依法维权;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在端午节,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包粽子,了解过节的风俗习惯,从中感受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学生为父母、老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让学生搞社会调查,了解共和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在中秋节和春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一起联欢,共渡佳节,让这些孤寡老人也享受到天伦之乐。

通过几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是青少年成才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

对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国家对中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也就是说通过品德课的学习,不仅要让中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而且要让中学生用思想品德课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在具体的实际的生活中实现思想道德的价值。要达到这个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重视社会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当今世界是一个更开放的世界,所以,如今的中学生虽然身在校园,心儿却应该更加开阔,让他们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生活,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已是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它也是让学生成为真正人才的教育方式。

推荐访问:树人 初心 教育 社会生活 品德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