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主题教育调研报告(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衡阳高新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园区,承载着改革创新发展、汇聚现代产业、振兴实体经济的历史使命,如何在衡阳的“换道超车”中发挥主引擎作用。阳春三月,衡阳高新区部分工作人员赴嘉兴、无锡、镇江高新区学习考察,感受颇深。
一路走来,看到了什么 思想解放,营造利于园区发展的良好氛围,值得我们深思。来到江浙地区的高新区,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是一片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之地,真正做到了把思想认识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思想解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定位上,体现一个“准”字,江浙地区始终把高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规模上,体现一个“大”字,如,南京高新区规划面积 160 平方公里,无锡高新区规划面积 220 平方公里,徐州高新区规划面积 180 平方公里,武进高新区规划面积 182 平方公里。配置上,体现一个“高”字,无锡和镇江高新区的“一把手”均由市委常委兼任,专职负责高新区的全面事务。管理上,体现一个“活”字,即灵活选择适合园区发展的管理模式,并且不断改革创新。无锡高新区于 2015 年在高新区所辖区域基础上设立新吴区,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模式;镇江高新区于 2016 年,从所在行政区分离,实行市政府派出机构制;嘉兴高新区实行管委会负责经济管理、企业服务的模式。在放权上,体现一个“广”字,权力下放做到了应放尽放、能放必放,园区自主性强,行使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园区事能园区结。另外,大量的
招商补贴、企业补贴等均由园区自主决策,园区的招商竞争力优于中西部地区。
不忘初心,坚守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能定位,值得我们追赶。江浙两省始终坚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功能,将其打造成区域创新动力平台与核心竞争力区域。一是平台建设经验丰富。江浙地区高新区孵化平台的建设起步较早,大多从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起开始孵化器的建设运营,有着较为成熟完备的孵化器建设运营模式,在多项专业工作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够为企业提供“集中式一站式”服务。如无锡高新区目前有各类创新孵化载体达 250 余万平方米,镇江高新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 20 余家。二是科技服务体系完备。以无锡高新区为例,区内有 2000 余家科技服务企业,从事各类科技服务,代理、法律服务,运用转化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保障相当充分。三是产权服务特色明显。江浙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方面的特色非常明显。比如,镇江高新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引进了 2 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其中的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在专利运营服务体系中的节点作用,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打通产业协同创新价值链,演绎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人、创新、产业”的关系,真正发挥知识产权撬动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龙头带动,走出产业集群集聚的发展路子,值得我们仿效。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江浙地区的发展显得尤其明显。比如无锡高新区依靠着华虹集团强大的行业龙头效益,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条,使无锡迅速成长全国集成电路高端生产基地。又如,当物联网在
大多地方还只是概念的时候,无锡高新区已经走在前面,迅速实现应用,这和物联网龙头企业感知集团、朗新科技、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龙头效益密不可分。
特色小镇,提供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值得我们借鉴。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这里的特色小镇遍地开花,主要有着三个特点。一是产业立镇。嘉兴秀洲高新区的光伏小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小镇主体功能结构为“一核、两带、三片区”。即围绕光伏科创园形成的核心节点,涵盖光伏研发、制造、检测服务和旅游休闲,成为秀洲高新区一块闪亮的“金名片”。二是特色鲜明。江浙地区的特色小镇并不是重复建设,而是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目前,无锡高新区共有包括鸿山物联网小镇、慧海湾小镇、梦溪小镇、旺庄智能装备小镇、梅里文化小镇、硕放航空小镇等 10 个特色小镇,其主导产业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三是“三生融合”。即生态、生产、生活相结合。与传统的产业园区相比,特色小镇关键在于“产城融合”。如旺庄智能装备小镇不仅发展产业,还着力反映推动产城融合到产城人融合的轨迹。小镇依托宅滨水生态走廊,引进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和家庭医生等特色医疗,建设智能、时尚的商业综合服务体和科技文化展示馆,打造一片彰显江南水乡特色的滨水宜居生活区。
政策完善,打造系统全面丰富的政策体系,值得我们学习。无锡高新区深刻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紧密结合无锡高新区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好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一是突出重点产业政策。重点突出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包括“城市云脑计划”和“产
业唤醒计划”的实施落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出台了无锡高新区“产10 条”。二是突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了《无锡高新区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实施细则》,共有扶持范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信息与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及资金管理等五大项。三是突出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了《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实施办法》,为创业者提供 50-800 万元的创业支持资金,三年来为 400 家重点企业引进和培养了各类紧缺人才 4500 名。
对标先进,还缺少什么 调研期间,江浙地区高新区的管理理念、发展思路、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衡阳高新区和这些先进园区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体制机制不顺。一方面园区管理模式落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尽管衡阳高新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园区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因时因地”改变,“级别低、人员少、担子重”的问题愈加凸显,既要承担经济发展的重任,又要肩负社会管理的重责。另一方面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由于政策的变化,衡阳高新区在国土报批、规划审批、资金申报等事项上,存在着“程序多、手续多、时间长”等问题,降低了园区的竞争力。
2.创新能力不强。一是科技研发实力薄弱。由于衡阳地区缺乏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同时企业科研技术力量薄弱,导致高新区整体的科研实力较弱,缺乏强大创新推力。二是创新人才不足。除了缺乏成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加之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纷纷发动“抢人大战”,衡
阳高新区引才效果一般。当前,人才匮乏,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衡阳高新区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3.发展空间不足。衡阳高新区行政管辖面积为 21.79 平方公里,相比其它高新区动辄近 200 平方公里的管辖面积,衡阳高新区的面积明显偏小。一些有意向投资的好项目、大项目因土地因素的制约,无法在高新区落地,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衡阳高新区进一步发展。
4.资源整合不畅。目前衡阳市周边有高新区、白沙园区、松木工业园、衡山科学城四个园区,园区归口较多,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造成园区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雷同交叉。与此同时,虽然明确高新区、白沙园区、衡山科学城在报表上统一上报,但由于缺乏园区联席会议制度,致使衡阳市园区整体竞争力不强,未形成应有的影响力、产业辐射力和带动力。
奋起直追,该干些什么 以先进为鉴,求奋进之策。江浙之行,激发了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演化为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
思想解放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我们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要实现园区更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要有一种共识。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我们必须要形成“资源向园区配置,政策向园区倾斜,精力向园区集中”的共识。要有一股勇气。要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思维,把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找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起来摘桃子”。要有一片
氛围。园区层面,各部门和个人要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市级层面,各部门也要对园区发展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努力开创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助推园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机制健全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我们必须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一是扩大园区职能权限。按照《湖南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6-2018 年)》要求,扩大产业园区管理权限,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结”。二是创新园区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参照先进地区高新区的管理模式,在人事管理权限上,改审批制为备案制,以利于园区灵活选人,多渠道补充干部;在园区干部人事管理使用上,考虑实行封存档案、全员聘任(用)、绩效考评、薪酬激励等举措。
改革创新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在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突破。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是高新区“高”、“新”的本原。一是加快平台建设。依托“2337”工程,鼓励社会机构、民营资本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帮助企业加强与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健全完善区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面搭建一批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平台,建立初创企业到小微型科技企业完整的科技创业体系。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我们应当抢抓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良好机遇,以《衡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为引领,六大政策性文件向配套,实行“1+6”政策服务体系,充分释放改革和发展活力。三是强化人才保障。衡阳作为三、四线城市,亟需要在人才引进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多努力,
真正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力争引进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精英海归人才和优秀硕博高级知识分子,为园区的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
组团做强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在资源整合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扩大园区发展空间。建议进一步启动调规扩区工作,加快启动雨母新区规划建设,做好园区“大规划、大发展”这篇文章。二是统筹园区组团发展。建立园区统筹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对外,由衡阳高新区统筹管理全市各园区,经济指标数据统一汇总报送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争取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进一步争先进位;对内,各园区统筹发展方向,统筹发展机制,统筹发展成效。
产业发达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我们必须在做强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产业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关键,当前我们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下阶段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世界 500 强和国内 500 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招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二是培育特色产业。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关联产业、便捷的信息获取等有利条件,全力发展总部经济;依靠现有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发展金融服务业,打造金融小镇、基金小镇;依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小镇。三是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从衡阳和高新区的实际出发,瞄准新能源、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视觉系
统技术等尖端前沿技术,重点集聚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量子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一批未来产业,打造自然天成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推荐访问:2020年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主题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