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品教育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三品教育
12 年 11 月 3 日 至 4 日發表於 2012 通識教育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國際研討會 大學書院通識教育中的課程制度:
兩岸四地書院與西方住宿學院的比較研究 薛雅慈( 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暨教育政策與領導所專任助理教授)
張雅雯( 國家教育研究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壹、 前言 臺灣自 2008 年起, 陸續有許多大學結合校內資源與住宿設施, 成立書院制度, 期望能藉由書院潛在課程的落實, 豐富大學生的學習並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豐富其全球的視野。
近三年我國大學興起書院制度之潮流, 並各自發展其特色, 包含了政治大學、 清華大學、 中正大學、 東海大學、 亞洲大學、 明志科技大學、 華梵大學、 中華大學、 大葉大學、 法鼓人文社會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等。
目前臺灣大學書院制度理念皆為推廣通識教育為主, 其中四所書院—政大書院、 清華學院、 博雅書院、 紫荊書院、 華梵書院較偏重學生的基本能力、 自主學習、 生涯規劃、 價值觀念的養成; 明志書院、 三品書院則偏重品德教育的扎根, 尤其亞洲大學的三品書院為教育部推動「臺灣有品運動」 以來第一所推動三品教育的大學。
中華書院則為品德教育與學生生涯導航、 國際視野等平均發展。
大葉大學則以培養 4C 為作四大教育目 標。
雖然各書院成立之基礎與理念不盡相同, 但大
多為推廣通識教育為主, 並重識全球意識之養成以邁向關懷的世界公民。
回顧西方的書院制度, 即為住宿學院制度(collegiate system), 首創為牛津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 由學院(college)演變而來, 是教師與學生生活、 娛樂、 學習之場所 (Robert, 2009)。
Robert(2009)指出住宿學院並不是一棟建築物, 而是一 個人際交流的社區, 其住宿學院系統(Residential System)的教學模式, 培養了多位世界級的傑出人才, 為昔日 校友相當推崇之大學特色, 日 後亦為美國哈佛、 耶魯、普林斯頓大學多所學校學習仿效之系統。
因此, 由西方對「住宿學院」 的詮釋,可歸結「書院」 為一個由導師領導學生的課程、 生活、 娛樂、 社交等方面的小型社會, 並且以一個獨立系統式的存在, 納於大學之中。
其不但提供學生水平式、跨科系的學習模式, 並提供豐富的住宿設施供教師與學生共同生活與娛樂, 舉辦各種活動。
現代西方大學書院的實施內涵, 就大方向而言主要包含了住宿學習、導師制度、 以及跨領域課程, 也就是促進大學生之通識教育涵養。
本文將透過一手之文件分析輔以比較教育之研究方法, 比較西方住宿學院( 以哈佛、 耶魯、 牛津、 劍橋為主), 與中國( 以北大的元培學院為代表)、 香港( 以新亞書院為代表)
、 及臺灣 11 所書院在課程理念及課程制度實踐上的比較。期能透過書院或住宿學院課程理念、 課程制度實踐 ( 包括開課方向、 必選修安排、學分配置、 跨領域制度、 活動等潛在課程)
面向的綜合比較, 理出書院與住宿學院的理念與實踐模式, 以供當前臺灣書院通識教育的實踐反思與未來規劃之參考。
貳、 中西方大學的書院發展 一、 英國大學的書院制度- 牛津與劍橋 ( 一)
牛津大學的書院 位於英國牛津市的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創立於西元 12 世紀, 堪稱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長久以來牛津大學一直是世界頂尖學府, 其培育出的學生在各方面皆有傑出的表現, 對全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學院制度可謂是其學校制度的核心概念之一, 許多學生及學者都因為這個享譽國際的學院制度而受惠, 在這個宛如學術型的社區裡, 有來自不同文化、 不同年齡、 不同領域的成員, 以跨學科、 跨學制、 跨文化的模式讓大家互相交流, 激盪出不同以往的火花。
牛津大學的學院系統(collegiate system)產生於大學創立之時, 而英國牛津大學確切的創立時間不詳, 但在西元 1167 年, 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在巴黎大學學習後, 牛津大學開始迅速發展, 自此, 大學裡的第一所公寓建立, 日 後逐漸發展成為學院, 也成為牛津市獨立機構的集合體( 徐永泰, 2002; 香港中文大學新書院研究小組, 2006)。
三十幾所學院實際上並非只是學生生活居住的一般宿舍, 另外尚需負責這些學生的教學。
近代建立的新學院中有些只招收研究生, 而有一個學院根本就不招收學生, 那就是牛津大學的 All Souls College ( University of Oxford,2010a; 香港
中文大學新書院研究小組, 2006)。
( 二)
劍橋大學的書院 創立於西元 13 世紀的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是間中古大學, 為世界學術重鎮之一。
書院制為其在教育制度上的一大特色。
大致來說, 劍橋大學不止是一大群「學部」 (faculty)的組合, 更是一大群「學院」 (college)的結合; 是一個由學院結合而成的聯邦團體, 故劍橋亦稱為 「書院式的劍橋」(collegiate Cambridge)( 金耀基, 2000)。
在 13 世紀的中古大學中, 所謂學者皆是流浪漢, 只要跟上一位大學認定的教師(master)便算取得劍橋大學的入學資格。
追根究柢而言, 劍橋大學是由牛津衝突事件的移民者來到劍橋所發起。
起初教師與學生大都住在「學苑」 (hall),而此所謂「學苑」( 金耀基先生於《大學之理念》 中譯為「堂」), 可以說是教師與學生所租的住所, 並在此訂立了規矩, 此即為劍橋的第一個學院(college)( 金耀基, 2000;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0a)。
到了 15 世紀, 學院的形式已在劍橋形成了強而有力的組織, 但此時學院只是師生老少的休息居養之處, 並不具任何教育之功能。
然而在大學裡, 傳道、 授業、 解惑才是本道, 直至 16 世紀之後, 大學的教學功能逐漸轉到學院中( 金耀基, 2000)。
然而, 在 19 世紀之前, 劍橋大學並無特別突出之做為與貢獻, 學院變成了富家子弟的享樂之地, 甚至與鄰近社區住家有糾紛鬧事, 這些學生無心讀書, 此
時引起的國家的關注。
於 20 世紀初, 科學教育正興起, 所需資金龐大, 一個學院無法負擔得起, 故藉由國家對大學的建議與資助, 教學之職權徹底歸還大學。學院則保留了甄選大學生入學權及非形式化的「導修」 工作( 金耀基, 2000)。
當時, 在國家支持並提供資金供劍橋大學的運作之後, 學院則由善心人士與校友捐贈土地或資金運行, 這些捐贈的基金收入成了學院主要的收入, 每一個學院的貧富不盡相同( 金耀基, 2000)。
目 前, 劍橋的教育設備與教師薪金皆來自大學, 但不同的是, 學院現在還需視財力之大小向大學捐納、 繳稅, 而大學也必須給予需要的學院資助, 大學與學院的結合較過去更為密切。
書院無大學不足以完成其教育之功能, 大學無書院亦不足以顯劍橋之特色( 金耀基, 2000)
。
二、 美國的大學書院制度- 哈佛與耶魯 書院制度在美國最早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與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最先參照英國的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的書院制度而推行, 並且獲得不錯的回應與成效, 使日 後美國大學許多大學, 如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等, 皆推行住宿式的書院制度。
( 一)
哈佛大學的書院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1636 年建立迄今, 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
學府, 與麻省理工學院相鄰近, 是第一所在美國實施住宿學院的學校, 也是全世界生產最多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 之稱的羅德獎學金得主的大學。
今日 的哈佛於西元 1636 年建立時由麻薩諸塞州議會(The Great and General Court of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撥款建校, 當時稱為「新學院」 (New College),兩年後, 一位名為約翰・ 哈佛(John Harvard)的傳教士將其畢生的財產捐贈予這所新學院, 為感念此人此舉, 因而改名為哈佛學院( 陳容香, 1996)。
直到 19 世紀中葉, 哈佛開始增設校內建築與設備, 先後建立了圖書館、 天文臺、 勞倫斯科學院、 化學實驗室、 自然歷史博物館等, 才有了大學的雛型( 陳容香, 1996)。
起初哈佛的建立是模仿英國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的住宿制, 將校舍做為學生的學習中心與生活場所 ( 張家勇、 張家智, 2007)
。
自 1869 年起,
Charles William Eliot 校長的改革之下, 強力建立多所不同的研究所, 實施選修制度、 小班教學以及入學考試, 此為大學學院的源頭, 在這裡同時培養有教養的公民以及學生的專業能力, 讓通識素養與專業教育同時落實, 成功的使哈佛大學轉型為美國第一的研究型大學。
哈佛學院則為此研究型大學的一部份, 但是在所有學院與部門當中, 哈佛學院所接受的學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經濟階層( 劉永編著, 2005; 張家勇、 張家智, 2007)。
( 二)
耶魯大學的書院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創立於西元 1701 年, 初名為耶魯學院(Yale College), 重視大學的專業課程為其特色之一, 然而其並未因此而侷限大學生學
習與擴展各種知識體系的可能性, 在所有的 70 種專業課程裡( 大約有 20%的學生為自然科學專業, 35%為社會科學專業, 45%的學生則為人文藝術專業), 皆著眼於通識課程上, 僅有幾個專業科系專注於專業科目, 校方甚至也鼓勵學生探索並學習主要科目 以外的領域。
而住宿學院制是其有別於美國他校的一大特色, 也是每一位耶魯的校友以及社會非常認同其能培養傑出的學者, 並造就出優秀公民的原因。
這十二所住宿學院是組成耶魯小社會、 大家庭的基本元素, 每一個小單位都是能讓學生創造、 學習、 生活、 社交的良好環境。
以下就其學院制度做一呈現。
早期, 耶魯大學一個年級的學生人數只有 36 人, 當時由於人數不多, 同學之間的集體觀念與情誼深厚, 大家情同手足, 各年級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這樣的團結精神被視為耶魯的靈魂, 有 「耶魯精神」 之稱。
但是隨著學生的增加,在 1880 年時, 一個年級達到 190 人, 到了 1915 年, 每年級人數遽增到 450 人,1920 年全校共有 3000 千人之多, 足足有十倍以上的增幅, 這樣的改變造成了校內宿舍數量大大不足, 即使是擴建學生宿舍, 新生都還得自行在校外租賃, 休息時間也必須另找餐館用餐, 生活十分不便, 更嚴重的是昔日 的「耶魯精神」 已逐漸消殆, 年級意識薄弱, 集體觀念與親友情誼逐漸淡漠, 同時, 在大班課的環境中, 學生與教師不再有直接接觸相應的機會, 教師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頻繁地與每一位學生互動輔導, 久而久之, 變成教師只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灌輸, 而忽略了要讓學生有全方面的學習, 這對耶魯來說是一個潛在危機 ( 劉永編著, 2004,
盧曉東, 2009a)。
西元 1923 年, 校方將每年招收新生人數壓縮為 850 人為上限。
1925 年, 耶魯校長 James Rowland Angell 建議參考同樣有此問題的哈佛大學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西元 1902 年哈佛教授 Abbott Lawrence Lowell 曾提出「方形學院計劃」“Quadrangle Plans”解決學生人數過多的問題, 在其當上校長後即實施為新生建立四幢方形學院), 建議校董會考慮興建住宿學院的計劃, 但當時並未直接接受,僅採保守觀看的態度而未實行( 劉永編著, 2004)。
此時, 耶魯的校友 Edward Harkness 表示願意捐助款項, 興建住宿學院, 幫助耶魯校方抒解困難, 條件是宿舍的建案必必讓他滿意, 並且不能披露其性名與捐款數目, 然而, 在 1927 年, 校長 James Rowland Angell 等人專程到英國牛津、劍橋取經時, 由於並未及時行動, 並且所制訂的擴建方案讓 Edward Harkness 很不滿意, 同時他看中了哈佛大學修建住宿學院的計劃, 於是改變主意將此筆鉅款捐給哈佛( 劉永編著, 2004)。
經過這次的錯失良機, Angell 仍快心扭轉局面, 他組織了第二個委員會制訂第二個方案, 這次的方案講求「有助於增進學生的親密情誼」, 並由校董會選定校址, 由 Angell 的建築師朋友 Rogers 親自繪製一套設計圖, 打動了 Edward Harkness。
於 1930 年 1 月 3 日, 其捐了 1572 萬多美元供耶魯校方修建八所住宿學院使用, 並提供設備和贈款( 劉永編著, 2004)。
西元 1933 年, 七所住宿學院落成, 也造就了耶魯歷史的另一個里程碑。
此
時至 1941 年是住宿學院的黃金時期, 院長、 教師及學生對於新的生活方式都相當熱衷, 他們創造出屬於自己學院的特色, 之後成為各學院的傳統( 劉永編著,2004)。
在 1969 年, 耶魯大學啟動住宿制書院研討班的計劃, 為全面提升書院的生活教育。
推出以來, 該計劃為耶魯的課程增添了創新及實驗性的藝術、 人文和理科科目。
書院研討班有助大學生接觸專業科系範圍以外的課題和研究方式( 香港中文大學新書院研究小組, 2006)
。
在耶魯裡, 有十二所住宿學院, 耶魯大學的住宿學院都以校史中的著名人物或者校友命名, 而故意避免以捐款者命名( 劉永編著, 2004)
。
每所學院與劍橋、牛津、 哈佛等大學建立姐妹學院關係, 但不同於劍橋、 牛津、 哈佛的獨立制度,耶魯的學院是並無自主權, 純為住宿性質的辦理模式, 由大學管理( 香港中文大學新書院研究小組, 2006)。
每個學院配有一名院長(master)、 一名教務長或稱院士(dean)、 一名管理秘書(administrative secretary)、 若干名學院導師(faculty advisor)和寫作導師(writing tutor)、 若干名來自各學術院系的研究生助教(graduate affiliates)、 約 21 至 30 名學生管理員(counselor)、 學生代表(student representative) ( 香港中文大學新書院研究小組, 2006; 鄧德華, 2009; 盧曉東, 2009a; Yale College, 2010)
。
在所有住宿學院中, 院長(master)是一家之長, 由校長親自任命, 或者由住宿院士( 推薦, 但不一定要接受)。
院長要承擔的責任相當繁重, ...
篇二:三品教育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篇三:三品教育
99.01.19【98 學年度第 1 學期期末校務會議紀錄】
壹、上次98 學年度第 1 學期期初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事項 一、 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1 頁。
二、 審查結果准予備查。
貳、報告事項 一主席致詞 1、七年前就任花中校長時所撰寫的「花中校務發展計畫」 經過七年多來作一番檢視並參考教育部呂前政次木琳教授的「教育政治學」及前所長鄭崇趁教授的「教育計畫專題研究」後所作修訂請同仁參考並列入本校「優質高中學校經營計畫」網頁 2010.1 修訂版。
2、回顧牛年過去的一年高中優質化計畫本校雖然曾被列為追蹤考評但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兩次諮詢委員蒞校訪視改變了委員的觀感。98 年 4 月份校務評鑑本校為第二等在全國 150 所被評學校共有 32 所為第一等。虎年前瞻教育為國家百業之基石教師乃教育事業的智慧資本唯有具備優質核心能力且認同教育、承諾願意為學生奉獻實踐力行帶好每位學生真正成為「有效的智慧資本」 。在新的一年裏透過優質化的各項辦學措施 「提昇花中競爭力保持花蓮第一」讓「家長有信心」把學生放心的交給學校 「盼」全體同仁求新求變相信花中一定會更好。
3、另有關校長報告請參閱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2~14 頁。
二、家長會
彭會長日成先生致詞 1、本學期即將結束而且是完美結束因為學生的各項比賽成績表現優異及學業成績等也有長足進步在此感謝校長暨全體老師的付出來教導學生讓家長能夠放心把學生交給學校。
2、最後謹代表家長會祝福各位老師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三各行政處室重點工作報告 一教務處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15-26 頁。
二學務處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27-36 頁。
三總務處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37-40 頁。
2 四輔導室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41-46 頁。
五圖書館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47-79 頁。
六會計室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50-51 頁。
七人事室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52-59 頁。
八 合作社理事主席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63 頁 九教師會理事長報告
書面報告見校務會議工作報告資料第 60-63 頁。
參、書面提案討論與決議事項 ◎案 號001
提案單位學務處 案
由請議決「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98 學年度三品教育實施方案草案 」 如附件 提討論。
辦
法提請校務會議討論議決。
蔡明宏老師本案名稱「……三品教育實施方案」是否應改為「……三品教育實王世全教官本人擔任前生輔組長時對於學生品德教育方面所接觸實質內容、化及績效檢討。本案應照案通過以建立制度俾憑遵循以及事後檢討陳麗妃老師本方案也就是將平常執行項目依序做成書面資料及紀錄成效俾供研校
長說明本方案是學理、實際合而為一以行政單位為主、老師配合以達到且「實施方案」之訂定為「校務評鑑」要求之必備資料。類此議案討論。
決
議經充分討論後照案通過。
附
件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98 學年度三品教育實施方案(草案)
民國 99 年 1 月 19 日校務會議討壹、計畫緣起 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個體開展潛能、服務社會成為知情意行合一且品德修養良好請 施工作報告」 。
實施方式與本案所言工作內含大部分相同。只是以前未曾制度改進。
究改進。
相乘效果。本案屬教育政策之執行依規定須於校務會議建立共識之討論將於下學期期初校務會議併入「本校校務會議實施要點」案論 的人尤其良好的品德涵養更是其中的首要。培養學生良善品德係屬教育之基礎工
3 程其內涵包括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亦屬知善、樂善與行善之全人發展。學生品良善發展涵養身為現代公民應有之核心價值、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使社會更朝綜觀當今教育思潮美國十餘年來業已積極推動 「新品德教育」 強調當代核心價值中需要包括品德教育的內涵英國則於近年推動「價值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課程近年來各國亦重視學生核心能力與就業力的培養其內涵亦指出良好態度與品格的業力」包括語言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原創與進取、規劃與組織、自主管理、年國際工程教育會議中提到將個人能力界定如下列公式 C 能力 = ( K 知識 + S 技能 ) A 態度 由此公式可看出核心能力的培育、專業知識與技能固然重要但良好態度與品德習慣*服務心(鄭崇趁)好習慣及服務心的養成最好是在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行政院就業力引自青輔會 95 年「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 。根據 104 人力銀行統計台灣中主動積極的態度、責任感、虛心學習的精神、承受壓力的能力等乃優先於專業能教育部於民國 98 年 6 月 17 日啟動「台灣有品運動」列車未來一年半內將藉由學校、實踐於社會達到為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及生活有品味帶動台灣「人人有三擬透過多元學習方法協助學生認知重要品德核心價值進而運用所學服務社區實品德與態度的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
貳、實施目標 一、依據教育部發起的「台灣有品運動」擬透過學生在校多元學習內涵達到為人有品德、二、透過學校推展品德教育、藝術扎根、終身閱讀及環境永續等四項計畫培育學生成為參、實施策略 一、規劃多元品德教育實施方案提供友善校園潛化學生行為。
二、建構藝術扎根校園具體措施陶冶師生心性提昇人文素養。
三、推動師生終身閱讀系統機制厚植學習內涵強化成長知能。
四、發揮校園環境永續境教功能強化心理輔導增進環保體認。
肆、執行項目
策略 一 、 規劃多元品德教 供友善校園潛化 (三)透過多元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律自主的能力與情操 德之陶冶不僅在強化個體良善品德面向增進個人生活幸福更期兼顧個體與社會的良善發展。
且以多元教學模式加以推廣目前全美最少已經有十個州立法規定要求現有的課程當鄰近之新加坡、日本亦始終重視學校道德教育之實施。
重要性。如澳大利亞在 2002 年公布的「未來所需就業力技能」白皮書指出「核心就學習能力、科技技能其中團隊合作、自主管理與品德有關。此外在挪威召開的 2001的教育更為重要引自教育部呂木琳政務次長演講稿 。而國內亦有學者強調品德=好青輔會針對企業雇主的調查指出良好工作態度、抗壓性、倫理與道德等都是重要的企業招募新鮮人時所重視的項目也發現品德優先於專業知能在取才條件之優先順序力與學歷之項目摘自 104 人力銀行楊基寬董事長「全球職場動態分析」演講稿 。
推展品德教育、藝術扎根、終身閱讀及環境永續等四項計畫希望奠基於家庭、啟動於品」 成為品德、品質及品味兼具的現代公民社會。據此本校訂定 「三品教育實施方案」 踐關懷正義、團隊合作及盡責負責等品德以建構完善優質的教育環境培育具有良好做事有品質及生活有品味的三品社會。
品德、品質及品味兼具的責任公民。
執行項目 (一)訂定各項班級團體競賽要點落實實施 (二)廣開言路暢通各項溝通管道 育實施方案提 學生行為
4 (四)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懷 (五)強化社團活動的學習功能
(六)善用既有優良藝文傳承發揚光大之 (七)設置名家石雕藝術品讓校園空間藝術化 (八)重視音樂及美術教育 (九)所有藝能科目皆實施正常教學 (十)鼓勵學生參與各項藝文競賽及社團活動 (十一)圖書館推廣閱讀護照 (十二)實施網路讀書心得比賽及專設投稿網頁 (十三)輔導室推動家長及教師成長團體 (十四)鼓勵教職員工進修 (十五)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十六)配合政府振興經濟方案啟動各項大小工程 (十七)努力推動環保及節能減碳措施
(十八)發動師生一起動手綠美化校園
(十九)推動健康促進及安全學校 (廿)透過生涯及生命教育課程強化學生心理輔導
二 、 建構藝術扎根校 冶師生心性提昇 園具體措施陶 人文素養 三 、 推動師生終身閱 植學習內涵強化 讀系統機制厚 成長知能 四 、 發揮校園環境永 化心理輔導增進 續境教功能強 環保體認 伍、執行內容 一、訂定各項班級團體競賽要點落實實施(學務處) (一)整潔、秩序、資源回收班級競賽每週頒發榮譽牌期末總評比頒發獎金及加德行(二)班級佈置競賽及網路部落格競賽(圖書館協辦)形塑優良學習情境。
(三)運動會各項團體競賽、段考後班際球類競賽。
(四)國際教育旅行社成員─ 廁所認養。
(五)綜合活動(班會時間)的愛校活動。
二、廣開言路暢通各項溝通管道(全校) (一)善用 e 化網頁傳達辦學理念、校務訊息及權充溝通橋樑。
(二)與成績單併寄「花中通訊」 傳達校務訊息、報導學生在校學習概況。
(三)開放校長及處室信箱(e-mail)、電話、網路留言版只要理性建言必有詳細回答。
(四)開放「與校長有約」約定時間或隨時與家長、師生對談。
(五)強調網頁功能所有校園活動訊息即刻更新上網預告活動結束實況照片亦即(六)教師電話及課表、各項會議紀錄、花中通訊、學生班級通告、只列班級座號的學生分數或敘獎導師敘獎鼓勵每六至十週辦理「觀摩、分享、學習」 。
刻上網建構成完整的校史資料。
成績單、升學資訊及師生榮譽事蹟皆可上網查詢。
5 三、透過多元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律自主的能力與情操(教務及學務處) (一)善用「綜合活動」課程落實社團活動及週會班會將社團活動單獨排定時間班(二)教官、輔導教師、導師經常針對行為偏差學生交換研討輔導理念。(高一選修國防(三)所有升學及非升學考試科目皆正常化。
(四)以民主方式處理學生問題獎懲相關章則修訂過程民主化成員包括教師、行政人(五)高一露營及國際教育旅行、高二文經參觀、高三公民教育成年禮成為傳統制式活動。
(六)鼓勵參與各項志工及關懷弱勢服務工作。
(七)校務的民主決策校園石雕藝品放置地點、統一運動服、冷氣電費收費標準、是否四、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懷(教務、學務處及輔導室) (一)上課前的「收心」 要求師生準時到課、敬禮動作確實(或靜坐)。
(二)學科 1/2 不及格學生 寒假提醒→ 下學期的努力→ 學年結束的補考→ 暑期重補修課→(三)德行不及格導師、輔導教官、輔導老師、家長、主任、校長共同關懷。
(四)銷過結合認輔制度由學生指定認輔教師。
五、強化社團活動的學習功能(學務處) (一)童軍活動培育真誠的心、和群的情、樂觀奮進的態度、利用的知能、接受鍛鍊的(二)合唱團除參加比賽之外定期辦理關懷老人及弱勢團體之活動。
(三)管樂隊除參加比賽之外辦理假日音樂營、下鄉輔導偏鄉國中管樂隊成長並參(四)基層服務社假期辦理技能培訓營98 學年度與社區結合成立「美崙山扶輪青少(五)紅十字青年服務社與友校花蓮女中聯團活動常態性辦理 CPR 及急救研習投入六、善用既有優良藝文傳承發揚光大之(總務處及圖書館) 藝文傳承發揚教職員宿舍區以「歷史建物」名義透過縣文化局向行政院文建放營運成為學校及社區藝文中心亦為音樂美術教學的延伸。此項業務由圖書館主三館及四館建構花中文化園區以擴大學校及社區藝文教育推廣功能。
七、設置名家石雕藝術品讓校園空間藝術化(總務處) 民國 95 年建校七十週年中日校友集資 112 萬製作石雕藝術品「彩虹」一座兩座藝術品此為花蓮縣過去 14 年活動總共 118 件作品中僅有展示在校園的兩八、重視音樂及美術教育(教務及學務處) 會、社團、週會連排方便各項講座、藝文活動及團體競賽的安排。
通識、生涯與生命課程)
員、家長及學生代表。獎懲過程公開透明化。
開放有照騎乘機車……等不屬於法律明定之校務皆透過問卷調查作為決策依據。
轉換環境。(由教務主任及導師及時關懷) 堅毅精神與服務奉獻的人生觀。(校長親自參加服務員木章訓練) 與地方各項公益演出及與他校觀摩表演。
年服務團」擴大志工服務層面。
社會服務工作活動績效已連續三年榮獲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表揚。
會爭取超過千萬元經費完成「郭子究紀念文化館」及「郭子究故居」的整修並開動規劃執行98 年已向文建會提「文化二館計畫」 終極目標是逐年爭取經費完成同時向縣文化局以借展名義安置歷年花蓮國際藝術節名家作品「回」及「致永恆」座未來將視財力及校園新建築的公共藝術適度增加。
6
(一)音樂教育除了設立音樂班外普遍性音樂教育採如下具體作法 1.音樂課要求撰寫音樂家及聆聽音樂會的心得報告。
2.定期舉辦班際合唱、愛國歌曲及卡拉 ok 比賽。
3.學生音樂才藝表演校內發表供師生聆賞。
4.音樂服務到國中校園(音樂班及管樂隊)。
5.聘請藝文團體或個人到校表演。
6.管樂、合唱的年度大賽從未缺席經常勇奪優等佳績石雕音樂季、林田山音樂7.以音樂祝花中生日快樂(每年 6 月 5 日校慶前後音樂系列活動形...
篇四:三品教育
八學年度第一學期期初校務會議天主教海星中學時間:2009年8月28日(五)地點:
海星中學主講:
林福樹
前言今年欣逢創校五十週年, 五十年來, 我們一直本著「敬天愛人」 的校訓, 懷著謙卑的心, 我們反省, 我們學習, 於是我們成長、 精進, 朝向「優質省我們學習於是我們成長」 的目標邁進。精進朝向優質海星優質的校譽, 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更不是校長一人的理想而已, 校務是延續的, 「感恩過去, 肯定現在, 創造未來」 是我們現在的責任。
期勉所有同仁更要時刻謹記我們修會的初衷:「 看重每個孩子的生命。
」 我們願意盡我所能地『 陪伴 』 每個海星的孩子, 都能在生命中找到最美好的位置, 樂觀積極的成長發展, 然後成為一個喜歡自己、 又能關愛別人、 服務社會的人。希望人性關懷「 真、 善、 美、 聖 」 的海星精神, 得以生生不息, 永續綿延, 共同期待「海星」下一個五十年 。
努力成果
■連續三年獲教育部評定為「優質化高中」 , 三年爭取1110萬元。
( 96學年補助300萬元, 97學年補助430萬元 , 98學年補助380萬元)430萬元 , 98學年補助380萬元)專業肯定■獲評為全國高中職環保教育有功特優學校。(全國僅二校)
2009年卓越升學再創巔峰■大學入學(繁星、 推甄、 申請、 獨招、 指考)錄取率達95% 。■應屆畢業生謝建宏以全國榜首錄取第一志願台灣大學醫學系。■教育部大學繁星:
謝建宏錄取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 曾勤智錄取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 洪大容錄取國立成功大學測量空間系;■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學士班獨立招生, 海星中學錄取率100%, 八位同學全部上榜, 分別是:
嚴梵、 王妤、 林碧霞、達固. 伊撒克、 簡自強、 黃微鈞、 劉旻達、 黃健煊。
■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錄取率達95%。
蘇依蘭以幼保類全國第二名錄取第一志願屏科大幼保系。■應屆畢業生楊惟晴榮登第二次國中基測花蓮區女生榜首, 以第一志願選擇就讀海星高中資優班。
未來需要更努力的地方一、 悠游品格心海:
重視學生社團的經營與落實; 進而培育學生「 三品 」 ( 品格、 品味、品質 )素養。(一) 社團是孩子「飄泊心靈的港灣」 , 更是孩子「體現多元智慧發展的場域」 。(二) 從社團活動可以讓孩子建立( 或找回 )自信; 看見自我;看見自己未來希望; 在別人的需要裡, 看見自己的責任, 進一步培養樂群服務的群性及「三品」 素養。
台灣有品運動(即三品教育)◎ 台灣有品運動(即三品教育)係以「品德、 品質、 品味」 作為建立教育核心價值之基礎。☉品德是品質與品味的根源。☉品質是品味與品德的憑依。☉品味是品德與品質的顯現。三者環環相扣讓學校教育真正成為「活」 的教育, 實踐教育與「為人」 、「處事」 、 「生活」 相結合。
二、 悠游安康學海:
建立「優秀始於紀律」 的價值訴求:(一) 學校是一個孩子「安全學習」 的地方, 所以要用心重視「校園霸凌」 、 「校園暴力」 的危害 。(二) 「零體罰」 不等於「零管教」 , 在零體罰教育理想背後, 應該建立「優秀始於紀律」 的價值訴求,才能兼顧教育理想與現實。(三) 莫把「放任」 當「民主」。
(四) 教育不僅會享受「和諧」 、 「關懷」 氣氛的灌溉,更須承擔「衝突」 、 「爭奪」 的負面效應。
是危言? 是真實???(五) 喚起教育人員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最重要的責任在於讓孩子學會服從、 謙讓、 負責任、 讓外部的紀律與規範轉為「自律性」 的行為本能和習慣。
三、 悠游永續綠海:(一) 老校園, 新生命; 永續耕耘, 生生不息; 期待「海星」 下一個五十年。海星」 下一個五十年。1. 本著「歷史象徵」、 「創新巧思」 與「多方參與」 之原則, 整修、 「安全無礙」、 「教育設計」舊建物, 永續經營。2.我們很想讓 " 她 " 看不出50年高齡的歲月痕跡,卻處處呈現50年學校的「優雅」 與「品味」 。
(二) 永續校園、 綠化設計, 攜手打造一個「尊重土地」 、「珍愛生命」 、 「人與自然共存共榮」 的快樂美麗麗校園。1. 在這片親自然、 重環保的空間裡, 聽蟲鳴蛙叫、 觀鳥飛蝶舞、 伴花香草綠, 不再是遙遠的夢想。2. 我們謙卑地以自然為師, 向大地學習, 並深信在綠化永續校園中成長的孩子, 對生命會有更多的感動。
有關新流感H1N1防疫一、 三秘訣:
勤洗手、 量體溫、 戴口罩二、 三不二要:三不:
盡量不要前往流行區。盡量不要出入醫院。盡量不要出入醫院盡量不要出入人多密閉的公共場所。二要:
到以上地方要戴口罩。要用肥皂經常洗手。三、 停課標準:
3253天內同一班有2名以上學生診斷為流感時, 建議該班停課5天, 簡稱「325標準」 。
結語莎士比亞說:不要以為一個人既然做不到所有要做的事,就不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山大學教授(詩人)余光中說:時代愈是荒謬時代愈是荒謬, 愈需要正面的價值;現實愈是混亂,愈需要清晰的聲音。愈需要正面的價值
柏拉圖說:人類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勝利是「征服自己人類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勝利是「征服自己」 ;人類最可恥最可悲的勝利是「被自己征服」。
篇五:三品教育
“三品” 教育系列材料 1.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2.成立相关组织(学校领导小组、 文明监督岗)及有关职责、 表格 3.举行“文明礼仪教育启动仪式”。(图片、 李校长发言稿、 学生倡议书、 学生宣誓)
4.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图片、 主题班会记录)
5.校园网站内容更新(充实文明礼仪方面的资料)
6.组织一次文明礼仪专题黑板报评比 7.文明礼仪手抄报评比 8.文明礼仪演讲活动 9.校园橱窗文明礼仪内容展览 10.星光大道版面更换 11.家校通平台内容截图 12.上报县宣传部的材料 13.组织学生集体诵读文明礼仪三字经的材料 14.学生熟记并测试文明礼仪相关知识 15.编印《李集中学文明礼仪手册》
16.《推行“三品” 教育
提升文明素养》 签字活动 17.教室物品摆放规范 18.学生仪容仪表清理整顿 19.学生内务整理相关台帐资料 20.制定和完善文明礼仪教育的考核、 评价操作体系
21.校园内外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宣传标语 22.感恩教育演讲活动 23.毕业典礼精彩瞬间 24.入学的励志教育, 初一规范养成教育, 初二提升德行和初三成人成才综合性教育 25.学生赴敬老院及清明节扫墓活动图片, 网上纪念英烈活动 26.文明礼仪书画展 27.文明礼仪征文活动 28.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在学校、 在家庭、 在社区” 学生进社区实践调查活动 29.组织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劝导” 活动 30.开展文明礼仪优秀班级及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活动
篇六:三品教育
农业与科技打造“三品一标”品牌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邵京华 王 卉 张祖林(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 杭州 310026)近年来,杭州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并顺应发展趋势、群众需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改革强农,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为主的绿色品质农产品建设,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杭州三年有效期内认定的无公害基地 854 个,无公害产品 1252 个,绿色食品企业 85 家,产品 173 个,有机农产品 239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9 个,全市“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占主要食用农产品比率达 55%以上,居全省领先地位。历年品牌农产品质量检测未检出不合格指标,品牌信任度大幅提升。1 工作举措1.1 理念引领,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1.1.1 在生产发展上,推行“绿色兴农,绿色发展”,走质量兴农绿色化道路 杭州市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上,立足安全管控,充分发挥产地准出功能;绿色食品生产中,突出安全优质和全产业链优势,引领优质优价;有机农产品生产引导上,彰显生态安全特点,因地制宜,满足公众追求生态、环保的消费需求;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中,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带动优势地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证后监管为手段、行政执法为保障”的品牌建设,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信赖,市场公信力和品牌美誉度不断增强。1.1.2 在质量管控上,推行“质量兴农,合格上市”,走质量兴农优质化道路 一是实施规范认证,实行“先培训、后申报”的认证制度,严格现场检查、采样、认证程序,确保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实施绿色食品颁证面谈制度,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标志等。二是建立监测制度,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质量安全状况实行监测,每年抽检农业投入品1000 批次左右,农产品 3000 多批次。实行“高效双低”新农药财政补贴,每年投入补助资金 200~300万元,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严格证后监管制度,坚持认证与专题综述18PDF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2019 年 第 1 期监管同步,年检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曝光并建议发证机关撤销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从 2008 年开始,杭州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建立基层快速检测室(点),县、乡镇快速检测室对公众免费开放,信息同步上传杭州农业信息网,2018 年至今已检测 12 万余批次。为方便和提高追溯成效,杭州市从 2013 年开始研发推广二维码追溯信息应用,目前,全市已有 1268 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二维码可追溯。1.1.3 在农产品销售上,推行“市场消费倒逼,品质超市引领”,走质量兴农品牌化道路 农业、市场监管和海关三部门联合,合力打造“品质食品”示范超市创建,专区销售的生鲜肉、菜、鱼全都贴有“三品一标”、 “三同”等,实现二维码追溯。此举一方面积极推动了“农超对接”,如杭州临安梅大姐高山蔬菜,余杭恒泽的“跑道鱼”成功进入超市销售,成了抢购的香饽饽,售价提高 20%以上。另一方面,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进示范超市农产品加贴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即可看到农产品生产产地、采收日期、检测结果、投入品使用、企业等信息。
“品质食品示范超市”中,汇集“三品一标”、 “三同”等高标准食品 500 多种,其中“三品一标”食品占 87%以上,品质食品受到欢迎,消费者对品质食品超市总体满意度达 98.2%、放心度达 97.5%。在 2017 年 6 家大型超市成功创建的基础上,又增加 27 家超市,逐渐形成市场拉动产业持续发展良好局面。1.1.4 在品牌建设上,推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走质量兴农特色化道路杭州市积极挖掘有地方特色、人文历史、品牌效应的农产品,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报登记工作力度,继 2010 年千岛银珍茶获证后,先后有建德草莓、里叶白莲、桐庐雪水云绿茶、临安天目青顶、余杭塘栖枇杷、淳安鸠坑茶、淳安覆盆子、建德西红花分别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目前还有 3 个产品正在申报中,这些产品产品特色鲜明、种植面积广、品牌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是杭州市优质农产品的代表。1.2 优化政策,用政府之力推动“三品一标”发展持续健康推进“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缺一不可,杭州市不断调整政策扶持力度和方向,自 2008 年开始对“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实施扶持奖励,2018 年又从四个层面再次调整扶持政策,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持续十年以上生产基地的奖励费从 6 万元提高到 10 万元;二是调整侧重方向,扶持向绿色和有机食品倾斜,认证持续时间要求调整为四年 5 万元,七年 10 万元;三是扩大扶持面,从单纯对种植养殖企业扩大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加大对地标产品扶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奖励从 10 万元提高到 20 万元。1.3 勇于创新,启动有机农业小镇建设试点杭州市于 2016 年初启动有机农业小镇建设的3 年试点,分别在淳安鸠坑乡建设“有机茶叶小镇”和临安清凉峰镇建设“有机蔬菜小镇”。经过二年多的试点建设,在有机理念提升、污染源头管控、过程清洁规范、基地有机认证和有机品牌培育等方面成效显著。一是通过示范基地创建,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机化茶叶和蔬菜的栽培技术规范;推广有机化茶叶栽培方式面积 3000 亩、有机化蔬菜栽培方式面积 1500 亩;二是加大有机产品的认证力度,认证有机茶企业 4 个、有机蔬菜产品 8 个;三是全面应用生态环境修复、土壤地力培肥、科学间作套种、保护发展天敌、营造共生生态等技术,减少人为干预;四是创新现代营销手段,加大有机品牌宣传,对接基地和城区大型配送企业,发展高端客户,探索向主城区企事业单位配送模式,充分发展和利用专卖店、电商、微商等多平台销售模式,实现优质优价。有机小镇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初步体现,清凉峰镇蔬菜售价比原来提高 15%,人均增收 661元,鸠坑乡茶叶产值实现年递增 15%左右,产值比19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杭州农业与科技 专题综述上年增 12.15%。1.4 加大宣传,努力扩大品牌影响力首先是深入农村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宣传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每年分期分批举办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与标准化培训、乡镇农产品监管员培训班等。其次是全方位开展“三品一标”宣传科普活动,用宣传挂图、本、笔,每年开展进村入户、进社区、进校园服务、农技知识下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检测室开放日、食品安全宣传广场巡展咨询、展示展销等活动。三是唱得响,在杭州之声《民情热线》开辟“品质绿色农业”专题节目,通过宣传采访 12家“三品一标”企业和走进余杭浙江上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直播,带大家走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看看农产品的透明生产过程,搭建一个农产品生产企业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四是促诚信,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在杭州农业信息网等进行宣传公示奖惩。2 存在的问题2.1 “无公害农产品”称呼不科学不严谨2001 年,从“无公害农产品”名称的出现,一直以来颇受业内外人士的诟病:将认证的产品称为“无公害”,那么没认证产品自然就归类“有害产品”,名称不科学,不严谨。2.2 认证产品不适应消费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需求日益旺盛。但“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品种少,数量不多,产品更换周期长(要 3 年),在品质超市消费者需求的品种和数量跟不上,认证和消费存在脱节。2.3 农业供给效益亟待提高“三品一标”产品没有完全得到消费者认可,同时,市场准入机制仍不完善, “三品一标”产品市场进入还存在相当的难度。企业按照“三品一标”标准进行管理和生产,势必增加生产管理成本,但“优质优价”的品牌效应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4 认证后劲不足一方面扶持资金不足影响论证,财政补助直接影响中小农业企业申报认证和复查换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品牌宣传跟不上发展,宣传的面小、手段不多、频率不高、力度不大。广大消费者对“无公害”、 “绿色”的含义一知半解甚至曲解,不知道“三品”与普通农产品的区别,更不懂得如何辨识“三品一标”的标识。“三品一标”宣传力度不足,直接影响了品牌“含金量”的提高,使得消费者不愿意首选“三品一标”产品,生产者也不愿主动进行“三品一标”认证。3 发展建议3.1 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淡化或取消“无公害农产品”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2017 年 2月省农业、林业、渔业三厅局联合发布《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5 月 1 日起《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始实行,法规要求规模农产品生产者要对所生产经营的食用农产品自行开具质量安全合格标识。浙江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启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的省份。合格证上有产品、生产经营者、产品合格方式、生产日期等信息,并附有二维码,俗称“一证一码”, “合格证”全面铺开运用。在此形势下,建议浙江省淡化或取消“无公害农产品”,统一使用“合格证”。有三大好处:一是名称清晰,产品合格上市,不会产生“有公害” “无公害”纠结;二是涉及所有产品,必须合格上市;三是不用认证,对大众产品免去申请认证繁20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2019 年 第 1 期琐程序和费用,自行保证产品合格。3.2 培育提升农业特色品牌培育杭州特色优势农产品,以杭州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将地标保护发展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结合起来,讲好地标故事,弘扬农耕文化,进一步发挥地标品牌独特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提升地标农产品的附加值。3.3 调整品牌发展方向一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努力打造能走出杭州走向国际的“杭字号”的农业品牌和国际品牌。二是推广绿色食品,坚持“优质”、 “精品”定位,使农产品品牌进入“以品牌引领消费、以消费培育市场、以市场拉动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三是调整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 “互联网 +”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充分发挥农业会展、节庆活动在搭建平台、宣传品牌、促进贸易方面的作用。3.4 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借助杭州市气象台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网,通过实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生态气象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气象科技强农惠农富农行动,新增四个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气象自动观测站,满足乡村振兴发展服务需要的现代气象,形成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根据中央备案通过、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杭州市机构改革方案》,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不再保留市农业局和单设的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机构职能配置上,市委市政府将原市农办、市农业局的职责,以及市发改委的农业投资项目、市财政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国土资源局的农田整治项目、市林水局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赋予了市农业农村局新的职责内涵。将原市农业局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能划入市交通运输局。这次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大变革,旨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组建市农业农村局,优化了政府“三农”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效能,为杭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市农业农村局21PDF
pdfFactory Pro
www.fineprint.cn
篇七:三品教育
ldquo;三品” 的区别三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1. 概念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 生产过程、 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并取得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②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 优质、 营养食品。
③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经过法定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供人类消费、 动物食用的产品 2. 标准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执行的是相关的国家标准, 农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②绿色食品执行的是相关的农业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③有机食品执行的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而制定的相关的标准和国家标准, 具有国际性。
3. 范围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包括食用的植物产品、 畜禽产品、 水产品、 微生物产品及其初加工品。
②绿色食品包括大部分食品和经卫生部公告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
同时, 对厥菜、 方便面、 火腿肠, 叶菜类酱菜暂不受理。
③有机食品包括蔬菜、 水果、 饮料、 牛奶, 其他农产品、 调料、 油料、 蜂产品以及药物、酒类等可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
4. 运作不同(颁证机构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的颁证组织是国家农牧渔业部(行政事业机构) 。
②绿色食品的颁证组织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事业机构) 。
③有机食品的颁证组织是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具备有机食品认证的条件、能力的机构。
(公司性质的机构或中介机构) 。
5. 标识使用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 是政府质量标识, 是政府强制性行为, 实行无偿使用。
②绿色食品 是工商注册质量证明商标, 属知识产权范围, 实行有偿使用。
③有机食品 是工商注册质量证明商标, 属知识产权范围, 实行有偿使用。
6. 认证收费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只收检测费。
②绿色食品认证要收取检测费、 标志管理费、 标志使用费。
③有机食品认证要收取申请费、 认证检查费、 颁证费、 标志管理费。
7. 颁证时效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的颁证有效期为三年。
②绿色食品的颁证有效期为三年。
③有机食品的颁证有效期为一年。
8. 技术要求不同
①无公害农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合理使用化学合成物。
②绿色食品 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
③有机食品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9. 针对的消费群不同,
从目前我国的消费结构看:
①无公害农产品主要面向广大的中低消费阶层。
②绿色食品主要面向较高的消费阶层。
③有机食品主要面向少数高消费阶层。
、“三品” 之间的关系
1. 把三者置于一个三角形之内的依据是由三者的三个方面的共性决定的(见前述) 。
2. 从三角形图象可以说明三者间的地位关系, 即无公害农产品处于基础地位, 绿色食品处于发展地位, 有机食品处于理想地位。
3. 三者在三角形中占有的面积大小不同, 可以形象代表三者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空间不同。即从实有购买力角度来谈市场需求空间, 那么, 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体现了市场需求空间由大→小的关系。
4. 从三角形由下→上看, 表示了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的技术难度和要求由低到高。
篇八:三品教育
心唤醒灵魂和润泽生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个人潜能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一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可在现实工作中,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了,家长的信心逐渐减弱了,很多教育工作者也渐渐模糊了理想,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艰难求索,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自己的教育信仰中万分纠结。特别是面对社会给名校的“上级要求高、社会关注高、家长期望高”的“三高”压力,很多学校被迫选择了屈服或顺应。于是,学生在校时间偷偷延长了,不需考试的科目悄悄换掉了,枯燥乏味的“刷题”海量增加了。这些行为在牺牲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更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承担着让受教育者更有文化、更有理性、更有教养的任务。而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协调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教育更应注重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更要有润泽孩子生命的能力,从而达到影响生命和塑造灵魂的目的。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论及艺术家的形成时,曾这样写道:“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我认为教育家也应如此。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诗人的情怀,更要有匠人的手腕,要不断用匠心去思考教育的本质、领悟教育的本义、探索教育的实践、加强教育的感染……随着对教育规律和教育追求的不断思考,在办学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教育信仰,即“教育的关键是用匠心唤醒灵魂和润泽生命”。因为, 匠心既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优秀品质,更是所有行业的发展灵魂。而教育工作者的匠心主要体现在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具体表现为爱心、耐心、专注、坚持、专业和敬业等。具有教育特质的匠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拷问和责任担当,更是引导和感召教育工作者迈向理想教育、完成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
提炼学校精神,为唤醒灵魂寻找润泽源泉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创建于 1998 年,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初级中学,承担着国家级和省级的教育改革与实验任务。建校以来,学校以“让每个孩子阳光灿烂”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办学目标,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求,努力为学生创设了顺应天性、涵养德性、张扬个性的课程体系,打造了行为相互迁移、人格相互影响、意识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
学校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发展、如何评价却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基于多年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指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博士提出了“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的目标,以期为学校寻
找一条“整体育人、文化内生、课程再造、系统建构”的发展新路。为此,我校以“新样态学校”的“四有”特征为努力方向,从创建优美校园、构建智慧学校、实施课程再造、打造“优悦”课堂、加强创新管理和实现家校共育等六个方面对学校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着手打造我们心目中符合教育理想、教育理念、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学校。我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信仰追求,必须从营造和自己教育信仰相匹配的学校文化开始,因为学校发展需要教育价值共同体所形成的合力去推动。我校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平衡期后,目前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为此,作为第三任校长,我决心开始探索从制度管理到文化引领的过渡转型。经过领导班子的多次讨论和反复商榷,确定了以“品高志远,善思敏行”为学校精神,以“三品三气三养”为目标引领,开始构建符合教师职业修为、顺应学生发展天性的学校文化氛围。
首先,“三品”是学校层面的目标要求,即以打造“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的“三品”教育为学校整体工作目标。其次,“三气”是教师层面的素养要求,即大气、正气、和气,因为唯大气者成大事,存正气者修正果,蓄和气者生赢局。最后,“三养”是学生层面的素养要求,即教养、修养、素养。教养是由外而内的教育养成,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修养是由内而外的自我修炼,是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底蕴和反思自省;素养是内外合一的综合提升,是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在“三品三气三养”的目标引领下,我校的价值理念、教风学风、人际交往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面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公布,我校一致认为树立面向未来的育人目标已势在必行。为此,学校制订了“关于打造‘新样态学校’的实施方案”,引导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更关注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学校相信并激发师生的无限潜能,努力让每位师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校园成为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乐园。
在持续构建校园文化的行动中,学校以理想引领,用精神感染,倾情怀滋润,持匠心筑就,促使学校文化求善求美、学校管理求真求实。在“品高志远,善思敏行”的精神指引下,学校又用“仁爱”文化去营造学校氛围、渗透师德建设和浸润学生管理。一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仁爱”之心,能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的不断进步而欣慰自豪,为学生的停滞不前而想方设法。二是不断通过课堂教学或德育活动,用善良、智慧、真诚去美化学生的心灵,用刚毅、正直、担当去锤炼学生的品质。三是通过各种社团或爱心活动渗透学生德育,再用品德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通过不断地营造校园文化和提炼学校精神,我校全体教职工不仅用匠心初步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理念,更为唤醒学生的生命成长找到了不竭的源泉。
改革班级管理,为唤醒灵魂提供制度保证
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我校树立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育人氛围、构建育人体系。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所述:要引导任课教师坚持言传身教,提高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引导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育人,提高家校合作育人的能力;引导心理健康教师坚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能力;引导德育干部提高多重途径设计和实施德育工作的能力;引导后勤管理人员提高服务育人的能力。为此,我校协同推进了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育评价、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的综合改革,促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有机衔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力,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唤醒灵魂提供了有效保证。
为实现“全员育人”,我校在 2011 年取消了班主任制度,开始启动班级组改革,实行一种让更多的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育人模式,学校称之为班级组制度。这种创新是把所有任课教师都纳入班级管理,使“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从而构建全员参与的班级育人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由两个班级的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班级组(一般语数外教师都在其所教的两个班,其他任课教师自由选择参加班级组),班级组集体对班级管理负责。班级组内部民主选举组长,按照学校要求自主进行班级组分工、自我组织考核等工作。学校采取组内对教师个人考核和组间对班级组集体考核相结合的制度。这种班级组制度杜绝了班级管理事无巨细地落在班主任一个人身上的弊端,将团队力量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实现了班级管理的减负高效,并最终惠及班级组内的所有学生。如今,班级组制度的改革在我校已经推行了六个年头。2017 年年初,我校又进一步改进了班级组制度,即把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也增补成为班级组成员。此举不仅使班级组的人员构成更加完善、更具代表性,而且使“整体育人”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六年来,我校虽然没有班主任,但人人又都是班主任。我校用匠心唤醒了教师的育人自觉,不仅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促进师生形成了价值和精神的共同体。
2017 年初,我校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把培养“有文化底蕴、有责任担当、有情感温度、有人性光辉”(“四有”)的品位学生作为我校的育人目标,这也成为我校一切变革、探索和实践的终极价值指向与顶层设计灵魂。学校要求广大教职工以看待“孤本”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竭尽所能地按照育人目标培养每一位学生。受全体教师的精神感染,学生也对教师充满了尊重和认同。良好的教育教学互动促进了师生的心灵交融,使校园里洋溢着温暖的气息。“爱”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循环流动,让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据郑州市教育局 2016 年的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报告显示(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我校的师生关系指数、学生满意度指数和家长满意度指数均位居全市前列,被项目组织方评为“郑州市最幸福的初中学校”之一。
构建课程体系,为润泽生命确定核心素养 学校课程既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基本载体,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课程构建的品质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当下,更影响着学校的未来及学生的发展。我认为,没有与教育理想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所有的教育信仰根本无法转化为教学实践和教育追求。
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我校的课程建设首先回到了学校办学的原点,即培养什么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因为现代学校发展的逻辑告诉我们:基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程一定是“前置而内生”的。所谓“前置”,就是课程的设定既要符合国家意志的刚性要求,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走向,这是课程设定的基本前提。所谓“内生”,就是课程的呈现必须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必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自洽于学校的文化与传统,这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所在。这两者的契合,便构成了课程建构的逻辑前提。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仅仅依靠一两门特色课程,而是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供其选择,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为此,在全体教师的潜心探索和不断实践下,我校通过开发特色课例、开设课程超市,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发布之前,我校已经建设了涉及人文、科技、实践、体育、音乐、美术等 6 个领域的“1+1”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本课程体系。这里的第一个“1”是指一项全年级同学都需掌握的技能,学校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标准并融入学生学业毕业标准中;这个共同基础的“1”,主要通过限制性选修实现。第二个“1”是要求学生每人应具有一项适合自己的独特技能,由学生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参与。在完善第二个“1”的课程实施时,我校以社团建设为抓手,每周五下午开设“课程超市”,七八年级的学生以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形式选修学习。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发布之后,我校并没有停留在已有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的老路上,而是再次开启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之路。2016 年 6 月,我校申请立项了“初中生核心素养教育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目前,依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及我校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实践经验,重构和完善了我校新一轮“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学校以“聚集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为课程理念,以“基础课程校本化改造、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发、研究课程专业化发展”为课程策略,以整体设计、评价引领、预留接口和适度可调为构建原则,以“有文化底蕴、有责任担当、有情感温度、有人性光辉”为培养目标,整体构建了具有多元领域、多元层级的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见图 1),有效促进了我校“四有”育人目标的实现。
我认为,课程既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好表达,又是教育工作者用匠心唤醒灵魂和润泽生命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应始终关注这块阵地,不仅用匠心“唤醒灵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使其长久保持对学习乃至生活的激情;还要用匠心“润泽生命”,努力让学生在小有成绩后还不满足,并在成年后依然保持追求卓越的习惯。
打造“优悦”课堂,为润泽生命提供成长沃土 为了更大限度地实现省级实验学校“低负担高质量”的实验目标,担任校长以来,我就如何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主阵地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以往“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标准、提炼升华,带领全体教师开始打造以“优化学习、悦纳学生”为特征的“优悦”课堂,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习者在生动愉悦的学习空间中成长。为配合“优悦”课堂的打造,我校又提出了“三 yan 教研” “四个提高”和“五性指标”等教学要求,为“优悦”课堂的构建指引了方向、明确了策略、强化了目标。
第一,以“三 yan 教研”为发力点。打造“优悦”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并解决自己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为此,我校以“三 yan 教研”为发力点,一是“沿”,即沿学而教,关注学生、关注资源;二是“研”,即互助研讨,研磨问题、研磨策略;三是“延”,即延伸拓展,延展课外,延展生活。“三 yan 教研”的制订和实施,重在引导教师课前要通过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制订适切的学习目标。课上要及时收集数据,了解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课后要通过试题评价完成情况统计,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第二,以“四个提高”为着眼点。我...
篇九:三品教育
ldquo;三品一标”为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三品一标”为抓手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厅
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三品一标”农业品牌大省。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国务院和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部署要求, 以农业“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典型示范、后辐射推广”的原则,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以“三品一标”生产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较好发挥了“三品一标”在农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中示范引领作用,呈现出“三品一标”品牌开发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一、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建设了一批“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基地。(一)建设了一批“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们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标准为基础, 于 2009 年启动了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经过 3 年的建设,省、市、县三级共建立了 100 个以“三品一标”生产为主导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其中省级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12 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品种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三大行业的主要农产品。
示范区规模 502.5 万亩、 251.6 万头 (只)
,辐射带动 887 万亩、1021.8 万头(只)。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
带动下,我省申报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4 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16 个,全国首批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2 个。
(二)发展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二)发展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三品一标”认证主体,更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载体。我省按照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从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优质专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出发,突出“一县一品”,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农业“三品一标”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做到了统一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培训以及市场信息服务,实现基地与市场有效对接,推动“三品一标”产业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省100 个农业“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区,重点培植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603 家,覆盖乡镇 495 个,带动农户 255.9 万户,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民人均增收 780.3 元。
(三)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三)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是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重点内容。为保证示范区产品质量,示范区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为核心,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应用了绿色农业健康种养殖生产技术。全省 100 个示范区,3 年建设期举办了 1.8 万期培训班,发放了 314 万册技术手册及相关资料,培训了 95.9 万人。在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中,推广应用
无性系良种建园、黄板、性诱剂等物理防虫技术;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广应用“稻鸭共育”等生态种养技术。在畜牧养殖小区推广建设污水处理沼气工程,配套建设沼液综合利用设施,推广“猪-沼-渔”、“猪-沼-茶(菜、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效统一,增强了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四)促进了“三品一标”品牌持续健康发展。(四)促进了“三品一标”品牌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始终突出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强化 “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 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将市场需求与农户生产结合起来,带动基地强化农业生产组织,指导基地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
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三品一标”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科技化、设施化生产,建设了一批以“三品一标”生产加工为基础的大龙头、大品牌、大园区。如我省鄂西山区的鹤峰县,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实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三年来,充分发挥翠泉茶业有限公司、 雄狮茶业公司及白鹿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按照“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了全县茶叶标准化生产, 示范区内的 7 家茶叶加工企业的 8 个产品全部通过了绿色食品或有机产品认证, 并成功打造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鹤峰茶”品牌。如云梦县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梦公
司,组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达 3 万亩,建立了千吨蔬菜冷库和天梦绿色食品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培育出“天梦”牌、“清新”牌等绿色食品蔬菜品牌,产品成功进入家乐福、沃乐玛、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
2011 年,全省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 641 个,其中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认证产品数达 487 个,占全年新认证总量的 76%。
(五)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五)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三年来,各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创新,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研究探索。目前畜牧业示范区已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健康养殖记录体系,具备可追溯性。种植业与渔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已建立了质量安全控制生产加工记录。云梦、英山、黄陂等地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食品蔬菜、无公害生猪、绿色食品茶叶等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体系, 对示范区的 1820 个产品进行了产品抽检,合格率 100%,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为农业标准化深入推进提供了实践经验。
2009 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工作目标,以农业“三品一标”为抓手,以“三品一标”生产技术标准为依托,以“三品一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采
取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标准意识,突出品牌开发,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源头控制等关键措施,大力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
二、主要推进措施二、主要推进措施
(一)强化政策推动,营造良好环境。(一)强化政策推动,营造良好环境。政策支持与行政推动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事业发展的关键。2004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多次发文强调,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和“三品一标”工作机构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以“三品一标”生产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被列入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事项,日益受到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2010 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鄂政发〔2010〕80 号),明确要求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抓手,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率先实现标准化。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 2011 年“三农”工作的意见》指出,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标准化生产,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保障消费安全。
各级农业部门将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和目标责任制考核。2011 年初,湖北省农业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指导意见》(鄂农发〔2011〕2 号),明确要求各地以“三品一标”生产为基础,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厅成立了以厅长任组长、分管财务及各行业分管厅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厅党组明确将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综合职能划归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绿色食品办),其目的就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各市州县相继成立了农业标准化推进工作领导和技术专班, 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纳入到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省农业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农业标准化职能分工,并印发了《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建立了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的协调机制,改变了过去各自为阵的局面,形成了合力。
(二)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二)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三品一标”和农业标准化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充分整合绿色食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省财政每年安排 8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三品品牌开发与三品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将农业品牌开发与标准化生产作为项目立项依据及项目考核验收重要指标, 加大了资
金投入。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种子管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投入品管理、技术推广、环境检测与保护、产品质量检测等相关项目资源,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重大农业项目进行捆绑, 从农业板块重大项目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有力带动各地财政项目资金向“三品一标”品牌开发和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倾斜。自2009 年全省启动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以来,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投入 6970 万元,全省 100 个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重点建设了 12 个省级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达 1.7 亿元。武汉、宜昌、恩施、襄阳、孝感、荆州等市州,投入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都在 1000 万元以上。
(三)围绕“三品一标”,强化技术标准。(三)围绕“三品一标”,强化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真正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这也是“三品一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三品一标”开发包含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所有要素,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省实施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要求各示范区必须达到五个 100%:即示范区基地标准化技术普及率达到 100%,示范区主导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 100%,示范区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贴标率和可追溯达到 100%, 示范区产品质量
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 100%, 示范区 100%纳入龙头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范围。
(四)统一规范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四)统一规范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中,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突出“三品一标”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按照“四个统一”要求,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一是统一制定并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按照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标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统一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将“三品一标”的技术标准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二是统一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在农业三品标准化示范区内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收获、统一加工包装”的农业服务模式,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和标准化生产质量;三是统一质量安全控制记录样本。省农业厅统一设计印制“湖北省农业三品质量安全控制记录册”,对各示范区生产加工过程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关键技术措施、原料来源与使用、产品包装标识与销售等进行详细规范的记录并存档管理;四是统一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标示、警示牌。省农业厅与当地政府联合在核心示范区设立农业三品标准化示范区标示牌, 将农业三品技术要点及禁限用投入品等内容列入其中,起到很好宣传和警示作用,确保了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省“三品一标”和农业标准化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农业部、省政府和部中心的要求、离建设农业强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 虚心学习各省市的先进经验, 扎实工作,继续发挥好农业“三品一标”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建设湖北农业强省作出新的贡献。